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4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松平信纲听着报信,还是犹自不信,看着三宅重利道:“明人要占领关门海峡?断我们都后路?”
倭国虽然是岛国,但是习惯在了陆上大战,封锁一地,断人后路都是在路上切断,现在明人要直接在海上切断?
三宅重利也是有些莫名其妙,道:“殿,据我推算,明人的舰队在海上最多撑一个月,外加来回,所以在关门海峡他们最多待半个月,他们的目的是真的封锁关门海峡,断我们后路?”
松平信纲心里先入为主,认为明朝舰队会去江户示威,现在明朝舰队目的很明显的要封锁关门海峡,这让他一时间回不过神。
他拿起茶杯,默默的喝着,心里犹自揣度不断。
好一阵子,三宅重利见松平信纲不说话,道:“殿,明人行事有些诡异,我们是否要尽快派人去关门海峡,防止他们真的断我们后路?”
关门海峡是九国岛与本国岛唯一能联系的地方,如果这里被切断,他们就失去了江户的一切消息,没有了支援,没有了指令,他们就是一群浪荡无依之人,不用别人进攻,就会崩溃自散。
松平信纲神色前所未有的正经,对于一直没有放在眼中的明朝,他沉色道:“我亲自去,带三万人,我想看看,明朝的阴谋到底在哪里!”
松平信纲心里很不安,不安的来源在于他的信心在不断流失,他本来掌握着大局,但现在他发现,自始至终这些都不在他手里,令他感到惶恐。
三宅重利想了想,跟着点头。松平信纲要不亲眼看看,绝对无法安心的。岛原之乱相比于明朝,现在已经不重要,交给板仓重昌,没多大问题。
“是,我与重昌殿说。”三宅重利起身道。
松平信纲又道:“等等,再给公方发信,明人的威胁不能等闲视之,他们显然有详细的计划,目的就是吞并我倭国,不止是想施压,占便宜那么简单。”
“是。”三宅重利道。很显然,松平信纲对明人的行为有了新的判断,这对幕府来说很重要。
板仓重昌对松平信纲要去筑后藩,高兴的要跳起来唱歌,面上还是不舍的道:“信纲殿,原城的事情已经就在眼前了,是否该我让去?”
松平信纲对板仓重昌十分了解,没有理会他的虚情假意,直接道:“重昌殿,我希望你能在十天之内拿下原城,我们虚耗的时间太多,明人的威胁就在眼前,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是!”板仓重昌十分果断地说道。他没有再假客套,原城是他的保命之地,谁都不能夺走,他也更不会走。
松平信纲交代一番,便带着三万军队,快马加鞭的赶往筑后藩,要去关门海峡。
在松平信纲出动的时候,刘靖铭的五十艘舰队已经开往关门海峡。
陈志扬站在船头,对着刘靖铭道:“大人,咱们先停留在最窄的地方,两岸他们的设施最多,一阵大炮就能付之一炬!”
倭国人木制建筑最多,明朝的大炮含有燃烧弹,只要烧起来,就没那么容易停了。
但这样也最危险,要是被倭国的船围住,那就是一场进退不得的厮杀,完全失去明朝火器的优势。
刘靖铭沉吟一声,道:“不用,直接穿过去,然后一边布雷一边北上,最后在最窄的地方给予火炮饱和打击。”
陈志扬一听,点头道:“是。”
五十艘舰队,扬帆而起,在海上还是颇为浩大,旗帆飒飒作响,若有若无的杀气在弥漫。
筑后藩早就知道,但他们并没有什么兵力阻挡,只能派人在岸边监视,看着舰队长驱直入而来,他们大惊失色,纷纷后退,退出了明朝火炮的攻击范围,然后严阵以待。
刘靖铭的舰队横穿而过,没有受到任何阻挡,偶尔还能抓到一些渔民,能拷问出一些两岸的情况。
在舰队完全通过海峡后,刘靖铭还得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松平信纲已经带人赶过来,预计很快就会到。
陈志扬眯着眼,嘴角勾出一丝笑容,道:“大人,是一个好机会,若是松平信纲真的要来一场海战,咱们或许在这里就能解决掉他。”
刘靖铭倒是更为冷静,道:“没那么简单,抓紧布雷,一定要密集一点,防止他们人肉拆弹,注意水的流向,一定要起作用。”
水雷这东西在明朝已经很有些年头,起码有百年,但真正大规模使用的记录还没有,虽然近年做了很多试验,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谨慎使用。
“大人放心,布雷的工程兵都受过一年多的严格训练,绝对没有问题。”陈志扬拍着胸脯说道,这些事情是他曾今负责的。
刘靖铭对陈志扬的能力还是比较信任的,下令所有中舰都停下,小舰开始由南向北的布雷。
一颗颗水雷漂浮在海面上,密密麻麻,在水里轻轻起伏。
所有船只都小心翼翼,不断北移,数万颗水雷,正在一点一点的落入水里。
中舰在前面开路,慢慢的再次横穿关门海峡。
两岸的人都没有妄动,只是监视舰队的动作,不停的报告出去。
松平信纲一路上也接到不少信,等他赶到的时候,明朝庞大的舰队已经在海峡中间了。
他不顾疲惫,站在一处山头高处,拿着望远镜,遥遥观察。
“他们在水里放了什么?”松平信纲疑惑不解,转头看向三宅重利。
三宅重利自然也不认识水雷,摇头道:“我已经找人去查探了,很快会有消息。”
松平信纲点点头,道:“船只调过来了吗?”
