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小姑娘看了眼曹变蛟以及朱栩等人,嘀嘀咕咕着悄然离开。
  侯方域等人都大喜,仿佛打了胜仗。
  之前被曹变蛟踹的那个人看着侯方域颇为佩服的道:“还是侯小弟有办法,为兄是服了!”
  “可不是,咱们总算是见识到侯兄的手段了,佩服!”
  侯方域也面带得意,拱手道:“客气了,要说才思敏捷,还得陈子龙,顾炎武二人,可惜,这二人一个在应天入了学,一个不知道去了哪,我们复社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再聚……”
  “会有机会的,今年的科举听说在应天,京城两地……”
  “没错,一朝登科,天下皆闻,为兄这里先恭贺侯小弟了……”
  侯方域又连连拱手,说笑着大步离去。
  朱栩看着曹变蛟走回来,神态有些异色,拉着小永宁往回走,笑着道:“怎么,心里不太舒服?”
  曹变蛟一愣,抬手道:“没有,只是臣好像做了糊涂事。”
  不远处,华灯初上,夜空深邃。
  朱栩看了眼,摇头道:“不是你做了糊涂事,是那两个差役在糊弄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只想‘摆平’事。相对那些高官贪腐,朕其实更痛恨这些小苍蝇,也许坏不了大事,却总是不停的恶心人。”
  曹化淳在一旁安静的听着,他们明白,皇帝的话是有所指。皇帝要扫灭大明两百多年的官场腐朽之气,就需要革新底层官吏,这件事,也一直在悄然的安排,进行着。
  曹变蛟若有所思的点头,道:“臣明白了。”
  朱栩看了眼还在四处乱瞅,不时要挣扎跑出去的小永宁,又转头向曹化淳道:“朕记得以前,让这些青楼勾栏进行实名登记的,这件事做的怎么样?”
  曹化淳想了想,道:“回皇上,这件事有些困难,想要冒充,随便找个家丁下人就可以了,因此,虽然一直在进行,有多少真实却不好说。”
  朱栩微微点头,道:“给爱儿去信,让她来核实,朕南下之前,要核实准确。”
  曹化淳应声,皇帝下江南显然不是游山玩水,仅他知道的,江南怕是就又要地震一次。
  说完这些,朱栩又似不在意的道:“你亲自去一趟靖王府,让他将督政院的架构,人事安排,包括巡街御史这些,都罗列出来,找个时间送进宫,顺便再提提刚才发生的事。”
  曹化淳心里一突,连忙道:“遵旨。”
  一直困在笼子里的督政院,终于要放出来了。
  这督政院可比过去的都察院还要可怕,真正的遍布天下!
  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这侯方域!


第536章 侯家麻烦了
  回了宫朱栩等人立刻就被张太后给抓到了慈宁宫,挨了足足小半个时辰的唠叨。
  小丫头也被禁足了,不但出不了慈宁宫,连自己的闺房都出不了,什么时候能出来,还得看张太后什么时候消气。
  “皇上,公主还小,是该管管了,起码礼仪不能差了。”李解语的寝宫内,她一边给朱栩研磨,一边轻声说道。
  朱栩正看着申用懋等人的奏本,听着她的话,摇了摇头笑道:“你别小看这丫头,她该学的一点都没拉下,真要有什么场面,她做的估计比你还好!”
  李解语一愣,道:“真的?”
