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学霸-第2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都山快步走进大帐,都卜罗挥挥手,让帐中两名侍女退下,大帐中只剩下父子二人。
“情况有变!”
都山一惊,“那两个浑蛋出卖了我们了?”
都山一直不愿意和其他两个部落合作,他信不过他们,但父亲坚持要三个草原民族共进退,他也没办法。
都卜罗狠狠瞪了他一眼,“你在说什么呢?他们若出卖了我们,我们还能坐在这里说话?”
都山不敢吭声了,都卜罗又道:“我原打算三万草原军队单独去和宋军作战,然后佯败撤退,现在看来,这个想法有点不太现实,首先耶律万山不一定准许我们单独出战,其次就算准许了,我们佯败也同样会让他疑心,所以我们三方商议的结果是在决战中撤退,这就需要你再去一趟。”
“孩儿今晚就出发!”
都卜罗摆摆手又道:“关键是如何取信宋军?”
“大战一起,我们立刻撤退,他们不就相信了吗?”
都卜罗叹息一声,“我们不仅要取信宋军,还要不让辽军怀疑,这就注定我们不能马上撤退,必须有一个度,我就担心宋军不相信我们,反而对我们重点打击,那就损失惨重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
都卜罗负手走了几步,他看了一眼儿子道:“我想让你留在宋军为人质。”
都山半晌道:“孩儿愿意为人质,可宋军如果不相信我的身份,该怎么办?”
都卜罗点点头,“我把金狼头令交给你,有金狼头令,他们自然就相信了。”
都山心中大喜,金狼头令是大酋长至高权力的象征,父亲把金狼头令交给自己,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他立刻躬身施礼,“孩儿绝不让父亲失望!”
……
金城县城内,范宁在知州苏辙的陪同下巡视县城。
县城很大,属于中大型城池,人口约五万,城外的农民都搬进了县城,白天出城劳作,晚上回来睡觉。
县城内原本十分喧杂,但自从宋军搬到城外驻营后,县城内又恢复了原来的安静。
大街上没有从前家家关门闭户的情形了,一切秩序都很正常,几家酒馆生意还不错。
“你说白天农民出城劳作,晚上回来睡觉,那夜里玉米田遭到敌军破坏怎么办?”
苏辙摇摇头苦笑道:“事实上,敌军倒很少破坏玉米田,破坏玉米田的罪魁祸首是野猪,它们特别喜欢啃食香甜多汁的嫩玉米杆,普通农民拿它们没办法,巡哨遇到了,由巡哨去收拾它们,所以农民夜里去不去守田都一样。”
这时,路边两名正在聊天的老者看见苏辙,连忙躬身行礼。
苏辙也在马上给他们回礼。
这已经是范宁看到第三十几人给苏辙行礼了,他忍不住笑道:“看来应州的百姓都很敬重子由!”
苏辙叹口气道:“他们的敬重只会给卑职施加更大的压力,令卑职一时一刻都不敢怠慢,唯恐辜负了百姓。”
范宁大笑,苏辙还真会说话。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而来,躬身禀报道:“启禀范相公,杨老将军请范相公去军营,有急事!”
第七百二十章 银盒密旨
范宁返回了军营,刚到中军大帐前,杨文广便出来禀报,“启禀枢密使,烈山部酋长又派儿子来了。”
“人现在在哪里?”
“就在侧帐,刘司马正在和他交谈。”
范宁并没有急着去侧帐,而是回大帐坐下,有随从上了茶。
他喝了口茶问道:“他是直接来军营,还是走别的渠道?”
杨文广连忙道:“上次我们约好,在河阴县联络,卑职派了专人在那里,他去的就是河阴县,然后穿上宋军盔甲跟随骑兵返回金城县。”
“一共来了多少人?”
“加上都山本人,一共来了三人,两名随从。”
这时,刘奎走了进来笑道:“烈山部的酋长很大气,居然把金狼头令交给儿子带来了。”
说完,他将一支用黄金铸成的金狼头手令递给了范宁。
范宁拾起手令放在手中端详,重约一斤,做工精致,金光闪闪,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这是真的金狼头令?”范宁笑问道。
刘奎道:“应该是真的,卑职见过克烈部的金狼头令,和这个很像。”
“他怎么说?”范宁把金狼头令放回桌上。
“启禀枢密使,他说计划有变,乃蛮部和达旦部都不同意单独和宋军一战,而且西京辽军主将也不会批准他们单独出战。”
“那他们是什么意思?”范宁不露声色问道。
“他们的意思是说,等辽军和宋军在原野上决战时,他们将不战而溃,这样也不会引起辽军的怀疑。”
“哼!”
