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宁,恭喜啊!”
  朱元丰迎上前,笑得脸上都开花了,范宁见四周还站着大群左邻右舍,个个眼中羡慕,他着实难为情,低声道:“三祖父,这太夸张了吧!”
  “不夸张,升三品了,是要好好庆祝,阿佩没来吧!”
  “她们还在应天府,还得麻烦三祖父帮忙搬家。”
  “这是小问题了,我安排十几艘船过去接人,让老三去善后,你一点都不用操心。”
  朱元丰虽然在官场权力上有所欠缺,但在社会生活方面却很有能量,搬家运输这种小事情对他而言确实是举手之劳。
  范宁一颗心放下,又对周围邻居抱拳拱拱手,这才快步进府了。


第四百九十章 被坑了吗?
  范宁进府后没有直接去他住的东院,而是跟随朱元丰来到大堂,他有些事情要问朱元丰。
  “三祖父还和赵宗实有往来吗?”
  朱元丰是赵宗实的重要支持者,给赵宗实提供了大量财力支援,这些年花在赵宗实身上的钱至少有数万贯之多,有些效果显而易见,比如赵仲针学习骑射就花费了几千贯钱,否则以赵宗实皇族每月百贯的例钱,哪里供得起儿子这样大的高消费。
  而且朱元丰是平民,他和赵宗实交往反而不引人瞩目,正是这个原因,朱元丰成了赵宗实府中的常客。
  朱元丰不明白范宁为何问这件事,他想了想道:“上次见到他是两个月前,感觉他情绪低沉,所以这段时间就没有去拜访他了。”
  “为什么情绪低落?”
  “当然是为他儿子的事情呗!”
  朱元丰笑了笑道:“努力了这么多年,最后却给儿子做了嫁衣,他心中可能有点不甘吧!”
  “祖父同情他?”
  朱元丰的头立刻摇得跟拨浪鼓一样,“我无法理解他的心态,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儿女吗?他却把自己看得很重,甚至嫉妒儿子的成就,这样的人,我一点都不同情,甚至还后悔支持他。”
  范宁沉默片刻道:“如果这两天三祖父有空,去看看他,同时再劝劝他。”
  “劝他什么?”
  “三祖父告诉他,太医张鸿济就是张尧佐的人,这一年多张尧佐比较低调,但并不代表他就放弃了,他像毒蛇一样躲在旁边,随时会发出致命一击,希望他不要再让张尧佐抓住机会了。”
  朱元丰叹口气,“让我去说,他就会猜到是你的建议,阿宁,他会记恨你的,那个人心胸很狭窄,我算是慢慢看透他了。”
  范宁淡淡道:“我知道他恨我,但还是要说,我不能让他的愚蠢坏了大事。”
  “好吧!我这两天找个机会去看看他。”
  这时,范宁把话题岔开了,笑问道:“听说朱齐去参加平江府解试,考得如何?”
  “解试是考过了,但成绩不是太理想,连前二十都没有进去,只排第三十四名,凭这个成绩,我估计进士够呛。”
  “是不是发挥不太理想?”范宁问道。
  “没有的事,他自己说发挥得不错,只能说才学还是不行,我对他考进士已经有点失望了。”
  范宁笑道:“等他回来后,让他来见我一趟,我帮他指点一下,或许会有效果。”
  朱元丰大喜过望,若范宁肯出手指点,自己孙子还真的走大运了。
  ……
  宋朝的东宫一直是以式微低调而存在,这也是受五代的影响,尽量避免储君对皇权的影响,所以宋朝大部分君主不立储,或者尽量晚立储,导致新帝们在登基前几乎都没有做过太子,即使当上太子,也是在天子病危之时,在东宫过度了几天后便直接登基了。
  另外,宋真宗成立了资善堂,这是专门给皇子们读书的地方,隶属于秘书省,无形中就架空了东宫。
  也正是这些缘故,东宫的各个职能官员虽然齐全,但大部分都是兼职,实在是宋朝无太子,东宫无事可做,仅有的十几名专职官员也是长年休假,甚至还传出有个别官员在上朝时偷偷跑去开店的丑闻。
  实际上,范宁也是兼职太子詹事,他另外一个职务是殿前副都指挥使,掌管两万神武军,韩琦就暗示他,太子詹事是虚,殿前副都指挥使是实,不要把这两者搞颠倒了。
  次日一早,范宁来到了东宫,东宫占地不大,大约有三百余亩,前面是官署,后面是太子生活起居的地方,官署有詹事府,左右春坊,还有崇文馆以及其他官署。
  实际上,东宫官署就是缩小版的朝廷结构,詹事府对应尚书省,左右春坊对应中书、门下二省,崇文馆对应大学士馆阁,赞善大夫相当于谏议大夫等等。
  由于赵祯身体缘故,朝廷几年前就取消了朝会,朝廷便要求百官辰时一刻出现在各自官署内,辰时一刻就是上午七点半。
  范宁准时来到东宫,他向守门士兵出示了自己的上任书,便直接走进了东宫大门。
  东宫大门正对面的建筑便是詹事府,左右两座建筑是左右春坊,后面还有崇文馆和其他官署,向后便是太子处理朝务的勤政殿,再向后便是太子嫔妃们生活的沐春殿、甘露殿等等。
  整个东宫里冷冷清清,除了远处站岗的侍卫外,竟然看不见一个官员,现在辰时一刻已经过了,别的署衙早已忙碌起来,但这里却冷清得可怕,简直就像休日。
  一直等范宁走到詹事府大门前,才见一名官员急匆匆跑了出来。
  “请问,可是范詹事?”
