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领而不就?”
  朱由检一怔,细细咀嚼这四个字,双眼一亮,道:“钱卿说的甚好,嗯,宗室诸王在京也没有规矩,你们列个条陈出来,我去找平王商议。”
  钱龙锡越来越得朱由检信任,心里也暗自得意,在文昭阁,他稳坐第一把交椅!
  璐王的任命,可以说触动了整个京城的神经,一道道奏本,如同雪花一般,飘入通政使司,然后落到司礼监。
  “皇上,平王求见!”
  一个内侍站在御书房门外。
  “皇上,太后来了。”
  又一个内侍匆匆跑过来。
  “皇上,孙阁老求见。”
  好似说好了一般,又一个内侍出现。


第354章 劫后余生
  朱栩揉了揉眉心,这麻烦来的也太快了点。
  曹化淳在一旁,低着头,也面色忧虑。
  宗室藩王任职要害,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不论是外廷,还是内廷,亦或者宗室都不能允许。
  不管皇帝在打什么主意!
  朱栩也有所预料,叹了口气,道:“先见皇嫂吧。”
  曹化淳答应一声,亲自去请。
  朱栩也出了桌子,站到门口。
  张太后这次穿的很正式,前拥后簇,太后的威仪摆的甚是严正。
  朱栩头就更疼了,陪着笑脸道:“皇嫂,有什么事通知我一声,我不就去了吗?哪还用得着你亲自跑……”
  张太后脸色淡淡,走进来,语气冷漠道:“你们都出去。”
  她身后的焕儿躬身,与一干宫娥内侍退了出去。
  御书房内的曹化淳等人也躬了躬身,悄然从侧门退出。
  张太后皱着眉头,盯着朱栩,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眼神里满是罕见的凌厉之色。
  朱栩头疼的厉害,拉着她的胳膊,小心地笑道:“皇嫂,来坐,有什么话,咱慢慢说。”
  张太后却挣开了朱栩的手,冷着脸道:“以前,你怎么做我不管,总之是你的国政。但,璐王这件事,我绝不答应!”
  朱栩脸都僵了,道:“皇嫂,你听我说……”
  张太后毫不客气的打断,道:“太妃本来也要来,被我拦下来了。”
  朱栩也不知道他现在是什么表情,双手揉了揉脸,望着张太后,颇有些无语凝噎。
  这件事,以他的观点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也自然不会真让璐王掌控巡防营,无非就是安抚宗室亲王们的一个手段,关键点其实也不在什么“祖制”上,而是朱家皇帝的历史太不清白,没人敢放心。
  朱栩可以不在意所谓的名声,也不怕清流们闹,他牢牢的把控着军队,朝廷六部也控制的死死的,可以说,现在的大明上下没有谁能够让他担忧或者害怕,唯独张太后,他没辙。
  “皇嫂,那你要我怎么办?还有什么办法能够安抚这些宗室王爷么?圣旨都已经明发了!”
  朱栩耍无赖了。
  若是半年前,六科齐在,还能封驳圣旨。现在的六科给事中,要么被明升暗降调走了,要么出了京,朱栩的旨意,没人能限制。
  放在过去,张太后也拿耍无赖的朱栩没辙,这次却丝毫不退让,她断然道:“我不管你怎么办,璐王进京可以,巡防营决不能给他!”
  朱栩太阳穴疼的厉害,双手又使劲的揉了揉脸,无奈道:“皇嫂,平王,孙阁老都在等着了,要不,晚上我去慈宁宫给你解释,解释多久都行?”
  张太后哪里不知道朱栩的性子,衣裙一摆,走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下,道:“你要是不给我个准话,我今天就不走了!”
  朱栩又搓了搓脸,赔笑着过来,道:“皇嫂,就是个名义上的,朕不会让璐王碰巡防营的。”
  张太后坐在那,表情几乎没有变过,语气也一样,道:“宗室,不能为官,这是祖制。”
  祖制?
  那一干王爷们都在督政院,也没见引起多大的风波啊?
