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1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解语一向平静的心,每当看到他都怦怦直跳,情难自控。
“想必,这就是爱情吧?”李解语心里自语,看着男人轮廓分明的侧脸,嘴角微微抿着。
朱栩看完几个奏本,瞥头看向李解语,正对上一双脉脉含情,如水的秋波。
朱栩不由一笑,道:“听说皇嫂,老太妃最近赏了不少东西?”
李解语脸色一红,拉了拉被子,轻声道:“嗯,太后赏赐的多一些,我都摆在偏殿里。”
朱栩将奏本放到桌上,掀开被子躺下,搂着她香滑酥软的娇躯,嘿嘿一笑道:“既然皇嫂赏赐,那就都是你的,将来也是你宫里的,都留着。”
李解语一阵急速心跳,连忙道:“皇上,灯灯吹灯……”
“朕就要看着你……”
“呜……不要……”
金鸡唱晓,一夜到天明。
孙承宗从天津卫回来,申用懋也持尚方宝剑,带着孟乔芳,多尔衮启程向山海关。
这个消息朱栩也没有刻意去隐瞒,申用懋一出京,沈阳的黄太吉就知道了。
刚刚见完准噶尔的使者,皇宫文苑内,只有黄太吉与济尔哈朗,德格类三人。
黄太吉坐在轮椅上,面容带笑,神色从容。
济尔哈朗目光还是不解,道:“大汗,联盟准噶尔,真的能逼迫明朝就范吗?”
德格类也迟疑,看着黄太吉道:“大汗,准噶尔面对的明朝西南,那里远离京师,哪怕准噶尔出兵也无法久持,无非就是抢掠一番,根本不会让明朝有所惊惧。”
黄太吉笑着在双腿上拍了拍,他的双腿近来有些直觉,根据那些太医的说法,他还能站起来。
双手轻轻的在腿上拍打,黄太吉目光看向大殿之外,自信又淡然地笑道:“那是你们不知道,明朝各处灾情严重,尤其是陕西,近乎处处都有起事,人数最多时候有十几万。明朝在西南投入的兵力超过三十万,单陕西就有十五万!”
济尔哈朗与德格类脸色都是一变,这么大的投入,说明灾情引起的民乱已经能够威胁到大明朝廷了!
济尔哈朗眉头舒展一些,道:“也就是说,明朝内乱已成?”
德格类神色倒是有着庆幸,或者说是幸灾乐祸,道:“当初明朝在辽东投入的兵力也不到二十万,现在他们西南就有三十万,这不是说,明朝西南的起事军已经比我大金还要强?”
德格类庆幸明朝有内乱,黄太吉却盯着他的最后一句,眉头不由得拧起。
济尔哈朗也敏感起来,神色漠然。要是明朝的起义军都比他们大金强盛,岂不是说他们大金再也无出头之日?
德格类猛的也醒悟过来,微微沉吟,神色凝重的向黄太吉道:“大汗,不能再等了!不如我们联合科尔沁,再灭一次察哈尔,大军直扑长城,逼迫明朝分兵守卫,给他们施加压力!”
济尔哈朗现在也看清楚了,他们大金面临的形势比他预计的还要艰难,接着沉声道:“大汗,就与明朝撕破脸,反正他们也无力进攻沈阳。我们现在缺的是人口,不如与准噶尔联兵,打入明朝腹地,劫人口回来!只要有足够的人口,我们还是足以与明朝一决高低!”
德格类脸上微凝,不太赞同济尔哈朗的话,济尔哈朗太激进,真的逼迫明朝撕破脸进攻沈阳,对他们来说也百害无一利,他们需要时间休养生息。
黄太吉听着两人的话只是微微一笑,摇头道:“事情还没有那么严重,明朝陷入内乱,肯定会大量消耗他们自身,我们坐山观虎斗就是,本汗之所以联络准噶尔,不过是要告诉明朝皇帝,我大金还有手段,不是任他宰割的。”
济尔哈朗与德格类都不太明白黄太吉的意思,他们大金都到了这种艰难险境,还有什么值得顾忌的?
黄太吉看着两人的神色,推心置腹的道:“我大金粮食已经严重短缺,科尔沁支援的也有限,最多只能撑到夏粮。我们种地很少,夏粮也不会太多,没有明朝的粮食,我们大金的勇士只能放下刀拿起锄头。”
德格类有些醒悟过来,道:“原来如此,大汗之所以与准噶尔联络,只是逼迫明朝解除对我们的封禁?”
