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我早就知道了,前些日子我们就探得清楚,我的二哥就在密云,他前些日子写家信回来,说是准备申调去驻扎归化城……”
“我呸,你就吹吧,你二哥已经五十多了,还能去守城?实话告诉你们,我侄子就在孙阁老的军中,现在已经在甘肃镇了,据说还见到了土谢图汗国的大汗……”
“胡说八道,孙阁老又不带兵……我从宫里探来的消息,孙阁老已经赶往甘肃镇,他是皇上的钦使,准备代皇上接受蒙古各汗国的投诚,只要接收了他们的投降状,这些蒙古部落就都是我大明的了……”
“说大话不喘气,宫里还有什么消息?”
……
“啧啧,咱们当今皇上真是了不得,太祖太宗都没做到的事情,咱皇上做到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皇上当真是雄才大略,手段奇绝,古之未有……”
“是啊,以往流言纷纷,不知道从哪里冒出那么多大不敬之言,现在看来,都是污蔑,小人作祟……”
“嘿,你也不看看,皇上这些年都做了什么,得罪了多少人,满朝野上下,尤其是士林,被皇上剥夺了多少特权,能不恨吗……”
“哈哈,不过,咱们的日子确实好过多了,管他们怎么说,咱是对皇上忠心耿耿……”
“那是,谁今后要是再敢诋毁皇上,污蔑朝廷,我第一个不答应!”
满京城都是这样的议论声,街头巷尾,很是热闹。
大明是建立是驱除蒙古的基础上建立的,斥之为“伪朝”,并不承认,也将之视为大患,所以,朱元璋,朱棣都奋力想要彻底剿除,可惜在土木堡之败中被葬送了大好形势。
而今,蒙古彻底降服,大明上下,即便是普通百姓都欢欣鼓舞,热议不绝。
六部九寺的官员见面也是谈论此事,个个心里都是底气膨胀,含笑而论。
工部班房。
“李大人,听到消息了吧?蒙古降了!”
“听到听到了,我刚从内阁出来,里面诸位阁老都忙的脚不沾地,要很多官员北上……”
“蒙古啊,终于还是被我大明给灭了,吾皇圣明,太祖太宗想来也当欣慰,放心了……”
“我皇的武功已经远超太祖太宗,听说,各地正准备修功德祠,上书修‘景正季略’……”
“不好不好,皇上不在意这些,对了,这是我写的文章,一些小看法,李大人可否帮我送去朝报?最好特刊发出,听说皇上每日早晚都看报纸?”
“……”
吏部班房。
“你们都听说了吗?申尚书要调去蒙古做总理大臣了……”
“我皇文治武功冠盖古今,蒙古臣服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六部的尚书大人,都要出京做总理大臣?”
“韩大人,你怎么写了自荐信,咦,是要去蒙古?”
“呵呵,为皇上分忧,为国出力,理所应当,理所应当……”
“不对吧,我听说这些大人都是要回来入阁的?”
“等等,我也要去,等会儿,我立马就写……”
一群人:“……”
朝野为此掀起了偌大的风波,激动之情,在京城上空沸腾不休。
朝报,六部报纸动作异常迅速,在简单通报蒙古“投诚”后,大肆的对朱栩歌功颂德,阿谀奉承,并明发天下。
皇家军院。
马祥麟,张凤仪,田仁卿刚上完“战略战术课”出来,就看到一群人传着报纸,热议不绝,借过来一看,都面露惊容,狂喜。
张凤仪看向马祥麟,道:“夫君,母亲那么可以清闲一二了。”
四川的秦良玉,除了弹压陕川之地,还负责甘,肃,榆林等三边重镇,抵挡漠西蒙古的寇关,如今蒙古一降,秦良玉的压力将大减!
马祥麟对于朝廷这次行动的结果感到深深的震惊,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在十年前,大明为了一些战事,都要从各地抽调兵马,为钱粮费尽心思,而今,四境的威胁基本上都扫平了,连带着一直解决不了的蒙古都臣服了!
大明已强势如斯!
