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者面无表情,又强忍着怒气,语气生硬道:“不卖就是不卖!”
王三也没有想到,他这叔叔会拒绝的这么干脆,根本不留余地,脸色变了变,终究没有撕破脸,冷哼一声道:“你不卖又的是人卖!”
青年以及妇人们看着王三的背影都有些欲语还休,倒是老者松了口气,看着朱栩微笑道:“让公子见笑了,都是些歪门邪道,不走正路。”
朱栩笑而不语,心里感叹,任何时候,都是歪门邪道赚大钱啊,自然,也伴随着风险,比如这个王三的风险就突然这么的来了。
青年闷头喝了几口汤,抬头看向老者,嘟囔道:“爹,咱家的房子该修修了,我看大柱哥家的红砖房就不错,挡风挡雨,还挺结实。”
老者倒是没有意义,沉默一会儿道:“嗯,行,我去找大柱,问问红砖是哪买的,那泥浆我们自己就能弄。”
青年低头好似在吃饭,闷声道:“要是能有几块玻璃窗户就更好了,总比糊纸来的好……”
老者冷哼一声,也不顾朱栩在场,直接教训道:“那玻璃多贵你不知道吗?你大哥的彩礼刚有着落你就要折腾,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
青年低着头,使劲的嚼着馒头,虽然没有说话,显然还是不满。
朱栩能猜出这青年的心思,无非就是大的有好处他没有,朱栩拍拍屁股站起来,看着老者笑道:“玻璃有的,你们想要多少,我送你们!”
老者与青年以及一干妇人都是一怔,不等他们说话,朱栩站起来,背着手已经往回走了。
他心里已经有了大概,按照西南的田亩,灾情来看,有二十亩,一家七口应该勉强温饱的,三十税一也是合适的。接下来要做的,一是转移受灾人口,二来是组织受灾地的民众联合起来,集体耕种,集体用度,增加抗灾的能力。三来,就是朝廷要做的,包括及时了解灾情,以工代赈,打击底层腐败官吏等等。
老者一家人都面面相窥,他们知道眼前的少年是个贵人,却没有想到,他能轻而易举的将昂贵无比,是富家人专属的玻璃器物送给他们。
一个禁军上前记录了他们的姓名,地址,然后快速追上朱栩已经缓缓启动的马车。
朱栩做在马车,神情若有所思。
明年是崇祯五年,按照原本历史是崇祯四年,状况相对还可以,虽然越往后日子越难过,面对的情况也会越复杂,可他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朱栩坐在马车内,摇摇晃晃的向着京城里走去。
改革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朱栩的目标是——大明最是庞大,根基最厚的一群,他们握有大明基层的一切权力,所谓的乡绅,所谓的地主阶级。
这群人是最难对付的,这如同一艘战舰在向整个大海宣战,看似可以驰骋无畏,可随时都可能会有风暴来袭,船翻人亡。
朱栩面色凝肃,轻轻吐了口气。事情还要一步一步来,过犹不及。
他很清楚,自从他登基以来,改革太快,很多人都跟不上,看似他皇权稳固,可也危机重重,下盘不稳,理智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稳,慢慢的稳住这四年的改革效用,一步一个脚印,缓慢而行。
“情势不由人……”
朱栩暗自摇头,事实上,他要与时间赛跑,只能小心翼翼的小步快走,必要的时候还要大跨步前进。
回了皇宫,朱栩就招来了魏忠贤,还有傅昌宗。
待刘时敏一说,傅昌宗就眉头一皱,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这收购是从今年的夏收开始,再秋收,总共两次,这种情况,应该还是第一次,或者为数不多,整治还来得及。”
朱栩神色冷肃,目光隐含杀气,道:“储粮事关朝廷根本,任何人都不准插手!户部要想办法堵住漏洞,对于这样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定!东厂可以根据这些规定调查,但凡有人想要从国库吸血,都要严厉惩处,不容宽贷!”
皇帝大规模储备粮食,自然是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旱情,不论是傅昌宗还是魏忠贤,都心里有数,听着皇帝语气毫不掩饰的凛凛杀气,心里都一惊,连忙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微微点头,看向傅昌宗道;“现在十大仓库储粮有多少?”
