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超级学霸-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天傍晚,范宁来到了书铺门口,远远便看见明仁和明礼在书铺内与伙计聊天。
最让范宁头疼的就是这两兄弟,范宁发现他们二人身体内的经商基因太重。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母亲怀着他们还在摆地摊,他们生下来就会做生意。
还别说,这两个月他们二人四处奔跑,目标对准吴县数十家二三流学堂。
居然把书店积压打折的上千本科举老书都推销出去了,净赚了四十余贯钱,董员外笑得合不拢嘴,连夸他们能干。
“你们两个!”
范宁走上前没好气道:“再过五天就要考试,你们还不肯消停吗?”
兄弟二人见范宁,两人脸上立刻堆满笑容,跑过来发誓赌咒,“我们早就金盆洗手,在家拼命做题,这些天连学堂也不去了。”
“那你们做的题呢?”
范宁把手伸到他们眼前,冷冷道:“拿给我看看!”
两人面面相觑,明仁连忙道:“丢在家里了,下次带来吧!”
“在木堵镇呢!现在回去拿也来不及了。”明礼也接口道。
“是吗?”
范宁似笑非笑道:“我本来还担心你们没有做过那套试题,所以打算再给你们缩减范围,既然你们已经在家拼命,那就不用我多事了。”
兄弟二人心意相通,立刻一左一右拉住范宁的胳膊,嘻嘻哈哈道:“我们昨天上午才金盆洗手,晚上开始拼命做题。”
另一个道:“主要是题目太难,我们每人才做了一道题。”
范宁哼了一声,“那你们昨天下午在做什么?”
“我们昨天下午去逛奇石巷,一下子没忍住,后来又找金盆洗了次手。”
范宁没辙了,他看了二人半晌道:“你们跟我来!”
范宁把两人带到仓库二楼,他盘腿坐下,对二人道:“你们坐下,我有话要说!”
明仁和明礼坐下,两人挤眉弄眼,待范宁重重哼了一声,两人立刻挺直了腰板,一脸严肃。
“我答应过二叔,帮助你们考上县学,等解试结束后,我们兄弟三人再做笔大生意,几年下来,至少能获利几万两银子,这个提议能让你们动心吗?”
明仁和明礼张大了嘴,半晌,明仁问道:“老二,你信他的话吗?”
“估计他做梦还没醒!”
范宁笑而不语。
两兄弟又对望一眼,明礼一脸疑惑地道:“就算你有这个本事,可这和考县学有什么关系?”
“我答应过二叔,至少要让你们参加解试,说实话,我希望你们能考过解试,拿到举人的资格,成为士绅,将来才能独当一面。”
这时,楼下传来脚步声,其他学生都陆续来了。
范宁指了指脑袋又对他们兄弟道:“如果你们的志向只想卖几本书,做个小买卖,那我不会勉强你们。但如果想和我一起赚大钱,就跟我拼一把,考上县学,我话已至此,你们自己考虑吧!”
这时,董坤、蔺弘和身材高大魁梧的李大寿走上了二楼,最后上来的是陆有为,他脸上的伤已经痊愈,留下一条淡淡的疤痕。
用他父亲的话说,以后相亲得站远一点才行。
四人向范宁行一礼,“师兄好!”
“大家坐下吧!”
四人坐下,把范宁给他们布置的作业都取出来,交给范宁。
范宁笑着众人道:“还有两次补课就要结束了,就像我第一天给大家说的一样,我们要广泛撒网,重点下钩,所以最后这两次补课就是我重点下钩的时间。”
众人纷纷取出纸笔准备记录,连明仁和明礼也一反平时的大大咧咧,一本正经的认真听课。
范宁取出一只备课本看了看,又继续对众人道:“我仔细考虑过,这次增补考试其实是年初招生考试的一次延续。那么出题人应该依旧和年初一样,还是由张若英来出题,所以这几天我研究的重点就是张教授出题的特点和规律。在做论的题目上,张若英已经连续两次出题《孟子》,那这一次会不会改为出题《论语》呢?”
范宁看了看众人,下了结论,“我认为不会,还是考《孟子》!”
董坤举手问道:“师兄认为不会,那应该有依据吧?”
