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应秋倒是没有意外,道:“是,对于各级生员,臣也议议定了考核纲目,品性,财产等等,每次升院都会公开一段时间,准许举告……”
  朱栩不时的颌首,他要改革“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现在还远远不够,不过,事情终归不是一蹴而就,还得慢慢来。
  听了好一阵子,朱栩也了然,这些都是照着他的意思整理出来的,只是大概,详细的步骤与细节,还得进行一步步的推敲,完善。
  周应秋说完了这些,看着朱栩又道:“皇上,臣斗胆问一句,科举之后,皇上是否就要清丈天下田亩?”
  朱栩知道这位是聪明人,六部尚书中,属他最是聪明,微微一笑,道:“你倒是看的透彻,不过,接连的变革太过急切,影响过大,还得慢慢来,先从山东,山西,陕西,几省开始。”


第375章 集权、叛变
  科举的重要性,是一个王朝的一大支柱,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那一支。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个“民心”就掌握在读书人手中。
  这场改革,势必会惊起滔天波澜!
  还好有信王在。
  朱栩现在深懂得韬光养晦的道理,一边无声无息的消除他“任性皇帝”的帽子,一边不断的推动着他的既定计划。
  朱由检回到文昭阁,坐在班房内,沉着脸,盯着桌子,双拳握的紧紧,发出咯咯响动。
  从改军,废除内阁,打压东林,改盐政,亲征辽东,收缴宗室田亩、私产,撤南京,桩桩件件,哪一个都涉及到大明“国本”!
  在朱由检眼里,身为皇帝的朱栩,竟然天天想着挖大明的根基,要毁了太祖打下的基业,他越来越难以忍受!
  尤其是今天,朱栩居然将主意打到了科举上!
  这科举涉及到天下万千士子,每一个读书人,甚至是每一个人!
  他坐在那,腰杆挺直,双目里尽是愤怒之色。
  “遏制!遏制!”
  他低吼着,咆哮着。
  钱龙锡,施鳯来等人都在外面,隐约听到朱由检的声音,每一个都默然无语。
  他们与朱由检熟悉了,也渐渐的了解这位王爷的性格。性情隐忍,万事藏于心,越来越难以捉摸。
  半晌之后,朱由检走出来,面色平静,看了眼不远处众人聚集过来的目光,道:“召集文昭阁所有人,温体仁也叫来。”
  钱龙锡看着朱由检毫无笑容的脸色,心知是又出事了,连忙安排人传令。
  文昭阁这次坐的满满当当,前后放了三排椅子,从钱龙锡,施鳯来,到周延儒,温体仁,再到范景文等人,近有二十多人。
  朱由检坐在那,目光如剑,扫过众人,漠然开口道:“皇上有意修改科举制,改设书院,分层次考核,然后京考,统一由文昭阁与吏部署理,排除礼部。”
  周延儒一听就脸色一变,沉声道:“王爷不可!”
  朱由检面上不变,淡淡道:“周大人是什么意见?”
  周延儒也有些后悔抢先说话,迟疑着道:“王爷,科举涉及太多,贸然改动,怕是会引起巨大反弹,得不偿失。”
  周延儒的话很含蓄,实则上,封建王朝施行科举千年,自有一套体系,要想打破,不知道要损害多少人的利益,尤其是官僚集团,这是他们控制朝政的重要手段,岂可就这么失去。
  别说文昭阁了,就是景阳宫,也不会贸然去动。
  文昭阁安静的可怕,没有人再说话。
  这件事太大,稍一不慎,传了出去,就会遭到整个士林的“追杀”。
  朱由检对眼前的这帮人失望透顶,脸上越发的淡漠,看向温体仁道:“温大人,你怎么看?”
  温体仁知道自己失宠了,肥胖的脸上一如往常,沉吟一声,道:“王爷,此番改革,当以礼部,翰林院为主。”
  朱由检微怔,旋即皱眉道:“还是推卸责任?”
