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早就知道他们的说辞,笑了声,转头看向刘时敏,道:“鲁王来了吗?”
刘时敏道:“应当快了,奴婢派人去催。”
他话音刚落,外面就一个差役快步进来,道:“启禀皇上,鲁王求见。”
朱栩看着毕自严道:“这说曹操曹操就到,让他进来吧。”
“是。”差役应声,转身出去。
毕自严与孙承宗都很疑惑,不知道这个时候叫鲁王来是为什么,不过他们都没有说话,静等着。
鲁王大步进来,向朱栩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微笑,道:“嗯,坐下吧,朕正与两个大人商量靖王的事情,你是宗人府宗正,来说说吧。”
鲁王在毕自严下首坐下,看了在坐的几人一眼,目光微微闪烁,道:“回皇上,臣认为,靖王去留皆在圣心。”
朱栩眼角眯了眯,这位鲁王现在倒是学会揣摩上意了,转而看向毕自严道:“毕师,说说你的想法。”
毕自严不清楚朱栩要做什么,看了眼鲁王,道:“皇上希望靖王入阁参政,我等认为宗室亲王不宜僭越太多,否则社稷不安,江山不稳。”
鲁王一听,顿时就明白了,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站起来向朱栩,道:“皇上,这是臣对宗法的一些见解,还请皇上过目。”
刘时敏上前,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拿过来,打开一看,果然,鲁王是按照他的意思所写,对“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一个阐述,并且排出了一个顺序,其中有一条特别有意思:“三代以内,莫之能外”,也就是说,能继承皇位的,必须要三代以内,且严格按顺序来。
对于这种顺位继承制,对现在的大明来说,肯定会引起巨大的反对声,哪怕是在“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具体阐述”,实际上的继承规则也是这样来,可本质上还是违背了太祖朱元璋的“嫡长子继承制”。
另一个坏处是,这会加剧皇室内部的争斗,历史上康熙年间的九龙夺嫡势必会出现,成为王朝的一种巨大内耗,只是想到南明那种情况,朱栩认为,这种顺位继承法必须要实施!
朱栩神色不动的看着,心里转念,好一会儿递给毕自严,道:“毕师也看看。”
毕自严伸手接过来,目光微凝的看了朱栩一眼,低头翻看奏本,旋即他眉头就紧拧。
“国本之争”过去没多久,对于“国本”,现在的文官集团看的非常重,哪怕是鲁王的奏本是依据宗法“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进行阐述,或者是完善,可事实上还是对“嫡长子制”的一种挑战,削弱了“嫡长子”的特殊性,给了其他人“机会”与“妄念”。
毕自严看完,没有立刻说话,将奏本递给孙承宗。
孙承宗看了他一眼,低头看奏本,不一会儿他就神色微沉,抬头看向朱栩。
他沉吟好一会儿,道:“皇上,臣认为这‘顺位继承法’不当公布,恐演宋太祖,宋太宗等旧事。”
朱栩嘴角微动,只怕孙承宗想说的是,是“成祖旧事”了,也就是靖难之役,这是明朝上下的一道心结,一道公认的,不愿意提及的伤疤。
鲁王看了眼朱栩,接话道:“小王倒是不这么认为,有了这道明确的继承之法,方可杜绝一些旧事重演,令朝堂,宗室都能齐心协力,没有过多的畏惧,顾虑,‘国本’之事也不会再发生,稳固江山,皇室安稳。”
孙承宗,毕自严都皱眉,大道理是这样讲,可实际情形往往不会,他们必须要用最坚决的办法,杜绝一切危害皇位稳固有序的事情发生!
“皇上……”毕自严心里思虑半晌,还是道:“这件事还请暂议,给内阁一些时间商议……”
朱栩一摆手,道:“我大明两百多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朕不过是将顺序摆了出来,没什么好紧张的。关于靖王入阁……列第三,加东阁大学士,定制,督政院院正由三代以外的亲王轮流担任,一届三年,最多连任两届……嗯,就这样吧,不必再议!”