范宁冷冷哼了一声,“他们这是多么希望我们和辽军进行原野决战?”
旁边杨文广道:“请枢密使容卑职进一言!”
“老将军请说!”
杨文广沉声道:“卑职认为,我们和辽军在原野决战,恐怕难以避免,事实上,战争方式的选择权掌握在辽军手上。”
“老将军认为辽军会摆开阵势和我们决战,而不是死守大同城?”
杨文广笑着摇摇头,“枢密使不知道娄烦关一战给耶律万山多么深刻的记忆,他极为害怕我们的铁火雷,绝不会再死守城池,一旦我们大军杀到大同城下,他一定会率军迎战。”
范宁点点头,指了指金狼头令又问刘奎,“他是用金狼头来取信我们?”
“回禀相公,他是用金狼头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事实上,他愿意留在这里为人质,请我们相信他。”
“金狼头令我无法辨别真假,我更不知道烈山部大酋长都卜罗的儿子长什么样,这让我怎么相信他们。”
这时,刚刚进帐,在一旁聆听的种谔躬身道:“枢密使,卑职有话想说!”
“种老将军请说!”
“枢密使似乎认为对方使诈,我们就会吃亏,事实上,对方就算使诈也并不可怕,我们一定会两手准备。”
范宁立刻反驳道:“可对方是准备在决战时使诈,战场上瞬息万变,我们很难把握住战机。”
种谔微微笑道:“这里面有个原则,主要看对方处于哪个位子作战,如果是前锋,那压根就不要考虑是否有内应,就算真是内应也没有意义,对方无法撤退,我们必须集中兵力毫不留情地打击。可如果是在两翼或者后军,那么对方就有机会撤退,我们同样毫不留情打击,对方若真是内应,他们自己会顺势撤退,如果不是内应,对我们也没有任何影响。”
范宁有点明白了,“种老将军的意思是说,不管他们是不是内应,我们都按照既定战术作战,不受它们的影响。”
种谔缓缓点头,“卑职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他们是不是使诈,根本不重要,我们相信宋军必胜,有无内应的区别只有伤亡程度不同而已。”
“杨老将军呢?”范宁又问杨文广。
杨文广果断道:“卑职支持种老将军的意见!”
范宁点点头,对刘奎道:“你就去告诉都山,我相信他们的诚意,也接受他们的方案,希望双方的第一次合作,能够有最大的收获!”
刘奎踌躇一下又问道:“那要不要像上次说的,把此事泄露给辽军?”
范宁沉思片刻,缓缓摇头道:“这件事很难把握好,搞不好会坏事,改变计划吧!”
……
两天后,一支由万余人和五千辆大车组成的运输队伍抵达了金城县,范宁调了两万军队参与卸货。
这支军队运来除了粮草以外的各种军事物资,包括兵器、盔甲、火油、铁火雷、战鼓、军旗以及各种攻城武器。
范宁来到运输队伍前,几名军器监官员上前见了礼,范宁一眼便看见弩院主事杜俅,他走上前笑问道:“杜主事,我最期待的精钢弩炮有没有送来?”
“当然有,这次卑职就是负责押送三百部精钢弩炮和一万五千盒铁弩匣到来。”
范宁大喜,急问道:“弩炮和弩匣在哪里?”
“刚刚运进城了,放在第七和第八两座仓库内。”
“那回头再去看。”
范宁看见了宣旨宦官袁盛,他也顾不得去看弩炮,连忙迎上去问道:“袁公公怎么来了?”
袁盛笑眯眯道:“我当然是给范相公送旨意来了。”
他脸上笑容一收,肃然道:“范相公接旨!”
范宁连忙跪下,“臣范宁在!”
袁盛取过一只封好的银盒子,递给范宁,“这是官家的密旨,需要范相公自己开启。”
范宁举起银盒子端详片刻,阳光下,银盒子闪烁着亮白色的银光,整个银盒子浑然一体,严丝合缝,他心中着实好奇,这里面会是什么?