“已经藏在一个弯口里,离关门海峡不远,随时都能调用。”三宅重利道。
松平信纲脸上幽冷,道:“都调过来,堵住关门海峡的出口,我要让他们的舰队都沉在这里!”
“是!”三宅重利毫不犹豫的道。这是松平信纲早就做好的准备,在这关门海峡,位置更好,更适合战斗!
同时,松平信纲还下令,让他的三万人做好布置,随时准备渡海,进攻明人的舰队。
区区七千人,凭什么敢在他的地盘上这么嚣张,三番两次的戏弄他?
松平信纲快速布置,将关门海峡当做了一个大口袋,张着口,就等明朝舰队往里面钻了。
松平信纲的动作根本无法隐蔽,虽然看不透具体,但刘靖铭等人都知道,肯定有埋伏。
陈志扬冷笑一声,道:“大人,要不我先率十艘战舰开路,将他们引出来,然后里应外合,一举打垮松平信纲!”
刘靖铭稳重,手里的望远镜在前方不断的观察,道:“不用管他们,咱们继续布雷,不到最窄处,他们是不会动手,这些时间不要浪费。”
“是!”陈志扬应声,旋即催催各艘战舰尽快速度,完成布雷任务。
双方都在加速,赶着时间,同时随着舰队的北上,无声的紧张弥漫关门海峡两岸。
松平信纲早就征集的船只,大大小小有一百六七十多艘,拥挤着在关门海峡北出口,上面都是拿着刀,端着铁炮,杀气腾腾的倭国武士。
海峡两岸,风吹草动,谁也不知道哪里藏着人,等着明朝的舰队进入口袋。
明朝舰队缓缓北上,陈志扬感受着迎面而来的冷风,道:“大人,布置的差不多了,就差海峡最后这一段。”
刘靖铭手里拿着望远镜,正在不断的观察,没有说话。
松平信纲不是简单的人,他们需要慎之又慎。
陈志扬思索着,道:“大人,咱们这次有点冒险了,稳妥起见,还是末将先去试探一番吧?”
刘靖铭摇头,目光幽幽的道:“检验作战能力也是我们这次出来的目的之一,我也想看看,训练这么久的舰队,面对一群乌合之众,能发挥多少战力!”
陈志扬心里一凛,道:“是!”
“改伞字阵型,小舰穿插左右,大炮,箭炮,火枪准备,加速北上!”刘靖铭沉声道。
“是!”包括陈志扬在内的四个都尉齐齐应声。
随着刘靖铭下令,大明的五十艘舰队加速北上,所有武器,人都动起来,一鼓杀机在关门海峡两岸激荡而起。
松平信纲几乎是在同时,下令所有准备的人手严阵以待,等待他的命令。
海峡北口的一百多艘大小船只蜂拥着挤入关门海峡,两岸埋伏的武士也露出头,鼓声渐起。
北面是狭小的海道,里里外外布满了倭国船只,已经完全堵死。
南面是大明的舰队,五十多艘,在这个航道里无法掉头,后面还是水雷区!
