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慢慢的走着,不时也看一眼这吴有为,这个人的卖相还真是不错,要不是早知道他走错了路,真可能被他给骗了。
张问达已经得到消息,早早的在大门口等着,眼见朱栩常服而来,上前抬手道:“臣参见皇上。”他后面还有刑部的一干要员,齐齐都抬手行礼。
朱栩目光一扫,道:“都免礼吧,带朕去见杨大洪。”
张问达一听就眼神微变,犹豫着,上前道:“不知皇上见杨大洪所为何事?”
朱栩大步向刑部里走去,道:“进去就知道了。”
杨涟是东林党的最后一颗苗,张问达不希望他出事,更不希望由此引来朝野更大的非议。
廖昌永领着朱栩直奔地牢,他倒是小心谨慎,不敢多言。杨涟到底是帝师,没弄清楚圣意,谁多言谁倒霉。
吴有为跟在张问达背后,看着他的背影,心里冷笑,这张问达也是奸猾之人,他日得势,一定要打入这大牢治罪!
朱栩在一群人簇拥下,直奔杨涟所在的牢房。
廖昌永在最里面,防卫很是严密的一间牢房前停下,侧身向朱栩低声道:“皇上,就是这里。”
朱栩也出现在栏杆外面,向里面看去。
房间很是整洁,床,被褥,桌子,文房四宝,若不是有栏杆在,倒像是一间不错的客栈。杨涟正坐在桌前,从侧脸来看,很干净,头发也梳的清爽,身体端直的看着一本书,安静,沉稳。
好似读到了关键处,好一阵子才转过头,看向牢房外,待在人群中看到朱栩,双眸微凝,迟疑了一会儿,才起身走过来,穿着牢服,面无表情的行礼道:“罪臣杨涟,参见皇上。”
朱栩打量了一眼,他这位老师还是如过往一样,臭着一张脸,见谁都好似欠了他多少没还,皱着眉,忧愤与不满都在脸上。
“杨师近来可好?”朱栩看了杨涟一会儿,开口道。他这位老师完全站在他的对立面,他做什么都要拦,仿佛都是错的,偏偏还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与抱负。
杨涟收回手,抬起头看着朱栩,淡淡道:“罪臣一向如此,倒是皇上峥嵘展露,越发有帝王威仪。”
朱栩眉头一挑,琢磨着这句话,他不是在讽刺我吧?
文人说话向来“鬼祟”,越有文化的人,越是如此,一不小心就上当。
瞥了眼他桌上不远处的一叠厚厚的报纸,朱栩肯定了,他这位老师就是在嘲讽他。
“看来心里很不满啊……”朱栩心里暗道。
想想也是,在杨涟眼里,他是杀害忠良的刽子手,毁坏大明国本的昏君,哪里有半点好感!
讲道理是不成了,朱栩瞥了眼身侧不远的吴有为。
吴有为立刻会意,上前一步,道:“杨大人,皇上这次来,是来赦免你,放你出去的。”
杨涟脸色微变,目光直直的看着朱栩,过了不知多久,才慢慢的抬起手,道:“不用了,我乃罪臣,若是出狱有损皇上英明,就让我在这里将牢底坐穿,以赎罪孽。”
第833章 名节千古
“怨气还不小嘛……”
朱栩看着杨涟,心里暗笑,面上却不动。
吴有为瞥了眼朱栩,心里暗急,面上很从容的看着杨涟,道:“杨大人,还请慎重,皇上对您的赦免意义重大,且皇恩浩荡,万不能拒绝。”
朱栩眉头微动,吴有为这个暗示有些意思了。
杨涟难看的脸抬起,看向吴有为,然后又看向朱栩。
他明白吴有为话里的意思,他现在算东林党唯一活着的大人物,算是东林领袖,皇帝赦免他,就等于饶过了东林党,自此以后,东林党或许就能新生,不用再这么被打压,永无抬头之日。
可是,他不甘心!
他秉持着“中兴大明”的意念,所作所为都为了大明,到头来,却是落得了一个“奸臣,佞臣”的下场!
这让他如何接受!
他不在意富贵,不在意荣华,什么金银财宝更不在眼里,他在乎名节!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他宁可死在牢里,也不能带着污名出去!他要誓死抗争,即便他死在这里,史书也会给他一个“铮铮铁骨”的评价!
