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信王是去年三月份从天津卫离开的,到现在已经快满一年。
  刘时敏道:“奏本并没有,但有西夷人传回来口信,说是信王的船队在一个叫做好望角的海域遇到了大风暴,不得不在那边暂避,根据西夷商人的话,船队轻微受损,佛朗机人提供了帮助,相当友好。”
  信王的船队,几乎是大明最强大的规模,洪武号在整个世界也是独树一帜,别说还没有成长起来的殖民者,再过个一二十年,洪武号依旧是海上巨无霸级别,但凡有点眼力,都不会去招惹。
  朱栩默默的算着时间,乐观点,或许一两个月后船队就能抵达欧洲。
  他点了点头,道:“嗯,去吧。对了,近来各种政策落地比较多,你盯着外廷一些,还有,地方上的反应也要及时报上来。”
  现在改革越来越多,在朝野,在民间引起的各种反弹,各种乱象是繁杂多变,朝廷上下是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刘时敏沉默片刻,道:“皇上,江西一百八十士绅联名弹劾当地知府,滥用职权,违法乱纪,贪赃枉法,祸害乡里,证据确凿,风雨漫天,引起了整个江西的震动。刑狱司,督政院,大理寺的告状信已经收到数百封,当地为难,奏本已经到了内阁。”
  朱栩坐在那,神情不动。
  为难之处在于,这知府贪赃枉法是真,士绅反对“新政”也是真。处理了知府,“新政”必然受影响,各地群而效仿,必然会是一场大混乱,阻碍“新政”节奏。不处理,那就更有借口,“新政”的合法性就大大降低,各地乘机生乱的人只怕会暴增,无休无止。
  “内阁是什么想法?”朱栩问道。
  刘时敏道:“毕阁老压了一下,似乎想要冷处理,将这个知府调职,等风波平了再处置。”
  朱栩一摆手,直接道:“下旨给督政院,让靖王亲自去一趟江西,严肃查处,一应人等,绝不姑息!江西巡抚是樊一蘅吧?给他降一级留用,江西巡抚衙门其他上下人等一律降三级留用!以后应对这种事情,一定要果断,及时,绝不能姑息养奸!反贪腐,肃清吏治,这也是‘新政’的重要内容,并且要放在首位!一个连自己的一点贪欲都管不住的人,谈什么信任?给银子不就行了?还能成什么大事?!让反贪局前后脚去,给朕在江西来一场反腐风暴,告诉所有人,朕眼里不揉沙!朝廷对待‘新政’的态度是坚定不移,不容任何挑战,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
  刘时敏听着,顿时会意过来,朱栩这分明是想借用这个机会,杀鸡儆猴?
  “贪腐”虽然主体是官员,但行贿的不是普通百姓,真要严查,一个贪腐的知府,起码牵扯十几二十个士绅大户,一场风暴,不知道要拿下多少土豪劣绅。
  刘时敏应了一声,悄悄退下。
  很显然,一些人是打错了算盘,朝廷这次顺水推舟,还不知道江西会有多少人倒霉,“新政”势必借此机会大进一步。
  朱栩对朝局,对整个大明有绝对的把控,没有多言,继续看他的奏本,神情专注,认真。
  现在的大明,已经不是朱栩动动嘴皮就能处理的时候了,太多复杂的东西不断的浮现,过去,现在,未来,朱栩已经感觉他的脑子不够用,在一边专研一边前进。
  巩永固去了帅府,与参谋处主事交谈了一阵,便迅速离开。
  不知道为什么,在那座大殿里,他极其不适应,想要尽快逃离。
  孙承宗在视察城外的军器局,没有多久变匆匆回来,听着参谋处等人的汇报,陷入沉思。
  孙承宗沉吟半晌,道:“曹变蛟那边有什么情况吗?”
  钱瑾孝道:“军情处那边通报,刘靖铭的舰队已经撤回到对马岛,但关门海峡都是水雷,暂时还不能通行,刘靖铭的舰队很快会再次返回,曹总兵那边没有异象!”
  孙承宗听完,直接道:“命令朝鲜,琉球,海军的所有军队、基地,一级战备!命令曹变蛟撤回到济州岛,协调所有军队,以策万全。命虾夷,鹿儿岛,对马岛等地严加戒备,不得放松。军情处密切关注倭国的一切动向,一些暗桩可以启用,不能让倭国有一丝翻盘的机会!”
