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之大贼(黑椒)-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通讯设施则完全不同。中国政府花大力气扶植盛怀宣的通讯公司,打出的旗号是发展民营经济,那些绅士们还真的就相信了。
至于中国准备组织的无线电国际通讯大赛,他们也全然没有当一回事,英国和法国报纸都在一定的版面刊登了这则消息,西方国家认为这顶多是中国人在无法打开外交局面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变相政治宣传,就像孙文组团去比利时小镇观光一样。
真的许多无线电爱好者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做好了启程的准备,其实对于那些真正的狂热的爱好者来说,奖金和路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举办了这次比赛,他们想获得第一名不是为了五万英镑的奖励,而是想获得一种承认。
西方国家也没有阻止这些人,他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通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战争将被带入另一种模式!
为了让中国的脚步能快人一步,杨小林不光大力支持这次无线电爱好者大赛,为技术上的纯熟打下基础,在部队兵种的配置上面也采取了一些让西方国家无法看懂的手段。
目前的中国部队拿团一级别来说,一个满编团两千五百人,这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团级编制都要庞大。杨司令多设立了两个兵种,一个是侦察营,一个是装甲营。
西方国家真的看不懂他这么做是什么意思,现在各国的侦察兵都是临时派出去的。在团级专门设置一个侦察营,在很多军事专家的眼里都是一个败笔,浪费人力。
坦克虽然很厉害,可用得着每个团一个坦克营么?再说你杨打鬼现在总共只有五十辆装甲车,连二杆子的装甲师都无法配备齐全,整这些有啥意思?
连德国和奥匈帝国都非常友好的给杨司令一个善意的劝告,他们认为在目前阶段,杨小林想取得对俄战争的胜利,还是应该把有限的力量和资源投入到已经被世界各国认同的常规兵种中去。
中国的步兵很厉害了,应该让他变的更厉害。
坦克营可以先设立着。等你有条件了再去玩,侦察营真的是一种浪费。德国人给出了很中肯的意见,职业的侦查兵,一个师只需要一个连就够了。
可是杨司令显然没有把德国人诚恳的建议听进去,侦察兵不光要组建。而且要从部队中表现最优秀的士兵中挑选。这还不够,侦察兵还必须有一定文化素质。经过训练之后最少要精通三个国家的语言。并且能熟练的操作目前世界各国的各种武器。
这个条件当真有些雷人,不光把欧洲的绅士们给雷了,也让一些中国士兵很是吃惊。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就是身强力壮不怕死我就能当兵,上了战场勇往直前我就是英雄。当兵还要有文化?而且还要继续学习?这谁受得了啊。
所以杨小林的侦察兵计划不光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质疑,在中国部队当中许多将军也对此很不理解。不理解就不理解吧,照着命令执行就行。在军队,杨小林从来不允许民主的出现。
东交民巷的大使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开过会了。自从英国人撤出了在中国的大使之后,其余的国家当真就没有了再开会商讨中国问题的必要。
所以说萨道义先生在中国的这几年工作还是非常出色的,除了中俄战争中因为顾全和俄国人的同盟关系把事情办的一塌糊涂之外。大英帝国是维系着西方国家在中国利益平衡的重要力量。
在英国人封锁中国之后所有国家都认为中国人是挺不住的,用不了多长时间俄国人就能打进北京城,然后大英帝国就能继续回来,那个时候一切还是像从前一样。
可是绅士们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人挺住了。
不光是军事上面中国取得了胜利,在外交上孙文先生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还有内政发展方面,虽然陈天华出台的政策还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可是最少持续恶化的局面被及时控制了。
绅士们非常清楚,中国这块蛋糕已经到了可以重新划分的时候。
袁世凯已经说过在经济上要采取杨小林在东北的那种开放式的经营模式,中国的基础建设可以说是刚刚起步,许多项目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这些投入当然都是有回报的,而这一片空白的市场对于被经济困扰的西方国家来说,真的非常重要。
不要想着绅士们能公平竞争,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公平的话,就不会有竞争了。美国人刚刚有决定和中国重新洽谈双边关系,日本人就迫不及待的来签订商业协定,而德国人是早就和中国签订了一大笔的合作协议。
这些绅士们都很清楚,竞争真的不好,会让中国有机会抬高价钱。中国这一块蛋糕很大,反正一家也吃不下,不如找到一种相互妥协的方式来瓜分之,一方面这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另一方面也能阻止英国人返回中国。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在北京的各国公使们终于把很长时间没有开过的公使会议又一次开了起来,这一次是在美国公使馆。
康格先生的主持显然秉承了当初萨道义的风格,那就是闭口不谈自己的利益,只谈大家的利益,却在其他国家的争端中为自己谋取最大利益:“诸位先生,我想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目前的局势,中国和俄国之间的战争虽然还没有结束,但是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提前去做,在坐的人当中,好像没有希望英国人回来把事情变的从前一样吧?”
