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王(三问)-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此事教坊司朱顶鹤也知情,诗文有些地方,他与张孝杰都参与过推敲修改。小人保留了他们修过的文稿,上面有他们的笔迹!”凡事留一手,尤其是这种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是个人都会留下些许把柄。
张孝杰栽了,无力地坐倒在地,再无一声辩解,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任何的补救已成枉然!
耶律乙辛也立即跪伏在地,悲痛道:“太后、陛下恕罪,臣一时糊涂,竟然中了张孝杰与这个贱婢的计,被他们蒙骗。不敬之处,还请皇后娘娘宽宏大量,饶恕臣!”
萧坦思也是战战兢兢,几次想要张嘴说什么,最终欲言又止。
一时之间,大殿内的气氛诡异至极!
第六九零章一不做二不休
张孝杰被押走了,耶律乙辛也出去候着,萧坦思看情势不对,也怯生生地告退了。
出门之前,萧太后紧紧盯着她,厉声道:“你最好给我安分些,狐媚些也就罢了,若是再敢挑拨离间,或是与人勾结,老身饶不了你!”
“太后明鉴,臣妾也是一时糊涂,言语失当,请太后恕罪!”在萧太后面前,萧坦思多少有些害怕。
“是不是一时糊涂,你自己心里清楚,好自为之吧!”毕竟是儿子的宠妃,其背后也有强大的家族势力。
“是,臣妾告退!”萧坦思如蒙大赦,落荒而逃。
“皇后,今日委屈你了!”耶律洪基一脸歉意,有些不好意思。
“没事,如今已经还臣妾清白了!”萧观音很淡然,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萧太后道:“洪基啊,皇后是受委屈了,不过还有一件事更重要。”
“嗯,朕会尽快还皇后一个公道的。”
“怎么还?杀了张孝杰和单登?”萧太后反问一声,说道:“你觉得,此事就是他们两个在捣鬼?”
“不是吗?难道还有别人?”
耶律特里道:“父皇,张孝杰为什么要陷害母后呢?他的动机是什么?他这么做能得到什么呢?”
“这……”耶律洪基有些愕然了,女儿说的没错,张孝杰与萧观音八竿子打不到一起,没什么关联啊!
“父皇,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单登除了是耶律重元家的歌女外,她还有个妹妹,是耶律乙辛的侍妾……你不觉得,诬陷母后这件事,耶律乙辛表现的很积极吗?比起张孝杰,他似乎更像是主导!”
“乙辛?他不会吧。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耶律洪基对其依旧十分宠信,有些难以置信。
“洪基啊,你时常行猎游玩,近来又一味地宠着萧坦思,为娘也不说什么。可前提是不能耽搁了国事,误了我大辽江山啊!”萧太后语重心长。
耶律洪基道:“不会的,儿虽然不多管。但是浚儿不错,将国事处理的十分妥当,在辽东有平定了女真人的叛乱。”
“是啊,浚儿是个好孩子,很出色!”萧太后道:“可你不觉得,浚儿越是出色。就有人越是不高兴吗?”
“谁?”
“耶律乙辛,除了他还会有谁!”耶律特里满是愤恨的语气,竟敢构陷母亲,实在罪无可赦。
“乙辛?他怎么不满了?”耶律洪基对此竟懵然不知。
耶律特里道:“父皇以前将政务全都委派给他,可是现在呢?政务全都是皇兄在处置。他这个赵王越发的无权无势,耶律乙辛是个有野心之人,岂能就这么善罢甘休?”
“你是说他谋害浚儿?他怎么敢?不会吧?”耶律洪基对此十分惊讶。在他的印象里,耶律乙辛不是这样的人。
“怎么不敢?”萧太后道:“为了权力,什么事做不出来?这些年来,我大辽的叛乱还少吗?哪一个不是看着忠心耿耿,谦和温顺,可内里却居心叵测,狼子野心,最终起兵谋反!”
耶律特里道:“父皇。不是敢不敢,他已经这么做了。当年我与皇兄去宋朝,却被发现行踪,事后皇兄追查,消息是从我国泄露出去的。可此事当时只有父皇、母后和他耶律乙辛知道,父皇和母后岂能害我们?除了他还会有谁,借刀杀人之计。我们若是死在宋朝,或是被扣留,就正好趁了他的心!