  文昭阁内的人都是神色微动,眼神尴尬一闪。
  温体仁倒是不受影响,继续道平静的:“王爷,科举乃是礼部的职责,还涉及翰林院,贡院,提督学政等,想要改制,必须要先从他们开始。”
  朱由检看着温体仁,眼神动了动,没有说话。
  对于这件事,其他人的态度大部分都是默然,不想去碰,这是一个危险区,一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
  朱由检对这群人越发的不满,暗吸口气,抬头看向温体仁道:“温大人乃是礼部侍郎,此番改制,还需大人大力协助。”
  温体仁神色不变,躬身道:“下官义不容辞。”
  朱由检也知道商议不出什么,一挥手道:“好了,这件事严令不得外传,更不得提及景阳宫!都散了吧。”
  钱龙锡等人也清楚信王需要时间来想清楚,都应了一声便散了。
  范景文坐回桌前,看着朱由检走回班房的背影,稍稍一想,提起笔,打算给叶向高写信。
  温体仁走出了文昭阁,小眼睛眨动,光芒闪烁,迈步向宫外走去。
  朱由检站在班房内,推开窗户,望着外面,眉宇间尽是烦扰愁绪。
  王承恩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双耳间隐现的白发,走过来,轻声道:“王爷,还请保重身体。”
  朱由检望着外面巍峨的宫殿,默然一叹,道:“整个大明也找不出一个忠心为国的,每个人都有私心,都清楚的摆在本王面前,没一个可以信任的……”
  王承恩听着朱由检的话,没有出声。
  要是说对文昭阁最为清楚的,也就是他这个一直冷眼旁观的大宦官了。
  “走吧。”
  朱由检又叹了口气,转过身就要出门。
  王承恩跟在朱由检身后,道:“王爷,这是要出哪里?”
  朱由检眉宇间越发沉凝,漠然道:“去见赵南星,杨涟,没有他们的帮忙,本王也做不了事。”
  王承恩知道朱由检一直都觉得束手束脚,上面受制于皇帝,下面受制于六部,哪怕是东林党,他也只能上门求着办事。
  王承恩只是一个家奴,并不能多说什么,只能安静的跟在身边。
  消息一出,自然是一片哗然。
  几乎是在半个时辰内就传遍了整个京城,凡是读书人都知道了,文昭阁的信王企图要改革千年以来的科举制,汹涌如潮汐般的一股巨浪在京城掀起,然后向京城之外,四处八方的飞速蔓延。
  有信王挡在前面,周应秋暗辅,朱栩丝毫不担心,任由外面议论纷纷,谣言满天飞。
  两天后,平台。
  朱栩坐在那,鲁王恭敬的站在朱栩身前,心里甚至有着一丝忐忑。
  外人不清楚宫外那些流言,他可清楚,信王绝对没有魄力改革科举制,更没有那个能力!
  “放松,放松。”朱栩看着鲁王紧绷的身体,笑着道:“没什么大事。”
  鲁王微微躬身,越发的担忧了。
  朱栩喝了杯凉茶,没理会鲁王的神色,一只手缓慢的拍打着腿,道:“靖王过几日就要回京了,朕对他这一趟很满意。是朕以前对宗室有些偏见,行为偏激了一点。”
  鲁王抬头看了眼朱栩,然后躬身更低。
  皇帝在你面前检讨,绝对不是要跟你道歉,多半是有求于你,或者说,有艰难的任务给你。
  鲁王深知这个道理。
  朱栩很清楚,这位鲁王也不是简单的人,以一种很缓和的语气笑道:“平王皇叔多次在朕面前说鲁王能力非常强,在督政院帮了他不少忙。”
  鲁王没有说话,套话越长,就表示事情越严重。
  朱栩绕了几句,也到了主题,道:“山东巡抚李精白上奏,山东布政司,按察司,济南府多有不法,只是他多有掣肘,难以成事,奏请朝廷再派钦差,严厉查处。”
  鲁王终于明白朱栩的意思,想着靖王在南直隶提拔了一大波人,如今在宗室威望甚隆,心里也有些意动,强忍着没有说话。
  朱栩也没有说话,又端起茶杯,轻轻啜了口。
  山东相对其他布政司来说,非常的小,只辖有六个府,并且离京城很近,想要处置也并不难。只是不同于江苏,这个是真正的裁撤三司,改巡抚制,会对其他布政司有着极其大的影响,反弹声会大增。
  不过,朱栩现在需要集权,需要整合大明的所有力量,应对迫在眉睫的天灾。
  朱栩给了鲁王一阵无声的压力,继续说道:“你到了山东,朕就会将布政司,按察司的一干官员都调走,刑部,大理寺也都会派人配合。另外,山东总督阎鸣泰,卢象升的龙骧军,你紧急时刻也可以调动。有其他需要,你可以跟朕说。”
  鲁王听着就有些激动,有这样的权势,整个山东就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自然,这是在朱栩允许的范围内。
  “回皇上。”
  鲁王强自压着激动,表面上很平静的道:“臣需要几个帮手,望皇上准允。”
  朱栩一摆手,大气的道:“嗯,你拟个请旨的奏本就是,还有吗?”