回到大营,范宁取了一支锋利的匕首,小心翼翼将银盒子切开,里面竟然是一幅白绫诏书,范宁看了诏书,背后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诏书准确说是一份密旨,如果他能灭了辽国,那么作为奖励,将特许他在北岛效仿周制建国。
并再赐给他移民十万户。
周制就是分封制,出现了春秋百国,除了名义上尊周王室为天子,其他完全就是自立为王。
天子竟然给了他这种承诺,说明他范宁已经是升无可升,他已位极人臣,封楚王,再封下去,除了天子让贤,就再没有什么可封的了。
这就叫功高震主,好在大宋在海外有了无数领土,使位高权重者有了一处泄洪口,可以去遥远的海外为王,这就避开了对天子的威胁,这其实和杯酒释兵权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题是,为什么赵顼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给自己一份诏书?这究竟是承诺,还是试探?
范宁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他怀疑有人在赵顼耳边进谗言了,至于这个人是谁,他相信自己迟早会知道。
第七百二十一章 决战时刻
随着大批军资运抵应州,和辽军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五千辆大车到来,使宋军有了充足的临时运输工具,大军开始向大同府进发。
出动的十六万宋军包括八万骑兵和八万步兵,可就算是步兵,也有战马代步,在队伍中间是一万辆大车,满载着粮草北行。
北上大同府当然不会立刻就发动战争,宋军需要寻找一座大本营,囤积物资粮草。
如果有现成的城池当然好,如果没有城池,那就只能自己构造一座大营了。
宋军当然不会现在才临时做决定,他们的斥候早就摸清了情况,大同城南面只有一座怀仁县,不过这座县城距离大同城太远,距离超过两百里,不符合宋军的要求。
宋军要的城池是距离大同城约三五十里左右,明显没有现成的城池,那他们只能在空地上筑造板墙式大营。
地址已经选定,距离大同城约四十里左右,紧靠一条小河,地势稍高,但水源充足。
两天后,大军抵达了目的地,十万大军开始扎下帐篷,数万士兵夯土伐木,开始构筑营墙。
作战大营不可能像应州大营那样奢侈,占地上万亩。
作战大营首先要控制面积,占地最好不要超过三千亩,这样便于巡防,否则大营过于庞大,总会出现防御漏洞。
其次营帐也不能太多,应州是二十名士兵住一顶大帐,但战场这里只能五十人住一顶大帐。
一万辆大车卸下粮草物资后,又在两万骑兵的护卫下南下继续运输物资,这时,宋军的大营已经迅速搭建起来。
一座占地数千亩的大营出现在一望无垠的旷野里,远处数十里外便是大同城。
辽军探子早就发现了宋军的动静,立刻报告了辽军主帅耶律万山。
耶律万山率领众将赶来城头上向远处眺望。
大家心里都很沉重,宋军的到来,意味着延续了近一年的对峙结束了,宋军要开始攻打大同城。
耶律万山心中着实很矛盾,他收到天子耶律洪基的命令,令他死守大同城,但他心如明镜,宋军有威力强大的铁火雷,他根本守不住大同城,结局一定就和幽州城相同。
他该怎么办?是出战还是不出?耶律万山心中纠结万分。
“大家都说说,我们是守城还是出战?”耶律万山忍不住问众人道。
众人惊讶地看着他,大将萧澜玉躬身道:“大帅,幽州城比大同城更加坚固高大,一样被宋军轻易攻破了,我们肯定守不住大同城,只能和宋军决一死战。”
都卜罗也道:“我们部落的军队从来不会打巷战,只会骑马作战,如果要守城,那让我们来助战还有什么意义?”
宁布和阿伊克也纷纷表示赞同,他们不接受守城,要么出城和宋军一战,要么就让他们回去,打巷战,他们只能是死路一条。
众将七嘴八舌,但意思都差不多,不愿困死城内,宁愿和宋军一战,耶律万山的副将耶律罕建议道:“其实可以先决战,如果不行再撤退回来守城,我想天子的意思是让我们坚守大同府,并非是指点我们怎么打仗,我们可能误解了他的意思。”
在众人的劝说下,耶律万山也下定了决心,“当然要发挥我们自己所长,守城并不是我们的优势,那就依各位之言,和宋军决战!”
