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拿筷子敲了她一下,道:“别给朕丢人了,你好歹也是公主。”
小永宁懂事的时候已经崇祯时期,宫里厉行节俭,除了一些大宴确实也没吃过什么好吃的。
她满不在乎,哼了一声,继续吃。
朱栩摇了摇头,转头看向张筠两姐妹,道:“你们吃好了吗?没吃好可以再上一些,你们看,永宁还没饱。”
张筠两姐妹相视一笑,道:“吃好了。”
朱栩看了两人一眼,又转向小永宁,道:“行了,给朕留点脸,擦擦脸,回宫了。”
小丫头嘴里塞满了吃的,又喝了几口汤,这才抬起头,突然又连着打了几个嗝,小脸上都是茫然之色。
“走吧。”朱栩站起来,挥手示意曹化淳去结账。
曹化淳下楼,小丫头擦完脸,苦兮兮的看着朱栩,道:“皇叔,人家想休息一会儿。”
朱栩早就猜到了,走过来,摸着她的头道:“再等等,过些年,想吃什么宫里都给你做,走吧,朕背你。”
“我就知道皇叔最好了。”小丫头大喜,扑向他的后背。
小丫头今年已经九岁,不轻不重,朱栩背着她,看着张家两姐妹道:“走吧,咱们坐马车,先送你们回去。”
张筠两姐妹目光有些诧异,张筠的俏脸更为柔和一些,两人应声,跟着朱栩下楼。
下楼走了一阵子朱栩就发现,他背上的小丫头已经迷迷糊糊的要睡着了。
张筠跟在朱栩身侧,轻声道:“皇上,要不送公主去我的秀楼,等她睡醒了再送回宫。”
朱栩笑着摇了摇头,道:“没多远,马车来了就轻松了,先送你们回去。”
张姝拉着她姐姐的手臂,悄悄看着朱栩,大眼睛不停的眨。
没多久马车就来了,小永宁已经半睡半醒,被朱栩放到马车上,眼睛眨了两下就睡着过去。
朱栩将两姐妹送到家门前,看了眼张府的大门,道:“朕就不送你们进去了,有空的话,朕会再带你们出去游玩的。”
张筠倒是害怕今天禅房里的事情再发生,慌忙轻咬嘴唇道:“皇上,我们……不宜再见。”
朱栩笑了声,道:“这个就轮不到你决定,行了,回去吧,朕也得送永宁回去了。”
张筠俏脸微红,想要再说一句话,朱栩的马车已经缓缓启动向前。
张姝看着马车离开,忽然凑近张筠,暧昧的低声道:“姐,之前在禅房里……”
“住嘴!”张筠立刻娇喝一声,旋即瞪着她,警告道:“不准说出去,知道吗?”
张姝转身就蹦蹦跳跳的向大门走去,道:“太后娘娘赏赐的那个胭脂真好用……”
张筠连忙追了两步,道:“我送给你了,不准告诉娘……”
“那就要看我的心情啦……”张姝蹦蹦跳跳,声音开心的不得了。
张筠追在她后面,一直在压低声音说着什么。
张家姐妹怎么讨价还价朱栩没管,进宫后将小永宁放置在乾清宫休息,出了房间,来到暖阁,周应秋已经在等很久。
“臣参见皇上。”周应秋抬手行礼。
朱栩摆了摆手,看向曹化淳道:“孙传庭什么时候到京?”
