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医卫(猫跳)-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巡按御史参劾某人,若参不倒就显得自己无能,李良臣为了自己的官运和士林地位,必定会千方百计阻挠朝廷给俞大猷典恤、谥号,以掩盖他当年诬告陷害的恶行。

胡邦奇主管任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李良臣则从广西巡按任上调回了京师担任大理寺丞,都是官职不高而权力很大的位置,何况嘉靖乙丑科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他们当年的同年、同门都升上了各级官位,从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直到各部郎中,盘根错节。

再加上推波助澜的锦衣都督刘守有,这一层层一张张密不透风的关系网,绝不是俞咨皋小小一个等待袭职的卫指挥佥事能够冲破的,在兵部又被胡邦奇有意诬陷,想要替父亲洗清污名,想要袭得父亲南征北战挣得的、关系家族荣誉的世职,几乎已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俞咨皋一拳头砸在坚硬的花梨木桌子上,气得目龇欲裂:难道父亲出生入死一辈子,连盖棺论定的典恤和谥号都拿不到吗?难道父亲辛苦挣来、光宗耀祖的世袭职位,就要在自己这个不肖子手上丢掉吗?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哪。

沈有容瞧着怒发冲冠的朋友,又看看笑容宛然,似乎智珠在握的秦林,忽地心头一动,朝着秦林就拜了下去:“素闻秦将军神目如电、明镜高悬,又有俞老将军临终托付,现而今的局面,只有求您出手相助了!”

第481章 夫人出马

关系父亲一生的清名,以及传承家族荣耀的世职,俞咨皋再不犹豫,跪下朝着秦林砰砰砰直磕响头,一言不发。

“两位这又何必呢?!”秦林笑眯眯地把俞咨皋和沈有容扶起来,“本官受俞老将军临终托付,本来就责无旁贷嘛。”

为着父亲的名誉,俞咨皋十分着急,爬起来就问怎么办,倒是沈有容劝住他,说既然秦长官应承下来,此事就有九分把握,何必催问呢。

秦林先命丫鬟端香茶上来,然后告诉他俩:“请少安毋躁,等本官之妻回来,此事便有分晓。”

呃,这是个什么道理?俞咨皋和沈有容满头雾水,秦林的妻子就是国朝神医李时珍嫡传孙女、荆湖女医仙吧,这医生替人治病没问题,怎么还能管着朝廷典恤、赠谥号的事儿?

牛大力和陆远志相视而笑,牛大力口风紧得很,虽然跟着俞大猷学武艺,并没有把秦林府上的事情乱说。

此时见俞咨皋、沈有容纳闷,陆胖子低声笑道:“咱们那位姑奶奶,别说典恤、谥号管得来,就是再大的事情也没问题;另外还有几位姑奶奶本事也不小,有人请得动相爷钧旨,有人捉得住东海鲸龙……”

“胖子啊,不说话没人当你哑巴!”秦林狠狠瞪了他一眼。

陆胖子立马成了锯了嘴的葫芦。

俞咨皋、沈有容听了越发吃惊,只觉陆远志胡吹大气也不怕闪了腰,什么请相爷钧旨,什么东海斩长鲸,简直叫人匪夷所思。

好在等了不久,就听见府邸门前一片喧嚣,似乎有十余骑战马飞驰而回,马上的骑士却莺声燕语,分明是群美娇娘。

为首一位身段格外高挑,一双大长腿浑圆笔直,头戴赤金璎珞冠,身穿大红绣四爪金龙箭袖,小蛮腰上紧紧束着条镶满走盘珠的狮鸾带,整个人便如一团燃烧的火焰,风风火火的,手挽着马鞭大步流星走上厅来。

俞咨皋、沈有容不知这是哪府的女眷,竟敢在达官显贵云集的京师打马飞驰,见她走近便不敢再看,赶紧低下头。

戎装女子对厅上两位年轻武官视而不见,漂亮的杏核眼里似乎只有秦林一个人,抓起他的茶碗喝了一口,喜滋滋地道:“哈,今天西校场和朱应桢比赛,他那匹玉花骢吹得天上少有地下无双,结果还是被我的踏雪乌骓超过去三个马头!”