  来人是一个很瘦的中年男子,穿的官服也比较旧了,脸上就腌过的黄瓜,一脸苦相,或许是范宁太年轻的缘故,他不敢确认。
  “我便是新任詹事范宁!”
  中年男子连忙上前行礼,“下官是詹事丞钟楠,参见詹事大人!”
  詹事丞就是詹事府的办公室主任,从七品官,这个职务的事务性比较强,所以不是兼职,而是全职。
  “府丞免礼!”
  范宁又看了看他身后,依旧一个人都没有,他便问道:“其他官员呢?”
  钟楠苦笑一声道:“其他官员都在别处任职,平时詹事府就只有我一人。”
  范宁差点转身就走,搞什么名堂,詹事府就只有一个官员,这不是开玩笑吗?
  “那整个东宫有多少和你一样的全职官员?”
  “一共有七人,左右春坊各有一人,还有四人在崇文馆负责整理典籍书籍,这几天左春坊丞张原妻子生产,他请了十天假,右春坊丞李应请了两个月病假。”
  本来范宁还要追问是谁在上朝时间去开店,现在他已经没有心思了,东宫都快长草了,去开店不是很正常吗?
  “你们向谁请假?”范宁又问道。
  “礼部张侍郎,他兼任太子宾客,之前东宫杂事都是他负责,现在范詹事上任,这些事情他就不管了。”
  范宁无奈,只得向詹事府中走去,钟楠一路给他介绍东宫情况。
  “东宫官属除了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宾客以外,还有詹事、同知詹事院事、副詹事、左右率府使、同知左右率府事、左右率府副使、谕德、赞善大夫,这些官职主要是由旧勋大臣兼任,另外詹事府还有詹事丞、文学、中舍、正字、侍正、洗马、庶子及赞读等官。再有就是左、右春坊官,有左右春坊令,庶子、谕德、中允、坊丞、司直郎,崇文馆又设大学士、博士、助教、校书、正字等等……”
  范宁听得头昏脑胀,无力摆摆手道:“这些官员都在哪里?”
  钟楠呆了一下道:“他们的官房都有,上面还有牌子。”
  “我说的不是房子,是人,官员都在哪里?”
  钟楠嘴角猛抽两下,想了想措辞,小心翼翼道:“东宫的官员有三种,一种是全职官,像范大人以及卑职都是,一种是寄禄官,主要是五品以上官职,主要是赋闲在家的功勋大臣出任,每月领一份俸禄,他们和东宫其实毫无关系,其他五品以下官职叫做缺省官。”
  范宁立刻追问道:“什么叫做缺省官?”
  “就是只有官职,没有官员,连兼职都没有!”
  范宁心中大骂,自己被赵祯坑了,难怪自己升为从三品官没有人嫉妒,原来根子在这里,出任太子詹事,幸灾乐祸还来不及,谁还顾得上嫉妒。
  范宁无奈,又问道:“你这么多年无所事事,都在这里干什么?”
  “下官就看看报纸,喝喝茶,要么就练练书法,其实小人很喜欢这个职务,修心养性,还有大量时间练字。”
  范宁心中暗骂,自己才二十五岁,就开始修心养性了吗?
