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涛跟着朱栩,慢慢的走着,道:“微臣已经上书内阁,明年进行大规模换币,对散乱的旧银,铜钱进行回收,早日对货币完成更换、统一……”
朱栩一边听着一边思考,内阁的政务现在是越来越多了,皇家钱庄这件事也是耽搁不得,需要尽快推动完成。
——明年大明要做的事情还真是多。
“赤羽商行那边已经通知微臣,认为海贸的需求很大,需要大量的银元,纸币,预估明年一年可能要超过三千万……”
傅涛道:“旧港,吕宋那边筹建的分行多达九家,琉球,鹿儿岛等都在筹建,明年新币的需求会更大……”
听到这里,朱栩开口道:“对于钱币的发行,一定要估量出市场的大概容量,千万要控制住,现在我大明情况不好,一旦出现物价翻腾的情况,对我大明来说将是极大的伤害,这一点,一定要慎重,不但要有内阁的批准,朕也要亲自御批,才能允准……”
“微臣明白。”傅涛连忙说道。在这件事上,他一直都格外的小心。
不过眼下说来,大明还没有出现通胀的情况,但对大明民间整体有多少银子,朱栩,朝廷等心里都没有数字,而且也无从预估。
第890章 人潮如织
明朝的货币一向混乱,混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货币唯一,是发展商品经济的必须要条件。
傅涛说完了,朱栩走了几步,开口道:“现在要彻底禁止散银,铜币等还不够成熟,需要慢慢来,新币一定确保币值的稳定,不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各地钱庄以及附属钱庄一定要做好准备,哪怕纸币少一点,甚至是亏本兑换,也要确保尽早让新币成为新的,统一,不可替代的货币!朕想,最多十年,我大明货币就要正规,统一,日后那些成色不一的碎银,铜钱,宝钞都要消失,以物易物的事情更不能发生……”
傅涛跟在朱栩身侧,静静听着,不时的应声。
“这样吧,你详细写一道奏本给朕看看。”
朱栩走了几步,看着不远处的城门,眯了眯眼,忽然又道:“对了,明年大议上,你也要说几句,准备好稿子,想想要说什么,不放心的话,也拿给朕看看。”
傅涛脸色微变,看着朱栩的侧脸,继而抬起手道:“臣遵旨。”
朱栩对着不远处的曹化淳招了招手,道:“大理寺就要开审钱谦益了,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傅涛稍作思忖,道:“皇上,微臣还有些事情,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朱栩笑了笑,等马车到了边上,道:“嗯,那就早点回去吧,家里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跟朕说。”
傅涛抬起手,道:“微臣谢皇上关心。”
朱栩又看了他一眼,转身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行走,奔着城门行驶。
傅涛看着朱栩走远,也上了另一辆马车,不远不近的跟着朱栩进了城。
大理寺已经搬迁到了大明门外,需要走长安门才能进入,马车在热闹繁华的街道上缓缓穿梭。
朱栩倚靠着厢璧,闻着飘进来的香气,掀开帘子向两边看去。只见人来人往,小商小贩到处都是,一大早就热闹沸腾。
朱栩心里一动,看向曹化淳道:“现在京城的物价如何?”
曹化淳立刻就反应过来,想了想,道:“米面价格都偏低,因为这几年番薯传播的比较快,京城普通百姓早上都是吃番薯饭,中午是米饭,晚上也有番薯饼,米面用度相对并不多。”
朱栩微微点头,物价会对一个社会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反应,京城如果没有朝廷干预还能平稳,说明整个大明情况都还稳定。
曹化淳看了眼外面,道:“皇上,近来顺天府那边曾上书内阁,说是近年涌入京城的人比较多,询问是否控制一下。”
朱栩眼神异色一闪,旋即会意。顺天府那边说的并不是京城的容量问题,而是安全问题,沉吟一声,他道:“不用,哪那么多危险,让顺天府做好规划,京城是天下首善之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繁华大城才是……”
曹化淳倾身,道:“是,奴婢会转述给顺天府。”
朱栩“嗯”了声,又掀开帘子看向外面。
京城从外表上还看不出什么变化,但百姓们比天启年间更家的活跃,笑容更多,行为做事也更加的“随性”,没有那么多的死气沉沉,有种拨云见日的明朗感。
朱栩嘴角微笑,心里松口气。百姓们的扫除阴霾,更加自信,标志着民众士气在改善。这也是没有了辽东威胁,大明上下都剔除心中一块大石的缘故。
“对了,现在番薯播种面积有多少?”朱栩突然放下窗帘,看向曹化淳问道。
曹化淳回想了一下,道:“具体各省没有上奏,但根据内阁的推算,几十万顷是有的,其中陕甘六省,辽东应该是最多,福,建,两广,云南也有不少,其他的可能不多。”
除了辽东,其他几地都是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
朱栩颌首,没有多言。
马车转了几个方向,来到了大理寺不远处。
曹化淳掀开车帘看了眼,道:“皇上,人比较多,咱们要进去吗?”