还有这次,父皇想想。倘若他们的奸计得逞,父皇认定了这《十香词》是母后所作,他们再诬陷与母后与赵惟一有牵连,会是什么后果?母后若是有什么闪失,皇兄又会是什么态度?什么处境?”
一语惊醒梦中人,想起耶律乙辛平日里对儿子确实不太恭敬,而且还时常颇有微词……耶律洪基大惊失色,汗珠从脑门上不断滴落。
萧太后道:“虽说同为耶律氏子孙,可到底亲疏有别,他能封王已经是恩宠了。可他狼子野心……前次他要为西北招讨使,想要谋取大辽在河套的军队,被浚儿阻止,他肯定怀恨在心。此番浚儿又平定了女真人,地位稳固……他如何还能心安?想想此事来龙去脉,张孝杰素日与耶律乙辛过从甚密,他能是清白的吗?”
“父皇,至少也该找他来问问,派人查查啊!”耶律特里小声恳求。
耶律洪基回过神来,发现这些年自己确实忽略的太多,点头道:“好,传他进殿,朕要亲自审问。”
耶律乙辛适才被请出大殿,正在外面候着。
侍卫出去片刻,回来禀报道:“赵王说有急事,已经先行出宫去了!”
“糟了!”
耶律洪基也彻底醒悟,适才并不知耶律乙辛有罪,只是让他在殿外候着,并未着意吩咐限制其自由。
以其赵王的身份,素日里与皇帝关系亲密,侍卫们不知就里,是不会阻拦的。这个时候,他不告而别,显然是心虚了。倘若他不想坐以待毙,那么惟一的做法只能是……
“立即调皮室军入宫护驾!”耶律洪基匆忙下令,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贪玩与失察,即将为辽国带来一场灾难!
……
耶律乙辛当然要走了,萧太后的出现,彻底打乱了他的谋划!
本来是算计萧观音的,却被人将计就计,设套挖坑,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准确说失掉的不是一把米,而是身家性命。
太后与皇后联手出现,证明她们已经识破了自己的计谋,今日漏洞百出,虽然有张孝杰和单登顶暂时顶罪了,但能骗过耶律洪基多久?
一旦他回过神来,自己会有好下场吗?
即便是没有确切的证据,哪怕只是辽主心中疑虑,也会非常糟糕,那将会是一个悲剧。哪怕是保住了性命,只要辽主对自己起了防备之心,所有的权力和职位都会被剥夺,一无所有。那样岂非任人宰割?何况耶律乙辛有着超强的权力欲望,他是绝对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那就没有退路了,不能坐以待毙,只能铤而走险,奋力一搏了。
辽阳府那边肯定已经动手了,那么上京这边……
与其战战兢兢地做个权臣,还不如君临天下,生杀予夺。
事到如今,只能一不做二不休了!
第六九一章契丹乱
公元1074年,宋熙宁七年,辽咸雍十年!
时年五月,辽国发生叛乱。赵王耶律乙辛联络魏王萧别里剌、驸马都尉萧霞抹发动叛乱,兵围上京,史称“咸雍之乱”。
耶律乙辛调动宫卫军中的延庆宫、永昌宫总计八万人,在上京发动叛乱,进攻皇宫。
本来辽主耶律洪基对这位宠臣还抱有一丝幻想,甚至希望一切都只是个误会。
直到此时,才发现自己错了,糊涂了很多年。上京驻防的宫卫军竟然被耶律乙辛买通,并且控制多年,自己竟然丝毫不知情。
后悔已经晚了,辽国十二宫卫军,有六分之一被耶律乙辛策动了。
如果是在平时,虽然情节严重,却也并不要紧。但因为平定女真叛乱,威慑高丽的战事,大部分的兵力别太子耶律浚带去了辽东,如今虽然战胜,班师回朝,但还在路上,远水难解近渴。
上京不可避免地防御空虚,拱卫辽主与皇室成员的唯有皮室军。
近年来,皮室军的人数大约为两万人左右,其中有八千被调拨为耶律浚,负责保护皇太子的安全,上京城的皮室军人数只有一万出头。
尽管皮室军忠心耿耿,战斗力强大,但要面对七八万叛军,想要守住小小的宫城,很难!
想要平乱更是不可能的!
皇后萧观音当机立断,提议突围。
“宫城是守不住的,我们突围出去,只需要等浚儿大军回来,耶律乙辛不过是跳梁小丑!”
