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超级学霸-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耶律洪泰摇摇头,脸色沉重道:“那一箭虽然没有射中心脏,却射穿了左肺,天子的伤势非常严重,太医说至少要养病大半年,身体才会慢慢康复。”
  “那……那皇太孙怎么办?”耶律蕊奴小心翼翼问道。
  扶持才一岁的皇太孙耶律延禧登基,耶律蕊奴也是主谋之一,他害怕耶律洪基清算到自己头上。
  耶律洪泰知道这位相国是个老油条,那边强就往那边倒,口碑靠不住,但现在大辽身处危亡之际,确实不能再乱了,必须要稳住朝廷。
  耶律洪泰便暗示他道:“听说张孝杰私通宋朝罪行败露,已畏罪自杀,还有耶律乙辛私通宋朝也证据确凿,我相信他们还有别的罪行,你们可以收集一下,朝廷需要狠狠惩罚这些奸佞,以正朝纲,大家就多为天子分忧吧!”
  耶律洪泰已经暗示得很直白了,把各种罪行推到张孝杰和耶律乙辛身上,朝廷就有了替罪羊。
  众大臣顿时心领神会,纷纷告辞回去了,他们下一步就要罗织罪名,甚至把耶律寿夺权的同谋也加在耶律乙辛身上。
  ……
  时间过去不久,东京辽阳府失守的消息便传到上京,此时因为耶律洪基伤情严重,他便下旨由兄弟耶律洪泰监国,主持日常国事,重大军国事务还要是禀报耶律洪基,由他来定夺。
  至于小皇帝耶律延禧,因为他是耶律洪基的唯一嫡孙,加上年幼,才一岁,耶律洪基没有为难他,而是让他继续做皇太孙,长大后再登基继位。
  辽阳府被宋军彻底攻占的消息,耶律洪泰不敢告诉兄长,只是说辽阳城在进行激烈的攻城战,双方死伤惨重,但因为兵力对比过于悬殊,估计辽阳城大势已去,请耶律洪基要有心理准备。
  耶律洪基倒没有太在意辽阳城的情况,他知道辽阳城迟早会被攻下,如果能多杀死一些宋军,那是最好不过,他希望就断辽阳城失守,也要给予宋军重创。
  耶律洪基还在宫中养病,但他大部分时间都躲在内书房中研究地图,没有人知道他想做什么?
  宋军攻下辽阳城已经十天,整个东京道的辽军也已扫荡干净,范宁下令清理佛寺,查抄各大寺院资产,关闭寺院,勒令僧人还俗,这是投降宋朝的汉官给他的建议,辽国寺院贪得无厌,不仅食空国库,还强占百姓资产,辽国百姓对他们无比痛恨。
  对寺院下手,既然可以获得大量钱财补充军费,也能获得百姓支持,赢取民心,还能让僧人参与劳作,解决劳动力缺乏的局面,可谓一举三得。
  范宁采纳了这个建议,在佛寺最多的十几个州县动手,获得大量财富和土地,并使数万僧人还俗,确实赢得了东京道百姓的热烈欢迎。
  不久,韩绛接手了辽东的地方政务,范宁则率三十万大军前往大定府,和天子赵顼的三十大军汇合。
  熙和三年八月,六十万宋军在原辽国大定府所在长兴县会师,整个县城北面的草原上成为军队的海洋,六十万大军驻扎的大帐延绵数十里,声势极为浩大。
  与此同时,漠北草原的乃蛮部、达旦部和烈山部的十五万大军在皮被河城汇合,准备参与对辽国的战争。
  这些草原部落对弱者没有同情,他们崇拜强者,弱者只是他们的案上之菜,当辽国现在走向衰落,各大草原都开始蠢蠢欲动,准备分食辽国这块肥肉了。
  耶律洪泰忧心忡忡来到内宫,他被一名宦官领进内书房,顿时有些呆住了,只见耶律洪基正全神贯注在一幅地图上绘制着什么?
  耶律洪基伤情正在慢慢恢复中,箭伤还没有完全好,但至少能看一些书,能在宫女扶持下,下床来走几步。
  “陛下,微臣重要军情禀报!”
  虽然不想影响到天子养伤,但事关重大,耶律洪泰无法再隐瞒,他还是决定向天子汇报。
  “是宋朝天子御驾亲征了吗?”
  耶律洪泰一惊,“陛下知道了?”
  耶律洪基摇摇头,“朕不知道,但朕能猜得到,这种光宗耀祖、展现一代神勇明君的事情,赵顼怎么能放过,他必然会御驾亲征,现在有多少宋军?”
