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嗯,真小人,伪君子……有人喜欢真小人,有人喜欢伪君子,李定国,你喜欢哪一个?”朱栩说了一长串,突然间说道。
  李定国神色微怔,没有想到皇帝会说这么多,也没有想到皇帝会突然的问他。


第601章 万事俱备
  李定国的神色变了变,他微微倾身道:“草民都不喜欢,做人堂堂正正,能屈能伸,方为君子。”
  朱栩笑而不语,这个时候讲究“君子之道”,世人都秉行而之,难说多错。
  王琼玉神色平静,眉头却微微挑动,显然有所触动。
  倒是曹变蛟有些意外,皇帝今天的话有些多,只怕也不是说给他们听的。
  晌午。
  傅昌宗将赵晗,樊一蘅,周维京等人送出了西门,几人都没有做马车,漫步的走着。
  傅昌宗背着手,笑着道:“诸位大人牧守一方,‘新政’伊始,还望诸位大人勠力同心,务必推动‘新政’落实……”
  哪怕是赵晗,此刻都心忧,朝廷对“新政”的热情超乎他的想象,给的压力也是一重又一重,令他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樊一蘅,周维京,李邦华等人更是如此,“新政”其实是有些“不讲道理”的,真要强行推动,不知道会惹出多大风波。他们心里都有主意,不管朝廷如何施压,他们回到地方之后,都会选择性的实施,对一些“不讲道理”的会采取缓慢运作,甚至是观望其他省份。
  赵晗是在天启年间就跟着朱栩的,算是老臣,他跟在傅昌宗身后,沉着眉头道:“傅尚书之言,下官谨记,只是,魏忠贤……”
  魏忠贤手握数百官吏的把柄,足以让天下官吏心惊,不安,哪怕是赵晗也不是一尘不染,更何况,落到魏忠贤手里雪花都是黑的!
  傅昌宗转头看了眼赵晗以及其他人,笑着道:“诸位无需担心,之前的事情惹怒了皇上,以皇上的脾气自然要还以颜色,不会牵连到诸位,本官保证。”
  傅昌宗向来不会说“保证”这样的话,全都是因为这些大人现在关系重大,务必要小心安抚。
  赵晗等人没有完全放下心,至少松了口气,他们都能预感到,北直隶要出大事情了。
  另一边,毕自严与来宗道在送别孙传庭,张问达,贺虎臣等人。
  辽东在大明地位依然很重,是唯一一个设总理大臣的地方,毕自严亲自来送也是表示朝廷足够的重视。
  毕自严等出了东门,在马车前面,慢慢的走着,同时笑着道:“辽东比较特殊,地广人稀,人口复杂,还要开垦荒地,接纳灾民,当真是任重道远……”
  辽东的战略位置,现在的地位,远不止“任重道远”四个字可以概括的。
  作为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除了忙着辽东的方方面面,还在尝试慢慢的,不动声色的吞并朝鲜,一切的政务,谋划都复杂无比。
  孙传庭现在的位置比内阁辅臣低,但高于六部,面对着毕自严的叮嘱,他道:“毕大人放心,辽东不论是防备建奴,还是接纳难民都井井有条,关于‘新政’,在辽东没有多大阻力。”
  毕自严点头,辽东百废待兴,近乎是荒地,建奴那些人根本没有反抗的能力,真正的“士绅”,地主也不存在,所以就是一张白纸,想怎么画都可以。
  张问达没有担心“新政”的问题,还在担忧魏忠贤,这个人突握大权,整个北直隶都没有可以抗衡的,尤其是皇帝不在京城,任由魏忠贤胡来,只怕整个北直隶都为之战栗!
  “毕阁老,当真没有办法束缚魏忠贤吗?”张问达道。
  任由他老奸巨猾,通达世事,面对强权依旧无可奈何,他被魏忠贤折腾过一次,在死亡边缘徘徊,他知道那种可怕的破坏力!
  毕自严轻轻一笑,道;“张大人不用担心,对了,袁尚书近来身体不大好,有意致仕归乡,内阁拟调沈珣任礼部尚书,张大人到时候可以入京,任刑部尚书。”
  孙传庭,张问达,贺虎臣等人一怔,没有料到毕自严这个时候居然封官许愿。
  同时想的更多,张问达调任刑部尚书,这意味什么?
