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为防止军队成为大将的私军,都指挥使也有任期,范宁主张五年一任,这是在每年考核合格的情况下,如果考虑不合格,可以随时更换。
  将兵法实际上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之一,只是范宁将它提前进行试点了。
  将兵法主要是针对禁军,厢军以地域为营,其实已经分开了,各营都是独立的,只要打仗时不要再拆分就可以了,而禁军不是,禁军是十余万人混在一个大营内,平时就比较混乱,打仗时也同样混乱。
  所以范宁在京东路厢军中推行将兵法实际上变化不大,换汤不换药,改个名称而已,主要是为将来禁军变法先建一个标杆。
  这一步变法很简单,倒是和将兵法一起实施的人俸分离制推进比较难。
  人俸分离制是这次变法的一个重点,它是天子赵祯特地点名要求实施,赵祯对这个方案很有兴趣。
  人俸分离制的关键是定铺定员,首先是选择配套钱铺,赵仲针选择的是朱氏钱铺,天子赵祯也对此专门批复认可,也算是解决了范宁的一个后顾之忧,防止有人拿这件事来说范宁以权谋私。
  人俸分离的另一个关键是定员,要将军营的驻地和人数稳定下来,才能进行实施,随着超龄士兵的清减已经完成,原来的九座军营减为六座,分别位于应天府、归德府、徐州、恽州、青州和莱州等地,其中应天府为五千人,其他五地皆为三千人。
  另外将领的审查也已完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俸分离变法也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推行阶段。
  恽州也是京东路的一个大州,这天中午,范宁带着十几名随从抵达了恽县,恽县属于上县,城内有四千户约两万人口,县城内也颇为繁华,主干道叫做上林大街,从南到北长约八里,沿街各种店铺林立,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招牌令人目不暇接,叫卖声、招客声此起彼伏,大街上人流如潮,牛车、驴车络绎不绝。
  “使君,就是那里!”朱虎一指前面一座宽大的建筑,他之前来过恽州,知道新建立的钱铺在哪里。
  范宁点点头,远远打量这就发现这家钱铺占地面积很大,足有五六亩之多,倒像一座小庙了。
  走到店铺前,只见店铺上方已经挂上了一块巨大的金字招牌:朱氏钱铺,下面有三个小字,恽州店,这个字可是天子赵祯的手笔,是三年前,赵祯为朱氏钱铺所题,而恽州店三个字也是赵祯不久前所题,也表达了赵祯对人俸分离制度的支持。
  这可是恽州第一家由天子题写店名的商铺,在恽县引发了轰动,它对面也有一家钱铺,恽州钱铺,他店名只是前任知州所题,相比之下,就显得十分寒酸了。
  不过朱氏店铺似乎还没有开业,门口,十几名工匠正在安装欢楼,范宁翻身下马,门口掌柜陪笑道:“大官人,本店三天后才开业,三天后恳请大官人光临,小店扫榻以迎。”
  范宁正要开口询问,却只见京城的刘大掌柜正好从店内走出来,他一眼看见范宁,顿时又惊又喜,“东主来了!”
  掌柜听到东主二字,吓得一激灵,他知道这位是谁了,应天知府、安抚使大人,他连忙躬身行礼,“小人不知,请东主见谅!”
  范宁笑着点点头,“烦请掌柜安排我的手下休息吃饭。”
  “我这就安排!”
  掌柜连忙招呼朱虎等人去后院休息吃饭,刘大管事则把范宁请进了店堂。
  范宁打量一下,和京城一样,进来是一座大堂,两边有休息的长椅,正对面是一排长长柜台,大堂十分宽敞明亮,橱柜等物品都已经安装完成,各种木拦等设施也已布置好,十几名账房伙计正在坐在桌前忙碌登记厚厚的账簿。
  范宁之所以来恽州,是因为应天府和恽州下个月率先实施钱铺发俸,试行期为三个月,三个月后,其他州府再全面推行,主要原因是钱铺需要时间进行布点开店。
  “已经和军营接触过了?”范宁笑问道。
  “前天军营户曹吏送来了人员清册,我们已经和之前应天府送来的清册核对过,名单完全一致,从今天开始我们给每个士兵和将领建户头。”
  范宁站在旁边看了看,建户头很简单,每个士兵一页帐,顶端写着士兵的名字和籍贯,旁边写着他的户号,范宁看见第一号是恽军零零一号,张贵,恽州东阿县。
  张贵便是恽州厢军都指挥使,他自然是第一号。
  刘大管事在旁边解释道:“我们存钱一千贯以上的大客人一般会是恽甲多少多少号,存钱三百贯至一千贯的客人是恽乙多少号,三百贯以下就是恽丙,但军队比较特殊,所以起编号为恽军多少号,如果士兵退役后继续在我们这里存钱,我们就会把他改为普通客人。”
  范宁知道这就是帐号了,他又问道:“会给牌子吗?”