  “启禀陛下,至少六十万宋军集结大定府,很快就会发起向上京的进军,不光是他们,乃蛮部、达旦部和烈山部也对我们虎视眈眈,听说他们三家准备在草原会盟,我们遭遇南北夹击,形势极其严峻。”
  耶律洪基微微叹了口气,“这一天朕早就料到了,所以朕一直在考虑对策,朕考虑了整整半个月,唯一能保证大辽延续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迁都。”
  “迁都?”
  耶律洪泰顿时大吃一惊。


第七百五十章 辽国西迁
  耶律洪泰怀疑自己听错了,但见皇兄一脸严肃,他便知道皇兄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已经深思熟虑。
  “皇兄,一定要迁都吗?”
  “除此之外,你们还有什么办法保住辽国?”耶律洪基淡淡问道。
  耶律洪泰不敢说话了,事实上,他和大臣们已经商量着和宋朝和谈,做出适当让步,比如去除帝号,接受宋朝册封辽王等等。
  所以今天耶律洪泰来找皇兄,就是为了和皇兄商议此事,可皇兄却提出迁都,让他不敢多言。
  耶律洪基看了他一眼又道:“你们的办法无非是向宋朝求和,第一,宋朝会不会接受求和?若我是赵顼,我要是投降,而不是求和,求和只是势均力敌才用的手段,现在辽国还有资格求和吗?”
  停一下,耶律洪基又道:“退一步,就算求和成功,那我们的帝号保得住?辽国只有战死的勇士,绝无下跪的懦夫,朕决定迁都,就是不想跪在大宋面前。”
  既然耶律洪基说得这么果决,耶律洪泰也不好再提向大宋求和,他只得问道:“皇兄打算迁都哪里?”
  耶律洪基指着一幅摊开的地图道:“朕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在金山北面立稳脚跟,然后向凌山以西,以碎叶湖为中心,在那里重建大辽。”
  金山以北是辽国扩张的最西,也就是上京道的最西端,那边属于乃蛮部的地盘,不过乃蛮部地域很大,金山北麓不是它的主要势力范围,那边只有十几个小部落,辽国倒是可以在那里立足,关键是碎叶的地区,包括从前的粟特九国,那边是黑汗的地盘,辽国要向那边扩张,一场恶战免不了要爆发。
  “陛下决定了吗?”
  耶律洪基缓缓点头,“朕考虑了很久,已经下定决心了,虽然对付黑汗会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但我们和西州回纥的关系很好,而西州回纥和黑汗一直敌对,所以朕考虑可以联合西州回纥共同剿灭黑汗,一旦灭了黑汗,辽国迁入碎叶,朕就可以把金山北麓的土地让给西州回纥。”
  “陛下,恐怕要几代人才能实现这个梦想。”
  “确实需要时间,朕希望用一百时间,建立一个西方辽国。”
  “可是宋朝会不会将我们赶尽杀绝?”耶律洪泰低声问道。
  耶律洪基淡淡笑道:“对中原王朝而言,北方的威胁不是某一个游牧民族,匈奴走了,来了柔然,柔然走了,来了鲜卑,鲜卑走了,来了突厥,突厥走了,来了回纥,然后又是我们契丹,现在契丹要走了,那么又会是谁?烈山部、达旦部和乃蛮部,都有可能,朕相信宋朝更喜欢一个四分五裂的漠北草原,宋军不会对我们赶尽杀绝,相反,宋朝会希望西迁后的辽国成为牵制草原三大部落的一支力量。”
  “陛下要派人去和宋朝谈?”
