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辅”将更加难做。
若说当初皇帝一登基就与群臣共同理政,那这些人定然振奋无比,毕竟朝臣们经历了神宗皇帝二十多年怠政,熹宗六年的懒政。可眼下在坐着的高兴的没几个,也就是朝廷新人汪乔年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沉浸在被皇帝“重用”的喜悦中,对朱栩有着盲目的崇拜与信服,没看清现实的残酷。
孙承宗的压力比毕自严还大,皇帝对军权合一似乎早有执念——曹文诏马上就要回京了。
靖王,汪乔年心态相对平和一些,他们的主要精力还是督政院,大理寺上,这两个衙门是“新政”重要的一环,目前还只是一个大架子,如何深入,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彻底的巩固,落实,成为大明有力机构,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与过程。
至于六部尚书,现在心态都很复杂。傅昌宗,周应秋要离开户,吏二部,虽然说升了半级,是京外总理大臣,也是踏入内阁的跳板,可哪里比得上户,吏二部的权势,这对外人来说,更是一种失势,发配。
而另外几部尚书,除了刑部尚书张问达外,其他人心里也都有不安,能隐约察觉到,他们被“另调他用”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毕自严没有过多的交代,目光若有若无的看着外面,静静的等待着。
朱栩穿着常服,带着曹化淳,刘时敏以及二十多个内监,还有一队禁军,转过归极门,来到内阁。
“参见皇上!”
沿路的禁军以及王一舟都迎了过来,纷纷单膝跪地行礼。
朱栩笑了声,摆手道:“都免礼,王一舟,日后朕来内阁,沿路低头示意就行了,其他礼仪都免了。”
“遵旨。”王一舟起身道。
朱栩大步的穿过人群,来到内阁大门前。
毕自严等人已经知道消息,齐齐站在门口,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目光扫过一群人,顿时笑了起来。
这群人都穿戴着整整齐齐的朝服,犹如上朝一般,严整划一。
“平身。”朱栩单手负背,道:“日后都穿常服吧,与平时无异,今后咱们要长久共事,不要弄的这么严肃,大家都放松一点,正常一些,朕也不是苛刻之人,只要没有太过过分之事,朕都不在意……”
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心里稍松,微笑着道:“是,臣等遵旨。”
“走,先带着看看班房。”朱栩道。
“皇上请跟臣来。”毕自严侧身示意道。
朱栩点点头,走在前面。
加了这么一拨人,朱栩身后有几十号人,齐齐涌入内阁。
毕自严跟在朱栩身侧,介绍着道:“皇上,内阁明年要扩建,改动,现在只是暂用,两边还有制诰房等,内阁里面,最外面的是中书,轮值,厢房等,里间左右各四房,分别是个八位辅臣的,最里面是一个大间,里一外八,是给皇上以及各位内监安排的……”
朱栩一路走着,直奔给他的班房。
都开着门,左右四间偏小,直面的很敞亮,檀香袅袅,有烘热感,入眼就是一张大桌子,文房四宝,书桌等很齐全。
朱栩走进去,放眼一看,右边有个小暖房,有床有被褥,像个小卧室,左侧有桌有椅,像个客厅,茶水,糕点具在。
“不错!”朱栩颇为满意,转头看向毕自严等人道:“比朕预计的还要好,谁做的?”
郑友元出列,抬着手道:“谢皇上夸奖,是微臣安排的。”
“郑友元。”朱栩打量一眼,有容有貌,才华,能力也不错,笑着点头道:“很不错,毕阁老跟朕提起过,嗯,以你的品级放你一任侍郎是不太够,再等等吧,顺天府府丞还是可以的,莫要让朕失望。”
郑友元大喜,连忙道:“是,臣定不辜负皇恩!”
毕自严目光微动,微低着头,没有说话。
朱栩又笑了笑,转向毕自严道:“毕阁老,咱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毕自严看了眼孙承宗,道:“皇上,可以先休息一下,一炷香时间后,内阁开议,皇上需列席。”
朱栩面带兴奋的点头,道:“好,朕也熟悉下环境,你们忙你们的,朕准时出席。”
“是。”毕自严等人一齐抬手。
朱栩转身又打量了一眼,对着曹化淳,刘时敏道:“你们也各自选班房吧,王一舟,你也安排人守着,制定好轮班,安全,保密计划。”
“是。”刘时敏,曹化淳,王一舟等同时应声,开始带着人,各自安排,一时间内阁里颇为杂乱。
朱栩没有去管,来到他的桌前坐下,试了试,俄尔满意的点头,感觉还不错。抬头看去,外面就是内阁大堂,一张大桌子摆在眼前,这张桌子日后就是大明的最高决策之地!
