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学霸-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把她叫来!”
不多时,一名宫女进来,跪在高滔滔面前,“奴婢参见太后!”
高滔滔问道:“凝碧,你跟随我快八年了吧!”
“奴婢八岁就在太后身边,下个月就八年了。”
“那我平时待你如何?”
宫女低声道:“不是父母,胜似父母!”
高滔滔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听说你父亲不幸去世,你为何不告诉我?”
“太后为国事操劳,奴婢不敢用家事来烦扰太后。”
“这就是你不对了,你们六个都是我养大的,我把你们视为自己的女儿,你有难处为什么不告诉我?”
宫女咬一下嘴唇道:“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兄长卖了也够葬父了。”
高滔滔叹了口气,“土地是你父亲留下来的,你兄长怎么能卖掉,你早点告诉我,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她随即对彩娥道:“从我的例钱里拿两百两银子给凝碧兄长送去,让他好好把父亲安葬了。”
宫女凝碧的泪水刷的下来了,磕头道:“太后大恩,奴婢粉身碎骨也不能回报了。”
“傻孩子,人心都是肉长的,你们跟了我那么多年,你们有困难,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去吧!”
凝碧重重磕了几个头走了。
高滔滔稍稍松了口气,这六个宫女,自己得把她们的嘴捏紧了。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道:“官家来给太后请安!”
“让他进来!”
高滔滔心中稍稍警惕,儿子一般都是傍晚来请安,他怎么现在就来了?
片刻,赵顼快步走了进来,跪下磕头道:“皇儿给母后请安,祝母亲身体康健,心情舒畅。”
高滔滔微微笑道:“皇儿免礼!”
“谢母后!”
赵顼站起身在旁边下首垂手而立,又道:“今天儿臣听说范经略使进宫述职,儿臣心中期待,特向大儒请了假,提前赶回来。”
原来如此,想想也不可能,儿子怎么可能知道。
高滔滔笑道:“你是关心海外开拓的情况吧!”
“正是!”
“其实哀家也非常关注,你皇祖父留下遗旨,海外开拓关系到大宋中兴,就在刚才哀家和你皇祖母听了范使君关于琉球府重启的汇报,范使君为了让琉球府走上正轨,将一个极其敌视大宋的土著部落完全绞杀了,很血腥,可以说斩尽杀绝,皇儿怎么看这件事?”
赵顼沉吟片刻道:“若是大宋臣民,我必悯之,若是我大宋的敌人,我必斩尽杀绝,这是皇祖父留给儿臣的遗训,大宋社稷为天。”
高滔滔欣慰道:“哀家就怕你被那些腐儒所误,现在看来,你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哀家也同样支持范使君的做法。”
停一下,高滔滔又道:“哀家等会儿要在紫微偏殿召集知政堂和范使君商议移民琉球府之事,你也一起参加吧!”
赵顼顿时又惊又喜,连忙道:“儿臣还想单独和范使聊一聊海外开拓之事。”
“明天吧!”
高滔滔微微笑道:“这些天春色很好,我很想去金明池散心几天,皇儿陪我一起去,你直接在金明池召见他,和他好好聊一聊日本国的贸易问题,我也很感兴趣。”
“儿臣遵旨!”
高滔滔随即下旨,召集知政堂诸相和海外经略使范宁在紫微偏殿议事!
她又派人通知曹太后,请她一并出席,曹太后却对海外开拓毫无兴趣,借口身体不适,婉拒了高滔滔的邀请。
……
范宁从皇城出来已经快到黄昏了,他直接乘坐马车前往岳父朱孝云府上,马车里范宁暗暗摇头。
他当然知道高滔滔未必是真的关心海外开拓,她只是想再创造两人相聚的机会,着实有点让范宁头大。
不过有一弊必有一利,在高滔滔和赵顼的强烈干预下,知政堂当即决定,不用再等灾荒发生,直接从陕西路和河北路招募两万户佃农前往琉球府,当然不是一下子能做完,范宁筹建琉中县和琉南县也需要时间,双方约定,一年之内陆续迁移去琉球府。
另外,在赵顼的建议下,知政堂通过了在小琉球群岛成立琉璃县的决议。
这些收获有点出乎范宁的预料,不过想到高滔滔要求自己定期进京向朝廷述职,范宁心中着实佩服高滔滔的手段,做得水滴不漏,这个女人还真是厉害。
马车缓缓在朱孝云府门停了下来,等候多时的朱佩快步走出来,她有些埋怨问道:“怎么到现在?”