这个傅昌宗熟烂于心,抬手道:“回皇上,每年朝廷用度在一千万石左右,十大仓储备有四千三百万石,外加番薯一千万石。”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默默计算。
之所以能有这些,一来是朝廷靡费减少,官员俸禄以及其他用的现银增多,粮食支出少。二来是今年收购了不少,增加了库存。三来就是番薯替换了一部分。四来就是西南赈灾所需减少。
林林总总,让朝廷节省了不少粮食,变相的又让商业活跃起来,其中商税也在不断增加,如此倒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朱栩心底一时间转过许多念头,看着傅昌宗点头道:“嗯,粮食收购不能停,番薯的播种面积还要扩大,尤其是辽东等地,要大规模开垦……”
辽东可以说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关键在于人少,朝廷的移民一时半会也移送不了多少,人口少,开垦就慢,这需要时间。
傅昌宗提议的号召天下人去辽东开垦换银子,这还需要与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商议才行,犹豫着没有奏报给朱栩。
朱栩说了一阵,又转向魏忠贤,道:“朕让你养案,养的怎么样了?”
魏忠贤躬身在那,表情纹丝不动的道:“回皇上,已经差不多了,若是动手,单江苏,至少有三十个知县涉及贪污,索贿,抢占民田,殴伤人命,夜宿青楼等等,足以罢官夺职,捉拿下狱。”
朱栩颌首,现在的江苏有后世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那么大,是江南人文,经济,文化最为繁华鼎盛的地方,自然,蕴含的问题也是最多。
江南的奢靡之风,吹遍天下,所谓的十里秦淮河,所谓的苏杭,所谓的西湖河畔,那是读书人的天堂,诗词歌赋,美酒名妓,醉生梦死间,足以忘掉世上的一切!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好一会儿,沉声道:“好!就从江苏开始,你命东厂做准备,年后等朕的旨意!”
魏忠贤等这个机会也很久了,道:“奴婢遵旨!”
第526章 朱由检扛不住了
两日后,袁可立终于回京,同时回来的,还有从西南归京的毕自严。
景阳宫偏殿内。
朱栩,毕自严,孙承宗三人,围在一个棋盘前,朱栩与毕自严在对弈,孙承宗算是一个观棋不语的君子,兼裁判。
朱栩的棋力平平,面对毕自严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捏着黑棋子,满棋盘的找可以落子的地方。
孙承宗俯视全局,早就看出了皇帝的败相,一直都是兵败如山倒,到现在已经没有一丝机会了。
毕自严看着朱栩,微笑道:“皇上开局大气,布局都是从大处着手,某些小处也有惊人之手,不过整体框架,却疏漏百出,影响了整个局势……”
简单来说,框架搭的很好,地基也不错,可中间疏漏百出,很容易塌方。
朱栩看了半天,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只得弃子认输,摇头道:“琴棋书画,朕是样样都拿不出手……”
这一点毕自严与孙承宗也都奇怪,皇帝倒不是不用功,可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字好似刻好的模子,怎么练都跳出不来,只能算是堪堪入眼,无法登堂入室。
毕自严开始捡棋,看着朱栩笑道:“皇上,再来一局?”
朱栩知道,毕自严这是要来“指导棋”了,不过他却没有兴致,收着棋子,道:“不下了,现在信王皇兄给朕出难题,内阁悬在那,全天下都在盯着看,你们说说,朕要怎么办?”
毕自严与孙承宗知道,这是正事来了。
毕自严与孙承宗的分工很明确,一个政,一个军,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捡棋的手放慢,细细的思忖着道:“皇上当初停摆内阁就是为了遏制党争,现今党争风气尤在,不能纵容,可内阁重启势在必行,臣认为,当前除了信王,没有人合适做这个内阁首辅。”
朱栩神色不动,毕自严说的是大势,这里面还涉及朱栩的一系列布置,除了朱由检,根本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神色,又看了眼孙承宗,道:“皇上,信王要权,不妨给他,有我们盯着,不会出乱子。”
朱栩听着就笑了声,道:“你们别小看朕这位皇兄,朕是一直压着他,没给他机会,否则有的乱子咱们收拾。这一次是朕有意敲打他,让他做个挂名首辅就行了。可他一心想做事,朕是拦都拦不住……”
毕自严与孙承宗对朱由检都有些了解,这位王爷,简单来说,就是眼高手低,对大明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作所为心都是好的,却落不到实处,而且看人用人都很有问题。
这是皇家的事,毕自严也不好多说,沉吟一声,道:“皇上,内阁不能久悬,信王也要有个名目,得早日处置才行。”
朱栩也是试探朝臣的态度,他目光转向孙承宗。
孙承宗会意,顿了顿道:“皇上,臣赞同毕大人之言。”
朱栩点头,这两人基本上代表着现在的朝臣们的态度,既然他们都认为要留下朱由检,朱栩也就没有了负担,微笑道:“嗯,信王你们不用在意了,朕来安排,明年会让他复职。关于明年改元,朕也征求过不少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你们说呢?”