穆默叼着他的雪茄烟挺了一下胸膛:“康格。说话直接一点吧,大家都没有多少时间!我先表明我们德国政府的态度,我们已经在很多领域和中国人展开了合作,你们都知道,我们得到这么多是因为我们付出了代价,所以现在我不希望有人和我们德国人竞争!”
阿部守太郎站了起来,他的开场白符合日本人的性格,先是冲四周鞠躬,然后才说道:“诸位放心,我们大日本帝国和中国的合作。仅仅局限于矿产资源,其他的领域我们尽量不去涉及,同时也希望诸位能给我们日本帝国一点空间,在中国的问题上,我们愿意和诸位和平相处。”
他的话刚刚说完。康格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日本人要中国的资源是干什么的美国人心里很清楚。而且美国政府已经做出了决策。绝对不能让日本独霸中国资源,他们正在研究一个政府扶植政策,鼓励美国商人来中国经营矿产。不求赚钱,但求让你日本也得不到。
康格真在想用什么委婉一点的语气向日本表达一下美国的态度的时候,旁边的荷兰公使猛的站了起来:“我们荷兰政府已经做出决定,明天我就会去找中国政府商谈正式建立全面外交关系。我们绝对不让你们日本人如愿的!”
康格没有再说话,眼角瞅了一下阿部守太郎,只见这小日本脸上的笑容没有丝毫的变化,很是客气的冲荷兰公使一鞠躬:“悉听尊便。如果贵国愿意的话。我们大日本帝国也想和贵国在商业上切磋切磋。”
这里面的火药味在坐的人都清楚。这一段时间小日本在印尼真的没闲着,他们已经把局势搅的让荷兰人控制不住了,虽然荷兰政府有出兵的呼声,但现在的荷兰不是两百多年前了。
荷兰人唯一的希望就是英国能出面阻止日本人的做法,可是到目前为止大英帝国为了维系这个亚洲的盟友,除了口头上的警告和谴责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动作。
日本人的胆子已经变的越来越大,所有人都看的很清楚,假如日本能够得到中国的资源为他的战争服务,那么小日本动手印尼就是弹指之间的事情。
荷兰公使好像还有什么想说的,康格却打断了他:“我提醒诸位,我们在这里是商讨如何维系我们各个国家在中国的利益,其他的事情,能不能等到其他的时候再说?”
