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学霸-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哟!阿呆居然还没有回去,还在这里发呆啊!”
这是蒋英员外的声音,只见茶铺外面站了十几个人,可不就是他们同村的那些人吗?
“宁儿,别理睬他们!”
范铁舟厌恶地背过身去,范宁却迅速瞥了一眼蒋阿贵,只见蒋阿贵目光躲闪着自己。
范宁轻轻哼了一声,欺软怕硬的家伙,挨打了也不敢告诉父亲。
“蒋员外,咱们快走吧!估计阿贵今年能考上,别在这个小傻瓜身上浪费时间了。”
这是赵小乙的父亲,叫做赵俅,和他儿子一样,一脸谄笑地跟着蒋员外身后。
“我们走,看榜去!”
蒋员外轻蔑地看了一眼范家父子,在众人簇拥下快步走去。
范铁舟掏出十文茶钱放在桌上,起身对儿子道:“时间要到了,我们也走吧!”
范宁点点头,背上书袋,跟着父亲向学堂走去。
此时,学堂门口已挤得人山人海,家长和孩子都在议论纷纷,讨论今天的考试。
“范宁!”
有人在叫他的官名,范宁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半晌,他回过头,只见一个黑壮少年向他招手,原来是中午认识的刘康。
范铁舟也看见了刘康,笑问道:“阿康,你爹爹呢?”
刘康走上前挠挠头道:“爹爹在看店,我正好没事,来看看范宁考得怎么样?”
范宁笑道:“还没发榜,大家都在等呢!”
范宁话音刚落,前面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学堂门已开启,两名助教拿着录取名单出来了,他们刷上浆糊,直接将名单贴在墙上。
人群纷纷向前涌去,蒋员外拼命扒开众人,挤到了最前面,他从上向下迅速扫描,寻找名单中的蒋姓。
他忽然在名单后面看到一个姓蒋的考生,心中一阵激动,再细看,顿时失望之极,是藏书镇的蒋丰,不是他儿子蒋阿贵。
除此之外,三十人的录取名单中再没有姓蒋的考生了。
这时,后面赵俅拉了拉他的衣袖,哆嗦着声音道:“快……快看第一名。”
“第一名?”
蒋员外定神细看,第一名叫做范宁,范宁是谁啊?
再看后面,他的嘴猛地张大了,木堵镇蒋湾村。
“怎么会是我们村的考生?”
蒋员外惊讶万分,“我们村没有叫范宁的考生啊!是不是我儿子,他们把名字写错了。”
赵俅的脸苦得可以拧出水来,他压低声音道:“这个范宁就是阿呆吧!”
“不可能!”
蒋员外吼出声来,“怎么可能是他,他一个小傻瓜,能考第一名?一定是搞错了!”
这时,助教开始高声报名次,“第一名是蒋湾村范宁!第二名是本镇的朱佩!第三名是县城李敏……”
范铁舟揉了揉耳朵,惊讶地问儿子道:“我是不是听错了,我好像听到了你的名字?”
“爹爹没听错,确实是我的名字!”
范铁舟脸色露出狂喜之色,“这么说……你考上了?”
旁边刘康向范宁竖起了大拇指,又对范铁舟笑道:“范叔没听清楚吗?第一名是蒋湾村范宁啊!”
“啊!”
范铁舟惊得目瞪口呆,忽然他激动得大吼一声,“第一名是我儿子!”
周围人纷纷向他看来,一脸羡慕,众人顿时鼓起掌来,“恭喜!恭喜啊!”
范铁舟做梦也想不到儿子居然考了第一名,他脸胀得通红,他连话都不会说了,高高举起手,向四下作揖感谢。
这时,从学堂里走出一名助教,高声喊道:“第一名,蒋湾村范宁,在不在?”
“在!在!”
范铁舟高举起手,大喊道:“我们在这里!”
“请进来吧!我们院主要和你们谈一谈。”
人群纷纷闪开一条路,范铁舟拉着儿子向学堂内走去,一名和他关系不错的同村人张二郎喊道:“铁舟,恭喜啊!”
范铁舟连忙抱拳,“谢谢二郎!”
周围人纷纷问张二郎,“这孩子是你们蒋湾村的?居然考第一,不错啊!”