“请皇上收回成命吧。”杨涟不为所动,对着朱栩冷漠道。
朱栩背着手,脸色毫无变化的转向吴有为。
吴有为心里有了一丝焦急,要是杨涟不答应,他的一切努力,一切的计划都白费了,他连忙看向杨涟,沉声道:“杨大人,皇上明年将亲政,必然会大赦天下,你就算现在拒绝,明年你也拒绝不了!如果你现在撞死在这里,也是畏罪自杀,除了接受赦免,别无他路!”
杨涟陡然双眼大睁,目光噬人的看向吴有为!
他心头怒火冲天,大恨,这个吴有为是什么东西,居然敢这么说!
但是吴有为的话恰好击中了他的软肋,也就是他不接受也得接受,根本无路可选!
朱栩倒是有些诧异的看着吴有为,这个人比他预计的要聪明啊,看来得给他选个合适的位置。
“祝英国大使怎么样?或者先驻西班牙?还是荷兰?”朱栩背在身后的手指轻轻动着,在给吴有为选位置。
张问达心里很是出了口气,东林党能以这样的方式落幕,也算是一个“善终”,今后再也不会有东林党,党争也将彻底结束,大明朝野,士林也都能甩开这些包袱,轻松前进。
东林党的问题是横亘在大明士林,朝野之间巨大的石头,这块石头,在特赦杨涟后,将被彻底的搬开,成为过去式!
朱栩看着杨涟变幻的表情,心里也是松口气,顺便就给个甜枣道:“杨师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朕若是能答应绝不推脱。”
杨涟心里怒火熊熊,万分不甘,他这一出去,名节就全毁了!
可是他不出去,名节也将不保!
“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杨涟心底恨的发狂,这么多年的怒火,抑郁仿佛都集中在这一刻,他看着朱栩,丝毫不掩饰他的情绪,声音愤怒到沙哑,道:“我想知道一件事。”
朱栩伸手捏住下巴,打量着杨涟。这位知道的事情可比现在的朝廷上的人多,哪怕是毕自严都未必有他多,他要是问出什么尴尬的问题来,朱栩还真不一定能回答得了。
“杨师请说。”朱栩手一伸,笑着道。
杨涟看着朱栩,全身都在发抖,道:“皇上为何如此痛恨我们东林人,难道仅仅是因为党争吗?”
朱栩重新背起身,面带好奇的道:“难道不够吗?历朝历代因党争亡国的还少吗?杨师读了那么多书,难道认为只要是所谓的‘直人’,‘正人’党争就是对国家有福?”
“为什么不能?”杨涟看着朱栩,沉声道:“我东林每一个人都是傲骨铮铮,一心为我大明,只要给我们一点时间,中兴大明指日可待!”
朱栩眨了眨眼,这位到现在还是没有想明白吗?
余光扫了眼四周,稍作沉吟,朱栩道:“那你们当初也众正盈朝了,结果怎么样?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造就了阉党吧?辽东因为你们的党争,死了多少总督?多少总兵?多少将士?丢失了多少国土?朝局有半点的改善吗?为了一个吏科给事中,阮大铖投靠了魏忠贤,这就是你们的傲骨铮铮?”
阉党,东林两党的党争并不止在朝廷,还延及到大明每一个角落,其中辽东是重灾区,被杀的,战死的巡抚,经略,总督不知凡几。
这些都是事实,辩驳不了什么,但杨涟自有他的一番认为与想法,目光直直的看着朱栩道:“那是因为没有明君在堂!若是先皇有皇上的雄才伟略,哪里会有阉贼窜起?若是皇上与我东林齐心协力,任何事情都易如反掌,皇上又何须现在劳心劳力,还要亲自巡视天下……”
听到这里,朱栩顿时笑了,道:“那朕的新政,你有哪一条是同意,说来朕听听?”
杨涟张嘴欲言又被卡在喉咙里,确实,现在的“新政”他大部分都不赞同。他认为,皇帝一步步的在毁坏大明的根基,对天下士绅动手,这是最后一步!若是他在朝,断然不会允许的!
