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王(三问)-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庆州外围的深山里,景思立与刘昌祚两人终于是绕出来了。
为了躲过李复圭的重重关口和眼线,他们两人在庆州的深山里绕了许久,倒是成功躲过了追捕。却因此迷了路,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总算是找到了路径。
总算是走出了群山,走出了李复圭的掌控。
接下来的道路就相对好走多了,没有人知道他们还活在世上,故而也就不会有追捕了。为了给死去了数千袍泽报仇,他们相处搀扶着,踏上了复仇之路,一起朝着东方的汴京走去!
第三零一章咸阳古渡
渭水,黄河最大的支流。发源于渭州鸟鼠山,也就是后世的甘肃渭源县。
之后一路东流,穿越秦岭和六盘山中间的峡谷,流过八百里秦川,在潼关附近汇入黄河。
因为渭水主要流经的关中平原,自从秦汉开始一直到隋唐,都是政治和经济中心。那一段时期,最精彩的历史几乎都发生在关中之地,渭水之畔。
同时,渭水福泽关中之地,使得八百里秦川成为天府之国,格外富饶。渭水也在因此在历史上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斗转星移,到了宋朝的时候,渭水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至于原因,很多也很复杂。首先一个,自从秦汉到隋唐,上千年的时间,关中之地,渭水流域过度开发,已经不像是最初那么富饶。
再者,经过唐朝的一系列的战乱与动荡,如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以及唐末战争,对于关中的冲击非常之大。尤其是朱温叛唐的时候,长安城更是遭到了空前破坏,从而永远失去了作为帝王之都的资格。
关中之地,渭水流域也因此衰落下去!
当然了,还有一个重要缘故,渭水下游和黄河龙门一代严重淤积,运河船只很难再到达关中,使得交通运输成为大问题。要知道隋唐建都长安,但靠的是南方的钱粮赋税养活,运河便如同生命线一样重要。
因此五代各朝,以及大宋王朝都直接放弃了关中之地建都。而是将都城直接建在了汴京,紧邻汴水,与东南运河直接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渭水的地位也就一落千丈,地位被汴水所取代。
地位下降之后,渭水上的交通设施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汉朝和唐朝都有渭水便桥,可以直接过河,十分方便。但是现在……渭水便桥的早已经不知所踪。渭水两岸的百姓往来主要依靠船只。
渭水沿岸也就有许多的渡口应运而生,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咸阳渡口!
后世的关中有长安八景之说,其中之一便是咸阳古渡。
咸阳古渡在汉唐西渭桥旧址之处,桥废后,至明嘉靖年间,以舟为桥,后则冬春设桥。夏秋舟渡。通陇通蜀,欸乃之声,彻夜不息,为秦中第一大渡。
因为渭水在潼关汇入黄河,恰好是黄河的大几字所在。所以潼关的渭水北岸是无法通行的。
从关中东去中原之地,都得经过渭水南岸的潼关道。因此从西北而来的行商旅客想要前往东方。都会在关中之地渡过渭水,从南岸继续前行。
因为咸阳古渡恰好在长安的西北方,由此过河之后,可以顺道前往依旧是关中第一都会的长安城,无论是经商还是休息都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咸阳渡口自然而然就成为首选,成为关中最大的渡口。
庆州在渭水西北方向,韩绛押送着林昭前往汴京。过渭水是必然的。他们也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咸阳古渡。
林昭被押送着从庆州而来,一路上都相安无事。韩绛和林昭都因此放松了警惕。
由陕西路宣抚使亲自押送,随行的有西军精锐,还有苏岸带领着数百禁军将士护送。这种情况下,安全似乎没有问题,应该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倒是林昭的个人安全,尤其是饮食这方面更让人操心。被人投毒,说成是畏罪自杀完全有可能。这方面韩绛倒是一直小心着,却也没有任何事情。
就这样,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渭水边。
天气已经进入深秋,西北的庆州或许已经结冰,因为有六盘山的阻挡,渭水谷底的情况还算好,渭水滔滔。并未封冻。
不过寒风吹过,依旧有种彻骨的感觉。
渭水便桥早已经不在了,只能通过渡船前去对岸。
禁军将士加上韩绛的扈从,足足有上千人之多。想要一次渡过渭水并不容易。河边哪里会有那么多的船只?而且渭水边还有许多的百姓,行商等待渡河,虽说是官兵,却也不能如此不讲理。尤其已经是晌午时分,谁都想要尽快渡河,有个落脚之处!