  鲁王想了想,眉头皱了又皱,认真的看着朱栩道:“皇上,臣……请发还鲁王府。”
  朱栩双眼一眯,旋即笑道:“你乃是钦差,这点要求,朕许了。”
  鲁王这也是冒着风险试探的,见朱栩这么痛快的答应,心里反而又沉了一分。
  山东这一趟,怕是远没有皇帝说的只是查处贪污那么简单。
  一来由不得他拒绝,二来他也不想拒绝。他抬手沉声道:“臣谢皇上,臣定不辱使命!”
  朱栩站起来,背着手道:“嗯,去吧,给朕写一道详细的奏本,朕要知道你想怎么做。”
  鲁王应声,出了宫,便埋头写奏本,同时开始密会一些人。
  第二天一大早,鲁王的奏本就到了司礼监。
  朱栩一边翻着,一边暗笑。
  这位鲁王倒是不同于靖王,他想的是“潜行”,先无声的到山东,然后悄然调查,拿到证据,一击致命。
  “也好。”
  朱栩眯着眼,笑的有些诡异。
  边上的曹化淳神色动了动,他从朱栩的表情就知道,事情绝对不会向着鲁王希望的方向发展的。
  “皇上,这是今天的奏本。”刘时敏从侧门走进来,身后跟着五个小太监,每一个都端着盘子,盘子满满当当都是奏本。
  朱栩神色讶异,道:“今天怎么这么多?”
  刘时敏躬身,道:“皇上,大部分,是弹劾信王,要求罢免他总理大臣的。”
  朱栩顿时就暗感庆幸,要是没有信王,他该怎么办?
  想了想,他笑道:“这就不必再给文昭阁了,你们司礼监处置吧。”
  刘时敏点头,又递过一道奏本,道:“皇上,这是今年武举的名单。”
  朱栩伸手接过来,打开翻了起来。
  明朝也是重文抑武,所谓的武举,早就沦为形式,但凡统领兵马,几乎都是文人,甚少有破例。
  这自然不是朱栩想要的,他翻开看着。
  人名,籍贯,履历,举荐人,每一个人都写的清清楚楚。
  朱栩看着,并没有熟悉的人名,倒是其中一个,引起了他的主意。
  彭明扬,原是一个捕头,得了襄阳知府樊一蘅的举荐。
  这位樊一蘅朱栩隐约有印象,他举荐的人,应该有些本事。
  “这个人记下,到时候朕要见见。”朱栩将奏本递给刘时敏,在那名字上指了指。
  刘时敏看了眼,应声表示记下。
  朱栩翻着奏本,各地的都在表示灾情加重,粮食减产,民乱迭起。
  朱栩轻叹一声,自语道:“再等等,都再等等……”
  朱栩话音未落,右侧门一个内侍匆匆跑进来,在曹化淳耳边低语了几句。
  曹化淳脸色微变,挥了挥手,走到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建奴讨伐察哈尔,大胜,林丹汗据说逃走了,不知去向。”
  朱栩摇了摇,这才多久,一个回合只怕都没有,这林丹汗就败了。
  朱栩抬头望着外面,沉吟一声,道:“建奴那边怎么想的?”
  曹化淳道:“似乎没有撤兵的意思。”
  朱栩眉头动了动,心下了然,依照后金的性格,不抢个够,是不会收兵的。
  “罢了,让锦衣卫那边盯着,有什么消息尽快通知过来。”朱栩道。
  “遵旨。”曹化淳道。
  “皇上,傅尚书来了。”曹化淳话音未落,御书房门前一个内侍走进来道。
  朱栩一怔,抬头看去,傅昌宗有特权的,随后就走了进来,抬手行礼道:“皇上。”
  朱栩一笑,站起来道:“舅舅,怎么一大早就来了?”
  傅昌宗看了眼曹化淳与刘时敏,也没有避讳,笑着道:“给皇上送来一个消息,昨夜,温体仁去府上找我了。”
  朱栩眼神微动,想到了这位的脾性,忍不住地笑道:“来抱舅舅大腿的?”