“没办法,被知政堂和高太后叫去参加相国议事,天子也去了,关系到琉球府的开发,比较重要。”
两人走进府中,见到了朱孝云,朱孝云看起来气色还不错,有说有笑,没有丝毫被贬黜的沮丧。
朱孝云把范宁请进书房,一名使女给他们上了茶,朱孝云缓缓道:“这次大调整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由文彦博抄刀,下手还真是又狠又准,所有由张尧佐推荐的官员都不放过,我和张尧佐其实没有交集,但当年我在出任审官院判官时得罪过文彦博,这次把我也顺带稍杀了。”
朱孝云绝不承认自己是因为在张尧佐一事上站队不清晰才被贬,而是把原因追溯到十几年前,不过范宁也了解自己这位岳父,规矩大,还死要面子。
范宁笑道:“岳父大人一直没有升三品,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出任过大府的主官,这次岳父大人出任成都知府,我个人觉得倒是好事。”
朱孝云心中极为宽慰,还是自己女婿看得透彻,自己才五十余岁,仕途至少还有十几年,他就不信自己升不上三品,之前可以说是先帝对自己有点成见,那么以后呢?尤其是自己出任成都府主官,这样的资历就算是出任宰相也足够了。
“还是贤婿说得对,我在地方主官上还是差了一点火候,导致在升三品时无力,这次出任成都知府还真不是坏事。”
两人又闲谈几句,朱佩过来请他们去吃晚饭,翁婿边走边说向饭堂走去。
……
入夜,朱孝云夫妇将女儿和女婿送上了马车,朱佩笑道:“那就祝爹爹一路顺风,我就不来送爹爹了!”
朱孝云笑道:“不用你送了,把你母亲和兄长照顾好就行了,阿宁,有空多写信来。”
“我一定会给岳父大人去信!”
两人在窗口挥挥手,马车缓缓启动,离开了府宅,王氏对丈夫笑道:“你现在总算承认,这个女婿比你强了吧!”
朱孝云苦笑一声道:“他不是一般的强,而是妖孽,才二十六岁,居然做到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本朝没有谁能比得了他。”
王氏疑惑道:“但我也听说很多年轻人登上高位的事情。”
朱孝云冷笑一声,“那是皇族,要么就是依靠祖荫封一个高品虚官,和阿宁完全不是一回事。”
“倒也是!”
王氏笑道:“你不觉得真正厉害的是老爷子吗?从小就看准了阿宁,这份眼力一般人可没有。”
朱孝云摇摇头,“估计老爷子也没有想到阿宁会有今天,哎!我也得努力了,再不努力,我最后一次机会也会丧失了。”
夫妻二人转身回府宅。
马车在大街上缓缓而行,朱佩望着窗外的匆匆行人没有说话,远处的酒楼和茶馆格外热闹,一家青楼前,几名浓妆艳抹的女子正在拉客,不少男子半推半就地跟她们进去了,朱佩忍不住低低叹息一声。
“阿佩,你有心事?”范宁看了她一眼问道。
朱佩索性靠在丈夫肩头,小声道:“母亲今天和我谈了很久,她说你子嗣太单薄,希望我给你纳妾,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太自私,你这么年轻,却只有三个女人,准确说只有两个,阿雅还不算,儿子和女儿各一个,你去泉州,我应该让阿雅照顾你的。”
范宁心中有点惭愧,他和高滔滔的事情还真不能说,沉吟片刻道:“我这人虽然从来不去青楼,但也谈不上圣人,食色性也,我偶然也会有冲动,不过说起娶妻纳妾,我却没有太多的想法,至少现在不会有。”
“可你现在只有一个儿子。”
范宁搂了搂她肩头,笑道:“你和倩姐还会有孩子的,阿雅也会有,现在我们不要提娶妾之事,我可不想为了传宗接代而取妾。”
朱佩幽幽叹息一声,“现在你没有这种念头,但将来呢?还真说不清楚。”
“不要再想这种事情了,再过三天,我们就离开京城南下。”
……
第五百三十二章 循循善诱
次日一早,范宁来到书苑街,虽然他最初是靠奇石赚钱,但现在奇石在他生活中的分量已经越来越轻,他对奇石馆的感觉也越来越淡,在这次离京去泉州前,范宁想把奇石馆的份子再清理一遍。
自从上次奇石馆被烧毁后,现在修葺一新,范铁戈不断扩展蚕食,用高价收购后面人家的土地,奇石馆的总面积已达二十亩,店面宽五丈,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京城第一大奇石馆,赵祯亲自题店名:山水范石。
这已经是第三次改店名了,虽然改店名一向是做生意大忌,但范铁戈的奇石馆却一点没有受到影响,生意反而愈加红火。
范宁到来时,正好看见二叔指挥伙计将数十斤重的金字大匾挂上正门,在街道对面还竖起一杆大旗,上面便是赵祯亲笔御题的‘山水范石’四个大字。
“二叔,是不是还要改店名?”范宁打趣地问道。
“是阿宁回来了!”