“好!”耶律洪基对这支辽主最为心腹的武装十分看好,凭借一万多人,突围出上京城应该不成问题。
到时候直奔东京辽阳府,坚持几日,只要能与儿子汇合就是胜利。然后号召大军。反攻上京,并非什么难事。
突围成功了,皮室军是辽国最精锐的骑兵,战斗力强大,对辽主绝对忠诚,故而拼死力战,护送帝后登主要皇室成员突围。
相反。宫卫军虽然听从耶律乙辛的调遣,但他所能收买的也主要是将领,下层的士兵只是听命行事。
听说进攻的对象是皇城,是皇帝,士兵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发憷的。军队对皇室还是比较忠诚的,尤其是近年来辽国叛乱很多。百姓生活受到很大影响,心中多有怨言,他们希望安定,并不希望再有动乱。因此作战时,多有顾虑,并不十分积极。
耶律洪基与萧观音反应迅速,没有丝毫的犹豫。赶在宫卫军保卫皇宫之前率部突围。
面对精锐的皮室军,以及其带来的强势冲锋,宫卫军的信心不足,作战不过勇敢,根本阻拦不住。
他们虽说有数倍兵力,却要防守上京的多座城门,兵力分散开来,根本不是皮室军的对手。就这样。皮室军保护帝后逃出了上京城。
很遗憾的是,在突围过程中,辽主耶律洪基身中流矢!
当时只顾奔逃,来不及查看伤势,进行医治。待出城到了安全之处以后,耶律特里才惊讶地发现父皇受伤了。
萧观音亲自检视伤口之后,整个人颓然坐倒在地。表情冷峻,悲伤随即漫上心头。
耶律洪基脸色苍白,这一箭从身后射入,已经伤及他的肺部。想要拔出箭镞很难,一不小心就会碰到血管,后果不堪设想。实际上在奔逃过程中,他已经失血不少,此刻十分虚弱。
一辈子行军打仗,射箭围猎的耶律洪基很清楚,自己的伤势是何等要命。如果是平时,在皇宫中,有医术精湛的大夫,加上上好药材,之后仔细调养,或许能够逃过一劫。
但是现在,受到叛军逼迫,奔逃在外,缺医少药,休息不得,想要活命只怕是难了!
耶律特里已经泪流满面,本来还因为揭穿了耶律乙辛而高兴,可是转眼之间,却引起了辽国内乱。父皇也因此而受伤,生命垂危!喜悦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心中是无尽的担忧与悲伤。
耶律洪基轻轻笑道:“特里,别哭!”
“父皇,没事,会好的!”耶律特里努力地想要控制,可泪水却不争气地不断流下。
“不成的,父皇心里有数,生死有命,谁也奈何不得!”耶律洪基倒是很豁达,感慨道:“父皇愧疚的是,太过冷落你们了,没有好好关心你们,尤其是你母亲!”
他现在已经明白过来,萧坦思就是耶律乙辛安排到自己身边的棋子,她的父亲与哥哥全都参与叛乱。可怜自己懵然不知,被迷惑了那么久了,也冷落了妻子太久,耶律洪基心中满是歉意和悔恨。
“别说了,陛下!”萧观音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无论如何,多年的夫妻情分总还在的。何况他们还是青梅竹马,情意更加深厚了。曾几何时,也曾埋怨丈夫冷落自己,可当看到丈夫身受重伤,濒临垂死之际,她心痛万分。
“好了,我不知道能撑多久,快些通知浚儿,让他快点回来。”耶律洪基道:“此间大事就靠你了,在浚儿回来之前,千万不能透露我的伤势情况。”
“嗯!”萧观音含泪答应。他知道,丈夫垂死的消息要是传出去,必然军心大乱。耶律乙辛也会小人得志,趁机做文章,影响之中立的契丹贵族和臣民。
……
辽阳府,辽国东京。
耶律浚意气风发,他刚刚率兵平定了女真人的叛乱,立下了偌大的功勋,难免有些兴奋。
就在此时,他接到了妹妹耶律特里的传讯,说是让他小心,可能会有人对他不利。
耶律浚是个谨慎之人,并未得意忘形,不以为然,妹妹既然能千里迢迢送信来,自然是有缘故的。
或许是上京那边有什么风声吧,自己这边立了大功,耶律乙辛肯定不服气,有些小动作是必然的。
耶律浚心中满是自信,觉得以自己现在的实力和威望。耶律乙辛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唯一的麻烦或许就在父皇身上,必须要想办法消除父皇对他的信任,然后就可以彻底将他打入谷底。
听说宋朝那边,秦王赵昭与皇帝赵顼之间已经开战,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正好趁着这次平定女真的胜利和气势,直接南下攻宋。
大名府,昔年在那里败给了赵昭。这份屈辱他可是一直记在心上,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一雪前耻了。
当年那里是宋朝的土地,你占尽优势,这一次我要让大名府成为大辽的新南京。
耶律浚心中多了一个伟大的志向!