  “我的官房在哪里?”他无奈地问道。
  “就在前面,下官带大人过去。”
  就在这时,外面忽然有人大喊:“东宫的官员呢?还有活的没有,赶紧出来一个,梁王殿下驾到!”


第四百九十一章 时来运转
  范宁着实没有想到赵仲针会来,他连忙迎了出去,钟楠更是紧张得腿抽筋,今天是怎么回事?不仅赫赫有名的范宁来上任,现在梁王殿下也来了,他紧张不安地跟在后面。
  詹事府前的广场上站在数十人,都是侍卫,中间簇拥着年轻的梁王赵仲针,他头戴翼善冠,身穿金织蟠龙赤袍,腰束玉带,脚蹬皮靴,威风凛凛。
  范宁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微臣范宁参见梁王殿下!”
  后面钟楠腿发软,索性跪下磕头。
  赵仲针打量一下空荡荡的东宫,问道:“县公,前面朝廷十分繁忙,这里为何如此冷清,官员到哪里去了?”
  “殿下,东宫的官员就在你面前呢!”范宁苦笑一声道。
  赵仲针倒吸一口冷气,“就你们两人,皇祖父让我呆在东宫读书,那我该怎么办?”
  范宁这才恍然大悟,赵祯并没有坑自己,他这是把赵仲针托付给自己了。
  他回头问道:“钟府丞,东宫读书的地方在哪里?”
  钟楠此事欢喜得心都要爆炸了,未来的天子居然要长住东宫,自己终于时来运转了吗?
  他连忙道:“读书就在后面的崇文馆!”
  范宁点点头,“殿下,微臣也是刚到东宫,什么都不了解,就一起去看看吧!”
  “那就麻烦县公了!”
  钟楠义不容辞成了向导,他一边走,一边把刚才给范宁介绍的官职又复述一遍,很快,一行人便来到了崇文馆。
  钟楠跑进去通报了,范宁和赵仲针站在一旁低声说话,一群侍卫远远站着,他们都是聪明人,知道要给梁王留一点个人空间。
  “殿下之前不是在资善堂读书吗?怎么会想到来东宫?”范宁问道。
  资善堂又叫弘文馆,位于东宫和大庆宫之间,是皇族子弟们读书的地方,赵祯就是在那里发现了天赋绝伦的赵仲针。
  赵仲针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反正皇祖父安排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那有没有去探望一下父母?”
  赵仲针还是摇摇头,“皇祖父不准我出宫,母亲昨天下午来看望过我,母亲让我低调隐忍,谦虚自律,刻苦读书,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请教叔父。”
  范宁心中感慨,相比之下,高滔滔要比她丈夫赵宗实聪明得多,知道在关键时候提醒儿子要隐忍低调,也知道要依靠他范宁才能登基。
  “对了,母亲很感激你在应天府识破刺客,她问你有没有什么个人要求?”
  范宁心‘砰!’的跳了一下,这话什么意思?什么叫个人要求。
  当然,高滔滔是好意,自己切不能想歪了,范宁想了想笑道:“我的平妻是欧阳修的女儿,欧阳修一直不认我这个女婿,除非给他女儿也弄一个不错的诰命。”
  赵仲针也笑了起来,“这个是小问题,我给皇祖父说一说。”
  这时,从崇文馆内出来一群官员,一起上前行礼,“参见梁王殿下!”
  ……
  当天下午,天子赵祯下达敕令,令梁王赵仲针在东宫崇文馆读书生活,赐宫女宦官三百人,又令龙图阁大学士韩贽为梁王傅,早晚教授其读书,责令太子詹事范宁照顾赵仲针在东宫的修学。
  巨鹿王府内,赵宗实强忍心中不满,耐心听着朱元丰的劝说,这也是看在朱元丰这些年在财力上支援自己的面上,要是换一个人,他早就翻脸发作了。
  朱元丰看出赵宗实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心中叹口气,他也不想再劝了,都不是三岁的孩子,点到为止就行了。
  他取出一份朱氏钱铺的提银书,放在桌上道:“殿下把奇石馆的份子转给了我,一直就没有补偿殿下,这一万两银子就算是补偿奇石馆份子的银子,请殿下笑纳。”
  事实上,赵宗实转让奇石馆一成份子的钱早就补给了他,朱元丰装作忘记了,再用这件事为借口,送上一万两银子,毕竟现在赵宗实已经事实上出局,朱元丰也不想再做冤大头,这一次算是最后的友情赞助。
  这段时间赵宗实开销比较大,囊中正缺银子,朱元丰雪中送炭,他僵冷的脸上终于缓和下来,点点头道:“多谢朱员外恩情,我将来一定会加倍回报!”