他心怀激荡,久久不言。
他们身边的田仁卿却不怎么高兴,一脸的落寞。
本来他是想去辽东,捞一份功劳,再升一级的,但是事情发展的太快,他没去成,凭白少了一份功劳。
“行了,不是还有那位小姐嘛!”张凤仪看着田仁卿,调笑着说道。
田仁卿顿时双眼一亮,脸上露出一抹不好意思的表情。
他近来与那位苏小姐走的比较近,时不时还能见一面,关系发展的颇为迅速。
“走吧,咱们尽快结业,将来蒙古还有的是功勋可抢!”马祥麟回过神,沉声说道。
他说的是“抢”,现在大明将领如云,能有功勋的地方不多,马祥麟眼光也不差,显然是猜到了一些。
“走!”田仁卿神色大振,双眼发光,他在恋爱阶段,什么事情都信心百倍,热情满满。
大明官员,百姓兴奋无比,但其他一些人就不同了。
比如,察哈尔大汗林丹汗的亲弟弟,台吉安达山。
此刻安达山还在驿站,早就知道了外面的消息,坐在椅子上,面色惶然,双眼无神。
他身边的一干亲卫同样如丧考妣,他们现在在大明京城,想跑是不可能了,现在只能引颈就戮,等死。
“你们说,这是真的吗?”安达山犹自不敢相信,看着身前的几个侍卫问道。
几个侍卫看着他,其中一个道:“台吉,已经传遍京师了。”言外之意,要是骗,就是骗了整个京师——不可能的!
安达山嘴角动了动,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侍卫道:“虽然驿站没有被围,但属下感觉到,四周都是人,我们一出去,只怕……”
安达山脸色苍白,坐在那一动不动。
察哈尔亡了,他也就没什么作用,明朝不会放过他的。
一个侍卫看了眼其他人,低声道:“台吉,大汗已经死了,喀尔喀三大汗都降了,我们……”
安达山双眼一睁,猛的转身向后面跑去,抓起笔就开始写起来。
他要降!
在明朝纷纷扰扰的时候,漠北,漠西各处蒙古部落的使者不断聚集,来到甘肃镇,准备向大明“请降”,同时等待孙承宗的到达。
第1047章 威慑
步入五月,天气渐热,尤其是大漠,烈日炎炎,阳光毒辣。
尼克鲁等人带着林丹汗的尸体,转向去车臣汗国。但刚刚走到边境,就被人挡住了。
尼克鲁现在已经知晓他们遇到的境遇,但是别无他路,只得央求道:“赫择台吉,念在过去的交情,请再转告硕垒汗,我汗已经病逝,察哈尔已经亡国,还请给我汗一个体面。”
蒙古各部落关系相当复杂,车臣汗国与察哈尔也是交往密切,有暗约的。但此时,还是被严厉拒绝了,“防守”他们的台吉直接道:“国师,你应当清楚,现在大明十万大军北上,喀尔喀与和硕特关系微妙,若是大明在其中动动手脚,我喀尔喀眼见将亡国。不放你进去也不是我汗刻薄,不念旧情,实则是为了保全你们。我劝你们还是尽早离开,我们就当没有见过,否则被其他汗国看到,定然会抓你们献给明人……”
尼克鲁身后只有三千人,是林丹汗家的嫡系亲信,而今折腾了这么多天,早就筋疲力尽,一点力气都没有,不想再多走半步。
尼克鲁看着这三千人,面色蜡黄,双眼有些暗淡,整个人也苍老了不止十岁,他很清楚,现在他们非常危险,只得道:“台吉,我相信,硕垒汗还能其他办法,还请指点。”
这个赫择台吉看着这位国师,神色不动。
蒙古的“国师”的地位非同一般,尽管尼克鲁是林丹汗“私自”任命,没有得到各蒙古汗国的承认,但还是有一定影响力。
这个台吉稍稍沉默,旋即摇头道:“国师,现在没有其他办法,漠北,漠西的情况你也知道,没有人愿意这个时候明人北上,现在,谁都不会去得罪明朝,以免引起明朝的忌惮,或者直接交战。”
尼克鲁叹了口气,转头看了眼林丹汗的尸体,又抬头看了眼天空中的太阳,如果不能早日将林丹汗下葬,尸体就要坏了。
一干千户,百户默默对视,他们的锐气早就没了,现在疲惫不堪,有气无力,彷徨无措。
车臣汗国已经是他们最后一线生机,如果车臣汗不能庇护他们,他们就没有一点活路!