大军在辽阳府休整两日之后才返回上京,耶律浚听从妹妹的建议,格外小心。明里暗里护卫十分严密。
没想到真的有人行刺,好在提前有准备防御严密,否则险些就被此刻得手,一命呜呼了!
妹妹的预警不是空穴来风,耶律乙辛还真是大胆妄为,竟然派人行刺,耶律浚勃然大怒。恨意十足!
他决定回到上京之后,立即找的耶律乙辛的麻烦,有些事情不能容忍,否则他会越发的无法无天!同时耶律浚也有些担心,这边行刺自己,上京那边该不会出什么乱子吧?
谨慎起见,大军立即从辽阳府启程,赶赴上京。事实证明。这个决定何其英明,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辽国。
在半路的时候,他就接到了耶律乙辛发动叛乱。尔后接到了母亲萧观音的密信,皮室军已经护卫家人突围了,可是他的父亲却身中流矢,生命垂危!
耶律浚心情悲痛,顾及不得许多。率军日夜兼程,往上京赶去!
……
上京城里,耶律乙辛终于做到了属于辽主的龙椅上。
可是他却丝毫高兴不起来,被他们突围了。没有抓住辽主,等若是失败了。出了城,茫茫草原和森林,到哪里去找人呢?
最要命的是,辽阳府对耶律浚的行刺竟然失败了。他早就算准了,平定女真之后,耶律浚肯定得意忘形,那个时候防备是最为松懈的。
可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的消息是,太子身边防御严密。若非如此,他派出的那些精锐刺客又怎会失手?
事情这样发展就是很不妙了,局势完全无法掌控了!
上京虽然在手,可只是一座孤城而已,皇帝与太子都还在,其他地方的军队都会听他们调遣,依旧奉他们为主。
而自己只是个乱臣贼子,和当年的皇太叔之乱一样,甚至大大的不如!
从皮室军护着耶律洪基夫妇出城的那一刻,自己就已经输了!
两部宫卫军兵马,总兵力不过七八万人,如何与耶律浚手中的征东大军相抗衡?
该怎么办?
耶律乙辛不断冷笑,已经败了,回天乏术啊!
原以为谋划了这么久,可到头来还是如此的不堪一击。早知道……突然之间,耶律乙辛有些后悔,也许安心做个臣子挺好的。
可惜世上并无后悔药,他也不敢讲这样的心思表露出来,否则会立即军心大乱。
此时此刻,必须要想法,为自己争取一条生路。
可是,该怎么办呢?
耶律乙辛冥思苦想许久,将目光看向了南方!
PS:知道大家想看赵昭攻汴梁,夺皇位!但辽国这段不能不写,很重要!
看到有读者说三问不分主次,这段不该详写,该一笔带过。
你能告诉我该怎么一笔带过吗?“辽国发生了十香词冤案,结果是怎么样的。”这样吗?
在本书中,十香词冤案的结局不一样,这个不一样的过程总得写一下吧!
那么耶律乙辛的反应也不相同,耶律浚和萧观音的命运也会随之改变,宋辽局势呢?
一个女主最重要的情节,怎么简略?何况还关乎到整个故事的完整性。
辽国对宋朝虎视眈眈,宋朝皇室内斗如此激励,辽国会完全袖手旁观?还有人说赵昭该先安内,问题这是他一厢情愿能决定的吗?
辽国这段事情能和宋朝局势没关系?和主角无关吗?
还有耶律浚,耶律特里,尤其是萧观音的结局,都与此相关,难道都要一笔带过?
那还写什么!
三问想说,这段不会很长,看完之后再评论是否有意义!
谢谢!
