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征税,目标对象就是富饶的南方,沿海诸省,先是政改,接着又强行取缔了复社,外加魏忠贤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未干,好容易稍稍平静,不论是朱栩还是大明的高层都不愿意再“激怒”江南官宦集团,只能施之以柔,缓慢推进。
大明的朝报全力开动,目前报纸都是非常便宜的,遍布京城的摊点,谁都买得起。
省改的消息,建奴朝贡的消息,赈灾的消息,平乱的消息,总之,都是皇帝英明神武,朝廷一心为国,呼吁民众要勒紧裤带与朝廷一同抗灾,渡过这艰难的日子等等。
朝报在各省陆续设立报点,开始慢慢掌握舆论导向。
去往陕西的路上,一座精致,有些奢华的马车内。
李岩面无表情,双眼阴沉着,仿若有无限恨意,偏又发作不得。
他的妻子汤氏轻声的安慰着道:“夫君,纵然考不上省文院,也可以让父亲大人报送,哪怕不行,朝廷不是说也可以如过去一样,科考入仕吗?”
李岩抬头看了眼汤氏,嘴角动了动,想要说什么,最后还是哼了声,闭上了眼。
汤氏虽然是大家闺秀,可对外面的事情又能了解多少?
让李岩愤怒的是,是他三次都没有考进那山东省文院,而那些不在他眼里的人,却纷纷都考入了!考不进去,保进去?以他李岩的性格,做不出这等丢人的事!
同时他还意识到另一件事,省文院的考题既然他考不过,那科举也就别指望了!
朝廷,断绝了他的仕途!
“昏君!”
“昏政!”
“无德!”
“无能!”
李岩紧闭着嘴,心里怨气翻腾,不同的咒骂。
汤氏知道她夫君的脾气,只能不时的轻声抚慰,可现在看来,似没有多大作用。
汤氏美眸看着李岩有些消瘦的脸颊,心里轻声道“或许,得找娘来劝劝。”
没能考上文院的不止是李岩,江南很多士子,文人都三次没有考入,禁不起打击之下,整日的在青楼勾栏流连,愤声怒骂。
张溥,张采,陈子龙,顾炎武等人向朝廷低头,解散了复社,也得到了江苏巡抚的特批,准许他们进考文院。
可纵然一身才华,文章写的甚是漂亮,可都在“理”,“数”二科被阻拦,两次都没有考入。
他们都是骄傲的人,咬牙不向“新学政”低头,是以只能以满腔的怨恨在秦淮河两岸游荡不休,日日笙歌,高声唱和。
倒是顾炎武很特别,尽管也是两次没有考上,可考的分数却越来越高,三番两次进入文院,请求给卷子,或者教本,希望回去自学。
文院自然是希望普及教育,从不吝啬,不止给了教本,甚至允许他进文院旁听。
顾炎武仿佛发现了新大陆,每日都精神抖擞,在家就闷在书房里,钻研“新知识”,要么就去文院听课,向多位学政,教授请教,这给文院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其中一位教授甚至准备将他手里的举荐名额给他,让他进文院就读。
顾炎武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对朝廷“新学政”抵抗,在江南非常普遍,甚至经常有一群人,拿着四书五经在街上整齐划一,摇头晃脑的大声的诵读,以这样的方式抗议。
江南士子的宁死不从,纵然是对“新学政”的反抗,在另一方面,却有了非常好的成就。
他们拯救了因为“九条规定”而陷入低迷的秦淮河,无数的士子涌入,整日唱和,一片片华丽的文章现世,将江苏,浙江映衬的交相辉映,一片盛景。一些名妓也崭露头角,声名响彻江南。
甘州。
李鸿基,宋献策,李过三人艰难的逃到这里,银子也花完了,问题是他们要投奔的那亲戚,一个多月前在兵部整肃中,涉及克扣军饷,差点引起兵变,被砍了脑袋。
千辛万苦逃到了这里,却是一条死路。
他们都不是去给大户人家做下人的人,想要谋官身,没有人引荐作保又是不成。
三人窝一处废院子后面,都皱眉,满脸愁容。
大明天下是大不假,可是背着杀人官司的逃犯要混一个好生活也不容易。
李过比李鸿基还要大几岁,双手粗糙,一脸风霜,这些日子都是他在给李鸿基,宋献策找吃的。他们两人一个花钱大手大脚惯了,一个是只知道风月、读书的书生,都是受不了苦的人。
李过脸上也有了难色,看着李鸿基道:“二叔,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看到有官兵看我们的眼神奇怪,可能是海捕画像送过来了。”
宋献策默然不语,他没有了进仕之路,眼见陕西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又有那些达官贵人,豪门富户整日笙歌达旦,富的流油,心里渐渐升起了怨愤之情。
李鸿基看看宋献策,又看看李过,忽的咬牙道:“我听说王大将军在郃阳,咱们去投奔吧?不论如何,也好比做饿死鬼,东躲西藏的强!”