日本人和荷兰人同时坐了下来,比利时人却站了起来:“诸位,中国有大规模的建设他们的乡镇的计划,在这个计划中他们比较中意我们比利时的设计方案,我想这一点诸位都应该很清楚。我们政府已经决定向中国派遣建筑师,当然,如果有哪个国家愿意和我们合作的,我们非常欢迎。”
这意思表达的比较明白,他们想分一份,要求也不多,谁来分享都行,别发生矛盾就可以。比利时国家小,不敢和这些大国抢食。
这样的态度当然不会引发什么矛盾了,比利时人说完之后康格马上把话题重新带了回来:“这个意见我也同意,我们美国政府不会把新中国认为只要我们不把心中国当做满清一样的对待,中国人是不会拒绝我们的。
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在这里有庞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我们可以凭借这个海外市场帮助我们缓解眼前的经济危机,这符合我们大家的利益。只是我希望以后我们在中国的商业利益能和诸位没有冲突。所以,我希望诸位坦诚一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特别是,德国方面是什么态度。”
不管在什么时候拳头都是最正确的公理,英法离开中国之后,美国人必须考虑的就只剩下了德国的态度。
穆默先生看看康格,然后站了起来:“诸位,其实我刚才说的我们在中国利益不是不能和诸位分享,我们也想和比利时政府一样寻找合作伙伴。但是我请诸位注意,我们今天在这里的谈判有意义么?假如我们不能阻止英国人回来,那么我们就是在浪费时间。”
第五十二章神武一号
康格先生终于明白了美国不是大英帝国,他也不是萨道义先生。以前看萨道义主持公使会议是那样的轻松,好像坐在那里没费什么功夫就把所有国家都摆平了,这一次真的轮到他,康格才知道这项工作多么艰难。
德国人话是什么意思他很清楚,想分享,就要和德国一起阻止英国人回到中国。说实话康格也不想让英国人回来,可是这一次会议如果再开下去,就会变成德国人拉拢盟友的战场,康格知道他们今天谈话迟早会传入英国人的耳朵,要是让英国人误会美国人有什么企图的话,那局面绝对不是美国政府愿意看到的。
“穆默公使,我再提醒一遍请您注意这次会议的目的,如果您有其他想说的话,请换一个场合。”
穆默却显然没有把康格的话放在心上:“我说的就是关于中国的利益问题,请诸位相信我,让英国人的势力无法回来,符合我们每一国家在中国的要求。”
“对不起康格先生,我忽然想起我有一个很重要的约会,我必须告辞了,对不起诸位。”
比利时公使第一个站了起来,急匆匆的离开了这个房间。
穆默却并没有就此罢休,他又把矛头对准了阿部守太郎:“阿部公使,我知道你们日本最终目标是成文亚洲的领头国家,我认为在英国人不愿意撤出亚洲的情况下,你们这样的目标多少有些困难。怎么样?愿意和我们展开合作吗?”
阿部守太郎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日本可不是中国,你借他们三个胆子他们现在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和德国合作!阿部守太郎好半天之后才慢慢从椅子上起来:“对不起诸位,我也想起来我有个约会……。”
穆默的眼睛马上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但是其他的人哪里还会等他说什么?一个个起身跑的飞快。
康格终于忍不住了,猛的一拳砸在桌子上面:“穆默!你到底要做什么?!”
穆默先生终于收起了他脸上的那副笑容,弹掉雪茄上烟灰脸色恢复了正常:“没什么,我只是不想在这里进行一场毫无意义的会谈而已。康格先生,现在没有其他的人了,我可以向你表明我们德国政府对中国的态度。我们会继续支持中国人和俄国打下去。这符合我们的利益。而在中国的发展之中。我们德国希望参与的国家越少越好。当然我们是不会阻止你们美国人介入的,东南亚可能有麻烦了,我想你们美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日本的身上。”
康格明白了。他明白了德国人的态度也明白了穆默为什么要搅黄这次会议。德国人需要的不是稳定而是混乱,也许混乱的局势会让德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受损失。不过那没关系。德国本来就没指望从中国得到什么。
他们只是希望中俄之间战争越打越大。他们不希望中国出现和平。美国不是英国,压不住德国人。
在康格的沉默中穆默先生微笑着说道:“好了康格,我只是向你表示私人的歉意。我想作为外交官你应该能理解我的处境。我也要走了,明天中国人要举行阅兵仪式,让我们看看这一次那个禽兽又会给我们什么惊喜吧,说心里话,我真的不喜欢他,像你一样。”
康格一声叹息:“哎,好吧,我送送你。”
一九零七十月十八日。
整个北京城里所有的老百姓今天都起的很早,大清朝好像已经很多年没搞阅兵式了,可能他们自己也知道,屡战屡败的部队拉出来没什么好看的。