第1155章 摧枯拉朽的海战
刘靖铭站在船头,看着不断围聚过来的敌人,神色沉着,丝毫不慌乱。
但陈志扬等人就不一样了,倭国人堵住了出海口,他们是进退无路,要陷入被围剿的绝境!
大明的五十艘战舰随着峡口变窄在不断收拢,黑色大炮高抬,七千士兵严阵以待。
舰队的左岸,松平信纲离的比较远,站在一个高处,拿着一个望远镜,远远的观瞧,右手一直举着,望远镜里的目光一直紧盯着大明舰队的一举一动。
“进攻!”忽然间,松平信纲猛然一挥手,大声道。
一颗颗信号炸响,响彻船边海峡两岸。
“开炮!”几乎是同时,刘靖铭拔出刀,高高竖起。
高高的瞭望塔上,一面面旗帜挥动,旗语传遍整个舰队。
“进攻!”
倭国人对面的小船飞速划过来,向着明朝的舰队,显然是想要蚂蚁吃大象,大小船上是密密麻麻的人头,挥舞着长刀,呜呜的叫喊。
嘭嘭嘭!
明朝的舰队更加直接,一百多门大炮对准前面堵塞在出口的倭国船只,密密麻麻的炮弹如雨落下。
轰轰轰!
一些船只直接被炸开,将四周的船都掀飞,一些炮弹落入水中,有的炸开,有的直接没了。但更多的是燃烧弹,炸开就燃烧起来,火星四溅,引起更大的火来。
海面上火光熊熊,迅速蔓延,如同一片火海。
“杀杀杀!”这些武士如同疯了一般,丝毫不停,冒着如雨的炮弹,拼命划船,挥舞着长刀。
明朝的旗令兵在一个劲的喊着“开炮”“开炮”,大炮很快就发热了,一盆盆冷水浇水去,白雾裹挟着青烟,缭绕升空,杀机如沸。
这狭小的海峡,一时间炮声隆隆,火光一片,从远处看,一些小船疯涌而来,大船纹丝不动,如同群狼猎虎。
松平信纲依旧在大炮射程之外,望远镜仔仔细细的看着,脸上冷清一片。
三宅重利放下望远镜,皱眉道:“殿,明人的火炮太厉害了,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这里是海峡相当窄的一段,倭国的船只相当密集,这一炮下去,几乎必中,一中就牵连好几艘,现在不知道多少武士被炸死,落水。
松平信纲放下望远镜,道:“还不到时候,明人的火炮是有距离的,冲过这一段,他们就能靠近,登上明人的船。”
如果将远程炮击变成了近距离厮杀,他们倭国人的优势就会发挥,到时候两边埋伏的倭国三万武士一拥而上,就能将船上的七千人杀个精光!
三宅重利明白,拿起望远镜,再次观察蜂拥着向明朝大舰的倭国大小船,随时等候松平信纲的命令。
倭国的小船很快进入了明朝舰队不远,躲开了炮弹,疯狂的向着舰队冲来,船虽然小,但相当多,并且上面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这个时候,陈志扬已经下了中舰,来到一艘小舰上,抬头看着大舰,待上面的旗帜一动,他大声道:“出击!”
三十多艘小舰越过中舰,迎向了倭国冲来的船只。
“火枪手,箭炮准备!”
小舰上,一根根箭矢,一根根破虏枪抬起,遥遥的对着那些冲来的小舰。
一百丈,八十丈,五十丈……
“射击!”陈志扬猛的一挥手,沉声大喝道。
三十多艘小舰,数百只箭矢、长枪立即开始射击。
砰砰砰!
咻咻咻!
一个个倭国武士呜哇大叫,不断的落水,一些小船甚至直接翻掉。箭炮的威力在这个时候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小船直接解体。
但倭国这些武士如同疯了一样,丝毫不惧,一边划船,一边呜哇的大叫,挥舞着长刀,向着舰队冲来。
“杀!”
明朝舰队的士兵在大叫,一波三连射之后,已经放下长枪或者弓箭,手里拿起手榴弹,远远的扔了过去。
倭国的大小船减少了很多,但还是不少,围拢过来,如同蚂蚁上树,密密麻麻。
陈志扬看着,冷笑一声,道:“准备好了吗?”
一个校尉马上抬手,道:“准备好了。”
陈志扬转头,对着身后的大舰做了个收势。
刘靖铭一挥手,大舰上的弓箭手,枪兵齐齐就位。
“杀!”