两人倒也没有意见,改元本身就有非常大的“改新”意义在里面,明年,恰是时候。
不过孙承宗突然开口道:“皇上,臣倒是认为,永武比景正更好一些,更能彰显我朝的永安,勇武之风。”
朱栩抬头看了眼孙承宗,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这孙大人也是揣摩到他的心思了,他确实比较喜欢“永武”,不过现在还不能给外界“明朝很强势”这种观感,笑着道:“永武啊,以后再说吧,现在就用‘景正’,平和,大气!”
毕自严也是倾向这个“景正”的,见皇帝主意已定,便道:“臣认为‘景正’可以。另外,各省入京的人员名单,臣都已经拟定好了,每省五人,巡抚,总督,省督正,参议,知府各一人。全国十七省,共八十五人。外加京城六部尚书,督政院,九卿,宗人府,凑齐一百人。皇上,可还有需要特别加上的?”
朱栩目光动了动,这个人数肯定是暂时的,到时候一定会有增加,现在却不急,颌首道:“就这样吧,日期定在什么时候?”
毕自严道:“臣初步定在明年三月初,不过还要与各地协调。”
朱栩点头,将全国的头头脑脑都调入京,需要时间安排,也要挑选合适的时机。
刘时敏从外面进来,道:“皇上,唐王世孙来谢恩了。”
朱栩这才想起,这位唐王世孙是该来谢恩了,想想这位,也是个有些能力的人,不过,还需要压一压,免得搞出历史上带兵勤王的事,否则朱栩也保不住他。
“让他进来吧。”
朱栩坐在软塌上,孙承宗,毕自严站在身后。
孙,毕两人都有些好奇,皇帝对一个人关心向来都有着非常明确的意图,这位唐王世孙有什么特别吗?
朱聿键今年三十出头,正是英姿勃发的年纪,不过几天牢狱之灾,亦或者之前被虐待,如今皮包骨头瘦成猴,脸上还有伤痕,但双眼灼灼,毫无气馁之色,精神焕发。
他快步走进来,看着不远处一身常服的朱栩,跪地大声道:“臣叩谢皇上救命之恩!”
朱栩眉头挑了挑,朱聿键这是话里有话啊?
不过他懒得理会宗室王府里面那些龌蹉事,这些自有宗人府去管,淡淡道:“朕也不是有意的。”
朱栩轻飘飘的这么一句话,将朱聿键早就准备好的一肚子话都憋在心里,跪在好一会儿都不知道怎么回话。
孙承宗与毕自严对视一眼,目光带笑。
不远处的曹化淳暗笑,在皇帝面前耍小聪明,吃苦头了吧?
朱聿键跪在,脸角抽了抽,他哪里能想到皇帝来这么一句,应声不是,谢恩也不是,过了一阵子才闷声道:“臣来谢恩。”
朱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面无表情的道:“平身,谢完恩就回去吧。”
朱聿键一脸的蒙色,皇帝这是什么意思?他一点都看不懂,把他救出来,真的是“意外”?