朱栩转头看向吴有为,道:“你现在还在通政使司吧?给朕拟好旨意送去内阁。”说完,转身就走。这杨涟是救不了了,指望他或者他们转变态度是不可能的。
“遵旨!”吴有为连忙道。
曹化淳瞥了眼杨涟,跟在朱栩身后。
张问达一颗心算是落了地,带着一群人簇拥着朱栩走出大牢。
吴有为最是开心的,给杨涟作了个揖,慌忙又追上朱栩,在朱栩走出刑部的时候,他看着朱栩的侧脸,很是谨慎的道:“皇上,若是赦免了杨大人,该如何安置?”
朱栩脚步一顿,转头看向他。
这一点他倒是忘了,以杨涟这个级别,若是赦免了,即便不能立刻复起,日后也会有的是人举荐,一定会不胜其烦。或者说出于让“新政”更为顺利一点,内阁都会愿意让杨涟复起,给天下士林一颗定心丸,以减少阻力。
朱栩神色不变,淡淡道:“你认为该如何安排?”
吴有为心里早有计划,闻言故作迟疑了一会儿,道:“皇上,杨大人原是都察院左都御史,按照惯例,他应该升任吏部尚书。”
朱栩“唔”了声,道:“他是罪臣之身,当初他是在锦衣卫里认了罪的,刚赦免就升任吏部尚书,你觉得合适吗?”
“你还在乎这个吗?”吴有为在肚子里腹诽一句,面上再做迟疑的道:“那,臣认为督政院院正较为合适,靖王已加封东阁大学士,督政院院正一直空缺,臣认为杨大人正好合适。”
督政院的前身就是都察院,这也算官复原职。
朱栩心里暗笑,这吴有为的备案还不少,稍作沉吟,道:“内阁辅臣兼任督政院院正这是定制。”
定制,就是确定的行政体制,不可更改!
吴有为悄悄瞥了眼朱栩,犹豫了好一会儿才说出最后一个选项,道:“皇上,以杨大人的资历,一般的官职不能任,臣认为明年的科举主考官倒是一个合适的位置。”
朱栩目露一丝异色的看着吴有为,这家伙还真不能小看,这几个位置还真是好,一般人根本想不出。
“看来一个小小的使者是屈才了,一个殖民总督倒是合适啊……”
朱栩对这个吴有为起了惜才之心,点点头道:“你的提议都还不错,朕会考虑的。”
第834章 更进一步
吴有为听着朱栩的话,虽然表情平静,心里却颇为振奋。
一面高兴一面又嗤笑朱栩的昏庸,跟着朱栩出了刑部,刚要转弯,就听到一阵吵闹声,此起彼伏。
朱栩转身看去,只见不远处是一群皇家政院士子模样的生员,围堵在通政使司大门前,大声吵闹着,足足有数十人。
朱栩看向吴有为,道:“这是怎么回事?”
吴有为是通政使司右通政,这些他自然知道,犹豫了下,道:“回皇上,这些都是皇家政院的士子,根据吏部今年的安排,不论是已经结业,还是今年刚结业的,全部都会被调派出京。这在皇家政院引起不小的震动,他们都是写好奏本,要求通政使司上通内阁,代为陈情的。”
朱栩眉头微动,道:“你刚才说‘全部’?不是只有往年的调出去,今年结业的都安排在京吗?”
吴有为嘴角微动又一闪而逝,躬着身道:“臣也不知,只是有风声出来,毕阁老有意将所有皇家政院士子都外调出京,以平息京城内的官场乱象。”
这个朱栩还真不知道,转头看向另一侧的曹化淳。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奴婢也不知,内阁已经接掌吏部,若是有什么计划,应该会很快上呈,现在……估计还没有定案。”
朱栩微微点头,心里也大概了然,这个风声应该是真的,这么做也有毕自严等人的考虑,不算稀奇。
皇帝,内阁,六部,如果政念不和,或者步调不一致,对这个国家影响太大,朱栩早就有所觉,这也是他为什么要削弱六部,集权内阁的原因,待他明年入主内阁,这些麻烦事就不会再有了——朝廷的意志统一,政令、步调一致!
“你们是怎么做的?”朱栩心里转悠着,又看向吴有为道。
吴有为满脸的“公事公办”,道:“臣已经将奏本整理好,写上简略,今天晚些时候就会送入内阁。”
朱栩点点头,道:“嗯,做的不错,去吧,安抚好,这些都是我大明未来的栋梁,不能伤了他们的心。”
“你还会在意这个?你伤的还少吗?”
