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宁心中也为之黯然,欧阳修虽然名气很大,但家境其实并不是很好,加上现在的妻子也不是欧阳倩的生母,她自己的孩子都有好几个,怎么可能舍得给欧阳倩拿出大笔嫁妆,欧阳倩的日子难过了。
  这时,范宁心中忽然一动,难道刚才看到的裙裾真是欧阳倩?
  “你们长姑娘还住在府上吗?”
  “那当然,这里是她娘家,她还能去哪里?”
  管家说完,向范宁拱拱手,告辞而去。
  范宁心中极为难过,他想帮助欧阳倩,却又不知该怎么帮?
  踌躇良久,他只得叹口气,欧阳修的门生众多,应该有不少门生愿意娶欧阳倩,这件事她父亲会考虑,自己担心太多也没有意义。
  想到这,范宁转身要离开欧阳府,欧阳修对晚辈门生没有什么规矩,来去都比较自由,范宁算是晚辈,否则,欧阳修也不会把他丢在一边不管。
  至于苏氏兄弟,今天自己给他们的人情,想必他们也不会轻易忘记。
  范宁刚走到大门前,后面有人喊道:“范官人!”
  是个小娘子的声音,范宁回头,只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丫鬟飞奔而来,手上还拿一顶帽子。
  范宁停住脚步,片刻,小丫鬟气喘吁吁跑上来,对范宁道:“范官人这就要走吗?”
  “我还有点事情,你这是?”范宁疑惑地望着他。
  “这是我家姑娘让我给官人的!”
  小丫鬟把帽子递给范宁,范宁接过这顶轻纱帷帽看了看,他忽然想起来了,这是当年自己给欧阳倩买的帽子,虽然轻纱有点泛黄,但保存得非常完好。
  只是她把帽子还给自己是什么意思?把旧物还给对方一般是绝交才会这样做,欧阳倩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你家姑娘为什么把帽子还给我?”范宁不解地问道。
  “不是还给官人,只是给官人看一看,这帽子姑娘一直很爱惜的,从来舍不得戴。”
  “看一看?”
  范宁忽然有点明白了,难道欧阳倩是让自己别忘记她吗?那她为什么不来见自己?
  范宁情商并不低,他隐隐意识到,欧阳倩想见自己,但又不愿见到自己,原因不言而喻。
  范宁心中轻轻叹口气,他从怀中摸出一颗极品明珠,连同帽子一起递给小丫鬟,“这颗珠子送给你家姑娘,你转告她,我从未忘记给她的承诺。”
  “谢谢官人!”
  丫鬟接过帽子和珠子,给范宁施个万福礼。
  “等一等!”
  范宁又从皮囊中取出半块玉佩递给丫鬟,“这块玉佩给你家姑娘,她如果生活困难就拿这块玉佩去御街的朱记钱铺取银子。”
  范宁记得欧阳倩给自己说过,继母对她并不好,这几年她嫁不出去,家中也不宽裕,继母绝不会给她好脸色,自己在别的方面帮不了她,但至少能让她在经济上可以独立,手中有笔钱,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过日子。
  不过凭这玉佩就能直接取五千两银子,不需要任何口令密码,那颗极品明珠也价值几百两银子,这小丫鬟可别起了贪念,做出对不起主人的事情。
  范宁又看了看着小丫鬟,见她目光清纯,眉眼很正,俗话说貌由心生,一个人品性从外貌上基本就能看出个大概。
  这个小丫鬟应该问题不大,范宁又蹲下对小丫鬟柔声道:“把珠子和玉佩好好交给你家姑娘,把我的原话转告给她,以后我会重重赏你,你记住了吗?”
  “小婢记住了,一定会好好交给姑娘!”
  她又向范宁行一个万福礼,转身便向内宅跑去。
  范宁一直望着小丫鬟在内宅门口消失,这才低低叹息一声,转身离开了欧阳府。


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钱铺
  时间又过去了两天,算一算明仁的大船也该到京城了,范宁决定去把自己的府宅收拾一下。
  这段时间他一直住在朱元丰府上,他独自一人,住在自己空空荡荡的宅子里也嫌太冷清。
  “官人,府里马车老爷不是送给您了吗?干嘛还要坐牛车?”朱府二管家见范宁站在门口等牛车,不由有些奇怪地问道。
  自从范仲淹一番教诲后,范宁也意识到自己有点张扬了,朱元丰不是朝廷官员,他坐华丽大马车没有人会指指点点。
  但范宁就不一样了,他是朝廷官员,如果太招摇,是会被御史弹劾的,而且有损名声,做人还是低调点好。
  范宁呵呵笑道:“最近朝廷查得比较严,既然吃朝廷的饭,还是低调一点好。”
  这个蒋管家对自己不错,范宁也不想糊弄他。
  蒋管家恍然大悟,又摇摇头道:“其实又有什么关系,那些豪门子弟哪个不坐马车出入,他们比起您来差远了。”
  “问题是我不是豪门子弟。”
  范宁笑了笑,又想起一件事,问道:“小冬现在怎么样?”
