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王(三问)-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昭也只当没看见,不过这种事情需要控制,以后绝对不能再有,至少规模要控制!

河州的莽莽林地之间,数百名士兵在忙着伐木,运送木材。好一阵子都相安无事,但是这一天,却有士兵莫名其妙的失踪了。开始的时候以为只是迷路走势,可是两三天下来连续失踪了七名士兵。随后他们的尸体被发现,被人用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放置在伐木士兵每日的必经之路上。

士兵们顿时一阵恐慌,虽说派出了人马搜寻,可是一无所获。结果第二天的时候,没有一个士兵愿意继续前去伐木。

谁都担心自己会成为下一个,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树林中,被人杀害,以至于在短时间内引起了恐慌……

消息很快被层层上报,送到了熙州林昭的手中。人是被杀的,凶手不用想肯定是吐蕃人,这般公然的放置尸体,就是一种威慑和恐吓,故意引起士兵们的恐惧和惊慌,以至于人心浮动。

单从这一点而言,吐蕃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对此,林昭暂时不置可否!这种小偷小摸式的暗杀,根本没办法的应对。怕大军前去搜索那是小题大做,浪费资源。这样他太重视他们了,容易给吐蕃人错觉,让他们得寸进尺。反正伐木的事情也可以暂停数日,且看看到底是什么小鬼,他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几天以后,林昭明白过来,吐蕃人的目的就是故意挑衅,激怒宋军。

先是用残杀宋军将士的方式来挑起惊恐和愤怒,从而制造矛盾和冲突。不过因为林昭的沉着和冷静,他们的计策没有得逞。

没想到,吐蕃人立即变本加厉。

木征给林昭送来了一封信,一封充满了谩骂之语的信,李承看到之后满腹怒火。林昭却相当的平静,他现在算是明白了,吐蕃人这是想要激怒他的。激怒他之后做什么呢?顺着这个方向,似乎可以想到一些问题!

不过完全束之高阁,不闻不问似乎也不行,因为木征将谩骂之信在熙河一带传开了。林昭要是不置可否,不作回应,将士们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会以为自己的主帅是个懦夫,这样有损于林昭的威望。

回应是必须要有的,只是该怎么回击呢?

随着木征的军队出面不断挑衅,林昭终于摸清楚了他们的意图。当然了,这要得益于林昭前世的一些历史知识,让他从一开始就对熙河之战报以特别的关注和谨慎。

所以,即使被人羞辱挑衅,恼羞成怒的情况下,也保持着理智。在原本的历史上,木征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激怒景思立,目的就是让他率军出城,剿灭残部。

在原本的历史上,景思立确实这么做了,最终的结果是踏白城大败,全军覆没。林昭因为早早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到现在为止依旧保持着清醒。

和预期的剧情一样,木征所部随后对踏白城发起了袭扰和进攻,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不上当?

林昭轻轻摇摇头,木征这么处心积虑的布置,要是毫无反应,就有些不给面子了。既然人家盛情邀请,明知道前面是坑,也得大步向前。

将计就计,与此同时,也给他挖一个更大的坑!

第五六三章老鹰抓黄雀

杀害伐木士兵,送信谩骂,然后公然出兵进攻踏白城。

一连串的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激怒林昭,让他在接到踏白城救援信息的时候,立即前往救援。

从逻辑和现实的角度而言,确实是这样的。

踏白城对河州与河湟意义重大,如今对宋朝也同样意义重大。是不容有失的,正是兵法上所讲的必救之处。

如果踏白城遇袭,宋朝将领必然着急。尤其是在被谩骂和激怒之后,心情会更加糟糕,这种时候就容易热血上头,匆忙大意。

看来吐蕃人对将领的心理也揣摩的十分到位,时间点也把握的不错,至少这样做事可以激怒景思立的。见到如此状况,已经是熙州通判的景思立怒道:“木征小儿也忒猖狂了,必须出兵予以严惩。”

似乎和原本历史上一模一样的心态,林昭心中一动,问道:“你觉得该出兵?教训木征?”

景思立稍微冷静一点,也听说了林昭话语中的弦外之音,说道:“出兵是肯定的,踏白城对我们至关重要,自然需要救援!”