“当然是有依据!”
范宁笑着取出一叠试卷,递给了众人。
“这是十五年前、十二年前和十年前的试题,这三次考试也都是张若英出题,连续三次都是考《论语》,而且都是按照顺序出题,发现这个规律,我们再回头看最近两次张若英的出题。第一次是六年前县考,他出题来自《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一次是今年年初县考,他出题还是来自《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那么我可以大胆推断,这次增补考试的做论题,还是考《孟子》,但会不会继续考《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我不敢肯定。昨天我又去打听一下张若英的上课情况,他前两天给弟子上了秘课,讲的正好就是《孟子》,他给弟子出了一道题,《何谓浩然之气》大家意识到什么没有?”
众人眼睛一亮,蔺弘连忙道:“师兄是想押这道题吗?”
“确实打算押这道题!”
范宁笑了笑又道:“不过这只是其中之一,另外我还想再押一题,题目出自《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我给的题目是:《论孟子以距心之过谏齐王》,做论题我就押这两题。”
众人都纷纷记下了范宁的两道押题,蔺弘又笑问道:“那默经应该押那一篇呢?”
范宁笑了笑道:“既然是张若英出题,要么是《诗经》,要么是《礼记》,这是他最擅长的两门课,既然年初考的是《诗经》,那么这次我认为是考《礼记》。大家回去把《礼记》好好看一看,尤其重点在《儒行》。之前第十二年和第六年考的都是《儒行》,我觉得这次还是会考《儒行》。”
李大寿挠挠头,“师兄,还有作诗题怎么办?”
“作诗题我再想想办法,下次上课我再告诉大家作诗题,现在大家把《孟子》和《礼记》拿出来,给我好好背熟刚才说的这两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访高县令
次日中午,头戴硬角方帽,身穿青衿深衣的范宁来到了县衙。
高县令掌权这两个月吴县的变化颇大。
最明显是治安改善,陆有根率领弓手们抓捕了一大批地痞无赖,在闹事街头公开杖责,每天中午都有地痞无赖被打得哭爹叫娘。
将近一个月的整治,诟病多年的治安不良得到迅速改善。
百姓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同样一个都头在两任县令的管辖下,表现却完全不同。
足以说明现任县令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远远高于前任。
治安的明显好转迅速为高飞赢得了百姓口碑。
但与此同时,告状的百姓更多了,使高飞每天都忙碌不堪。
范宁到来时,高飞正好审完一个案件,在后堂休息。
高飞听说范宁求见,连忙让人带他进来。
范宁走进后堂,躬身行一礼,“学生范宁参见县君!”
高飞打心底感激这个少年,要不是他两个月前向自己极力推荐陆有根。
要不是他把县学的线索告诉自己,使自己抓到了县丞的把柄,这两个月自己怎么可能过得这么舒畅。
肯定还在权力被架空中郁闷的混日子。
虽然朱元甫告诉自己,对范宁不用太客气,但高飞还是想找个机会好好谢谢他。
高飞请范宁坐下,笑眯眯问道:“范少郎,我们好久不见了,最近学业很忙吧?”
“还好,最近不是很忙,可能是县学要增补新生,原来计划的一次重要考试临时取消了,令学生们皆大欢喜。”
范宁又试探着问道:“高县令知道县学增补考试的事情吗?”
高飞点点头,“前两天张教谕来找过我,和我谈到了县学增补考试之事。”
虽然高飞没有说张若英找他什么事,但范宁还是猜到一定是为了出题之事。
连续四年入学考试的诗题都是由前任县令李云来出,到了新县令这里,如果把这个惯例取消了,一旦新县令知道这件事,是要得罪人的。
再说让县令出一道题,也是为了让县令更加关心县学,如果把它演变为传统,对县学的发展只会有好处。
范宁想了想便道:“我有两个堂兄准备参加县学增补考试,这两天我在帮他们补习,能不能请县令评点一下他们写的诗?”
范宁把蔺弘和董坤写的几首诗递给高飞。
高飞笑了起来,“好!我来看看。”
高飞接过诗稿,略略看了看笑道:“还不错,立意比较新,对春雨的描绘也到位,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虽然略显稚气,但不失为中上之作。”
范宁对蔺弘和董坤写的诗不担心,陆有为也不错,他最担心的是明仁、明礼和李大寿,这三人的基础比较弱。
范宁拿出诗来请教,不过是想切入话题,他笑了笑又问道:“能不能让学生也学习一下县君的诗作?”