  “是!”钱瑾孝等人沉声应道。现在的局势自然是大明完全占据上风,孙承宗这么做,就是不给倭国丝毫可能的机会!
  孙承宗看向钱瑾孝,道:“派人告诉驸马,让他尽快拟定好条约,条件再苛刻一些,态度更加强硬!让军情处留意他们的动向,如果他们传什么回去,不要阻拦,我要看青山忠俊的态度,也要摸摸德川家光的底!”
  钱瑾孝抬手,肃然道:“下官遵命!”
  孙承宗坐在椅子上,面上坚毅如铁。他心里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不管这次谈判如何,帅府都要加强对倭国的监视,吞并倭国是大明朝廷上下的共识,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间罢了。
  这件事,倭国也不会不清楚,接下来的几年,德川家光必然会穷兵黩武,倭国与明朝,都将在等一个共同的时间。
  巩永固接到了孙承宗的命令,不敢怠慢,外事局迅速厘定条约内容,林林总总多达一百三十条,并且将之前谈判的条件提升了好几倍,更加苛刻,甚至是无法接受的地步。
  比如,明朝拒绝了倭国提出的开放贸易,解除海贸限制,派遣生员来大明学习等等,几乎所有要求都被统统拒绝。对倭国的限制,比如兵力,驻扎的规模、地点,船舰的大小进一步压缩,对明朝的供奉直接提升到了每年白银二百万两,粮食一百万石,其他大大小小,多多少少不计,加起来也高达一百万白银!
  青山忠俊看着手里的这份条约,面无表情,默默放到一边,什么也没说。
  他身旁的松平信纲拿过来,静静的看着,脸上同样看不出任何表情,没有愤怒,嘲笑,怨恨,一丝都没有。
  巩永固看着两人的表情,心里越发不安。这两人的作为,分明就是直接告诉他,他们另有打算!
  但不等他说什么,青山忠俊忽然开口道:“天使,我对这份条约没有异议,我需要带着回去,交给天皇,幕府将军来决断。我们两个月后,在对马岛再做商讨,可否?”
  巩永固没有犹豫,道:“可以。”
  明朝也想看看,倭国到底在打什么算盘,有什么阴谋!?
  巩永固离开后,青山忠俊,松平信纲对坐,两人不急不缓的喝着茶,驿馆房间里安静的可怕。
  好一阵子,青山忠俊淡淡的道:“伊豆守,有什么想问的,就问吧。”
  松平信纲对青山忠俊还是颇为尊敬的,躬着身,道:“我很清楚。忠俊殿,明人分明在试探他们,为什么您还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青山忠俊放下茶杯,道:“伊豆守,我们需要时间,明人这些要求,我们不会真的答应。”
  松平信纲立即明白了,这不过是时间拖延之策,明人的那些要求,绝大部分不会兑现。
  “是,我们需要尽快回去。”松平信纲道。他看到了太多事情,需要回去后向德川家光汇报。


第1160章 磨了多年的刀
  第二天一大早,还不等朱栩去内阁,毕自严,孙承宗就联袂而来,将朱栩堵在了御书房。
  朱栩正喝粥,有些讶异的看着两人。这两人这么大清早来,还是第一次。
  他放下勺子,下意识的道:“出什么事情了?”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清粥,本来万分着急,开口却相当温和,道:“皇上,甘肃,四川,陕西同时发来急报,三省都发生了七级以上的大地震,并且余震不断,损失难以估算。还有就是,钦天监那边监控,北直隶南边近来地面不稳,似乎是地震的前兆。”
  朱栩眉头一皱,拿着毛巾擦嘴,神色微凝。
  他记得,北方也有不少地震带,历史上好像也有过不少地震。地震这东西,除了提前准备好,离开避难,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
  但是这种预测到底有多大的准确性?时间,地点,范围,都很难说,而且没有什么能说服别人的证据。
  “内阁是怎么打算的?”朱栩思索片刻,看向毕自严道。
  毕自严也清楚这种预测的不确定性,更明白地震的可怕破坏性,面上肃然的抬手道:“臣打算命各地早些准备,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毕自严简简单单一句,掩盖了这种打算背后的无法推算的严重程度。
  朱栩想了想,道:“不要说太多,让钦天监严格保密。这样,借着陕川之地的地震,制作一个小册子,让各地派人深入每一家一户,讲解躲避地震的方法,注意,不要提北直隶有可能地震的事情……”
  毕自严一怔,旋即道:“臣明白了。”
  如果告诉所有人北直隶可能地震,只怕会是一场大混乱,朝廷都难幸免。
  按住这件事,朱栩又道:“陕川之地的地震,让傅阁老走一趟,做好善后,安抚……还有什么事情?”