哦,这就对了!

林昭也觉得景思立是个比较稳重的人,不至于这样热血上头,干出什么比较冲动的事情。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之所以匆匆出兵,正是因为踏白城的缘故。木征的进攻也确实威胁到了宋军的命门,这种情况下。景思立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踏白城是肯定要救的,只是这一仗怕是没那么轻松哦!”林昭轻轻感慨一声。

“木征不过是残部。他而今露面是自己找死!”

林昭明白了第二个原因,景思立曾在踏白城惨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轻敌,抑或是误判信息。

“木征当真只是残部吗?”

“林将军何意?”

林昭笑问道:“露面就是找死,木征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他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呢?”

“这……”景思立心中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

“只有三种可能,第一是他自己想要找死;第二是他疯了。第三则是他有恃无恐。”林昭道:“前两种显然不可能,只能是第三种,那么,是什么能让木征有恃无恐呢?”

“援兵?”景思立猛地一个激灵,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颤颤问道:“林将军是说,河湟吐蕃的援军到了?”

“应该是这样的。否则他绝对不敢轻举妄动。”林昭沉声道:“表面上看,似乎是木征一个人在进攻,可实际上呢?踏白城的背后怕是有一支强大的力量,正蓄势待发。”

景思立依旧是将信将疑,因为从目前得到的消息上来看,河湟的援军并未到达。河湟吐蕃的东部边军也只是处于防守势态。就连他们的主帅青宜结鬼章都不在。

林昭摇头道:“踏白城丢了,等于是河湟的东大门洞开,毫无屏障可言,河湟吐蕃能不着急吗?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进军河湟。这种时候他们的边防主帅不在,这合理吗?难不成河湟吐蕃对我朝信任有加。认定了我们不会趁势进攻?”

一句反问顿时让景思立无话可说,他本身的长处是指挥作战,善于防守,整顿军务这些。观察力相对不足,考虑问题也不是很充分。加之这几年也是顺风顺水,一路作战都很顺利。尤其是这次对河州,几乎是一边倒的局势。即便林昭不断提醒,景思立也严于律己,但是心理上多多少少会有些许变化,有时候会影响到他的判断。

心态上过于大意,打探消息又不够及时,很容易做出错误判断,引发严重后果。

在原本的历史上,景思立便认定了进攻踏白城的只是木征残部,轻率出兵,没想到青宜结鬼章会突然出现,以至于被人围攻,最终全军覆没。

这可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踏白城之战的结果对大宋,对他本人而言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林昭一直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唯恐有丝毫的差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在战场上更是如此!

景思立问道:“林将军确定河湟援军到了?”

“肯定是到了,这么长时间足够他们准备,青宜结鬼章八成已经秘密返回前线。河湟救援河州是必然的,这一点我们早就有认同。何况这件事迟早不宜迟,河湟那边肯定不会延误太久的。”

林昭道:“木征踏白城之败后,肯定在积极寻求援助,这个时候与青宜结鬼章自然是一拍即合。否则他没有底气出来这样跳腾,他的反应已经有些太积极了,与他的实力不太相符!”

“河湟援军是在隐藏实力?”景思立也渐渐明白过来。

林昭点头道:“是的!”

“他们的目的何在?”

“踏白城现在也是我们必救之地,他们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逼迫我们出城前去救援,然后在半路伏击我们,和我们之前的办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昭道:“吐蕃人很有自知之明,他们知道在攻城拔寨的方面不是我们的对手,即便他们花费巨大的伤亡,也不见得能从我们手中抢夺城池。故而想要获胜,只能用他们擅长的野战了。

引诱我军出城,没有了城池的保护,他们便可以借用骑兵野战的优势战胜我们。如果我们的大军受损,还有足够的能力占据河州吗?到时候只能眼巴巴的退出去,他们不费多少力气便能重夺河州。

有时候,有生力量比土地更为重要。为了达成这样目标,木征自然跳出来做鱼饵,青宜结鬼章则躲起来做黄雀。等着我们螳螂捕蝉。”

“林将军怎么对吐蕃的意图这般了解?”景思立也能想到许多,但是绝对没有林昭这样透彻和贯通。故而有些不解。

面对这个问题,林昭一时间有些语塞,当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难道告诉景思立,这些都是你自己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吗?

