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群人对孙传庭不算陌生,听着他的话都各有心思。
要说“一致”,那也是皇帝的“一致”,“降爵”一事是皇帝的意思,在皇帝的压力下形成的一种“默认”。
这里有三个亲王,分别是靖王,鲁王,晋王,靖王是内阁辅臣,执掌督政院,鲁王是宗人府宗正,执掌宗人府,晋王无职,代表是就是宫外的那些宗室王爷们。
三位王爷都有想法,内阁的“降爵”必然会牵扯到他们。
内阁的架构有些奇特,外加还不够成熟,孙传庭话音落下,一时间也没人开口,完全没有白天的热闹,一股沉甸甸的压力在肆意。
孙承宗看了眼,眉头皱起,开腔道:“之前的条陈我看了,确实有些不太合适,本官提议,对‘降爵’进行分批次进行,预计用五十年来完成,每十年降五分之一,并且内阁会奏明皇上,五十年内,保留三十个世袭罔替的亲王、郡王,五十年后开始降爵,对于宗室的俸禄,内阁也可以酌情增加,同时也放开宗室的限制,除了从军,入仕外,其他的一律不再限制,并且可以在安南等省拥有土地,对有功于社稷的宗室,可以就藩,有食邑,甚至侍卫也可以……”
众人听着孙承宗的话,神色都是微变,哪怕是毕自严,孙传庭都是如此!
这样让步太大了,并且很多事情都比较敏感,有违“祖制”以及现在皇帝的规制!
毕自严等人都如此吃惊,靖王等亲王就更吃惊了。
不但有五十年的缓冲,五十年内还有三十个不动的,最重要的是,就是放开了他们的限制,除了不能入仕,从军,其他的皆可!至于就藩,食邑这些,都很让他们心动!
这可是天大的喜讯,是惊喜!
靖王,鲁王还克制得住,晋王却探出头,看着孙承宗与毕自严等辅臣,颤音道:“孙阁老,说的是真的?”
孙承宗看了眼毕自严,道:“不错!”
毕自严皱了皱眉,本想开口,可孙承宗的面子不能在这个时候驳,同时他更明白,这些话绝对不是孙承宗的想法,怕是出自乾清宫!
孙传庭这会儿也会意过来,心里仔细推敲着孙承宗的话,面上还有迟疑。
不等众人反应,孙承宗又看向靖王,鲁王,晋王三人,目光凛凛的道:“三位王爷是宗室里地位最高的,不知可还有其他意见?”
三王感觉到了孙承宗给的压力,对视一眼,而后沉默着,面露思忖。
孙承宗给出的条件确实比今天中午毕自严等人给的宽厚了太多,但对宗室来说,他们还是要被“降爵”的,无非是迟早的事情。“世袭罔替”是太祖钦定,让他们这些朱家子孙世代无忧,怎么能轻易的废除?!
毕自严不愿意再多让步,这群宗室现在已经是跗骨之蛆,大明已经养不起,不能继续任由它其吸血,膨胀!
既然孙承宗说了,毕自严也不会收回,直接沉声道:“三位王爷说句话吧?这件事今晚一定有定议,明天启奏皇上,颁布天下!”
第881章 不从
内阁二十多人,随着孙承宗,毕自严,孙传庭的接连施压,已经隐隐分成两派。
以文官为主体,逼迫靖王,鲁王,晋王三位宗室亲王,这三人是宗室的代表,只要这三人低头,“降爵”一事将会顺利通过。
三王能感觉到这群大人们给他们的压力,相互对视,最后鲁王看向孙承宗与毕自严,道:“二位大人,宗室乃是太祖钦定,不宜轻动,宗人府还是认为,此议需再做商讨。”
皇帝已经向太妃,太后承诺,若是明天没有所有人都认同的政策得以颁布就要推迟到十年后,鲁王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反对了。
靖王,晋王也都是一样的态度,他们能坐在这里就是亲王的身份,如果降爵,他们将一无所有,子孙都无从庇护。
孙承宗现在肩膀上扛着“军改”的压力,实在不希望内阁这边也久拖不决,直视着鲁王,道:“本官再重申一次,这件事今晚一定要有所决定!本官征询你们的意见只是例行,不是必须采纳!”
三王脸色都是微沉,心里恼怒,他们还没有被降爵!