曹化淳道:“预计今天晚些时候到。”
朱栩坐在软塌上,道:“来人,给周大人搬把椅子。今后六部尚书以上来,都例行赐座,不要让朕多说了。”
曹化淳微怔,接着道:“遵旨。”
周应秋面露激动之色,抬着手道:“臣谢皇上。”
朱栩手里端过内侍送来的茶杯,边想着边道:“嗯,孙传庭到京之后,你们聊一聊再走。辽东现在看似安稳,问题也很复杂,你要有心里准备。”
周应秋坐在朱栩不远处,躬着身,道:“是。臣有几点想法,特来与皇上面呈。”
“说。”朱栩喝了口茶,看着周应秋道。
周应秋顿了顿,道:“第一,辽东地广人稀,开垦之地还不足百分之一,臣以为,辽东目前需要的是,增加人口,全力开垦,不管是接纳陕甘六省的灾民,还是增加朝廷赋税,尤其是抵御异族的再次入侵,都至关重要……”
朱栩目光微动,微微点头。周应秋的这话有些道理,特别是最后一句,虽然他说的“异族”可能指的是建奴或者蒙古人,可最终来的,会是俄罗斯人,算是歪打正着。
周应秋见朱栩点头,又道:“第二,孙大人在辽东构想了‘环城’之法,臣认为相当有见地。各地以大城为中心,围绕着逐步建立小城,环环相扣,彼此依托,既能集中能量发展,也是对异族入侵未雨绸缪的先见之明,臣深为赞同,将继续大力推动,并且还会进一步衍生,在异族脆弱之时,尽可能的拓展我大明版图,继续削弱异族,增强我大明……”
朱栩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整个大明都知晓他“好武功”,对扩张版图十分热衷,周应秋分明是有意在拍他马屁。
周应秋见朱栩微笑,神色无波,道:“第三,辽东这几年已经接纳了近六百万移民,每年耗银千万,现已经到极致,无力继续接纳灾民,未来两三年会是一个缓冲期,臣打算扩大在辽东的商贸,尤其是海贸,以期增加总理大臣府收入,以减少对国库的压力……”
朱栩静静的听着,辽东要进入一段消化期,未来两三年应该相对平稳,国库对辽东的输血将会逐步较少,控制得宜,未来辽东的移民钱粮甚至不需要国库来出,辽东自己就能承担。这两三年耗费的地方将会是安南,多尔衮在安南大兴杀戮,北安南清理的已经差不多,明年可以大规模移民了。北安南不同于辽东,土地肥沃,成熟,不需开坑,会很省事,很省钱,但也不会是一笔小数目。
周应秋喝了口茶,继续道:“第四,臣打算对辽东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最北端以海参崴为中心扩建三府十六县,中段以沈阳为中心,扩建六府二十七县,末端以锦州为中心,扩建二府九县,以严密的区域划分,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以强力推动辽东的各种政务……”
朱栩又习惯性的端起茶杯,默默的思索着。
周应秋显然是下了功夫的,言辞之间虽然颇有些宏图大愿,但也没有什么莽撞之举,都在孙传庭的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周应秋在吏部的能力朱栩是看到的,在地方上朱栩心里没底,此次让他去辽东,一来是避开京城的复杂局面,让内阁集权更为顺利,二来在辽东希望他能“萧规曹随”,稳住辽东渡过消化期,安安稳稳的,三年后顺利入阁。
不过周应秋显然不会这么坐等无为,还是有些企图心的。
朱栩倒是颇为欣慰,下面的人能务实的行事总比天天上报麻烦的好。辽东他倒是不这么担心,相反是陕甘等六省,朱栩一直记挂不下。
傅昌宗为人沉稳,步步都精打细算,从不逾矩,面对六省的复杂局面,他能撑得起吗?
周应秋倒是不知道朱栩心里的想法,继续着他的话头,刚才都是大框架,现在又开始说一些细节。
朱栩抱着茶杯听着,倒是对周应秋有些刮目相看,不管是他自己还是幕僚的计划,都说明周应秋是上了心的。
好半晌之后,朱栩点头道:“嗯,不错,回去之后,写一道详细的奏本来,朕看看。还有,孙传庭毕竟是前任,品级也高你半阶,不要端架子,该去迎接就迎接一下,在辽东也不要为了证明什么就刻意对他的政务怎么样,都是朝廷大臣,该有的心胸要向外界展示出来,小肚鸡肠,扣扣搜搜的不要有……”
周应秋看着朱栩,目光突然微闪,继而躬着身道:“是。”
朱栩看着他的表情,眉头微抖,端起茶杯,淡淡道:“你明白什么了?”
周应秋躬身在那,道:“皇上有意和解,臣等会做的妥善,绝对不会有损皇上威仪。”
“和解?”朱栩手一顿,旋即醒悟过来。从他赦免东林党开始后一直就有些闲言闲语,各种揣测,倒是没想到周应秋是这样想的,只怕傅昌宗等人也是这么揣度。
他放下茶杯,手指习惯性的在桌面上敲击着,俄尔,沉声道:“你听清楚,回去告诉一些人,朕从未想过所谓的和解!任何不彻底的改革都是妥协退让的结果,朕绝对不会退让半分!赦免东林党是为了‘定案’!朕只是不希望总有一些人老想着给他们翻案,隔三岔五跳出来惹人厌烦,也顺手为‘新政’扫除一些障碍。至于其他的,朕无意做出什么让步!这一点,你,外面那些人都要牢记!”