现在是新中国了,新中国的士兵在战场上没有让老百姓失望,杨司令要举行阅兵仪式老百姓是十分乐意的。听说在这一次阅兵式上参加的部队总共有七万余人,这些人都战场上下来的精英,咱老百姓不说去干什么,给这些士兵拍拍巴掌那是应该的事情。
预定阅兵式开始于八点三十分,可是早上天刚刚蒙蒙发亮的时候公布的阅兵道路两侧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根本就挤不动。
这个社会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不公正的,相比于老百姓而言,记者们则得到了非常好的待遇,袁世凯为他们划定了一片足够的空间不光让他们不用拥挤,还可以更直观的拍摄到阅兵式的情况。
徐峰这个时候的心情真的有些澎湃,那些洋人记者也许只是把这次阅兵当成一个新闻,但是对于中国记者来说,更是一次灵魂的抒发。
现在的新中国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徐峰作为记者感受最为深切。
当初杨小林向俄国宣战的新闻发布会他正好也在,杨司令的那一句:“我自去战斗,诸公可安享太平”彷佛就是昨天才说的。
这句话与其说是豪迈还不如说是悲壮,悲哀中的悲壮。那个时候徐峰真的有些迷茫。后来的事情发展却让他一步一步的看到了希望,杨司令终究不是一个人战斗,被中华民族寄予希望的人终究让他们失望。
就说《华报》的态度转变。
一开始那个法国主编极力的隐瞒杨打鬼在东北的胜利,还是他偷偷的发出了消息。后来华报辞退了徐峰,开始诋毁中国。到现在他重新被聘用,那个法国主编在中俄战争的问题上立场已经相对的公正了许多。
隐瞒,诋毁,公正。限制,辞退,重新聘用。徐峰知道这是一个获得尊重的过程。
调整好自己的相机角度之后徐峰的眼睛往四周看看,各个国家的记者都有,在之前的宣传中邹容部长说这一次阅兵中国将向整个世界展示几种最新式的武器,其中有中国自己研制的火炮“神武一号”。记者们都在猜测中国人自己研制的火炮是什么样子的,杨打鬼是再一次让世界惊奇,还是干脆抄袭了别的国家?
八点三十,随着一声礼炮的巨响,东直门出现了第一支部队的身影。二杆子的装甲师作为先头部队首先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之中!当装甲部队出现的那一霎那间,两边原本还算平静的街道忽然先是一阵寂静,接着雷鸣般的欢呼声和鼓掌声马上响彻整个城门。
中国有一支装甲部队这已经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但是除了上次和俄国人战斗的惊鸿一瞥之外,装甲部队再也没有了声息。一个多月过去了,当那三十辆坦克和二十辆装甲车排着整齐的队形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当那阵阵的轰鸣碾过地面。让旁边站立的人群都感觉到脚底在震动的时候,他们真的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而且不光是坦克,在装甲车的前后都有两个五百人的方队,排的整整齐齐的。那脚步明显是经过了特殊的训练。一起抬起。一起落地。虽然杨司令没办法搞出后来被世界各国交口称赞的那种阵容,可是这已经非常刺激老百姓的感官了。
阅兵式刚刚开始,那些不懂的老百姓都感觉到自己从早上等到现在等的真的非常值!而稍微有点军事知识懂行的人更是感觉到惊喜。一些隐藏在人群中的外国间谍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坦克的履带!
上一次中俄战斗中根据战场上的反馈情况可以断定,中国人就是用拖拉机的那种履带。但是现在出现的坦克却不一样,那履带非常宽厚,明显是为他那庞大的身躯特殊制作的。
道路两边不停的有闪光灯闪烁着,对于这样的情况中国士兵也没有去阻止,拉出来就是给人看的,让人家知道,我们在前进。
“敬礼!”
当整个装甲师都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最前面的那个指挥官一声令下,行进中的士兵齐刷刷的举起胳膊向周围的百姓行了一个军礼,装甲车也打开了盖子,每辆车站出来一个人,举旗敬礼。
这一瞬间掌声更是热烈了。
二杆子的装甲部队过去之后,是熊秉坤的共和第一师。
他们的队伍除了没有坦克之外和前面的部队一样,排列整齐脚步一致,走在最前面的士兵把共和第一师的战旗高高举起,眼神坚毅的看着前方。
革命军的军服已经全部换下来了,现在的新军装更显得这支队伍的英勇。除了军装之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挂在士兵胸前的武器装备。最新式的冲锋枪人手一把,这样的火力真的让那些外国人十分的震惊。
为了让队伍行进更好看,给人视觉冲击更强烈一些,杨小林没有让步兵按战斗序列前进,第一个方队全部都是冲锋枪,第二个方队就全部都是狙击步枪,第三个就是来复枪!