范铁戈挠挠头笑道:“不改了,就用山水范石这个店名,是天子御赐,里面还有我们家族的范字,范石,这个名字起得好,一语双关,不愧是天子。”
范宁笑了笑道:“二叔,我找你有事呢!”
“去里面坐吧!”
叔侄二人来到二楼坐下,范铁戈又让人上了茶,范宁沉吟一下道:“二叔有没有想去泉州发展?”
“不去!”
范铁戈断然拒绝,“是那两个臭小子让你来说服我吧!你去告诉他们,我不会去帮他们开纺织工坊,我有自己的事业,让他们找别人去!”
范宁着实有点尴尬,他确实是受明仁和明礼来请范铁戈南下,没想到范铁戈竟然一口回绝。
沉默片刻,范宁道:“他们兄弟二人的生意越做越大,两人都要出海,各走一条航线,这样泉州就急需一个信得过的人坐镇,不管要管纺织工坊,还要管商行,其实我也认为二叔最合适。”
既然是范宁提出来,范铁戈倒不好明确拒绝,他叹口气道:“按理,我只有这两个儿子,我应该去帮他们,但我在京城已经呆了十几年,将一个小奇石馆一步步做成京城最大的奇石馆,我同时还是京城奇石社的副社长,每次参加奇石评选,京城喜欢奇石的人没有我不认识的,连各大王爷和相公们都叫我老范,很有成就感,你知道吗?我不光是在做生意赚钱,我还在享受人生,我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让你让我忽然放弃这一切,考虑我的感受吗?”
范宁完全能理解二叔的心情,他在奇石馆上倾注了他全部的感情和心血,可以说奇石馆就是他的生命,二个儿子为了找人看店就把父亲拉去过,这确实有点不近情理。
范宁便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二叔就留在京城继续经营奇石馆,泉州那边让范明轩去,然后让陆敏辅佐二叔。”
范明轩是范氏族长范大志的长子,二十七八岁左右,非常精明能干,目前在经营木渎范氏奇石馆,实际上,木渎范氏奇石馆只是一个收货点,把范明轩放在那里有点可惜了,范宁本想让范明轩来接二叔的班,但既然二叔不肯去泉州,那就让范明轩去替明仁、明礼坐镇。
“你让阿敏来辅佐我?”
范铁戈惊讶问道:“他们不是努力奋发,再考一届吗?”
陆敏和朱齐在今年的科举双双落榜,也是他们拜欧阳修为师太晚了一点,不过既然有名师指点,他们都决定三年后再考一届。
范宁笑道:“因为我们都不在京城了,希望陆敏有时间来帮帮二叔,然后二叔带他认识一些人。”
范铁戈点点头,“我明白了。”
沉吟一下,范宁又道:“另外我的在奇石馆一分为二,一半给朱佩,一半给欧阳倩,欧阳倩那一份每个月送三百贯钱给她父亲欧阳修。”
奇石馆目前范宁有六成份子,放在他母亲名下,范铁戈占四成,一旦把范宁的份子分开后,他就不管了,这份产业以后就归他的两个妻子。
“这个我没有意见,你自己分配!”