朱栩撩开窗帘,斜眼一看,果然!
大理寺前不远是人山人海,远远的就能听到一些乱七八糟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不断响起。
“人还挺多,看来内阁这次是真的认真了。”朱栩嘴角微翘,笑了声道。
曹化淳也面露微笑,钱谦益这次打的不止是皇帝的脸,还有内阁的脸,内阁想要掌握权柄,推动“新政”,钱谦益就是最好的靶子,肯定会大力去做,杀鸡骇猴!
“走吧,进里面看看。”朱栩起身。对于这次审判,将会是“判例法”的开端,朱栩要亲自看着。
曹化淳跟着朱栩下了马车,道:“皇上,咱们可以从后门进去,然后在侧门旁听,不会惊动其他人。”
朱栩又看了眼大理寺的大门,不远处还有督政院,刑部,目光深邃一闪,转身绕向大理寺的后门。
朱栩还没到,汪乔年就已经在等着了,一见朱栩,慌忙行礼,道:“臣参见皇上。”
朱栩笑着摆了摆手,大步向里面走进去,道:“都准备好了吗?”
汪乔年跟在朱栩身侧,道:“回皇上,都已经就绪,一切准备好了,不会有意外,皇上宽心。”
朱栩边走边道:“那就好,这件事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九条禁令’,大理寺这一关一定要守好!”
“是。”汪乔年应声,领着朱栩来到一个班房暂做休息。现在离开堂还有些时间,其他人等也都还没来。
钱谦益现在还被押在督政院,没有送来,一切的都准备都是大理寺。
大门外,不知道有多少官吏,百姓聚集,吵吵嚷嚷,说什么的都有。
“这开审来的有些快啊,朝廷就这么迫不及待吗?”
“可不是,昨天才押送到京,今天就急着审了……”
“是啊,我听说今天场面还不小,礼部,吏部,刑部的大人们都要来听审,对了,主审是汪阁老,这个规格算开先河了吧?”
“嗯,不过说来也是,钱谦益以前毕竟是礼部侍郎,放在以前是要加礼部尚书致仕的,规格不算高……”
“你们猜,这个会怎么判?钱谦益名望在那,朝廷应该不会过分,一点体面都不给吧?”
“难说,你看朝廷这么大动静,估计轻不了……”
“我觉得不可能,以钱谦益的威望,若是真的重判,只怕江南非造反不可,并且钱谦益在朝廷上也不是没人,听说他与孙阁老是姻亲?”
“这个你是听谁说的?是真的吗?”
“空穴无风,我觉得是真的,今天我猜啊,肯定是雷声大雨点小……”
“原来如此,难怪钱谦益昨日那么淡定,原来早有料定啊?”
“嗯,等着吧,看大理寺怎么判,现在大理寺规格很高,判一个从三品的侍郎也不费事。”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一些人现在却是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无头苍蝇的在乱撞。
长安街上,一群年轻人缓缓的向着西门走来,神色都颇为凝重。
“陈兄,钱大人这次真的要进去吗?我听说了,朝廷是要杀鸡儆猴!”
“是啊陈兄,令尊就在顺天府,不能探听点消息吗?”
“事情哪里有这么简单?我昨日刚一开口被被家父给训斥,严令我不得掺和这件事,后面有大人物盯着!”
“陈大人也出自江左,不会见死不救吧?钱大人若是下狱,我江南可就没有人能在朝堂上说上话了?”