张二郎长长叹息一声,“想不到啊!做梦也想不到啊!阿呆居然……”
走到大门前,范铁舟忽然看见了蒋员外,他重重哼了一声,拉着儿子昂头走进了学堂。
蒋员外脸色惨白,低声自言自语,“不可能,一定搞错了,肯定是搞错了,他那么傻……”
赵俅叹了口气,“员外,咱们真的看走眼了,那傻小子一直在装啊!”
蒋员外只觉心如刀割,脸上的表情比哭还难看。
“我花了那么多钱给儿子补课,他却没有考上,可是那傻小子却考第一。”
……
房间里,刘院主请他们父子坐下,又给他们倒了一杯热茶,他笑眯眯对范宁道:“我们又见面了。”
范宁点点头,“是刘院主厚爱学生。”
刘院主又对范铁舟笑道:“你儿子面试第一,笔试第一,堪称我们学堂五年来最优秀的一个考生。”
范铁舟连忙谦虚道:“院主太过奖了!”
“我没有过奖,不过考上延庆学堂确实也不算什么,孩子的路还长,我就不多夸他了。”
刘院主又对范宁道:“希望你能在学堂里刻苦攻读,把不足的地方补上去,将来获得更高的成就!”
范宁脸一红,院主是在指自己的书法不佳,他连忙道:“学生一定会刻苦练习书法。”
刘院主笑了起来,这孩子倒有自知之明。
“我请你们父子来,主要有两件事要和你们商量一下。”
范铁舟有点紧张,“院主请说!”
“第一件事其实是好事,按照惯例,第一名可免学费,你们每年只要付十贯钱杂费就行了,和别的学生相比,每年省下了十五贯钱。”
范铁舟表情凝重,虽然每年省十五贯钱是好事,但每年十贯钱的杂费对他们家也是沉重的负担。
范宁忍不住摸了摸书袋里的紫玛瑙小葫芦,大不了就拿这个抵账。
刘院主见父子二人都穿着粗布长衫,估计他们家境也不太好。
他又不紧不慢道:“另外本学堂对优秀学生有奖励制度,范宁是入学考试第一名,他可以得到十贯钱的奖励。”
范铁舟终于松了口气,太好了。
刘院主又笑眯眯对范宁道:“县学附属学堂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哦!每年十五贯钱,一文钱都免不了。”
范铁舟连忙说:“我们不去县城,就来延英学堂读书。”
刘院主对范铁舟竖起大拇指赞道:“明智的选择,果然是虎父无犬子。”
“院主过奖了!”
范铁舟脸一红,连忙岔开话题,“不知第二件事是什么?”
“范宁应该是明年一月初五来学堂上学,但我考虑,范宁最好过几天就来学堂。”
范铁舟愣住了,“我没有听懂院主的意思。”
刘院主笑着:“我认为范宁没必要从头开始学,可以升一级,直接从第二级学起,这样,范宁就可以跟着去年的学生一起上课了。”
“少学一年,会不会跟不上?”范铁舟有点担心。
“第一年还是学《论语》和《孟子》,另外还有《孝经》,范宁觉得有必要再学吗?”刘院主注视着范宁问道。
范宁摇摇头,“这些不用再学了。”
“那就对了,第二年学《诗经》,我们就从《诗经》学起。”
刘院主刚开始只是为碧螺春这个茶名而对范宁高看一眼。
下午他特地问了考试之事,得知范宁居然读过管子,写的诗也清新雅致。
俗话说,千金易得,良马难求,范宁这样的小宝马驹子他怎么能放过?
刘院主其实还是担心范宁被赵学政挖走,所以让他先来上学,以免夜长梦多。
他又笑着补充道:“这两个月也费用全免,三天后一早来报到,没有问题吧!”
范铁舟默默点头,他当然没有问题。
第二十二章 范大郎改行
范家父子二人回到蒋湾村已经是深夜了,他们刚走到家门口,门忽然开了,张三娘从院子奔出来,一把将儿子搂住,激动得哭了起来。
“娘子,你知道了?”范铁舟惊讶地问道。
“村子里都传开了,宁儿考了第一名。”
张三娘抹去泪水,起身道:“还有好多人来送礼,堆了一院子。”
范宁连忙走进院子,差点踩到两只绑着脚的公鸡,旁边还有鸭和鹅,还有几大块腌好的咸肉。
另外,山药、萝卜、冬瓜等等蔬菜装了一口袋,还有几篓鲜鱼和几袋米。
范铁舟眉头皱成一团,“宁儿他娘,这些东西是谁家送的,你记下来没有?”
