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以亲和的语气,笑着道:“嗯,回京之后,请周尚书送到文昭阁,本王要看这些考核。”
  周应秋看着朱由检,稍稍沉默,旋即道:“王爷,您还没有搬入内阁,是否太急切了一些?”
  朱由检脸色微变,沉声道:“周尚书此话何意?”
  傅昌宗也有些意外的看向周应秋,旋即心里一动,暗感这位周尚书的老奸巨猾。
  周应秋微微躬身,不卑不亢的道:“王爷,有些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不该插手的,我劝您不要插手。皇上胸怀四海,志存高远,不会为眼前的小事计较,可作为臣子,该有的分寸,您也要把握好……”
  朱由检脸色阴沉,不说皇帝准许他搬入内阁,单说他是先帝遗诏的摄政王,难道还没有看吏部官吏考核的权力吗!
  周应秋说完这些就没有说话,坐在那,垂着眼帘,神色平静,仿佛刚才什么也没有发生。
  王承恩冷眼旁观,他很清楚,朱由检特意将帝党两个首领找来,就是为了拉近关系,方便以后施政,可这位周尚书明显很排斥信王。
  他看了眼傅昌宗,见他无动于衷,心里突然一震,在朱由检耳边低声道:“王爷,不要再说了。周尚书的话,是说给皇上听的。”
  朱由检太阳穴跳了跳,愤怒之下飞速冷静下来,陡然间醒悟。
  周应秋不同于傅昌宗,傅昌宗是皇帝的亲舅舅,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皇帝的人,是“帝党”,他对朱由检态度和缓不会引起皇帝的不满与猜疑。可周应秋不一样,这位执掌天下官吏帽子的“隐相”要是惹起皇帝猜疑,那是随时都可能下狱的!
  与其说他刚才的话是在教训信王,不妨说是向皇帝表忠心。
  朱由检虽然想通了,心里还是愤怒,看着周应秋沉声道:“本王怎么做事还不用你来教训,本王回京之后就要清查吏部,若是让本王发现不法之处,休怪本王严惩!”
  周应秋微微倾身,不说清查需要皇帝点头,真的进了吏部,想让人看什么,不想让人看什么,还是他说了算,因此表情越发的淡漠。
  周应秋也是无奈,随着信王的地位抬升,不止是他,除了傅昌宗外的大部分人都要以不同的方式向皇帝表达“忠心”才行,否则就有可能被踢出“仕途”,以皇帝的年纪,一旦被踢出就有可能是终身“不仕”!
  傅昌宗早看出了周应秋的心思,所以闭目在那装睡,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
  朱由检的这个狠话,自然也是给外人听的,否则他即便搬到了内阁,情势也不会改观多少。
  其他马车内也都各有商议,不过更多的是这次如何论功行赏,那些人会高升,空缺的位置又如何填补,尤其是仿佛真空一般的辽东,有多少好位置。
  不知道过了多久,车队终于到了西平堡,稍作休息,车队要换马,西平堡也在清理道路。
  这休息的空隙,朱由检马车里的话很顺利的传到了朱栩的耳朵里。
  朱栩先是一愣,随即就想到了周应秋的用意,甚至周应秋的话不止是说给他听的,也包括所谓的“帝党”,是怕有些人分不清状况,会乱来,破坏朝政。
  朱栩心里透亮,脸上却无奈的摇头道:“这周应秋真是不给朕省心……曹化淳,你亲自去皇兄马车,代朕训斥周应秋,就说他‘骄纵跋扈,目无尊长’,立刻向信王请罪,并且保证以后不再犯!”
