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到娶妾,范宁的心不由猛地跳了一下,他连忙岔开话题笑道:“今天去吏部卸任,填了一份牒文,上面要求填你的诰命,我才想起你好像还没有诰命,你应该是封硕人才对。”
  “我才不稀罕什么诰命夫人,和一帮老太婆站在一起,除非你当了相公,我做相公夫人差不多。”
  “我一定会加倍努力,让娘子早日当上相公夫人。”
  范宁哄着朱佩,终于让她心中舒服了一点,朱佩撒娇道:“夫君,我们什么时候搬回自己家里,住在这里,我有点不太习惯。”
  “还要招一些丫鬟仆妇才行。”
  “我们不是带了四个小使女吗?”
  “她们最多做做内院的事情,外宅她们不行。”
  “要不就和从前一样,借一些丫鬟仆妇过去,等咱们安稳下来,招到自己丫鬟仆妇还有管家婆子,再把他们送回来。”
  这个办法倒也可行,范宁笑着点点头,“那明天你去新房收拾一下,我们后天就搬过去。”
  朱佩搂着丈夫脖子撒娇道:“人家午饭都没有吃,肚子早饿得咕咕叫,咱们去外面吃饭吧!”
  现在离朱府开饭的时间还有大半个时辰,范宁知道她其实是想和自己去逛逛街,便欣然笑道:“那就走吧!去潘楼街吃饭。”
  两人带着剑梅子和阿雅,乘坐一辆马车离开朱府,向潘楼街方向而去。
  ……
  次日一早,范宁来到东大街,他很快便找到了《朝报》馆,报馆是一座很大的商铺,由一名姓孙的大执事主持,里面有跑腿探子、文笔先生,雕版快匠,大约有四五十人。
  事实上,《朝报》和《小报》都是一根藤上结的两个瓜,只不过面对的客户不同,《小报》面对喜欢各种八卦新闻市井百姓以及深宅妇人,宫中的嫔妃们也很喜欢。
  而《朝报》就比较严肃,客人一般都是关心时事政治的文人士大夫。
  当然,两者客户也有重叠,像朱元丰这种既看《小报》又看《朝报》的人不在少数,各家茶馆、酒楼、妓馆都订了不少《朝报》和《小报》,虽然报纸赚钱比不上暴利行业,但影响力却很大。
  范宁走进大门,一名引路小厮迎了上来,“客官是要爆料,还是商谈买报?”
  一般来报关的人,要么是前来提供消息的爆料者,拿一点赏钱,要么就是开茶馆酒楼的掌柜,前来谈生意,想长期购买报纸。
  范宁取出李襄的拜帖,淡淡道:“我来找你们李东主,他请我早上过来。”
  小厮不敢怠慢,连忙跑去找大执事,孙大执事就在大堂,他连忙迎上来道:“阁下可是范知州?”
  范宁点点头,“我正是!”
  “李东主在内堂等候,请随我来。”
  范宁跟着孙大执事向内堂走去,范宁望着正在伏首写文章的笔先生们,笑问道:“一天要写四个版面的内容,来得及吗?”
  “分工协作,基本上来得及。”
  “那雕板呢?每天雕板都要换新的吧,每天雕那么多字,来得及吗?”范宁笑问道。
  这个时候还没有活字印刷,事实上,就算出现活字印刷,也无法取代雕板印刷,主要是泥活字印刷的效果太糟糕,字迹模糊一片,远不如雕板清爽整洁。
  而且雕板就算刻错字,把错字挖掉后再补一个新字就行了,几乎看不出来雕板是补过的,完全没有刻错一个字就废掉一盘雕板的道理。
  孙大执事微微笑道:“看来范知州完全不了解报馆做事方法。”
  “哦?但闻其详!”
  “范知州看到的一张《朝报》前后四个版面,你肯定以为要刻四张雕版,实际上是刻十六张雕板,四张雕板拼成一个版面,比如这个!”
  孙大执事随手拿起一张雕板,用力一拆,雕板立刻分成了四块,原来是楔合在一起的。
  “四个雕板工匠负责一个版面,一个时辰就刻好了,雕板其实很轻松,关键是印刷,十几万份报纸要三四个时辰才能印好,所以只能在中午前开始发放。”
  范宁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雕板都是分成很多小块,由不同的人来雕刻,难怪效率很高。
  不多时,范宁来到内堂,孙大执事请范宁稍候,他进去禀报,片刻,一名身材瘦高的中年男子快步迎了出来,“在下李襄,欢迎范知州来报馆。”
  范宁歉然道:“昨天正好不在府上,让李东主白跑一趟。”
  “哪里!哪里!是我没有事先约好,去得唐突才对,应该是我道歉!”