尼克鲁眉头紧拧,欲言又止。他们现在没有任何筹码,根本说服不了车臣汗。
这个台吉见尼克鲁不愿离去,稍做沉吟,道:“告诉你一个消息,明朝已经在搜索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一旦被他们找到额哲,你应该知道后果。”
尼克鲁脸色微变,双眸凝重。
额哲是察哈尔的希望,要是他落入明朝手里,大蒙古国将彻底灭亡,林丹汗的希望就没了!
尼克鲁恨不得立即转身就走去寻找林丹汗独子额哲,但他知道,以他们现在的状态,根本走不了多远。
一时间沉默,不知道如何说话。
察哈尔,真的是穷途末路了,没有一点活路可走。
好半晌,尼克鲁神色坚定的看着这位台吉,沉声道:“我们会活下去!请转告车臣汗,我察哈尔不会灭亡,大蒙古国也不会!”
说完,尼克鲁转身就走。
他们本就是游牧民族,有的是办法在草原上活下去,明朝不会永远都在,他们还能重来!
这个赫择台吉看着尼克鲁渐行渐远,目露忧色。
察哈尔的灭亡,给了他们极大的震动,让喀尔喀三大汗国心生畏惧,忧虑,警惕。
这一次的“投诚”,是整个漠北,漠西的集体行动,虽然各怀鬼胎,却也将蒙古各汗国的危机给暴露了出来。
蒙古与明朝,在以前都是占据上风,这一次,不管这个“投诚”的真假,攻守必然翻转,他们要被动了。
“回去吧。”好一阵子,赫择台吉漠然道。他要去向硕垒汗汇报,现在各大汗国的使者都在去甘肃镇,准备商讨“投诚”事宜。
这个时候,甘肃镇,日渐热闹。
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土谢图部等使者慢慢进入,现在被安排在甘肃镇的基地走动。
一个都尉,领着这些使者,来到一片训练场,道:“这里是手榴弹投射场,诸位注意捂住耳朵。”
漠西,漠北这些地方与大明交往不多,对明朝发生的事情还极少了解,只不过他们知道,明朝灭了不可一世的金国,嚣张跋扈的察哈尔,十万大军兵临城下,这才恍然惊觉,有了这次“投诚”。
听着这个都尉的话,众人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前面不远处,一排排站立在高高土堆后的三十多个士兵。
训练场地的旗令兵没有理会过来的人,一挥旗子沉声道:“投!”
他话音一落,前面的八个士兵猛的一拉绳索,旋即齐齐向前扔了出去。
一群使者懵然,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只感觉扔出一个铁疙瘩,然后七八个人就突然蹲了下去。
嘭嘭嘭!
不能他们反应过来,几十米外,陡然传来爆炸声,一个个炸开,尘土飞滚,出现一个个大坑。
接着是第二排,爆炸声更密集,沙土漫天,那一片彻底被淹没。
接着是第三排,一连三十个手榴弹扔出,几十米外,面目全非,尘土滚滚,久久难息。
和硕特,准噶尔,土谢图,车臣等汗国的使者面露惊色,双耳欲聋,都睁大双眼看着那片渐渐平息之地。
那个地方并不大,但现在却是一个个土坑,缭绕着硫磺味,同时弥漫着令人心惊的气息。
七八个使者对视一眼,均是目露骇色与警惕。
“诸位,随我来。”
都尉看着几人的表情,不动声色的等了一会儿道。
这些使者神色紧绷,几乎下意识的跟在他身后。
这样的武器,让他们不安。
都尉很快来到一个靶场,里面有几十个士兵正在拿着弓箭,等着旗令兵的命令。
一群使者过来,看着士兵们的箭矢上绑着一圈奇怪的东西,不由多看了几眼。
“射击!”旗令兵陡然喝道。
士兵们立即拉满弓,松手。“嗖”的一声,一支支弓箭飞出,飞出在百米外。
嘭嘭嘭!
几乎还没有落地,一支支箭矢骤然炸开,瞬间就将百米外,方圆十多丈炸的烟尘滚滚,毫无缝隙!
一群使者还是第一次看到,不由得瞳孔微缩。这要是与他们的军队相遇,这战还怎么打?一开始就败了!