  耶律洪基点点头,“朕派出的使者已经上路了。”
  三天后,耶律洪基颁布了迁都旨意,携带数十万契丹和奚人迁都到上京道最西面的金山城,那是一个极为遥远的地方,相距上京数千里。
  消息传出,朝野一片哗然,反对者众多,耶律洪基随即下达第二道旨意,上京依然是大辽的都城之一,不愿西迁,可以选择留下来,朝廷不会勉强,但迁都已经决定,不容反对。
  反对无效,辽国上下开始向西迁都的各种准备,耶律洪基定下了时间,半个月后正式迁都,在下雪前抵达金山城。
  ……
  宋军并没有急于北伐上京,还在为北伐做驻准备,六十万大军的粮草和军资,可以通辽河运到饶州长乐县,这里距离上京就不到两百里,不过辽河的上游有两条,一条流向东北的河流依旧叫辽河,另一条向西的支流则叫潢水,上京就叫临潢府。
  六十万大军正浩浩荡荡向北而行,现在的宋军已经不是三十年前的宋军,从鲲州得到三十万匹战马,还有河西以及从西夏、辽国获得战马已经不下百万匹。
  六十万大军中虽然专业骑兵只有十五万,但每个士兵都有一匹战马代步,使军队行军不再艰难,速度也比较快,队伍如一条河流在官道上流淌。
  赵顼乘坐的马车十分宽大,由数十匹挽马拉拽,车厢就是数间移动的房子,有寝房、书房和小型议事房,长约三丈,宽达一丈,光下面的轮子就有八对,都是精钢打造的车轮和车轴,还有橡胶车胎,行走得十分平稳,基本上感受不到颠簸。
  在小型议事房内,天子赵顼、楚王范宁、左右相国富弼和文彦博以及枢密使韩琦等五人正在商议对上京的作战。
  范宁道:“上京内乱后,从兵力上看,上京只有七万骑兵,但微臣获得的情报,上京有人口三十万,其中青壮男子十万,如果全部动员起来,辽国的兵力瞬间可达十七万,而且上京仓库中至少还有三十万皮甲和百万支长枪和战刀,这十万士兵的战斗力可能会弱一点,但如果为了生存,他们也会拼命,从这几方面来看,夺取上京并不容易,还将有一场恶战。”
  赵顼沉思片刻问道:“辽阳城当时也有十几万军队,殿下不也一样不伤亡一兵一卒,便拿下它了吗?为什么上京不使用同样的手段?”
  范宁叹息道:“辽阳城的战役太惨烈,最终死亡近二十万人,微臣可以承担这个恶名,但陛下御驾亲征,最好还是留下一个仁义之名。”
  范宁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你赵顼用了攻打辽东城的办法,那暴君的名声就逃不掉了。
  赵顼一时间沉默了,宋朝的君主代代都比较看重仁义的名声,如果一场战争导致普通百姓死伤数十万,这个名声确实不好。
  富弼捋须笑道:“说不定没有那么夸张,在宋军的高压事态下,辽国很快就会屈服投降。”
  范宁摇摇头,“据我所知,耶律洪基不是这样的人。”
  就在这时,外面有侍卫报告,“启禀陛下,辽国使者求见,是辽国叁知政事韩孚。”
  赵顼微微一怔,他随即对韩琦道:“韩爱卿去接见一下吧!看看辽国使者想谈什么?”
  韩琦行一礼,匆匆去了。
  赵顼见范宁面带笑容,便问道:“范爱卿知道辽国使者要来?”
  范宁点点头,“只能说猜到他们要来,无非就是求和和投降,投降不大会,但求和肯定会有,或者就是像匈奴或者突厥一样远遁,游牧民族嘛!如果辽国这样干,微臣一点都不奇怪。”
  “范爱卿觉得我们有必要接受求和吗?”
  范宁想了想笑道:“如果是投降式求和,或许可以考虑,否则,陛下还是攻打上京更有意义。”
  “请问楚王殿下,什么叫做投降式求和?”文彦博好奇地问道。
  “就是以求和之名来掩饰投降之实。”
  赵顼也有了几分兴趣,问道:“那怎么样才算投降呢?”
  “陛下,投降的一个前提就是去除帝号,耶律洪基接受陛下的册封,辽王也好,辽国公也好,这些都可以商量,但耶律洪基必须要将至亲的子孙质于汴梁;其次就是进贡,一旦辽国投降,如果还保持王国地位,那它就是大宋属国,作为属国,每年必须要向陛下进贡土地、五谷和人口。”
  “那爱卿觉得耶律洪基会投降吗?”
  范宁摇摇头,“辽国大臣会,但耶律洪基绝不会。”
  这时,韩琦匆匆回来,他等上马车禀报道:“陛下,辽国打算迁都,特来恳请陛下准许辽国西迁。”
  众人都很惊讶,辽国居然是要迁都,果然被范宁说中,契丹人想远遁了。


第七百五十一章 辽国灭亡
  赵顼顿时有兴趣了,对范宁道:“朕倒想见见这个韩孚。”
  范宁笑道:“陛下现在见他还不妥,不如陛下坐在里间,当臣等在这里问问他详细情况。”
  “也可以!”
  赵顼便坐到里面御书房内,拉上移门,外面的谈话他也能清清楚楚听见。
  不多时,韩孚被带了进来,他年约五十岁,辽国进士出身,在辽国做官二十余年,现任参知政事。
  富弼曾经出使过辽国,认识韩孚,他微微笑道:“韩知政,我们很久没见了。”
  “原来是富相公,文相公也在,这位是……”
  他目光望向范宁,范宁淡淡道:“在下范宁!”