吴有为心里冷笑,面上从容,抬着手道:“臣遵旨,臣告退。”说着就后退几步,转身向通政使司走去。
曹化淳看着吴有为离开,上前一步,低声道:“皇上,就这样绕过他吗?”在他看来,这完全不像朱栩的做派。
朱栩笑了笑,背起手,转身向皇宫方向走去。
他没有多说什么,那是因为——他是大明皇帝!一些人,一些事已经不在他眼里,只是偶尔感兴趣了才逗弄一番,现在整个大明,还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他?让他忌惮?
没有!完全没有!
大权在握,整个大明都会因为他的一句话抖上三抖,何况是一个不起眼的从四品的小官员!
曹化淳不明白归不明白,还在跟在朱栩身后,穿过几道门,转进入午门,直进内廷。
走着走着,朱栩突然心里一动,道:“传旨给内阁,通政使司并入内阁,衙门依旧放在宫外。”
曹化淳跟着,道:“遵旨。”
朱栩看着两边的雪景,慢慢悠悠的走回宫。
在朱栩回景阳宫的时候,吏部侍郎吕大器正在内阁进行汇报。
周应秋“另调他用”后,一直都是吕大器在主持吏部事宜,奏报的就是关于今年全国官员的考核,升迁,除调等等。
毕自严看着一连串的名单,微微点头,吕大器倒是还听他的话,一些他看好的人都到了一些位置上。除了京城,京外的也有不少调动,不过都是各省巡抚衙门以下。
各地的知府,知县,依照毕自严的计划,在这几年都将轮调,调离他们待了超过三年以上的地方,以减弱他们与地方士绅的勾结,利于“新政”推动,减少阻力。
最后是关于皇家政院的今年毕业生员的名单,今年毕业的超过三百人,已经全部拟定调往京外,加上京中原本的两百多,总数可能在六百以上,他们将充斥在大明的每一个角落里!
吕大器见毕自严看到最后也没有说一句话,抬着手道:“毕阁老,周尚书在离开前曾交代下官,关于皇家政院事宜一定要慎重,您看,是否要请示皇上?”
皇家政院是皇帝一手建立,寄予厚望,朝廷的大员心里都十分清楚。
毕自严近来抓了不少权力在手,内阁“首辅”的威仪越发端正,道:“嗯,此事本官会与皇上商议,你去吧,吏部尚书还要空缺一阵,你辛苦一下。”
吕大器倒是不在意这个,抬着手道:“是。”
毕自严目送吕大器离开,低头看向手头的另一道奏本,这是他亲手草拟的,关于精简户部的奏本。
六部之中,以户部,吏部,兵部权责最大,兵部他无权去管,吏部的梳理条陈他已经做好,现在就差户部了。
户部,这个不比吏部,且周应秋刚刚“另调他用”,再动户部,不止皇帝不会答应,朝廷也会掀起反弹。
“时不我待啊……”
好半晌,毕自严心里轻叹,他现在也感受到了朱栩遇到的困境。一大堆急切要解决的事情就摆在眼前,偏偏束手束脚,不能轻举妄动。
就在毕自严犹豫着要不要上呈朱栩,早做决断的时候,郑友元颇有些鬼祟的走进他的班房,大白天的还关上门。
毕自严一向坦荡,眉头微皱的看着他道:“出了什么事情?”
郑友元上前,道:“大人,两件事,第一,皇上刚刚去了刑部,准备赦免杨涟等一干人。第二,司礼监刚刚传旨,诏鲁王,晋王,璐王,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等进宫觐见。”
毕自严听着神色微动,接着沉思起来。
皇帝行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必然是有什么目的。
没多久,毕自严轻轻点头,道:“原来如此。”
郑友元不解,道:“大人,赦免杨涟就等于赦免东林党,此事非同小可,干系重大。数万宗室皆以鲁王,晋王等马首是瞻,一干勋贵公卿又以英国公,吕国公,定国公等为头脑,皇上这是有大图谋,内阁要早做应对。”
内阁之所以势弱,并不是权力少,而是在皇帝的屡屡出手之际,都是六部冲在前面,权力自然在他们手中,内阁总是慢半步,只能得个收拾残局的差事,根本碰及不到权力。
第835章 降爵
听了郑友元的话,毕自严看了眼窗户外面,摇头道:“皇上这是在扫除一些‘新政’的障碍,东林党是,宗室是,勋贵也是,无需奇怪。”
郑友元一怔,还是道:“只是这样吗?”