秦林眉头一扬,奇道:“朱应桢那小子胆小如鼠,他敢和你赛马?”

“他当然不敢,是他府里养的骑师上的场……”徐辛夷左右看看,这才发现两个呆头鹅。

秦林便介绍,说是俞老将军的公子和他的朋友,都是新科武进士,又笑道:“两位世兄,这也是我的老婆,徐氏,你们的事情还得请她多帮忙。”

“什么老婆,叫娘子才对!”徐辛夷似嗔似喜的踢了秦林一脚,老公老婆是姓秦的私下乱叫,怎么好对别人说呢?!

俞咨皋和沈有容糊里糊涂的听了半天,听秦林和徐辛夷答话才晓得他俩是夫妻,不过听说别人家两口子什么相敬如宾、举案齐眉,这位夫人却又是当街策马,又是对丈夫拳脚相向,看样子秦长官很有些惧内啊!

而且听她口气,连成国公朱应桢都不放在眼里,居然跑去和朱应桢赛马,把秦长官换成别人,恐怕早就恼了吧。

殊不知秦林不但不惧内,徐大小姐也就在外嚣张一下,闺房之内肉搏大战,到头来常常是软瘫如泥,连连告饶的……

秦林也不和俞咨皋多解释,就对着徐辛夷,把俞大猷过世之后的遭遇说了一遍。

“岂有此理,前军都督府是谁管着的,这不叫将士们寒心吗?”徐辛夷柳眉倒竖,气得跟什么似的:“这事儿不知道便罢,既然知道了,我一定要替俞老将军讨个公道!”

秦林似笑非笑地道:“你怎么讨公道?”

徐辛夷把胸脯一挺,自信心爆棚:“去前军都督府,把那赵秀德打一顿,再埋伏在兵部外面,等胡邦奇出来,狠狠揍他!”

我靠,暴力女啊暴力女!秦林无言以对。

俞咨皋和沈有容下巴都差点脱臼了,秦将军这位夫人真是凶悍有加啊,不过这么搞真能起作用?

“附耳过来……”秦林在徐辛夷耳边低低地说了几句,只见她圆溜溜的杏核眼亮光一闪,登时面露喜色。

徐辛夷手掌一挥,冲着俞咨皋道:“和本小姐走一趟,包你父亲的典恤和谥号都请下来。”

俞咨皋和沈有容有九分不相信,可看看秦林在旁边点头,他俩也没得办法,只好随着徐辛夷出去。

先去成国公朱应桢府邸。

换做十多二十年前,成国公府可了不得,老国公爷朱希忠历掌后、右两府,总神机营,提督十二团营及五军营,尽统京师诸军,官拜太师之位,死后追封定襄王,显赫无比,其弟朱希孝也曾为锦衣都督,官至太保,乃是京师第一等的显贵。

朱希忠儿子朱时泰袭爵才几个月就呜呼哀哉了,没什么作为,孙子就是年轻的朱应桢,刚刚袭了爵位,掌着右军都督府,虽然为人软弱脓包,却也是国朝重臣。

像朱应桢这种达官显贵,俞咨皋平时可不奢望能见到,但听秦长官妻子徐氏说刚才还和朱应桢赛马来着,见一面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他和沈有容两人在路上就整了整衣冠,平心静气地想着措辞,准备等传见时好说得清楚,沈有容甚至还细心的往小封套里面装了点银子,应付成国公府的门政大爷。

没想到刚到府前,徐辛夷就嚷嚷:“小朱,叫小朱出来!”

倒俞咨皋差点摔了个倒栽葱,沈有容更是脸都黑了,这不摆明了得罪朱应桢吗?