“是根据情报的分析,还有我的一些猜测与推演!”林昭搪塞道:“再者,我是见过木征和青宜结鬼章的,与他们都有过接触,所以多少能推测他们可能的动向。”

“那当务之急便是……确认青宜结鬼章的河湟援军是否到达?”在没有确切情报之前。景思立心中还是有些许疑惑。

林昭并不以为杵,质疑是对的,越是如此,事后才能对自己越发的佩服和认同。

很快,消息便回来了!

河湟吐蕃境内有大军调动的痕迹!毕竟规模很大,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瞒不过宋军的探子。不止如此。青唐城那边还探知到一个很重要的消息,此番东来之人,除了青宜结鬼章,还有一个人——阿里骨!

接到消息,景思立又是一身冷汗。

林昭说的一点也没错,自己确实大意了。木征只是个诱饵。黄雀在后的青宜结鬼章肯定已经撒开了网,只能自己钻进去。

在这个时空里,因为有林昭的到来,景思立和他的六千将士暂时逃过了一劫。

“林将军,既然已经知道了吐蕃人的意图。那我们如何是好?”在迎敌这件事情上,景思立完全听从林昭的吩咐。哪怕他比林昭年长。但人家是云麾将军,是前线的主帅。并且见识比自己厉害,比自己更为谨慎。

“踏白城是必须要救援的!”林昭临走的时候,给踏白城留下了两千士兵。就那个周长不到千米的小城而言,已经算是兵力雄厚了。可是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被攻破也完全是有可能的。

“是啊!”景思立道:“只是怎么绕开青宜结鬼章的伏兵呢?”

“既然绕不开,那我们就只有硬拼喽!”

“林将军什么意思?”林昭的回答,让景思立有些摸不着头脑。

“青宜结鬼章是绕不开的,何必非要绕开呢?他既然来了,岂能让他这般轻易的溜走?”林昭道:“所以,踏白城还是要救,照常救援。”

“具体如何安排?”

“予你六千人救援踏白城,如何?”

林昭的这句话顿时让景思立呆住了,诧异道:“末将前去救援没有问题,只是六千人似乎……如果青宜结鬼章的到了,吐蕃人的兵力至少在万人以上,两倍于我们!”

“是有些冒险,不过……”

景思立见状,问道:“将军有什么打算但说无妨,末将一定全力配合!”

仔细想想,林昭从来不是一个莽撞的人,六千人根本不够,他不可能不知道。可依旧坚持如此,必定是另有深意。

林昭沉声道:“思立兄,我们这次出兵的目的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救援踏白城吗?”

果然不错,景思立默默地听着。

“你也知道,这次对河州开战,潜在的目标是河湟。目前没有动兵深入,一来是稳定河州,二来是等吐蕃人自己介入,我们便有了充足理由前进。”林昭道:“既然青宜结鬼章来,那我们的目的就绝对不只是救援,还有歼敌。

目前的情报显示,青宜结鬼章率领两万大军东来,而且都是精锐。如果干掉他们,河湟吐蕃的军力必然下降,到时候我们西进青唐城可就容易多了。”

“是,确实该如此!”

“青宜结鬼章和木征给我们挖好了坑,幸好我们识破了,不过我却想要将计就计!”林昭道:“他用木征作蝉,我们便用这六千援军来做螳螂,吸引青宜结鬼章这只黄雀出来。黄雀背后,我们再来一只雄鹰!”

“这只鹰将军准备怎么养?从何处突破呢?”景思立已经基本明白了林昭的意图。

“本来还麻烦,却没想到阿里骨来了,那么就从他身上下手!”林昭道:“青宜结鬼章肯定带走了主力去踏白城,阿里骨坐镇边界中军,兵力薄弱,若是这个时候一举击破之……”

“妙啊!”景思立道:“听说那个阿里骨是吐蕃王子,深得董毡宠爱,然后再调转方向,从青宜结鬼章的背后杀出,我军东西夹击……”

“是这个想法!”林昭轻轻点头。

“可是阿里骨的中军靠后许多,靠绕道很大一圈,时间上能来得及吗?”