毕自严稍稍沉吟,道:“之前是科举,刚才是东林党,现在又是宗室勋贵,皇上这是有目的的在行事……”
郑友元稍稍思索,若有所悟的道:“原来如此,看来皇上是有意‘和解’了。”
毕自严轻笑了声,看着他道:“与其说‘和解’,不如说是‘善始善终’,皇上现在大权在握,根基稳固,这些人已经没有威胁了。”
郑友元明了了,点头道:“那大人,咱们内阁要不要作些什么?”
毕自严也是到现在才发现朱栩的目的,心里思索一阵,道:“用不了多久皇上的旨意就会到内阁,这样吧,关于科举,你拟一道诏命,还有东林党的也写一份,准备发出去……再命户部尚书来内阁见我。”
郑友元知晓毕自严是要配合皇帝了,抬手道:“是。”
毕自严知晓朱栩在清扫一些障碍,他也打算双管齐下,对“新政”在权力,政务上的阻力进行清减。
御书房。
鲁王朱寿鋐,晋王朱求桂,璐王朱常淓,英国公张维贤,吕国公张之极,定国公徐允祯等人穿戴整齐,很是严整的站在朱栩桌前,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端坐龙椅,看着六人,笑着摆了摆手,道:“都免礼,来人,赐座。”
一群内监搬着椅子进来,鲁王,英国公等人颇为谨慎的坐下,每个人都几乎面带恭敬,实际上就等于面无表情。
朱栩喝了口热茶,看着几人,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道:“关于顺位继承法,你们应该都知道了吧?”
这件事是鲁王起草,后来在内阁讨论过,已经算不上秘密。
鲁王,晋王,璐王等都没有说话,虽然这个“顺位继承法”是对大明祖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一个扩展,明确,可大明祖制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简单来说,就是“嫡长子,长子”的继承权,其他人都默认的被排除在外,唯有特殊情况下才会有继承权。皇帝这么明明白白的列出可继承皇位的名单,无疑会增加皇室内部的争斗,内耗,会造成皇室不稳,甚至动摇国本!
晋王看了眼鲁王,脸色苍白,不时的咳嗽着,起身向朱栩道:“皇上,臣为这‘顺位继承法’还需慎重,若是再引起‘国本之争’,恐对‘新政’产生不利影响。”这个冬天以来,晋王身体就不大好,说的有气无力。可话外之音很清楚,若是这个“顺位继承法”公布出去,定会是轩然大波,引起朝野震动。
朱栩不意外,看向璐王道:“璐王,你怎么看?”
这位的辈分比较高,是神宗的弟弟,朱栩的爷爷辈。
璐王近来一直很低调,生怕再惹起朱栩的不满,闻言连忙站起来,沉吟着道:“皇上,祖宗之法是‘嫡长子’继承制,为了就是防止宗室内耗,骨肉相残,臣……请三思。”
不管这些王爷的究竟心思如何,他们明面上都不会赞同这“顺位继承制”。
朱栩笑了笑,道:“朕知道你们的担忧,不过朕意已决,不必再议。今天叫你们来,就是让你们有个心理准备,内阁打算在明年大廷议之后颁布。”
三王现在是宗室的代表,听着嘴唇都是动了动,没人敢与朱栩争辩,都脸角僵硬的默认了。
朱栩目光审视着三个人,微微点点头,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着,一会儿目光又转向鲁王,道:“鲁王,宗室人口统计的如何了?俸禄多少?”
鲁王也站起来,道:“回皇上,经过一年多的梳理,统计,目前在册的宗室人口有三十五万八千五百人,岁禄……折合约五百万石。”
朱栩看着三王,不轻不重的哼了声,道:“五百万,你们可知我大明一年的税粮是多少?去年是一千八百万,今年可能会减少到一千六百万左右,宗室岁禄增加到六百万,占三分之一强,朕还有天下百官,数百万军队要养,你们说说,朕该怎么办?”
三王听着都心里微惊,抬头愕然的看向朱栩。
五百万或许现在来说很多,可相比他们之前,那简直是九牛一毛!更何况,他们的田亩,产业都被收缴,损失巨大,莫不成皇帝还要再削减他们的俸禄不成?
这么一来,还让他们怎么活!?
坐在另一边的张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