  “呵呵!无妨,今天也是想过来看看报馆是什么样子,心中一直很好奇。”
  “那要不要我陪范知州参观一下?”李襄热情地提议道。
  范宁摇摇头,“不必了,刚才孙大执事已经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
  “原来如此,范知州请!”
  范宁跟随东主李襄走进内堂,两人分宾主落座,孙大执事连忙安排人上茶,他自己坐下下首。
  李襄笑道:“《朝报》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好好介绍一下鲲州和范知州,但一直没有机会,不知我们能不能谈一谈?”
  范宁笑着点点头,这就是后世的专访了,这也是来《朝报》馆的主要目的,他也向借《朝报》向天子赵祯传达某个信息。
  “不知李东主想问什么?”
  “范知州现在方便吗?”
  范宁微微一笑,“随时可以!”
  李襄大喜,连忙让孙大执事安排速记手,他要亲自问范宁一些问题。
  “听说韩相公两年前出巡鲲州时曾核对账目,发现几百万两黄金和上千万两白银经过鲲州官员的手,却没有短少一两,实物和账目完全吻合,在朝廷引发轰动,为什么鲲州能做到这一点?”
  范宁想了想道:“这是因为我身为监察御史,在鲲州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监察手段,我们不仅对黄金白银的数量进行监察,同时对官员也要进行监察,早一点发现问题,就早一点提醒,以免官员陷得太深,最后锒铛入狱,这也是对官员的爱护,鲲州官员确实很清廉,这是有目共睹的……”


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见
  右相文彦博匆匆走上紫微宫台阶,来到了位于后殿的御书房前,他在门口等了片刻,一名宦官进去禀报,片刻出来道:“官家请文相公入内!”
  文彦博走进了御书房,只见韩琦已经坐在一旁了,文彦博连忙施礼道:“微臣参见陛下!”
  “文相公免礼,赐坐!”
  有宦官搬来一把椅子,文彦博也坐了下来,赵祯微微笑道:“朕正在和韩相公谈及范宁之事,朕也是无意中才知道范宁已经回京,他已经办了卸任手续吗?”
  “据微臣所知,好像前天已经办好。”
  “那他的新职安排得如何?”
  文彦博看了一眼韩琦,微微欠身道:“吏部的意见,是想安排他进枢密院,韩相公应该也知道。”
  韩琦笑了笑,“枢密院可是欢迎范宁到来!”
  “那知政堂的意见呢?”赵祯又问道。
  一般七品以下官员是吏部直接任命,七品以上,三品以下,是由吏部提方案,由知政堂来拍板决定,而三品以上官员是由天子任命,不过天子有权干涉五品以上重要官员的任命,这个重要程度,解释权就在天子赵祯,他认为重要就重要。
  文彦博立刻意识到,赵祯恐怕要干涉范宁的任命了。
  他沉吟一下道:“知政堂的意见略有不同,比如韩相公支持吏部的方案,富相公则主张范宁继续在海外节度府任职,微臣则考虑范宁还须磨练,最好让他去地方做转运使,至于去哪里,微臣还没有考虑好。”
  停一下,文彦博又问道:“陛下有没有什么建议?”
  赵祯从桌上取过一份《朝报》,递给文彦博,“文相公看看今天的这份《朝报》。”
  天子喜欢看《朝报》,是朝中公开的秘密,但几位相国却知道,天子不仅喜欢看《朝报》,而且也喜欢看《小报》,从报中了解民生。
  文彦博接过《朝报》,只见头版头条的标题是:‘鲲州的百万黄金’。
  这是《朝报》的风格,标题比较中性,如果是《小报》刊登,那标题一定会是:‘百万黄金的秘密’。
  文彦博细细看了一遍,竟然是说鲲州对官员的监察制度,这种监察制度其实在范宁的述职报告中也详细写了,但文彦博和众相国都认为鲲州有特殊性,不能和大宋其他州府相提并论。
  关键是官员们远赴鲲州是去镀金,目的是为了转正为京官,而不是为了去捞钱,官员目的很明显,当然都比较清廉。
  而且鲲州基本上都是年轻官员,思想比较单纯,有理想,有热血,还远没有受到官场规则的腐蚀。
  再说,范宁自己也未必清廉,他两个堂兄在鲲州淘金的事情人人都知道,天子不追究罢了。
  文彦博不明白天子为什么让自己看这篇文章,他半晌道:“鲲州的情况特殊,他们的经验未必适合大宋其他州府。”
  “朕也知道鲲州情况特殊,但朕认为范宁有一点却说得很好,‘发现官员犯错的苗头要及时制止,这不是为了惩罚官员,而是为了保护官员,以免他们越陷越深,最后锒铛入狱,这是对官员爱护!’难道这一点说得不对吗?”