无奈之下,只能采取分批渡河的办法。
每次大概有百名士兵分乘三四条船渡河,每一艘船上的大概有二三十人。当然了,河面上舟楫往来,并不是只有渡河士兵,咸阳渡口河面上漂浮的船只大概有十多艘。
也许是一路上都十分顺利,加之忙于渡河,使得众人放松了警惕。前几艘船都安全地渡过了渭水,此处的河面并不是很宽,水流也并不是很湍急,故而基本上没有什么担忧之处。
已经过河的禁军和宣抚使扈从已经在对岸列阵,做好了接应和防御。韩绛见此状况,也没有多在意,还想着等过了渭河,回到长安休息一晚,年纪大了,一路走来还着实有些辛苦。
随即韩宣抚在众多扈从的保护下登上船只,至于队伍中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核心人物——林昭,也登上了船只。
韩绛为了保证自己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一路上一直让林昭坐在囚车之中,毕竟一路上数千里,许多人的都在看着,有丝毫的特别之举都将会被放大,产生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去庆州亲自押送,实际上已经是袒护林昭了,现在自然不能做的太明显。
所以只能暂时委屈林昭,当然了,能有的便利之处还是都有的。比如一日三餐,比如防风御寒的衣物,都没有缺少,故而林昭的日子还算好过。黑夜来临的时候,还有机会进入帐篷睡个好觉,只是自由受到限制罢了!何况还有苏岸一路照拂,林昭的处境已经算是不错了。
对此,林昭已经很满足了,毕竟自己目前的身份则是一名囚徒。韩绛出面,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经算是不错了,很是感激,完全理解韩绛的为难之处。
看着滔滔渭水,林昭忍不住一声感叹!
两三个月之前,也是从这里经过的,那会是礼部郎中,代表大宋皇帝的使臣,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可是现在却成了阶下囚,现实是如此的讽刺,让林昭忍不住冷冷发笑。
也罢,也罢!唯此一次!
林昭这些日子想明白一个问题,对权力的渴望尤其强烈。只要这次能平安度过,就一定不会再给任何人陷害自己的机会了。必须要尽一切可能抓住权力,哪怕北宋时历史上最为文明时期之一,但终究还是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
古代的生存法则从未改变,权力始终是最重要的。
囚车之中的林昭,权力欲望格外强烈,冷笑之间被人抬上了船只,准备渡过渭水。
或许是因为囚车很特殊,引发的众人好奇围观的缘故。渭水之畔,咸阳渡口,此时此刻,关注林昭的人着实不少。
“那便是公子了!”蒋雷霆站在渭水河边,看着囚车之中那连声冷笑的男子,言语忍不住有些酸楚。
得知林昭,仁宗皇帝的四皇子蒙冤入狱,被押送回汴京的消息后。铁面宗主很不是放心,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营救,首先最为重要的便是保证林昭的安全。
因为林昭的身份着实太尊贵,太特殊,铁面宗主并不放心别人。慎重起见,特意派了蒋雷霆前来,亲自护送林昭。
蒋雷霆赶到西北的时候,韩绛已经带着林昭过了六盘山,进入渭水谷地了。
种师道去找过韩绛,让其出面保护,以及韩绛的立场和态度,这些事情蒋雷霆是不知道的。不过他们都清楚一个事实,韩绛出面之后,林昭的安全程度会加强。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路上蒋雷霆和他手下的精锐一直跟随者队伍前行。当然了,他们不敢靠的太近,否则很容易被人发现,要是被人误会或者识破了身份,后果更加不堪设想。此事铁面宗主曾经千叮万嘱,蒋雷霆也不敢大意。
好在一路上都平安无事,但是蒋雷霆的警惕性和重视程度并未有丝毫减弱。林昭对他们,对大宋朝的意义着实太重大,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闪失,一刻也不能松懈。
当韩绛、苏岸,甚至是林昭本人都开始大意的时候,蒋雷霆却不敢有丝毫掉以轻心。一路上他时刻警惕,小心注意着所有可能的威胁。
比如渭水河边,咸阳渡口,韩绛并未放在心上,但是蒋雷霆却不大放心。只要有丝毫的风险,都必须要小心防备。
也许之前无法靠近保护公子,但是在这个军民共用的渡口,完全是可以的。
蒋雷霆特意租用了一条船只,有武功好手随行不说,还有些许水上功夫了得的手下。全都集合在了古渡口,准备随行保护林昭过渡。
许久以来,他们总算是有机会近距离接近公子。蒋雷霆远远看见囚车中的林昭,激动的几乎流下泪水。
也许之前,没有见面的时候,他们还有些许怀疑,林昭是不是苦苦寻找二十年的四皇子?但是此刻,瞧见那与静和居士十分相似的容貌,哪里还有半点怀疑!