晋王是没有什么话语权的,鲁王被怼了回去,两人都看向靖王。
靖王现在是位高权重,不止在宗室里威望隆重,在内阁,朝廷也日渐显赫,作为内阁排名第三的辅臣,他还是有些底气的,暗吸了口气,看着孙承宗与毕自严道:“二位大人,下官认为,亲王,郡王不能被降爵,这不是多少年的问题,事关宗室安稳,皇室稳固,甚至是社稷太平……皇长子已经出生,海娘娘预产在明年三月,依规皇子二十岁封王就藩,莫不是在他们有生之年也会被降爵吗?”
朱慈烨现在还不足一岁,五十年后也就五十多岁。
这件事在座都没有提,因为心知肚明,当今皇帝的子嗣不会在降爵的范围内。现在被提出来,众人就要更一步,对“降爵”进行划定,涉及到他们一直避讳着的当今皇帝!
毕自严,孙承宗,孙传庭三人对视,目光微冷。
毕自严与孙传庭曾经讨论过这件事,当今皇长子还小,并没有分封,他们有的是时间来缓冲,完善“降爵”,现在被提出来,就需要立刻解决,堵住所有人的嘴。
毕自严看着靖王,沉声道:“保留亲王位,不被降爵,这需要皇上特旨,不然无从例外!若是你们有其他想法,可奏请皇上圣裁!根据内阁规制,凡有奏议,少数服从多数,诸位王爷,你们当知道!”
面对毕自严的咄咄逼人,靖王直皱眉,心头狂跳。
内阁对“降爵”一事比他预想的要坚决,毕自严,孙承宗的态度异常的坚定,他势单力孤,根本不能反对,同时也清楚,这件事背后站着的是谁!
“好,我等求见皇上,诸位大人慢慢商议吧!”靖王直接起身,推开椅子就向外面走去——他怒了。
鲁王本不想与内阁撕破脸,但靖王站了起来,他也不能坐着,只得起身,跟在他后面。
晋王就更不想了,可到了这个时候也由不得他,只能硬着头皮离开内阁。
三王离开,毕自严双眼有怒光,压着没有发作,看向孙传庭。
孙传庭点头,看向在座的众人,道:“诸位大人已经看过内阁拟定的条陈,虽然不是最终决定,但也差不多。内阁的目标是在五十年内将宗室,勋贵公卿的人口减少一半以上,建立一个正常,稳妥的宗室制度,诸位还有其他意见吗?”
“降爵”一事已经酝酿了很久,最终版的“降爵案”已经成型,外加在座的看到了内阁的强势,同时也没什么可反对的,都微微倾身,表示支持。
“降爵案”最核心的就是剔除了“世袭罔替”这一条,今后爵位不再世袭,只要经过五代,百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将一支宗室基本归为庶民,这样循环往复,既不会令宗室膨胀到朝廷无力负担,也不会影响社稷安稳。
而现在宗室人口最为庞大的,就是在最低一层,通过“降爵”不但能阻止人口的继续膨胀,还能在未来五十年不断的削减大量的宗室人口,五十年后,宗室人口预估不足现在的一半,基本上就消除了宗室这个无用的包袱。
毕自严见如此,便看向孙承宗,孙传庭,还有汪乔年,道:“诸位,随我去乾清宫,向皇上面呈吧。”
这些都是内阁辅臣,自然不会拒绝,继二连三的起身,同时靖王已经走了,他们也都尽快赶过去。
在靖王等人赶到乾清宫的时候,朱栩也是刚回来没多久,在暖阁里,听着三人的诉苦。
朱栩端着茶杯,看着三人,淡淡的道:“你们是希望朕驳回内阁的‘降爵’一事?”