“到那个时候,我们都是砧板上的鱼肉,朝廷想要怎么下刀都行,我们等死算了……”
“快想想办法吧,钱大人不过是娶了个名妓,虽然有些议论,可也不是大事,我国朝向来开明,不会因为这点事情就要追究到底吧?”
“不管如何,得想办法尽快营救,再晚就来不及了……”
“是啊,要是判了再去营救,口实就落下了……”
“嗯,走,去礼部,钱大人在礼部多年,肯定有人愿意为钱大人求情!”
“我去求见汪大人,我曾经求学于他,算是半个学生……”
“好,我去吏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分头行事,咱们要快,不能等了!”
“走!”
一群人商议着,迅速分开,准备营救钱谦益。
在一处书院内,一群人聚集着本是为了文会,结果话题几句就转到了钱谦益身上。
“牧斋先生此次蒙难,因皆在朝廷昏政,也可能是朝廷内部倾轧,打压异己,咱们不能坐视不管!”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十多年前曾在江南游学,在钱谦益门下多日。
牧斋,钱谦益的号。
“钱大人是我江南文坛魁首,若是他被下狱,那影响太大,只怕我江南未来二十年都不能再立足朝堂了……”
“这些都还不算重要,朝廷的昏政是越演越烈,我等坐等无为这么久,难不成现在还要眼看着钱先生入狱,不得超生吗?”
“我等必须设法营救,决不能看着牧斋先生死在宵小之手!”
第891章 柳如是进政院
“不错,咱们必须营救!督政院里什么人都没有,能不能活着过年都是两回事!”
“我听说周大人还没有离京,我们去求见吧,钱谦益当年是他举荐,进入朝廷的……”
“对对,工部的徐尚书听说与钱先生走的比较近,咱们也可以去求求他……”
“对了,我爷爷曾经有恩于刘时敏,或许,我们还能从内侍身上想想办法……”
“那最好不过,要是有内廷插手,这件事情就简单了……”
一群人你一言我一语,也不管过不过激,有什么避讳,一副畅所欲言模样。
四五馆,这里是朱栩安排的,各地大儒名士集中修书之地,聚集了有上百人,分在十多个班房,十七八岁的年轻人有,二十多岁的青年有,年富力强的三四十的有,六七十的白发老者亦有。
“受之真的要受审了?”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看着一个二十七八的年轻人,皱眉问道。
年轻人是天启六年的进士,授翰林编修,也算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可在眼前老者面前,丝毫不敢摆架子,躬着身道:“回陈老的话,是,听说是昨日押到京城,内阁指令大理寺今天开审,希望早日平息流言,还京城太平。”
被称为陈老的人坐在椅子上,手里还拿着笔,仿佛是迟钝,好一阵子才摇了摇头,叹气道:“受之也是糊涂,半百之年还为色所迷,做出了这等丑事来,丢尽我江左文坛的脸面。”
这个陈老是苏州府人,在江南文坛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号称江左煌石,文坛无他,失颜一半,亦被称为陈一半。
年轻人看着陈老,又瞥了眼其他桌子,走近低声道:“陈老,您不去说句话吗?内阁这次很生气,怕是不会轻了。”
“轻了重了跟我都没关系。”
陈老握着笔,平稳有力的写字,同时淡淡道:“我与他父亲是有些香火情,这些年也都还了。他这次是自作孽,不可恕。”
年轻人看了他一眼,没有再说,悄步离开。
这样的事情,在几个班房类似的发生,有人想办法递话,有人无动于衷,有人乐观其成,有人幸灾乐祸。
与此同时,为了营救钱谦益,整个京城的官场,内内外外都被惊动了,甚至于内廷都起了一丝波动。
柳如是在城东买了一座院子,是前朝一个御史的,荒废了很久,三进三出的大院子。
现在只是简单收拾了一下,安顿了柳如是与苏溪两人。
这会儿两人带着斗篷,并肩出了院门。
苏溪对偌大的京城有些不习惯,四处看了眼,道:“小姐,我们这是要去哪里?钱谦益今天就要开审,我们找谁救他?”