吸了一口气,朱栩看着还有些空荡荡的桌子,微笑着,眼前已经可以畅想日后的一些画面了。
毕自严等人在外面,现在说话都不敢大声,一群人聚集在毕自严的班房内,低声的在商议着。
第860章 第一次阁议
毕自严等人在商议,不时有内监,禁军在大堂穿过,每一次他们都会戛然而止,然后声音更小,异常的拘谨,小心。
曹化淳与刘时敏也不停的穿梭来去,他们要与内阁沟通,确定工作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奏本的进出,决策,颁布,都需要内阁中书与司礼监密切配合。以往两者相差很远,现在靠了在一起,更要细致,不容差错。
朱栩坐在班房的客厅里,煮着茶,侧耳也听着外面的动静,一直微笑不语。
现在不习惯是正常的,日后正轨了就会习以为常,甚至还会放肆一些。
没多久,曹化淳就进来,道:“皇上,内阁开议了。”
朱栩“嗯”了声,擦了擦嘴,走出他的班房,来到大堂。
朱栩一出来,已经站在椅子旁边的众人齐齐抬手,就要行礼:“臣等参……”
朱栩摆了摆手,道:“日后躬身示意即可,无需拘礼,都坐吧,今天是咱们第一次阁议,大家都放松一点,畅所欲言,来人,上茶。”
毕自严弄不懂朱栩的套路,只得跟着道:“是。”
一群人依次坐下,都在朱栩两手旁。
左手是毕自严,靖王,傅昌宗等人,右手是孙承宗,汪乔年,申用懋等人,都算是大明最高决策层了。
朱栩环顾一圈,心里很是满足,在很久以前他就想过今天的场面了,双手放在桌上,笑着道:“不用拘谨了,咱们开始吧,今天讨论什么?”
毕自严余光瞥了眼桌子两边的人,抬手道:“回皇上,总共三件事,一个是‘降爵’之议,二是灾情与赈灾,三是六部等的一些人事任免。”
这个时候内阁的人端着茶水上来,朱栩顺手端起茶杯,微微点头,示意往下说。
毕自严又看了眼四周,向着朱栩道:“关于‘降爵’一事,臣等认为确实事所必行,不过还需缓一缓,不能贸然而行,恐引起骚乱,所以内阁议先理清宗室,勋贵的人数,名单,对一些人与事进行定论,彻底梳理,然后分批次、阶段的进行‘降爵’或者降俸,最后才是宗室亲王,具体办法,臣等还需仔细斟酌……”
朱栩神色不动,这符合毕自严等人的行事作风,“稳”字当头,殊不知在这个时候,面对这样的情形,必须凌厉果决,一旦给这些人喘息的机会,闹出的动静只会更大,带来的压力会更多,更束手束脚。
这是他第一次主持阁议,朱栩不想出现不愉快,放下茶杯,没有表态。
毕自严见朱栩没有说话,接着就又道:“第二件事就是关于灾情与赈灾,从各地收集的情况来看,陕甘等六省情况不容乐观,每年几省的收成几乎都在递减,今年减少了两成,明年可能会更多,河,南,山,西,山东,江西,湖,广等地灾情虽然有所不同,总的来说至少会减一成,除了江苏,其他省也都各有所有减。明年国库税粮收入,臣等预估在一千六百万石上下,税银估计在三千万两左右,税银,税粮缺口将会很大……”
朱栩静静的听着,没有说话,目光不时看向其他人。
除了毕自严外,这些人似乎都没有开口的意思,都安静的听着毕自严在说,表情没有任何异动。
毕自严同样也没有等其他人说话,自顾的道:“臣计划缩减赈灾的规模,赈灾不能一昧的依靠朝廷开仓放粮,当地衙门需要承担足够的责任……”
朱栩有些摸清情况了,微微点头,面露思索。
毕自严说了一阵,话题又一转的道:“关于人事,内阁商议,孙传庭调任内阁,周应秋接任辽东总理大臣,设陕甘等六省总理大臣,傅昌宗调任,为期三年。赵晗调任吏部尚书,张秉文任户部尚书……”
这些倒都是依照朱栩的想法来的,没有什么偏差。
说完之后,毕自严看着朱栩道:“不知皇上还有何示下?”