  曹化淳应声,起身出了马车,转向信王马车。
  靖王与平王暗暗对视一眼,都没有说话。
  平王是个老好人,可也心明眼亮,不由的暗自担心,信王会不会再搞出个“信王党”,那可真就触及皇帝的底线,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曹化淳当着朱由检的面宣了朱栩的“口谕”,周应秋面上平静,心里没不舒服反而很高兴,领了旨意,很干脆的转身就给朱由检躬身行礼,道:“下官之前冒犯王爷,还请王爷大人大量,不要怪罪下官。”
  朱由检本来心里藏了口恶气,此刻也算是出了,冷哼一声,转身进了马车,声音冷淡的道:“周尚书,还是换个马车吧。”


第493章 宣示
  周应秋这只是一个小插曲,车队还在向北。
  西平堡准备的还不错,马车快了一阵子,越过辽河就直奔沈阳。
  在沈阳五十里外,贺虎成正在等着,换了马,稍作休息,继续赶路。
  朱栩马车内,只剩下朱栩,曹化淳,贺虎成三人。
  贺虎成是曹文诏举荐过的人,能文能武,高高大大,神色坚毅。
  坐在马车内,面对这皇帝,贺虎成内心多少有些忐忑。
  认真说起来,他也没有立过多少功劳,陕西,山西都是小打小闹,这次平定辽东,攻占沈阳,他也没有出什么力,皇帝单独将他留在马车内,让他有些不安。
  朱栩坐在那,微笑道:“不用紧张,朕不吃人,跟朕说说,沈阳城里的情况。”
  贺虎成神色稍松,认真的想了想,谨慎的道:“熊大人在主持大局,人心基本稳定,孟乔芳,鲍承先,李思忠等人都很配合,一些作乱之人也都杀的杀,抓的抓,已无大碍……”
  朱栩点头,包括李永芳等人都是建奴的死忠,已经跟黄太吉走了,能留下的,要么是被抛弃,要么就是鲍承先拉拢着归顺的人。
  贺虎成见皇帝在听,沉声道:“皇上,臣认为,沈阳在辽东位置特殊,极其重要,以十倍山海关之力打造也不为过!”
  朱栩神色不变,看着他道:“如果让你做辽东总督,你打算怎么做?”
  贺虎成心里暗惊,辽东以前是大明上下关注的焦点,哪怕现在可能有所减弱,可也远比关内省份来的重要,因此不论是巡抚还是总督,分量都会很重!
  他没有想到皇帝会交给他,旋即神色微沉,思忖着道:“皇上,臣会重点打造沈阳,在四周建城,相互拱卫,同时存储至少半年以上的粮食,沈阳也将有至少十万的军民……”
  朱栩神色不变,心里暗自摇头,贺虎成虽然看出了沈阳的重要性,格局却很小,整个辽东是一盘棋,朱栩需要能统筹整个辽东的人,其中涉及到防务,移民,开垦土地,这不啻于开荒,重建一个国家,同时还要警惕外侵。
  贺虎成见皇帝不说话,心里也明白,他估计是让皇帝失望了,心里暗自失落,失去这么一个好机会,不无挽救意思的道:“皇上,臣还认为,想要开垦辽东,首先就需要筑路,只要道路畅通,事半功倍……”
  朱栩颌首,道:“嗯,你先留在沈阳,日后,朕还要与孙阁老等人商议。”
  贺虎成觉得总算挽回一点,心里也不那么压抑,只是暗感后悔,之前没有多找孙承宗,熊廷弼等人讨教。
  “看来,军院我要去报名才行。”贺虎成暗道,军院里的东西都是皇帝亲自过目才批准,都有皇帝各种想法在里面。
  车队经过一系列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沈阳。
  大雪已经停了,沈阳西门前,站满了人。
  熊廷弼领头,孟乔芳,鲍承先,李思忠等足足百人,都穿着明朝官服,没有明朝官服也都穿着明朝的常服,笔直整齐的站立在寒风中。
  朱栩等人早都换了马车,尽显大明皇帝的威严与尊贵。
  他一身龙袍,站在马车上,望着护城河,吊桥,高大的沈阳城门,飘扬的大明旗帜。
  熊廷弼等人一见,同时下跪,高声大喊:“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声音如雷,不远处的护城河河面波动,吊桥都在颤抖。
  朱栩从马车上下来,缓步走过来,望着一群人,内心汹涌澎湃,面色不动的一挥手,大声道:“平身!”
  “谢皇上!”
  一群人再叩首,然后才起身,又凛然而立,微低着头。
  曹化淳,朱由检等人也都跟在朱栩身后,望着这群人,望着这座已经失落近百年的大城,每个人都神色复杂难明,心里有激动难抑!
  鲍承先出列,手里一本花名册,走到朱栩身前,跪下道:“启奏皇上,此乃金国所有在册官员花名册,请皇上过目。”
  朱栩看了他一眼,伸手接过来,随意一番,姓名,年龄,官职,现在何处,能力如何等等,非常的详尽,这位鲍大人看来这两天做了不少功课。
  朱栩扔给曹化淳,双手一背,望着前面一群人,大部分都是汉官,只有少不部分是金人,他神色如常,语气坚定的道:“朕,不苛待任何人,凡心向我大明之人,朕既往不咎,鲍承先,任辽东巡抚衙门左参政,孟乔芳任右参政,其他人,各有封赏!”