  毕自严就是为这件事来的,听着朱栩的话,斟酌着道:“皇上,江苏,广东,天津卫那边奏报,今年出海的船只,高达一千八百多艘,人数超过五千人,并且数量在持续扩大,臣打算对此做些控制……”
  对于“海禁”,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复杂的借口与理由,就是海外非朝廷力所能及,两眼一抹黑,既然如此,那就一禁了之,一了百了。
  毕自严的担忧,基本上也是如此。
  海贸的审批权,也就是船只出海权在外事局手里,外事局分为政,商两部分,“政”的一部分人在京城,巩永固为主事,隶属内阁。“商”的一部分主要是涉及海运,海贸,对外贸易等,地点在神龙府,由国公张国纪负责,实际上权力在布木布泰手中。
  尽管布木布泰没有名分,但谁都知道,宫里的三皇子是她所出,神龙府表面上是布木布泰在负责,背后的真正主事人是朱栩。
  所以,毕自严没有擅动,特来请示。
  朱栩听着,又拿起粥,慢慢的吃起来。
  海禁实际上已经解除了,沿海的百姓出海打渔,海运,贸易这些都日渐增多。毕自严说的船,指的是“远洋”,去琉球,安南,吕宋,旧港,甚至更远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由神龙府核准,根据情况可以配备兵器,包括火器,上面的船员很多都是退伍的士兵,五千人,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规模。
  朱栩能理解毕自严的担忧,心里不以为然,笑着道:“嗯,这件事朕会考虑的,布木布泰六月会进京,朕听听她怎么说。”
  毕自严见如此,没有再说话。他本想提一提江西的事情,但靖王已经出京,也就不复多言。
  朱栩看着,又看向孙承宗,道:“孙阁老?”
  孙承宗抬起手,道:“皇上,东南出变故了。军情处飞鸽传书,暹罗突然发兵,攻破了南掌等国,吞并了不少地方,大军直指南安南,多尔衮已经紧急上书,奏本虽然在路上,但意思是希望得到全权,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入侵。另外,缅甸情势也在突变,分裂的情况出现了急剧变化,似乎离统一已经不远。如此一来,东南半岛就会只剩下三个势力,我大明,暹罗,缅甸,形势并不乐观,缅甸与大明的战争还未结束,边境至今不平静……”
  朱栩还以为是倭国的事情,没有想到,居然是东南半岛。
  这个变化,让他有些意外。本以为四周已经平稳,可以专心搞内务,这东南半岛又出幺蛾子。
  孙承宗看着朱栩的表情,又道:“皇上,臣等做了推演,虽然暹罗吞并了南掌等国,但短时间内也无力继续扩张,他们国内矛盾重重,还有分崩离析的可能。缅甸虽然有加速统一的趋势,但天灾连绵,势力复杂,臣预计,十年内,他们还没有能力对外入侵。”
  朱栩手指在桌面上缓缓敲击,继而抬眉,看着孙承宗道:“无需担忧什么。多尔衮……朕本来还打算让他多稳一稳,现在却是要动一动了。”
  孙承宗知道,这多尔衮是朱栩早就埋在东南半岛的一把刀,现在东南出现意外情况,是时候拿出来了。
  “多尔衮这几年一直没有消停,除了女真两万骑兵,还有其他各种杂兵,林林总总超过五万人,南安南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只怕还藏了不少人丁,钱粮。”孙承宗直接点破道。
  朱栩点点头,并无意外,笑着道:“他不是要全权吗?给他!他私底下铸造的那些火炮,品质太差,给他再拨五十门破虏炮,火药,威力大的也给他一些。这匹狼朕养了这么久,是时候看看他的獠牙了。”
  孙承宗正是这个意思,能不影响国内,遏制潜在威胁,自然最好不过,道:“是,臣来安排。还有就是,倭国的使团今日要求离京,他们希望带走德川明秀,田中一郎等人。”
  朱栩放下手里的粥,道:“都给他们,朕留着也没用。德川家光不是要韬光养晦吗?朕给他这个时间,九国岛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孙承宗道:“臣已经命令萨摩藩那边给原城运送了不少火器,桦山久高已经将他们训练的两千人悄悄送了进去,应该是无忧了。左良玉还在不断从倭国各地收罗武士,扩充军队,有个三五年,扩大到两三万人应该不成问题……”