众人心中暗暗鄙视,什么叫‘依各位之言’,若败了,好推卸责任吗?
耶律万山当即写了一份战书,让手下送去宋军大营。
宋军大营已经构筑完成,数十座哨塔分布在大营四周,围绕大营一圈还挖了深深的壕沟,第二批火油兵甲等物资也送到大营。
此时,范宁正带着数十名将领参观精钢弩炮,众人对强大的弩炮赞叹不已,尤其一次能发射三十六支铁箭,射程达两百步,穿透力异常强大,更是让人刮目相看。
不过范宁倒发现精钢弩炮前面的挡板倒很有意思,平时是平躺在地上,随时可以支架起来,前面布满了两尺长的木刺。
杜俅见范宁对挡板很有兴趣,便解释道:“这是挡马板,在危急时刻可以拖住骑兵冲击,保护精钢弩炮撤退。”
“竖起来我看看!”
杜俅连忙招呼一声,数十名工匠上前,两人抬起木板,下面用支架顶住,木板上的尖刺自然就竖起来,木板高达七尺,非常实用也非常便利。
众将都是识货之人,纷纷鼓掌叫好,骑兵强大就在于冲击的第一波,如果第一波被强行挡住,对骑兵的冲击将影响极大。
范宁又问道:“那地上怎么固定住?”
杜俅取过四根一尺长的铁钉笑道:“相公请看,这四根长铁钉就是用来将它们固定在地上,非常牢固。”
范宁点点头,这个创意很好,只可惜受资源限制,不能采用铁板,否则更是骑兵的噩耗了,从这一点来说,不能不是一种遗憾了。
这时,一名士兵跑进来,单膝跪下道:“启禀枢密使,辽军派人来下战书。”
“人在哪里?”
“在中军帐外等候!”
范宁离开仓库区营地,返回了中军大帐。
在大帐门口,范宁遇到了杨文广和种谔,辽军使者被带下去了。
杨文广上前将战书递给范宁道:“辽军要求和我们在原野里决战,时间地点由我们定。”
范宁看了看战书,问道:“其中会不会有诈?”
种谔在一旁笑道:“如果是口头约定,或许会有诈,但这种书面战书,一般不会有诈,契丹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讲规矩,不像西夏人。”
范宁沉吟一下道:“三天后决战如何?”
“可以,应该准备充分了。”
“种老将军呢?”范宁又问种谔。
“卑职也同意三天后上午决战。”
“那地点就选在龙野原,正好在双方大营中间。”
范宁随机回大帐,批了战书,命人送给辽军使者。
他随即请杨文广和种谔商量决战之策,范宁对大军团决战经验不多,但种谔和杨文广却经验丰富,他们能策划出一个极为稳妥的方案。
……
三天后清晨,范宁留一万军队守军营,他亲自率领十五万大军出了军营,向二十里外的龙野原开去。
龙野原地势平坦,大半都是黄土地,只稀稀疏疏生长一些野草。
宋军斥候早就探查过这里,把这里视为双方决战的最理想之地。
宋军抵达了龙野原,范宁远远看见了一条黑线,他手一摆,下令道:“就地摆下战场!”
宋军分为前中后及两翼五军,其中前军四万人,除了一万弩手外,其余三万全部是长枪步兵。
三百六十架精钢弩炮也属于弩军。
两翼各有两万五千骑兵,他们任务是从两侧保护中军和前军。
然后是五万中军,五万中军由骑兵三万和步兵两万组成,他们的任务是稳住大阵,同时支援各军。
后军是一万人,后军的作用是防止敌军出奇兵从后面袭击,保护大阵的后背。
范宁亲自坐镇中军,杨文广负责前军,种谔负责两翼,后军由都统制张燕统领。
宋军迅速摆下了阵型,数百名士兵将挡马板铁钉敲入土中,挡板暂时平躺着,三百六十架精钢弩炮部署在弩军中间。
范宁冷冷地望着远方辽军,辽军正缓缓向宋军走来,辽军一半以上都是骑兵,正常情况下应该是他们主动攻击,才能发挥出骑兵的优势,从情报司收集的各种情报来分析,三万熟女真就是耶律洪基强征而来的‘垫脚石’,他们要为契丹军和两翼骑兵进攻创造条件。
范宁望着辽军得两翼,暗暗思忖道:‘就不知草原部落愿为内应是真还是假?’