眼见倭国武士近前,明朝舰队上的士兵放弃弓箭,先是扔手榴弹,接着就拿起近一丈长的长枪,远远的展开攻击。
“射击!”
中舰上的弓箭手与枪兵配合作战,近前的倭国士兵纷纷大叫倒入水里,甚至不少都翻了船,懂水性的还是呜哇大叫向前游。
松平信纲无声无息的近前,在一处不起眼的小林子,默默观察着。
三宅重利脸色凝重,道:“殿,明朝的士兵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只怕,这些船只只能堵住他们,却不能把他们怎么样。”
虽然有一百多艘船,但加起来也不到两千武士,明人的火器太厉害,还没到近前就损失了一半,即便到了近前,千二百八人更是无用。
松平信纲道:“我想要堵住明人的舰队,我也想看看他们的实力。”
三宅重利一怔,道:“殿,难道我们不继续进攻了吗?”
松平信纲摇头,道:“明朝的舰队离岸边起码有六百丈,太远了。想要对付明朝的舰队,我们也需要一支强大的舰队,威力更强的火炮才行。”
三宅重利转头看向海面上,虽然明朝的火炮已经停了,但还是不断有密集的爆炸声传来。明人不止有远距离的火炮,近距离的火器更多,他们派去的那些大小船只不断的被炸飞,上面的人是死伤惨重,惨叫连连。
两千多人,已然不剩多少,哪怕杀到近前,作用也不是太大。
“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不阻止,明人可就真断了我们的后路了。”三宅重利面色忧虑重重。
关门海峡是九国岛与本国岛的唯一联络点,除了这里,别无他路,如果这里被切断,他们就失去了后援,军心不稳,九国岛所有努力都会化为乌有,甚至将奔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松平信纲自然是知道的,但是他来的还是太匆忙,事先没有足够的准备,脸色淡漠的道:“先看看。”
在他们对话之间,明朝几乎已经在打扫战场了,水里,一些远处大小船上还有不少倭国人,他们挣扎,逃跑,大叫。
冲到近前其实不少,但他们人数太少,面对明朝的火器,人数优势,丝毫不能撼动明朝舰队在海面上的不动如山的地位。
陈志扬看着这些尸体,命人拿着长枪不管死没死都捅几下,至于那些跑的,也懒得追,确定没有隐患,开始清理航道。
刘靖铭看着陈志扬的动作,没有阻止,拿着望远镜在两岸观察,按理说,在这些小船冲锋的时候,两边也该配合,这样才有可能拿下他这支舰队。
但是,没有。
一个都尉站在他身旁,道:“大人,末将觉得他们不会出来了。”
实际上他们都知道,两边都埋伏了人。但这个地点不好,若是将他们卡在关门海峡最窄处,那才是最危险,最容易得手的。
显然,倭国人没有对付海军的经验,并且这场战争来的很突然,没有认真谋划过,更像是一种试探。
刘靖铭微微点头,放下望远镜,道:“尽快离开这里,对了,做好这次战争总结,加上一句话:海军应当有足够的海上纵深,方能灵活施展火炮优势,立足于不败克敌,海峡,窄道,不宽阔,不足够水深的地方,海军需谨慎前往。”
这次对明朝的舰队来说,也是一场“训练”。训练手册并不完善,需要一步步的积累经验。
都尉抱拳,道:“是。”
陈志扬清理的很快,已经到了海峡最窄处,那里堆积着无数的大小船只,堵塞了航道。
刘靖铭又拿起望远镜,两岸虽然风吹草动,但始终没有人冒头,没有大的动静,显然,两岸都在保持克制,并没有妄动,再来的意思。
松平信纲拿着望远镜,注视着明朝的舰队。
这些船只显然是制式的,大的舰船体宽大,四周镶有钢铁,看上去颇为强悍,一门门黑色大炮林立,给人巍峨,危险感。
那些小的更为灵活,但也比他们的一般渔船大,在海上似如履平地般,一个个明朝士兵自信,从容,甲胄满身,头戴铁盔,还有白色的东西罩住眼睛。
松平信纲看着,第一次对他与德川家光的既定政策产生了怀疑。
他们计划铲除内部的威胁后,就封锁国境,不准普通人与外界交流,现在看来,或许,他们错了。
刘靖铭倒是不知道他给松平信纲带来了不小的刺激,等陈志扬清理了航道,他们让人下令船队,一级战备,缓慢的通过海峡。
松平信纲始终没有再动,任由刘靖铭的五十艘舰队一一通过。
刘靖铭的船队出了关门海峡,一群人才算松口气,如果被卡在这里,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大危险。
指挥舰上,刘靖铭回头看着,两岸果然人影绰绰,埋伏的人开始撤退。
刘靖铭转头看向陈志扬,道:“还差一点,你带人将水雷给铺满了,这关门海峡,必须切断!”