  毕自严没有多说,都是关于“新政”,送出一里多才回头,他还有别人要送。
  孙承宗,申用懋等人忙着送一些总督,这些人都是各地重要的柱石,谁都轻视不得。
  外廷的朝臣们忙着送走各地的封疆大吏,宫里也没有闲着。
  曹化淳与刘时敏在宫里忙个不停,尤其是各地奏本的简略,既要“简”又要“实”,着实忙坏了一群人。
  直到下午,两人才松一口气,有空坐下来闲聊。
  “虽说皇上已经暴露了,可该装的还得装,明天的阵势要从容平常,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最为妥当。”曹化淳喝着茶,向着刘时敏说道。
  刘时敏点头,虽然有些自欺欺人,可国人就是这样,形式永远大过事实。
  这次陪同出宫人选是曹化淳,刘时敏留守,这在某种程度来说,掌印大太监不在,司礼监已经空了。
  虽然刘时敏做事向来稳妥,没有什么纰漏,可这次不同以往,曹化淳在朱栩身边长久,对政局的变化异常敏感,神色微肃的嘱咐道:“皇上这次出宫没有一年半载是回不来,耗时长久,难免会有一些人心思浮动,做出什么事情来,你在宫里冷眼旁观,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稳!哪怕天塌下来来皇宫也不能乱,只要皇宫不乱,哪怕天下都乱了,皇上一回来,依旧能够鼎定山河,镇压八荒!”
  刘时敏明白曹化淳的担忧,沉色道:“曹公公放心,我知道怎么做。”
  宗室,勋贵,东林余孽,阉党,辽东归顺的叛将,建奴细作,对“政改”大加不满的朝野官员,大小士绅,即便是最干净的皇宫,现在也都要小心行事,一分大意都不能有!
  曹化淳点头,道:“嗯,今晚我就出宫,然后在渡口与皇上汇合,一起南下,这次该去的人,一个都不能少!”
  刘时敏明白,这事关皇帝的一系列布置,皇帝不点头,哪怕绑也要绑离京城。
  皇宫这边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准备,可也没有刻意隐瞒什么,知道消息的人,尤其事关己身,政治敏感的人都明白,只要明天这个形式一过,京城就要变了。
  从内阁到末流小吏,从宫内到宫外,甚至从京城辐射到全国,知晓内情的人都内心忐忑不安。
  这是一场公开的,朝臣们默认的狂风暴雨。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天空中隐隐有雷鸣声。
  东厂的缇骑磨刀霍霍,在昏暗天色,雷鸣声中结集。


第602章 不套路
  轰轰轰!
  雷声轰鸣,大雨滂沱而下,顷刻间天地一片昏暗,唯有雷声在头顶炸响,瓢泼大雨倾泻。
  朱栩骑着马,拼命的打马飞奔,他身后是曹变蛟,陈虎啸,领着五百骑兵在官道上驰骋。
  他们与李定国等人的车队早就已经分开,每个人都穿着蓑衣,拼命的打马向前。
  离天津卫没有多远了,只有到了那里才能避雨。
  曹变蛟跟在朱栩身侧,不时看向朱栩,目露担心。
  皇帝虽然经常锻炼,也会骑马,可这样剧烈的长途飞奔还是第一次,以皇帝身体未必撑得住。
  陈虎啸就更担心了,皇帝那是“娇贵”的存在,这样下去要是从马上摔下来,非得被后面的马踩死不可。
  朱栩浑身都是水,尤其是脸上,不停的眨眼,看着前面。
  雨势大的出奇,要不是跟着水泥路走,他都看不清前路。
  曹变蛟擦了擦双眼,抬头看了看,依旧还不知道有多远,打马来到朱栩身侧,大声喊道:“皇上,要不我们找个地方先躲躲雨,等小一点再走吧?”
  朱栩双股间火辣辣的疼,肯定已经出血了,但还是咬着牙,大声道:“不要停,必须一口气赶到天津卫!”
  曹变蛟能感觉到朱栩话里的颤音,转头看了看,只能皱着眉头跟在朱栩身侧,以策万一。
  朱栩从京城出来,到现在已经两个半天了。大雨滂沱,如注如雾,好在有水泥路,不至于难行,可以冒着雨飞奔。
  在疼痛难忍的同时,朱栩心里越发的担忧。这才四月份,就有这样的大雨,只怕今年的雨势会远超过去,不知道各处的河堤能否承受这样的大雨,还有就是,往后的大雨只怕会越来越大。
  大旱与大涝并行!