毕自严,孙承宗一怔,细细思索,尽管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皇帝的安排倒确实能避免亲王干政,威胁皇室稳定,也应该是皇帝最大的让步了。
毕自严心里翻涌一阵,深吸了一口气,向朱栩道:“皇上,此时事关重大,关于诏命,旨意,臣请由内阁起草。”
朱栩眼角眯起,笑着道:“毕师这样说了,朕也不能驳,嗯,起草好送到御书房,朕盖印之后,也由内阁颁布,今后……非重大事项,政令皆出内阁!”
听到“政令皆出内阁”,毕自严“受伤”的心里总算有了不少安慰,连忙起身,道:“遵旨。”
朱栩一连完成了几件事,他心里也很开心,笑着道:“那就这么定了,加了一个靖王入阁,应该对‘新政’大有裨益,但内阁的人还是少了点,你们也再物色物色。”
“遵旨。”毕自严与孙承宗都有些口是心非的应道。他们现在都已经清楚,皇帝对内阁有着通盘的考虑,不是他们能插得了手的。
朱栩又打量了眼这个内阁,道:“这里到底是太小了,你们拿个主意出来,对这个内阁进行改建,扩建,毕竟是我大明总理朝政的地方,不能太寒酸了,各种机构,直属的衙门,都要搬进来,重新梳理一下,我大明的这些衙门还是太乱了些……”
对于这些,毕自严,孙承宗都没有什么意见,点头应下。
朱栩又交代几句,便起身离开了内阁。
内阁大堂里,只有毕自严,孙承宗,张问达三人,这三人都不是迂腐之人,眼下的情况,需要他们“变通”去处置,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毕自严看了眼张问达,向着孙承宗沉吟着道:“事已至此,只能让靖王入阁了。”
孙承宗沉着脸,点点头。
他们是挡不住的,换个角度来想,靖王入阁确实有很多好处,稳定宗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力推动督政院,督政院一旦完成,内阁对天下的控制力就会进一步增加,“新增”推动的速度会大大加快。
“那就以‘破格’为由擢升靖王,另外,对‘督政院’的限制也要明确摆出来,不能引起一些人的妄念……”毕自严道。
“我来起草!”孙承宗道。这道旨意非同一般,一不小心就可能为日后埋下大祸,他要慎之又慎,不能假他人之手。
毕自严没有多说,转头向郑友元道:“将靖王请来吧,本官要与他谈谈。”
内阁以往就两个人,能在“身份上”要六部,督政院一头,现在靖王入阁,这些身份,关系要好好梳理一下了。
“是。”郑友从外面进来道。他有些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毕自严,没有出声。今天皇帝看似为了靖王而来,可宫外的事情绝口没提,显然还另有打算——今天的事情不算完!
毕自严仿佛没有看到,犹自思忖着。
靖王的入阁会对内阁,尤其是现在的朝局关系产生冲击,若是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再调离,影响就更大了。
“傅昌宗,周应秋等人没有入阁,反而靖王入阁了,皇上到底要做什么?他说还要加人,还有谁能加入内阁?”
毕自严心底转悠着,难以平静。
朱栩走在回去的路上,在乾清宫前,停了下来,背着手,远远的望着。
他一直住在景阳宫,这偌大的乾清宫长久空着,现在空荡荡的,半个人影都看不到。
刘时敏站在朱栩身侧,心里微动,却没有开口。
乾清宫一直是皇帝的居所,是最重要的办公之地,已经空置了好些年。
“你说,朕是不是该搬进去了?”朱栩似自语的道,明年他将大婚,亲政,不能一直住在景阳宫。
“奴婢认为,现在可以了,年底之前,应该能彻底搬完。”刘时敏道。
虽然两宫离的并不远,可收拾,重新装修,再搬,个把月是要的。
朱栩心里涌出一股豪气,挺了挺胸口,道:“那就搬,让人收拾吧!”
“遵旨。”刘时敏道。
朱栩转身走了,回向景阳宫。还没走几步,一个内监匆匆而来,拿着一个纸条,道:“皇上,海军那边的飞鸽传书,曹总兵已经回到福建,旧港,吕宋基本上处置完毕了。”
“唔。”朱栩没有接纸条,心里算了算时间,道:“是该回来了,告诉他,让他立刻启程进京,快马加鞭!”