他就是静和居士之子,仁宗皇帝唯一的子嗣,所以决定不能让他有丝毫闪失!
第三零二章争渡,怎渡?
深秋时节,北方的河流都处在枯水期,渭水的水位并不是很高。
有些河床高的地方,难免会有暗礁之类,不过船工们对于河道大都比较熟悉,并不至于发生什么危险。
此刻,咸阳渡口,十几艘渡船漂浮在河面上。
晌午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格外舒服,远处的青山,近处的平原,以及这波光粼粼的渭水,再加上一艘艘的渡船,构成了一副美妙的山水画,是那么的祥和。
可就是在这份祥和之中,也密布着杀机!
韩绛坐在船上,微微闭上了眼睛,年纪大了,舟楫摇晃,难免会有些眩晕,闭目养神无疑是个很好的选择。
林昭就没那么舒服了,不过都还能够忍受,他的心态已经调节的很好,此刻反倒是沉下心来,欣赏渭水秋景。
河面上的船只都在有序前进,但是不经意间,有一支船只有意无意地划动船桨,轨迹也开始慢慢发生着偏转。
林昭也没有注意到,有人正在背后,用非常异样的眼神看着自己。除了目露凶光的,还有人眼睛里似乎又有些许古怪神色……
此刻,如果来一场渭水眼神秀,一定会有许多出彩之人!
砰!
众人都是一惊,回过头来,瞧见河中间两艘船撞在了一起。
竟然撞船了,当真是太不小心了,这是众人的第一反应。渭河近一段日子水浅,要安全渡河,都想要走河中心的深水区。加之渡口的船只本身就多了,稍有不慎,发生撞船事件也是有的。
不过一般来说,情况都不会太严重,彼此也不过是呵斥几句,相互理解一下就过去了。但是今天,事情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第一艘船撞了。众人没有在意,可是马上又有第二艘船撞了上来。而且撞的很严重,或许是速度太快的缘故,前面一艘船震动太过剧烈,竟然有人已经不小心落水了。而且后面的那艘船也因为巨大的撞击,在水面上发生了很大角度的偏转。
如果是发生了连锁反应,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河面上出现了七八艘船只连环相撞的局面。
不断有人落水,船只相撞的巨大声响,以及扑通扑通的落水声,立即传来许多人的呼喊和求救。
渭水河面上顿时乱作一团,局面几乎有些失控!
宣抚使韩绛大人的船只也因此受到撞击,好在船夫知道渡河的是位大官。操舟十分小心。饶是如此,船只也受到了和中间乱局的波及,发生了剧烈的震动。
韩绛是被从假寐状态下震醒的,猛地站起身来,摇摇晃晃打个趔趄,若非属下及时上前将他扶住,说不定也会来一次冬泳体验。
“怎么回事?”韩绛急忙询问。
“大人。撞船了,许多人落水!”
韩绛稳定心神,已经看清楚河面上的情景,许多的百姓落水正在呼救。虽说此处的河水并不是很湍急,但是深秋时节,落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之中,谁能受得了?落水之人,不乏老人妇女。甚至是几岁的孩童。
场面很是惨烈!
作为父母官的韩绛有些着急了,河面上许多的船只上都是士兵,他们已经下意识地开始救人了。对此韩绛并不反对,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对落水的百姓施以援手,完全是情理之中的。
因此渡河的士兵临时充当起了救援人员,赢得一片喝彩!