妙计是好,实际上也是与时间赛跑。大宋想要获胜,就必须赶在青宜结鬼章和木征彻底击败景思立之前,干掉阿里骨并且回援。从路程上而言,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人多自然不行,人少就没问题!”林昭笑道:“我这段时间不是一直在准备吗?”

“林将军是说大宋刀锋?”景思立诧异道:“可是只有两千人啊!”

“是只有两千人,可都是精选出来的勇士。阿里骨那边余下的守卫能有多少呢?而且因为距离远,处于后方,防备也更为松懈,更容易得手。”林昭道:“两千骑兵,时间上能来得及。”

“这……”景思立还是有心迟疑,觉得林昭的做法有心冒险!

林昭道:“大宋刀锋的奔袭不冒险,踏白城那边拖住青宜结鬼章才是真正的凶险。”

“我欲亲自率领骑兵奔袭阿里骨的后军,踏白城那边……”林昭道:“保证各处防御之后,只能抽调出六千机动兵力,这个数量不会引起青宜结鬼章的怀疑,更容易吸引他上钩……只是想要用六千人抵挡两倍的敌人,这个太有难度。

别人未必能做到,所以我想……思立兄能否勉为其难?我知道此去十分凶险,甚至可能是九死一生……”

“将军不必多虑,为朝廷效力乃是为将者职责所在,不就是危险吗?能比得过当初在大顺城吗?”景思立朗声道:“我去就是了。”

“思立兄!”林昭心中有些不是滋味,虽说自己看透了青宜结鬼章的意图,却还是要将景思立和那六千将士推进去,还是那样的凶险。

景思立摆手道:“东阳啊,请允许我这么称呼你,你我是大顺城同生共死过的兄弟,没什么好说的。踏白城我去,你就放心好了,一定死死拖住青宜结鬼章!”说完之后,重重地拍拍林昭的肩膀,眼神十分坚定。

“嗯,有劳了!”林昭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杀回来。”

第五六四章与时间赛跑

蝉、螳螂、黄雀、老鹰!

木征、景思立、青宜结鬼章、林昭。

四个人和无数将士的命运就这样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食物链。

这是林昭的设想,不过很快可能付诸实际。至于能不能弱肉强食,那可就不好说了。螳螂太厉害,黄雀飞的太快,老鹰迷失的方向,一切皆有可能。

从布局上而言,这场战事并不平等。林昭两世为人,料敌于先,一开始就窥破了青宜结鬼章的意图。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至此一点,就可以说立于不败之地了。

将计就计,从上兵伐谋的角度而言已经领先了。不过吐蕃人有距离作为弥补,宋军注定的劳师远征,千里奔袭,跑过了时间才能获胜。

这其中最凶险,压力最大的便是景思立这只螳螂。

严格意义上,木征不是一只蝉,只是一个虚晃的诱饵而已。当螳螂出现的时候,他会立即青宜结鬼章联合起来,变成一只更强大的黄雀。

一只螳螂对付一只黄雀,当真有些勉为其难!

明知是陷阱,却还是要让里面跳,对景思立和六千将士而言有些不公平。

可若非如此,青宜结鬼章怎么能上当呢?而今就是一个相互欺骗的情况,到底是谁能骗过谁,这才是关键。

林昭的目的绝对不只是退敌那么简单,趁着王韶不在的功夫,正是自己施展拳脚,建立功勋的时候。这次机会难得,必须要抓住,抢在王韶回来之前在河湟打开局面,成就不世之功。

如果这次放过,青宜结鬼章就会警觉,董毡也会小心翼翼,再想从正面进攻河湟,将会比登天还难。这样的机会岂可放过?所以哪怕是冒险,也要这么做!

想要巨大的收益,就必须承担风险!

两千骑兵偷袭阿里骨,虽然有些困难,但林昭觉得,至少完全是可行的。

青宜结鬼章带走主力之后,阿里骨身边能留下多少人?至少兵力上不至于有太大的悬殊。此举杀敌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端掉他们的大营,会给前线的吐蕃士兵后路被堵的感觉,继而军心动荡。最好是直接干掉青宜结鬼章,没了他,董毡就是一直没牙的老虎,并不可怕!