  鲍承先心里一松,就怕杀戮成性的大明皇帝会大开杀戒,听着朱栩的话,连忙伏地大声道:“臣叩谢皇上隆恩!”
  除了熊廷弼等人,其余原金国之人,包括孟乔芳都跪地,高呼万岁。
  朱由检等人站在后面,听着看着,这些都不重要,他们想要尽快踏入沈阳城,那一刻,才是最重要的!
  朱栩也是强耐着急迫心情,这些人都需要安抚,还需要他们做事。
  鲍承先很能体察上意,谢完恩连忙站起来,躬身道:“臣请皇上,入沈阳城!”
  “臣等请皇上入沈阳!”
  对面的一群人高呼,声音震天,如雷入云霄。
  朱栩这才点点头,迈步向前。
  他身侧的曹化淳,身后的朱由检,朱常润等人相继跟上,人群也慢慢合拢,随着朱栩的步伐,按部就班,缓缓的进入沈阳大门。
  沈阳,失落了近百年!
  朱栩万分感慨,看着两边的城墙,感受着凛冽的寒风,心底有无数念头涌动,然后化作一抹荣耀,双眼灼灼的望着前方,那是努尔哈赤修建的金国皇宫!
  朱由检,朱常润,傅昌宗等人心里也都是无尽激动,谁能料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能踏入这里。
  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孙承宗,申用懋,熊廷弼等一干兵部官员,边关将帅,同样内心澎湃如潮,这一刻,才是大明真正平复辽东,入主沈阳!
  大明完整了!
  最为复杂的,就属于鲍承先,李思忠这类人了,投机也好,保命也罢,终究是“叛国者”,这一刻不管皇帝既往不咎,还是早有报效,都改变不了他们身上的烙印。
  哪怕是李思忠,哪怕李家的女子在皇帝的后宫里也一样!
  朱栩走进城门,两边都是大明的将士,熊廷弼的队伍。
  “吾皇万岁!大明万岁!”
  在朱栩走出城门的一刹那,四处站岗的将士如同潮水一般,单膝跪地,沉声大喝。
  朱栩双眼微眯,旋即一甩袖子,郎笑大步向前。
  四周的喊叫声越来越大,如同洪钟一般,在沈阳城里回荡。
  一辆龙撵使过来,朱栩坐在上面,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一切。
  朱由检等人分成两排跟在后面,都是大明最高层的官员,极尽威严。
  作为朝鲜使者的金忠善也跟在末尾,他身边一个读书人模样,悄然记着一切,心底已经成文。
  “崇祯四年,冬,大明克复沈阳,皇帝陛下亲率众臣,迤逦入沈阳,百官敬奉,将士如云,万岁震天……”
  龙撵在大街上慢行,路两边跪满了人,都是金人,蒙古人,鲜少有汉人。
  朱栩目视前方,神态威严而平静。
  两边跪着的人,战战兢兢,丝毫不敢乱动。在沈阳,谁都知道,大明皇帝是嗜杀的魔头,一言不合就杀人。
  龙撵一直到了皇宫,朱栩坐在重新打造的龙椅上,俯视着下面。
  朱由检与孙承宗等一群人分成两排,依次而进,再次对着朱栩抬手而拜。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山呼海啸,震耳欲聋。
  朱栩面带微笑,一挥手,沉声道:“众卿平身!”
  这一刻,宣示着大明再次统治沈阳,统治辽东!
  多尔衮,多铎,硕托,满达海等人也都站在队列里,神情平静,心里却都异常复杂。
  多尔衮低着头,抬着眼皮看向朱栩。
  这个人,一手毁了强势崛起的大金国,毁了他们的宏图大愿。
  他与黄太吉有仇怨,可兴盛大金的愿望是一样的。这一次,他本只想教训黄太吉,同时取得大明皇帝的信任,却没有想到,大明居然有胆子,直接大军北上,占据了沈阳!
  他眼神凝重,心底万分的警惕。他能看懂很多人,哪怕是黄太吉他也能猜到一二,有迹可循。可这位大明皇帝,行事诡异莫测,完全找不到他的脉络。
  他这次付出了太大的代价,他不能确定,大明皇帝对他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是信任,是怀疑,是警惕?
  多尔衮看不透,越是看不透,心里也越警惕。
  身在科尔沁的黄太吉,也走出大帐,遥望着沈阳方向。
  他能站起来了,可以慢慢的行走。望着沈阳方向,眼神痛楚难言。
  布木布泰站在他身侧,扶着他一只胳膊,表情也有些不舍。尽管她在科尔沁长大,可沈阳才有归属感。
  黄太吉看了好一阵子,才轻声道:“你说,我大金还有机会吗?”