“遵旨。”刘时敏道。
听到曹文诏要回来,朱栩心里底气更足了一点,走了几步,又道:“再让卢象升也进京。”
“是。”刘时敏道。
第814章 下一个对付谁
督政院。
今天的督政院显得是格外的清冷,往常一百多人挤在这里,喧沸鼎天,这都快晌午了,满打满算也就三十多人,纷纷缩在角落里,大气也不敢喘,偶尔的低声议论也压的贴耳才可闻。
因为当今皇帝太过强势,靖王在督政院的事情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忘记了“祖法”,现在被人翻出来,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心惊胆战,难以安宁。
“祖制”,“宗法”看似简简单单是四个字,但足以逼死无数人,想想十多年前的“国本之争”就知道其中多么可怕,强如神宗皇帝,撑了十多年,杀了四任首辅,十几个堂官,罢免的不计其数,最后还不是妥协了!
当今皇帝纵然强势堪比太祖太宗,在这个时候也只能退让!
督政院一百多人,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可关系错综复杂,现在告假,出京的已经走了大半,现在剩下的都是实在走不掉,以及靖王的一些心腹,追随者。
靖王的班房内,他一身朝服,正做着他的例行政务。
督政院现在已经铺展到省级,一些省会的府也开始筹建,虽然还没有行使督政院的各项职权,政务量却已经庞大到让靖王有些难以负荷了。
魏学濂从外面进来,看着一如往常的靖王,神色犹豫着,抬手道:“王爷,外面已经闹翻天了。”
靖王抬头看了他一眼,这个人是皇帝看中的人,并且是政院派的领袖之一。
靖王随手将一道文书合上,不在意的道:“外面都是什么情况?”
魏学濂看着靖王毫无动容的神色,仿佛不知大难在前,心里佩服面上焦急的道:“王爷,现在您被弹劾的事情,已经传遍京城,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看您的笑话,下官认为,您还是进宫一趟吧,只要皇上肯保王爷,那些人不会得逞!”
靖王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却没有多说。
魏学濂一怔,道:“王爷,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如果您被下狱,整个督政院就垮了……”
靖王抬头看了眼外面,影影重重,显然有不少人在偷听。
他坐在那,默然一会儿,道:“督政院,日后我不常回来,你要照看好。反贪局针对的是所有官员,除了内阁之外都能查,分寸你自己拿捏,山西那边还是要养案,在这种时候,以‘稳’为主,再等等……明年吧,我就不拦着你了。还有,打铁还须自身硬,咱们督政院一定要干净,要是被人捅出什么窝案来,不止是你,本王也没什么脸……”
魏学濂听着靖王如同交代后事的话,脸上动容,他想起了以往靖王对他的庇护,神色一正,抬手道:“王爷,既然您不去,我去!我一定向皇上阐述您对督政院的重要性,不能任由宵小作祟,构陷忠良……”
“圣旨到!”
魏学濂还没有说完,一声长喝响起。
魏学濂脸色微变,他认为这是降罪的旨意到了,慌忙道:“王爷,您不能去,现在进宫还来得及……”
靖王笑着站起来,神色颇为欣慰的道:“没事,随本王来。”
魏学濂心里不甘,到了这个时候说太多也没用,只能日后想办法营救,面上凝重的跟在靖王身后。
督政院的几十个人心里都很不安,齐齐的站在大院内,低着头,目光闪烁。对面是七个天使,肃色而立,领头的是司礼监二号人物,刘时敏,刘公公!
刘时敏神色平静,抱着拂尘,静静的等着。
靖王快步从里面出来,一见刘时敏,连忙跪地,大声道:“臣朱履祜接旨!”
魏学濂看了眼刘时敏,也算有几面之缘,欲言又止的跟着靖王跪下。其他三十多人也依次跪下,目光全落在靖王的背影。
他们心里都已经认定,靖王这次是躲不过去了,他们都在思考,若是靖王倒,后面得有多大的风波,要牵连多少人!
刘时敏看了眼靖王,摊开圣旨,肃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祖驱鞑靼,复建中华,历二百余载。朕菲德以登基,不敢懈怠。天灾蔓延,天下惶惶,赖群臣力扶,万民束腰,勉力应持,堪堪至今。‘新政’崎岖,百姓困苦,有靖王朱履祜,克谨忠正,兢兢业业,多有功勋,特旨破格,入阁理政……钦此!”