接下来却是两人大跌眼镜,只见成国公府的管家猫着腰一溜烟的小跑过来,神情要多恭谨有多恭谨:“徐夫人,请里头奉茶,请、请!”

俞咨皋如坠梦中,懵懵懂懂的跟着进去,沈有容心思虽然灵便,也猜不到原委,心道:就算看秦长官面子,成国公府也没这么奉承啊!

他们哪儿知道,连秦林现在住的府邸,都是朱应桢送的呢。

朱应桢出来得极快,这位国公爷是个小白脸儿,脸上罩着层青气,看上去阴沉沉病歪歪的,说话却是极其客气:“哎呀,徐大姐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秦大哥怎地没有同行?小弟好生想念他哩!”

一样米养百样人,纨绔子弟中有飞扬跋扈的也有胆小懦弱的,朱应桢就是后者,一举一动都生怕别人整他。

本来在清明上河图一事中见秦林有勇有谋,就想结好引为奥援,后头秦林又格象救驾立下大功,朱应桢知道自己无能,更是觉得要竭力拉拢结交这种有本事、有手段的人物,一有风吹草动就互相帮助,自己的荣华富贵才能保得长远。

更何况和徐辛夷来往,还和魏、定两国公府以及武清伯府结上了交情,这勋贵之间互通声气,就是这么你来我往的嘛。

徐辛夷这时候就不苟言笑:“小朱,别的我不和你啰唆,过世的俞大猷俞老将军,你可晓得?”

“知道啊……”朱应桢眨巴眨巴眼睛:“他是国朝一位抗倭御寇的大英雄、大豪杰,前些天去世的嘛,可惜小弟新掌了右军都督府,公务繁忙,无暇去吊唁。”

这话就是胡扯淡了,敢情他有空和徐辛夷赛马,没空去吊唁?原因也很简单,死知府不如活老鼠,何况俞大猷生前就不为权贵所喜,他既已死了,朱应桢干嘛费劲儿去吊唁呢,倒不如陪着徐辛夷赛马,拉拢拉拢关系。

世态炎凉一至于斯,俞咨皋和沈有容听了,心中不无悲凉。

徐辛夷却不管那么多,把手一挥:“吊唁不吊唁且不管你,俞老将军戎马半生,立下许多功劳,这请典恤和谥号的事情,总要大伙儿齐心协力替他办下来,才显得国朝优容有功之士嘛!”

典恤和谥号是朝廷该给的,而且都是虚东西,朱应桢倒也不疑有他,看看俞咨皋,点点头:“大姐说的是,咱们几家国公连衔请谥,俞家面子上也好看些,不知令兄和令尊……”

就知道朱应桢做事瞻前顾后,徐辛夷不耐烦地告诉他:“连你小朱都列名,我堂兄和父亲还会不列名?就是怀远侯常家、武清伯李家,大伙儿都要联名的。”

“那小弟就去写道奏章……”朱应桢高高兴兴的应承下来,给死人请典恤、谥号是个虚东西,一般不涉及朝堂政争,朱应桢当然不疑有他,而且和各家世勋府邸联名上奏,显得大伙儿同气连枝,也叫别人看看咱成国公府虽然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老底子老关系都还在嘛!

有成国公上奏,这事儿就有七分希望了,俞咨皋和沈有容大喜过望,朝着朱应桢叩头致谢。

对这两位,朱应桢可没什么兴趣,随口敷衍两句而已。

接下来,徐辛夷又带着俞、沈两人去了武清伯府、定国公府,他们俩终于恍然大悟:秦林这位夫人,居然是南京魏国公府的大小姐,太后娘家武清伯府的亲戚,怪不得处处达官显贵的府邸都对她敞开呢,有她出面联络武勋世家请典恤,真正事半功倍。