这是阁议吗?完全是奏呈吧?与在御书房奏事有什么区别?就是多了一群人围观吗?
“你们往常也是这么议事的吗?”朱栩端起茶杯,淡淡道。
毕自严等人都是一怔,互相对视一眼,孙承宗开口道:“皇上,这些事情臣等已经议过,所以请皇上决断。”
“其他人呢,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朱栩放下茶杯,看向两手边的人道。
这些事情都是早就商议过的,且今天是皇帝第一次主持阁议,谁都不希望出乱子,闻言都没有出声,等同默认。
朱栩“唔”了声,算是明白了,想要一个正常的讨论的会议,还需要时间培养。
过了一阵子,朱栩道:“这样吧,关于‘降爵’一事,你们再商议一番,要从快,不能久拖。关于赈灾事项也不要着急,等各省巡抚进京,详细了解,再做具体部署,至于人事任命,可以公布了,都在年前上任吧,先照面,脸熟,明年正式就任。”
“臣等遵旨!”朱栩话音落下,一群人齐齐起身,抬手而拜。
朱栩压了压手,道:“行了,日后在内阁无需行大礼,都随便一点,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往日是如何的还是如何,无需太多顾忌朕。”
毕自严,孙承宗等都面色肃然,半分松弛都没有,道:“是。”
朱栩挑了挑眉,转头向曹化淳道:“将朕要批的奏本都送到内阁来,景阳宫那边以后朕就不去了。”
“是。”曹化淳应声道。
“你们忙你们的吧。”朱栩站起来,摆了摆手,向着他的班房走去。
毕自严等人本能的就要抬手“恭送皇上”,又硬生生的停了下来。
一群人看着朱栩的背影,都有些摸不着头脑,孙承宗与毕自严对视一眼,沉吟着道:“今天先这样,晌午过后,我们再碰头。”
众人都不大清楚皇帝这是要做什么,很是有些警惕,这阁议上也没看出什么,都只得面色沉着的点头。
朱栩回到班房,关上半扇门,坐在椅子上,看着已经叠了一堆的奏本,随手拿起一本来。
大明现在的朝野气氛还是很僵化的,从内阁就可窥出一斑,本应该激烈的争议,结果变成了上奏,私底下早就商议好了,内阁的阁议完成变成了摆设。
朝臣们团结一心谋事本应该是好事情,眼下这种却未必是。
“看来,得给他们找点事情做。”朱栩自言自语,旋即也没放在心上,一如在御书房一样,在这里批阅起奏本来。
外面也是静悄悄的,哪怕是有人穿梭在毕自严等人班房之间,脚步也是轻的不能再轻。
内阁笼罩重重的压力之下,似乎外面每个人的呼吸都被刻意压抑着。
曹化淳在朱栩右手的班房内,他的房门也是半开,人影来来去去,比任何人都要忙碌。
刘时敏在朱栩的左手班房内,他相对来说少一些,可内监们也是挨着进出,片刻都不停歇。
他们两边还各有三个班房,同样是接踵而至,拥挤离开,窃窃私语不断。
在离他们不过两丈外的内阁中书郑友元一直在看着,心里不禁感慨,即便是内阁也没有这样忙碌,难怪都说当今皇帝勤政,这样的工作量就算不勤也没办法。
这样的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每个班房里都渐渐沉下心做事,也忘记了还有朱栩在的这一节,每个班房都是进进出出,吵吵嚷嚷,无休无止。
外面一些官员进来,本来还犹豫着要先去见皇帝,最后都被刘时敏挡驾,新定立了一条规矩:来来往往,头主分明。
直到晌午的时候,御膳房前来送餐,一群人才恍然醒悟,皇帝还在内阁。但之后又仿佛没觉得怎么样,内阁在一种怪异的气氛中继续进行着。
在晌午之后没多久,孙承宗接到消息,匆匆出了内阁。
——曹文诏回京了。
第861章 曹文诏生怒
在孙承宗急急出宫的时候,班房内的朱栩早就已经知道了。
曹化淳站在朱栩边上,低声道:“皇上,信递过去了,曹总兵现在应该是回府了。”
朱栩正看着奏本,没在意的点头道:“嗯,朕知道了。”
曹化淳见朱栩似乎专注没有听清楚,稍作迟疑的又道:“皇上,此事事关重大,是否要交代几句?”