三人神色微惊,眼前的年轻皇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乳臭未乾的小皇帝了,单是坐着不动就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他不冷不淡的话,更是让他们心生惧意。
靖王连忙抬手,道:“回皇上,臣等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对内阁的‘降爵案’有些不同的看法,但内阁固执己见,臣等希望皇上圣裁。”
鲁王一向心思深沉,现在却也不敢丝毫大意,抬着手道:“是,臣等是望请皇上圣断,以免内阁欺宗室过甚,造成宗室不安,有碍社稷稳定。”
晋王小心思多,更胆小,神色僵硬的不敢说话。
朱栩放下茶杯,“嗯”了声,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靖王看了眼鲁王与晋王,道:“皇上,臣认为内阁的‘降爵案’太过严厉,不宜一口吞下,当急事缓办,以免生乱。”
朱栩神色不变,看着三人,片刻后道:“说出你们的办法。”
靖王三人心里都忐忑不安,这件事根本是皇帝在推动,他们反对本身就站在皇帝对立面,一个不好就是大难临头。
三王对视一眼,鲁王有些硬着头皮的道:“皇上,亲王,郡王降爵……事关重大,且与社稷安稳有涉,臣等希望内阁谨慎行事。”
鲁王将责任都推给内阁,也是曲线表明他们没有与朱栩作对的意思。
“你们希望不对亲王,郡王进行降爵?”朱栩看着三人,微笑着说道。
三王都很是拘谨,目光闪烁着,道:“是,臣等认为亲王,郡王降爵事关重大,不能草率。”
朱栩若有所思的点头,这倒是一个有趣的想法,笑着道:“那内阁怎么说?”
靖王道:“内阁认为,亲王,郡王保留爵位,需要皇上特旨,有功勋方可。”
朱栩“唔”了声,微笑着道:“内阁这个提议也不错,宗室良莠不齐,总不能所有人都例外,这不公平。”
“皇上,内阁诸位阁老求见。”朱栩话音一落,曹化淳就上前道。
朱栩看了三王一眼,笑着道:“请吧。”
靖王等三王神色凝重,稍稍退到一边,毕自严,孙承宗,孙传庭等人相继走进来,抬手道:“臣等参见皇上。”
朱栩摆了摆手,以一种裁决者的身份看着毕自严等人道:“靖王刚才说了你们的矛盾,你们再说说看。”
毕自严等人看了眼靖王三人,虽然面无表情,但都目露不悦。文官对宗室向来没有好感,经过刚才一番对峙,更是如此。
毕自严举着奏本,抬手道:“皇上,内阁已经基本议定,还请皇上过目。”
朱栩看了眼毕自严,伸手接过来。毕自严说是“内阁议定”,摆明是将内阁之外那些人都给排除在外,属于内阁专断了。
翻开奏本,朱栩低头看去。
内阁的这道奏本比之前的更为完善了一些,也更为“和善”,没有一刀切,是从宗室底层开刀,所有爵位不再世袭,通过不断降爵,计划百年内就能“消灭”一支亲王分支,五十年内将宗室人口降低一半以上。
第882章 定案
明朝的宗室制度是相当的霸气,皇帝之子除了继位的那一位,剩下全都是亲王,亲王长子世袭亲王爵位,其余都是郡王,郡王长子袭郡王爵位,其余封镇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是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子是奉国将军,奉国将军的儿子是镇国中尉,镇国中尉的儿子是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儿子是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儿子同样是奉国中尉,世袭罔替,无休无止!
尽管朱栩之前对宗室就下了刀,可一个亲王的岁禄还是高达米八千石,各种纱,罗,棉,锦,绢等等,还有草料,茶,盐等价值高达五万两白银,郡王是米四千石,其他折合现银也高达三万两,哪怕是最末等的奉国中尉一年也是四百石,其他若干,价值不菲。还有就是宗室女子,虽然少一些,可婚丧嫁娶依然不会小气,甚至会更多。
如果不是朱栩有意扎紧了口子,命户部每年暗中克扣,单是宗室每年的支出就高达粮食六百万石,外加折银七百万两白银以上!
这个数字比大明国库一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强!
浪费在,完全没用,醉生梦死,全然不知道国之处境的一群人身上!
朱栩合上奏本,掂了掂,看向毕自严道:“内阁修改宗室品级为五等,这一下子要剔除多少人出去?”
毕自严上前,道:“回皇上,预计剔除八万人,都是镇国,辅国,奉国中尉。”
这话一落,靖王等三王都是脸色微变,目光闪烁怒火,这件事在内阁毕自严等人根本没说!
朱栩端起茶杯,轻轻点头,没有说话。
明朝两百多年下来,底层的奉国中尉最多,是宗室里最为庞大的一个团体,人数多,消耗大,并且离皇室已经很遥远,整日无所事事,糊涂度日。
毕自严见朱栩若有所思,瞥了眼靖王等人,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臣等之前还有个想法,三代以内的亲王不做降爵。”
朱栩眉头微动,心里暗笑,看向靖王等人道:“你们觉得如何?”