一个武器一个方队,不光给人看,还给人看个清楚。
步兵方队行进两个师过去之后,炮兵方队走入了大家的视野之中。和步兵一样,非常整齐。
杨司令这一次把中国拥有的五千门火炮全部都拉了过来,按照型号排列,缴获俄国人的那几百门还特意标志了“俄制”的字样。
在炮兵队伍的最后,中国人的最新式重型火炮“神武一号”终于亮相了,当它那庞大的身躯忽然出现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目前世界上可移动火炮中口径最大的这就是法国人的一种三百七十毫米口径的巨炮,在德国的大贝尔沙没出来之前,她的口径称霸世界十几年。
当那些懂行的人看到中国人的“神武一号”的时候,他们有一种惊艳的感觉!那朝天炮口最少有四百毫米,炮身巨长,那炮的底座用长达二十七米的特质车厢拉动才能行走,仔细数数光轮胎就六十多个!
太大了,太雄伟了,太美了!
人群先是一阵寂静,接着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万岁!共和国万岁!”
“万岁!万岁!”
和杨小林他们站在一起的各国公使这个时候也是震惊不已!穆默先生的眼睛盯着那巨大炮身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是真的,嘴中喃喃说道:“天呐!真不敢相信,杨司令,您是怎么做到的?”
杨小林脸上扬起了得意的笑容:“这是我们的军工专家从去年就开始研制的火炮,虽然到现在只生产了这一门出来,但是真的让我们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神武一号口径四百二十毫米,射程十三公里,炮弹出膛速度为四百米每秒,每小时最多可发射炮弹六发,没枚炮弹重七百公斤,我相信,就是再坚固的要塞,也无法阻挡住神武一号。”
第五十三章战争的能力
穆默的眼睛睁的好大,旁边其他的公使也都是死死的看着自己面前那个好像因为体型太重而行走缓慢的神炮,每个人的心中想法都是绝对不一样的。
像美国荷兰比利时这些国家的公使还只是难以置信的震撼,而阿不守太郎则除了震撼之外还隐隐感觉到一丝庆幸。这门火炮在战场上的作用谁都能想象的出来,七百公斤的炸弹,这要什么样的阵地才能挡的住?
这不光是一门火炮的问题,关键在于中国人有生产这种火炮的能力了,这比多少门炮都让人震惊的。要知道从道光年间开始,中国的火炮主要依赖于进口,这尊炮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人不光摆脱了对国外火炮的依赖,甚至他们已经走在了世界最顶端的行列。
不可思议,不敢置信。
阿部守太郎隐隐觉得,日本人选择南下的策略真的是无比正确的,在日本的身躯不够强大的时候,真的不应该来尝试神武一号的炮弹究竟是什么滋味。
杨小林这个时候继续说道:“神武一号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如诸位看到的一样,她移动太慢,而且操作极为繁琐,在战场上想让他正常运作,至少需要四百名的士兵协同才可以,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只打算生产这一门,没有继续生产的想法。”
老袁听到这里当真是十分佩服杨小林的狡猾。这火炮他们真的只做了一门出来,而且真的没有继续生产的想法。因为所谓的神武一号根本没有办法发射炮弹,看着是钢铁怪兽,吓人,其实里面都是木头!做起来费时费力,露面多了难免被人看出马脚。今天是神武一号第一次露面,也将是最后一次。
效果看来已经达到了。
洋大人们的表情十分精彩,他们真的没有怀疑什么。首先是杨打鬼一向喜欢捣鼓出来这些让人震惊的玩意,其次就是他们就算对杨打鬼有点怀疑,也不相信那个家伙能在规模如此庞大的阅兵式上拉一个假货出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