“我都记着呢!等会儿你记在本子上。”
张三娘忽然想起一事,一拍巴掌,连忙道:“瞧我糊涂了,你们爷俩还没吃晚饭吧!饭菜都有,我去给你们热一下。”
今天范宁着实有点疲惫不堪了,匆匆吃了饭,范宁倒在床上很快便沉沉睡去。
范铁舟却和妻子商议儿子上学的事,听说儿子免了学费和第一年的杂费,张三娘高兴得嘴都合不拢。
“今天我还为这件事烦恼半天,王婶子告诉我,延英学堂读一年就要二十五贯钱,咱们家积蓄一共才十几贯钱,还得想法去借钱,还是我家宁儿争气,给我们省下了大笔钱。”
“是啊!当时我真是长松了口气,不过院主要宁儿过两天就去学堂读书。”
“为什么?”
张三娘惊讶道:“不是明年一月份吗?”
范铁舟便将院主的理由说了一遍,张三娘沉默了。
范铁舟连忙道:“我想这是好事,证明宁儿比别的孩子优秀得多。”
张三娘当然有她的想法,丈夫打渔不仅辛苦,挣的钱也不多,而且经常不在家,她早就想让丈夫改行了。
这次宁儿读书倒是一个机会,张三娘缓缓道:“宁儿要去读书,我一个人在家多寂寞,要不……你就别去打渔了。”
“不去打渔怎么行,我们靠什么生活?”范铁舟的头脑一时没有转过弯来。
“你可以做别的事情啊!比如可以上山采药,可以种田,再比如你可以跑船运客,上次水根叔不是让你去镇上和他一起干吗?”
范铁舟也有点动心了,他确实可以种田,租下百亩水田,农闲时可去跑船运客,算下来也不比打鱼赚得少,虽然辛苦一点,但至少能在家陪陪娘子了。
他迟疑一下道:“跑船送客得买一艘乌篷船才行,我怕家里没那么多钱。”
张三娘见丈夫听自己的话,心中欢喜,连忙搂着丈夫脖子给他算账。
“我们家现在有十四贯钱……”
“不是只有十贯吗?”范铁舟打断了妻子的话。
“上次宁儿不是给我四两银子,你忘了?”
“那个你也算啊!”
张三娘眼睛一瞪,“为什么不能算?儿子给我挣的钱,我用天经地义!”
范铁舟无语了,还说帮儿子存起来娶媳妇呢!这会儿就变成给她挣的钱了。
“你接着说!”
“不是有十四贯钱吗?既然你不打渔,你那艘渔船可以卖掉对不对?”
“卖是能卖,就是太旧了点,最多只能卖十贯钱,上次王家二郎就想买一艘旧船。”
“十贯就十贯,那就有二十四贯了,再把我这几个月织的布卖掉,又添一贯钱,这就二十五贯了,买船够不够?”
范铁舟犹豫一下道:“我上次问过,买一艘新乌篷船,最便宜也要四十贯钱。”
“笨啊!”
张三娘伸出手指头,在丈夫额头上重重戳了一下。
“谁让你买新船了,买艘旧船还不一样?再说你的手那么巧,乌篷不会自己搭?”
范铁舟一拍额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
张三娘搂住丈夫脖子吃吃笑道:“将来有一天你死了,我就说你是笨死的!”
范铁舟嘿嘿一笑,心中开始盘算起来,买艘半旧的客船,用桐油刷一刷,自己再搭个篷子,算下来二十五贯钱差不多。
“你算算看,能不能省下五贯钱!”
“剩下五贯钱做什么?”
张三娘道:“既然你要种地,那家里就要有头牛才行,我问过了,官府管得严,牛一直不贵,五贯钱就能买一头大青水牛。”
“娘子,恐怕二十五钱贯正好够买船,要不我再去借五贯钱。”
“那就借吧!咱们明年就还上。”
夫妻二人一边盘算,一边开始憧憬未来的新生活,说着说着,就说到想给宁儿再生个妹妹。
张三娘轻轻踢了丈夫一脚,小声道:“死样,早点睡!”
范铁舟顿时心领神会,“睡觉!睡觉!”他爬起身,呼地吹灭了油灯。
……
次日一早,便有人来范宁家祝贺送礼,范铁舟客气接待,送走了几拨人,院子里又多了十几只鸡鸭。
乡下人送礼都比较讲实惠,大多是鸡鸭鱼肉,一般家家都有,也拿得出手,今年过年的餐桌就丰富了。
张三娘今天上午猛地想起一件事,买牛的五贯钱正好可以解决了。
她拿了两只公鸡递给丈夫,“这两只鸡等会儿给宁儿阿公送去。”
范铁舟着实惊讶,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了,娘子居然要自己给父亲去送鸡。
张三娘拉长脸道:“这鸡可不是白送的,你得拿回来五贯钱!”