周应秋面上微惊,他一向善于揣摩朱栩心思,难不成这次想错了?他内心有些忐忑的抬头看着朱栩,眼神很是不安。他的过往并不好,之所以能一直身居高位,就是因为帝心在他,若是失了帝心,他离告老还乡就不远了,还谈什么入阁!
朱栩看着他的表情,面色微冷的道:“你们没有多做什么吧?”
周应秋连忙起身,抬手道:“皇上放心,没有。”
周应秋低着头,面上发紧。尽管这点事情皇帝未必会多说什么,可周应秋担心这是一个开始。现在“新政”越来越有人心所向的趋势,朝野,士林间的舆论在发生分裂,皇帝是不缺支持者的!
第876章 孙传庭入京
一个时辰后周应秋出了乾清宫,心里沉甸甸的。
他心思向来敏锐,他从朱栩的话中听出了一些让他不安的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令他心神不宁。
出了乾清门,周应秋默然一阵,又折身前往内阁。
在内阁待了半个时辰,他就出了宫,向城门外走去——孙传庭快到了。
朱栩坐在暖阁内,还在回想着周应秋的话,一阵子之后,抬头看向曹化淳,道:“朕最近的动作,真的像要与那些人和事和解吗?”
曹化淳神色微凝,躬着身道:“奴婢不觉得。”
朱栩看着他,手指在桌面敲击着。虽然曹化淳觉得没有,可周应秋都有这样的感觉,外面怕是会更多。
与外界“和解”,这在很多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现在朝廷格局大变,他基本上也已经稳固了的权势,并且“新政”需要与外界“和解”,种种条件看来,“大和解”几乎是一种必然之举。
可朱栩完全不会这么干,他要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改革,不会给那些余孽一丝机会,哪怕是幻想都不行!
朱栩自顾的倒了杯茶,又道:“内阁那边近来有什么安排?”
曹化淳上前两步,道:“内阁的精力现在主要为的是大议以及军演,外加皇上的大婚,其他的按顺序是,‘降爵’,审判钱谦益,流放东林等。”
朱栩喝了口茶,微微颌首。
傅昌宗,周应秋已经确定要离京,内阁的“心腹大患”没了,做起事情来变得相当从容,不急不躁。
现在内阁到是站到了他一边,已经是推动“新政”的主力,不管有意无意,按照计划都会打掉外界对“和解”的幻想。
“老曹最近在干什么?”朱栩放下茶杯道。曹文诏回京后,还没有来见他。
曹化淳想了下,道:“曹大人今天去了皇家军院,现在还没出来。”
朱栩沉吟一声,道:“嗯,先让孙传庭来见朕吧,老曹……再等等。”
曹化淳看着朱栩,心里有些奇怪,还是点头道:“是。”
“走吧,去内阁。”朱栩起身,他现在主要办公地点已经转到内阁了。
“是。”曹化淳应声,命人准备开路。
朱栩又去偏房看了眼小永宁,见她还在熟睡,这才转去内阁。
一群人要行礼都被朱栩摆手挥退,径直到了班房。
刘时敏紧随过来,端着盘子,如过去在御书房一样,道:“皇上,倭国使者再次求见。琉球国相尚廉上书,希望能在皇上大婚之前进京朝贡。平王上奏,北安南现在稳定,第一批移民已经到了。另外还有各地巡抚,总督的奏本,奴婢都已经写好简略,请皇上过目。”
朱栩点头,伸手接过来,拿过一道奏本,随意的道:“外面有什么事情吗?”
刘时敏一直在外面的班房,对整个内阁也都是目观四面,耳听八方,道:“周尚书来过,在毕阁老班房待了半个时辰。”
朱栩点点头,道:“嗯,朕知道了。”
曹化淳,刘时敏听后都微微躬身,悄悄退了出去。
朱栩看着手里的奏本,神色有些异样。尚廉在奏本里说,希望送他女儿进京“入学”,研习大明文化。虽然说的是冠冕堂皇,可字里行间朱栩还是看出了另一种意思——他是要送女儿入宫!