王嘉胤起事后,号称“奉天大将军”,人称王大将军。三日前,他逃脱洪承畴,曹文诏的围剿,绕过潼关,渡过黄河,再次回到陕北,攻占郃阳,人数骤增到了六万,名声响彻陕西,山西,四川诸省。
李鸿基的话,一下子敲中了宋献策的心底,他眼神变了变,猛的直起腰板道:“好,咱们投奔王大将军,推翻这腐朽大明朝,重立新朝!”
李过倒是无不可,见都同意,直接道:“事不宜迟,咱们走吧,听说官军正在围剿,去迟了就晚了!”
李鸿基心里涌出愤恨着的豪情,沉声道:“这就走,等我手里有了人,就下杀回米脂,杀了那群昏官!”
宋献策跟着起身,已经在谋算着怎么进身,怎么帮助王嘉胤逃脱官军的围剿了。
王嘉胤的迅速壮大,也激励了其他人起事。其中动静最大的就属白莲教,徐鸿儒。
徐鸿儒经营多年,一起事在明朝官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聚集数千人,接连攻克邹县、滕县、峄县,人数达到三万人,号称“中兴福烈帝”,年号大成兴胜。
与此同时,北直隶的于宏志在衡水起兵,进逼大运河,要截断漕运。
不过一日,刘永明又在河南起事,聚众两万,兵锋直指徐州,淮安两府。
六月初六,躲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的奢崇明复起,三万人马攻克永宁,杀光府兵,剁死知府,大军直逼重庆!
在前三日,贵州安邦彦知道奢崇明反,率十万大军围困了贵阳,整个贵州为之颤抖。
金銮殿。
很久没有的廷议,再次召开。
已经有成年人身高的朱栩,高坐龙椅,一脸冷色。
下面文武百官,信王,靖王二王都在,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在大殿里流动。
督政院督员章允儒,上前一步,沉声道:“皇上,盗民四起,当以严厉镇压,臣请皇上增兵西南,剿灭匪盗!”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章允儒话音一落,十几个人出列,皆是“附议”!
这一系列的变乱对朱栩来说也很意外,朝廷的镇抚从未断绝,究其根源,还是改革没有深入,陈病旧窠所致。
他面无表情,手指敲着桌面,沉吟不绝。
对于这些流民,明朝的高层向来态度坚决,都是严厉镇压,彻底铲除。其中固然有奉朝廷正朔的原因,也有着这些流民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起义”,他们更多只是要“抢劫”,出于对“富人”的憎恨,没有什么“大义”,都是高呼“饿死不如盗死”。
哪怕历史上李自成成功的推翻了明朝,逼死了崇祯帝,也没有像一个应有的“起义领袖”转变,而是想着与那些同样“起义”的头头,坐分天下,共享荣华富贵。
像“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样的口号,终究都是口号,从未实施过。
皇上不说话,下面的臣工却不能沉默,兵部尚书申用懋,上前一步,举着笏板,大声道:“皇上,盗匪如不早早遏制,怕是会成燎原之势,臣请增兵西南,秦良玉可总理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军务,统调三省总兵,总督,镇压一切匪乱!”
申用懋这个兵部尚书的话很重要,众人也都清楚,兵部乃是皇上最看重的地方,申用懋这个尚书的分量自然不轻。
仿佛得到了讯号,工部尚书徐大化也出列,抬手道:“皇上,北直隶,河南,山西也可仿照,可命总兵曹文诏总督三省军务,剿灭白莲教等匪乱!”
曹文诏的身份都是众所周知的,谁也不会反对。
刑部尚书倪文焕也跟着出列,道:“皇上,西南兵力不足,臣请立即派兵支援!”