  朱栩嘿嘿一笑,道:“这丫头,机灵着,你日后小心点,别着了她的道。”
  李解语轻笑,没有再说。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孙承宗,申用懋等人的意思是将秦良玉调离四川,安排在河南,这里面不尝没有防止秦良玉在西南坐大的意思。
  除了熊廷弼在辽东没动,其他各省的总兵都有调动,包括卢象升去江西,洪承畴去湖广,吴襄去山西,曹文诏去江苏等等。
  这里都有防止各地总兵拥兵自重,轮流调动的意图。
  朱栩看着这道,心底也在思忖。
  历史上明朝为了控制在外的边军,各种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派出内监为监军,虽然他现在无惧也不担心有谁坐大,可朝臣们秉持“长治久安”的心思出谋划策也要认真审视。
  “看来,明天朕也得见见这些总兵了。”朱栩自语。
  李解语安静的站在一旁,无声的看着朱栩。
  朱栩继续看着,心里对各省总兵人选大致有了主意,同时他还在思虑各省的总督人选,尽管总督算文臣,可也掌兵事,需认真对待。
  第二天一大早,朱栩就叫来刘时敏,将他早上的日程排的满满的。
  他正在喝粥,曹化淳就端着今天的朝报走进来,道:“皇上,这是今天的朝报,是秦良玉总兵的。按照礼部的部署,各地会同时发布,今天大半个大明都能看到。”
  朱栩点头,打开一看就微笑起来。
  秦良玉这篇文章,痛斥各地官员贪污腐化,人浮于事,话锋一转,又对“党争”大加鞭挞,誓言“党争祸国,严肃党羽”。
  秦良玉不是第一个,第一个发表的是孙承宗,以大学士的名义,通篇都讲述了“党同伐异”,“朋党横行”的坏处,将万历以来的种种弊政都推给了党争,言称朝廷要革新,先得“清算朋党”。
  第二个是兵部尚书申用懋,他直言不讳,近几十年的辽东溃败皆是源自“党争”,严词申斥,一副要大动干戈的架势。
  根据顺序,明天就该是山西总兵曹文诏,这个世人眼中,皇帝的头号心腹了。
  朱栩看了眼就合上,这些都是“军队一系”的,他们挨个公开反结党,不止在给天下传信号,肃立新的风气,同时是在给他们自己惊醒。
  朱栩匆匆吃完,擦了擦嘴,道:“第一个见的是谁?”
  刘时敏上前一步,道:“皇上,是秦总兵,奴婢已经派人去通知她了,估计很快就能到。”刘时敏知道,皇帝对西南向来重视,特意安排秦良玉第一个。
  朱栩颌首,道:“嗯,对了,给靖王留半个时辰。”
  刘时敏一顿,道:“是。”
  朱栩继续看着申用懋,孙承宗以及十八个总兵上呈的奏本,心底也在推敲着军改的每一个细节。
  朱栩在宫里准备着,“记仇”的曹变蛟虽然休沐,却穿戴整齐,一身的统领甲胄,在几个亲兵的护卫下,打马直奔顺天府。
  陈新甲自上任以来就忙的脚不沾地,顺天府的政务繁杂多变,尤其是涉及到进京的总兵们,哪一个都不能发生一点事情,他是打着十二万个小心。
  侯恪也一样,作为少丞,他比府尹还忙,就没有个休息的时候。
  班房内,两人隔着不远坐着,处理各自的公文。
  “大人,不好了,不好了,曹大人来了!”一个差役惊恐万状的跑进来。
  陈新甲眉头一皱,道:“哪位曹大人?”曹也是大姓了,在京中能被称为曹大人着实不少,可也没谁值得这么大惊小怪的吧?
  侯恪也转头看过来,眼神好奇。
  这差役一路飞奔,气息急促,口干舌燥,还是大声道:“是禁军统领,曹变蛟曹大人!”
  陈新甲与侯恪两人脸色都猛的大变,他们想过不少人,可从未想过曹变蛟!
  曹变蛟是禁军统领,执掌中枢兵权,可平时也如同隐形人一般,极少有人关注,可不关注可以,万不能得罪!
  那可是皇帝的心腹,屈手可数的那几人之一!
  陈新甲看了眼侯恪,面带一抹惊色,慌忙走了出去。
  侯恪稍稍犹豫,也快步跟了出去。
  曹变蛟站在大堂内,右手握刀,神色平静而冷漠。一身的黑色甲胄,显得沉稳又霸道。
  陈新甲与侯恪快步走出来,脸上带笑的拱手道:“曹统领怎么有空来我这顺天府了?是有要事,还是皇上有旨意?”他虽然脸上带笑,心里却异常警惕,在外人眼里,他可是“信王的人”。
  曹变蛟看了眼两人,分出了谁是谁后,面无表情的将昨晚的经过详细的说了。
  陈新甲与侯恪听完都是神色惊变,尤其是侯恪,脸上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在他们看来,这件事的重点不是曹变蛟救人被陷害,然后被侯方域拿钱羞辱,而是皇帝一直都在一旁看着,什么都没说没做!
  陈新甲头上不停的冒出冷汗,抬手向曹变蛟道:“曹统领放心,下官会认真整顿府中差役,严格执律,绝不会再出现这样的事情!”
  侯恪也慌忙跟着,道:“曹统领,下官回去之后,立刻就押着侯方域去刑部认罪,一定严惩不贷!”
  侯恪是真的慌了,他好不容易复出,他那个哥哥还在多方奔走,好不容易有点头绪,侯方域这么一闹,不但他哥哥的事可能黄了,他的位置估计都要保不住了!