柳如是在来的路上倒是想了很多人,来了京城才知道,这些人都已经帮不上忙了,能办上忙的,递过去拜帖,也没一个人回话。
静静的想了一会儿,柳如是道:“走,去皇家政院。”
苏溪一怔,道:“是那个书院吗?他们又不是朝廷的人,可能帮不上忙吧?”
柳如是到底只有十六岁,在秦淮河上高谈阔论认识不少人,在京城就是举目无亲,认识的没几个,基本上还都是间接的,没有什么关系网。
“宋大人据说很得皇上看重,另外,有些事情我也想当面问一下。”柳如是神色平静,目光微闪的道。
“什么事情?”苏溪一边走,一边问道。
柳如是眼角微笑,片刻后才道:“到时候再说,走吧。”
苏溪好奇的看了眼柳如是,两人快步出了城门,过了三里河,来到皇家政院。
“你们要见宋副院长?”门旁站立的巡防营士兵,看着拜帖道。
“是,烦请通传。”柳如是音脆如莺的道。
这个士兵又打量了一眼,道:“你们等着。”说完这才转身,在里面说了几句,有人影跑向里面。
柳如是与苏溪安静的等着,两人都有些颇为好奇的看着四周。
皇家政院的外表看着就与其他书院不同,没有那么浓郁的书卷气,看上去反而有着一些冷清,自然之感。
宋应星收到拜帖是吓了一跳,因为这是他兄长的帖子,还以为他那在南直隶的兄长亲自来了,待知道是两个妙龄女子,他带着好奇的来到了大门前。
“是你们找我?”待到近前,宋应星看着两个带着头蓬,不漏真容的女子,疑惑的道。
“小女子柳如是见过长庚先生。”柳如是拿下斗篷,行礼道。
柳如是与宋应星倒是没什么关系,绕一圈得绕到宋应星的兄长宋应升身上,他曾经在南直隶夸赞过柳如是的才情,特留下一张拜帖,欣赏之下视为后辈。
宋应星这才想起来,笑着道:“我听兄长提起过你,没想到你到了京城。”
柳如是礼数周全,道:“宋先生才学满腹,小女子甚为钦佩,今日来京城,不敢不来拜访长庚先生。”
长庚是宋应星的字,他看着柳如是也很是满意,道:“走,里面叙话。”
柳如是自然无不从,跟着宋应星走进皇家政院,目光在不停的打量,这才发现,这里比她所见过的书院大不相同,屋宇建造,布置格局都与现在的很不相同,四四方方,直立而上,光秃秃的伫立,对现在的人来说就一个字——丑。
宋应星也看到柳如是的疑惑,笑着道:“这一开始是工部那边设计的,期初还好,后来政院也参与进去,几代的生员下来,就设计成这样了,有些奇怪吧?这座楼房,隔成了很小的房间,一间房两个人,这四层就住了两千人……”
宋应星没说全面,他知道这个其实是宫里的皇帝亲手设计的。他也知道,当今皇上与先帝学过一些木匠活。之所以不能说,是因为这些实在是“奇怪”,说出去影响皇帝声誉。
柳如是双眸一睁,道:“两千人?”一般的书院,最多也就是百十来人,还都是关系户。
宋应星指了指,道:“前面这几间都是,皇家政院总共有六千多人,有生员,有教授,博士,还有一些游学之人,对了,外夷也有,人很杂。前面是授课的大楼,生员们可以自由选择听课的地方,授课的有的我们政院的,也有外面的大儒名士,我大明的流派,在这里几乎都能看到……”
皇家政院对整个大明来说,还是一个不怎么起眼的地方,柳如是也是第一次听到这些,不觉的多看了几眼。
“这里是藏书楼。”
来到一座非常大的,类似于庙坛的楼前,宋应星道:“这里的藏书是我大明最全的,哪怕是翰林院都比不上,各种珍惜孤本的手抄本也都有,你要是想看,我给你个通行证,日后可以来看,也可以抄录……”
这座藏书楼占地起码有百亩,哪怕是见多识广的柳如是看的也是惊讶不已。
“走吧。”宋应星笑了声,领着她走向他的班房。
柳如是又看了眼这座藏书楼,跟着宋应星走向他的班房。
第892章 淡定的钱谦益
宋应星的班房内,宾客分坐,短暂续茶之后,柳如是便将来意的前因后果都说了出来。
宋应星虽然一直埋头在政院,可对外面也不是一无所知,相反,政院对政局的敏感超过一般人。