  “有牌子,每人一块铜牌,铜牌上刻有姓名及户号,另外,每个士兵都会有一个口令,口令可以自己过来修改,以后凭铜牌和口令取钱,另外都指挥使和指挥使的牌子是银牌。”
  范宁笑道:“以后是安抚使司官衙将钱直接拨给应天府总店,然后由总店通知下面各州分店,这个过程应该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我已经和鲁副使以及户曹参军都协商好了,另外,如果出现紧急情况,我们最多可以代垫两个月军俸。”
  范宁又来到后堂坐下,茶童给他上了茶,他喝了口茶又问道:“目前在各地开店,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当然是人手不足!”
  刘大管事苦笑一声道:“以前我们在京城开分店,至少要筹备一年,任命掌柜,招募账房伙计,然后进行培训,熟练以后才租房开店,现在租房子没有问题,但掌柜和伙计的招募就吃力了,掌柜我们一般都将副掌柜派出去,伙计则在当地招募,每个店包括正副掌柜在内,共有二十人。”
  “像恽州店铺,你们筹备才一个月,就已经完成了,进度还是蛮快的嘛!”
  “这个店铺的掌柜是我们京城的一名老账房,在京城朱氏钱铺做了十年,可以信任,然后又在本地招募了一名副掌柜,至于账房伙计,不瞒东主,都是我们从恽州当地各家钱铺挖来的,当地月俸是四贯钱,我们开六贯钱,还管一顿午饭,所以人手很快就配齐,别的地方也打算这样干,虽然容易得罪人,但也没有办法了。”
  “房租如何?”范宁又笑问道。
  “房租当然不能和京城比,甚至比应天府也便宜很多,像这座六亩大店,在京城月租八十贯钱,应天谷是四十贯,而这里每月才十五贯钱,其他各地都差不多。徐州稍微贵一点,但也只有二十贯钱。”
  范宁点点头,“其他各州府能按时开业吗?”
  “基本上没有问题,四家店铺已经租下,掌柜和副掌柜都到位了,然后莱州的账房伙计这几天会招募完,接下去应天府培训两个月,三个月后准时开业。”
  “那风险防范呢?”这也是范宁很关心地问题。
  “东主请放心,朱氏钱铺已经成立快四十年了,到现在没有出现一例风险问题,我们管理非常严格,比如每个店铺的存钱不会太多,如果有数量大的取钱,必须提前五天预约,我们从应天的金库把钱送来,另外管帐和管钱的人是分开的,再就是我们有核查队,轮流到各家分店查账,每家店每年至少要查一次。”
  “好吧!下午我去军营看看,等月初第一次发俸时,我再过来了解情况。”


第四百七十八章 抓住王确
  在应天府和开封府之间有一个小镇叫做平留镇,小镇虽然不大,但因为紧靠汴河,有时应天府和开封府的交界处,所以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小镇唯一的一条街上,商铺、骡马行、酒楼、茶馆、妓馆、质铺、钱铺一家挨着一家,短短一里多长的街上,竟然聚集了一百多家店铺,当然店铺多,客人也多,尤其商人最多。
  很多小商人都在这里下船换成驴车之类,原因很简单,再向前走五里的汴河上有一座税卡,这里不收税,但要查税。
  携带货物,但又没有缴税凭证,是要补税并重罚,但陆路上却没有税卡,所有很多小商人都在这里上岸,然后雇一辆驴车去京城。
  虽然进城时也有税卡,但可以在城内交易城外交货啊!尤其很多大商行的仓库就在城外,货物向仓库内一送,交易结束,最后一文税都没有交。
  也正是有这个漏洞存在,所以很多经验丰富的小商人们都在平留镇上岸,改为雇驴车进京,也导致平留镇最多得店铺就是骡马行,一共有七家,比酒楼还多两家。
  中午时分,李翰独自一人在小镇的一家酒楼里喝闷酒,之前他信誓旦旦拍胸脯向范宁保证,十天内抓住周青和王确,可现在一个月快过去了,周青和王确的影子都没有看见,着实令他郁闷万分。