范铁戈从怀中摸出一个锦囊,从里面倒出半块玉佩,放在桌上推给范宁,“这十几年你的分利都在这里,一共两万两黄金,我从明仁手中兑换的,存在你自己的朱氏钱铺,口令就是你祖母养的那条狗,大黑子,很惭愧,这些年我买矿山、买店铺耗费了不少,本来还能多一点……”
范宁把玉佩推了回去,“我暂时用不着,就放在二叔这里,我倒是有件事和二叔商量一下。”
“什么事情?”
范宁挠挠头笑道:“有点不好意思开口,我想把木渎仓库中那口红箱的田黄石拿走。”
范铁戈脸色一变,瞪大眼睛问道:“你全部拿走?”
范宁点点头,“反正也不多,一共只有八十一块。”
“什么叫反正也不多,那八十一块田黄石是我花了一个月时间从几万块田黄石精心挑选出来,是极品中的极品,你还要不要我活了。”
“二叔,你卖别的石头也一样,那八十一块田黄石我想自己留下来。”
“你确定不送人?”范铁戈虎视眈眈盯着范宁。
“偶然会送两块,像我岳父,还有太后和天子,还有几个相国,别人我不会送。”
范铁戈心如刀割,他又提出了条件,“你的溪山行旅石、青珊瑚和翠云峰都送到我店里来,作为我的镇馆之宝,另外,你的凤茶再给我三十斤,我喝上瘾了,市场还买不到。”
范宁哈哈大笑,“我再送给二叔一套汝瓷官窑茶具,喝凤茶用官窑,那才相得益彰。”
范铁戈脸色稍微和缓一点,又把玉佩推给范宁,“田黄石本来就是你的,你拿走也无可非议,我只是心中不舍而已,这两万两黄金是你该得的,你也拿走,你上次不是说想向朝廷买岛吗?就用它来买,如果不够,我把我的一份也给你。”
范宁摆摆手,“买岛的事情二叔不用担心,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实现的,以后尽量不要提及。”
范铁戈知道自己失言,便不再提此事,岔开话题道:“上个月你三叔写了封信来京城,让我转告你,他要播种你给他的种子,他心中没底,你最好回去看看,还有你祖母也想你,你也去探望一下她。”
范宁的祖母杨氏属于长寿之人,已经七十岁了,但身体还是很健朗,整个木渎镇和她同辈的人基本上都没了,就还剩她活得很好。
范宁还真要回一趟家乡,探望祖母,然后给父亲扫墓,再把范明轩带去泉州。
“二叔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吗?”
“其他就没有了,给我转告那两个臭小子,多生儿子少出海,这就是我对他们的要求!”
……
从奇石店出来,范宁又来到了朱元丰的府邸,他回来一趟不容易,这些和他有密切关系的人,他都必须要见一见。
听说范宁到来,朱元丰亲自迎出了大门,“我知道你来京城了,就等你什么时候来看看我这把老骨头?”
范宁见他身体十分健朗,中气十足,便笑道:“三祖父若能去泉州创业,我万分欢迎!”
“去泉州就免了,不过我真有些想法和你聊一聊。”
两人走进贵客堂,朱元丰请范宁坐下,又让使女上茶,范宁喝了口热茶笑问道:“三祖父是不是发现商机了?”
朱元丰点了点头,“我听说明仁和明礼在泉州搞了一家三千张织布机的大型工坊,你觉得有前途吗?”
范宁微微笑道:“给三祖父算笔账,市场上一匹细布是一千二百文钱,粗布是八百文,如果去乡村收购,每匹大概能便宜三百文,可明仁和明礼的纺织工坊一旦运作起来,每匹细布的本钱只是要四百文,粗布本钱只要两百文,如果投向大宋市场,所有的小工坊都要倒闭了,但他目前只卖到海外,大宋的市场暂时不碰,三叔明白我的意思吗?”
第五百三十三章 说服朱元丰
朱元丰捋须慢条斯理道:“你是想说服我也开一座这样的工坊?”
“难道三祖父觉得无利可图?”
朱元丰摇摇头,“这不是利不利的问题,江南一带有无数这样的小作坊,五六张织机,最多十几台织机,可一旦这样数千台纺织机的大工坊开出来,这些小作坊都要完蛋,这些小作坊主怎么生存,你考虑过吗?”