都尉看着他们的神色,不给他们缓冲的机会,直接就道:“诸位,这边是地雷区,请给我来。”
一群人心神震撼,难以平静,跟在都尉身后,来到紧邻的一处高台,前面是一片空地,如寻常之地没什么不同,草木,沙石,小路,甚至还有一条小溪。
这些使者已经经历了两次震撼,现在看着这片空白之地,还是有些茫然。
都尉笑而不语,站在最前面,道:“与之前一样,诸位先捂好耳朵。”
一干使者这次学乖了,纷纷双手捂住耳朵,睁大双眼看着前面。
就在这个时候,高台下的八门全部打开,一些鸡狗猪羊纷纷跑了出来。
这些蒙古使者顿时愕然,怎么会出现这种东西。
嘭!
突然间一只狗跑到了土堆中,刚要离开就轰然爆炸。
接着一群牲畜都被吓到了,疯狂窜动,四处奔跑,接着在这片高台之下的空地,一个接着一个的爆炸开来,尸体横飞,血肉模糊,浓烟腾空。
这些使者们目瞪口呆,完全没想到,还有这种事情。
这位都尉看着这些使者,如常中带着微笑的道:“这种地雷,是在陆上用的,有一百颗就能打断敌人的冲锋,削弱敌人的士气……”
蒙古人自从成吉思汗后,就是陆上的王者,哪怕后来没落了,一直也都是游牧民族,马背上的战士,他们深知战争的规律,知晓这些火器的可怕,是以一时间完全说不出话来,被深深震撼。
“诸位使臣,请随我来,接下来,我向诸位展示一下我国的神威大炮。”这个都尉眼角深藏笑意,转身道。
蒙古各汗国的使者悄悄对视,没有说话,藏着深深的惧意与警惕,默默的跟在这都尉身后。
他们所谓的向明朝“投诚”,这是一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与大明“结盟”,天地誓约,结成兄弟之盟,互不侵犯。但明人没有这种说法,他们翻译过去就是“称臣”,与过往的漠南蒙古部落一样,他们向大明进行所谓的“进贡”,大明给他们“赏赐”,互不侵犯,彼此亲善。
不管是喀尔喀还是漠西蒙古,他们都面临着诸多威胁,不得不与大明进行这场交易,他们心底还是怀有其他目的,现在看来,他们的想法,需要改变!
很快,一群人来到一处空旷的场地,水泥地之前,摆放着几十门黑漆漆的大炮,安静如蛰伏的猛虎。
第1048章 密谈
蒙古的一干使臣,在一个品阶不高的都尉的引领下,来到了教武场,一排排笨重的大炮之后。
这是大炮,蒙古人是知道的,但是还没有见过。
蒙古现在忙着厮杀,与俄罗斯也是刚刚接触,而俄罗斯人被奥斯曼帝国挡在欧洲势力之外,依旧是冷兵器为主,是以,蒙古部落,依旧是骑着马,拿着砍刀四处冲杀。
不过,严格说起来,即便是欧洲,火器也只是刚刚起步,火绳枪犹如鸡肋,对付一般的小国还好,稍微强盛一点,依旧要靠冷兵器取胜。
至于火炮,欧洲还没有大规模运用,并且欧洲各国分裂的太过严重,并没有办法如明朝这般成建制的使用,一口气摆出两百门来。
自然,他们的战争规模眼下还是相当的小。
蒙古各汗国的使臣站在大炮不远处,看着一个个看上去很是巨大的黑色大炮,神色凝重,都没有说话。
在教武场不远处的一处瞭望唐上,秦良玉,满桂,多尔衮,赵率教等一干武将都在,正望着这些蒙古使臣。
满桂站在秦良玉身侧,道:“大都督,我已经派人去搜寻察哈尔的余孽,相信很快能找到。”
依照现在的情形,没有部落会敢收留林丹汗的人马,他们被找到就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秦良玉对这次蒙古部落的集体震动也深为惊讶,看着那一群人,道:“恩,这些你们去做。其他的具体怎么处置,孙阁老已经领了旨意,很快就会到,我们要做的,就在这段时间,稳住情势,不要出乱子,战端不能轻易开,必要的震慑不能少,所以军队必须时时的战备状态,不能有丝毫松懈……”
“是!”一群人领命。蒙古这些部落都是心怀叵测,各有肚肠,这次“投诚”也是迫不得已,若是有机会,反咬大明一口根本不是不可能。
嘭嘭嘭嘭嘭!
突然间,不远处响起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整个地面跟着剧烈颤抖起来。
秦良玉等人抬头看去,只见数里之外的地方,烟尘滚滚,火光冲天,一颗颗炮弹炸开,笼罩了方圆数里范围!