  用了半个多时辰,朱栩一群人才来到天津卫的外围营地,天津卫的都尉李邦美早就在等着了,将朱栩一群人都迎接进去。
  下马的时候,陈虎啸在内的五百骑兵,都以一种崇敬,敬畏的目光看着朱栩。
  朱栩自己知道情况,没有下马,打着马进了营地。
  在一处营房内,朱栩龇牙咧嘴,自己给自己涂抹药膏。
  他身前站着曹变蛟,李邦美,曹变蛟神色有些异样,他跟着朱栩好些年了,还是第一次看到皇帝这样的一面。
  李邦美则暗暗心惊,从宣宗之后,大明有哪个皇帝这样骑马飞奔?
  李邦美是李邦华的弟弟,目前负责天津卫的一应事宜,军阶是都尉,握有三千兵马。
  这也是天津卫战略地位严重下降的原因,兵部也有节省军饷的意图,天津卫现在主要的职责是布置海防,训练海军,护卫渔民,是一个小型的陆,海两用基地。
  朱栩咬着牙涂抹一遍,小心翼翼的裹上白布,提上裤子,这才抬头看向两人,尤其是李邦美,笑着道:“第一次见面,朕是不是很让你失望?”
  李邦美神色微变,连忙抬手道:“皇上曾言强国强军,今身体力行,何来失望,是臣等羞愧!”
  朱栩失笑一声,这李邦美倒比他兄长圆滑一些,扶着椅子抬头,望着外面还是连绵不绝的大雨,道:“都坐下吧,这个天也没办法到处去看看了,咱们先聊聊,待会儿吃饭的时候,朕再去见见其他人。”
  李邦美没敢动,余光看着曹变蛟。
  皇帝在外界的传言、印象,非常的复杂:一来“武功”盖过前面几代皇帝,短短几年就扫除了外患,将朝廷心腹大患建奴给抹去,着实是雄才大略,直追太祖太宗。可另一方面,皇帝对待宗室严苛,甚至是虐待,外人都看不过眼。接着是南直隶改制,多少勋贵人头落地,爵位被削。最重要的是,皇帝对东林党的处置,这在士林之间一直备受诟病,不知道多少人当人面破口大骂“昏君”,暗地里更是可想而知。
  可以说,皇帝在“武功”上确实让人敬畏,可在“文治”上不但毫无建树,甚至被冠上了“昏聩”二字,可见士林是如何看待。
  这样一个复杂的皇帝,谁初次见面都要小心翼翼。
  曹变蛟没有异色,抬手“谢”了声便在朱栩左侧下坐下。
  李邦美跟着抬手,道:“谢皇上。”然后在曹变蛟对面坐下。
  朱栩双腿不舒服,有些斜躺在椅子上,看着李邦美道:“跟朕说说天津卫,朕这次就是特地来看看的。”
  李邦美早就知道皇帝要来,闻言理了理思绪,道:“回皇上,军务上,有五百海军官兵,二十条船,每日训练,巡逻,从不耽搁。其他两千五为陆军,还有八百骑兵,也严格训练,另外还负责种地,开垦的一些事宜。关于政务……目前天津卫有地两千顷,接收西南灾民六万,都已经安置好……”
  朱栩静静地听着,暗自点头。
  天津卫算是一个比较荒芜的地方,以往的都是李邦华为了巩固天津卫,设置了一些机构,开垦土地,安置军属之类。
  李邦美是个武将,不算能言善辩,也不知道为自己邀功,简洁说了一阵子就道:“皇上,天津卫人口越来越多,涉及的事项也更加复杂,微臣请皇上设官署专门处置。”
  朱栩眉头一挑,笑道:“怎么,处理不来了?当初李邦华离开天津卫,给朕举荐了不少人,唯独没有你,是朕特意擢升你在这里的,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李邦美神色微变,连忙站起来,抬手躬身道:“皇上误会了。臣是武将,现今政事越来越多,涉及广泛,若是专心处置这些,难免懈怠军务,两厢不能兼顾,臣故建议皇上设官署。”
  朱栩微微点头,旋即就想到了汤若望,他本打算将西洋那帮人赶的远远的,现在却是有些意动,若是放在天津卫或许更好,殖民者可以利用这些传教士四处侵占,攻略天下,明朝也可以!