大战即将爆发,战场上杀机凛冽,一阵狂风吹过,漫天飞沙走石。
第七百二十二章 决战爆发
辽军在大同府一共有八万五千人,其中五千契丹人留守大同城。
其余八万大军则参加和宋军的决战。
八万辽军也一步步走近,在距离宋军约五里外停住了脚步,他们也布下阵型,三万熟女真军队为前军,负责连续冲击宋军主阵。
乃蛮部和烈山部为左右翼,达旦部为后军,一万奚军和一万渤海军为中军,耶律万山亲自指挥大军作战。
三万前军中有两万骑兵和一万步兵,他们是整个战争的关键。
耶律万山心中很矛盾,熟女真部的战斗力远不如生女真,让他们打前军是否明智?
但他必须要贯彻天子耶律洪基的意图,利用战争来削弱熟女真的实力,也就是说,这三万军队必须全部消耗在大同战场上。
这对耶律万山是一个政治任务,但执行了政治任务,会对军事上有削弱,其实按照他最初的意图,是让三个草原部落为前锋。
一方面是三个草原部落坚决不肯,另一方面就是天子耶律洪基的政治压力,使耶律万山最终制定了这个不是很满意的阵型。
三万熟女真士兵已经准备就绪,第一波和第二波都是骑兵攻击,在骑兵冲开对方防线后,第三波步兵将杀进敌军阵中。
但他们面对的是十五万宋军,巨大的压力简直让他们绝望。
熟女真就是进入农耕文明的女真人,和完颜家族的生女真差异很大,他们定居在鸭绿江北岸,有的生活在城中,做小本生意和其他营生,有的生活在农村,那就主要以种田为生。
女真人一直和高丽人的关系比较密切,当辽国和高丽人关系恶化后,女真人自然会被辽国朝廷怀疑。
尤其现在辽国朝廷财源枯竭,为了夺取更多的财富,耶律洪基开始打上很多种族的主意,汉民不用说了,是第一个被剥夺财富的,然后是生女真和克烈部,在契丹内部清洗一轮后,耶律洪基的目光便盯住了比较富裕,但又和朝廷关系不睦的熟女真人。
把女真青壮男子送上战场,剩下的老人和妇孺就任由他们处置了。
‘咚!咚!咚!’
准备出战的鼓声已经敲响,准备第一波冲击的女真辽军勒紧了战马,辽国已经出现严重的生铁危机,五十万汉民被宋军救走,而其他民族在采矿和冶炼上都跟不上,使辽国的生铁产量锐减七成,品质也不合格。
女真人都是清一色的皮甲,手提旧长矛,还配一面木盾。
战马打着响鼻,不断地击打着地面,这时,耶律万山战刀一挥,战鼓声骤然紧促。
女真人大喊一声,“杀啊——”
一万骑兵率先杀出,万马奔腾,激起漫天的尘土,向宋军大阵杀去……
宋军弩阵中,都统制杨英喝令道:“挡马板升起,弩炮准备,弓弩手准备!”
黄旗挥舞,一张张挡马板迅速支起,形成了长达两里的阻挡板,紧接着三百六十架弩炮装上了铁匣弩箭,每架弩炮各有两名强壮的士兵奋力上弦。
九千名弩士兵列队成三排,一起举弩瞄准了奔腾而来的辽军骑兵。
远处第二支万人骑兵队也跟着奔跑起来,两万匹战马奔腾,形成了战马的海洋,大地在颤抖,黄红色的尘土遮天蔽日,一匹匹战马仿佛从混沌世界里冲出的野马,长长的鬃毛飞扬。
骑兵距离宋军越来越近,五百步、三百步、两百步……
最前面的骑兵率先进入弩炮的杀伤距离。
红旗挥下,三百六十架弩炮同时发射,无数的小黑点腾空而起,形成了一片蝗虫般的黑云,铺天盖地向敌军大阵里射去。
俨如暴风骤雨般的铁箭雨射进了敌军群中,铁弩箭异常强劲,嗖嗖地呈直线射进骑兵群中,射穿了盾牌和皮甲,射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