这是内阁的让步,但不足以说服靖王以及一干宗室,鲁王神色沉着,故作沉思的道:“皇上,一口气剔除八万宗室,影响太大,臣认为……不妥。”哪怕这件事背后就是眼前的皇帝,鲁王也觉得要争一争,否则传承上百年的鲁王系用不了多久就会消失了。
朱栩放下茶杯,淡淡道:“不要总是不妥,说你们认为可行的办法。”
晋王看了眼鲁王,又看了眼皱着眉的靖王,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臣认为,不宜一刀切,宗室确实过于庞大,需要有所节制,但不能一口气削减八万人,臣建议,内阁不止要制定‘降爵’详细条例,还要有具体,详细的计划。”
内阁的计划确实相当笼统,并且大开大合,完全没有将宗室放在眼里,很有朱栩的风范。
不过听着晋王的话,朱栩面露兴趣的道:“继续说。”
众人也都看向晋王,现在核心议题就是“降爵”,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影响大局,在场的都不敢大意。
晋王看着朱栩,神色很是小心的道:“臣认为,应当分阶段,分批次,有目标,准确,有效的进行‘降爵’,而不是如此笼统,一刀切……”
朱栩面色如常,心里却又看了眼这个一直不声不响的晋王。能说出这番话来,也不是个庸才。
朱栩瞥了眼靖王与鲁王,看向毕自严,孙承宗等人,道:“内阁怎么看?”
内阁众人也没料到晋王还能说出这番话来,都是一阵子默然,孙传庭或许是刚入内阁,还没有过多负担,抬手道:“皇上,臣认为晋王殿下所说有理,若是分批次降爵,臣可以做计划,三年内就能削减十万人以上,并且将对宗室的支出减少三分之一……”
朱栩“嗯”了声,又转向三王,道:“你们还有什么其他看法?”
三王看着朱栩,拿不准他的心思,也不敢过度要求,靖王到底更为靠近朱栩,他硬着头皮,道:“皇上,宗室很多人要求增加岁禄,现在京城物价沸腾,宗室人口众多,确实有些拮据……”
这就是最后一次要价了,朱栩神色不变,看向毕自严等人道:“内阁。”
毕自严这次倒是异常爽快,直接开口道:“没有问题。”宗室的人口一旦削减,必然节省大量的钱粮,还一部分回去稳定人心也没什么问题。
孙承宗,孙传庭等人都默认,这个时候就是与宗室讨价还价,宗室的要价不高,内阁没理由不答应。
朱栩拍板,看着一群人道:“那就这么定了,亲王爵位……特旨全数保留三代,皇室三代以内不降爵。内阁要谨慎行事,不能操之过急,要从下而上,稳妥行事,朕可不想再去被老太妃,皇嫂教训,你们可明白?”
“臣等遵旨!”一群人齐齐抬手,躬身道。
朱栩忽然觉得这种感觉异常爽快,舒服的不得了,微笑着又端起茶杯,道:“嗯,内阁再整理一下,晚些时候送给朕盖印,明日颁布出去,这件事就算这么决定了。对了,钱谦益是不是要押送到京了,督政院有什么打算?”
钱谦益这件事不是孤立的,还有对东林以及一干人的“调任”,只有钱谦益审判了,才会堵住很多的人嘴。
靖王连忙抬起手,道:“督政院已经做好规划,制定了二十八条大罪,一旦钱谦益入京就火速送大理寺过堂。”
汪乔年刚刚接任大理寺没多久,又破格入阁,闻言跟着抬手,也是第一次开口道:“皇上,臣已经准备好,会公开审理,快速审结。”
钱谦益的事情已经传到京城,日渐沸扬,朝廷都想尽快了结,免得惹出其他麻烦来。
朱栩点点头,道:“罪名一定要详实,无可辩驳的事实,同时有法可依,在大明律上站得住脚,一些虚头巴脑,大义凛然的尽量少有,另外既然是公开审理,就要造足势,让所有人都看的清楚明白,内阁不宜过去……吏部,礼部,刑部尚书都去听审,给予重视,以儆效尤!”
皇帝的话就是最大的道理,一群人一怔之后,齐齐抬手,道:“臣等遵旨。”
第883章 迷茫大明
在朱栩的“公正主持”下,“降爵案”就算这么通过了。
不管这道政策现在如何粗糙,争议怎样的大,都是对宗室“规制化”的一个开端,将来必然会将宗室人口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内阁一群人重新转回内阁,再与等着的一干人“重新商讨”一番,孙传庭亲自起草新的“降爵案”,连夜再次送入乾清宫。
这次只有孙传庭一个人来,毕自严等人也怕再出幺蛾子,朱栩会再横生枝节,不再入宫也是表示态度——这就是最终版!