  文彦博苦笑一声,这个道理确实比较新颖,但不太现实,官员捞钱无不用其极,发现时都是累犯,哪有什么初犯可言。
  这时,韩琦轻轻咳嗽一声笑道:“官家是觉得范宁有监察之才?”
  韩琦的一句话顿时让文彦博醒悟,原来官家是想让范宁做监察官,估计这篇《朝报》的文章打动了官家的心,他抬头向赵祯望去,想得到赵祯肯定的回答。
  赵祯却淡淡一笑,“范宁是从四品官员,按照例制,应该是知政堂来任命,朕只是提个建议,你们去研究一下吧!”
  “微臣遵旨!”
  文彦博和韩琦起身行礼,便告退了。
  ……
  范宁今天搬回了他自己位于飞虹桥的府宅,他们是走水路三艘大船将范宁夫妇以及他们的行李运到了府宅。
  朱元丰派了十六名仆妇家丁前来范宁府中做事,管家婆还是从前的吴管家婆,她负责对内,对外是朱元丰的三管家,姓张,他负责和外界打交道,这也是一般大户人家的规矩,内外各有一个管家。
  这十六名男女家仆有车夫、马夫、小厮、门房、花匠、厨娘、粗使丫鬟等等,另外还有四名内宅小使女,她们却是朱佩从鲲州带回来,都是日本小娘子,服侍了他们两年,都想跟主母来京城,朱佩一时心软,便答应了她们。
  再有就是内房使女阿雅,这是夜里服侍范宁夫妻的贴身使女,她比较特殊,另外还有一个特殊人物是剑梅子,在府中属于超然的存在,几乎算半个主人。
  “夫人,后宅房舍不多,四个内宅使女能不能住在翠云楼,剑姑娘住在西院就行了。”
  作为管家婆,吴氏要安排所有仆人的住处,内宅只有东西两座院子,东院是主人的寝房和内书房,西院暂时空着,朱佩便想把四个内宅使女住在西院,但管家婆觉得不妥,不管东院还是西院都是主人住的地方,阿雅情况特殊,可以住在东院,但四个使女住西院就有点不符合规矩了。
  朱佩想想也对,便点点头,“好吧!她们四个住在一楼左厢房,两人一间屋子,吴大娘也住在左厢房,张管家夜里要回家,但府中要给他留一间屋,以后我们府上没有客房,有客人来可以住到芙蓉巷,那边专门给客人住。”
  管家婆吴氏点点头,“我知道了!”
  这时,剑梅子在一旁道:“我也住在翠云楼,我喜欢住在高处,三楼那间套房给我行不行?”
  翠云楼的三楼是书库,但右面有一个两间屋的套间,窗户正好对着后宅东院,和范宁夫妻的寝房的直线距离只有三丈,当然,一般人要跑下楼,再绕一大圈才能赶到东院,但对于剑梅子却不同,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她从窗户跳上角檐,再轻轻一纵身就能跳进东院。
  因为翠云楼的三楼以上能清晰地看到后宅的情形,一般情况下范宁不让人住在三楼和四楼,只有白天清扫房间仆妇可以上去,不过剑梅子比较特殊,朱佩笑道:“剑姐若想住,我没有意见,官人那边应该也没有问题。”
  “那我就搬上去了。”
  剑梅子拎着自己的行李,直接上了翠云楼。
  吴氏又对朱佩道:“还有就是厨房做饭,夫人看看要不要安排两个厨房,把大厨房和小厨房分开?”
  朱佩想了想道:“安排两个厨房可以,但厨娘就不用分了。”
  “好吧!那我来安排。”
  这时,朱佩看见了丈夫,只见他正在指挥几名家丁安放翠云峰,他们不在京城时,翠云峰搬到三祖父府上,昨天才搬过来,范宁觉得没安放正,又指挥家丁重新安放一下。
  “夫人!”