  “原来是楚王殿下,在下失礼了。”
  韩孚连忙躬身行礼,范宁摆摆手,很客气道:“韩相公请坐!”
  韩孚在对面坐下,一名宫女上了茶,范宁淡淡道:“听说辽国打算迁都,不知准备迁到哪里?”
  “已经决定,第一站将迁都到金山北麓的金山城,那里是辽国最西的边陲。”
  金山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也是辽国最西面的疆域,辽国在那里修建了一座金山城,有一千士兵驻扎,但当初筑城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这里会成为辽国的都城,这就像城内的豪门大户搬到乡下祖先留下的几间破草房一样,让几名大宋相公都为之感叹。
  范宁却眉头一皱,他听出里面话中有话,便问道:“第一站是金山城,那第二站呢?”
  韩孚叹口气道:“辽国已经半农耕化,金山北麓并不适合辽国长久建都,只是暂时落脚地,我们天子真正要去的地方是碎叶,在那里建立新辽。”
  范宁第一个反应就是西辽,历史上,辽国被金国灭亡,耶律大石在碎叶一带建立了西辽,最后被蒙古所灭,今天耶律洪基也要走这一步吗?
  范宁淡淡道:“去金山也不容易,且不说那边本来就是乃蛮部的势力范围,还有达旦部和烈山部的沿途袭扰,你们怎么保护数十万妇孺西迁?”
  韩孚沉默片刻道:“只要宋军能网开一面,准许辽国西迁,不再赶尽杀绝,我们会感激不尽,至于草原宵小,我们并不畏惧,更何况有辽国在西面牵制草原游牧,大宋的北方至少会安宁百年。”
  “韩相公就为此事而来?”
  “正是!”
  范宁和富弼等人交换一个眼色,富弼道:“这件事我们要禀报天子,商议后再做决定,韩相公稍微等一两天吧!”
  韩孚深深看了一眼书房门,起身告辞离去。
  这时,天子赵顼走了出来笑道:“辽国居然要迁都去碎叶,各位爱卿觉得可能吗?”
  范宁笑道:“碎叶是黑汗的统治中心,辽国必然是要和黑汗决一死战,其实微臣觉得,辽国西迁,未必是坏事。”
  “何以见得?”
  “关键就是那句话,辽国现在是半农耕之国,如果他们真能在碎叶立足,迟早会和西州回纥形成激烈对抗,这对我们将来收复西域会有很大的帮助。”
  “范爱卿认为可以和谈?”
  “微臣觉得可以试一试,微臣也不主张彻底灭了辽国,有辽国的存在,确实能牵制草原游牧民族壮大,我们甚至可以和辽国达成协议,只要辽国肯去帝号,我们可以助他夺取碎叶,相反,如果他们不肯去帝号,那辽国西迁就走不到金山。”
  范宁提出的这个方案富弼和文彦博都赞成,韩琦也同意,毕竟辽国已经对宋朝没有什么威胁了,唯一让宋朝不满的就是他们帝号,如果辽国能去帝号,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次日,富弼向参知政事韩孚提出了宋朝的条件,韩孚立刻送鹰信回上京,此时宋军主力距离上京已不足四百里,半天时间,耶律洪基便收到了韩孚的鹰信。
  “居然还是要我们去帝号!”耶律洪基只觉胸中一阵绞痛,他怕兄弟看出来,尽量克制住疼痛。
  耶律洪泰没有发现兄长的异常,他仔细看了一遍鹰信道:“宋朝说他们会适当帮助我们夺取碎叶,这适当帮助是指什么?”
  “还能是什么,无非是给我们一些生铁,难道宋朝还会给我们铁火雷?”
  “我倒觉得可以试一试。”
  “我们可以有条件的使用铁火雷,比如由宋军掌管,宋军使用,我们不介入。”
  耶律洪基倒有点动心了,如果有铁火雷,那他们拿下碎叶的可能性就大了。
  “你觉得有多大把握!”
  “我们只要有诚意,比如上次锦州那三颗未爆的铁火雷,我们还给宋朝,反正我们也仿制不出来,这就显出我们的诚意了。”
  耶律洪基叹息一声,“可是还要去帝号!”
  耶律洪泰劝道:“去帝号只是暂时的,将来我们强大了,随时可以恢复,为了保住大辽一脉,现在就算忍辱负重也必须接受。”
  耶律洪基跪下,磕了三个头泣道:“列祖列宗在上,洪基未能保住大辽社稷,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他刚说到这,忽然猛地捂住左胸,脸上极为惨白,身体摇摇晃晃,耶律洪泰一把扶住他,“皇兄,你怎么了?”