朱栩看了一会儿,微微点头,放到一边,看着孙传庭笑着道:“在内阁待了一天,有什么感想?”
朱栩话音落下,不远处的曹化淳抬头看向孙传庭,目光微凝。他跟随朱栩日久,深知看似寻常的一句话,往往暗藏着某些心思:所谓的帝心如渊,天威难测。
现在只有君臣二人,孙传庭也放开一些,稍做思索的道:“皇上,臣认为,内阁,六部等有些不正常。”
朱栩顿时一笑,端起茶杯,道:“说说,怎么不正常?”
孙传庭眉头皱起,片刻后道:“内阁想用事,似力有未逮,六部束手束脚,朝局内外不清,浑浑噩噩。”
这一点朱栩比孙传庭看的更清楚,手里抱着茶杯,看着他,推心置腹般的道:“这也算是改革中的必然现象了,你在内阁要多多帮扶毕阁老等人,现在是我大明两百年未有之变局,不能小心翼翼到停滞不前,要大胆向前,流言蜚语,甚至于污名加身都有清醒,理智的认识,不要动辄就辞官,打压异己……求同存异,包容并蓄才是我大明朝堂应有的格调……”
孙传庭听着朱栩的话,尤其是“求同存异,包容并蓄”八个字,双眼微亮,细细沉思,待朱栩停下来,抬起手,道:“皇上之言臣觉得深为有理,若是过往朝臣都能有如此胸襟,格调,就不会出现党争,将朝局,国政拖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臣请皇上,将此八字悬挂于内阁之上,惊醒天下臣工!”
朱栩有些讶异的看了眼孙传庭,不管这是不是马屁,他都很受用,笑着道:“要挂你自己挂吧,朕的字是拿不出手。内阁现在确实还很混沌,想要理清需要时间,你要用心。这道奏本朕要拿进宫给太妃,皇嫂看看,你在这里等一阵子朕。”
宗室这件事是怎么也绕不过后宫的,孙传庭抬起手道:“是。”
朱栩又看了他一眼,拿起奏本,曹化淳刚要跟上,朱栩忽然摆了摆手,道:“朕一个人去就行。”
曹化淳神色微怔,瞥了眼孙传庭,心有所动的道:“是。”
朱栩出了暖阁的门,曹化淳脸色放松,上前看着孙传庭,道:“孙大人喜欢喝什么茶?皇上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各地的贡茶这里都有一些。”
朱栩不在,孙传庭放松了一点,抬了抬手道:“有劳公公,一般的龙井就行。”
曹化淳拿起茶叶罐,在朱栩的茶桌上开始煮茶,而后看着孙传庭道:“皇上不喜奢靡,加上经常熬夜,所以特别喜欢浓茶,偶尔思考的时候也喜欢边煮茶边沉思……”
孙传庭在曹化淳的邀请在茶桌另一边坐下,神色颇有感触的道:“皇上克己持身,能潜心于政务实在是我大明之福。”他的感悟自然是因为前面的几位皇帝,万历皇帝怠政到史无前例,光宗服红丸一月而亡,熹宗沉迷于木匠活引出了阉党,着实令朝臣深怀忧虑与不安。
曹化淳笑而不语,坐在孙传庭对面,一阵之后,给他倒了杯茶,道:“孙大人请喝茶。”
孙传庭微微倾身,道:“谢公公。”
两人喝了口茶,心有默契的沉默了一阵,曹化淳笑着道:“孙大人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直言。”
孙传庭对曹化淳有不一般的信任,心里也明白朱栩让曹化淳留下的目的,沉吟一声道:“公公,皇上可知朝臣们的心思各异?”
曹化淳看着孙传庭,微微点头道:“是。我大明的官员历来刚正,身性不阿,政见各异,极难统合,皇上以威压着众人,勉强合力而行。”
孙传庭倒是不意外,思索着道:“是以皇上之前以六部统领天下,现在以内阁冀政令合一,通达天下。”
曹化淳点头,道:“没错,六部各行其是,权职过大,内阁弱小,时有不和,外加‘新政’需要,是以削弱六部,集权内阁是必然之举……”
孙传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