本来在朝局中不怎么显眼的曹文诏,这个时候显得异常扎眼,若是他的念头有变化,对皇帝的军改,甚至朝局都有重大,不可预估的影响,需要小心应对。
朱栩神色不动,淡淡道:“嗯,知道了。”
曹化淳确定朱栩已经听到清楚,便没有再说话,悄悄退回到自己的班房内。
朱栩随手将手里的奏本放入“留中不发”的一类,继续拿起后面的,仿若真的没有听到刚才曹化淳所说。
在朱栩与曹化淳说话的时候,曹文诏确实先一步接到了锦衣卫的消息,这会儿已经在跨入曹府大门。
曹文诏叔侄乃山西大同人,早年在辽东从军,后来相继跟随朱栩,却又都在宫里有居所,因此宫外几乎没有落脚之地。是后来曹鼎蛟进京,曹变蛟才给他买的房子,算是他们在曹家的府邸,目前曹鼎蛟就住这里。
曹鼎蛟得到消息,匆匆从里面出来,快步迎着道:“侄儿见过大伯。”
曹文诏看着曹鼎蛟,微微皱眉,曹家世代从军,他,他弟弟曹文耀,侄子曹变蛟都是军伍之人,唯独曹鼎蛟从了文,虽然是曹文耀的要求,可曹文诏心底还是不喜的。
他此刻心里是疑惑满满,刚想摆手,心里一动道:“跟我来。”
曹鼎蛟知道这位大伯素来不喜他,颇有些谨慎的道:“是。”
曹文诏带着曹鼎蛟来到偏房,挥退其他人,道:“跟我说说近来京中的事情,尤其是事关皇上,内阁,兵部的。”
曹鼎蛟微怔,低着头想了一会儿才道:“回大伯,近来京中多事,最大的莫过于皇上赦免了东林党,不过随后钱谦益在南直隶迎娶秦淮河名妓,激怒了皇帝以及内阁,正在对东林进行不动声色的大肆抓捕。毕阁老,孙阁老不再兼任皇家两院院长,皇上亲自兼任,这还没有公布。对了,吏部的周尚书,户部的傅尚书都实际上去职了……”
曹鼎蛟到底只是个小官吏,对朝局看不透,知道的也不多,因此说出来的都是与自身相关的。
曹文诏听着皱眉,没有他想知道的,思索一阵,道:“兵部,孙阁老你还知道多少?”
曹鼎蛟看了眼曹文诏,认真的想了想,道:“侄儿不知。不过大伯若是想知道,侄儿可以出去打听一下。”
曹文诏看似粗犷,实则心底细腻,对一些事情也异常敏感,没有从曹鼎蛟嘴里听到什么,直接摇头道:“迟了……对了,你为什么在府里?这个时候不应该最忙吗?”
曹鼎蛟微微躬身,道:“有些人针对我们政院出来的官吏,侄儿目前还是‘戴罪’之身。”
曹文诏立时皱眉,他是何等身份?乃是皇帝潜邸的老人,是皇帝的第一心腹,堂堂的总兵,圣眷隆隆,谁人敢对他们曹家出手?说句难听的,打狗看主人,难不成还有敢给皇帝难看?
想到这里,曹文诏心里猛的一动,道:“仔细说说!”
曹鼎蛟于是就将顺天府借着宛县知县贪污,要将他牵连进去的事情原原本本的给说了一遍。
曹文诏听了一阵,有些不明所以,道:“后面还发生了什么?”
在曹鼎蛟看来,后面其实就什么也没发生,想了想,还是道:“在那之前靖王入阁,没多久政院汪副院长,也就是汪乔年入了内阁,吏部关于政院官吏的任命大幅改动,一改之前的打压之态……”
这些在曹文诏看来都不是给他们曹家出气的,完全不像皇帝的作风。他端坐着,双眼眯起。脑海如电,将曹鼎蛟所说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然后又结合在路上听到的一切,骤然睁开双眼,神芒如电,沉声大喝道:“沈涛龙!”
“末将在!”一个亲卫推开门,走进几步,单膝跪地的大声应道。
曹文诏站起来,冷声道:“本将不在京城,草寇横行,竟然欺侮到我的头上来了!点齐人马,随本将去顺天府!”