  朱栩也只是在心里嘀咕,看着张太后的脸色,心里也明白,怕是不给个准话,她是真不会罢休了。
  朱栩坐在她边上,手指敲着桌面,心里也认真的思忖。
  这件事,怕真不容易善了。
  张太后看着他,身上倒是没有什么威势,只是一双眼睛,前所未有的坚定。
  过了一会儿,朱栩瞥了眼张太后,道:“皇嫂,朕你说实话吧,宗室虽然交出了一部分膳田,但他们手里至少还有一百万顷以上,就算以一亩地养活一口人,他们手上的地,就足以养活我整个大明了。”
  所谓的膳田,就是良田,往往都是最好的。
  张太后没有说话,她现在不关心这些。
  朱栩也知道,眯着眼,看着外面,继续道:“福王,璐王几人不进京,给了在京的王爷们一个念想,认为朕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藏匿的藏匿,转移的转移,这段日子都忙的很开心。”
  张太后眉头蹙了蹙,没有打断他。
  朱栩看了她一眼,道:“所以,朕打算拿福王立威!”
  张太后是聪慧的人,听懂了朱栩的话,双眼有些骇色的道:“你……福王皇叔?”
  朱栩冷哼一声,站起来,走到桌前,从抽屉里拿出几封信,递给张太后,道:“皇嫂先看看。”
  张太后看了眼朱栩,打开信,眉头就皱起,这封信写的很是晦涩,以张太后的学识,看的云里雾里,不甚明白。
  她最后盯着一句话,抬头看向朱栩道:“‘静帝在前,光武在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朱栩又坐下,语气有些冷嘲的道:“静帝,是周静帝,七岁的时候被迫禅位给隋文帝,光武,是光武帝,起兵推翻了王莽新朝的东汉开国皇帝。”
  其他的张太后不懂,可她听到了“七岁”,“禅位”的字眼,不由的手一抖,脸色有些发白。
  涉及到这些“谋逆之事”,即便是张太后,也无法多张口。
  可璐王的事,还是鲠在她喉咙,让她难受不已。
  朱栩看着她,心里暗自了然,他还真是小看了“祖制”的力量,沉吟一声,道:“皇嫂,这样,璐王进京之后,半个月内,朕让他去应天,怎么样?”
  张太后看着朱栩,眉头还是紧锁,半晌之后,将手里的信还给他,轻声叹道:“我知道,这件事也让你为难,不过既然是祖制,不能轻易违背,当年英宗敲了那块石碑,才有了土木堡之变,你千万要谨慎。”
  当年英宗敲碎了“宦官不得干政政事”的石碑,致使王振做大,这才会听他的跑去御驾亲征,接着就做了鞑子俘虏,丢尽了大明的脸面。
  朱栩点头,认真的道:“皇嫂放心,朕心里都明白。”
  张太后也没办法再说什么,站起来道:“我去一趟太妃那,晚些时候,你也亲自去一趟。”
  朱栩应一声,站起来送张太后离开。
  张太后一走,曹化淳就过来,道:“皇上,信王,六部的尚书,九位侍卿,还有都察院的杨大人,英国公等人,也都来了。”
  朱栩这回终于明白以前的皇帝为什么总是退让,甚至躲着外廷的大臣们了,哪怕他不在意所谓的名声,也要考虑继续下去引起的反弹。
  人心向背,是件非常可怕的事。
  朱栩揉了揉眉心,道:“先见平王,给朕倒杯茶,今天怕是没的清闲了。”
  曹化淳看了眼朱栩,这件事上他没有插嘴,躬身道:“是。”
  很快,平王就来了,大腹便便,斜垂着两只手,要不是他还一摇一晃,远远看去还以为是个人偶。
  朱栩坐在那,也不等他行礼,直接叹道:“朕刚安抚了皇嫂好半天,皇叔打算让朕用多久?”
  平王怔了下,躬身的腰直起来,放下手,看着朱栩眨了眨眼,随即笑呵呵的道:“娘娘是有大智慧的人,当初力持皇上继位,她既然不反对了,那本王也就不劝皇上什么了。”
  朱栩听着这话一怔,打量了这位皇叔一眼,笑道:“要是都有皇叔这么好说话,朕也就不用这么头疼了。”
  平王看着朱栩确实是愁绪满面,想了想,又抬手道:“皇上,可要臣帮忙劝说一二?”
  朱栩看着他,道:“皇叔,能劝说谁?”
  平王道:“只要皇上不让璐王掌权,我能劝说信王与杨大洪。”
  朱栩眉头一挑,道:“真的?”