  朱元丰告辞离去,怀中有了一万两银子,赵宗实心中舒服了很多,这时,他妻子高滔滔出现了。
  “夫君,上次我们不是说好,不再收朱家的钱,夫君怎么又……”
  赵宗实半晌道:“这一万两银子是转让奇石馆份子的收入,是我应得的钱,和他的支援无关。”
  高滔滔暗暗叹口气,奇石馆的补偿几年前就拿到了,丈夫怎么好意思再收一遍。
  但既然钱已经收了,她也不想在这件事过多计较,她又道:“太医张鸿济居然是张尧佐的人,夫君事先没有调查吧!”
  赵宗实脸色极为难看,他虽然心知肚明,这次自己是栽在张鸿济身上了,但面子上他却挂不住,他哼了一声,“谁都是张尧佐的人,你以为张尧佐有多大的神通?”
  但高滔滔却不肯就这样放过丈夫,她要多说几句,必须让他牢牢记住这个教训。
  “其实朱员外说得对,张尧佐绝不会甘心退出,他在暗处伏蛰,就等着给针儿致命一击,我们帮不了针儿,但也不能拖他后腿。”
  赵宗实恼火道:“他一个商人懂什么,这分明是范宁要他来说的,我需要范宁假惺惺的劝告吗?”
  高滔滔见丈夫对范宁怨恨极深,她叹口气道:“没有范宁帮助,针儿就没有今天,要没有范宁在应天府识破刺杀,针儿就危险了,他为针儿做了那么多,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才对,不能恩将仇报。”
  “那是你,你想要感激他,我不管,但他断了我的帝望,你让我怎么感激他?”
  说完,赵宗实怒气冲冲走了。
  高滔滔半晌说不出话来,在女人扮演的诸多家庭角色中,母亲永远是最重要的,丈夫在她心中的地位,远远比不上儿子,作为母亲,她当然是希望儿子上位,可丈夫这样一意孤行,她觉得自己有必要找个机会和范宁好好谈一谈。
  ……
  梁王在东宫崇文馆读书生活的消息无疑拨动了很多人的心弦,两名长期请假的左右春坊官员迅速到位,很多在东宫兼职的官员也纷纷调整日程安排,每天都要抽出点时间去东宫处理公务。
  但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东宫缺省官,数十个职务有职无官,被人遗忘了几十年,才短短两天时间,忽然就被人强烈关注起来。
  一早,范宁准时来到了东宫,刚进大门,詹事丞钟楠便迎上来道:“大人听到消息了吗?”
  大人是大官人的简称,宋朝用得不多,在明清才开始盛行,一般用在上下级官阶差距比较大时,范宁现在是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而钟楠只是从七品朝散郎,两人官阶差距太大,所以钟楠便用上了大人这种称呼。
  范宁微微笑道:“有什么消息?”
  “梁王殿下要改名了!”
  赵仲针要改名,范宁并不奇怪,主要是避讳,赵仲针和赵祯有同音字,如果是普通皇子,同音不同形,倒也无所谓了,但既然赵仲针已经入主东宫,那么改名就势在必行了。
  历史上,赵仲针就改名为赵顼,就不知现在的改名和历史是否相同了。
  范宁走进了自己官房,他的官房在二楼,东宫实在是地广人稀,他的官房也很奢侈,里面两间,至少有两百多个平方,差不多可以和相国的官房相比了。
  整个詹事府二楼只有两个人,詹事丞钟楠在中间正对楼梯的房间,范宁在最西面的顶头。
  但很快他的两名幕僚也要过来,他准备把神武军的军衙也放在东宫,东宫就热闹了,当然,这要得到天子批准才行。
  范宁走到窗前,望着西面一座楼道:“三公楼一直没有用吧!”
  三公楼就是少师、少保、少傅的朝楼,只是具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像曹琮被封为太子少保,他就从未进过东宫一步。
  钟楠明白范宁的想法,连忙道:“虽然几十年来从未启用过,就怕现在他们忽然对东宫感兴趣了,纷纷跑来东宫坐镇,动用了他们的官楼,万一他们不满怎么办?”