朱聿键只得又俯身,道:“遵旨。”
朱聿键站起来,又低眉顺眼的瞥了眼朱栩,带着一肚子疑惑,缓缓转身出了偏殿。
朱聿键走了,还不等朱栩说话,刘时敏又转身进来,道:“皇上,太妃请您过去,太后在……信王妃也在。”
朱栩一笑,朱由检终究还是撑不住了。
“嗯,朕这就去。”朱栩站起来道。
第527章 巡抚被掳走
事隔两天信王妃才进宫,显然是朱由检耐不住寂寞了。
朱栩背着手,撑了撑腰,道:“毕师,孙阁老,六部的事情你们盯着,一定要写的完善,不要错漏,到时候要给进京的官员们看的,朕,先去收拾了信王……”
“遵旨。”毕,孙两人抬手躬身。
朱栩出了景阳宫,慢慢的走向仁寿宫方向。
一边走着,朱栩还在思索,朱由检这个拴着不行,放着不行,得给他画一个不能出的圈才行。
“不能出的圈……”
朱栩背着手,不紧不慢的向仁寿宫走去。
曹化淳跟在朱栩身后,心里也感叹。做皇帝也不容易,尤其是一个立志中兴的皇帝。
“太妃,太后,宫外都在传,说我们家王爷不忠不孝,仁德有失,更忤逆皇上,皇上要满门抄斩信王府……”
朱栩还没有走近门口,就传出信王妃的哭喊声。
朱栩挑了挑眉,对着要禀报的宫女摆了摆手,就在门旁听着。
两旁的宫女都低头站在没动,内心忐忑。
“胡说八道!”
这是老太妃的声音:“皇上年少有为,那是难得的明君,岂会杀戮血亲,对兄长举屠刀,我大明就没有这样的皇帝!”
“起来,皇上来了,我给你问问。”这是张太后的声音,语气中也有着焦虑。
即便她们在深宫,可宫外各式各样的流言蜚语还是传了进来。
什么皇帝早就怨恨信王,杀心早有;什么信王意图谋逆篡位;什么皇帝忌惮信王,要铲除他……
总之,皇帝与信王非得死一个不可。
周王妃跪在那,任由张太后拉扯就是不起来,哭腔道:“太妃,太后,我们家王爷绝对没有外面穿的那些心思,太妃,太后,我不求别的,只求皇上能绕过世子,他还小……”
朱栩听的直感叹,这信王妃也不简单,这句话一出,怕是刘太妃,张太后都不能不说话了。
“胡说!”
刘太妃声音铿锵有力,沉声道:“老太婆还没死,皇室操戈,我决不答应!”
张太后也算是被逼到墙角,表态道:“你放心,我的话皇上还能听两句,不管如何,你们都不会有事。”
“臣妾叩谢太妃,太后大恩大德……”
周王妃的声音,还伴随着头磕地。
朱栩嘴角抽了抽,这戏,最起码给八十分,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戏”也都得陪着演下去!
他理了理衣服,咳嗽一声,转身大步向里面走去。
“皇上驾到。”
曹化淳连忙跟着,远远的唱喏。
朱栩一进去,一群宫女内侍行礼,周王妃也慌忙转身,强抑哭声的道:“臣妾参见皇上。”
朱栩看了她一眼,双十年华,梨花带雨,看上眼颇为楚楚可怜。
朱栩向刘太妃,张太后行礼:“见过太妃,皇嫂。”
两人表情都有些冷肃,看着朱栩不说话。
周王妃一见,又转过身向朱栩,哭声道:“臣妾求皇上,饶王爷一命!”
朱栩背着手,俯视着周王妃,面露不悦,淡淡道:“宫外的流言蜚语也不是一天半天,朕什么时候说过要把皇兄怎么样了?”
周王妃愣了下,皇帝这话倒是不假,这样的流言蜚语传了好些年,不过今年不同,皇帝即将亲政,没有理由留着信王在中枢!
更何况,信王如今都被圈禁在府邸,皇宫里又讳莫如深,谁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处置。
周王妃哭的越发厉害,满脸是泪水,看了看刘太妃与张太后,向着朱栩道:“皇上,宫外传的有鼻子有眼,妾身请皇上看在王爷这些年的苦劳上,放过他一次吧……”
周王妃说的无比可怜,饶是不想掺和的刘太妃也不得不说话了,看向朱栩,语气颇为厉气的道:“皇帝,朝政我们妇道人家不懂,可皇室操戈,以弟弑兄,那是要在史书上记载的。唐太宗世称明君,可宣武门那也是绕不过去的,一句‘杀兄弟于殿前,囚慈父于殿后’,那可是万古的恶名啊……”
很显然,在朱栩亲政的当口,非常多的人都认为他要对朱由检动手,或者说,这应该说是一种大势所趋,理所应当。
老太妃也应该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才会有罕见的严厉语气。
朱栩不在意,他本就没打算把朱由检怎么着,笑了笑,刚要说话,刘时敏急匆匆的跑进来,顾不得礼仪,直冲朱栩身前,递过一张纸条道:“皇上,锦衣卫,陕西飞鸽传书。”
朱栩眼神微凝,刘时敏这个举动,本身就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他飞快接过来,打开一看就脸色骤变,沉声道:“传旨,让孙承宗,毕自严,申用懋来御书房,再传旨,陕西戒严,等候朕的旨意!”
