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一个立志要成为旷世明君的皇帝来说,名声很重要!
朱栩正看着,孙承宗从外面走进来,拍打着身上的雪,见礼后道:“皇上,袁大人已经启程去朝鲜,杨麟已经开始回师,朱梅也在各处画界,重新制定辽东版图。”
朱栩颌首,道:“这件事不能大意,一定要用一百二十个心思,比沈阳还要用心才行。”
孙承宗知道皇帝在意,道:“是,臣已经安排好,会轮流派遣将领驻扎,加速开垦,构建城池要塞。”
朱栩对孙承宗很放心,忽然话题一转,道:“辽东可还有异动?”
辽东的局势还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可也都是武力下的统一,诸多部落心怀不满,外加还有是通过“盟约”形式控制的,同时这里原本还是蒙古部落的地盘,散居着不少蒙古部落,各种联姻,盟约,关系勾连,错综复杂。
孙承宗道:“已基本稳定,鲍承先,孟乔芳还是颇有能力,通过扶持归顺的人捕杀不臣叛逆,再拉拢一批没有主意的人,各处没有大的乱事发生。”
朱栩微微一笑,眯着眼,一会儿道:“这样,命孟乔芳执行株连法,平时种地,闲暇时候练兵,挑选合适的,凑齐万人交给硕托统辖,用来平叛。”
孙承宗眉头微动,道:“皇上,虽然辽东人口不多,可这加起来,怕也要好几万人。”
不论是女真还是蒙古,都是游牧民族,天生的骑兵,要是他们稍加训练,那就是几万的骑兵,要是被硕托控制……
朱栩不屑一笑,道:“要是多尔衮,朕会多防备几手,这硕托,朕就是放手给他,他也没有胆子再叛变!”
孙承宗一怔,旋即醒悟过来。黄太吉已经是丧家之犬,即便明朝不做防备,硕托也没有理由叛变。
不过,该防备的孙承宗丝毫不会少,抬手道:“遵旨。臣回去之后,就立刻安排。”
“嗯,早点安排吧,明天中午回京,该料理的,都料理干净,不要留后患。”朱栩道。
第517章 朝鲜分治
第二天中午,朱栩等便坐上马车,出沈阳,归还京师。
熊廷弼,杨麟,孟乔芳等人齐齐二百多人在南门,叩首而送。
马车内,朱栩倚靠在厢璧上,看着边上的曹化淳笑道:“朕这一走,不知道多少长松一口气,也不知道多少人心里乐开花。”
曹化淳躬身在那,微笑,不语。
马车摇摇晃晃,朱栩的思绪也慢慢的回到京城。
明年就是崇祯五年了,大明依旧安稳,可面对的问题会越来越棘手,需要付出的心力也将更多。
不过做了五年皇帝,朱栩该有的自信,从容已然都具备,心里有条不紊的思索着,毫无半点紧张与担忧。
“听说,翰林院又选了几个年号?”突然间朱栩又看向曹化淳道。
曹化淳点头,道:“是,有两个,一个是永武,另一个是景正。永武取自洪武与永乐。景正,取奉天顺命,大明中兴之意。”
朱栩颌首,这回才像话,想着这两个备用年号,看着曹化淳道:“你觉得哪个合适?”
曹化淳听朱栩的意思是要在这两个中选一个,稍稍思索便道:“永武,虽然取自太祖太宗年号,可合在一起,有穷兵黩武之嫌,奴婢认为,景正寓意非常好,可以作为皇上的年号。”
朱栩微微点头,没有说话。
大明皇帝,向来都是一人一个年号,不过他比较特殊,总觉得这年号还是朱由检的,不改心里不舒服。加上大明革新到了一定程度,需要给天下人一个“已经不同了”的信号,这改元就是最好的信号!
曹化淳见朱栩没有再说话,有假寐的意思,便也闭口不言。
马车摇摇晃晃,从沈,阳出发,中间除了换马,其他丝毫不停,直奔山海关。
待朱栩到山海关的时候,袁可立也到了朝鲜。
对于袁可立,朝鲜是又怕又恨,怕的是袁可立曾经真的有率师讨伐朝鲜的意图,现在更是大军停留在汉城不远,且秦翼明的大军也有异动,似有为朝鲜“拨乱反正”的意思!而恨是因为在朝鲜现在的当权派来看,朝鲜的“反正”是正确的,袁可立不能肆意的“攻击”,可偏偏袁可立是天朝上国的重臣,他们不能任意攻伐。
不管怎么说,朝鲜的“反正”是武力的结果,且确实是以下犯上,这是实实在在的,无可辩驳。
朝鲜国王李倧不敢将袁可立请去朝鲜的朝堂,只敢迎他入宫里的私宴,除了几个心腹,其他人都不敢请。
袁可立携怒而来,且大明兵锋正盛,丝毫不给李倧面子,当着一群人面,劈头盖脸的训斥起来。
“何为‘反正’?以臣篡君!尔等号称‘小中国’,可有半点中国之气质?”