而且大宋刀锋的两千战士都是精挑细选的,并且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训练,战斗力着实不弱。以一敌三应该是可以做到,林昭是有信心的,而今也正好通过实战来检验一下。

此时已经是熙宁五年十一月,地位西北的河州一带已经天寒地冻了,这种天气下,奔袭会很辛苦。却也让人意想不到,正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真正压力大,凶险万分的实际上是景思立,以六千人的兵力拖住青宜结鬼章两倍以上骑兵,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完全是吃不讨好。

这种凶险的任务没几个人愿意去!

若是可以,林昭情愿自己冒险,但他要率领大宋刀锋奔袭阿里骨。那支部队是自己的,只听命于自己,那份功劳也不能让别人抢走,实在是**乏术。就这一点而言,林昭有点自私。

至于救援踏白城,林昭思来想去,唯有景思立合适。他稳重,指挥得当,最重要的是擅长防守,当初大顺城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他都能撑住。他有这个能力担当如此重任,换成别人,林昭绝对不放心。

再有就是,换成别人也有可能引起青宜结鬼章的怀疑。踏白城那样重要,宋军必然十分重视,自然不会派一个低级将领前往。

主帅林昭不去,那么位居第二的景思立率兵前往符合常理,更显得宋军被迷惑,被他们激怒,落入彀中,让吐蕃人深信不疑。

只是……

这一去有可能是永诀!

林昭心里很不是滋味,告诉景思立他会尽快回援。同时还挤出了两千兵马交给刘昌祚,潜伏在河州。

“思立兄,如果实在顶不住就撤吧,刘昌祚会接应,为你殿后的。”按理说一个主帅是不能容忍下属阵前脱逃的,但是这一次,林昭愿意开这个绿灯。

“放心好了,我顶得住!”景思立比想象的坚定,他是个汉子,会用他的方式来证明大宋将士的血姓。

“此事事关重大,若是其他将士得知,恐怕军心动摇……”林昭没有说下去,为了大局,必须隐瞒那六千将士。真相很残酷,此去很可能是去送死,将士们却连最后的知情权都剥夺了,这样很不公平,可是还得这么做。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话说的一点不错!

景思立点头道:“末将省的轻重,此事除我之外不会有第三人知晓。”

“嗯!”看着景思立离去的背影,坚毅与豪迈之中隐约有几分决绝,林昭的心里更不是滋味。许久才低声道:“景思立,你可一定要挺住了!”

熙宁五年十一月初,王韶离开熙河的两个月以后,河州吐蕃木征再次进犯踏白城。

熙河路经略使林昭派麾下大将景思立率领六千人救援。至于主帅林昭本人,则前往秦州迎接皇帝赵顼派来的犒赏使者。

十一月初三,在寒风中,景思立和六千大军从熙州出发,直奔踏白城。虽然林昭手中如今控制这熙河、秦凤、环庆三路十多万大军。可有数十座城池需要守卫,兵力很分散,六千人出击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木征接到消息,心中顿时乐开了花,前来面见青宜结鬼章,商量进一步的具体策略!

“景思立出兵了,只有六千人!”

“我知道了!”鬼章的表情很冷淡,看不出来有什么情绪上的变化。

“你我的兵力联合起来将近两万,三倍于宋军,他们这是自己找死!”木征很得意,在巨大的优势面前,他难得如此底气充足。

“不止六千,还有踏白城里的两千人……”青宜结鬼章轻声提醒。

“那也不过八千人而已,宋人当真是嚣张,以为这点兵力便可以横扫河州?”木征心里一肚子怨气,在他看来宋朝人的这种做法是对他的蔑视。

“林昭人呢?”青宜结鬼章最在意这个问题,他的几条计策确实存了激怒宋将之心。林昭年轻,可未必气盛啊,他没有把握林昭一定会上当。

“听说宋朝皇帝派了使者来劳军,林昭去秦州迎接去了,这次出兵是景思立的决定。”

青宜结鬼章点点头,这就对了,林昭确实不好说。如果是景思立,那么这件事也就顺理成章了。宋军的兵力虽多,可是过于分散,能够集结六千人已经不错了,尤其是景思立并非主帅,想必他的权力也是有限的。

不知道为什么,青宜结鬼章一想到林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