  傅昌宗摇头道:“怕不是,应该是冲着皇上来的。”
  朱栩了然,文昭阁的状态他也是一清二楚,温体仁在信王面前失宠,想要再攀高枝,也就唯有他了。
  手指在桌面敲着,朱栩突然一笑,道:“那就让他好好表现,让朕看看他的能力。”
  傅昌宗会意,温体仁是礼部侍郎,当前礼部最重要的就是秋闱,还有就是科举改制,很显然,朱栩这是要温体仁在这上面出力了。


第376章 加速
  山东,兖州。
  鲁王朱寿鋐看着眼前偌大的鲁王府,神色平静,心里却颇为感慨。
  这鲁王府还挂在他的名下,可他被圈禁在京城,这鲁王府里里外外也都是东厂的人,现在,看着鲁王府里的东厂番子陆陆续续撤出来,脸上也出现了一点点笑意。
  朱以海站在他身后,神情也颇为激动,道:“父王,咱们这回算是扬眉吐气了。”
  现在整个大明的藩王,要么被杀,要么就是圈禁在京城,出头的也就是平王,靖王,他们鲁王算是第三个!
  朱寿鋐也是聪明人,他能明白,大权在握的皇帝,已经不用再顾忌什么,是该拉拢有用之人的时候了。这个时候,谁能做的好,谁就能在新朝光芒万丈!
  朱寿鋐背着手,道:“事情做的怎么样了?”
  朱以海连忙道:“父王,我已经去找过东厂,巡抚衙门,总督衙门了,该有的东西都差不多了,只要找准机会,就能动手!”
  朱寿鋐目中仿佛一座高山在轰然倒塌,大步向王府里面走去,道:“写奏本去京城,请皇上动手吧。”
  “是!”朱以海大声道。走进了久违的鲁王府,他的心情也跟着激动起来。
  不到一天时间,自京城的调令就到了济南府,布政使,按察使全都被叫进京述职,又不过一天,几个府的知府也全都被调进了京。
  一时间,偌大的山东头头脑脑,地头蛇全都离开了山东。
  济南府。
  鲁王朱寿鋐,巡抚李精白,总督阎鸣泰在座,三人现在是山东最有权势的三人了。
  李精白也是魏忠贤的人,他看着鲁王笑道:“王爷,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阎鸣泰负责的是全省军务,对于政务,他不能多插嘴,对着鲁王道:“王爷,卢总兵去登州见袁大人,暂时返回不了,不过有信使来,龙骧军会鼎力支持王爷的。”
  朱寿鋐放下手里的茶杯,大马金刀的坐在那,道:“二位大人,根据皇上的意思,也参考了江苏的制划,本王决定,先将布政司,按察司合并,然后补齐左右参政,参议,重新架构,同时甄选各府知府……”
  李精白这阵子也在研究江苏的新体制,从鲁王的话里他就明白,这就是仿照江苏改制了。
  山东不同于江苏,没有太大的阻力,只要他们几人齐心协力,足以压制反弹声,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慢慢的消化这次改制的反对声,理顺政务。
  不过,改制改的是官位,其中的利益太大,不论是李精白还是阎鸣泰,亦或者鲁王,都难免要明争暗斗一番了。
  御书房,朱栩拿着刘化送来的奏本,面露冷色。
  刘化奏报,建奴的骑兵离古北口不过二十里,似乎有破关的意向。
  孙承宗,申用懋,孙传庭都站在不远处,神情凛凛。
  孙承宗道:“皇上,建奴野心勃勃,这次大败林丹汗,蒙古怕是没有能力再抗衡,以建奴以往的作为,怕是会通过各种盟约,联姻的方式拉拢,控制各部,他们的力量会壮大到超过以往,需认真应对。”
  申用懋也赞同,抬手道:“皇上,锦州,宁远都固若金汤,臣担心建奴会绕过两城,直接入侵山海关。”
  孙传庭却不同意,道:“皇上,山海关不是那么容易攻破,臣倒是担心建奴此番出现在古北口,是另有目的。”
  朱栩放下奏本,看了三人一眼,心里赞叹。
  果然,很多事情都变了,历史上,后金突破喜峰口,大明朝廷措手不及,京城差点都被攻破,而现在,已经有人可以预料到了。
  朱栩笑了笑,道:“嗯,跟朕猜测的差不多,兵部先做好预案,朕会命锦衣卫那边仔细探查,有结果,再做详细的安排。”
  孙承宗等人最高兴的,倒不是皇帝多么雄才大略,而是能够听得进臣子之言,辨得清哪些该赞同,哪些要拒绝。
  三人应了一声,出了景阳宫,便向着参谋部走去。北方重镇不少,可漏洞也太多,他们需要细致的调查,做好足够的推演。
  朱栩送走了三人,又看着刘化的这道奏本,神色沉吟。
  黄太吉不是简单的人,他这么做,是故意的,还是另有企图?真的会如历史上一样,再次突破喜峰口?