“君臣有定分,如冠履,岂能倒置!”
“今日臣有篡位弑君,明有父子相残,教化何来?”
朝鲜一干人被训斥的一句话也说不出,归根结底这件事确实如袁可立所说,是朝鲜以下犯上的叛乱。
袁可立训斥的痛快,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好一阵子才冷眼看着李倧道:“李珲现在在哪里,本官要带他回平壤。”
李倧今年也不到四十岁,经过数次战乱,也算是颇为有为的一个人,一听袁可立的话,脸色微变,道:“上官这是何意?莫非真的要行那所谓的‘拨乱反正’?”
袁可立皱眉,神色越发厌烦,道:“依照本官之意,自然是要将尔等全数拿下,明刑正典!不过这终归是朝鲜之事,我大明不能干预太多,但谋逆之事也不能不管,是以本官奏议,朝鲜一分为二,李珲居北,你居南,自此以后,不得攻伐,相安无事,否则我大明将朝兵夕至,维护朝鲜正统!”
李倧听的直皱眉,可心底也暗松一口气,只要大明没有强行干预朝鲜更替的意思就好,还有转圜的余地。
他看着袁可立不怒自威的脸,又瞥了眼坐在下面一直没有说话的秦翼明,神色迟疑的道:“上官,可否容小王商议一二?”
袁可立怒眉倒竖,沉声喝道:“莫非此时你们还不知悔改,当真的要我天朝大军南下,才能醒悟不成!”
李倧脸色又变了变,目光看向下面的几个臣子。这些人都是他的心腹,他们也怕李珲复起,对视一阵,都暗自咬牙的点头。
只要李珲能安稳的待在平壤,他们也不在意。
李倧见他们点头,也怕明朝真的大军南下,沉吟着道:“好,小王答应了。”
袁可立脸色这才好一点,道:“李珲人在哪里,本官要接她去平壤。”
李倧看向金忠善,道:“金大夫,麻烦你与袁大人一起,去一趟江华。”
金忠善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慌忙站起来,抬手向袁可立道:“敢问袁大人,之前大明皇帝陛下所说的,共治北方,可还算数?”
袁可立眉头一皱,不悦的道:“这些本官不在意,你可以去京城问皇上!”
金忠善脸色微沉,转头看向李倧,面露忧色。
李倧神色也不好看,他读懂了金忠善眼神的意思,大明要是改变了想法,只怕他与李珲共治朝鲜南北都不会安稳。
“咳咳!”
这个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秦翼明站起来,对着袁可立以及李倧抬了抬手,道:“王爷,袁大人,皇上既然说了,就不会更改,共治北方,朝鲜两位王爷可以都入辽东总理大臣衙门,若有争议,若有两人赞同,就可执行,也可上奏朝廷,请皇上裁决。”
李倧双眼一亮,这倒是非常好的主意,对朝鲜来说,绝对不会吃亏!
袁可立一副不想听这些的模样,一摆手,道:“行了,具体的你们商议,上奏皇上就是,本官要去接李珲。”
李倧也完全想不到大明皇帝有了彻底吞并朝鲜的意图,送走袁可立就与群臣商议起与大明共治“北方”的细节。
他们都没有想到,共治,也包括朝鲜。
朝鲜现在国内也是派系丛生,复杂多变,随着李珲被袁可立从江华岛结出,朝鲜内部掀起一阵波动,企图推翻李倧,让李珲重登王位,一时间风起云涌,复杂无比。
不过有明朝大军的强力存在,朝鲜也没有掀起什么波澜,李珲顺利到了平壤,明朝的册封随即就到了。
于是,朝鲜南北分治,明朝派遣了多名官员协助李珲,并且毛文龙部将张盘率领万人,接管了平壤防务,同时还有北朝鲜的一切军事。
第518章 新的战场
朱栩的马车使入京师,并没有隆重的迎接仪式,除了曹变蛟,孙传庭之外也就没人知道。
坐了一路的马车,朱栩是腰酸背痛,可还得与两人交代一阵子。
御书房内,朱栩看着曹变蛟道:“禁军必须保持最强的战力,要不断的训练磨合,不止是守卫宫城,若是有一天要拉出去实战,朕要他们步战,骑兵,炮兵样样精通,决不能怯场!”