一声声爆炸,如同踩在人心尖上,每一次爆炸都令所有人心惊肉跳,不敢直视,面色骇然。
蒙古部落的这些使臣,抬着头,睁大双眼,只见很远处,已经一片模糊,被火光笼罩,一堆一堆的碎土翻飞,一个个大坑出现又消失,接着是冲天的火光,炽热的温度如同大火烤在眼前。
这些蒙古使臣,睁大双眼,眼神惊骇,张口结舌。
他们知道这种大炮,但是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威力,若是他们与大明在战场上遇到,有这样的武器,他们如何是对手?有这种大炮,还有谁会是对手,岂不是可以横行天下!
两百门大炮,放了三次,在数里之外炸出了一条火龙,随风摇摆,炽烈翻滚,狰狞的如同怪兽。
大炮已经停了,但炮声还在回响,青烟在缭绕,若有若无的杀机回荡不休。
都尉将这些人的一举一动,眼角眉梢都放在眼底,神色不动,道:“诸位,今天的演练就到这里,请随我来,我安排你们去休息的地方,孙阁老最多两天就会到。”
“哦哦,好……”
“好好,劳烦将军……”
“将将军……客气了。”
一群使臣变的异常客气,跟着这个都尉,前往给他们安排的驻处,行走之间,欲言又止。
等明朝的人走了,这些使臣犹自不能安定。
漠西蒙古面临相当艰难的形势,俄罗斯人异常强大,并且咄咄逼人,蒙古部落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而东方的明朝展现了更加强大的军事力量,这让他们心惊,不安,恐惧。
唯一让他们稍做安慰的就是,明朝对塞外的领土向来不感兴趣,没有统治他们的野心,只要他们表示“臣服”,逢年过节上贡些东西,就能万事太平。
他们最主要的顾虑,还是日益强大,对他们的领土产生浓厚欲望的俄罗斯人!
和硕特部现在是蒙古部落最强大的汗国,承受的压力也最大,不止于俄罗斯,还有内部的彼此争夺,明争暗斗,外加喀尔喀,明朝在背后的威胁……
和硕特部的固始汗,是一个颇有眼光,雄才大略的人,他善于夺事,果敢,正在发展他一统蒙古的汹汹野心。
其他的,准噶尔,吐蕃之类,都相当的弱小,还不足以与和硕特部抗衡,在历史上,未来十多年,是和硕特部的时代,强大无匹,无可抗衡。
但过了这段时间,继承和硕特部衣钵,并发扬光大的是准噶尔部——那是成吉思汗时期的一缕回光!
不过现在,他们在心惊胆战,暗中祈求,希望明朝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并且在接下来的“投诚”谈判中,明朝不会狮子大开口。
又两天后,在一干使臣忐忑不安中,孙承宗终于到了甘肃镇。
他立即召集所有人,召开会议。
秦良玉,满桂,多尔衮,赵率教等人相继做了汇报,重点都是在这些使臣以及背后的各汗国大汗身上。
秦良玉道:“元帅,末将已经派人监视瓦剌各汗国动向,他们没有东进的举动,不过准噶尔似乎有些乱象,那使臣的态度也是反复。”
秦良玉作为西方战区大都督,有权调用军情处的一些密探,这个时候被授予的权限自然更大。
孙承宗风尘仆仆,目光炯炯,丝毫不见疲惫,道:“嗯,建奴贼酋黄太吉就在准噶尔,难免有些事端,不打紧。”
满桂接着道:“喀尔喀倒是相对安静,他们实力并不强,稍做威慑,就不会乱动,暂可放心。”
喀尔喀现在离大明太近了,如果大明发兵,他们没有一丝战略空间可做缓冲,这个时候,除了退让,别无活路。
孙承宗对这些自然早就了解了,道:“只要喀尔喀没有问题,瓦剌也就不足为虑,我大明九边将有十年的太平!”
众人听着都暗自点头,不管漠西蒙古是什么想法,有喀尔喀作为牵制,他们短时内无法再次寇入大明关隘。
赵率教道:“熊大都督已经在大漠派人寻找林丹汗残余以及八大福晋,依我大明现在的威势,定然无人敢收留,想必用不了多久就能找到。”
孙承宗道:“嗯,这件事你们要尽快去做,漠南要尽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