“这位夫人不仅是将门虎女,还是豪门贵女,真不知秦长官怎么把她骗到的?”沈有容啧啧赞叹,对秦林的仰慕之情顿时高涨。

第482章 再上兵部

时隔一天之后,俞咨皋与沈有容再次来到棋盘街的兵部衙门,与前次不同的是,身后多了位青衫方巾的随从,看起来就像不通文墨的武官常请的西宾酸夫子,一点也不起眼。

门口值守的仍是昨天那位苟书办,老远看见俞咨皋,他就满脸的不耐烦,骂骂咧咧地道:“那姓俞的在咱们面前装清廉,偏生有钱去贿赂胡大人,真他妈的不是个东西!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混账、这儿子也是王八蛋,瞧他儿子的做派,死了的俞某人恐怕只是面子假装廉洁,实际上也没少捞……”

费哨官从来都附和苟书办,这次则稍微有点不同意见:“小的以前听在车营的弟兄说,那俞老将军果真一清如水、爱兵如子,京师各个营头当兵的咱都认得,听他们说唯独在车营当兵,领到手的粮饷折扣最少,这话怕不是假的。”

“老弟你不懂”苟书办扳着手指头算账:“别的营头,大开支也就人马粮草和每月饷银,将官一扣底下就看出来了,唯独俞某人领的车营,要放枪、要打炮,这大炮一响黄金万两,炮筒、炮弹、火药、铅子只要多报销三成,啧啧,你算算每年该有多少进项?”

说着说着,苟书办眼睛都红了,口水哗啦啦的流,看他那副贪婪的样子,要是有朝一日自己能做到京师车营参将,怕不把火枪火炮都通通拿去换钱?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苟书办以己度人,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算他做梦也梦不到俞大猷荡寇平倭、廓清万里海波的胸襟气魄。

幸好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并不只有苟书办这样的人,还有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英雄豪杰,有曾省吾、潘季驯这样的治世能臣……

苟书办并没有刻意压低自己的声音,他说的话清晰地传进了俞咨皋的耳中,这位脾气耿直的年轻武官当即气得面皮通红,很想和对方理论一番。

沈有容对朋友摇了摇头,比起今天的正事,门口小吏的态度实在无关紧要,不必节外生枝。

“怎么着,俞公子又来了啊?!”苟书办狗仗人势,站在兵部高高的台阶上,居高临下的位置让他很有优越感。

俞咨皋忍气吞声的点了点头,不过沈有容并没有像昨天那样递去银子。

似乎对昨天封套中银两的微薄还充满怨念,苟书办见来人不识趣,越发火冒三丈,揶揄道:“哼哼,来了也是白来,胡郎中不会见你们的,身为武将公然贿赂兵部的朝廷命官,就等着揭参吧!对了我说俞公子啊,令尊这么多年捞的银两怕也不少了,你有钱向大人先生们行贿,何必在咱们这些苦哈哈面前装穷?”

俞咨皋和沈有容都没有动,却是他们身后那个青衫幕宾手腕一翻。

苟书办吓得往后一躲:“哎呀,你还要打我……呃?”

语声突然中断,只因他视野里出现了黄澄澄的东西,迷人的金色光芒在苟书办眼中万分可爱,却见那青衫幕宾手中拿着一锭光灿灿的金子。

“哈哈哈,你们哪里请来这位西席老夫子,果真是位老成之士,都像他这么办事,哪里有许多废话?”苟书办眉花眼笑,就要去那人掌中接金子。

可突然之间,就在接触到金子的那一刻,他的手像被烙铁烙到了似的猛地缩回来,接着完全僵在了半空,脸上那种居高临下的得意笑容也慢慢凝固、熔化,最后变得比哭还难看,声音更是带上了颤抖的哭腔:

“怎……怎么是您老人家?小的、小的这双狗眼实在该挖了去,小的猪油蒙了心,狗眼看人低……”

青衫书生只是微微一笑,将黄金重新揣进怀里,戏谑地看了看苟书办:“别的倒也没什么,就是这张嘴实在有点臭。”