  平王又抬手,笑道:“这样的大事,臣哪敢跟皇上开玩笑。”
  这倒是意外收获,朱栩道:“传孙承宗。”
  孙承宗快步走进御书房,同来的还有申用懋,孙传庭等兵部的尚书侍郎。
  朱栩不等他们行礼,一摆手道:“行了,朕都知道了,璐王进京后,半个月内,朕就打发他去应天。”
  孙承宗等人都是一愣,见平王在,也都会意,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平王上前一抬手,道:“皇上,那臣去见信王与杨大洪。”
  朱栩点头,又看向孙承宗等人,道:“你们也看到了,去吧,安抚该安抚的人,朕还有一大帮人要安抚。”
  孙承宗几人对视一眼,作为统领巡防营的兵部尚书,申用懋道:“皇上,那巡防营,还是归兵部节制吗?”
  张之极领京西大营,驻扎在京城西面,金国奇领京东大营,驻扎在东面,禁军守卫宫廷。
  朱栩颌首,道:“嗯,巡防营继续归兵部节制。”
  “遵旨。”这三人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但心里总有膈应,好似还有什么不吐不快,却找不到话来说。
  朱栩打发了这三人,又强耐着头疼,见了傅昌宗,周应秋等六部九卿的大臣们。
  在他这个穿越者的眼中不算大事的小事情,意外的惹出这么大风波,也让他颇为感慨。
  一直到了晚上,从刘太妃的仁寿殿出来,疲惫不堪的朱栩才长松一口气,望着皎洁的月色,叹道:“所谓的藩篱,果然不是那么好打破的。”
  同时,他还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听着他的话,表情平静。对于这件事,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掺和。


第355章 杀气
  尽管安抚了最高的统治阶层,后面的管理阶层,清流,尤其是宗室亲王,都还是不能安静。
  朱栩也察觉到,璐王这件事,引起的动静,超乎了他的想象,没过多久,连四川的秦良玉都写上奏本,言称“国计在前,万利在后”,还是劝谏他不能让璐王掌握巡防营。
  不知道是天气越来越热,还是朱栩心里燥热难耐,坐着没多久就浑身是汗。
  朱栩批过一道奏本,拿起另一个道:“小曹,给我找把扇子来。”
  曹化淳上前,道:“皇上,奴婢让御膳房给您准备一碗清凉茶,要不要,再让两个宫女给您扇一扇?”
  朱栩道:“不用,找个小扇子给我。”
  曹化淳应了一声,对着不远处一个内侍示意。
  那小太监转身,飞快的跑了出去。
  朱栩盯着手里的奏本,是南方水师总兵熊文灿的奏本,言称倭国方向来的海盗增多,很多商船被打劫,有的甚至杀人沉船,骚扰到了近海。
  朱栩眉头皱了皱,按下奏本若有所思。
  日本现在应该进入幕府时期?差不多也开始闭关锁国了。不过小冰川到来,日本也不太好过,出来继续行凶做海盗也属正常。
  现今的大明不同以往,海域的盗匪已经被清扫一空,不论南方北方都有成编制的水师,外加各地也都整肃了军备,不论是驻军还是常备军,都不是散乱的小海盗可以招惹。
  “不能上岸抢劫,所以改在海上?”
  朱栩自语,手掌在这道奏本上轻轻拍着。
  “皇上。”曹化淳走过来,递过一把扇子。
  朱栩看了他一眼,接过来,刚要扇,忽然心里一动,道:“出海的商船,都是多大的?”
  曹化淳一怔,这个他倒是不清楚,想了想,道:“皇上,海上波涛大,应该都不是小船。”
  朱栩眼睛眯了眯,微微颌首,旋即又道:“将破虏枪调一千支给南方水师,外加五十门大炮,命熊文灿训练好兵卒,派遣给出海的商船,不是每一条船都派,而是出海的商队,要他们彼此守望,相互扶助。”
  曹化淳心里微惊,这可是大手笔,稍稍犹豫,道:“皇上,是否有些不妥,这样还不如派水师保护?”
  朱栩摇头,道:“现在商船规模都还小,去的范围也不大,日后扩大了,水师也不能保护周全,还是要靠他们自己。”
  给商船这样的利器,不知道会惹起多大的反对声。
  好在反对的没有权力,有权的不会反对。
  曹化淳见朱栩思绪已定,便应声道:“遵旨。”
  曹化淳传旨去了,朱栩将熊文灿的奏本放到一边,又看向下面,没看多久,又转头看向刘时敏,道:“璐王到京了吗?”
  刘时敏道:“皇上,两天前就到了。”
  朱栩眨了眨眼,最近忙的昏天黑地,倒是忘了这茬,沉吟一声,道:“宫外,有消停吗?”
