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三问)-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倒是林昭与种师道有些震撼,种师道还好些,毕竟是生在将门,从小耳濡目染。林昭则不一样,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亲历战争。

在杭州那次平叛,只是一个简单的夺门之战,严格来说,算不上什么战争。而眼前,则是宋夏之间,真正的兵锋对决。无论是气势与规模,完全不可比拟。

一瞬间,林昭有些被眼前的场面震撼到了。

这就是战争吗?

无暇去思考西夏人为什么会突然杀过来?在没有闹清楚李复圭青白与否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堡寨之下是千军万马,远远的喊杀声震天,大地的摇晃越来越剧烈。林昭站在城头,却微微有些发怔……

种师道见状,拉了一把林昭,递过来一张长弓,低声道:“准备迎战!”

“对,迎战!”

此刻的林昭不再是大理寺少卿,而只是一个普普通票的士卒,一个战士,一个大宋的热血好男儿,有责任,有义务抵御西夏胡虏的入侵。

林昭接过长弓,握在手中,神情坚毅,气息凝重,转身投入到了前世今生的第一次战争中……

第二七一章冒牌货

扑哧!

林昭猛地拔出短刀,鲜血喷溅在城头,一个攀上城头的西夏勇士倒下了。随即与一位宋军士兵合作,端起火油浇在了云梯之上,火把扔下去的时候,一阵撕心裂肺的哀嚎传来。

那边种师道箭无虚发,已经连续了放到了六七个党项士兵,城头的战况相当的激烈。

也许是因为西夏国相梁乙埋急功近利,比较急切的缘故,西夏的攻势相当的凶猛,荔原堡的战况远比想象的残酷。

周长不足两里,东西南北每一边不到五百米的城墙,遭到了西夏数万大军的汹涌进攻。密集的进攻几乎让宋军将士坚持不住。

进攻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天,庆州方面并无援军到来,全凭着荔原堡将士们的一腔热血坚守。

西夏人好几次登上城头,都被宋军反击打退了。当然了,这也是在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之后,换取了一丁点可怜的胜利。

一天下来,荔原堡守军死伤两千余,战况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当然了,西夏折损的人数远比这要多。

最初的时候,林昭拿着一张弓,随即便发现没有经过练习,弓箭这玩意根本就玩不顺溜。虽说拉弓的力气是有的,但是精准程度就差的远了。

倒是种师道在这方面很有一手,毕竟是出自于名将世家,从小就有接触。即便是长大之后拜师读书,骑射方面的功夫也没有搁下。

站在城头几乎是“箭无虚发”,一日下来死伤在他箭镞之下的西夏士兵已经有好几十人,顿时赢得一片赞誉,甚至还有人称他为小李广。

林昭也没闲着,先是与其他将士一起用滚木礌石,火油等阻止西夏士兵登城墙。当有西夏勇士奋勇登上城头,还来不及欢呼的时候,林昭的阿拉伯短刀便已经伺候上去。

刀虽然短。却是一等一的宝刀,无比锋利。加之林少卿的功夫不若,身手敏捷,故而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今日也斩杀了三十多个西夏人,若非如此,西夏人可能已经登上城头。故而林昭的作为就格外的有意义,甚至可以说几次挽救了荔原堡。

是以,林昭与种师道很快成为守军将士们眼中的勇士,明星。

此刻没有人关心他们到底从哪里来,见到他们斩杀众多西夏士卒之后,心中满是敬仰与佩服。甚至已经有人将他们当作是楷模。有指挥的将校见到之后,也是满心欢喜。只是战事紧张,一直没机会过去称赞鼓励几句。

太阳已经偏西了,秋风瑟瑟,吹动着荔原堡周围的硝烟与尘土。以黄土为基调的大地与城头上,一滩滩的血红已经逐渐开始发黑。城头上下,倒下的尸体不计其数。哀嚎声早已淹没在喊杀声中。

“国相,天色已晚,士兵们已经疲惫,不若暂时收兵吧!”统兵的西夏将领野离瀚前来请示,伤亡数量很大,已经让他有些承受不住了。

中军坐镇的自然是西夏国相梁乙埋,此刻正看着依然坚挺的荔原堡,神情中满是毫无掩饰的失望。只听他沉声道:“一天了。纹丝未动啊!”