  他心里恨不得立刻提刀去找侯方域,在他身上拉几刀出了这口恶气!
  曹变蛟看了两人一眼,淡淡道:“这件事我不追究,你们也不用去进宫请罪,近来还只是各地总兵进京,用不了多久,各省官员都会入京,那是近百人,皇上希望天下百官能看到朝廷,京城的新气象……”
  陈新甲心里一震,明白过来,当即就道:“曹统领请放心,也请皇上宽心,顺天府即日起严加整肃,保证给天下官员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京城!”
  曹变蛟的任务就是这个,听着陈新甲的话,神色不动的道:“我会转告皇上,说不得过几日皇上还会出皇宫转转,若是再遇到这样的事情,陈大人,侯大人还是先告诉家人,准备后事吧。”
  陈新甲与侯恪浑身冰冷,心底如坠深渊,脸上越发警醒,沉声道:“下官领命!”
  曹变蛟没有再看两人,转身就走了,出了顺天府的大门,心底那口怒气终于是出了大半,浑身舒泰。
  曹变蛟出了顺天府还没有回到统领府,秦良玉已经进了御书房。
  朱栩看着头发花白,依旧精神矍铄,大步而来的秦良玉,心里感慨,这位老将军,今年也六十了吧?若是放在普通人家,怕是早就儿孙满堂,颐养天年了,可她还是从四川到京城的辛苦来回奔波。
  “臣秦良玉,叩见皇上!”秦良玉穿着普通的朝服,单膝跪地道。
  朱栩虚扶,微笑道:“免礼,来人,赐座。”
  秦良玉也知道皇帝对她向来“敬重”,她越发的恪守君臣之礼,抬手道:“皇上,臣站着,更方便回皇上的话。”
  朱栩微怔,旋即若有所思的点头,道:“那好,先简洁的跟朕说说西南的事。”


第537章 贼奴相合
  秦良玉自然知道这次进京的目的,孙承宗,申用懋等人都谈了好多次。
  她也清楚皇帝对西南诸省的重视,稍作思索道:“回皇上,陕西,四川,贵州,甘肃,宁夏,青海六省,共有兵力近二十万,外还有省兵近二十万,士气振奋,银粮充足,兵部有通盘的计划,臣也有这周密的部署,各地巡抚,总督都非常用心,臣认为,西南无忧。李巡抚之事,当是意外……”
  朱栩听得出,秦良玉的信心很足,这让他对西南也稍稍放心,不过,李精白的事定然不是意外,锦衣卫都查不出头绪来,只怕背后真有高人在谋划。
  秦良玉的奏本朱栩看过数次,想了想,转移话头道:“关于军改,你怎么看?”
  秦良玉看着朱栩,没有藏着掖着,直接道:“皇上,臣认为之前我大明卫所混乱,战力废弛,当有所革新。兵部所推军卫,臣以为可以,革去旧有弊端,脱去沉疴,军队才能有更强战力,卫护我大明上下安全……”
  朱栩听着不停颌首,军卫制,步兵为主,骑兵相辅,这应该是大明军方的一种态度了。
  按照朱栩的想法,还想给各个军配备一个重炮营,只是现在的火炮还不能野战,只能先放放。
  待秦良玉停下,朱栩才手指敲着桌面,语气平淡地说道:“嗯,既然秦老将军能同意,其他人应该都没什么问题……另外,就是还有一些声音,希望朕派出监军到各地监军,你怎么看?”
  秦良玉眉头皱了皱,她非常讨厌内监,虽然皇帝登基以来,内监都陆续被召回宫,外派的内监寥寥无几,可从万历年间就被放出的“恶狗”,没有几个人真心喜欢。
  可这里面又涉及到皇帝对军队的控制,朝廷对地方掌兵将领的忌惮,饶是秦良玉也要慎重,小心的回答。
  秦良玉沉默,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应了那是对大明军改百害无一利。要是不同意亦或者含糊其辞,不止是皇帝,只怕还要将兵部给得罪死,还会适得其反。
  朱栩明白了,点头道:“朕知道了,派内监出宫这件事朕不会同意,你可有别的办法打消兵部以及朝廷的疑虑?”