也正是因此,让他们忽视了许多人。忽视了某些人的举动。
林林昭乘坐的船只略微靠边一点,因此并未受到波及,故而也参与了救援队伍。对此,林昭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救人一命是应该的。当然了,即便是他想要反对也是无用了,牢笼之中的他根本就没有发言权。
林昭回过头来,瞧见河水之中,一个女子正在扑腾,黝黑的头发湿淋淋的,紫色的冬衣已经黯如血色,尤其是她头顶还举着一个半大的孩子,婴孩哭闹不止,脖子上的项圈在阳光下依旧熠熠生辉,看样子像是他的周岁礼物。
女子已经快要支撑不住,尽可能地举着孩子,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声音,已经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了。毋庸置疑,她肯定是在呼救!
见此情景,见死不救就着实说不过去了!
船上的士兵见状,立即划船靠近,伸手过去拉紫衣女子。女子却轻轻摇摇头,先将孩子递了上来,看得出来这是一位疼爱孩子的好母亲,只是动作似乎有些粗鲁。
孩子的襁褓已经浸湿了大半,小脸和手脚一动冻成了青紫色。禁军将士见状,立即脱下来外面的布衣,将孩子包裹起来。
随后将士们又伸手,将几乎筋疲力尽的女子拉上船来。
“啊,呜……呜……”女子一身厚衣服已经完全湿透,这会正瑟瑟发抖。
将士们也顾及不得那么多,在船上已经捡回了一条命,河水之中还有许多的人等待救援。
女子就这么被放在船上发抖,谁也没有理会。
林昭本来是抱着同情之心的,紫衣女子也不容易,估计是带着孩子走亲戚了,不想遭遇如此飞来横祸。
可是看着看着,林昭心中浮现起些许疑窦来!
那小孩脖子上虽然有个项圈,但是整体的衣装都是粗布麻衣,看样子是个寻常农户家的孩子。但是这个女子,一身紫衣看着质地似乎还不错,手掌露在外面,没有想象中的粗糙,反倒是很光洁白皙的,根本不像是寻常辛苦劳作的农家女子。
只是这么一丁点细微的差别,林昭心中却忍不住有些疑惑。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这个紫衣女子,手掌之中有些起茧,位置与自己大同小异!
想到这里,林昭猛然一惊,自己手掌起茧是因为最近在庆州作战,长期握刀的缘故。一个寻常农家父妇女,怎么会……
林昭刚刚在惊讶的时候,紫衣少妇猛然翻身而起,朝着囚车扑了过来。
船体猛地震动,正在救人的士兵惊讶不已,口鼻青紫的小孩更是哭声震天。
林昭一抬头,紫衣女子那憨厚可怜的表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阴狠!阳光下,一把明晃晃的尖刀出现在她的手掌之中……
第三零三章船舷上的刀光剑影
明晃晃的尖刀朝着囚车中的林昭而来!
果然,众人都被紫衣女子欺骗了。她不是一个柔弱的母亲,而是一个蛇蝎妇人,一个准备要人命的女杀手。
之前的相安无事让韩绛和林昭都大意了,没想到某些人竟然如此大胆,如此情况下,竟然还是要置自己于死地。
林昭的瞳孔瞬间放大,清楚地感受到危机扑面而来,其中还夹杂着死亡的气息。
他在囚车之中,根本动弹不得,此刻完全暴露在尖刀之下,无比被动。
船上的将士们也发现了情况,但注意力都在救人上面,仓促之间反应已经来不及。韩绛远远瞧见此情此景,震惊不已,却无能为力,鞭长莫及!
为了不留口实,苏岸一路上原则性都是与林昭隔离开的。虽然是率领数百禁军将士一同随行的,却一直不方便近距离接触林昭。今日渡河的时候也是一样,所以他没有与林昭同船。
但是苏岸的注意力一直在林昭这边,发现危机之后,也是大惊失色,想要扑上去相救。奈何是水面之上,又被混乱的船只阻隔,哪里能够轻易靠近?
眼见林昭毫无保护,完全暴露在尖刀之下,仿佛一瞬间之后便是血光飞溅的情景了。
有人甚至惊恐地闭上眼睛,不忍看到一个惨烈的局面。
但是一瞬间后,众人听到的是女子的痛呼。而预料的那个惨烈场面也没有出面,林昭安然无恙,女杀手已经掉落入水。
至于林昭怎么躲过这一劫的,似乎没人看清楚,甚至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作为当事人,林昭还是有所察觉的,就在尖刀刺过来的一刹那,有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急速而来,直接将女杀手击落水中。
慌乱之中。林昭注意到飞石是从对面而来的。抬头瞧过去,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看着自己轻轻一笑,从石头轨迹和当时的情况看,就是此人出手相救的。
他为什么要出手相救?