曹变蛟知道皇帝对禁军十分重视,沉色道:“皇上放心,禁军都是万里挑一,不断在轮流派出去训练,不停的淘汰,绝不会有半点松懈,不论是护卫宫廷还是大战,都不惧任何人!”
朱栩点头,禁军这一块不用太在意,他目光转向孙传庭,道:“内阁重启,参谋部朕打算改为军情处,放在兵部之下,负责军事情报的收集,战术制定,战略规划等等,你觉得何人合适?”
孙传庭调去辽东,参谋部也就是现在的军情处自然要有别人承担,这件事孙传庭是早有考虑的,抬手道:“皇上,臣有两个人选,一个是秦良玉,一个是曹文诏。”
朱栩倚靠在龙椅上,稍一想,旋即就摇头道:“秦良玉确实是合适的人选,不过西南没有她坐镇,朕不放心。曹文诏……还是差了些,这样吧,调调杨嗣昌进京,河南……朕再考虑人选。”
杨嗣昌这个人孙传庭有过评估,心思内敛,手段大气,在河南数年无声无息,却压制的河南民乱抬不起头,由此可见一斑。
孙传庭也没有意义,道:“臣遵旨。”
说完这件事,朱栩手指敲着桌面,沉思着道:“巡防营,还是由兵部尚书执掌,明年朕要召集天下百官进京,巡防营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决不能出现任何意外,必要的话,可以派兵出城迎接!”
孙传庭即将赴任辽东,这显然是皇帝最后的叮嘱,他心里对朱栩的信任颇为激动,道:“是。”
朱栩说完这些,喝了口茶,道:“嗯,先跟朕说说西南的事。”
这个孙传庭也早就想好了,抬着手道:“皇上,西南六省,现在都在严格实行‘株连法’,一些偏远之地,都被强行迁徙,有的送往辽东,有的送往一些新开垦的田亩,另外一些县府都进行了重新划分,集中一切粮食,农具,耕畜等合力应对大旱。六省巡抚,总督都在尽一切办法赈抚。各项水利,修桥,铺路都在大规模进行……”
朱栩一边听一边点头,西南现在被划分出六个省,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贵州,四川,总兵力近四十万,毕自严目前还在西南,推动着政改。
大明现在需要集权,尤其是西南六省,更是要集中一切力量抗灾,朝廷的拨付终究有限,到底还是要看当地的各级衙门。
“目前西南六省民乱已不多见,赈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基本覆盖六省,六省的巡抚总督也都是亲力亲为,颇有担当。毕大人已经走遍六省,省改基本完成,想必年前年后可以回京……”
朱栩颌首,道:“嗯,朕知道了。西南的事先放下吧,朕让锦衣卫盯着,关于辽东的事情,朕要交代你几句。”
“是。”孙传庭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
朱栩坐直身体,目光微微冷峻,语气放慢的道:“沈阳既复,就没有再丢的道理,你在辽东,第一件事就是确保沈阳不失,第二件事,保证海参崴不失。海参崴是杨麟等人在北方发现的,朕非常看重,甚至比沈阳还重要,你明白吗?”
孙传庭之前已经听说了,回忆一番,道:“皇上……是想要用这个海参崴与山海关一样,拱卫沈阳吗?”
朱栩有些话说不了太透,淡淡的道:“你可以这么认为,不过海参崴一定要认真对待,比沈阳还要用心,这里……是一个出海口,没有阻碍的出海口!”
孙传庭想起在政院看过的地图,尤其是那被标注“马六甲”的海峡印象深刻,那是皇帝亲手写上的。
孙传庭深深的看了眼皇帝,他能感受到朱栩含而不露的野心,明白事关皇帝的某些计划,应声道:“臣明白了,臣到辽东之后,会着力打造。”
朱栩点头,道:“其他的朕就不多说了,你自己看着办。还有,朕决意吞并朝鲜,你要缓步推进,不能引起太大、令人反感的动静。”
孙传庭这次是直白的感受到皇帝的野心了,内心也被触动了下,肃色抬手道:“遵旨。”
朱栩又随意的说了几句,便让两人走了,躺在椅子上,缓缓喘口气。
曹化淳一直在边上看着,过了一会儿,上前低声道:“皇上,要不要去李小姐那休息一下,晚一会儿再去慈宁宫?”