  虽然范宁再三安慰他,周青的贪款已被扣住,人逃掉也没有什么关系,但李翰却不能原谅自己,当时如果不是他的一时之仁,不给周青一个机会,也不至于让周青杀人越狱,范宁原谅他,但他却不能原谅自己。
  李翰发誓一定要亲手抓住周青,这段时间,他没有什么事情,他便蹲在平留镇,水路布控拦截周青,这里是进京的必经之路,他之所以推断周青一定会进京,是因为他的两万贯钱只有两个地方可以取出来,一个是他存钱的宋城县金桥钱铺,一个就是位于京城的金桥钱铺总店。
  由于应天府衙已经不允许周青在宋城县钱铺取钱,那周青只能进京去试试运气。
  李翰又端起酒杯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他刚要端起酒壶刚要给自己倒酒,手忽然停住了,眼瞳骤然收缩成一条线,他竟然……看见了王确。
  没有错,就是王确,站在斜对面一家客栈的窗前,距离自己只有三十步左右。
  李翰见王确转头向自己这边看来,他急忙底下头,趴在桌上,脸上露出狂喜之色,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他搜寻了一个月,竟然在自己喝酒的时候出现了。
  好一会儿,李翰慢慢抬起头,窗前的王确已经不见了。
  李翰一蹦而起,俨如一阵狂风般冲下楼去,周围食客都一片诧异地望着他,一名酒保大喊道:“客官,别忘记付帐!”
  李翰哪里还有心思付账,他对楼下的五名手下喊道:“发现王确了,快跟我走!”
  五名手下精神一阵,一跃而起,奔出酒楼,跟着李翰向客栈狂奔而去,距离客栈门口还有七八步,正好一名留着大胡子的中年男子从客栈里走出来。
  他迎面看见一脸凶狠向自己狂奔而来的李翰,吓得魂不附体,掉头便狂奔,如果他能稳住心神,李翰还真不一定认出他。
  但他这一跑却立刻将自己暴露了,李翰一眼认出了他,正是乔装改扮的王确。
  李翰加快速度狂奔,两人一前一后奔出四十余步,李翰渐渐追上了他,忽然,李翰纵身一跃,将王确扑倒在地。
  王确爬起身要跑,脚腕却被李翰抓住,这时,五名手下奔至,一齐将王确死死按倒在地上,将绳索将他五花大绑捆绑了起来。
  李翰见行人都涌上来,连忙道:“我们走!”
  他带着五人,拎起捆如粽子般的王确,快步走进了一家客栈。
  ……
  “王确,你还不肯说吗?”
  李翰从外面走了进来,此时的王确浑身是血,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他不知晕厥了几次,又被审问者用冷水泼醒。
  “他身上划了多少刀?”李翰问旁边拿着匕首的两名手下。
  “启禀将军,从头到脚,划了二百四十一刀。”
  李翰冷冷望着王确,“他到底在哪里?”
  王确双手双脚被反绑,被绑在一张木板上,他气息奄奄道:“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
  李翰冷笑道:“他被抓时,身上什么都没有了,现在他的取钱信物却在你身上,你还敢说你不知道?”
  这时,从外面走进一名士兵,拎着半只口袋,他将口袋往地上一放,笑道:“动员了三十个农民,一共抓到了两百只蚂蟥,都是大号的。”
  李翰点点头,又对王确冷笑道:“听见了吧!两百只大蚂蟥钻进你的身体里,把你的血吸干,这是什么滋味?”
  王确吓得浑身发抖,脸都扭曲了,刚才威胁要割掉他下面的话儿,并在上面划了五刀,他都熬住了,没有屈服,现在他才知道李翰把他浑身划伤是有目的,是一件事令他最恐怖的事情。
  王确这辈子最怕的就是蚂蟥,这是军中皆知的事情,没想到李翰居然用蚂蟥来对付自己。
  这时,李翰使了个眼色,一名士兵抓了一把蚂蟥放在他肚子上,冰凉凉、滑腻腻的东西在他肚子上蠕动,吓得王确魂飞魄散,声音都变了,恐惧地狂叫道:“快拿开,我说,我交代!”