高飞心中有点奇怪,范宁怎么会找到自己谈诗?找县学的大儒们请教才是正途,难道这小滑头又有什么意图不成?
打过几次交代,高飞算是比较了解范宁,这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找自己必然有目的而来。
高飞心念一动,难道他是为考题之事?
前两天,县学教谕张若英找到他,让他出一道作诗题,并说前任县令已经连续出了四年。
高飞便欣然出了一道题,这件事他已经不放在心上,但范宁跑来谈诗让高飞又猛然想起这件事。
高飞不禁哑然失笑,他便试探着道:“我已经很久没写诗了,前几天你们县学张教谕也来请教我写诗,我当时就婉拒了。”
说完,他目光炯炯地盯着范宁,果然,范宁眼中露出一丝极度失望之色,神情也变得有些沮丧。
高飞顿时明白了,这小子就是来问自己要试题的。
不过让高飞奇怪的是,张若英说这件事是县学隐秘,不宜对外宣扬,那范宁又是怎么知道自己出考试的诗题?
高飞便向范宁笑道:“虽然很想婉拒,但在张教谕一再要求下,我只好又答应了。”
范宁一怔,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高县令是在试探自己呢?他显然已经猜出自己的来意了。
他脸上顿时有点尴尬,打个哈哈笑问道:“不知县君最近对哪方面的诗作内容感兴趣?”
这就等于是在直接伸手要题了,赶紧把题目告诉我!
高飞从来不是一个古板之人,以范宁对他的巨大帮助,给范宁一个暗示不是不可以,只是高飞很想知道,范宁是怎么知道自己出题之事?
“你先告诉我,你怎么会知道张教谕找我做什么?”
范宁挠挠头,只得据实回答道:“前面四年的县试诗题都是贾朝昌的诗,而贾朝昌正好是李县令的丈人,所以我便推断,张教谕最近一定会来找你。”
高飞这才恍然大悟,他还以为是谁泄露给范宁,没想到是他自己推断出来,不愧是县士魁首啊!果然聪明绝顶。
高飞负手走了几步,回头对范宁道:“马上要到端午了,本县最近一直在考虑端午的各种活动,事情比较忙,今天就不陪你了,下次我们细聊!”
说完,高飞呵呵一笑,转身便离去。
范宁心领神会地笑了起来,《端午》,这个考试题目比较有意思!
……
“大家听我说!”
范宁挥挥手,让六名激动万分师弟都安静下来。
“关于端午的诗,要点就是祭祀屈原,这应该是整首诗的魂,另外,全诗最好不要直接提到‘端午’二字,这就落了下乘。最好用某种端午的特有之物替代,比如菖蒲、玉粽,或者端阳、五日等等暗示,另外屈原也最好不要直接提及,用汨罗来暗指会更好。”
“如果实在不会写怎么办?”范宁明仁举手问道。
“写诗是我们的弱项!”明礼也补充了一句。
范宁着实无语,这两个家伙写的议论一塌糊涂,还得自己帮他们各写一篇,现在诗也不会写,万一自己押题不对,两人岂不是全完蛋?
范宁没理睬他们,他拍拍手掌笑道:“大家现在就写,一首好诗不是一下子就能写出来,而是要经过反复修改推敲,题目我告诉大家了,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让我满意的诗。”
众人纷纷拿出纸笔开始各自写诗,范宁在一边走着,看着师弟们冥思苦想。
‘每逢佳节倍多情,汨罗江头艾叶新。’
这是陆有为写的开头,范宁笑着提醒他道:“第一句不错,第二句再推敲一下,有了汨罗就不要再写艾叶,比如可以改为‘山村老店蒲酒新’,就暗示着端午到来。”
陆有为连忙把这两句诗写下来,范宁走到明仁身边停住脚步,歪着头看了看。
“这句‘汨罗无处吊英灵’不错!”