刘时敏话音落下,如同一把重锤敲下,将除靖王外的所有人,都给敲蒙了,晕晕乎乎,一时间反应不过来。
本来注定要下狱论罪的靖王,不但没事,还要入阁!亲王之身入阁,这也算是破天荒了吧!
“王爷,接旨吧。”刘时敏合上圣旨,递给靖王。
“谢皇上隆恩!”靖王又拜了一下,这才起身接过圣旨。
刘时敏看了眼众人,近前一步,低声道:“王爷,您是督政院院正,现在也是内阁辅臣,对于一些流言蜚语,您要拿出一些办法来,莫要让皇上为难。”
督政院最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舆情监察与控制。
靖王抬着手,目光冷色,道:“公公放心,小王这些年也不是泥菩萨,请转告皇上,给臣三天时间,一定还京城一个太平!”
刘时敏微微点头,然后就转身离开。
刘时敏缓步走着,一群人都看着他的背影,心里依旧还在震惊中。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亲王怎么就能加封东阁大学士,成为辅臣,入阁?
魏学濂倒是很激动,等刘时敏走了,上前对着靖王大喜的道:“恭喜王爷!”
其他人顿时醒悟,纷纷上前,抬着手,吵吵嚷嚷的道:“恭喜王爷!”
靖王虽然早就知道,现在还是激动不已,定了定神,看向魏学濂,对他更是看重几分,笑着道:“嗯,让舆情司,督查司,巡检司,清吏司等主事来见本王,一炷香时间要是见不到,以后就都不用来了。”
魏学濂听着靖王平淡的声音,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狂跳了一下。
“是!”魏学濂连忙应道。督政院下属有二局八司,其中有三个已经“公务出京”,还有两个告假,其他也都“忙”去了。
在场的一群人听着靖王平静的语气,却分明听到了杀伐之声,神色大变!
督政院初建不久,一直“求稳”,并没有什么大动作,可这一次显然是激怒了靖王,他现在需要人来“祭旗”!
靖王说了一句便转身离开,回转班房,剩下一群人都如同受惊一般,四处奔命。
督政院的事情,眨眼睛就传遍了京城,陡然引起了更大的震动。
“荒唐!亲王参政本已经僭越,如何还能入阁!”
“不错,内阁到底要干什么?眼里还有没有太祖太宗,还有没有大明的江山社稷!”
“我看不是内阁的主意,一定是那个昏君干的!他是不毁我大明,毁了太祖基业誓不罢休啊!”
“慎言慎言!”
“我就说了又怎么样,难不成要我大明也道路以目不成,他要坐那昏君吗!”
这些都是愤怒的名家大儒,在一些小房间里,茶清如水,檀香缭绕,大论国政。
“我们一定要阻止!太祖钦定,宗室不得干政!”
“祖法早就被废的差不多,现在更是一点不存,还能如何!”
“阻止?怎么阻止?弹劾有用吗?朝廷,皇帝能听得见天下之人的声音吗?他们早已经是瞎子,聋子,什么也听不见,看不见!”
“我大明,要亡了!”
“太祖皇帝,你睁开眼看看吧!”
一些“再不入仕”的士子们愤懑填胸,高声咆哮,伤心欲绝。
至于现在朝廷的官员,也是各有心思,却都学会了“谨慎”,没有如过去一样,抱团发动奏本攻势,在士林掀起舆论狂潮。哪怕有人不赞同,也都是闷头写奏本,语气有的直接,有的委婉,并没有勾结,串联。
城东,一座大院子内。
王纪,吴可为,道士,三人坐着,喝着茶,面色各异。
王纪一脸感慨的放下茶杯,看着道人道:“后悔不曾听仙师之言,果然,靖王不但没倒,还促使他更进一步。”
道士仙风道骨,两鬓有着一缕白发,他不笑不语,神色如常。
通政使司的右通政,吴可为,他在外人面前一向从容淡定,可现在却是紧皱眉头,满脸不甘,看了眼道士,又看向王纪,冷哼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景正硬保靖王,肯定会将士林进一步得罪死,只要找到机会,老大人登高一呼,定人能轻松反正!当年张太岳如何风光,他一死还不是身败名裂……”
“慎言!”道士看着他,淡淡道。
吴可为连忙收住话头,可还是不甘心,向道士道:“仙师,现在当如何?咱们费尽心思,总不能一无所得,还帮了靖王一把吧?”