  “好,只要德川家光认怂,关门海峡就还给他,对马岛那边的以建设为主,先不要驻扎多少兵力。先压着九国岛的矛盾,咱们一起陪着他们等……”朱栩道。
  孙承宗道:“是。那臣就让倭国使团回去,授权曹变蛟在对马岛与倭国人进行最后的谈判,一旦他们确认签署,会尽快呈报皇上。”
  朱栩“嗯”了声,道:“内阁的‘新政’步伐要加快,帅府的‘军改’要继续深入,现在是难得的一个太平时间,我们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处理内务,不能再分心了……”
  “遵旨!”毕自严,孙承宗二人齐齐抬手。
  朱栩的这个表态,让他们欣喜。不管是孙承宗还是毕自严,一直都希望专注于内务,但朱栩一直在有计划的扫除外部威胁,经过九年的时间,现在周围的威胁基本扫灭,可以专心休整内务了。
  不久后,青山忠俊,松平信纲等人离开这座在灾情笼罩中依旧繁华无比的京城,两人是一样的面无表情,一样的心事满腹。
  坐在马车上,感觉着地面的平坦,一路上都沉默的青山忠俊忽然开口,道:“伊豆守,你说,公方想要做什么?”
  松平信纲一怔,这不是明摆着,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青山忠俊。
  这一次明朝卡脖子卡的正是时候,让德川家光上不来下不去,只能屈辱求和,这次答应的这么痛快,无非就是隐忍两三年,重头来过。
  但旋即,松平信纲若有所悟,道:“忠俊殿,你是说,公方还有别的目的?”
  青山忠俊默默点头,没有再多言。
  德川家光不同于他的父亲,更不同于他的祖父德川家康,这个人没有战国时代的丝毫遗留,能力,手段,品性都无可挑剔。他对各地大名是毫不留情,凭借着德川幕府的强大,正在不断的对倭国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削弱地方,强大幕府,已经很有成效,在倭国,尽管各藩对幕府怨声载道,却没有谁有能力反叛。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这么容易低头?
  松平信纲心里惊疑不定,虽然他对明朝军力情况没有了解清楚,但七千人的规模绝对不是明朝的全部,倭国毕竟是个岛国,总不能处处设防。
  “海军吗?”松平信纲低声自语。但他觉得不对,松平信纲与德川家光认识几十年,他不认为德川家光是那种野心勃勃,有丰臣秀吉那般雄心的人。
  “那是什么?”松平信纲不解,打算回去找德川家光好好商议一番。
  倭国平静的如同一潭死水,表面波澜不惊,谁也看不清内里情况。哪怕是九国岛,关门海峡,都是无声无息,安静的可怕。


第1161章 杀气
  曹变蛟奉命从对马岛移驻济州岛,与此同时,从库页岛,朝鲜,到萨摩藩,琉球,几乎都进入了严加戒备状态,紧盯着倭国的一举一动。
  要说这之中最高兴的,莫过于原城的基督教徒们了。
  由于明朝的干预,幕府军退出了岛原半岛,并且允许各地的基督徒来到这里,不再对他们进攻,屠杀,外加有明朝的武器,战术,战略等支援,天草四郎的势力迅速扩大,将岛原半岛都纳入了手里。
  萨摩藩所在的鹿儿岛也是这一次的受益者,从其他藩国涌来躲避战乱的农民,武士,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有数千。左良玉,华山久根据内阁的命令,深挖基础,大练兵,对萨摩藩进行了义务兵役制。三五年后,若是全力动员,萨摩藩也能抽出三到五万的大军来!
  青山忠俊,松平信纲直接回了江户,大约五天后,才启程,来到济州岛。
  在济州岛,曹变蛟让青山忠俊等人看到了永世难忘的一幕。
  大明数百艘舰队云集,规模宏大的演习,深深震撼到了他们。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水军还能这般强大,若是这支海军出现在江户附近,那会是多么可怕的情形!