野离瀚如何听不出国相言语中的不满与责备,只是现实就是如此,宋军如此顽强坚守,根本不可能短时间攻克。不过才一天而已就按捺不住了,也不想想,即便是开国国主李元昊复生,也不可曾一日攻克一个准备充足的宋军堡寨。

谁让人家是国相。是太后的亲弟弟呢?野离瀚纵然是心中有什么不满,也不敢有丝毫表露,只得赔罪道:“国相见谅,宋军坚守的很顽强。所以今日破城是无望了。不过我军气势如虹,往后肯定是能获胜的,今日将士们已经相当疲惫了,可否先收兵?”

梁乙埋也并非是泥古不化之人,轻轻点头道:“嗯,收兵吧!不过给我记住了,明日继续进攻,一定要把荔原堡给我攻克喽!”

梁国相想着,既然不能轻易打庆州的主意,那就只好在荔原堡上多费心思了。要在最大限度以内,让宋朝人更疼,有切肤之痛,那才是算是有面子。

野离瀚不知道国相到底是怎么想的,大顺城是有偶然性,打了宋军一个措手不及,何况到现在为止,大顺城并没有完全攻克。

要想攻克荔原堡谈何容易呢?还不如围而不攻,伏击庆州来的援军呢?野离瀚本来想要提出建议的,但是看到梁乙埋那阴沉的表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说到底,野离瀚是党项将领,与梁乙埋之间还是有些许芥蒂,有些事情没法说的太明白。

西夏人终于鸣金收兵了,站在城头看到如同潮水般退去的西夏士兵,林昭终于喘了口气。

这是他第一次亲历战争,第一次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林昭也第一次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不过才一日时间,小小的荔原堡死伤数千人。这还是古代的冷兵器时代便如此残酷,这让生长于和平年代的林昭很是震撼。

不管死亡的是宋人还是西夏人,一条生命就这样无声无息的消失了,多少让人有些感慨。不过有什么办法呢?现实就如此残酷!

一日下来,林昭也手刃了不少的西夏士兵,在古代,杀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从未像今日这样,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斩杀如此多的敌人。

手中握着阿拉伯短刀,刀柄上满是鲜血,已经黏糊糊的,几乎粘在手掌中。身上与脸上全都是血迹,甚至是肉末,看起来有些可怖。

感叹战争残酷的同时,林昭也第一次经过了战火的洗礼,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当然了,在今日的战事中他们无疑还是勇士。

林昭很清楚,这才只是个开始,要想要军中混,习惯鲜血与杀戮是最初的步骤。也许第一次有些动容,但是以后需要有一颗坚毅的心。

林昭转身与身边的种师道相对一笑,并肩而战后的那种酣畅淋漓。以及隐约的那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一时间全都涌上心头,难以与言语来表达。

正在他们相视而笑的时候,有人出现在他们身后,呼喊道:“两位壮士如何称呼?是哪位将军麾下?”

林昭与种师道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毕竟是编外人员,已经战斗了一天了。该向人家有个说辞才行。

“指挥请你们过去!”

原因无它,盖因为林昭与种师道今日表现的实在是太精彩了,无疑是战功赫赫,最出彩的士兵。

按照宋军的传统,按照军功可以进行升迁,同时更是其他将士们敬佩的勇士。

战斗过程中便已经有人注意到他们了。只是那会战况激烈,也来不及了解他们的来历。直到此时战斗结束,指挥的将领关注起此事,故而派人前去请林昭与种师道见面。

一路走过,宋军将士对他们都刮目相看,眼神之中多有敬佩之色。战场上就是如此,强者与勇士永远是受人尊敬的。也正是因此,林昭心中的荣誉感油然而生……

很快走到了城墙的中间位置,一个将领正在此处指挥善后事宜!见到林昭与种师道走过,顿时眼前一亮,笑道:“两位壮士,在下刘昌祚!”

看服饰,此人应该是个指挥,指挥一营兵马。在荔原堡勉强算是高级军官了。不过此人似乎谦虚,对于上阵杀敌,立下军功和将士极为欣赏和的尊重。林昭与种师道今日斩杀了数十个西夏兵,绝对是立功的勇士,故而刘昌祚不敢怠慢!

“刘指挥,不敢当!”林昭与种师道现在扮演的是小兵,自然要谦虚谨慎一些了。

刘昌祚笑道:“两位壮士如何称呼?是哪位将军的部曲啊?”