黄太吉表情也有些冷肃的点头,道:“明朝根基深厚,真要不顾一切进宫东京,我们除了离开,也没有办法。”
济尔哈朗与德格类都没有再说话,他们大金本来蒸蒸日上,可是随着两次战败,人口损失严重,可战的骑兵满打满算也就三万人,哪怕是五千人的损失都经受不起。
过了好一会儿德格类才整肃心情,再次开口道:“那,明使我们怎么办?真的让他陪坐大汗之左,监理政务?”
黄太吉又拍打起双腿,眼神微闪的道:“那是自然,我大金的政务一切都向这位明使敞开,要好好招待,请他给我们向明朝皇帝多上几分奏本。”
济尔哈朗会意,金国情形惨淡,也没有什么可以隐瞒的。
申用懋一行人坐在马车上,平整的水泥路上一路畅通,很快就进入山海关。
山海关总兵熊廷弼,辽东巡抚张问达,辽东总督贺虎成,以及渡海过来的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外加锦州,宁远各处的副总兵等十多人齐聚。
山海关大堂内,申用懋坐在主位之上,看着下面的一干人,从怀里掏出三封信,递向熊廷弼与毛文龙,神色冷漠道:“二位大人,先看看这个。”
申用懋话音一落,大殿涌入二十多衣甲鲜明的禁军,半抽着刀,杀气肆意的盯向两人。
大殿里立即流动着一股刺骨寒意,众人都背脊发凉。
大明朝廷最擅长就是干这种事,将边关将帅好言好语的骗来,然后刀斧加身。
熊廷弼与毛文龙都是脸色微变,抬手看向申用懋道:“申大人,这是何意?”
张问达,贺虎成等人也都面露惊容,熊廷弼与毛文龙在辽东举足轻重,若是他们出事,那后果真是不可想象!
申用懋目光露出一抹寒意,淡淡道:“二位大人看过再说。”
熊廷弼自认是朱栩的老臣,有“从龙之功”,上前一步,接过信,打开抽出信纸。
在他打开信封的时候,禁军又向前走了一步,似他旦有异动立刻就会被就地格杀!
熊廷弼头上出现一丝冷汗,双手都在颤抖,待看完猛的神色大变,向着申用懋沉声道:“申大人,此事绝对无中生有!下官从未收到黄太吉的信!”
“从来没有?”申用懋身体前倾,逼视着道。
熊廷弼抬头挺胸,语气极其肯定道:“下官以全家人头担保,从未收到过!”
申用懋审视一阵,目光又转向毛文龙,道:“毛大人?”
第476章 欲伐辽东
毛文龙也正在看信,双手都在抖,待看完脸色一正,同样沉声道:“下官也从未收到这样的信,愿以全家人头担保!”
申用懋盯着毛文龙好一会儿,毛文龙目不斜视,正气凛然。
申用懋身体坐回去,双眼依旧盯着两人,厉芒闪烁,直到两人都有些站不住了,才淡淡道:“其他大人也看看吧。”
一个禁军将信接过来,递给贺虎成。
贺虎成是从陕西刚刚调过来的,认真看完,神色凝重,默然无语的递给身侧的张问达。
张问达也认真看了看,然后抬头看向熊廷弼与毛文龙,又看了眼申用懋,没有说话。
其他诸将都没有人开口,这种事情,谁也拿不准,以朝廷的行事来看,那是宁可杀错不可放过的!
大堂里的寒意越发的重了,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刺骨的冷寂。
那二十个禁军立在那,如同死神一般,随时能将大堂里任何一个人带走!
熊廷弼与毛文龙脖子里的寒气一阵一阵,双腿都在颤抖。
他们都是武将,在战阵中再多的刀兵也无所畏惧,可在这里,由不得他们不害怕。
崇祯朝以来,大明的军队历经改革,他们看似是坐拥数万大军统帅,可失去了朝廷,皇帝的信任,他们一个都指挥不了!
他们没有底气与朝廷抗衡,没有一点!