“遵命!”亲卫不会问其他,直接应命。
曹鼎蛟吓了一大跳,刚要开口,曹文诏又淡淡的道:“去皇家政院待着,将府里大门敞开。”
曹鼎蛟虽然不知道他这大伯要干什么,却不敢忤逆,抬着手道:“是。”
曹文诏出了门,带着威风凛凛,煞气弥漫的十几个亲卫,顿时皱眉,看向沈涛龙道:“拿着我的令牌,去巡防营借人,借一百个来!”
“是!”亲卫沈涛龙应声。
巡防营最初执掌,改编的就是曹文诏,外加他的背景,借点兵自然无需多说。
“随我去顺天府!”曹文诏骑上马,直接打马出府,杀气腾腾!他只有十多个亲卫,甲胄不离身,煞气凛凛的出了大门,直奔顺天府。
沈涛龙带着曹文诏的令牌,来到巡防营衙门。
卢象升刚刚接掌巡防营,还在整肃阶段,看着曹文诏的令牌,神色犹疑的道:“曹总兵回京了?”
沈涛龙肃容,一丝不苟的道:“是。”
卢象升对现在的朝局已经摸清了一点,听着曹文诏要借兵,心里不禁有些警惕,迟疑了一会儿道:“曹总兵要借多少?”
“一百人。”沈涛龙道。
卢象升神色微松,一百人做不了什么事情,旋即他又想到,曹文诏没有去借关系更为密切的禁军,显然也没有要出什么大动静的意思,点头道:“好,本官这就点兵给你。”
“谢大人。”沈涛龙抬手,一本正经。
没多久,沈涛龙带着巡防营一百多人与曹文诏回合,出现在顺天府大门前不远处。
顺天府经历过大火,现在是重建后的,越发显得高深莫测,府衙深深,不见底。
曹文诏带着“大军”,骑着高头大马,目光冷森的看着崭新的顺天府大门。
顺天府现在也是北直隶,也就是河北的治所,统管整个北直隶,顺天府府尹还兼任河北巡抚,比京外的封疆大吏还高半级。
曹文诏突然带着这么多士兵“莅临”顺天府,将整个顺天府都吓了一跳,毕竟顺天府也有些心虚,曹鼎蛟事情没过去多久。
顺天府府尹陈奇瑜,府丞陈所闻带着一大波人,齐齐出了府门,来迎接曹文诏。
曹文诏地位非凡,迎接也没什么不可,就怕他是来找麻烦的!
陈奇瑜与陈所闻一边走一边对视,如果这位找麻烦,他们顺天府还真是没辙,哪怕闹到内阁,估计也没人会站在顺天府这边,毕竟都要看皇帝的脸色行事。在曹文诏,顺天府之间,皇帝绝对不会偏向顺天府分毫!
陈所闻想与陈奇瑜说些什么,结果两人已经到了曹文诏的近前。
陈奇瑜面上带笑,抬手向曹文诏道:“曹总兵,多日未见,风采依旧,可喜可贺。”
曹文诏坐在马上,俯身按着马头,看着陈奇瑜道:“陈大人,我没带我那差点被你关进大牢的侄子来,你是不是有些失望?”
陈奇瑜嘴角动了动,果然是来找麻烦的!
他之前也料到了,不过这件事还真不怪他,他当时还对曹鼎蛟多有维护,眼下这么多人陈奇瑜没办法与曹文诏解释清楚,依旧不动声色的笑着道:“曹总兵误会了,你那侄子是我的下属,只要没有罪责,我庇护还来不及,怎么会有所苛待……”
曹文诏身形不动,道:“陈大人,本官是个武将,口舌不太好,你说,我今天若是砸了你这个顺天府,你觉得咱们谁难堪?”
第862章 谁主谁次
曹文诏话音落下,他身前所有顺天府的人都大惊。
一些衙役甚至都忍不住的拔刀,准备上前。
陈所闻更紧张了,眼前这位别说砸了顺天府,就是闯进内阁闹腾一番,谁又能把他怎么样?
陈奇瑜微微皱眉,他是顺天府尹,河北巡抚,虽然有所担心,可输人不输阵,站在曹文诏马前不远,一脸无惧的沉色道:“曹总兵,本官好言好语不是本官怕了你!这顺天府乃是朝廷衙门,别说是你,就算是兵部的那些大人也不敢说砸就砸,今日你若动我顺天府分毫,我就是拼着杀头,也定然与你周旋到底!”
曹文诏顿时一笑,道:“我大明的文官就是硬气,也好,来人,给我冲!”
“阻拦者,杀无赦!”沈涛龙拔出刀,大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