  布木布泰仰着小脸,大眼睛眨了眨,道:“有,只要明朝内乱,我们就还有机会。”
  黄太吉一笑,道:“你说的不错,我大金依大明而存,大明不乱,我们连生的机会都没有,接下来,本汗就要大明内乱,越乱越好!”
  布木布泰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黄太吉虽然不看她,却也知道她在想什么,微笑着道:“你是觉得大明皇帝英明神武,他们不会这么容易乱起来对吗?”
  布木布泰看着黄太吉,轻轻点头道:“大明皇帝不是一般人,目光长远,行事诡谲,他们又人才济济,一些民乱,伤不了他们根本的。”
  黄太吉满脸都是微笑,显的很是神秘,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大明这艘船就要停下了,一停下,他们就会乱。”
  布木布泰虽然聪慧,可还是听不懂黄太吉在说什么,小脸都是不解。
  黄太吉也没有解释,眺望着沈阳方向,目光坚定异常。
  沈阳皇宫内的朱栩,简单的叙话之后,就让众人去休息了。
  他还好,其他大臣都是奔波了两天一夜,疲惫至极。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接管沈阳的一切权力,也等同于接管了辽东,庞杂的事务,将他们压的喘不过气来。
  同时,身为辽东巡抚,总督的张问达,贺虎成等人就显得相对清闲。
  外加一群不甘寂寞的满朝公卿,差别异常的明显,只是休息一阵,缓过精神头,就又来找朱栩麻烦。


第494章 辽东的人事安排
  朱栩正在黄太吉搞的文苑内,慢慢的踱着步子。
  朱宗汉跟在他身后,面无表情的道:“这里是黄太吉特意做的,他对我们明朝的文化特别感兴趣,也重视汉官,还仿照我朝六部改革,严格来说,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很有野心的人。”
  朱栩点头,书架上,意外的还发现了《神宗实录》,《三朝要典》。
  朱栩伸手拿过《三朝要典》,信手翻了翻,上面还能看得到黄太吉的批注,都是汉文,每一个字都是工工整整的小楷。
  在“红丸案”的结尾处,还有一行小字:“宫闱乱,朝堂乱,整个大明就一个‘乱’字,无人不在其中。”
  朱栩眉头挑了挑,黄太吉看的还真是准,明朝的党争在万历朝急剧成型,堂而皇之,在天启朝发展到了巅峰。万历朝的党争无处不在,甚至涉及到了宫闱,所谓的“国本之争”更是朝臣与天子的对立,长达十多年,为此被罢免了三任首辅,数十堂官,可最后还是万历皇帝退后,朝臣大胜!
  “这是没了规矩……”朱栩自语一声,将书塞回去。
  朱宗汉待朱栩塞回去之后,继续道:“鲍承先等人,应当与黄太吉还有联系,李思忠等人切割的很干净。”
  朱栩背着手,慢慢的继续走着。
  朱宗汉知道皇帝在听,便又道:“城里的金人来处复杂,多半是努尔哈赤原本部落之人,对黄太吉忠心耿耿。”
  朱栩对这些都不在意,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他脚步停下来,看着朱宗汉道:“你接下来的任务要转变了,除了科尔沁,西南的准噶尔也给朕盯着,准噶尔附近的也都撒撒网,广撒网。”
  朱宗汉神色不变,目光深深的看了眼朱栩,旋即俯身道:“遵旨。”
  朱栩说完这些,又在这文苑逛起来,黄太吉是用了心的,这里都是汉人的经典书籍,琳琅满目,种类齐全。
  朱宗汉跟在朱栩身后,等了一会儿又道:“皇上,我朝平复辽东,对草原影响极大,察哈尔最近多了诸多部落的使者,还有不少人遣使入京,想与我大明修好。”
  朱栩一笑,道:“一时的,我大明没有足够强大的骑兵,不能来一场真正的讨伐之战,草原上的部落是不会真的臣服的。给朕盯紧了,不要松懈。”
  “遵旨!”朱宗汉道。
  朱栩逛了一圈,心里也起了一个念头。刚要说话,曹化淳从外面匆匆跑过来,道:“皇上,信王,靖王,孙阁老,申尚书,傅尚书等人求见。”
  朱栩看着一排的书架,顿了顿,道:“知道什么事情吗?”