  士兵把蚂蟥拿开,王确吓得小便失禁了,哭喊着道:“周青要刺杀梁郡王……”
  李翰脸色大变,一把掐住脖子,厉声道:“他现在在哪里?”
  “我也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我……我准备进京取走他的钱,然后远走他乡。”
  王确不敢完全说实话,若把张尧佐牵扯进来,他真的就彻底完蛋了。
  李翰来不及细想里面的漏洞,他神情十分严峻,立刻对手下道:“你们随后把他带回来,我先走一步!”
  李翰匆匆走出客栈,翻身上马,催马向应天府疾奔而去。
  他心中着实有点慌张,他原本以为周青会逃跑,但没想到周青竟然要去刺杀梁郡王殿下,简直骇人听闻,现在梁郡王在京城,但什么时候返回应天府李翰也不知道,这件事他必须立刻向范宁汇报。
  平留镇距离应天一百多里,当天晚上,李翰便赶到了宋城县,直接来到范宁府上求见!
  朱虎将他领到外书房,范宁已经在这里等候他多时了。
  见李翰进来,范宁笑道:“应该是有所收获了吧!”
  “启禀使君,卑职抓到了王确,据他交代,周青要刺杀梁郡王殿下!”
  李翰又将他抓到并审问王确的过程详细地说了一遍。
  范宁目光顿时变得严峻起来,他没有说话,负手来回踱步,良久低声道:“果然和我想得一样。”
  李翰一怔,“使君已经猜到了?”
  范宁缓缓点头,“刘楚得到消息,张尧佐派出的人一直在应天府潜伏,准备破坏我们的变法,然后是周青妻儿被人杀死,凶手不知,但现在我知道了,凶手一定是张尧佐的人,目的是为了刺激周青为妻儿复仇,这个凶手很可能就是王确,他知道周青的妻儿住在哪里?这就可以解释周青的取钱凭信为什么在他的手上。”
  李翰瞪大眼睛道:“使君的意思是说,是张尧佐的人想借周青的手刺杀梁郡王殿下?”
  范宁淡淡道:“王确不是不去京城取钱,他是黄泉在后,一旦周青得手,他就会杀周青灭口,这样,梁郡王被刺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变法触动了指挥使周青的利益,周青实施报复,责任最后就落在我们头上,和张尧佐没有关系了。”
  李翰顿时有点急了,连忙道:“周青会不会进京城了?”
  范宁摇摇头,“京城戒备森严,又不方便逃走,他一定在梁郡王来应天府的沿途行刺,梁郡王一般是上午坐船从京城出发,夜间正好在开封府和应天府之间航行,而且两府交界之地没有军队驻扎,人口稀少,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王确知道周青藏在哪里。”
  李翰顿时又惊又怒,“这个王八蛋,竟然敢骗我他不知道?”
  “其实现在我也知道了,周青一定就躲在平留镇附近。”


第四百七十九章 平留刺杀
  周青确实藏身在平留镇,不过不是躲在镇子里,而是躲在平留镇外的一个小村庄里。
  入夜,周青站在一棵大树背后观察着汴河内的情形,在平留镇的码头上停满小船,很多乘船过来的小商人都是在平留镇上岸,导致马上有大量船只滞留,一艘挨着一艘,差不多占据了半幅河道,这里无疑是刺杀梁王的绝妙之地,他只要躲在一艘小船上,可以轻而易举的上船。
  周青也有弱点,他略略会水,但水性不精,如果从水中上船,他担心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也担心自己会失手,但躲在船上就不一样了。
  周青又最后看了看船只,便掉头向西面奔去。
  ……
  十天后,五艘千石客船沿着汴河向东而行,为首船只上插着一面杏黄色三角旗,旗帜上有一个‘官’字,这是官船,沿途的哨卡、税关都不能检查,必须一路放行。
  这支船队正是梁郡王赵仲针的队伍,随着变法顺利推行并逐步深入,赵祯对这个皇孙越来越满意,圣眷日隆,这次进京总结汇报,得到了赵祯的嘉奖,被加封开封尹、宗正寺卿。
  这是两个十分敏感的职位,由于宋太宗赵匡义出任过开封府尹,所以开封府尹这个官职不会轻易授人,就算是包拯出任开封府,也是知开封府事,这和唐太宗李世民出任尚书令后,唐朝的尚书令都不会再封给官员一样,尚书省能就任的最高官职就变成了尚书左右仆射。