“为什么?”范铁舟挠挠后脑勺,他有点懵了。
“你忘了你爹爹自己立的规矩,他的孙子只要考上学堂,每人奖励五贯钱,明仁明礼去年都得了,今年该给宁儿了!”
明仁和明礼是老二家的一对孪生子,比宁儿大三岁,前年同时考上了长桥镇官办学堂,范铁舟还去喝了谢师酒。
范铁舟一拍巴掌,“我怎么没想到呢?”
“那就快去,把钱要回来,咱们买牛的钱就有了。”
这时,范铁舟忽然想起了顾先生,不管怎么说,他也是宁儿第一个先生,应该好好谢他。
“宁儿她娘,把那只鹅给我,我顺路给顾先生送去。”
张三娘忍不住笑道:“那只鹅就是他送来的,你还给他送回去做什么?”
范铁舟挠挠头,今天稀奇古怪的事真多,从来都是学生送礼给先生,怎么今天却倒过来了。
“好吧!顾先生回头再说,你叫一下宁儿,我带他去见阿公。”
……
范宁天不亮就起来了,乡下没有城里那么丰富的夜生活,大多早睡早起,而且灯油不便宜,早点睡也能节省一些灯油。
昨晚他太疲惫,东西也没有收拾便睡觉了。
今天一早,他将书袋里的几件礼物拿出来,放进一只大木盒。
几乎每个男孩都有自己的储物宝箱,从前的范呆呆也不例外。
他储存的宝贝是几块形态怪异的石头和两个色彩艳丽的贝壳,已经被范宁丢到床下了。
储物宝盒真的存放着宝物,范仲淹送他的玉佩,天子赐他的紫翡翠手串,还有昨天得的五件礼物。
这里面最珍贵的当然是天子的紫翡翠手串,一共八颗,每一颗都精切成桂圆大小,闪烁着一种绚丽的亮紫色,这种宝石不说价值连城,但也是极为贵重。
刘院主送他的紫玛瑙葫芦,虽然也价值不菲,但比起天子的紫翡翠手串就差得太远了。
范宁知道怀璧其罪的道理,这些宝物被父母看到了未必是好事,他想了想,便在墙角挖个坑,将木盒子埋了起来。
这时,门外传来母亲的声音,“宁儿,起来没有?”
“早起来了!”
范宁笑嘻嘻走出来,“娘找我有事吗?”
张三娘见儿子身上全是泥土,眉头一皱,“你到底在屋子里做什么?身上全是泥!”
范宁挠挠头,信口扯道:“我刚刚从河边回来,不小心摔了一跤。”
“多大的孩子了,居然还摔跤,赶紧去换身衣服,跟你爹爹去趟阿公家,看看他今天会不会奖赏你五贯钱!”
第二十三章 走为上策
走在路上,范铁舟笑道对儿子道:“昨晚和你娘商量,爹爹以后不去打渔了,准备在家种地,然后跑跑船什么的。”
“难怪今天一早娘就在拼命算账。”
范宁又笑问道:“那家里的钱够吗?”
“足够了!”
范铁舟笑着捏捏儿子的肩膀,他可不希望儿子为家里的境况担忧。
“其实我还是觉得爹爹应该去镇上开个医馆。”
范铁舟停住脚步,“你又来了,医馆哪里是那么好开的。”
“爹爹又没开过医馆,怎么知道不好开?”
范铁舟见儿子态度很认真,只得耐着性子给他解释。
“爹爹十几岁时跟草医呆过两年,怎么会不知道?开医馆首先要有过人的医术,然后要有本钱,还要有名望,三者缺一不可,可我三样都不具备,你说怎么开?”
范宁却没有被说服。
“术有专攻,没有哪个医者能样样精通,爹爹开一个专治跌打损伤的医馆,然后再治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至于本钱,只要爹爹答应开医馆,我来想办法。”
范铁舟倒有点被儿子说动了,他会接骨,会治伤,会配一种专治跌打损伤的秘药,至于头疼脑热的家常病他也会看,倒真可以开个专科医馆。
对范铁舟而言,现在不仅缺少本钱,而且还缺少信心。
他叹口气,“这件事以后再说吧!”