  曹化淳扫了眼四周,道:“可能是关于辽东如何安置。”
  朱栩神色动了动,微微点头,终究还是来了。
  他又看了眼朱宗汉,转身向外面走去。
  朱宗汉躬身,等朱栩走了,也消失在文苑。
  朱栩来到暖阁,一群人都在等着了,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小二十人。
  朱由检,靖王,孙承宗,申用懋,傅昌宗,周应秋等等,齐齐都站着,朱栩一进来,连忙行礼。
  朱栩摆手,走到软塌坐下,看了眼众人,端起茶杯道:“说吧,什么事情?”
  众人相互对视一会儿,朱由检抬手道:“皇上,辽东基本平定,黄太吉短时不会来侵,臣等是想问,辽东官员,该如何布置?”
  历来人事都是最复杂的事,尤其是这种时候,有功要赏,没功也要赏一赏,激励一番。
  如今这么多人拥挤在辽东,熊廷弼,毛文龙,祖大寿,杨麟等等,哪一个都是在辽东多年,功勋累累。张问达,贺虎成一个是巡抚,一个是总督,再加上孙承宗在其中的影响力,位置就那么多,怎么安排都可能会引起人心不满。
  可这种事有拖不得,还得尽快解决,安抚人心。
  朱栩放下茶杯,看着众人,淡淡道:“你们怎么看?”
  众人都没有说话,目光看向最前面的朱由检。
  朱由检心里有些恼怒,可按照位分确实他最高,只得继续道:“皇上,辽东地域辽阔,分散,臣议,划分两省,集中人口与兵力,慢慢开垦,发展。”
  多一个省就会多出无数的官职,也就能安排了。
  朱栩不置可否,转头看向靖王等人,道:“你们呢?”
  靖王在辽东插不上手,加上怕朱栩反感,谨慎的道:“皇上,臣认为辽东事关重大,需谨慎小心处置。”
  等于没说,朱栩转向孙承宗,道:“孙阁老?”
  孙承宗摸不清朱栩的打算,看了眼朱由检,语气缓慢的道:“皇上,信王所议也无不可,只是分开两省,会分散辽东的兵力,不利于防备科尔沁。”
  这才是老成持重的说法,朱栩颌首,又转向申用懋等人,道:“你们都说说。”
  申用懋与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对视一眼,这才道:“皇上,臣之议,尽迁辽东之民于沈阳附近,以沈阳为根基,慢慢拓展,只要沈阳不失,辽东无忧。”
  这个想法,跟贺虎成一样,很保守,一心只想守着沈阳,等科尔沁来攻打。
  丝毫没有讨伐科尔沁的打算!
  朱栩神色不动,看向傅昌宗周应秋等人,道:“继续说。”
  傅昌宗也不清楚朱栩的打算,稍稍犹豫,道:“皇上,臣认为申尚书所言有理,可以此为根据,壮大辽东,待图日后。”
  傅昌宗跟朱栩最久,好歹还有些锐气。
  朱栩又转向周应秋,面无表情的道:“你说说?”
  所有人都听出了皇帝的不满,周应秋也眉头暗动,旋即就沉色道:“皇上,臣认为申尚书所言还不够,我大明兵锋正盛,一心防守,迟早会败!臣议,调集骑兵于沈阳,择机讨伐科尔沁,要求交出黄太吉!”
  朱栩眉头挑了挑,目光犀利的看着周应秋。这位虽然手段高明,政务处理的也不错,可不应该有这样的胆魄才对?
  周应秋抬头挺胸,双眼毫无闪躲。
  众人也都恍然醒悟,他们刚才所言确实都不符合皇帝的一贯行事作风,打破常规才是!
  朱由检却暗自皱眉,大明好不容易攻占沈阳,要是一个不好再丢了,那对大明打击就太大了。
  他不理会周应秋的话,向着朱栩沉声道:“皇上,臣认为,当前需稳妥,还请皇上不要冒险,以稳固辽东,扼守沈阳为先!”
  朱栩转头看向朱由检,这又不急功近利了?
  孙承宗等人没有跟着朱由检“附议”,都在暗自揣度朱栩到底是怎么想的。
  朱栩摸清了这些人的想法,手指在桌面上敲击着,俄尔道:“曹化淳,拟旨!”
  “是。”曹化淳站到一边,铺好空白的圣旨,拿起毛笔。
  朱由检等一群人都暗惊,显然,皇帝早有打算,都屏气凝神的听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