他在明仁的纸上指着其中一句,“可以把它作为第二句,第一句可以写写天气,比如刮风下雨之类,才会使‘汨罗无处吊英灵’成立,还语带双关,比如‘端阳风雨愁江民’,下一句就是‘汨罗无处吊英灵’,下面自己想。”
明仁笑嘻嘻道:“这可是我自己写出来的!”
范宁哼了一声,“有本事就自己写完!”
范宁又走了几步,在明礼身边停住脚步,只扫了一眼,他便恼火地在明礼的头上敲了一记,“‘汨罗无处吊英灵’已经被明仁写了,你再换个别的!”
明礼抱着头不满地嘟囔道:“明明是我想出来的,凭什么要我换?”
第一百一十四章 县学增补考试
县学增补考试停课一天,天还没有亮,县学门口便聚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增补考试的学生和家长。
近千名考生才录取五十人,每个人心中都十分紧张。
范宁已经到了片刻,他正四处张望,寻找他的六名师弟,但看了一圈,没有看见他们的踪影。
“这帮家伙怎么回事?该来了啊!”范宁自言自语。
大门口已经聚集了七八百人,还有不少补习班的学生聚在一起,听取教授的最后嘱咐,人数最多的是刘大儒补习班,足有五十多名学生聚在一起。
“大家要先做议论题,要冷静,按照我的五道押题来做,我已经确定了,这次出题是赵学政,相信这次我一定能押中。”
周围一片窃窃私语声,“真是赵学政出题吗?”
“应该是吧!赵学政已经很久没出现,估计是暂时隔离了。”
范宁暗暗鄙视,赵修文进京办事去了好不好,还隔离呢?
刘大儒补习班庞大的补课生队伍引来大量学生围观,不少学生上前来询问补习事宜。
刘大儒年约六旬,长一张瘦长的马脸,须发皆白,穿一件宽大的儒袍,看起来颇有几分儒雅之气。
他是一名老举人,最早是县学附属学堂的一名教授,后来发现补课商机,便从学堂出来单干,几年下来便渐渐有了名气。
刘大儒补习班已经成立快十年,最初他的学生每年都有三成能考上县学,最多的一年有近一半考上县学,使他名气大振。
不过这几年补习班开始走下坡路,去年和今年年初,六十几名学生只有三名考上县学,前年也只有四名。
这让刘大儒很是焦急,如果这一次考中的学生还低迷,他的牌子恐怕就要砸了。
刘大儒正耐心给学生们讲解他的授徒高论,就在这时,远处忽然出现一阵轻微骚动,只见一队穿着蓝色士子服,头戴纱帽的考生正向列队这边走来。
顿时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围住刘大儒身边的数十名咨询学生也纷纷跑去看热闹。
只片刻,刘大儒身边只剩下一人,这让刘大儒身边十分恼火,这些都是什么人?
只见这六名学生不光穿着同样款式的士子服,书袋也统一的白色,每只书袋上都印了一行字,‘三元补习班’。
而且士子服上也印着这七个大字:‘三元补习班’。
大家从未见过将补习班名字印在衣服上,数百名学生纷纷围上去鼓掌喝茶,明仁和明礼还得意地向两边人挥手致意,就仿佛凯旋归来的将士。
他们从刘大儒补习班身边走过,不知在说着什么,众人同时大笑起来。
刘大儒顿时脸色变得铁青,这六个混蛋是在嘲笑自己吗?
大门处,范宁有点哭笑不得,居然还统一了队服,这是谁给他们出的主意,还居然叫三元补习班,为什么不叫范大儒补习班?
“阿呆,你不是在想,这是哪个家伙谁给他们出的主意?”旁边一个熟悉的声音笑嘻嘻问道。
范宁一回头,只见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俊俏的小郎君,不是朱佩又会是谁?
她今天穿了一件同样蓝色士子服,头戴纱帽,蓝色士子服也印着五个字‘三元补习班’。
今天她没有一点化妆,不过她不需化妆也依旧俏丽可人,雪白细腻的肌肤,粉嫩鲜红的嘴唇,高挺的鼻子,一双黑瞳依旧如宝石般的闪亮。
朱佩得意洋洋地指了指自己,“是本衙内给他们安排的,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措手不及?”