张问达看着两人的表情,眼帘低垂,旋即抬手道:“申大人,下官认为,此事多有不合理之处,当审慎处置。”
熊廷弼与毛文龙都有些感激的看了眼张问达,又满眼忧色的看向申用懋。
申用懋自然是来施威的,这些边关的将帅远离朝廷,大权在握,难免生骄纵之气。这件事他以及皇帝认为是黄太吉拙劣的离间之计,断然不会稀里糊涂的就对朝廷重将下杀手。
见张问达开了口,申用懋也顺驴下坡,微微点头道:“既然两位大人都如此坚决否认,本官回去之后定然如实转述皇上。”
申用懋话音一落,那二十多禁军立即收刀,后退。
熊廷弼与毛文龙都神色大松,慌忙抬手道:“下官多谢大人。”
这个只是顺手而为,敲打辽东这些将帅,申用懋稍作沉吟,道:“从即日起,山海关内没有本官允准,任何人都不得离开!”
众人又是一惊,身份最重的熊廷弼还在心悸,也唯有辽东巡抚张问达够资格,他只好开口道:“敢问申大人,这是何意?”
申用懋微微一笑,转头看向身侧的多尔衮。
多尔衮神色不变,上前一步,抬手道:“诸位大人,忠勇王所属有诸多仰慕我大明之人,希望归来,皇上恩赦,命我等详细筹谋。”
众人一听这才松一口气,生怕朝廷是要对他们动手。
张问达这会儿也明悟,刚才不过是朝廷敲打他们罢了,根本就没有想要怎么样。
熊廷弼与毛文龙跟着明白过来,心里一直悬着的一颗心也算落下。
申用懋见众人的表情都放松了,暗自点头,旋即就道:“这件事需要诸位大人鼎力相助,务必给建奴一个深刻教训,再不敢妄来!”
“遵命!”
一干人哪里还有意见,都抬手领命。
没有多久,从山海关一匹匹快马奔出,一只只信鸽翻飞。
整个辽东都动了起来,从鸭绿江往西,大凌河往北,大明的军政情三部分都被调用。
太子河畔,东江镇副总兵张盘亲自带兵,密布在河对岸,望远镜遥望着对岸。
大凌河堡,朱梅站在城上,一个个大篮子升起,注视着北方的一举一动。
明朝这边是内紧外松,小动作很大,可并不足以引起外人主意。
两天后,沈阳,夜黑风高。
代善府邸。
硕托一脸严肃,坐在椅子上。
他对面是六个亲兵,每一个都神色异样,对视来对视去。
好一会儿,其中一个才道:“贝勒,真的是大贝勒的命令吗?”
他们嘴里的大贝勒,就是代善,一直被羁押在明朝,生死不知。
硕托沉声道:“信你们都看过了,我阿玛现在是明朝副总兵,有吃有喝,你们是跟我走,还是留下来饿死,我不逼你们,你们自己选!”
几个人确实都看过了代善的亲笔信,确认那是真的,对视一眼,立即全都单膝跪地,沉声道:“我等愿追随贝勒!”
硕托神色微振,道:“那好,明日就调军,能有多少是多少!”
“是!”几个人亲兵都应声。
多铎府邸也经历着类似的事情,不过多铎或者说多尔衮比硕托厉害太多,他们对两白旗的影响远超硕托对两红旗。
只是一番密议,多铎就得到了大部分亲兵的认同。
还有一些经过锦衣卫控制的后金权贵,比如努尔哈赤的两个额驸,屡遭黄太吉打压的莽古尔泰的一个儿子等等。
这还是金人,更多的明朝降将也都在悄然串连,其中李家最为积极。
他们早就想回去,现在更是得到了李解语被皇帝纳入后宫的消息,自然更加迫不及待。
黄太吉对于后金仅有的兵力控制的极严,多铎与硕托一动他就知道了,外加一些降将也动作频频,让他心生疑窦。
文苑内。
黄太吉连夜将济尔哈朗,德格类,鲍承先给叫来,皱眉说了事情,然后看向四人。
济尔哈朗倒是不觉得有什么,道:“大汗,现在粮食紧缺,各旗都在想办法,应该没有什么事。”
德格类也点头,他也实在想不出能有什么事,赞同道:“是,大汗不用担心,明日招过来问问就是。”
黄太吉不置可否,看向鲍承先,鲍承先最近压力极大,后金粮食严重短缺,已经出现饿死人了,看着黄太吉的目光,他沉色道:“大汗,若是能够打猎一些食物,也是解决的办法。”
黄太吉见几人没有其他话,沉默着点头,俄而道:“嗯,明日我让大福晋将多铎叫进宫。”
多尔衮多铎在他们母亲被逼殉葬后,就被黄太吉以“照顾”的名义接进宫里,大福晋哲哲也对两兄弟极好。
济尔哈朗等人都无不可,黄太吉心里还是担忧,也没有多说,交待几句就转着轮椅离开。
多铎调动的两白旗足足近万人,这个由不得黄太吉不上心。