  秦良玉神色稍缓,闻言思忖了一会儿,抬头道:“皇上,臣认为,可以派勋贵中懂兵法之人入各军,充为副总兵。”
  朱栩眉头一挑,这个他倒是没有想到。
  这勋贵说来尊贵,显赫,可实际上地位只比宗室尴尬少了那么一点,也是进退不能,若是派他们为“监军”,既没有内监的强大光环,也没有统兵割据一方的基础,确实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不过,这也只是朱栩看来,朝臣们未必愿意,在他们看来,这有可能会使得外戚坐大,不符合明朝的“祖制”。
  从本心来讲,朱栩不太赞成这种“监军”的做法,会让领兵将领心中不舒服,做事畏手畏脚,不是强军的手段。
  “还有其他什么要奏的吗?”朱栩按下不提,转移话题道。
  秦良玉抬手,道:“皇上,西南各族杂居,情势复杂,臣认为,朝廷施政,需要考虑到这些,切不可盲目决断。”
  朱栩微微点头,道:“这点很不错,朕会诏命六部商议,也会给西南六省巡抚便宜之权。”
  秦良玉内心再次微动,眼前的皇帝,敏事睿智,能纳忠言,真乃明君!
  朱栩又问了几句,最后让曹化淳领着,去见刘太妃。
  朱栩坐在龙椅上,手指敲着桌面,自语般的道:“看来,孙承宗,申用懋确实费了不少功夫,秦良玉都基本赞同,其他人应该也没有多少意见……”
  “下面是谁?”朱栩转头看向刘时敏。
  刘时敏转过身,道:“皇上,是杨嗣昌,他已经在宫外候着了。”
  朱栩双眼眯了眯,旋即道:“传他进来吧。”
  杨嗣昌,这个人朱栩还是十分赞许的,有能力有手段,战略目光奇高。历史上,杨嗣昌的“十面张网”确实非常厉害,直接结果就是打的张献忠投降,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藏匿不敢出。也就是恰逢黄太吉入关,兵进京师,崇祯急迫的调兵回京护卫,给了他们机会,否则李自成,张献忠很难再起。
  杨嗣昌从外面走进来,穿着三品朝服,五官柔和,神态从容,如同一个中年儒生,毫无军旅之色,目光炯炯,抬手躬身道:“臣杨嗣昌,参见皇上!”
  朱栩心下了然,杨嗣昌心底,还是认为自己是个文臣,微微一笑,道:“平身,杨卿,来京城日子不短了,可有什么想法?”
  杨嗣昌神态平静,心底颇为忐忑,眼前的皇帝可不是万历,更不是天启,抬头看了眼,谨慎的道:“回皇上,京城风气转变,不复以往之泥沼,皆赖皇上圣明。”
  朱栩眨了眨眼,他刚才还为“泥沼”二字暗暗叫好,这杨嗣昌转眼就拍马屁了,还这么赤裸。
  朱栩神色不动,直接道:“兵殿的事,你怎么看?”
  所谓的兵殿,基本上就是为了分解兵部的兵权,现在的兵部掌管天下兵马,从招兵,人事,调派,真正的一条龙,权责过大、确实需要进行分解,制衡。
  杨嗣昌来京已经不少时候了,对于兵殿做了详细的了解,实际上大致的等同于过去的五军都护府,见皇帝这么直接的问起,他组织了下话语,道:“皇上,臣认为,各省总兵需异地调任,每省不得超过五年,总兵可由兵部荐任,副总兵当有兵殿荐任。兵殿负责统领,训练,兵部负责调派……”
  杨嗣昌一开口,就如同打开了话匣子,足足说了一炷香时间,这才停下来。
  朱栩从他的话里听到了不少新鲜,实用的办法,赞赏的道:“说的很好,朕很受启发。嗯,你觉得,西南诸省,可需要什么特别应对?”
  杨嗣昌这次没有犹豫,直接就道:“臣认为,西南之乱在于灾情,朝廷之难在于鞭长莫及,朝廷当有两手准备,一面大力赈灾,一面层层设网,将乱民困于一隅,不使得坐大,聚而歼之。”
  这应该是“十面张网”的粗略版了,朱栩道:“还有其他什么想法吗?”
  杨嗣昌捉摸不透朱栩的目的,沉吟一会儿,抬手朗声道:“皇上,臣认为京城,尤其是朝廷对辽东过于放心了。”
  朱栩神色微动,道:“怎么说?”
  杨嗣昌知道他的话可能得罪皇帝,也可能得罪朝堂的大人们,还是目光灼灼的道:“皇上,贼奴与科尔沁合流,兵力超过六万,南下可逼长城,宁夏,榆林等镇皆有威胁,东进可逼沈阳,不论如何,对我大明来审依旧是不可小觑的危险,臣认为,皇上,朝廷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当设法彻底剪除,以保万全……”
  朱栩脸上露出一丝赞许,道:“你应该还没有说完,继续说。”
  杨嗣昌见皇帝没有不悦,心里松了口气,道:“是,建奴大势已去,想要东山再起已是万难,除非有另外的势力相助,亦或者……我大明自败!”