范宁笑道:“那你怎么也穿一件补习班的士子服,你可不是补习班的哦!”
朱佩抬起头,她那双斜睨的乌黑眼睛又像是瞅着他的脸,又像是瞅着别的地方,整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
不过她嘴里所说的和她眼睛里所说的又截然不同。
“本衙内是后勤支援,不过要先说明,你那个破补习班,这两个月本衙内可一点没有关注它。”
“破补习班?”
范宁眨眨眼,佯作生气道:“我没听错吧!”
“哼!你以为呢?”
朱佩红艳艳的小嘴撅了起来,对范宁的补习班一脸不屑的样子。
“一共才六个学生,借座破仓库的二楼上课,还有两个心思不在补课上的二道书贩子,要不是本衙内不再买他们的书捐给各学堂,你以为他们会收心?”
“哦——”
范宁这才明白,他还说那两个家伙怎么忽然转性了,居然要金盆洗手,原来里面是有原因的。
范宁挠挠后颈笑道:“看来这一身士子服也是您老人家破费。”
朱佩狡黠一笑,“你要真有诚意,就和我们一样。”
“一样什么?”范宁没有理解她的意思。
“把这个穿上!”
朱佩递给他一只纸袋子,“这是专门给你定做的,你穿上它就算是领情了。”
范宁接过纸袋子,见里面也是一件蓝色士子服,士子服上还可以看到‘补习班’三个字。
范宁欣然笑道:“好!等会儿我就穿上。”
朱佩见范宁没有拒绝自己,她心中欢喜,连忙向几个人挥手喊道:“几位师弟,这边!”
六人快步走到范宁面前,一起躬身行礼,“参见师兄!”
又给朱佩施一礼,“参见小师姐!”
“你们……”
范宁怔住了,一种疑惑不解从他心中油然而生。
他看看朱佩,又看看他们六人,他们怎么称呼朱佩小师姐,什么时候的事情,自己怎么不知道?
这一刻,范宁忽然觉得朱佩并不是她所说的,并不关注自己的补习班,恐怕她对补习班的关心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
否则,他们叫起小师姐怎么会这样顺口?很自然地从他们口中说出,就像已经叫过多少次一样。
明仁、明礼得了朱佩的好处,叫她小师姐肯定心甘情愿,李大寿是随他们二人,而陆有为性格懦弱,从来都把自己当做小弟,他也会跟着叫小师姐。
倒是董坤和蔺弘二人,平时那么骄傲的学生,他们怎么会低下头叫朱佩小师姐?
这里面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隐秘吗?
范宁忽然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朱佩肯定早就认识董坤和蔺弘。
这一刻,范宁忽然对他们二人的身世有了几分好奇,他们二人家里到底是做什么的?
就在这时,旁边有人重重咳嗽一声,他一回头,只见身后站着一名身材高大的老者,须发皆白,长得一张马脸。
范宁没见过此人,“你是……”
“老夫刘通,你们师父是哪位?”
这位刘大儒十分恼火,他着实看不惯六人统一服饰,夺了自己刘大儒补习班的风头。
刘大儒斥责般的口气让范宁心中有些不快,打断别的谈话本身就是一种无礼举动,还居然这么气势汹汹。
范宁心中的不快没有表露出来,他淡淡问道:“原来是刘老丈,不知阁下有什么事?我是他们大师兄!”
“哼!你们师父没教过你们尊老敬贤之道吗?”
这种训斥般的态度让所有人都不高兴了。
明仁走到刘大儒面前,向两边东张西望,“老二,哪里有又老又贤的人?我得赶紧去给他行个礼!”
“我也没看见啊!”
明礼也夸张搭着手帘四下张望,“又老又贤的人到底在哪里呢?”
“你们——”
刘大儒气得七窍生烟,“你们简直太过份了。”
“你们两个,赶紧给我退下来!”
范宁笑了笑,把明仁和明礼拖到后面去,他对刘大儒抱拳道:“我们几个师兄弟要讨论一下考试题目,老丈若没有别的事情,就请暂时回避。”
刘大儒碰了一个软钉子,他正要离去,忽然一眼看见了朱佩,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露出一丝不怀好意的笑容。
“哟!你们师父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