  从演习开始到结束,青山忠俊等人就没有说过一个字,直到最后要签字的时候,青山忠俊才与曹变蛟交谈。
  “天使,我国希望能向大明购买火器与战舰,价格好商量,请天使寄予方便。”
  “我会替你转达,签字吧。”
  “我国对大明仰慕已久,我国青少对大明向往多年,这一次,他们希望能进大明的书院学习,请天使务必允准。”
  “我会替你转达,签字吧。”
  “天使,我国愿意增加供奉,希望天朝能从对马,虾夷撤兵,我国没有其他意图,只希望天朝对我国有起码的尊重。”
  “我会替你转达,签字吧。”
  ……
  青山忠俊与曹变蛟的对话,基本是这个模式。到最后,青山忠俊一向面无表情的脸也露出了怒火,可还是死死的压住。
  他看得出,明朝是吃定倭国,并且倭国也没能力反抗。
  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尤其是在一场轰轰烈烈的军演之后。
  青山忠俊近乎颤抖着双手签下了字,没有接受曹变蛟虚假的挽留,当天便乘船离开。
  曹变蛟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是长松一口气。这一次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只要倭国签了字,时间一到,明朝有足够的理由“接收”倭国。
  同时,九国岛的矛盾被暂时压下,日积月累下,将来爆发的将更加可怕,会把倭国拖进无尽的深渊。
  贺西廉站在曹变蛟身侧,道:“大人,看来倭国确实是要隐忍,暂时没有什么阴谋。”
  曹变蛟不置可否,道:“还是不能放松,军情处对倭国的监视要加大力度,尤其是涉及海军的,更要密切注意动向。海军那边很快会返回福建,联合舰队也将南下,这里的基地人数不会很多,要小心倭国偷袭,再上朝鲜……”
  贺西廉立即道:“是。帅府那边已经有了总体安排,不久各地会进行打调整,尤其是虾夷,辽东那边会调遣万人驻扎,给足江户压力。”
  若是有两边同时施压,倭国想要做什么,必须思忖再三,一些冒险的举动也会慎之又慎,轻易不敢乱来。
  曹变蛟没有多言,他的任务已经完成,再收尾一番,他就会回京了。
  这个时候,苏音音从后面走过来,在曹变蛟身后道:“大人,左总兵那边来信,希望将在萨摩藩的一万倭国士兵调派去南安南,进行实战训练。”
  曹变蛟神色微动,按理说,这件事不应该问他,询问帅府才对,旋即他若有所悟,道:“给他回信,我会转告帅府。”
  “是。”苏音音应声,公事公办的离开。
  曹变蛟看了一阵,便与贺西廉回到指挥所,他有太多事情要做,要尽快收尾,然后回京复命。
  在曹变蛟忙着收尾的时候,靖王在江西也搞出了大动作,这个动作让毕自严等内阁大佬们万分头疼。
  靖王统帅江西省,府两级督政院院,拉网式清查,短短几天,各种贪腐,渎职,弄权,甚至卖官鬻爵,草菅人命等等,大大小小的官员,多达三百人!
  由此牵连出来的士绅,大户,商贾更是多达近千,全部造册登记,一些人已经羁押,更多是被监视,不准离开。
  这些名册,全数抄送入京,请内阁决断。
  一下子一千多人,还都是在地方跺一脚抖三抖的人,不说在当地的靖王,即便是内阁的毕自严,孙传庭等人都头疼不已。
  “这个靖王!”毕自严摔着奏本,一脸恼怒。
  毕自严真的怒了,靖王此去,毕自严还以为他会懂得分寸,以小震大,却没想到,他会搞出这么大的风波来,让内阁都感觉棘手。
  汪乔年,孙传庭两人接过来看了眼,都是眉头皱起。
  靖王这次是捅了马蜂窝,现在已经有奏本入京,再等等,朝野还不知道多大震动。
  孙传庭抬头看向毕自严,道:“大人,现在生气也是无用,还是想想怎么处置吧,若是动作太大,各地惊若寒蝉,不利于朝野稳定。”
  汪乔年道:“孙阁老在帅府忙着,傅阁老去了陕川,一时半会回不来,靖王这件事,下官看来,还是按照章程来,让刑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