“小的嘴臭,小的这张嘴实在烂!”苟书办突然就像发了失心疯一样,朝着自己嘴巴噼里啪啦地打耳刮子,竟然丝毫没有留劲儿,打得嘴角鲜血直流,简直好像这张嘴巴并不是长在他自己脸上的。

噼里啪啦地不知打了多少下,四周已有人投来诧异的目光,青衫书生终于满意地点点头,又朝大眼瞪小眼的俞咨皋和沈有容笑笑:“不好意思,叫两位世兄见笑,一点虚名,吓吓愚顽之人,倒也有趣。”

俞咨皋与沈有容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跟着走了进去,或许因为有青衫书生跟着吧,他们的脚步比起上次要坚定有力得多。

苟书办直到青衫人走进去拐过衙门内的照壁了,这才停下手,嘴角已是鲜血横流,只怕连后槽牙都打松了几颗。

费哨官看得目瞪口呆,他是新从京营调来兵部值守的,自是不明所以,连忙吩咐同样看呆的兵丁给苟书办弄水来洗,又悄悄问到底怎么回事。

“吓,刚才……刚才那个穿青衫的老爷……”苟书办喘了几口粗气,惊悸还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是……是锦衣卫指挥使、北镇抚司掌印秦将军!”

我的娘哎,费哨官也觉得腿弯儿有点抻不直了,腿肚子上两股筋直打转,这北镇抚司可是凶名在外呀。

苟书办拿清水洗满嘴的血,又道:“刚才亏得我见机快,秦长官说咱嘴臭,咱就算把嘴打烂也是应该,否则你不自己治,就得北镇抚司替你治,啧啧,拔舌头、敲牙齿、火炭灌喉,那还有命在吗?”

众兵丁听了,顿时不寒而栗,这六月盛夏的大太阳底下,竟是感觉凉飕飕的。

苟书办尽管满嘴流血,仍是一副如释重负、甚至隐隐得意的神情,好像刚才并不是挨了打,而是从阎王殿里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阳间。

费哨官几个却寻思,你丫欺软怕硬,自作自受,刚才这不是犯贱吗?

秦林才没费心思怎么整那苟书办呢,他每天事情多得很,哪有心思和一个看门小吏计较?

苟书办实在是自己吓自己,不过话又说回来,北镇抚司凶名昭彰,苟书办要是不怕那才奇怪了呢。

进了兵部衙门,俞咨皋、沈有容在秦林授意下仍去找武选清吏司郎中胡邦奇,秦林则东拐西拐,轻车熟路直接进了曾省吾办公的兵部二堂。

方逢时告病,曾省吾以左侍郎代掌部务,为了表示仍等着老尚书病愈回来,二堂正厅继续虚位以待,曾侍郎继续在偏厅办公。

不过尽人皆知方尚书这次告病乞休是真的不会回来了,他今年已经六十八岁,早年在边防重任上戎马倥偬,也该回家颐养天年了。

朝廷一而再、再而三的挽留,无非是一种姿态……或者说,前几次的挽留确实是张相爷希望方逢时能继续把兵部尚书的位置占住,等待他从容做出合适的人事安排,那么在江陵党大将曾省吾以钦差身份破获杨兆一案,立下大功,有资格直接升任兵部尚书之后,这种挽留就真的只是例行公事、表示朝廷对老臣的优待和重视了。

于是,所有人都明白代掌部务的左侍郎曾省吾,或者十天,或者半个月之后,就会成为权势极重的兵部尚书,掌管天下兵马。

所以,在二堂偏厅侍候曾大人办公的诸位兵部僚属以及许多一二品武将,看见一位青衫年轻人笑嘻嘻地走进来时,都吃了一惊。

当然等他们看清这人,就都明白是为什么了,锦衣卫指挥使秦林,是曾侍郎关系极好的朋友。

“可恶,浙江都司、福建都司又请粮请饷,倭寇平息,又有瀛洲金长官屏护海防,浙江、福建那边哪里还用得着许多兵备?怕是将官中饱私囊吧!来人,替我磨墨。”