作为皇家政院的副院长,院长是皇帝挂名的情况下,实际负责了所有事务,听着柳如是的话,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
“我只知道钱受之在南直隶以正室之礼迎娶秦淮名妓,却没想到会是你。”宋应星看着柳如是说道,接着又微微点头。柳如是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情,也难怪年近半百的钱谦益都动了凡心。
柳如是微微倾身,道:“小女子在京城没有什么朋友,不得以求到长庚先生这里,还请长庚先生能出手相救。”
宋应星却很直接的摇头,道:“若是一般人,凭着我大兄的拜帖我一定会帮你,但是这件事,我救不了,也不能救,另外,我劝你也就此打住。”
柳如是微怔,道:“还请先生解惑。”
宋应星看着柳如是,又瞥了眼苏溪,道:“你们久在南直隶,不太了解京城的变化,这也不怪你们。近年来皇上锐意革新,推动了很多政策,但由于我大明太多事情已经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有大改变,除了京城,其他地方都还不显眼。这‘九条禁令’是皇上几年前提出来的,但是即便在京城,也是阳奉阴违,面上改了,暗地里还是一如既往,朝廷对此早就忍无可忍,只是被很多事情绊住了手脚,腾不出精力来处置罢了。钱谦益是前任的礼部侍郎,朝廷重臣,现在他带头违反‘禁令’,肯定会触怒内阁,触怒皇上,因此,他这次即便逃过了死罪,活罪必将难逃……”
南直隶同样经历几番风雨,可对朝局还是不够敏感,哪怕是柳如是对朝堂上的变化也是雾里看花,一头雾水,听着宋应星的话,她俏脸微凝,道:“那长庚先生判断,朝廷会如何处置钱先生?”
宋应星虽然关注朝局变化,可对里面的事情知之甚深,想了想,道:“我与汪大人共事一年多,他为人刚正,也有宽宥一面,但他刚刚入阁,只怕还是会以内阁的意志为主,若是皇上再有交代,怕是钱大人即便逃得了斩立决,一个终身牢狱已是最低……”
柳如是知道自己的分量,宋应星的话说到这,基本上钱谦益就是无救了。
她沉默了一会儿,没有纠缠,抬起头,神色颇为认真的道:“长庚先生,您可知道,皇上身边有一位叫做朱慕宇的人?”
“朱沐宇?”
宋应星听着想了一会儿,道:“从名字上来看,应该是宗室之人……在皇上身边倒是不奇怪,只是皇上向来低调,一般人根本见不到,对于他身边的人,宫外的人除了知道几位大太监,其他的也都不了解,这个朱沐宇,我未曾听过。”
柳如是眼中露出失望之色,她这次来,其实大部分都是为了这个“朱慕宇”,连宋应星都没有听过,那将更难找到了。
柳如是很快收敛神色,倾身道:“如是多谢先生,钱先生到底对我有恩,不能见死不救,现在已经要审判,如是还要去再见几个人,就不叨扰先生。”
宋应星看着她,还是劝解道:“如果有可能,千万不要掺和进去,京城的水很深,一旦你的身份暴露,很可能会将你一并牵扯,还是早日回去,实在不行,在我这里待几天,等事情过了便回南直隶,对了,以后也不要再留在秦淮河了,难免有人要借着钱谦益摆弄风雨,很容易会连累到你……”
柳如是明白宋应星的好意,面露感激的道:“多谢先生,如是铭记在心。钱先生对小女子有恩在前,他落难在后,没有不救的道理,小女子今天蒙面而来,不会牵累先生,还请先生也守口如瓶。”
宋应星听出柳如是不想要连累他,是想要一路走到底了。对柳如是这样的品性很是赞赏,沉吟一声,道:“难怪我大兄这么欣赏你,这样,你今天留在我这里,等今天宣判过后,我走动一番,让你去见见钱谦益,再想办法。”
柳如是站起来,行礼道:“多谢长庚先生,如是告辞。”
宋应星点点头,让人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