  刘时敏躬身在那,道:“还没有,议论声还是不小,尤其是一些再野的,不过赵南星,高攀龙都写了文章,称赞皇上。”
  朱栩一愣,道:“你刚才说谁?称赞?”
  刘时敏道:“是,他们文章说皇上有‘破旧,革弊’的魄力,还望皇上继续‘整肃天下,勠力虔心’。”
  朱栩脸色颇为怪异,自语道:“他们这是转性子了?”
  猛然间,他心里一动,眼神发光,对着刘时敏道:“去,将他们最近的言行给朕查清楚。”
  刘时敏虽然不知道朱栩心底怎么想,应道:“是。”
  朱栩看着刘时敏出了御书房,望着门外,晴空如碧洗,不由笑了笑,道:“召曹变蛟来,朕要出宫,去见见璐王。”
  朱栩一身常服,带着曹变蛟,出了宫,也没有隐藏行迹,也没有大摇大摆。
  曹变蛟身后五十个禁军,跟在朱栩的龙撵之后,向着十王府走去。
  虽然没有隆重的形式,但皇帝出行,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转眼间,巡防营,顺天府,东厂都派了人,远远的跟着。
  同时,各种消息满天飞,伴随着真假各半的流言。
  所谓的十王府,就是十个王府,明朝专供未成年的王爷们的住所,出了东华门,并没有多远。
  尤其现在在京的各位王爷,大部分都有住所,朱栩暂时也没有整顿,最重要的是,十王府也住不下。
  现在京城也没有未成年的王爷,十王府也就没有住什么人,只有璐王府一家。
  朱栩还没有到,璐王朱常淓,李王妃,长史沈典等一干人,都已经在等着了。
  “吾皇万岁!”
  朱栩刚刚下龙撵,一干人就跪地喊道。
  朱栩连忙走了几步,虚扶着道:“皇叔请起,都是一家人,不必客套。”
  朱常淓谢了恩站起来,头低垂,目光却好奇的打量着朱栩。
  他们来到京城后,就一直打探皇帝,信王的喜好,想要投其所好,他看着朱栩满脸含笑,好像很容易亲近,并不像外界传言那般可怕。
  他抬手,道:“不知皇上有何吩咐?”
  朱栩一怔,这位皇叔倒真是耿直啊。
  李王妃深知自己儿子的脾性,连忙道:“皇上,请进内用茶。”
  朱栩又看了眼这位李王妃,笑了笑,背着手,领头向里面走去。
  这十王府,他也是第一次来,四处走了一番,居然有近十分之一的皇宫大,他不由得摸了摸下巴,轻声自语道:“倒是可以住不少人啊……”
  李王妃小心翼翼的跟在朱栩身侧,暗自瞪了眼朱常淓,不让他乱说话。
  李王妃是个心思谨慎,颇为机警的人,总觉得朱栩人畜无害的脸后,藏着可怕的心机,由不得他们不小心应付。
  来到璐王府,朱栩坐在上座,上了茶后,朱栩端着杯,一边吹着一边笑道:“怎么样,京城还习惯吗?你们可都还没有来过京城。”
  朱常淓倒是很喜欢,文风浓郁,骚客咸集,让他颇为欣喜。
  李王妃却从他朱栩的话听出了别样的意味,心里一惊,微微躬身道:“回皇上,京城非常好,若不是常淓一直病着,我们早就进京了。”
  朱栩颌首,也大致看明白了,朱常淓确实如魏忠贤奏本所言,年轻好文,并无违逆之心,想来也都是这位李王妃的主意了。
  “有没有与其他王爷们多走动走动?”朱栩看着朱常淓道。
  这话一出,李王妃,朱常淓,沈典都是一惊,摸不透朱栩的意思。
  朱常淓看了眼李王妃,谨慎的道:“臣还没有来得及。”
  朱栩一摆手,道:“皇叔不用担心什么,咱们都是一家人,太祖子孙,理当相互照应。没事多去走动走动,他们还有不少膳田,也可以分一些给璐王府,过几日督政院有个院会,皇叔也可以去。还有,皇叔执掌巡防营,也要多加用心。”
  朱栩说的很是随意,听着的三人却都心惊肉跳。
  朱常淓也不是傻子,相反自从进京后,他就越发的谨慎,敏感,很容易从朱栩的话里听出背后的意思。
  皇帝是要他在那院会上劝还保留着众多膳田的宗室王爷们交出来,而巡防营,就是警告他,不能碰!