  而宗正寺卿是管理皇族的要职,一般都准皇嗣出任,之前是赵仲针的父亲赵宗实就任,现在改封给了赵仲针。
  但这还是没有走完最后一步,那就是王爵没有变。
  不过朝廷百官都清楚,赵仲针的王爵没有变,那是因为他资历还稍浅一点,只要他不犯大错误,升为亲王是迟早之事,从侍卫人数就看出来了,之前是按照郡王的标准配了三十名侍卫,现在虽然还是郡王,但侍卫人数已经增加到百人,变成了亲王的标准,如果册封为太子,那是五百人,天子则为三千人。
  四更时分,船队过了平留镇的税卡,前面数里外就是平留镇了,汴河两岸万籁俱寂,漆黑一片,看不见一点灯光,只有船队有灯光,因为是夜间行船,所以船只走得很慢,顺流而下。
  船舱里,灯光还亮着,似乎赵仲针还没有睡,还在伏案读书。
  这时,伏在一艘小船上的周青手执一柄的锋利的长剑,目光仇恨地盯着一里外的船队,他想到了无辜惨死的妻儿,慢慢捏紧了剑柄。
  船队越来越近,周青的目光锁定了第二艘船,下午他就找到了目标,确定第二艘船是赵仲针的坐船。
  船队终于经过了平留镇码头,这里停满了小船,航道被占据一半,船队就紧靠着几艘小船驶过,当第二艘船驶过时,距离周青藏身的小船不足五尺,周青纵身一跃,无声无息跳上了大船,他蹲在船弦边,向两边张望片刻,确定自己没有被发现,这才转身,用手指蘸点唾沫,将窗纸捅一个小洞,向船舱里望去。
  只见船舱里点燃两只蜡烛,将船舱照得通明,一个身穿紫袍的男子正趴着书桌上睡觉,从背影看应该是个少年。
  周青大喜,他不再迟疑,一跃而起,用后背撞开窗子,闯进了舱内,他大喝一声,“小贼受死!”
  狠狠一剑将少年的脖子劈断,人头骨碌碌落地。
  “不对!”
  周青暗叫一声,脖子太弱,没有骨头,再细看,眼睛蓦地瞪大了,竟然是个穿着紫袍的稻草人,人头用纸画了一张脸,笑容诡异,仿佛在嘲笑他的愚蠢。
  上当了,周青要跑,门‘砰’的一声被踢开,几名武艺高强的侍卫挥刀杀入,窗外似乎也被封锁,他毫不迟疑,一跃而起,将船顶撞了一个大洞,攀上船顶,只见船上出现了二十几名侍卫,将他包围。
  周青没有退路,大叫一声,向河中跳去,这时,十几支箭凌空射来,他躲闪不及,连中三箭,‘扑通’落入水中。
  他顾不得拔箭,扔掉长剑,拼命向岸边游去,就在他刚刚爬上岸,几把锋利的长剑顶住了他的脖子和后心,紧接着一名大汉如山一般将他牢牢按住,几名大汉一起动手,用绳索勒住他的脖子,将他捆绑起来。
  这时,从镇里出来十几名骑马之人,为首二人正是周青要刺杀的赵仲针和范宁,两边跟着十几名侍卫,抓住周青的四名大汉正是范宁的心腹侍卫朱虎四人。
  船队已经靠岸,大群侍卫手执火把和长刀在岸边搜查,寻找刺客同伙。
  赵仲针脸色有点苍白,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有人要刺杀自己,范宁淡淡道:“殿下,已经没事了,上船吧!”
  “他已经被张尧佐收买?”赵仲针问道。
  “张尧佐没有出面,在应天府部署刺杀的,是他的谋士杨铠,王确已经完全交代,李翰正率人抓捕杨铠,不过我估计这件事抓不到张尧佐涉案的确凿证据,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张尧佐很可能不会被此事影响,希望殿下明白这一点。”
  赵仲针叹了口气,翻身下马,向为首的大船走去。
  ……
  就在周青刺杀赵仲针失手的同一时刻,宋城县城南的一座占地约十亩大宅前,千余名士兵将大宅团团包围,李翰率领五百名精锐士兵在大门对面等待,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躬身道:“启禀将军,已经包围完毕!”
  李翰点点头,一挥手,“上!”
  五百名士兵扛着梯子冲上大宅,他们架梯子翻过围墙,向大宅深处奔去。
  王确最终没有能顶住蚂蟥钻体的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