各大尚书,侍郎都说话了,意见基本都趋于一致。
之前朱栩也已经与孙承宗,孙传庭等人商议过,这个廷议,更多的是向满朝臣工通气。他还是没有什么表情,转头看向朱由检,道:“皇兄,你怎么看?”
朱由检的态度比其他人更坚决,出列沉色道:“皇上,匪乱不可纵容,当严厉申明朝廷之议,西南四省,臣请增兵十万,全力剿除!”
朱栩微微颌首,又看了其他人一眼,身体一直,沉声道:“传旨,命秦良玉总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五省一切军务。曹文诏总理山西,河南,北直隶,山东四省军务。命洪承畴主理陕西军务,命杨嗣昌主理湖广,江西两省军务。着兵部调兵十万,分配给西南诸省。命毕自严为了钦差,入西南,负责省改一切事宜,诸省巡抚以下一应官员,需全力配合,不得懈怠!”
满朝文武都抬手,朗声道:“遵旨!”
现在的大明京城,不论是普通百姓,还是文武百官,都着强烈的自信,小小的匪乱?锐不可当的建奴还不是都来投降了!
第429章 平乱
奢崇明自称“大梁王”,天启二年杀死巡抚徐可求,攻占重庆,兵围成都,后被秦良玉击败,驱逐,赶到了水西,与彝族合流,眼见四川灾情加重,民乱四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心思再起,连克数州,占据遂宁,横穿潼川州,直逼成都。
秦民屏三万人马驻守成都,按兵不动,总督朱燮元调集各府州兵马,近两万人,由北向南,出顺庆府,接连收复重庆州府,更是直逼泸州,奢崇明的大本营。
秦良玉在保宁府,率军三万,水路并进,直逼通川。
奢崇明有大军七万,攻占安岳,迅速进入成都府,直逼首府成都。
秦良玉随即就调集秦民屏,秦良明的大军,将奢崇明阻击在资阳,一番大战,斩首一万,连追三十里,俘虏二万人。
奢崇明败军如山倒,被追赶着要跑回泸州。
朱燮元大军正等着,接连设伏,将奢崇明大败,逼着他退回到永宁,到了四川、贵州的边界,传信安邦彦支援。
安邦彦十万大军,正将贵阳团团围住,昼夜不停的攻城。
安邦彦自称“罗甸大王”,拥军十多万,攻占了数十州县,惊动整个贵州。
大明西南,除了灾情连天,民乱四起,最大的威胁就是奢崇明,安邦彦,这两人长期割据一方,不时侵州掠府,天启年前朝廷因为顾忌辽东,对西南也有心无力,致使两人进一步坐大。
崇祯朝起,经过连翻整顿,四川等地的巡抚,总督也都力求平稳,完成改制,没有轻动他们。
这一次他们的突然暴起,着实给了四川,贵州以及周边省份一个大惊。
安邦彦从永宁出兵,攻克赤水,直逼贵阳。
十万大军,在贵州来说,足以横扫了,分散着的官军,只能被逐一击破。
贵州巡抚王三善,总督曹钦被围困贵阳,可也没有坐以待毙,两人传令调集各府军在镇远聚集,同时请已经进入四川协助剿匪的总兵杨肇基回军救援。
安邦彦围困贵阳十几日不克,依旧不放弃,猛攻不止。
七月初,秦良玉追杀奢崇明入赤水,直逼贵阳,杨肇基回师,整贵州兵马六万,由北向南,分三路要与秦良玉合围。
不过半日安邦彦与奢崇明大败,被官军斩首三万,走镇宁,普安,要逃入云南。
左良玉奉命遣军三万北上,官军近十万人将安邦彦围困在普安,安邦彦苦战三日,最终交出奢崇明父子,向秦良玉投降。
至此不到一个月,四川,贵州之乱尽解。
白莲教的扩张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徐鸿儒一经起事,群起响应,从河南,陕西,北直隶,到山东,自称白莲教起义的人,近十万之众!