范宁沉声道:“这些问题我都考虑过,我接下来要去吕宋,我打算在吕宋大规模种植麻和棉花,然后每年成百上千万担的麻和棉花输入大宋,三祖父觉得这些小作坊消化得了?数千张甚至上万张织机的大型工坊必然会出现,市场上一匹细布的价格可能只要五六百文钱就能买到,这将极大改善大宋百姓的生活。这是昨天下午太后和知政堂议事的结果,海外扩张的最大好处就是底层百姓的衣食住行将会改善,白银黄金输入、棉麻输入、粮食输入、木材输入、马匹牲畜输入,然后大型工坊需要人力,破产农民和失去土地的农民又找到了谋生的手段。”
“如果大量物资过剩,卖不出去怎么办?”朱元丰疑惑道。
“很简单,向海外开拓,卖到日本、高丽,卖到南洋和西方,换取更多的金银,只要我们拥有强大的造船能力和强大的武力,我们就不愁东西卖不出去。”
朱元丰半晌叹了口气,“我现在才明白,你的海外开拓会成大宋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实已经有变化了,不是吗?”
范宁取出一枚银角子放在朱元丰面前,“这枚价值百文钱的银角子已经出现在泉州街头,再过几年,各个小县城都会出现,这是鲲州带来的白银,今年会从鲲州和耽州运来三十万头小马和毛驴,京城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毛驴,还有造船业,光泉州和福州就出现数十家造船工坊,长江沿岸的造船业已经兴起,要不了几年,大大小小的船队会布满内河,朝廷已经决定要求各州县全力疏通河道,作为这三年官员最重要的提拔业绩。”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范宁又对朱元丰道:“大宋的深刻变化已经开始发生,不是个人能阻挡,三祖父如果不及早投入到其中,朱家会慢慢落伍的。”
朱元丰确实被说动了,他很清楚朝廷这几十年被沉重的财政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否则就不会有触动权贵利益的庆历革新,但凡还有路可走,朝廷绝不会轻易实施变法。
但自从九年前范宁开拓鲲州后,朝廷的财政状况逐步得到改善,让不堪财政重负的朝廷看到了希望,也让焦头烂额的宰相们全力支持海外开拓,甚至不惜让权给范宁,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只要能用最小的代价改善底层百姓的生活,让他们安居乐业,不思造反,那就必然会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范宁推行的海外开拓都会得到朝野的支持,要变的只是换一个人,但海外开拓这条路不会变。
范宁见朱元丰已经动心了,又加上了重重一码,“我进京之时,已经有十二个权贵家族在泉州成立了商行,接下来还会有更多,如果三祖父不抢在前面,一步被动,就会步步被动了。”
朱元丰终于被说服了,他点点头道:“织布我不涉及,我准备投资三十万贯,在平江府和岳州各开办一家大型剿丝工坊,然后再开一家大型丝织工坊,先不对内出售,而是和明仁、明礼合作输出,等条件成熟后,再在大宋内部销售。”
“为什么在岳州?”范宁不解问道。
朱元丰微微一笑,“我在洞庭湖边有两座庄园,经常去那边,对那边情况熟悉,那边蚕茧产量很大,但卖不出好价钱,而且人工很便宜,关键是那边还产丝织机,质量不错,所以我打算在那边开一家五千张织机的剿丝工坊。”
范宁暗暗咋舌,一出手就是数十万贯,上千张织机,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啊!
他想了想又道:“我建议三祖父在京城成立一家织布机研究院,搜罗天下能工巧匠,专门研究怎么提高纺织工艺,造成最好新型织布机和剿丝机,如果能研究成功,三祖父可是能名利双收啊!”
朱元丰呵呵一笑,“你整天就在糊弄我,当年劝我买种马,劝我买岛,种马倒是给我带来爵位,但买岛却砸了,现在又要劝我建立织布研究院,这可是要花费大钱的。”
范宁笑道:“钱我可以出一半,但我希望有人来做这件事。”
“你可以建议朝廷来做,他们的能工巧匠可不是一般的多。”
“朝廷的精力都在造军品上,对民间的纺织机之类没有兴趣,不过我可以让朝廷提供工匠支持,如何?这件事三祖父就接下来吧!”
朱元丰想了想道:“钱不是问题,不需要你出一半,我能自己解决,我如果成功,我希望把爵位传给儿子,这是我的条件。”
范宁欣然道:“这个条件不算高,我可以答应。”
在授予爵位方面,他现在确实能说服天子,关键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