  钟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虽然范宁很想把三公楼改成神武军军衙,就怕那帮老家伙啰嗦,说自己侵犯了他们的利益。
  他只得叹口气道:“那就按照之前的方案,把詹事府一楼收拾出来吧!”


第四百九十二章 推荐名额
  詹事府一楼有几十个房间,地方倒是足够了,但毕竟不是专门的军衙,神武军军衙在这里只能挂临时牌子,让范宁有些遗憾。
  这时,一名小茶童进来给范宁上茶,京城有好几座茶校,专门学习点茶和煎茶,豪门权贵都是请人上门教学,只有中下层人家才会把子女送去学习茶道。
  还有专门的茶道女校,女孩儿想出人头地,必须要学会各种技能,像著名茶馆的茶伎,都是卖艺不卖身,稍有名气的茶伎,一个月能赚几百贯上千贯,还有机会嫁入豪门。
  茶校中也有童子班,招收六到八岁的男童,茶童的需求量很大,几乎朝廷各个官衙都需要,收入不错,体面,能长见识,还能认识高官权贵,这个职业尤其受贫寒人家欢迎。
  詹事府这个茶童就是昨天钟楠从茶校中找来的,叫做王喜,今年八岁,茶童一般不超过十岁,所以做两年茶童,他就要去读书了。
  其实范宁府中也有一个茶童,不过是个女童,不方便带到朝中来。
  王喜刚倒了一盏茶,钟楠便跑回来道:“大人,吏部赵侍郎来了。”
  范宁的岳父朱孝云已经不在吏部了,在今年三月的定品中,他没有能熬上从三品,加上吏部任期已满,改任太常寺卿,目前吏部只有一名侍郎,那就是官任参知政事的赵概。
  赵概曾任平江知府,和范仲淹关系极好,曾支持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黜出京,在嘉佑二年才调回朝廷,去年取代田况出任副相参知政事,今年又接任吏部侍郎一职。
  范宁下楼迎接赵概到来,赵概笑道:“东宫冷清了几十年,因为范詹事的上任,又开始热闹起来,这两天,东宫可是吏部出现次数最多的词。”
  范宁摇摇头道:“东宫确实太冷清了,偌大的詹事府内居然只有两个官员常住,赵相公于心何忍?”
  赵概哈哈大笑,“我这不是来帮你解决问题了吗?”
  范宁请赵概到一楼的会客堂入座,又让茶童上茶。
  赵概笑道:“有两件事情,第一是天子已经批准神武军官署暂时放在詹事府一楼,只是暂时的,以后可能会迁到金明池,和其他军衙安排在一起。”
  “多谢赵相公!”
  “不必谢我,我只是代为传达,替你争取的是韩相国,你要谢他。”
  范宁点点头,等待赵概说第二件事,赵概取出一份牒文,不慌不忙道:“天子也认为东宫虚官太多,不利于职能运作,便指示知政堂适当增加一些实官,知政堂商议后,决定增加十名全职东宫实官,包括詹事府、左右春坊,其中五品以上中高层官员五名,五品以下的中底层官员也有五名,五品以上官员由梁王推荐,知政堂任命,然后其他五名中低层官员,可以由范詹事提名推荐,然后由吏部任命。”
  “我能推荐五人?”
  范宁倒有点意外之喜,这件事还没有听说过,吏部居然肯放权给自己。
  “这是天子的意思,我们吏部也只能照办,天子对范詹事还真是圣眷正隆啊!”
  范宁心里明白,这是要给赵仲针构建班底了,等赵仲针成年后,这批官员正好成长起来,不过消息如果传出去,自己就有得头大了。
  赵概随即起身告辞,他要去见梁王赵仲针,传达天子口谕。
  范宁坐在桌前,考虑着自己要推荐人选,苏亮和李大寿肯定要的,苏亮在长洲县的任期差不多满了,李大寿任太常丞,两人都能直接调来。
  本来范宁还像考虑蔺弘和董坤,但他随即放弃了,他们虽然是自己师弟,但理念未必和自己相同,而且都是平江府帮,也不太好,有苏亮和李大寿就够了。
  像陆有为和段瑜,前年才从太学毕业,两人皆出任从九品的太学助教,刚刚才踏上仕途,资历还差得远。
  范宁又想到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余孝年,余孝年也从鲲州回来了,现任扬州知事,可以把他推荐给赵仲针,冯京也是一样,富弼这条路子要抓住。
  韩琦的长子韩忠彦,大宋名臣,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现任开封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