林昭抢先道:“在下赵林……”

种师道哪里不明白林昭的意图?眼下他们的真实身份是绝对不能泄露的。当即道:“在下张忠!”

“原来是赵壮士和张壮士,你二人今日表现可是精彩啊,杀敌数十人,可是大功一件啊!”刘昌祚笑道:“只是看着你们眼生。不知是何人麾下?”

化名张忠的种师道解释道:“我等从庆州来,是李知州麾下的斥候,出来探查消息的,恰逢荔原堡遭袭,便留下来抵御敌人进攻了。”

种师道敢于这么胡诌,完全是有凭恃的。一日下来,庆州都没见有援军到来,想必是李复圭担心对方围点打援吧!当然了,不排除是那厮畏惧,不敢出战,种师道现在对他是没有多少好感。

即便是有机会与庆州通信,如此紧张的时候,会提及确认两个斥候身份这等小事吗?

“哦!”刘昌祚点点头,此二人表现的格外出色,气度都很不一般,不似一般的大老粗。看来知州大人身边都是高人啊,连斥候都这么优秀。

刘昌祚道:“不管你们是何人麾下,此番都立下大功,本指挥会为你们上报的!”

林昭看着眼前这位刘指挥,很是赞赏!

为人谦和,赏罚分明,更没有抢占功劳,此人的品质还算不错。而且今日在城墙上指挥作战也很得当,兵法娴熟,调动有序,是个人才。

做个小小的指挥着实有些屈才了,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刘昌祚不会想到,不经意间赞许了两位作战勇敢的斥候,得到的回报竟是平步青云。若干年后,一次大好的机会将会放在他的眼前……

刘昌祚道:“好了,你们回营地去吧,稍后说不定徐监军会接待你们……”

徐监军?何许人也?

林昭与种师道一头雾水,回到营地简单的清洗一番,包扎身上的小伤口。

“没想到林少卿杀阵杀敌这么勇猛!”种师道有些意外,他是出自于名将世家,对作战自然不陌生。但林昭就不一样了,在此之前,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个文弱书生。

林昭笑道:“算不了什么,倒是你的箭术,着实让人赞叹!”

种师道呵呵一笑,旋即脸色阴沉道:“今日是打退了西夏人,可是明日了呢?他们一定会再来的。”

“唉!”林昭也是一叹!

种师道对西北的情况很了解,说道:“如果是大顺城还好些,只是荔原堡……到底没有那么坚固。如果庆州方面不及时援助,不见得能撑着多长时间!”

“是啊,听说大顺城到现在为止,并未完全失守?”林昭也是到了荔原堡附近,才得知这个消息的。

种师道摇头苦笑道:“没失守又能如何?此刻已经是孤城一座,如果没有援军,根本支持不了几日。”

援军……孤城……

听到这些词语的时候。林昭不由心中一动,沉声道:“如果现在对大顺城加以救援呢?”

“救援?”种师道先是一震,旋即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正在此时,有人来喊:“徐监军有请!”

徐监军名叫徐禧,是兵部一名给事中。在枢密院当家作主的宋朝,兵部完全就是个摆设。不过他这个小小的给事中却还真有点权力。

为了巡查各地军务,枢密院从兵部派出了多个给事中奔赴各地,临时充当监军,观察各地军务状况。

徐禧来了西北,刚刚从秦凤路来了环庆路。

因为他到来的时候,庆州刚刚出事,李复圭便小心防备着他。让他来了荔原堡。想着用前线的紧张气势吓他一下,让他赶紧走。

虽说他的威胁程度远不如大理寺少卿林昭,但终究是朝廷的人,有点碍手碍脚的感觉。李复圭也是本着眼不见为净,小心驶得万年船。

可徐禧就是个奇葩,他认为这个是个很好的机会,一直待在兵部根本不可能有前途,如果这次能在西北有点军功什么的。那么进入枢密院什么的,升官发财完全不是问题。

权力这东西就是如此,一旦接触到一点,便会让人上瘾!