“是!”陈志扬刚才的一战很有些意犹未尽,看着两边撤退的倭国武士,下了中舰,指挥着小舰再次入海峡。
第1156章 倭国议和使团
陈志扬返回关门海峡,在没有布雷的地方,洒遍了水雷,然后才离开,汇合刘靖铭的大部队,在关门海峡的正北方,如同巨兽一般,默默盘踞。
松平信纲站在一块大石头上,高高的俯视着海面,将明朝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望远镜里。
“他们在干什么?”松平信纲看着明人将一个个硬疙瘩扔进海里,还小心翼翼,百思不得其解,问向三宅重利道。
三宅重利自然也不知道水雷,直接道:“我让人去试探一下。”
松平信纲放下望远镜,心里沉甸甸的道:“再给公方发信,告诉他我们现在的情况,建议是……议和。”
三宅重利脸色陡变,吃惊无比。
松平信纲是相当骄傲的人,同样的,德川家光更是如此。想要德川家光低头,无异于杀了他!
但松平信纲神色很平静,平静的出奇。
三宅重利心里冰冷一片,僵硬的道:“是。”
松平信纲说出“议和”二字,不是他们走投无路,就是代价太大,由不得他们不低头。
他明白,是第二种。
只要明军能轻松的封锁关门海峡,那九国岛就孤悬在外,任人宰割,偏偏江户不能坐视不理,必须派重兵再入九国岛不可,如此一来,简直是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太可怕了!
松平信纲面无表情的看着海面,很快有船只从两岸企图悄悄偷渡,引来都是爆炸声,船毁人亡。
三宅重利面色凝重,道:“殿,明人在水里藏了火器,他们还在海上虎视眈眈,这关门海峡,是真的对我们关门了……”
松平信纲默然,没有出声。
三宅重利旋即明悟,即便没有这些,松平信纲也已经意识到了危险,这才让他给幕府发信,建议是议和。
随着松平信纲的沉默,九国岛仿佛安静了下来。
岛原半岛上,板仓重昌虽然铲除原城心切,但一时间拿不下来,还在僵持。关门海峡,更是安静一片,海水静悄悄的,甚至连海鸟都没有出现。
明朝的军舰盘旋在海上,如同幽灵一般,远远注视着关门海峡,无声无息。
刚才还大战连天,似乎要天地崩塌的大战,瞬间安静了。
没多久,江户剧烈震动,各地大名收到了幕府的征召,这一次居然要动员高达三十万的大军!震惊了所有人,但这道命令在一天之间翻转,因为明朝军队在北方奇袭虾夷,已经占领了虾夷,隔着轻津海峡,眺望江户!
江户的一队使团出海,绕过关门海峡,在筑后藩见过松平信纲后,直接开赴对马藩。
在对马藩停留没多久,九国岛的情势突然迅速变化。
板仓重昌的军队撤出了岛原半岛,松平信纲的军队也远离关门海峡。
接着,这队使团离开对马岛,从朝鲜登陆,然后坐马车赶赴明朝京城。
曹变蛟是年底之前走的,时间飞快,等这队使团到了明朝京城,已经是景正三年二月底,也就是历史上的崇祯八年二月底。
内阁,六部已经可堪大用,各部门的改革不断深入,权力一直在下探,仿佛“新政”每天都有可喜的进步。
二月底还很冷,后宫屋顶上还有厚厚的积雪,但已经有了一丝暖意。
坤宁宫,正殿屋檐下。
朱栩在搅拌在小火锅,小慈熠已经快两岁,坐在他边上的小凳子,两眼发光,专心致志的盯着锅里的肉。
朱栩看了他一眼,将手里涮着的肉递给他,道:“吃吧。”
“谢父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