王纪听着,也看向道士,道:“还请仙师指点迷津。”
道士揪了揪胡子,眯着眼,越发的仙风道骨,似非凡俗中人,好一阵子,他才看向王纪,道:“老大人可知后来老道为何要阻止吴大人对付靖王?”
王纪若有所思,道:“不知。”
道士微微一笑,道:“那是因为,老道看出了督政院的重要性,皇帝绝对不会允许靖王离开,他这个反应也在老道的预料之中。”
吴可为对现在已经无奈了,他连忙追问道:“那我们应该对付谁?”
道士看了他一眼,道:“从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人下手,慢慢蚕食,与无声中壮大势力,等待机会!”
第815章 鼠疫
宫外是闹翻天,宫内忙着搬家,都是一片热闹。
靖王入阁,将督政院的地位迅速拉升,督政院的政务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靖王入阁之后,三五天之间,朱栩的政务量大减,轻松了不少。
傍晚,朱栩带着李解语与两个孩子,在慈宁宫吃饭。
或许是李解语生了孩子,张太后的唠叨不知不觉少了大半,注意力都在两个孩子身上。
饭桌上,小永宁握着筷子戳着碗,一脸的不高兴,小嘴里不时还嘟囔几句。
张太后将朱慈烨放到摇篮里,没好气的瞪了眼小永宁,道:“给我好好吃饭。”
小家伙瞥了眼张太后,心不甘情不愿的拿好筷子,嘀咕着道:“我是才是你女儿……”
“你气我的时候怎么不这么说!”张太后太了解小丫头,她嘴型一动就知道了清楚。
小丫头低着头,慢慢的扒拉着饭。
张太后抬头看向朱栩,道:“张家小姐,你见过了吗?”对于这件事,张太后还是不放心,一直在盯着。
说到这个朱栩抬了抬头,道:“还没,最近太忙了,再找机会吧。”
张太后知道朱栩向来有主意,还是催促道:“早点见,就快过年了,你要是不满意,还能再换,不然一旦定下来,你后悔都不行……”
李解语闻言,向朱栩轻声道:“张小姐臣妾见过,知书达理,贤惠淑德,皇上应该喜欢。”
朱栩琢磨着时间,点点头道:“好,这几天吧,朕找个机会见见。”实际上,这是有些违礼的,但众人都习惯了朱栩的不守礼。
“我也要去!”朱栩话音刚落,小丫头突然来了精神,脆声喊道。
“给我老实待着!”张太后冷哼一声。这小丫头之前将事情弄的满城风雨,皇宫很是被动。
小丫头挺直腰板,小脸倔强的盯着张太后,待张太后一瞪,立刻又低头,鼓着嘴磨牙。
朱栩看着小丫头,想了想,看着她道:“后天朕要出城一趟,你要是在这之前能将女戒抄个十遍,工工整整,没有一个错字,朕就带你一起去。”
张太后刚要反对,朱栩连忙给了他一个眼神,她这才皱着眉,犹豫了下,没有反对。
“当真?”小丫头睁大双眼,兴奋的看着朱栩道。
“君无戏言。”朱栩笑着道。
啪嗒!
朱栩话音一落,小丫头扔下筷子,转身就跑,同时大喊:“香君,快来,我们一起写女戒……”
张太后看着小丫头的背影,万分的头疼,道:“你这么惯着她,日后还得了。”
朱栩笑了声,道:“皇嫂不用担心,永宁就是淘气了一点,大一点就好了。”
张太后是没这个信心,叹了口气,道:“希望这样吧……对了,你这对双胞胎要好好教,以后离永宁远一点……”
朱栩心里暗笑,张太后是当局者迷,小丫头看似胡闹,大规矩从未逾越过,她虽然小,心里自有分寸。这些也没办法给张太后讲,顿了下,道:“皇嫂,听说老太妃最近身体不大好?”
张太后一到冬天身体就不好,动辄就卧床不起好几日才能慢慢恢复,老太妃已经八十多了,近来经常出问题。
张太后目露忧色的点点头,道:“我已经让太医随时候着了,希望没事……”
七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