今日西夏突然来袭,徐禧虽然害怕,但是同样觉得是个机会。只是他一个柔弱的文官,根本没机会上阵。

战事结束之后。听说有两个勇士战功赫赫,斩首数十人,他顿时有羡慕嫉妒恨。不过,引起他关注的并非是军功。而是此二人的身份——李庆州的斥候。

徐禧也是想要巴结一下李复圭,继而巴结李复圭身后的王相公。虽说汴京城里,不少人投到了王相公门下,可是获得重要的没几个。

要是李知州这边能帮着推荐,那自然是最好不过!存了这样的心思,徐禧才特意找来了林昭和种师道!

两个“冒牌货”来了,他们并不知道这位徐监军的权力与地位有多大,看着气势倒是很大。于是乎寒暄之间,林昭与种师道说出了心中的一个提议:“监军,此战获胜……西夏人……大顺城……我们……”

一番言辞下来,徐禧顿时眼前一亮,惊喜连连!

庆州城里,李复圭密切关注着荔原堡的情况。

第一天的战事结束了,荔原堡岿然不动,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范仲淹时代修建的堡寨,哪那么容易攻破?要是如此,宋朝的西北边防早就形同虚设了。

至于为什么没有派兵救援,一个是因为李复圭坚信荔原堡暂时可以坚持。二来,也是担心西夏人狡诈,在途中伏兵袭击援军……

这一夜,至少荔原堡的事情可以让他放心,但是另外一件事,却让他惶惶不安!

大理寺少卿林昭的仪仗和护卫出现在了庆州城南四十里的地方!

虽说“林少卿”在他们的视野掌控中,但护卫突然意义就不同了。

这说明林昭要公开自己的身份了!

在这个节骨眼前,庆州的局势越发的混乱了,一时间,李复圭心乱如麻!

林少卿的护卫苏岸等人确实到了庆州附近!

从秦凤路过来,要不么多长时间,即便是故意拖延行程,也耽误不了许久。

若是故意延迟下去,说不定有言官就会弹劾林少卿渎职了,苏校尉怎么能让林昭蒙受如此不白之冤呢?

于是乎,他们一路晃晃悠悠,终究还是来了。

等真正踏入庆州范围之后,苏岸开始有些为难了!

因为他不知道林昭的下落,按照早前的约定,当他公然到来的时候,林昭就该及时回来的。

可是等候的两日之后,根本没有林昭的踪影。

苏岸开始有些着急了,一来是如何正大光明进庆州?要是被人拆穿了可就尴尬了。

更为可怕的是,林昭的身份已经被拆穿,毕竟此番来庆州查案是有危险的,他遭遇了什么?即便真是出事了,也说不清楚的!

更何况而今环庆路正在打仗,苏岸真怕林昭有个三长两短……

无可奈何之下,苏岸只好故意停滞不前,索性在停在庆州城南四十里的地方。

给人的感觉,像是恐怕战火波及,暂时避退的假象。

虽说有些丢脸,却也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希望在这段时间内,林昭能及时赶回来。

苏岸此刻最担心的便是,庆州地方官有人要见林少卿,该当如何是好?

唉!身边要是个有个冒牌货也好啊,至少能够应付一阵!苏岸心中生出一种很荒唐的想法!

可是即便如此,这个冒牌货又该到哪里去寻找呢?

第二七二章夜袭大顺城

折文芯一直“冒充”林昭,在庆州附近“招摇撞骗”,将跟踪监视的庆州人弄的团团转。

本来折七姑娘心里还很有成就感的,可是听到西夏进攻荔原堡之后,心情骤然间便有些沉重了,同时还有几分担心。

自己是引开了追兵,林昭必然趁机去了庆州最核心的区域。颇通军事的折文芯很清楚,荔原堡,甚至是大顺城都是最紧要的地方。

而今西夏人入侵,那些地方必然受到了战火波及,他还好吗?下意识的,折文芯便忧心忡忡,以至于无心其他。

好在此时,又传来消息,林少卿的护卫与仪仗已经到了庆州城南四十里。他应该会回去吧?折文芯猜想着,恨不得立即插翅膀飞过去一探究竟。

转念一想,自己能这么想,李复圭同样也会这么想。如今身边这么多的尾巴,轻举妄动的话岂非都引过去了?既然张冠李戴冒充,那就要冒充到底,给他创造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他安然返回!

折文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压制住了心中的关切,继续过着“冒牌货”的生活!当然了,如果能与苏岸他们取得联系也是好的,这个倒并非全无可能,折七姑娘还是很有办法的!

夜凉如水,尤其是西北秋日的夜晚!