曾省吾就准备把请粮请饷的呈文驳回去,心思放在这上面,就没注意到偏厅里面突然安静下来。

等了一会儿,磨好的墨汁送了过来,端墨的人却出言道:“金长官是海防,朝廷的陆防却不能放松,如今因倭寇平息,防务便重北而轻南,他年若南方沿海有佛郎机等国蛮夷滋扰,再临时整军备战,恐怕朝廷一时间措手不及。”

曾省吾初时不喜别人打断自己思路,正待驳斥,又听这人说的有道理,再抬头一看,立刻大笑起来:“秦老弟,你就会弄鬼,赤手格象的勇士,如何屈尊来替老哥磨墨?”

秦林笑道:“李白醉草吓蛮书,有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曾老哥筹措方略、赞划机宜,居然只有小弟这小小三品指挥使磨墨,才叫委屈呢!”

“你啊!你……”曾省吾指着秦林摇头直笑,心头却是畅快得很,即将坐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上,大明朝的千军万马都在指掌之中,正要施展一番宏图伟业,替国家开疆拓土,保大明江山永固呢。

等着的诸位属官和提督、总兵、参将都有眼色,尽皆退了出去,晓得秦长官此来必定不是和曾大人说几句笑话的。

“秦老弟无事不登三宝殿,有话只管说!”曾省吾很够哥们的拍了拍桌子,大包大揽:“只要在老哥权限之内,定当照办!”

第483章 虎将归心

来兵部之前就商议好分头办事,秦林青衫便服去见曾省吾,俞咨皋和沈有容又去找武选清吏司的胡邦奇胡郎中。

不出所料,刚见面胡邦奇就把山羊胡子一吹,怒气勃发:“看门的怎么又把你们两个放进来?胆敢公然贿赂官员,本官的揭参奏章已写好了,别来自讨没趣,快滚,快滚!”

说着说着胡邦奇就要叫兵丁来,把两个不识时务的傻蛋赶走。

没想到这番俞咨皋不像前番那么轻易被赶走了,梗着脖子,直瞪瞪的瞧着胡邦奇:“官官相护胡郎中,俞某晓得你为啥一再为难,你和当年弹劾先君的广西巡按李良臣是同年同门,所以互相回护”

沈有容也冷笑两声,大声道:“俞老将军平倭御寇,沙场浴血厮杀挣来的功名,你们何忍玷污‘奸贪’二字?是李良臣血口喷人,胡郎中你怎么能一错再错,昧着良心替同年遮掩,却害得俞老将军盖棺不能定论,岂不有愧于心?”

这时候文贵武贱,别说两个小小的年轻武官,就是边关大帅到了兵部都是屏息静气的,胡邦奇做梦也想不到两个毛头小伙子敢当面直斥,而且还字字句句都戳到了他心坎上,把他驳得体无完肤!

胡邦奇心下大怒,将桌子重重一拍:“你们胆大包天竟敢在这里胡缠不错,本官和李兄是同年结成的莫逆之交,但那是咱们两榜正途出身的君子之交,岂是你们一介武夫懂得的?”

好嘛,胡邦奇彻底撕破脸皮了,敢情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同袍就是一介武夫,同年中榜的进士就是君子之交。

不过胡邦奇敢这么嚣张,也有自己的倚仗,和卑微的武官截然不同,两榜进士出身就是大明官场上硬邦邦的金字招牌,从朝野议论到朝廷政局,都是掌握在“正人君子”手中的呀。

比如说做地方官的吧,同样是不理政务吟风弄月乃至眠花宿柳,放在正途出身的正人君子身上,就叫做政清刑简、名士风流,放在杂流出身的官员身上,那就是昏庸糊涂、罔顾廉耻。

进士们借同乡、同年、同学、同门结成关系网,那叫君子之交;武官和杂流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