“遵旨!”刘时敏应声,快步离去。
朱栩沉着眉头,神色也变幻。
这纸条写的简单“巡抚李察乡野,贼掳,十六人无踪”。
就是说陕西巡抚李精白巡视地方,被匪寇掳走,十六个人生死不知。
这是一省巡抚,他被流寇劫走,对陕西,西南,甚至对大明朝廷都将有无可估量的影响,尤其还在朱栩决定明年召集各省官员入京,共商国是的时候!
刘太妃,张太后等人也察觉到该是出大事了,都没有出声,唯有信王妃还在小声的啜泣。
西南对大明来说,是一块埋着雷的雷区,这个雷区具体能有多大威力,谁也说不准,朱栩从来都不敢掉以轻心,所谓的抗洪救灾,大部分也都在为西南几省准备的。
陕西,万不能再有事!
他看了眼信王妃,稍作沉吟的道:“信王……明年让他上道奏本请罪,这件事就算过去了。”说完又抬手向刘太妃,张太后道:“太妃,皇嫂,朕还有其他事情,就先走了,信王的事情,你们无需担忧。”
两人也都看着了,老太妃道:“皇上既然有事就去忙吧。”
朱栩点点头,转身出了仁寿殿,快步向景阳宫赶回去。
锦衣卫传来的消息很少,陕西的详细奏报估计还在八百里加急,具体详情还不知道,不能确定是偶然事件,还是早有谋划,偶然还好说,要是蓄谋,只怕陕西又要出乱子。
第528章 官身纳税
御书房内。
孙承宗,毕自严,申用懋三人都是面带虑色,目色凝重。
一省巡抚被劫走,不论是陕,西,还是朝廷都将是极其被动,也必将在大明朝野上下引起剧烈震动。
申用懋抬手,沉声道:“皇上,西南虽然有秦良玉坐镇,可毕竟地域广大,鞭长莫及,不能事事俱到,臣请派遣一得力巡抚,强力控制陕西,扫清一切匪患!”
朱栩面无表情,申用懋的话是对的,不论李精白被劫持的经过是怎么样,被救回来也不没脸继续留在陕西。
申用懋话音落下,孙承宗就皱眉,明朝兵将不少,可要是说适合去陕西扛大任的,一时半会儿还真找不出来。
毕自严神色平静,向着朱栩道:“皇上,沈阳即复,天津卫的就没有那么重要了,臣认为可以调李邦华去陕,西。”
毕自严与申用懋两人都是双眼一亮,李邦华确实是个合适人选,他在天津卫这些年,任劳任怨,不论政事,军事都非常熟悉,去陕西再适合不过。
朱栩一思忖也点头,道:“可以,朕再给他特权,允许他兼任陕西总督,务必给朕将陕西看好了!”
三人都没有异议,陕西太过复杂,这样的权柄也无不可。
不过朱栩不打算这件事就算了,一些事是该做了。
他手指敲着桌面,目光炯炯的看着三人,语气缓慢的道:“西南之事,朕不打算再拖,是时候用一些非常手段了。”
毕自严,孙承宗,申用懋都算是朱栩的亲近人,闻言就心里一跳,孙承宗肃色抬手,道:“皇上,要用什么手段?”
朱栩敲着桌面的手慢了,双眼微眯,跳动着一缕冷芒,道:“第一:成婚的年纪推到十八岁以后,严禁早婚早育。第二,重登户籍、田亩,分田,每丁至少十亩。第三,加大移民力度,明年开始,每年至少要移出一百万人!第四,对西南几省实行半戒严,控制人口流动,各处关口要严密控制。第五,西南六省,不管是白丁还是官身,一律按丁纳税,任何人不得例外!第六,严格执行株连法,用重典!”
毕自严,孙承宗,申用懋三人听的心惊肉跳。
皇帝这六条办法,每一个都不简单,真要实行起来,怕是掀起巨大的波澜。
推行晚婚?这个只怕不易,女孩子过了十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