第六九二章穷途末路
饶州,位于潢水上游。
这一代正经是辽国龙兴之地,不过后来辽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到了上京,再到后来集中到了南部的燕云十六州。
饶州虽然并不是十分繁华,但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好在上京和南京(幽州)中间,扼守潢水渡口,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这一日晌午十分,一直大军从北边匆匆而来,第一时间扑向了饶州守军的军营。
领头之人正是耶律乙辛,上京叛乱,并未抓到耶律洪基,行刺耶律浚的行动又失败了,无意是满盘皆输。(他不知道耶律洪基重伤必死)
当此之时,耶律浚正率领着征东大军快速扑向上京,各地的勤王之师也纷纷赶去,留在上京无意会是坐以待毙,成为众矢之的。
想要活命,就必须要离开最危险的地方,尽快转移!
逃出了危险境地,然后再想办法,兴许会有活命的机会。哪怕成为一个流寇,只要纵横草原,总是会有机会的,卷土重来未可知啊!
耶律乙辛将目光对准了南方,如果能快些,兴许这就是个绝地反击的好机会。
当务之急是经过饶州,渡过潢水!
虽说是夏季,正好是多雨的季节,但潢水的水位却不高。经过斥候探查之后,迅速确定了渡河的位置,能趟水过河,这无疑是节省时间的好办法。
站在岸边,眼看着大军不断渡河,耶律乙辛凝重的神色稍稍放松一些。哪怕如今被扣上了谋反乱党的身份也不怕,这么多年在辽国权倾朝野,没有一点根基怎么能行呢?如今正是用上的好时候。
过了潢水,大有希望!
眼看着天空逐渐阴沉,很可能会有阴雨到来,耶律乙辛只得不断催促士兵尽快过河。若是下起雨来,行程必定会受到影响。现在可是拼命的时候。哪里能延迟片刻?
于是乎,整个潢水河道里全都是耶律乙辛的麾下的士兵。
就在前行士兵渡河上岸,大部分士兵还在河水中时,巨大的轰鸣声传来。
耶律乙辛顿时大惊,哪里来的声音,是骑兵追来了吗?不会有这么快的。耶律浚从辽阳回到上京,再掉头南下。需要的时间会很长。
可是轰鸣声却越来越大,突然有眼尖的士兵看到,上游的河湾处,一道汹涌的白浪快速而来。
浪头很高,速度很快,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人胆颤心惊。巨浪落在士兵眼睛里。唯有惊恐,惊恐到了极点!
耶律乙辛就站在河岸上,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巨浪过去,渡河的士兵在河水中不断挣扎,最终消失在湍急的水流中。
潢水突然暴涨,吞噬了无数人的生命,也吞噬了耶律乙辛的奢望。
他嘴巴大大地长着。依旧有些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甚至连是怎么一回事都没有搞清楚。愕然之后,回过神来,无尽的惊恐涌上心头。
有人在潢水上游拦河蓄水,就是要等自己半渡之时,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伏击。
那么伏击者是谁呢?
很快,答案出现了!
大地再次传来隆隆的响声,耶律乙辛确定。这一次是马蹄,而并非河水。
当皮室军拱卫着耶律浚出现,将他们余下的两三万人逼到了潢水边时,耶律乙辛突然想笑,却怎么笑不出来。
耶律浚竟然来了,岂非又被算计了?
……
耶律乙辛见上京城待不下去了,只能带着数万大军离开。如果是纯粹的游荡。没有一个合适的目的地,那就和草原上的流寇没有区别了。
但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存在数万人规模的流寇,看不到前途。还有谁愿意继续跟着他们呢?到时候必然军心涣散,叛军士兵也会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的。一旦分崩离析,那可就真的完了。身家性命不保,也会失去最后一搏的机会。
耶律乙辛这种人,骨子里就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绝,当然了,代价可能是赔上全部。他是个不愿意轻易服输的人,他决定尝试一下,最后一搏。
如果想要和耶律洪基父子一较高下,哪怕只是对峙,光凭借手中这点兵力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加强实力就显得越发越重了。
可哪里还有兵力?足以和耶律浚抗衡,可以让他翻本的兵力呢?
答案正是——辽国南京幽州城!
幽州驻扎着辽国另外一支的精锐,宋朝河北路大军防御他们,辽国同样也要防备着宋人。尤其是宋朝那边不断叫嚣收回燕云十六州,对辽国还是有一定压力的。
燕云十六州在辽国最南边,也是原本汉化程度最高的,这里的农业和手工业、商业都很发达。在辽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经济方面的意义,早已超过上京,不容有失。
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在幽州屯重兵,保护南京,保护商业中心。同时也是防备宋朝,对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