  门房匆匆跑来道:“外面来了三个宫里人!”
  朱佩连忙对范宁喊道:“夫君,宫里来人了!”
  范宁一怔,连忙转身出去,朱佩又吩咐管家包一百两银子,给宫里宦官做茶钱。
  大门外站着三名牵马的宦官,见范宁出来,为首宦官上前笑眯眯行礼道:“杂家是内侍王群,官家召范知州入宫觐见,我们特来通报!”
  “辛苦三位公公了,是现在入宫吗?”
  “对!官家在御书房等候,范知州请随我们走。”
  范宁连忙吩咐备马车,管家出来将三只皮囊塞给三名宦官,“一点心意,给三位公公喝茶!”
  三人接过沉甸甸的银子,顿时眉开眼笑,“多谢!多谢!”
  这时,一辆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由两匹高大的挽马拉拽,一般马车是否华丽并没有什么关系,关键是马的数量有讲究,天子乘六,太子乘五,诸王乘四,从三品以上高官乘三,百官乘二,平民乘一,等级森严。
  范宁府上的马车其实也可以用三匹马,他的爵位是从三品的太康侯,不过还是尽量低调一点,他平时都骑马,马车由妻子朱佩使用,今天是因为进宫,情况比较特殊,所以乘坐马车。
  范宁上了马车,三名骑马宦官跟随着马车向皇宫方向而去。


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
  范宁在御书房门口等了片刻,一名宦官出来笑道:“范知州,请吧!”
  范宁吓了一跳,这宦官怎么还叫自己范知州?自己已经卸任了啊!他知道这些宦官都很谨慎,不会乱叫官职,难道天子还想让自己再出任知州吗?
  范宁胡思乱想走到门口,望着御书房里另一个宦官满脸虔诚的面孔,他的虔诚是对面着这间屋子的主人,范宁忽然醒悟,为什么宦官还叫自己知州?这些宦官才不管什么朝廷任免,他们只认皇帝,皇帝还没有任命自己新职,那自己就还是鲲州知州。
  想通这一点,范宁心中一松,说实话,他真不想再去地方为官,至少这几年不想,他很清楚接下来的几年要发生什么事情,这几年他不能不想离开朝廷中枢。
  走进御书房,只见天子赵祯正站着窗前沉思,范宁没有打扰,而是静静站着一旁,过了一会儿,赵祯也看见了范宁,笑了笑道:“朕有点走神了。”
  “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
  赵祯坐了下来,又笑道:“朕看了爱卿的述职报告,对爱卿提出以岛养岛的建议很有兴趣,能不能具体给朕说说?”
  其实‘以岛养岛’并不是一个建议,而是述职报告中的一句话,偏偏就是这句话打动了赵祯,别的他关注不多,倒是这句话引发了他的兴趣。
  范宁稍稍整理一下思路,这才不紧不慢道:“以岛养岛其实只是最低境界,简单说就是不增加朝廷负担,最初鲲州建立之时,朝廷投入了大量资源,臣记得很清楚,当时反对的声音很大……”
  范宁说的反对声音,赵祯同样记忆尤新,三年筹备期内,朝廷在造船、供粮、准备物资方面耗费了大量钱财,后来开创鲲州的消息传出去了,引来大量反对的声音,‘劳民伤财’,这是反对者说得最多的理由,光面堂皇,让人无法反驳。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船船物资和金银运回京城,这种反对声音才渐渐消失。
  赵祯点点头道:“以岛养岛是最低境界,那朕想知道现在鲲州是什么境界?”
  “回禀陛下,目前鲲州是中等境界,以岛济国,鲲州产黄金白银,将来还会出产战马,但鲲州毕竟太小,支撑不起大宋这个庞大的帝国,所以微臣只能说它是以岛济国。”
  赵祯慢慢眯起了眼睛,语气有点变冷了,“那爱卿的意思是说,找一个庞大的岛屿,它就可以以岛养国,养活我们整个大宋?”
  范宁忽然感到了赵祯语气中冷意,他心中一惊,不对!自己一定是哪里说错话了。
  范宁心中一急,大脑中的思路顿时如闪电般飞驰而过。
  天子应该不会在意以岛养国,如果在意的话,鲲州运来这么多真金白银以及五十匹小马驹时,他就不会那么激动了,鲲州一百两黄金和送来一千万两黄金,本质都是一样,以岛济国和以岛养国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范宁感觉得出来,赵祯的骨子里还是很求利的。
  既然不是以岛养国,问题会出在哪里?