朱栩左手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神色若有所思。琉球对大明来说很重要,现在的政策是怀柔为主,不能寒了琉球人的心,只是这个联姻他实在不喜欢。
想了又想,他还是放到一边,又拿起平王的奏本。
平王的奏本倒是平实很多,虽然大多写的是政务,可里面还是有着一股不满,是冲着多尔衮等人去的。平王指责多尔衮等建奴人现在在南安南一家独大,欺压其他八府,更是已经与寮国有所冲突。
“狗改不了吃屎……”朱栩自语一声,多尔衮等人的性格他早就料到了,绝不会安安稳稳,占领了占城国没多久就忍不住了。
半岛上现在也不太平,战事连绵不休,四分五裂,外加小冰河的影响,都非常虚弱,若是多尔衮等人以战养战,或许还真能有所成就。
朱栩自然不会姑息养奸,任由其坐大,但是他们在半岛上搅一搅,对大明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甚至说,朱栩现在还要支援一把。尤其是缅甸,这位在十多年前与明朝大战了半个世纪,历史上再过百年也与满清战事连绵,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国度!
“传旨去台,湾。”朱栩转向不远处的内监,道:“命鳌拜带三千炮兵,一百门大炮前往南安南,接受多尔衮调遣。对了,再传旨给多尔衮,命他明年也进京。”
“是。”内监听完,匆匆转身向刘时敏的班房。
朱栩又拿起各地的奏本,有刘时敏写的简略,看上去就更为轻松,也不容易错漏什么,并且这些奏本后面都还有内阁的票拟。
或许奏本看的多了,有些麻木,这些奏本在朱栩看来是千篇一律,看了开头就能知道结尾,甚至用词,语气都能猜到的一清二楚。
朱栩以前一般都不会反驳内阁的票拟,手里拿起夹着的纸张,心里暗道“看来不止是六部权力要上到内阁,我也得放一些下去……”
在朱栩批阅奏本的时候,周应秋在城门口终于等到了风尘仆仆的孙传庭。
“孙大人。”
“周大人。”
两人见面都很客套,笑着相对抱拳。一个是前任封疆大吏,现在的内阁辅臣;一个是前吏部尚书,现在的封疆大吏,并且还是前后任,难免彼此之间都有所“顾忌”。
“孙大人比下官预想的要来的晚了些。”周应秋难得的客气的笑着道。他离京之后,他的那些门生故吏自然不能放任不管,他与毕自严多年来不太和睦,需要有人庇护一二,孙传庭是最合适的人。
“路上在山海关耽搁了一阵,倒是让周大人久等了。”孙传庭虽然舟车劳顿,可也还是强打着精神。周应秋要接替他的位置,孙传庭也是颇有些担心与顾忌。
周应秋没有绕弯子,客气的道:“下官刚刚从乾清宫,内阁出来,特意在这等孙大人,不如去在下府邸休息一二再进宫?”
孙传庭为怔,有些明悟,抬着手道:“那就叨扰周大人了。”
第877章 召见
孙传庭一个时辰后从周应秋府邸出来,面上带笑,心里却狠狠的出了口气。
虽然说这几年朝局翻天覆地,可党争离去的时间并不长。朝廷有党,地方上也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一直担心久居高位的周应秋到了辽东会再行过去的手段,推倒他的人与政务,从头再来,那对辽东来说将是一场灾难。
但是这一个时辰让他彻底放下了心,周应秋态度放的很低,对他在辽东的政务也进行了“不大改”的承诺,并且这个承诺也是在皇帝那挂号的。
如此一来,孙传庭对辽东暂时就可以放心一大半!
“大人?”驾马车的一个侍卫看着孙传庭出来,面露询问之色。周应秋这些年低调的很,但没谁敢小视他,每逢关键时刻,这个人的手段都相当凌厉,恰到好处,决不可小觑!
孙传庭面上疲惫,精神却亢奋不少,一边上马车一边道:“没事,周尚书比我预计的好说话,走吧,进宫。”
“是。”侍卫应声,上马指挥着马车向前走去。
孙传庭进京对朝廷来说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内阁,其中关乎着毕自严能否掌控内阁,顺利的推动“新政”。
毕自严的班房内,处理了一阵政务,抬头向外面看去,不知道是坐久了还是天色真黑了,他向外面喊道:“来人。”
郑友元快步的转身进来,道:“大人。”
毕自严道:“孙白谷是不是到了?”