  耶律洪基声音极其微弱道:“我感觉到了太祖的震怒!”
  说完,他闭目而逝……
  按照耶律洪基留下的遗诏,太孙太过于年幼,无法领导军民在辽国生死危亡之际开辟一条生路。
  他便传位于其弟耶律洪泰,耶律洪泰继承了兄长的遗志,令韩孚全权代表辽国和大宋协商。
  三天后,大宋和辽国终于达成一致。
  第一,辽国将去帝国,将象征皇权的玉玺和帝王世谱交给宋朝。
  第二,宋朝准许辽国西迁,并不再追击,同时承诺派兵保护辽国历代帝王的陵墓。
  第三,宋朝将善待所有投降宋朝的辽国百姓,一视同仁,不予歧视。
  第四,宋朝将以适当方式协助辽国夺取碎叶地区重新建国。
  第五,新建辽国将世世代代为宋朝藩属,宋朝将支持辽国发展农业和养殖业,促使辽国向农业国彻底转变。
  当韩孚将辽国使者带来的玉玺和帝王世谱正式交给天子赵顼后,辽帝国就彻底灭亡了,而多了一个依附于宋朝的辽王藩国。
  八年后,耶律洪泰决定向黑汗发动战争,夺取碎叶,他派使者赶到东京向大宋请求帮助,时任宰相的章惇派两千骑兵携带三百枚铁火雷赶赴金山,参与了辽国对黑汗的战争,为夺取碎叶城立下了最重大的功劳,这就后话了。
  耶律洪泰在和宋朝达成协议的第三天,满城四十余万军民离开上京,开始了漫漫的西迁之路。
  这次辽国效仿宋朝,除了七万精锐之军外,还组织了十万人的民兵队伍,兵甲上身,看起来和正规军也没什么区别。
  保护了辽国宫室,保护着老弱妇孺,还有二十万辆大车,满载着帐篷、粮食、铜钱、租宝等财富,还有数十万匹战马以及一千余万头牛羊。
  虽然宋朝放过了辽国,但并不代表草原各部落会放过他们。
  这块大肥肉让所有草原部落都为之眼红。
  在乌梁河,辽国西撤队伍到达旦部和烈山部的六万人偷袭,耶律洪泰命人丢弃了满载黄金珠宝的数百辆大车和数百万只羊。
  达旦部和烈山部本来为了争夺牧场而常常发生冲突,关系很僵,这次勉强为了共同的目标纠合在一起,但在数十辆大车的黄金白银以及各种名贵珠宝面前,他们都眼红了,为争夺战利品,双方爆发了激战。
  就在两军杀得快两败俱伤之时,耶律洪泰亲率七万大军掩杀而来,草原联军大败,伤亡极其惨重。
  烈山部和达旦部互相指责,各自含恨返回了部落,双方从此结下难解的仇恨。
  烈山部和达旦部退出,势力最大的乃蛮部独木难支,不敢妄动,使辽国得以一路平安西撤。
  两个月后,辽国西迁队伍抵达了金山城,便以金山城为都城,开始建立新的辽国,史称西辽。


第七百五十二章 高丽作乱
  宋军大军在三天后抵达上京,范宁见上京城极为高大坚固,便向赵顼建议道:“陛下,虽然我们摧毁了东京和中京,但微臣建议还是保留上京,作为大宋防御草原的桥头堡,就像当年唐朝在阴山内修建三座受降城一样。”
  旁边富弼也笑道:“楚王殿下说得有道理,这座城池如此坚固,拆除有点可惜,可以拆掉违禁宫殿,保留城池作为大宋在草原上的军城。”
  赵顼欣然点头道:“两位爱卿都说到朕的心中去了,就按照富相公的提议来处理。”
  这时,辽国的一名留守官员来求见,赵顼问了一些情况,城中只有不足千人,都是不愿离开故土的老人,再没有其他人了。
  赵顼望着城墙,心中颇有兴致,便对范宁道:“朕想上城去看一看,范爱卿可陪同朕走一走。”
  “臣遵旨!”
  数百名侍卫簇拥着赵顼和范宁上了城,他们远远站着,呈半圆形保护。
  范宁指着城下道:“耶律洪基就是在那个位置被弩矢射中,最终还是丢了性命。”
  赵顼叹息道:“朕不知该怎么评价耶律洪基这个人,他早期确实英明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