山西总兵马世龙领两万精兵,在连续收复邹县,滕县后,在峄县降败,诱敌,设伏扑杀白莲教近万人,更是一箭射杀了徐鸿儒。白莲教不得已进入河南地界。
河南总兵杜文焕在这之前已经将刘永明拦截在开封不远处的朱仙镇,斩首三千多人,剩下的逃亡山东地界。
北直隶起事的于宏志本想截断运河,威胁京畿,可因刘化率兵追的太急,只能南下,先入河南,又被官军追着赶入山东。
山东总兵卢象升在顺德,镇定迎敌,以逸待劳,将入山东的乱军杀的溃不成军。
于宏志,刘永明接连被杀,聚众的数万人,逃的逃,降的降的,不过半个月就烟消云散。
最为艰难的,还是陕西的洪承畴。
王嘉胤被官军连翻追杀,终于明白,向南不行,开始向北,奔着官军控制薄弱的地方。
洪承畴有五万大军,几乎疲于奔命,追着王嘉胤跑,往往都徒劳无功。
流民军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洗劫一空,人数飞涨,呼啸间又转移,丝毫没有要与官军对战的意思。
洛川。
洪承畴将王嘉胤从郃阳一直赶过了洛水,大军疲惫,粮草不济,只能停下来,研究对策。
洛川县衙内,洪承畴皱着眉盯着地图,手指在上面滑来滑去,神色疲惫,目光冷漠。
副总兵贺人龙在一边看的也愤恨不平,道:“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向朝廷请支援吧,这样追下去,会拖垮我们的。”
洪承畴无动于衷,他知道朝廷已经在整兵,可从京师过来也需要时间,他们不能任由乱军在陕西肆意壮大,甚至威胁西安府。
要是西安府陷落,他们这些人的人头都将落地!
这一个多月来,洪承畴率领的五万大军尽跟着王嘉胤吃灰,贺人龙本就脾气暴躁,此刻见洪承畴不说,更是安奈不住,大声道:“大人,实在不行,咱们分兵合围,一举将这群乱匪围杀!”
“不可!”
洪承畴断然拒绝,抬起头,神色冷然道:“我们兵力本就少,决不能分兵!这群乱匪,现在能去的地方,要么吸取庆阳府,那里有着府兵三千,早就严阵以待,匪首还清醒就不会去,那么……他现在能去的,只要延安府!”
贺人龙神色微变,道:“大人,你是说,乱匪要进攻延安府?”
延安府可以说是大明最北方的一个府了,地广人稀不说,兵力也极度匮乏,关键是,那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榆林镇!
这是九边重镇,防范鞑靼的重要门户,要是这个地方陷落,比西安府失陷还要严重!
这榆林镇防外不防内,兵力有三万,也不能轻动,若是乱匪裹挟十万大军攻过去,后果不堪设想!
洪承畴面色也凝重起来,现在不是可不可能的问题,而是他必须要确保榆林镇万全!
“传令!”
洪承畴双眼里闪过一抹阴沉,沉声道:“大军即刻北上延安府,再命运粮官加速前进,尽快赶到延安府!”
贺人龙明白洪承畴的意思了,延安府有赈灾粮食,可以暂时给他们作为军用,补充一番,待军粮上来补还,可以为他们争取一段时间。
洪承畴的大军动了起来,以一种轻装上阵,急行军的速度,直奔延安府。
王嘉胤的人马已经超过了十万人,一举一动都巍峨壮观。
他心里澎湃异常,也深知他的人马没有什么战斗力,与官军不能比,刚攻占甘泉县,抢掠一空,就马不停蹄的要赶往几十里外的延安府。
以他的十万大军,哪怕守城有一万人,也可轻易攻破!
他知道,延安府有大量的粮食,也是他急需的,十万大军的军需粮草可不是小数目,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还拖家带口,都是嗷嗷待哺的嘴。
不过半日,洪承畴追到甘泉,王嘉胤已经将延安府团团围住,四面攻城。
洪承畴得到消息,刚要火速救援,就有一匹快马来报。
一个士兵跌落下马,单膝跪在洪承畴面前,大声道:“大人,不好了,咱们的运粮车队被劫了!”
洪承畴与贺人龙都是脸色微变,洪承畴上前一步,沉着脸低声道:“什么人做的?还有谁知道?”
那士兵受了伤,浑身都在颤抖,道:“不知道,是一股乱民,有数千人,运粮队的官兵都被杀了!”