已经是九月中了,寒意骤增,结霜很寻常,夜晚甚至已经开始结冰。尤其是一阵阵的朔风吹来,更是冷的彻骨。

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荔原堡外,一支千人左右的宋军却偷偷出城了。

寒风之中林昭下意识地拉紧了衣服,身边一位文职军官就没那么幸运了,在瑟瑟发抖中尽量保持自己的风度。

此人正是徐禧。兵部给事中,一名监军,而今更是这支千人军队的统帅。

事情的起因要从林昭和种师道的提议说起,今日是打退了西夏人,但以后几日西夏人肯定会继续进攻的,荔原堡能够支撑多久很难说。

最好的防御便是进攻,于是乎林昭与种师道有一个很冒险的想法。那就是夜袭西夏军营,救援大顺城。

这样一来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荔原堡的压力,还有重新夺回大顺城的机会,毕竟大顺城对宋朝具有非凡的意义。

当林昭与种师道两个年轻人提出建议的时候,徐禧立即有些激动了。之前想要搭上李复圭的心思也被抛诸脑后,巴结人终究是低声下气。倒是军功来的实在。

要是能夺回举国关注的大顺城,那可是天大的功勋,到那时升官发财都不是问题。当然了,肯定会有点冒险,不过徐禧觉得,这两位刚刚立下战功的斥候所言似乎有些道理,听起来很靠谱。

为了光明灿烂的前途。徐禧决定还是冒险尝试一下,大丈夫在世,没有点轰轰烈烈怎么能行呢?

于是乎,徐监军出动了,主动请缨要求带一千将士前去支援大顺城!

对于这样的请求,荔原堡的守将难免有些为难。一千人出城去偷袭西夏人,有点冒险的感觉,不过听到两位斥候的计策。似乎并非全无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徐禧的身份,虽然只是个小小的给事中,代表的却是兵部和枢密院,是朝廷。连李复圭都敬而远之,其他人就更不必说了。

知州大人可是再三吩咐的,此人绝对不能得罪,因此守将根本不敢怎么反驳。何况如果此事真的成功。意义非比寻常,天大的功劳任谁都会有几分奢望的。

按理说应该禀报李复圭,请知州定夺的,但是事出突然。机会难得,容不得许多拖延。思来想去,守将也就同意了,既然他们想去,就随便吧!同时立即向庆州禀报,让知州李复圭知晓,及时配合。

于是徐监军带着一千人马出动了,其中就包括了提出建议的林昭和种师道,除此之外还有那位指挥刘昌祚。

他们的计划很明确,那就是先袭击外围的西夏士兵,然后杀进大顺城,保住这座战略意义无比重要的堡寨。与此同时,由荔原堡和庆州方面及时派出援军,里应外合对抗西夏人。

最初实施的时候确实比较顺利,西夏人根本没想到在他们连番的进攻之下,宋军竟然还敢主动出击。

梁乙埋和野离瀚在这件事上难得想法一致,全都疏忽大意了,故而根本没有充足的防御准备,可以说是被宋军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顺城外的西夏包围圈被撕裂了,宋军顺利进城。

徐禧兴奋不已,计策顺利实施让他看到了希望。

他们顺利杀进了大顺城中,完成了第一个步骤,接下来就要看庆州和荔原堡的反应了。

压力依旧巨大,林昭与种师道根本就高兴不起来,全都心情凝重。

尤其是看到大顺城里的情况时,连徐禧那兴奋的心情也突然沉重了,脸上也见不到一丁点的笑容。

大顺城里还有大概两千将士,其中大多已经受伤,区别只在于轻与重。这等情况下,他们依旧能够坚守城池,毅力与勇气都值得人敬佩,他们是英雄。

大顺城中坚守的士兵见到有援军到来,一个个都热泪盈眶。说实话,在之前那种情况下,他们虽然在坚守,但也深知一点,庆州可能会放弃他们,失守是迟早的事情。

两千将士在孤独无助,六神无主的情况下坚持了多日。眼看着他们的信念与信心就要崩塌,不知道何去何从的时候,最孤独无助的时候。援军到来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给了他们莫大的精神支持。

林昭不知道,不经意间与种师道做出的这个决定,不仅仅是给了大顺城残存守军信心而已。若干年后,这个决定的意义将会不断凸显,非同凡响……

只是即便是如此,可大顺城的情况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