  朱栩目光微沉,神色不动。
  杨嗣昌看了眼朱栩,又道:“臣担心,建奴或在挑动民乱,奴寇相合,以图再起。”
  朱栩眼角跳了跳,手指缓慢的敲击着桌面,目光微微闪烁。
  平复辽东,是大明的一支强心剂,极大的鼓舞了大明上下颓废的士气,杨嗣昌前面说的,不是朝廷或者他大意了,而是刻意为之,不想挫了大明改革奋进的动力。
  “奴寇相合”这四个字,在朱栩心底狠狠的敲击了一下。
  奴是指建奴,黄太吉。寇,就是指民乱而且的贼寇。
  朱栩之前近乎下意识的将两者敌对起来,不可能联合,可杨嗣昌的话,让他惊醒。历史已然大不同,这样的可能性,正在不断的增加,李精白的事,或许真的不那么简单!
  杨嗣昌见皇帝久久不言,心里不安了,他不知道这个“投名状”皇帝能不能接受,如果皇帝不接受,那他还没上任估计就要打道回府了。
  好半晌朱栩才转头看向杨嗣昌,颌首道:“你提醒的正是时候,到了军情处之后,要详细的规划,推演,做出合理的安排,布置……还有,可以随时来见朕。”
  杨嗣昌一颗心落地,抬手道:“臣遵旨!”
  又说了一阵子,朱栩目送杨嗣昌离开御书房,军情处也就是参谋部换了个名字,他很希望杨嗣昌能培养出一批合格,优秀的军官来,以应对大明即将面对的全新形势。
  “下面的就不见了。”
  朱栩喝了口茶,道:“传靖王来吧。”
  刘时敏应声,道:“是。”
  朱栩天天看着门外,天色一片明朗。
  对于督政院,朱栩一直有顾忌,以往的都察院在京城都是党争的利器,若是地方也这么来,朝堂上的党争是没了,只怕地方上就没个消停,陷入内耗了。
  不过孙承宗等人倒是很乐观,督政院在地方是废是立都是朝廷一句话的事情,如果执行的好,未尝不是打击贪腐,遏制人浮于事的一个好办法。
  靖王早就在偏殿等着了,一听宣,就立马快步过来。


第538章 督政院是利器
  靖王真的激动,以往的督政院并不能展现权力,从皇帝传过来的话风中,他感觉到了希望!
  “臣朱履祜参见皇上!”朱履祜一身的王服,显的尊贵又颇为干练。
  朱栩点头,道:“昨天曹化淳应该跟你说了,跟朕说说吧。”
  靖王确实想了一个晚上,见皇帝问起,抬手就道:“是,臣将督政院分为内外二层,在内,专门负责律法的修订,完善,核查在外官员的言行,制定方略等等。在外,分十八御史,坐镇各省,负责纠察,审核,考验等事宜……十八省御史,轮流调动,任期三年……除了督政院之御史,各地名老,德高望重之人也将请入督政院,以服众……”
  朱栩静静的听着,靖王的这个方法,类似于都察院,又做了不少改动。
  待靖王说完,朱栩颌首,道:“督政院,要以核查政务,反贪污为要务,不能事无巨细都上奏,更不能以‘风闻奏事’之权行攻击,党争之实!”
  靖王心里明白,抬手道:“臣为督政院定有铁律,督政院不涉党争,不涉政务,但经发现,罢官夺职,永不叙用!”
  朱栩点头,这个在靖王的奏本上看过了,道:“督政院的职责,还有就是要考察各省落实朝廷的法度,政策的详细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朝廷,对于各省官员,也要定期的考察,绝不能松懈……”
  督政院,也是革新官场氛围的一把利刃。
  靖王将朱栩的话一字不落的收入耳朵,沉色道:“皇上尽管放心,督政院绝不是以往腐朽的都察院,必将以全新的衙门,言行,风纪,影响天下,扭转颓废,奢靡之气……”
  朱栩看着他,笑了笑道:“嗯,你做事朕向来放心,去好生准备,十天左右各省官员就要进京,你要做好接待任务……”
  靖王神色一喜,这可是六部尚书的特权,他慌忙抬手,大声道:“臣遵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