  朱栩拍打着这道奏本,沉思良久,抬头看向曹化淳道:“传旨给辽东,想尽办法探查,朕倒是要看看,黄太吉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曹化淳知道,辽东一直是朱栩的心病,应道:“遵旨。”
  刚要走,朱栩又道:“再传旨给赵率教,让他领着骑兵北上,再让满桂的骑兵移师昌平。”
  曹化淳看了朱栩一眼,道:“遵旨。”
  朱栩说完这些,还是不安心,又道:“再传旨给四川,宣秦良玉进京!”
  曹化淳觉得朱栩的安排过于谨慎,迟疑一番,还是答应道:“是。”
  另一边的刘时敏心里也这么觉得,不过并没有出声。
  待曹化淳走了,朱栩暗吐一口气,继续翻着奏本。
  这一道,是来自山东锦衣卫的,其中历数了鲁王,李精白,阎鸣泰等人的一举一动。朱栩细细看了看,旋即笑了笑,随手扔到一边。
  这几人有私心朱栩是知道的,只要在他能容忍的范围,按照他的既定轨道走,朱栩也不怎么在意。
  更何况,他们再怎么闹腾,也是他一句话就可以终结的事!
  轰轰轰!
  突然间,外面响起了炸雷般的响声,整个景阳宫都在跟着颤,旋即天色飞速的黑暗下来,朱栩都看不清奏本了。
  曹化淳也神色微惊,抬头看向外面,走过来道:“皇上,外面要下雨了。”
  朱栩没办法看下去,走出门,站在屋檐下,望着乌云压顶的天空。
  哗哗哗!
  几乎是转眼间,瓢泼大雨倾盆而下,将整个院落都湿透,没多久,小溪成河流,成湖泊,积满了院落。
  曹化淳站在他边上,大声道:“皇上,钦天监那边说了,这场雨要下好几天。”
  朱栩默然点头,“小冰川”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旱大涝,大雨集中短暂,大旱绵延时长。
  朱栩看了一阵,见雨势越来越大,道:“让各地准备存水,各地做的怎么样了?”
  曹化淳道:“回皇上,各地都有准备,具体的,还得再观察。”
  朱栩轻吁口气,看着院子的流水。
  这场大雨,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果然,这场大雨,下了几天几夜都没有完,皇宫内到处都是积水,内宦宫女,整天忙着通水。
  乾清宫前,朱栩望着雷声不绝的天空,道:“外面,怕也是积涝成灾了吧?”
  曹化淳也看着黑蒙蒙的天色,道:“是,不过倒是没有形成洪水,这一多年的疏浚河道,还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朱栩点头,番薯就要收获了,好在不是全国范围大涝,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皇上,温大人,钱大人来了。”
  刘时敏从后面冒着雨过来,放下伞道。
  钱谦益与温体仁都是礼部侍郎,加上文昭阁的施鳯来,还有吏部,翰林院,贡院,国子监都一干人,负责此次秋闱。
  朱栩摆手,道:“让他们去文昭阁,此事全权交给文昭阁安排。”
  刘时敏微怔,旋即躬身道:“是。”
  温体仁与钱谦益接到旨意,都是一愣,两人楞的又都不同。
  钱谦益是朱栩的人,温体仁半个都还算不上,两人心思各异对视一眼。
  钱谦益才华横溢,在江南,尤其是东林内,享有盛誉,一直都被称为“魁首”,不过这个魁首相比东林大佬赵南星等人,或者杨涟,左光斗等人又差了些,不论是资历还是官位,也就是文名很盛。
  温体仁见钱谦益不语,笑道:“钱大人,请吧。”
  钱谦益好似反应迟钝,连忙道:“是是,温大人请。”
  温体仁看了眼钱谦益,迈步向文昭阁方向,身后打伞的小厮慌忙跟着。
  朱由检对于朱栩的这次真正的放权有些意外,却也很是些兴奋,在班房内,对着施鳯来,温体仁,钱谦益三人笑道:“今年,乃是崇祯年第一次选士,意义非凡,三位大人务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