  小冬是他以前的小丫鬟,他去鲲州不久便嫁人了,嫁给一户做豆腐的京城小户人家,范宁想知道一下她现在的近况,毕竟服侍自己三年。
  “小冬啊!她现在当娘了,去年初生了个儿子,抱来给大家看,老爷还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应该很不错,母凭子贵,听小冬娘说,那家人很宠她的。”
  听说小冬过得不错,范宁也就放心了。
  这时,一辆牛车缓缓驶来,在范宁面前停下,只见牛车里已经坐了四五个人,这让范宁有些不爽,人多拥挤倒也罢了,关键是每个人去的地方不同,牛车必然会绕路,这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抵达自己的府宅?
  蒋管家在范宁身后笑道:“官人,要不您就骑马吧!坐牛车太慢了。”
  骑马倒也可以,范宁点点头,对牛车摆了摆手,牛车继续摇摇晃晃走了。
  不多时,蒋管家牵出一匹马来,管家倒也理解范宁不欲张扬的心思,府中的几匹高头骏马都没有选,找了一匹很普通的脚力马。
  范宁打量一下这匹马,个子矮,毛色杂,大肚子短腿,比自己那匹马王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就是一匹劣马,不过还京城还是能骑。
  范宁翻身上马,管家很会做事,他回头吩咐一名小厮道:“跟着姑爷!”
  范宁倒没有拒绝,他确实需要一名随从,帮他看马什么的,他便对管家抱拳笑道:“多谢了!”
  范宁催马便离开了朱府,向内城而去,小厮则小跑着跟在后面,这是他的专职,跑了五年,早已习惯了。
  范宁见他跟得很好,心中有些好奇,便稍稍加快马速,再回头,见小厮依旧不紧不快地走着,完全没有被马匹甩下,范宁放慢马速赞道:“跑得不错!”
  小厮欠身笑道:“跟老爷五年了,他骑马很快,我们都能跟上,姑爷可以骑快一点。”
  范宁见路上行人较多,还不能骑快,便只是稍稍加快了马速。
  朱元丰的府邸在外城东北,范宁的府宅在外城南面,虽然都在外城,但走外城却比较绕路,走内城却是捷径,范宁便从上东门进了内城,很快转到宽敞的御街,这边人虽然不少,但道路宽敞,路面也十分平整,骑马跑步都舒服得多。
  两人沿着御街南下,不多时便来到朱雀门,这时,范宁忽然看见了位于朱雀们东面的朱氏钱铺,他顿时想起一事,便对小厮道:“我去钱铺看看!”
  范宁调转马头向东面钱铺奔去,位于御街的朱氏钱铺是总店,朱家比较迷信朱雀门的同姓,便花了大钱在这里买下块地,修建了朱氏钱铺的总店,钱铺是朱元甫的财产,朱元甫明着告诉范宁,京城的十二家钱铺是朱佩的嫁妆,范宁自然对它比较上心,不过今天他来钱铺却是想起了几天前的事情。
  马匹交给小厮,他在外面牵着,范宁走进钱铺,钱铺占地三亩,光大堂就有一亩,一条长达三丈的柜台,柜台后坐着十几名伙计,客人还不少,大多是取钱存钱的商人。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铺在隋唐时便出现了,当时叫柜坊,主要是携带铜钱不便,大宗生意交割钱都会在柜坊进行,宋朝的钱铺也主要是存钱和放贷。
  而且存钱非但没有利息,还要给钱铺交一点保管费,不过保管费不多,钱铺也主要靠放贷赚取利润。
  另外一些有背景的钱铺得到官府批准,还能兑换金银,朱氏钱铺就能兑换金银,当然,如果按照官价兑换,大家都跑去兑换银子,没人肯用铜钱了。
  官价规定一贯钱兑一两银子,但实际上去钱铺兑换银子,至少要多掏两百文钱,名义上叫手续费,但实际上就是白银溢价兑换,如果去黑市兑银子会更贵。
  钱铺用官价向官府兑换一定额度的银子,然后加价兑换给商人,中间的差价就是钱铺的利润。
  所以能在京城排进前十的钱铺都是暴利,背景深、资本雄厚,信誉良好,大家都愿意把钱存在这里,商人也愿意向它们借钱,朱氏钱铺在京城十大钱铺中排名第五,一年的利润难以想象。
  里面大掌柜认识范宁,见准姑爷来了,连忙出来把范宁请到掌柜房喝茶。
  “杨掌柜,我是来问件事情。”范宁喝了一口茶道。
  杨掌柜笑眯眯道:“官人是来问那半块玉佩的事情吧!”