  范宁又把刚才赵祯说的话,迅速在脑海又过一遍,‘找一个庞大的岛屿,它就可以以岛养国,养活我们整个大宋?’
  ‘庞大!’
  范宁脑海里如电光石火一般闪过这两个字,一定就是这个缘故,否则天子为什么不说大岛,而是强调‘庞大’,说明他心中对岛的规模极为敏感。
  想通这一点,范宁便将准备说出来的澳洲和美洲又咽回去了,他略一沉吟,便换了一种说法。
  “启禀陛下,微臣的意思是说,如果有十座或者二十座鲲州,那就是以岛养国了。”
  没办法,好像赵祯不喜欢太过于庞大的海外领地,那就只好分拆。
  果然,当自己说出十座或者二十座鲲州时,赵祯冰冷的脸色立刻和缓了,又恢复了阳光,范宁松了口气,自己押对了,果然是‘庞大’两个字惹的祸。
  他心在暗骂,这位仁宗皇帝又想开疆辟土,却又不容忍庞大的海外疆域出现,这是什么古怪的帝王心理?
  其实范宁心中也大概猜到一点,赵祯是不希望有第二个宋朝出现,不管是人口还是土地,都会多多少少影响到中央帝国的地位。
  范宁也由此敏感地捕捉到了赵祯性格中的一个弱点,赵祯似乎不够自信。
  赵祯脸上又恢复了最初的笑容,点点头笑道:“如果有十座鲲州,那就真是以岛养国了,可惜流求府到现在还没有进入以岛养岛的境界,还需要朝廷每年给大量补贴,朕有时也很焦心啊!”
  范宁沉默一下道:“流求岛和鲲州不太一样,鲲州可以从日本国招募大量劳工,所以造城筑路的进度很快,但流求府就没有这个人力优势,进度缓慢一点,微臣觉得很正常。”
  赵祯轻轻叹息一声,“你说得也对,有些事情确实急不来,朕只能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希望十年后,流求府能做到以岛养岛,朕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范宁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想多说,他很清楚言多必失的道理,说得太多,说不定等会儿宦官就该叫他范知府了。
  沉默良久,御书房的气氛也有点尴尬,赵祯才从对流求府的感叹中醒悟过来,他笑了笑道:“朕有点失态了,现在你已经不是鲲州知州,就不用多谈鲲州之事。”
  范宁心中一松,总算不谈海外之事了,但面子上还是装一装的,他微微欠身道:“如果陛下需要和微臣聊聊海外之事,微臣随时可以效劳!”
  赵祯对范宁的态度还是很满意,人不在海外,但心要系海外才对嘛!
  他也不再谈海外之事,沉吟一下道:“朕这两天一直在考虑怎么安置你的新职,你是正四品官员,虽然是知政堂提方案,但你比较特殊,一直都是朕安排你的职务,这次也不例外,这一点朕和几位相公已经沟通过了。”
  “多谢陛下厚爱!”
  赵祯微微一笑:“朕考虑良久,想让你去掌谏院,如何?”
  ……
  从紫微殿出来,范宁沿着一条走廊默默步行,他心中有一点误中副车的苦涩,他想要的职务是御史中丞,但赵祯却让他掌谏院,两者好像都是监察机构,但一个是对下,一个是对上。
  御史中丞是监察百官,谏院是监督天子,两者是一条直线上的两端,很难有所交集。
  “小范!”
  范宁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他,朝中叫自己小范者,只有两人,一个是富弼,另一个是韩琦,两人和范仲淹关系极好,称范仲淹为老范,两人称呼自己小范也就顺理成章了。
  范宁回头,果然是韩琦。
  对韩琦,范宁一直是心怀感激,自己擅自出征出羽国之事,如果不是韩琦据理力争,并用自己在鲲州所见所闻说服了天子和知政堂,那么恐怕现在张尧佐之流还在用这件事来敲打自己。
  这份恩情,范宁一直铭记于心。
  范宁连忙躬身施礼,“参见相公!”
  韩琦微微一笑,“我正想出去喝杯茶,怎么样,陪我一起去吧!”
  “晚辈怎敢不从!”
  “呵呵!喝杯茶而已,用不着说得像上战场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