  朱栩轻轻拍了拍大腿,看着李邦美道:“嗯,你的建议不错,朕会命内阁研讨,这段时间你还是要尽心。”
  “是。”李邦美道,心里是暗松一口气。近来他的压力确实很大,天津卫在迅速膨胀,不能没有官府。
  “说说海防的情况。”朱栩道,这是他最为关心的。
  李邦美神色一肃,道:“回皇上,天津卫设有三道屏障,第一是海军,虽然海军人数较少,但在实行预备役之后,可战的海军士兵会很多,只要下令征兆,短时间内就能扩充到三千人,战船五十艘,其中三艘配有火炮等火器。第二道是炮塔,各处预计建设五十处炮塔,火炮数百门,海上入侵者极难上岸。第三道是陆上,我们计划建造完善的防御以及进攻工事,确保在援军到来之前,天津卫不失……”
  朱栩知道,一切都还在筹划中,目前应该还看不到李邦美说的景象,想了想道:“嗯,等天气好一点,朕要去炮塔看看。另外就是,居安思危,不能没有了建奴威胁就马放南山,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警惕之心,不断强军,将我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保持在所有敌人之上,这才是军队该有的信心以及目标。辽东败坏与军纪废弛不无关系,这样,你写一篇和平时期如何强军,为什么强军的文章给朕看看,要是写的好就发表到朝报上。”
  李邦美也是进士出身,写文章自然不在话下,可文章上报是要通过兵部审核,那他的名字岂不是要入了皇帝以及朝廷里大人们的眼?
  “遵旨!”李邦美神色激动,抬手沉声道。
  朱栩笑着点了点头,他这篇文章,朱栩是署名的。
  随着国势趋稳,朝廷里已经有声音要裁军,减少军费开支之类。
  大明的军队只有一百多万,四处危机不断,这样的声音显得极其短视,且是一种惯性思维,朱栩要强力的予以回应,让外界知晓他的态度。
  很快就到了晚饭时间,朱栩忍着痛强装无事,出现在士兵食堂。
  “参见皇……”
  这些人早就准备好,一见朱栩来就要行礼。
  朱栩摆手,朗声道:“都免礼,坐下吃饭吧,朕也是饿了,不需要大家陪。”
  士兵们都僵着脸,目光不离朱栩。
  朱栩已经习惯了,在曹变蛟,李邦美,陈虎啸等人陪同下来到前面一个大桌子,陆续坐下。
  朱栩看了眼,这个李邦美倒是有眼力劲,知晓朱栩要“与兵同乐”,没有搞什么大鱼大肉,与士兵们基本一致。
  “吃饭,都吃饭,让他们也吃饭。”朱栩拿起筷子,早就饥肠辘辘了。
  李邦美悄悄看了眼曹变蛟,向着朱栩道:“皇上,要不要给兵将们说几句话,他们都从来没有见过皇上……”
  朱栩已经端起碗,一摆手道:“朕不懂兵就不瞎讲了,吃饭吧,食堂就是吃饭的,不是听朕废话的。”
  李邦美愣了愣神,皇帝的行事作风完全不合常理,以往的套路都不适合……
  朱栩狼吞虎咽,或许是一路上吃了那粗饼太多,这里有酒有菜汤还真是美味,特别开胃。
  朱栩一起筷子,曹变蛟,陈虎啸相继跟着吃起来,他们与朱栩一起吃饭也不是第一次,相对放松一点。
  李邦美拿不准朱栩的心思,只得拿起筷子,同时让其他人都坐下吃饭。
  很快,食堂里的近两百多人都坐下吃饭,诡异的是,整个食堂是鸦雀无声,安静的可怕!


第603章 食堂叙话
  朱栩对于这种气氛完全不在意,狠狠的吃了一顿。
  士兵哪敢发出一点声音,现在的军令,条例,规章严酷的可怕,传闻都来自于皇帝的要求,每次兵部派员巡视地方都有内监陪同。这些内监不说话,不表态,可从头到尾都将兵部以及地方军队的一切看在眼底,会写密奏上奏。
  为此新兵训练营,京西京东两大营,江西,河南等常备军,已经有六个都尉,一个副总兵,十八个校尉被夺职下狱,两个更是被判了斩立决!
  这样的“酷法”之下,谁敢触皇帝霉头!
  朱栩风卷残云,端着碗,细细的喝汤,是青葱蛋汤,一口下去整个人都通畅了,心满意足的道;“舒服!”