范宁察言观色,他见父亲已被自己说动,他也不再多劝,这件事急得不得,还需要自己慢慢去筹划。
不多时,父子二人便来到了祖父范大川的家,走进院子,范铁舟见母亲正坐在厨房门前浆洗衣服。
他连忙上前,“娘,我带宁儿来给你报喜了。”
杨氏看见范宁,脸上的核桃纹顿时笑开了花,连忙在身上擦干手,“我家囝囝来了!”
范宁心中一暖,上前握住祖母的手。
“阿婆,上次的布鞋好不好穿?”
杨氏抬起脚,脚上正范宁在京城买的布鞋,她笑得像孩子一样,“蛮适宜的,走路很轻便的,我家囝囝最会买东西。”
范铁舟又道:“娘,昨天宁儿在镇里考学堂,拿了第一名!”
杨氏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道亮光,她慈爱地摸着范宁的脑袋,咧开嘴笑道:“我家囝囝最聪明了,也能考第一,好啊!好啊!”
范铁舟把手中的两只公鸡放在院子里,“娘,这是宁儿娘的一点心意。”
“哎!可惜你爹爹一早就出门了。”
范铁舟问道:“爹爹去哪里了?”
“我不清楚,你问问四郎。”
这时,范铜钟从房间里快步走了出来,他穿一件簇新的月白色细麻长衫,头戴士子巾,背着书袋,看样子是要出门。
“大哥,你来了。”
范铜钟和兄长打个招呼,又把一只布袋递给范宁,笑眯眯道:“这是四叔送你的,虽说这次多亏范相公帮忙,但能考上延英学堂,还是值得夸奖。”
范宁见布袋都有点发霉了,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不过四叔有这个心,就已经很不错了。
他笑着接了过来,“多谢四叔!”
他迅速瞥了一眼布袋,里面是文房四宝,除了一支笔是新的,其他都有年头了,纸已经发黄,一块墨上长满了霉斑,砚台也有磨损过的痕迹。
范铁舟却听得不是滋味,连忙解释道:“宁儿考上延英学堂和三叔没有关系。”
范铜钟呵呵一笑,“大哥不用解释了,我们都是过来人,有些事情不用点破。”
范铁舟也懒得再说了,又问他道:“爹爹去哪里了?”
“爹爹一早就去无锡拜访老友了。”
“去无锡?”
范铁舟一愣,“那他什么时候才回来?”
范铜钟摇摇头,“少则七八天,多则半个月,反正最近一段时间都不在家,你们慢慢坐,我先去县学了。”
他挥挥手,转身便潇洒走了。
范铁舟听说父亲不在,心中也松了口气,这样也好,要不然自己真无法开口要那五贯钱。
范宁却心知肚明,这是老爷子出门躲债去了。
这时,祖母杨氏在厨房向范宁招招手,范宁连忙走了进去。
杨氏从怀里摸出个小布包,一层层打开,里面竟是几十文钱,她把钱塞进范宁口袋,“阿婆只有这点钱,囝囝拿去买糖吃!”
范宁鼻子一酸,恭恭敬敬行礼,“谢谢阿婆!”
杨氏摸摸他脑袋,笑眯眯道:“囝囝乖,好好读书,将来当个大官人。”
“那时我一定带阿婆去享福。”
杨氏望着懂事的孙儿,她背过身去擦了擦眼角,点点头笑道:“阿婆有盼头了,就等我家囝囝当上大官人!”
……
今天范宁没有遇到四婶,阿婆说她回娘家了,家中没有了人,阿婆一个人怪寂寞的。
范宁便答应阿婆,明天过来陪她说话。
从祖父家出来,范铁舟左右打量儿子手中的布袋,“宁儿,把袋子给爹爹看看。”
范宁把袋子递给父亲,范铁舟翻开袋子看了看里面,不由叹了口气。
“我说怎么这样眼熟,是我以前用的书袋,砚台也是我用过的,纸和墨都是我留下的,你四叔还真的会找东西。”
范宁笑嘻嘻道:“这些东西不是很有意义吗?”
“说得也对!”
范铁舟揉揉儿子的头发笑道:“他毕竟是你四叔,不在于他送什么东西,关键是他有这个心,我就对他很满意了。”
路过小学塾,远远看见顾先生恭恭敬敬将两个客人送出院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