  范宁把半块玉佩给了欧阳倩的丫鬟,让她交给欧阳倩,他还是有点不放心,毕竟凭那半块玉佩就能取走五千两银子,他怕丫鬟心生贪念。
  范宁精神一振,“有人来取银子了?”
  杨掌柜点点头,“前天来了,我亲自接待的,但对方只取了三百两银子,官人,那块玉佩没问题吧?”
  “玉佩没有问题,但我想知道是谁来取银子?”
  “是个十一二岁的小娘子,应该是个丫鬟,她主人在外面没进来,我特地出去询问了主人,是个非常俏丽的少妇,约二十岁左右,没有人陪同,独自坐在一辆牛车上,她说是官人给她的玉佩。”
  “可是眉心上有颗红痣?”
  “正是!”
  范宁心一松,那就是欧阳倩了,范宁心中不由有点难过,以欧阳倩的性格,若不是生活实在困难,她是不会来取银子的。
  当然,欧阳修不会虐待女儿,但他妻子就未必了,欧阳倩受了委屈,也不会轻易告诉父亲。
  范宁心中暗暗叹口气,他又取出另外半块玉佩,这里面有范铁戈给他的五千两银子分红,他把玉佩交给杨大掌柜道:“这里面的五千两银子也加到那半块玉佩中去,一共一万两银子,只要是那个年轻女子来取银子,取多少尽管给她,别人不行。”
  杨大掌柜虽然不知道那个年轻女人是准姑爷的什么人,但他绝不是多事之人,他点点头,“官人稍坐片刻,我现在就处理!”
  钱铺是有账簿登记,一般是按姓氏索引,对存钱超过一千贯的大客户,还建有专门的登记卡片,杨大掌柜很快找到范宁的卡片。
  范宁的存银原本有两万两千两银子,他父亲范铁舟取走一万两银子办婚礼,这次又给了那个女子一万两银子,范宁自己只剩下两千两银子。
  杨大掌柜便隐隐猜到,这个女子和准姑爷必然有特殊关系,否则不会这样慷慨。
  但杨大掌柜却想不到,范宁现在把钱已经看淡了,他拥有两万块极品田黄石,光这项财富就让人无法望其背颈。
  何况明仁明礼兄弟那边还有三成的黄金,那至少是三万两黄金,名义上是朱佩的,但实际上就是范宁的。
  加上朱家即将给朱佩的天价嫁妆,范宁实际上的财富难以想象,一万两银子对普通人而言一辈子也难以触及,但对范宁却真的是毛毛雨。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家人抵京
  从钱铺出来,范宁便来到了位于飞虹桥旁的府宅,自从离开京城前往鲲州,范宁便再也没有来过这里,这一晃就已经两年多了,第一天回来他没带钥匙,没有能进大门。
  今天大门没有反锁,朱府的管家婆正带着二十几名仆妇清理府宅,她们一早便来了,这会儿已经快结束了。
  其实京城也有专门做保洁的人,不过不是保洁公司,而是专业牙人,找到介绍保洁的牙人,他们会找到专门提供保洁的人,约定好时间、地点,那人便会带着十几名仆妇上门清扫宅子。
  不光负责清扫的仆妇,花匠、马夫之类牙人都能找到,只要肯出钱,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给你安排得妥妥帖帖。
  当然,朱府有足够人手,仆妇、花匠、马夫都有,是不会让范宁请外面的人。
  范宁让小厮牵马去侧院等候,他自己走进了大门,面前是一座高达一丈二,宽达两丈的照壁,这是从封丘县乡下淘来的,后来才是知道是宋初名匠郑延勋的大作,用三块花岗岩拼成的腊梅初绽图,光这块照壁就至少价值万贯,比范宁这座宅子也差不了多少。
  绕过照壁,面前是一片树林,中间是一条一丈宽石板路,两边分别是三十株梅树和桃树,结满果子,中间有小路可以走进树林赏花果,两名花匠正在树林中修剪树枝。