第二日多铎就进了宫,哲哲旁敲侧击的问,多铎已经将兵都调了回来,自然有问有答,滴水不漏。
黄太吉没有放松,依旧紧盯着。
没过一天,多铎再次调兵,只是没有那么多,一千多人,出沈阳西五十里,半天就又回来。
硕托也类似,只不过他去的是北方,回来都带着不少猎物。
这两人这么一动,八旗,汉军,蒙古军也都动起来,四处打猎,补给自己。
一连七八天都是如此,在沈阳都形成了一种习以为常的情形来。
黄太吉这才松口气,心理压力却更大,缺少粮食,无处可抢,这对后金来说是致命的。他已经在犹豫,是否让后金骑兵放下刀兵拿起锄头种地。
山海关。
申用懋与张问达,熊廷弼等人都在,听着各处的汇报,都面色和缓。
计划很顺利,波折不多,现在就是需要耐心等待。
熊廷弼最近表现欲很强,见此道:“申大人,差不多了,锦州那边已经准备好了。”
毛文龙也连忙接着,道:“东江镇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可以让人过去,保准安全!”
申用懋没有说话,他看着各处汇集过来的情报,若有所思的道:“硕托,多铎能带来一万两千人,李思忠等人能带来三千人,那么,沈阳还剩下多少?”
申用懋的话音落下,大堂里静了一阵。
猛的贺虎成出列,双眸精光闪烁,沉声道:“大人,若是如此,不如发兵,收复沈阳!”
建奴总共兵力三万左右,一下子出去小半,一万多的骑兵根本不足为惧,明朝若以大炮开路,拿下沈阳轻而易举!
熊廷弼与毛文龙都颇为意动,熊廷弼抢先出列道:“大人,可以一试!还可以请旨调骑兵入辽东,或许能彻底歼灭建奴!”
包括张问达在内,满堂的人都被惊醒。
这件事——可为!
第477章 御驾山海关
想要进攻沈阳,这样的事情没有朱栩点头,谁也不敢决定。
申用懋,熊廷弼,贺虎成一干人都被这个想法振奋到了,哪怕是张问达这个文臣也抑制不住的激动。
辽东的问题近乎贯穿了万历一朝,延及到现在,一直都是大明的心腹大患,每年都不知道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为此被杀,被罢的大明文武也不计其数。
若是他们能够解决,那将是怎样的大功?
不说眼前的加官晋爵,功勋盖世,威名遍天下,在历史上也会有浓重的一笔,成为传世名将也不是不可能!
作为辽东巡抚,张问达在民事上颇有话语权,他道:“申大人,今年辽东开垦了三千顷,主要是人少,若是青壮足够多,一年开个了两三万顷也是可能的,未来几年,辽东容纳个一两百万人,没有问题。”
张问达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表示辽东就可以接收从沈阳过来的这一波人。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在抢功了。
熊廷弼不甘落后,向着申用懋道:“申大人,我们现在不仅要接辽东归顺之人,还要详细规划,如何稳妥的攻占沈阳!”
想要攻占沈阳,显然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毛文龙沉吟一声,道:“申大人,两万骑兵,东江镇还挡得住,哪怕硬拼,也有把握拼掉他们一半!”
如果建奴只剩一万骑兵,哪怕来去如风,对大明来说威胁也不大,即便是在辽阔的辽东!
贺虎成上前,沉声道:“申大人,我们还是想办法将建奴彻底歼灭!”
申用懋神色微震,旋即沉色道:“不错,沈阳事小,建奴事大,需要计划一个周全的应对之策!本官即刻启程回京,我回来之前,任何人都不得离开山海关,违令者斩!”
所有人都能明白申用懋语气中的坚决,也更清楚其中蕴含的杀气。
“遵命!”
这件事太过重要,由不得他们大意分毫。
山海关离京城没有多远,申用懋快马加鞭,连夜赶路又回到了京师。
御书房内。
孙承宗正对着朱栩汇报新式战船,有些言简意赅的说着:“皇上,新式战船比红毛人的还要大,坚固可能还有所不如,不过我们大炮的射程够远,再配合其他船队,应当能与红毛人一战!”