郑友元看了眼毕自严,道:“是,一个时辰前就到了,不过被周应秋拦截,去了他的宅子,现在才刚刚出来,正在入宫的路上。”
毕自严顿时明白,沉吟一声,道:“待孙白谷从皇上那出来,让他来见我。”
郑友元有些迟疑,道:“大人,这样是否显得有些着急?”
毕自严抬头看了看他,良久轻轻吐了口气,摇头道:“我确实急了。现在也算是明白皇上之前为什么会那般急切了,时不我待啊……”
郑友元看着毕自严鬓角发白的发丝,神色微沉,道:“大人,那就请!皇上那边即便有些想法,想必也不会为此就与您为难,毕竟您也是帝师,内阁老臣了。”
毕自严看着他的表情,沉吟着一会儿,点头道:“好,派人等着。”
“是。”郑友元道。
孙传庭的马车很快进了宫,人也快步进了内阁,在内监的引导下,直奔朱栩的班房。
一路上不知道多少人在看着他,哪怕内阁一些房门是半关,可还是有无数的目光直直的看着外面,注视着孙传庭一闪而过的身影。
曹化淳从他的班房里出来,看着风尘仆仆的孙传庭,微笑着道:“孙大人,可要休息一二?”
孙传庭与曹化淳的关系有些特别,九年前孙传庭含恨离京,就是曹化淳去送了“圣旨”与宝钞。
孙传庭一见,连忙上前,抬手道:“有劳公公挂念,下官还不累。”
曹化淳上前两步,目光在两边的房子看了眼,道:“大人,可准备好了?”
孙传庭也凑近了一点,压低声音道:“公公放心,该准备的下官都已经准备好。”
曹化淳轻轻点头,似嘱咐的道:“皇上对辽东非常记挂,对内阁也抱了极大的期待,大人言辞要再三斟酌,切莫耽误了自身的前程。”
孙传庭自然不知道,在朱栩心里他是下任的左次辅人选,只当是曹化淳的特别照顾,异常感激的道:“多谢公公指点,下官知晓。”
朱栩看重的人,曹化淳自然不会怠慢,笑了笑,正常声音的道:“孙大人请,皇上已经等很久了。”
孙传庭连忙整理整理衣服,示意了一下,抬步向朱栩的班房走去。
朱栩已经在小客厅里煮茶了,热气腾腾,茶香四溢。
孙传庭迈过门槛,快步走过来,抬手拜道:“臣孙传庭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道:“免礼吧,坐。”
孙传庭也不是第一次见驾,闻言就谢恩,有些小心翼翼的在朱栩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朱栩给他倒了杯茶,自己也端起一杯,笑着道:“这一路上不太平吧?”
孙传庭入阁是传了很久的事情,这一路南下,肯定有不少人拦路。
孙传庭微微倾身,道:“臣在锦州,山海关盘桓了一阵,其他地方都还顺利。”或许是曹化淳的叮嘱,孙传庭的话语很是谨慎。
没有了建奴的威胁,锦州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也就山海关还有些价值,是熊廷弼在镇守。
朱栩笑了笑,道:“跟朕说说辽东的情况。”
对于这些,孙传庭是熟烂于心,张口就道:“是,辽东的总人口近七百万,其中大凌河以南,山海关以北有三百万,沈阳附近有两百万,其他分散在各地,都是以大府小县的样式,现在基本上覆盖整个辽东。钱粮支出每年在一千万左右,明年移民会暂停,需要朝廷支持的将大幅减少,三年之后就能自给自足,五年就能有税粮上交朝廷……”
“军事方面分有多个中心,最北是海参崴,人口三十万,军队一万,海军一万,沈阳军队三万,山海关三万,外加祖大寿的泰宁卫三万,平壤的秦翼明三万,再加上其他一些,总数约有十五万……”
“辽东商人比较活跃,辽东巡抚衙门也收到了可观的税赋,臣认为应当进一步扩大,以增加朝廷赋税……”
“大的苑庄在辽东很是盛行,家畜蓄养者众,下海捕鱼者是日益众多,并且所获丰富……”
孙传庭早有腹稿,说的是一流似水,毫无磕绊。
朱栩一直都安静的听着,不时点头。孙传庭虽然也是科举出身,可更能变通,做事情有条有理,阻碍相对很少。
“臣刚才与周尚书详谈一个时辰。”
孙传庭看了眼朱栩,斟酌着措辞道:“周尚书有作为之心,但略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