  透过中间的石板路,一眼便可以看见雄伟而不失精致的翠云楼,原本叫做勇烈楼,符合原主人杨家的口味,但范宁不喜欢,就用翠云石的名字给它命名为翠云楼。
  那块号称京城第一石的翠云石便矗立在翠云楼前,京城由一群权贵组成的奇石社每年新春都会评选十大名石,从前年开始,范宁府上的翠云石便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当然,这也和朱元甫有关,他也是奇石社成员,每年力荐翠云峰,使翠云峰能名至实归地成为京城第一石。
  也是当今天子心肠比较宽容厚道,要是后来那个徽宗赵佶当政,早就勒令范宁进贡了,翠云峰哪里还会矗立在范宁府中。
  不过范宁也不觉得奇怪,翠云峰是石痴周璘一生的挚爱,是他收藏的数千件奇石中的至宝,能在京城夺冠也不足为奇。
  只可惜周璘的两个儿子更喜欢钱,而且不识货,在周璘去世十天后,便将周璘所收藏的数千块奇石以十万贯的价格打包卖给了朱元甫,这里面就包括翠云峰。
  用朱元甫的话说,仅翠云峰运到京城来就不止十万贯,要知道,内城的一座十亩宅就要十万贯了,对那些拥有上百处宅子的权贵来说,用一座宅子换取这块京城第一石,绝对是合算的买卖。
  不过朱佩是怎么说服祖父把翠云峰送给自己,现在依旧是一个迷,要知道为这块翠云峰,朱元甫足足缠了周璘十年,当翠云峰终于归朱元甫那天,他兴奋之极,喝得酩酊大醉。
  范宁欣赏了片刻翠云峰,正准备去后院,这时,一名朱府的家丁急急慌慌跑进来,一眼看见范宁,顿时长松一口气,“谢天谢地,官人果然在这里?”
  他连忙挥手高喊:“官人,我家老爷让我告诉,平江府来的大船已经到大相国寺码头了。”
  虽然伙计没说清楚什么事情,但范宁却很清楚,他父母来了,朱佩和祖父朱元甫也来了。
  范宁也顾不得现在能不能见朱佩,他连忙跑到侧院,看见坐在台阶上休息的小厮,立刻吩咐他道:“把马牵出来,去大相国寺码头!”
  大相国寺码头就是奇石馆北面的汴河码头,距离范宁的府宅约五六里路,不算远。
  不多时,范宁疾奔到了书苑街,这下可苦了跟随他的小厮,从来时的轻风细雨忽然变成了去时的暴风骤雨,他一路跟着猛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路过奇石馆,范宁翻身下马,向奇石馆快步走去,刚到门口便听见了母亲张三娘的声音。
  “二郎,好像这店铺比上次来大多了!”
  “大嫂,隔壁被我们买下来了,打通就是这个样子。”
  “难怪这么宽了,对了,阿宁现在在哪里?”
  “娘,我在这里!”
  范宁快步走进房间,只见坐了店铺里一屋子人,除了父母和妹妹外,三叔一家也来了,另外还有一个年轻妇女,抱着一个孩子,估计是四叔的妻儿。
  前些天回乡,范宁听父亲提到了四叔,四叔在吃了一场官司后性格大变,开始浪子回头,深得朱元甫器重,现在出任朱氏钱铺大掌柜,主管除了京城以外的朱氏钱铺。
  房间里除了自己家人外,朱家的人一个都没见,应该是朱元丰接回去了,毕竟是要准备成婚,一些规矩不得不遵循,这倒不是朱元丰不愿请范家人去朱府。
  范宁进来和众人一一见面,张三娘拉着儿子给他介绍抱孩子的年轻少妇,“这是你四婶,也是吴江人,孩子叫范政,是你四叔的儿子,也是你的堂弟。”
  范宁连忙给四婶王氏躬身行礼,“小侄给四婶请安!”
  王氏虽然娘家条件不错,但也只是一个乡下地主,没见过什么世面,一路上她便听说丈夫这个侄子可是朝廷高官,不是一般人,她胀得满脸通红,结结巴巴道:“使不得,我当不起这个礼!”
  张三娘笑道:“你是长辈,有什么当不起的。”
  她又对众人道:“既然阿宁来了,我们就走吧!”