朱栩挑眉的看了眼曹化淳,知道这是在提醒他,轻吐了口气,道:“嗯,先去李解语那。”
曹化淳知道这一路颠簸的难受,他都有些承受不住,何况娇生惯养的皇帝。不过,有些事情真不是一个字“累”就能不做的。
朱栩来到偏殿,李解语已经在等着了,一见朱栩满脸的疲惫,连忙挥退下人,将朱栩迎了进去。
朱栩趴在床上,闻着被子上的清新香气,眯着眼道:“还是家里舒服。”
李解语坐在边上,轻轻的捏着他的肩膀,柔声道:“娘娘那边不知道抱怨了多少次,希望皇上不要轻易出宫涉险。”
朱栩懒懒的躺在那,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笑了笑道:“皇嫂是不想朕出宫啊,哎,待会儿,你陪朕一起去,可以少挨一点唠叨。”
李解语轻声笑了笑,感觉着朱栩肩膀的铁硬,再见他侧脸都是疲惫,犹豫着道:“皇上,要不要先去见娘娘,然后早些回来休息?”
朱栩睁了睁眼,无奈的道:“嗯,走吧。”说着就从床上爬起来,伸了个懒腰。
李解语轻轻给朱栩理了理衣服,又让人准备热水,让朱栩洗了洗脸,精神一点,这才转向去慈宁宫。
朱栩还没有迈进慈宁宫,小永宁就如同一阵旋风一般的冲出来,大呼小叫地喊道:“皇叔皇叔,有没有带好吃的回来……”
小丫头今年也有七岁了,在外人看来颇有些“疯疯癫癫”,整天的闯祸。
朱栩一笑,从曹化淳手里接过一个食盒,道:“喏,东北的腊肉,特别好吃。”
“真的?”永宁睁大双眼,欢欣的接过食盒就翻起来,结果一打开就闻到一股怪味,毫不犹豫的合上,塞进朱栩的怀里,大失所望的道:“不吃,臭!”
“你说的啊,待会儿不准和朕抢!”朱栩接过食盒,大步向里面走起。
张太后走出来,瞪了眼小永宁,看着朱栩脸上难掩的疲惫,责备似的道:“这么累就回去休息,何必还要跑一趟。”
朱栩笑着道:“解语非要过来,朕拦不住。”
李解语先是愣了下,接着也腼腆一笑。
张太后哪里不懂,开心地笑道:“来了就坐一会儿,我让御膳房做些你爱吃的。”
朱栩与李解语走进大厅,在饭桌前坐下,张太后几乎如过去一样,就要问长问短,直到注意到李解语,这才连忙收回话头,让焕儿催促着御膳房。
小永宁趴在桌上,两手托腮,大眼睛眨动的看着朱栩,脆声道:“皇叔,辽东好玩吗?我听说那边非常冷,河上都能跑马?是真的吗?”
朱栩喝了口茶,笑着道:“确实很冷,跑马也有,下次带你去玩。”
小永宁猛的坐起来,道:“真的吗?我可以去骑马吗?我听说那里的雪特别厚,在上面滑非常好玩,还有还有,我听说有特别多的野兽,打猎一定也很好玩……”
她还没说完,张太后一巴掌拍了过去,瞪着眼道:“少给我说这些,老老实实在宫里读些书,今后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出慈宁宫!”
小丫头一听他娘的话就摇头晃脑的哼了哼,大眼睛乱转,显然是另有主意。
张太后也知道这小丫头的鬼主意多,颇为头疼。
朱栩在慈宁宫待了一会儿,吃了点东西,起身去了趟仁寿殿,刚出来曹化淳就急匆匆跑过来。
“皇上,郑娘娘没了。”曹化淳道,神色颇为谨慎。
这位郑娘娘就是神宗皇帝的郑贵妃了,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就是万历朝,她的存在与影响,遍布整个大明。当初的“国本之争”,后面的三大案,都与她有关,她的死,也意味着那个时代的彻底终结。
“大明要迈入一个新的时代了。”朱栩背着手,眯着眼看着天空。他对郑贵妃没有什么印象,只是发乎感慨。
李解语不太懂朱栩的意思,只是平静的站在他身侧。
而曹化淳心底认为,大明平复辽东就已经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三人沉默了好一阵子,朱栩一拉李解语的手,大步向前:“走,回去睡觉!”