孙承宗说的一战,实际上指的还是在近海,依靠地理优势。
但这显然不是朱栩想要的,在近海,荷兰人除了在大明极度虚弱的时候胜过几场,其他也没有胜利过,历史上最后还被郑成功给从台湾赶走,可见在近海,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荷兰人并没有多大威胁。
朱栩真正需要的是制海权,不止是南海,甚至是太平洋!
不过,饭终归要一口一口的吃,不能指望大明的水师一下子就成为远洋海军。
朱栩看着孙承宗笑了笑,心底还在转着念头,道:“嗯,战舰不能停,训练不能停,强大的水师对我大明来说,至关重要!”
孙承宗实则对不太了解朱栩想法,修建那么多战船有何意义,大明现在内忧外患,不应该再浪费人力物力去修建战船,水师。
他同样也清楚,这是皇帝很重视,有详细计划的事情,应声道:“是,兵部,工部,政院都有专门的人在盯着,皇上放心。”
朱栩不清楚孙承宗在想什么,目光看着孙承宗,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语气缓慢的道:“嗯。明年……朕打算找个机会,亲自下一趟江南。”
孙承宗脸色微变,大明皇帝自宣宗之后就极少出宫,但凡出宫对他们文武百官来说都没有好事情。
比如正德,比如英宗。
孙承宗神色微动,道:“皇上,是想看看江南士林风气?”
朱栩颌首,道:“这是其一,其二,朕打算去看看各处的学院筹建情况,其三嘛,朕也想去福建,看看水师,看看那些红毛人。”
孙承宗低头微微思索,一会儿道:“皇上,现今正值多事之秋,京城不能没有皇上坐镇。新政革新需要时间,缓步推进即可。关于书院,臣认为,朝廷的力度还是不够,当有奖惩,可命六部共议,拿出章程。至于红毛人,臣认为不足为虑,南方水师足以应对,皇上无需担忧过度。”
孙承宗反对朱栩南下,除了他说的理由外,还有就是皇帝一路南下,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更何况其中还蕴藏着风险。
朱栩能明白孙承宗的担忧,他这也是故意先试探一下,放出风声,也没有一言而决的意思,转移话题道:“你说的朕都知道,新军筹备的怎么样了?”
所谓的新军,就是军院刚刚毕业的这一批,朱栩与兵部都打算直接编练一军,看看成果。这些军院毕业的生员不同大明以往的军人,朱栩希望他们能够给大明军队上下带来不一样的思维与风气。
孙承宗见朱栩没有坚持,知道还有劝说的余地,也没有追着不放,跟着朱栩的话道:“兵部已经在准备了,兵员都是来自西南,臣等商议,放在山西,交给曹总兵。”
“曹文诏?”
朱栩若有所思点头,兵部也在避嫌,将新军交给他的亲信来控制。
“对了。”朱栩突然又道:“新军,将王文胜,蔡孝那几个人也调过去,还有,那个李过,也送进去。”
对于降卒,明朝的策略都是诛杀首恶,其余降罪安置,这李过算不上首恶,一直被关在刑部。
王文胜是皇帝表兄弟,由他来统领也算合适,孙承宗没有意义,刚要继续说,刘时敏急匆匆跑进来,道:“皇上,申尚书回来了,有急事求见。”
朱栩眉头一皱,这才走多久?
“传。”
孙承宗也神色微动,难不成辽东出事了?
申用懋快步走进来,顾不得行全礼,一脸兴奋的道:“皇上,多尔衮联络了建奴那边的亲信,他弟弟多铎,大贝勒府的硕托等人,能拉来一万两千骑兵,外加其他人的,建奴能剩下的满打满算也就两万骑兵,若是布置得当,完全能够一举消灭建奴!哪怕只是重创,也能轻松收复沈阳,建奴,再不足为虑!”
朱栩与孙承宗都是双眼一睁,之前都是只想着重创建奴,并没有想到,多尔衮能拉走建奴近一半的骑兵!
孙承宗心头大动,连忙抬手向朱栩道:“皇上,如真是如此,这个险值得一冒!”
朱栩眯着眼,眼神闪烁。桌面上再次响起小马蹄声,心里也飞速转动着。
如果黄太吉只有两万骑兵,再出其不意,哪怕只消灭五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