  说着,外面来了五辆牛车,却是明仁去找来的车,众人纷纷上车,准备前往范宁的府宅,这时,范铁舟走上前拍拍儿子肩膀笑道:“阿公阿婆年事已高,实在来不了,你阿婆说,她唯一的心愿就是早点抱上重孙子。”
  范宁知道祖母确实是身体不好,但祖父却很健朗,坐船完全没有问题,只是他心性一向比较冷漠,加上去年跟随二叔进京玩了一个月,不想来参加自己婚礼也很正常。
  范宁笑了笑,“阿公阿婆还是保重身体要紧,别的对他们都不重要。”
  “说得对,他们长寿就是我们这些晚辈的福气了。”
  范铁舟也上了一辆牛车,范宁却发现没有行李,他连忙问道:“二叔,他们的行李呢?”
  范铁戈笑道:“行李都还在船上,东西太多了,我等会找几辆驴车把东西运来,你们先回去吧!阿仁,你也去,帮帮阿宁。”
  “知道了!”
  明仁和范宁坐上最后一辆牛车,牛车向城南驶去。
  “明仁,那批货怎么处理的?”马车上范宁低声问道。
  明仁探头看了看车夫,压低声音对范宁道:“那批货朱记钱铺都吃下来了,兑成银子,算这个数。”
  明仁用手指比了一个六,意思是六十万两银子,他又道:“老爷子给了我三份取款凭据,朱佩说她那一份给你,叫你拿着。”
  六万多两金砂,去掉各种杂质后已经不到六万两了,朱元甫给他们算六十万两银子,实际上是把金银差价算进去了,并没有赚他们的钱,官价虽然是一两黄金兑换十两银子,但因为黄金比较稀少,很难兑换到,朱元甫也考虑到这一点,把兑换价提高了一点。
  明仁取出半块玉佩给范宁,“兑换的银子咱们哥三个平分,凭这个可以在平江府总店支取银子,你自己收好了。”
  六十万的三成是十八万,明仁多给了两万。
  范宁却没有接下,他笑了笑对明仁道:“你忘记我给你说的话了?要投资船场和码头,打造一支范家的远洋船队,这钱就算是我投的份子,另外朱佩三祖父打算给朱佩二十艘万石海船作为出嫁礼物!”
  “我没听错吧!”明仁笑道:“送给孙女二十艘海船做出嫁礼物?”
  “那就是给我的,找个理由而已,这二十艘大海船也是我投的份子。”
  明仁想了想道:“就算打造船队也不需要把全部财产都投进去,有二十艘万石大船,你只需投一半钱就够了,算你三成份子,回头明礼在鲲州开矿,我来负责船场码头之事,这就算我们兄弟三个的事业了。”
  明仁又取出另一只玉佩给范宁,低声道:“这里面有十万贯钱,你自己拿着,其他事情你就别管了。”
  范宁正好囊中羞涩,他也不客气,收了下来。
  他又对明仁道:“婚礼那天富相公要来,我会先给他打个招呼,你到时找到他说一说,采矿证批下来问题不大。”
  明仁笑着摆摆手,“这种小事情就没必要找富相公了,朝廷矿山司我很熟悉,朝廷鼓励私人采矿,采矿证很好办,你就别管这件事了。”
  “那随便你,实在办不了再来找我。”
  其实还有些细节要谈,比如砂金成色、市场行情等等,主是有个车夫在前面赶车,这些话就不好多说。
  明仁便岔开话题笑道:“没想到琥珀木还真值钱,我还发愁该怎么处理,结果我爹爹全要了,问题是这钱什么时候给我,还真不知道,我爹提都不提!”
  “主要是店里用钱的地方比较多,朝廷管控了田黄石,二叔就想再买几座寿山石矿,又想去邓州买玉矿,帐上钱比较紧张,本来要给我三万贯的分红,最后只给了五千两,就别为难你爹爹了。”
  “我只是说说而已,谁敢为难他啊!去年寄售的明珠和珊瑚钱都没给我,我不是一样认了?”
  关键是明仁手上已经有了二十万两银子,他才能说得这么光棍,要是他手上没钱,不给他钱试试看?早就跳起来了,就算是他老子,也不会例外。


第三百三十六章 张三娘的心思
  牛车停在范宁的府宅前,明仁要赶去和牛车结账,急匆匆跳下牛车,却被范宁一把抓住,“咱们租下三辆好一点的车,给大家在京城玩玩!”
  明仁顿时醒悟,笑道:“你不提醒,我还真忘了,放心吧!我会安排好。”
  他快步赶去结账了,这座府宅除了范宁父母外,老三、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