  朱常淓身体颤抖,他要是真在那院会上当众开口,劝说他们交出膳田,只怕会被人恨死。
  偏偏他不能不答应!
  他看了眼李王妃,李王妃也咬着唇,低着头,眼神闪烁,半晌也没有办法拒绝。
  沈典就更是了,恨不得朱栩根本看不见他。
  朱常淓无奈,只得道:“是皇上,臣会用心。”
  朱栩笑了笑,道:“嗯,那就好。对了,听说皇叔,与福王皇叔也有来往?朕年幼就对福王皇叔很是喜欢,只是无缘一面,甚为遗憾。”
  朱常淓沉着脸,身体紧绷,听出朱栩的意思了,有些木然的微微躬身,抬手道:“臣与福王也多日未见,臣待会儿就写信去洛阳,请他来京一见。”
  上道!
  朱栩笑呵呵的点头,又看向李王妃,道:“那再好不过了,老太妃在宫里,经常跟朕念叨,说王妃持家有方,有空不妨常进宫陪太妃聊聊天。”
  李王妃站起来,曲身道:“是,今日妾身就进宫。”
  朱栩起身,笑道:“那就好,一家人,要常走动,今日朕就是来认认门,有空的话,也会常来的。”
  三人都会意,连忙行礼道:“恭送皇上。”
  朱栩大步出了十王府,坐进龙撵,长吐了口气。
  该有的面子,终归都要照顾到,不做到仁至义尽,也不能对别人下重手。
  “人言可畏呐。”
  朱栩自语。这一次,他不论是对福王,还是对宗室的王爷,都算是仁至义尽了,再不老老实实的就范,就不能怪他下杀手了。
  刚进宫,曹化淳就迎了过来,朱栩一边走一边道:“洛阳那边有什么消息?”
  曹化淳道:“福王似乎还是没有进京的意思,魏忠贤也在按兵不动,等候旨意。”
  “给他们三天时间。”
  朱栩语气中多了一丝杀气,道:“三天后,京城内凡是没有如数交出田亩,私产的宗室藩王,不管是谁,都让璐王带着巡防营抓人!传旨给魏忠贤,三天后福王再无动静,立刻捉拿,削籍下狱!”


第356章 戾气
  大明京师,不知不觉间,与天启年间已然不同。
  炽烈如火的党争已经消散不见,取而代之是朝野上下,齐齐对于新皇的不满。
  小皇帝胡乱兴兵,废除内阁,驱逐正人,任用奸佞,除了还未成年无法荒淫无度,昏君该干的事都已经做完了。
  这个时候的各种文会,书社遍地都是,又好针砭时弊,以往都是抨击党争,谩骂奸邪为要旨,现在,却都是一副不可明言的昏君当道,奸佞横行的黑暗时期。
  一辆宫里出来的马车,悄无声息的出了西华门,向西行去。
  四周不动声色的跟着无数禁军,将马车围绕在中间。
  马车内,朱栩摇着扇子,依旧满头大汗。
  傅昌宗看着朱栩满脸是汗,神色忧虑道:“皇上,正如你所言,近年来天气是越来越怪了,冬天奇冷,夏天怪热,还不到七月,怕是今年的旱情要进一步加深了。”
  朱栩点头,他这体格,冬天怕冷,夏天怕热,有点动静就浑身冒汗,挑着帘子向外看了看,还在京城内,满大街人来人往,热气腾腾。
  傅昌宗也顺眼望去,恰好就看到了惠晋商行的分部,一个汉子在热情的推销着茶叶。
  傅昌宗心有所动,道:“皇上,今后的生意怕也是不好做,要早作打算。”
  朱栩放下帘子,道:“嗯,朕知道……户部要密切关注着旱情,赈灾要及时,对于敢对赈灾物资动心思的,要敢杀敢埋!”
  傅昌宗应着,双眼平静的看着朱栩,不知道为何,近日来,他总觉得朱栩戾气见长。
  马车晃悠了一下出了城,然后就很平稳的行驶起来,速度也快了不少。
  “可能是近来压力太大吧?”
  傅昌宗心里想着,转移话题,笑道:“皇上,这新路真是好,又硬又平,有了这种路,下雨天也不妨碍行路,不管去哪里,应该都方便的很了。”
  马车下的自然是水泥路,虽然这种水泥路远不如后世,但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足够用了,以现在的材料,人力,物价,哪怕修建一条从京师到应天的水泥路,也用不了二十万两。
  由工部牵头,派遣培训好的,熟练筑路的官员到各地,有地方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