林昭猜不透,也根本不知道他是何许人也?但从对方的笑容之中,看到了善意。既然能出手相救,至少是友非敌。
出手的自然是蒋雷霆。果然不出所料,有人想要谋害公子之心不死。渡口处无疑是防御最为薄弱的地方,只要制造混乱,趁乱出手谋害完全是可能的。
而这个时候,官军的实际防御和防备之心都是比较薄弱的,趁虚而入成功的几率比较大。而且一路上相安无事。韩绛和随行的官兵难免会有些松懈。
好在蒋雷霆防患于未然,所有阶段都小心防备,在紧急情况下救了林昭一名。蒋雷霆先是对林昭一笑,表达了自己的善意,然后又轻轻摇头,请公子暂时先不要泄露自己的存在。虽说只是眼神和表情的交流,但蒋雷霆相信。林昭一定懂得自己的意思。
同时蒋雷霆很愤怒,这些卑鄙小人也忒可恶了,竟然想要杀人灭口。不管是什么人,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错也不重要,只要意图伤害仁宗皇帝的四皇子,都是不可饶恕的。
他也很清楚一点,事情到这里远远没有结束。既然对方决定刺杀林昭。绝对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一次不成熟的攻击。
果不其然,女杀手刚刚落水,便有七八个人从临近的船只上跳出来,扑向囚车所在的船只。
看得出,这些人想要杀林昭的欲望是何等强烈!
好在随船的士兵已经反应过来,纷纷拿出武器抵挡。可是船只上地方狭小,根本施展不开。这些都是精锐的士兵。熟悉的多是大开大阖的战场攻击之法,受到场地限制,发挥不出威力来。
相比之下,杀手都是出身于江湖。精于刺杀之道,更擅长在窄小的空间里行刺。而且杀手是有备而来,官兵则完全是毫无防备,猝不及防的防御难免漏洞很多。
几名杀手已经跃上船只,朝着林昭而去。小小渡船之上,顿时刀光剑影,情况十分危急。
军中护卫立即就相形见绌了,很快就落了下风。与此同时,河水中还有不少百姓在挣扎,呼叫,乱作一团。
至于船头那个已经冻得皮肤青紫的孩子,则被杀手一脚踹飞,跌落在冰冷的渭水之中,再也没了声息。
林昭瞧见之后,大为恼怒,一个周岁的孩子何错之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成为了牺牲品。简直是泯灭人性,可恶至极。
到底是谁想要行刺自己,很容易就能想到,已经八九不离十了。浓重的恨意涌起在心头,只要能平安走出牢笼,绝对不放过他们。
军中将士很难抵挡杀手的进攻,对方的利刃已经逐渐接近牢笼,林昭的处境十分危险。
远处的苏岸正在指挥属下不断划船,想要尽快靠近林昭,争取营救。但到底有一段距离,而且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哪里能很快接近?凌乱的船只之间相互阻挡就不说了,还有许多落水的百姓,强行开船难免会伤及无辜。
蒋雷霆是距离最近的人,此刻他们也顾不得掩藏身份了,保护公子的性命更为重要。他们可都是一等一的好手,比那些寻常士兵强得多,犹在那些杀手之上。一出手便稳住了局势,船上的将士见此状况甚至不惜主动跳水,为杀出来的帮手让路。
果然是他们,林昭看着囚车之外激烈拼杀的两方人,心中很是疑惑。
是什么人想要刺杀自己并不难猜,倒是营救相助的这些人,到底是何许人也?是清涧城种家?抑或者是府州折家?除此之外,林昭还真想不到什么人,能动用这么强大的武力来帮助自己。毕竟以前主要的人脉都是在官场,结交的也主要是名士和文官,与武力没有什么关系!
林昭思来想去,觉得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种家现在与自己的利益是一致的,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至于折家,完全是自己想多了,虽说和折文芯的交情不错,也曾帮助过府州折家。可是折家完全没有必要参与进来,至于那两千匹战马,想必折家是不会主动说明的。
这还是真个麻烦事,林昭自己也有些为难到底该如何解释。
西军之中已经牵连进来种家,要是折家再有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