洪承畴脸色变了又变,他军中本就没有粮草了,指望着运粮队尽快赶上,或者到延安府补充。
现在延安府被围,他的运粮队被截,想要找粮食,要么短时间解围延安府,要么不管延安府,转头奔向吉百利网的西安府。这其中还要忽略一直被他们追着的乱匪没有察觉,不会调头追他们。
“大人,乱匪有异动,大约两万人冲着我们来了!”一个脖子上挂着望远镜的斥候,快步跑过来道。
洪承畴脸色不变,这点不奇怪,乱匪什么人都有,得了粮食向王嘉胤通风报信很正常。
“大人,我们该怎么办?”贺人龙一脸急色。没有了粮草,他们这一战就注定败了。以他们现在的疲惫程度,根本无法坚持回到西安府,更何况,乱匪还在一旁虎视眈眈,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的。
洪承畴果断道:“传令庆阳府兵东进,请杨总督派军接应,贺人龙,大军摆开进攻姿态,缓步向前推进!”
洪承畴心里十分明白,这个时候,除了背水一战,他别无选择!
贺人龙心有不甘,眼见洪承畴主意已定,也只得咬牙,五万大军布阵,稳稳的向前迎去。
流民军转向洪承畴的两万人,分别由王自用,高迎祥率领,气势汹汹的迎向官军。
洪承畴在望远镜里将流民军都看在眼底,他以一种决然的语气道:“贺人龙,你率兵两万,分兵夹击!”
贺人龙也没有将他眼里的两万匪军放在眼里,应了声,打马就率兵与洪承畴分开而走。
“粮草被劫了!”
“粮草被劫了!”
“粮草被劫了!”
还不等贺人龙走多远,忽然间从流民军传出山呼海啸的大吼。
洪承畴脸色大变,这是他极力隐瞒的消息。
贺人龙神色也阴沉下来,他带兵多年,深知没有粮草的危险,尤其是眼下的局面,他已经感觉到了军心在涣散!
贺人龙大吼:“粮草已经到了,不要被乱匪欺骗!”
洪承畴也情知危险,猛然挥手,沉声喝道:“全军,进攻!”
第430章 斩首两万
洪承畴没有退路,五万大军尽数压上,好在军心还控制得住,方阵稳定。
官军气势严整,杀气腾腾。
官军在这些流民军面前,俨然就是巍峨如山,不可撼动!
对面的王自用,高迎祥都面色凝重,尽管他们这段时间,也想进办法练兵,可终究比不上官军,尤其是他们的身份很尴尬,在心理上就已经输了。
王自用与高迎祥都不是普通的流民军头领,王自用望着全军压上来的官军,冷笑一声,道:“官军这是走投无路了,派人通知大将军,这支官军没有了粮草,孤立无援,可以派大军围杀,被官军追了这么久,兄弟们肯定也早就忍了一肚子,正好出出气!”
高迎祥身形高大,孔武有力,沉声道:“好,我这就派人!”
王自用心里实则也有害怕,不过心中更有一股豪气在涌动,抽出手里的大刀,道:“你我分兵,从两个方向杀,一定要给官军一个教训!”
高迎祥恨色的点头,新仇旧恨在心头升起,杀意满脸。
他们吃定了官军没有粮草,要与官军厮杀一番。
同时高迎祥也心如明镜,他们完全可以吊着官军,等官军军心涣散了再战,王自用是有意剪除杂兵,训练可战之兵了。
“杀!”
两方很快交错在一起,喊杀声震天。
官军的优势顿时迸发出来,官军矩阵严密,一举一动都有章法,密不透风,杀气勃发。
流民军杂乱无章,一个劲冲锋还好,一遇到困难顿时慌乱起来,前面慌,后面就更乱,战局转瞬间就几乎呈现一面倒的局势。
“官军没有粮草了,必败!”
王自用冲锋在最前面,怒声大吼。他臂力惊人,很有武艺,领头在鼓舞士气。
高迎祥也奋不顾身,在官军中左冲右突,以身做表率。
贺人龙脸角狰狞,他最喜欢就是虐杀敌人,挥舞着大旗,大军如同利剑一般,狠狠刺入流民军。
洪承畴在军队后方观察着,神色不动,这两万人不在他眼里,关键还是后面还有八万多。
他神色沉着,目光不停的闪烁。
官军也是窝着一肚子火,遇上流民军自然不手软,战局从一面倒变成了官军的屠杀。
王自用与高迎祥发觉他们的攻心计根本没用,官军在战力、人数上有着绝对优势,根本不是他们可以力敌的!
王自用与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