李解语先是一惊,旋即满脸通红,连忙轻轻挣扎,同时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有人看着……”
朱栩倒是没有想其他,他是真的累了,也不管三七二十几,拉着李解语就回了偏殿,迫不及待的脱衣服就上床。
李解语到底是传统的姑娘,大户人家的小姐,哪有大白天做这种事的,可不等她纠结完,躺在床上的朱栩已经闭着眼,呼吸均匀,一点也没有要做点什么的意思。
李解语看着朱栩脸上的疲倦之色,眼神里露出一抹心疼,将他的衣服收拾好,悄悄的关上门,退了出去。
皇帝回宫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进宫求见,都被曹化淳挡了回去。
好在现在年关将近,谁也不愿意惹出事情来,并没有什么大事情。
郑贵妃的丧事自然是不动声色的办理,按礼是要由礼部操持的,可这位天下人都不喜欢,百姓认为她是“奸妃”,百官认为她是“无德佞妃”,作为泰昌皇帝的儿子,天启皇帝的弟弟的当今皇帝,自然也没有好感。
是以,郑贵妃的丧事简直就是悄无声息,草草了事。
不惹事也不代表没事,弹劾来宗道,朱由检的奏本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凡是有资格上奏的,几乎都上了奏本。有些人只是表述看法,有些人也是出于维护“祖制”,自然也有些人是出于私怨。
这些奏本入宫的顺序应该是:通政使司,内阁,司礼监,最后御书房。不过之前朱栩改动较大,从通政使司出来一般是直奔司礼监,通过筛核之后,呈送御前。
刘时敏将弹劾朱由检,来宗道的奏本通通转给了内阁,朱由检看的是一阵窝火,直接以内阁名义诏示天下官吏,言称“大臣去留悉听上裁,言官论人当存大体,不必连章抟击”。
这话一出,如同烈火烹油,天下官员都炸开了,本来就是弹劾你,你居然还敢让天下噤声不成?
一些文坛宿老,礼部的老官,义愤填膺,纷纷围堵在信王府,要求给个说法。
这帮人就是要赶他出内阁,朱由检也不是好惹的,直接让顺天府将人全都给赶走了。
这些人不敢去皇宫门前撕闹,只得去礼部,要求礼部给个说法,明确解释祖制中关于“亲王”的规定。
张我续不是那帮死抱着教条不放的东林党,也情知这件事要有个解释,闷了半个多时辰,让人传出一句话来“祖法祖制,今法今定,是是非非,当尊圣裁。”
十六个字,前面讲“理”,后面讲“威”,双管齐下。
“理”还可以辩驳,可“皇威”就不能轻易触碰,现在谁不知道,天下皆可惹,皇帝惹不得!
现在的皇帝携辽东大胜之势,威望正隆,高不可攀,谁都不能与之相抗。
这群人虽然被礼部堵了回去,可东厂还在南方以及全大明四处抓人,缇骑遍布天下,无人可制,东厂又是内阁之下,一股怒火,自然也都要冲向内阁。
弹劾朱由检的奏本越来越多,这些文坛宿老也发现了新的战场,他们向朝报投稿,痛斥信王,几乎从头到脚,骂的是一无是处,体无完肤。
起先礼部还没有在意,可是小半天收到了几十篇“稿子”就不同了,也不敢全登,选了一篇颇为代表性的,准备明天登在报上。
第519章 朱由检松了口气
朱栩这一觉,一直到天色将判选
抬头看去,就见李解语坐在窗下,静静的绣着什么,夕阳一抹光亮撒在她侧脸上,显得非常的圣洁与美丽。
朱栩目露凶色,食指大动,跳下床就向李解语扑过去。
李解语见朱栩醒来俏脸一喜,刚要说话,就看出了朱栩的意图,神色微变,低声道:“皇上,外面有人等……”
“谁也不用管!”朱栩咆哮一声,抱起李解语转身就上床。
大被防滚,娇声软语,久久不休。
刘时敏一直在门外等着,听着里面隐隐的动静,他不动声色的对着近前的几人挥了挥手。
近前的宫女,内监也都悄然退后。
足足半个时辰后,李解语才红着脸探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