  皇帝不吃了,其他人哪敢动筷子。
  朱栩看着几人笑道:“不要拘谨,该吃就吃,朕不吃人,好好吃饭。”
  曹变蛟是最了解的,知道这顿吃不好,今天怕是都没机会吃饭了,埋头飞快的吃着。
  陈虎啸,李邦美就不敢了,放下筷子,老老实实的坐着,似乎等着朱栩训话。
  这边不吃了,那些耳听八方的士兵们都悄悄放下筷子,端坐着,目光若有若无的看着朱栩这一桌。
  朱栩若无其事,喝着汤,看着李邦美等人笑着道:“这里的伙食比朕那差一点,不过也很不错,嗯,不管是都尉,还是校尉,哪怕是总兵都要有着‘与士卒同乐同苦’之心,不能一升官就高高在上,搞特权,贪腐,甚至结党营私,不法不轨……”
  李邦美等人神色微变,刚要站起来朱栩就摆了摆手,道:“这些话不是针对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待士兵们,训练归训练,该有的护佑也不能少,现在俸银都是走的商行,军队里难免有些人动别的心思,军规条例一定要清楚,要严格执行,对于得过且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可以先判个渎职,关两年,没收财产,送回乡种地……”
  李邦美与陈虎啸都心神暗凛,皇帝这些话是若有所指啊。
  京东大营很快就要驻扎天津卫,皇帝这是要再次整肃军队吗?
  朱栩又喝了口汤,神色平淡的道:“朕的话都记下,刻在心里,晚上回去想想,如果有什么心得就写点东西给朕看看。”
  李邦美与陈虎啸脸色微变,连忙道:“遵旨!”
  两人尽管内心忐忑,可也知道这是天大的机会,在皇帝面前挂上号,只要做得好,升官是指日可待!
  朱栩喝着汤,继续说道:“预备役是个办法,可对入伍的人也要严格审查,不能随便什么人都拉进来充人头,现在‘军改’已经通过,但难免有疏漏,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及时上报,方便朝廷统筹处置,决不能姑息坐大……”
  “海军是目前我大明军队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除了海战,也要考虑登陆作战,大规模运送病员,物资,装备等,天津卫朕打算做个基地,毕竟有上好的弟子,好生训练,总结经验教训,推广给海军……”
  “天津卫在朕的心里是很重的,首先就是离京师近,新武器,新战法,新的战船都可以在天津卫试验,我们在陆上被困的太久了,是该出海去看看了,天津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港口,朕希望有一天能率领百官,为大明海军送行,等待他们凯旋……”
  李邦美心头怦怦怦直跳,这会儿才明白,皇帝不是来“游玩”的,是真的来巡视的!
  真的照皇帝这么说,天津卫的重要性,只怕比一般的陆军总兵驻地还要高很多!
  陈虎啸就更激动了,京东大营就要调驻天津卫,这不是给他们升阶,提高地位吗?
  曹变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听着,隐约能够看得出皇帝勾勒的宏伟蓝图,只是他心底还疑惑,京西大营调驻密云又是为什么?
  朱栩抱着汤碗说了不少,不远处的人都能听到,个个都心怀激荡,仿佛大好前程就在眼前了!
  待朱栩吃完饭,滂沱的大雨总算消停下来,淅淅沥沥,依旧不肯停。
  不过站在高处,这个营房已经可以用望远镜看的清清楚楚。
  看了一会儿朱栩就笑了,这个格局与军器局的基地非常相似,只是做了不少改动,骨干还是一样的。
  不管怎么说,军队肯学习总是要肯定的,看了一圈,还有几对士兵在冒雨训练,显得颇为认真刻苦。
  朱栩不知道这是不是表演给他看到,总之军队的气象在变化,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次来,除了说些话,观看一下军容,朱栩还想去看看港口的炮台,天津卫,到底是一个特殊的地方,不能忽视。
  朱栩强忍着双腿间的难受,在这个营地慢慢的转悠着,一边与陈虎啸,李邦美闲聊。
  两人都谨慎小心,他们知道,皇帝的话都不是“闲来的”,他们都是要写“奏本”,写“心得”的。
  逛了一圈,朱栩还算满意,都有过度使用的痕迹,显然刚才并不是故意表演的。
  曹变蛟身侧一个锦衣卫走过来,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又退下。
  曹变蛟上前,在朱栩耳边低声道:“皇上,营地四周都出现不明之人,身上还带着武器,一旦靠近就钻进山林,有备而来。”
  朱栩眯了眯眼,神色淡笑,背着手没有说话。谁都知道他要来天津卫,这有备而来也不奇怪。
  李邦美听到了,神色微变,上前道:“皇上,要不要臣派人剿灭,在这附近,微臣熟悉的很。”
  朱栩摆手,嘴角微翘道:“还不是时候,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