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5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代善,多尔衮等人热情勃发,沉声应道。
  前面一马平川,无兵无险,他们就应该兵贵神速,尽快占领,继续东进,逼进江户!
  多尔衮快速休整,准备着下一轮攻势,这个时候,他攻破关门海峡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对马岛。
  杨嗣昌等人看到了,自然是大喜,一群人看着捷报,喜笑颜开。
  站在码头,垂着夜晚冷风,杨嗣昌身边的侍卫队长,看着他道:“大人,这回放心了吧?”
  杨嗣昌拿着信,背着手,眺望着海面,道:“多尔衮这一战,绝对会震动整个倭国,接下来,就是要快速推进,不给德川家光反应时间,逼进江户!”


第1387章 外样大名的背叛
  侍卫队长是跟随杨嗣昌多年,南征北战,经验丰富的老军人,道:“倭国是狭长的海岛,没有要塞,没有大城,兵力有分散,各自为政,在这个时候,以闪电战,是最容易一一攻破的,只要速度足够快,五天时间,应该能打进江户。”
  杨嗣昌摆了摆手,道:“不要这么乐观,德川家光是三代幕府,根基不浅,不会这么容易打垮,何况,在北方他们还有七万大军……速度要快,也要稳,只要不出大败,消灭倭国就在眼前了。”
  以前被关门海峡堵着,明朝上下都很焦急,但关门要塞破了,那一切就不用急,按部就班,足以灭掉倭国。
  侍卫队长思忖一会儿,道:“德川幕府前前后后动用的军队超过三十万,那七万肯定也不会轻易动,这么一来,幕府那边应该没有多少余力,末将的建议,多尔衮的骑兵,轻装简从,不顾一切,直接打入江户!”
  杨嗣昌神色沉吟,道:“那后勤怎么办?如果多尔衮一时半刻攻不下,可就陷入里面,等于自投罗网了。”
  侍卫队长道:“倭国是岛国,只要约定好地点,海军就能投送物资。”
  杨嗣昌目光微微闪烁,猛的转身,道:“走,去参谋室!”
  侍卫队长连忙跟着,道:“大人,是否该给朝廷,皇上写信?德川幕府既然想用他们的天皇和亲,这么大的事情,还需要皇上,朝廷点头才能处置。”
  杨嗣昌脚步一顿,道:“皇上还在景德镇?”
  侍卫队长道:“朝廷那边的消息来看,皇上之前还带着诸位皇子去了承德,倒是没有去大的地方,走动的很随意。”
  杨嗣昌的仕途转折点,就是在崇祯初年的军改中,给朱栩点名任为江西总兵,一待就是好几年。
  对于江西,杨嗣昌有很多回忆,本来心情很好,转瞬又道:“朝廷那边弹劾我的奏本还有很多?”
  侍卫队长小心的看了他一眼,道:“是,一些文官认为,大人……无能,空耗钱粮,如果能用在民生上,功莫大焉……”
  杨嗣昌再次抬起脚步,道:“朝廷那边怎么说?”
  侍卫队长道:“元帅在一次与退休老兵代表的插叙中,点名称赞了大人,这个还被整理发表在朝报上。”
  侍卫队长没有说“朝廷”,朝廷的代表是孙传庭。他没有说,就意味着并不好。
  杨嗣昌会意,道:“孙首辅也是知兵之人,我在这里耗了这么久,他有些不满也正常。皇上那边呢?”
  侍卫队长神情严肃了几分,道:“皇上一个月前在景德镇召见了卢大都督,有些传言,说皇上要用卢大都督替换大人。”
  杨嗣昌这回却笑了,心情也愉快起来,道:“那就没事了,准备纸笔,我要给皇上写信,请罪。”
  侍卫队长有些莫名其妙,紧跟着道:“大人,这是何意?”
  杨嗣昌心情好了,话也就多了,道:“皇上的手段你不懂,要是对我不满,我早就回京了,哪里还要公开见卢大都督。”
  侍卫队长有些会意,突然道:“大人,那孙首辅那边,要不要解释一下?”
  杨嗣昌顿时犹豫了,孙传庭日益强势,压的六部喘不过气,连带着他们这些带兵之人也不敢轻视。
  杨嗣昌思忖片刻,道:“我给元帅写,请他转圜一二。”
  侍卫队长没有再说,对他来说,朝廷很复杂。
  杨嗣昌走向里面,看着他的表情能知晓他的想法,感慨一声,却没有多说什么。
  如果回到当今登基之前,那才叫复杂。在那个时候,如果遇到他这种情况,早就被抓回去送入天牢,等着问罪了。
  杨嗣昌一面给朱栩,孙承宗写信,一面研究新局势下的战略战术,不到天亮,一封封书信,被飞鸽带着传递向四面八方。
  在杨嗣昌调兵遣将,制定新的计划的时候,在虾夷岛的科尔沁大汗,巴达礼迎接来一个特殊的人。
  陆奥藩藩主,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是在田中一郎的陪伴下,进入巴达礼大营的。
  天色还未亮,一切懵懵懂懂,伊达政宗黑帽遮头,穿营过寨,来到巴达礼的大帐前。
  所过之处,都是严禁的巡逻,一举一动,整齐划一,毫无紊乱。
  田中一郎面色凝重,站在伊达政宗身后。
  伊达政宗透过帽子,看的分明,尤其是那些摆列整齐,擦的雪亮的大炮,让他眉头紧皱。
  “请。”在他身边,一个蒙古大汗,以别扭的汉语说道。
  伊达政宗收回头,默默点头,进入大帐。
  伊达政宗学着明人的礼节,抬着手,道:“伊达政宗见过阁下。”
  巴达礼是科尔沁大汗,是大明皇帝的妻舅,可以说身份显赫。
  他有着蒙古人的豪迈,哈哈大笑站起来,走到伊达政宗身前,道:“藩主无需多礼,来,坐!来人,上酒,一定好,藩主是我的好兄弟,不能糊弄。”
  一旁的翻译连忙跟着在伊达政宗耳边低声解释,伊达政宗虽然听不懂蒙古语,但还是能感觉到巴达礼的热情,一张如松皮的老脸挤出笑容,道:“多谢阁下。”
  很快,卫兵端着酒菜上来,整齐的放好。
  伊达政宗坐在巴达礼下手,田中一郎站着,看着蒙古的烤肉,马奶酒,两人面色如常。
  巴达礼举起酒,看着伊达政宗,热情满满的道:“我很早就期盼藩主的到来,今日相见恨晚,来,干杯!”
  伊达政宗端起酒杯,道:“我也很想见阁下,请。”
  巴达礼朗笑着,一仰而尽。
  伊达政宗喝不惯,却面不改色的喝完了。
  巴达礼看着,一脸的佩服,道:“我喜欢爽快的朋友,藩主,你有什么烦恼,尽管跟我说,任何事情,只要我能办到,绝不推脱!”
  巴达礼说的爽快,仿佛伊达政宗是多年未见的老朋友。
  偏偏,两人才第一次见面,这时间不过一盏茶。
  伊达政宗双眼不动声色的眯了下,微笑着道:“幕府天怒人怨,人神共愤,我对天兵的讨伐,深感大义,奈何人老体衰,帮不上忙,颇为遗憾。”
  巴达礼脸上都是笑容,道:“藩主能有这样的想法,我非常高兴。现在,天兵已经攻占幕府四岛之三,更是攻破关门海峡,击杀幕府忠臣青山忠俊,攻破幕府,已经是指日可待,藩主莫要着急……”


第1388章 伊达政宗的投诚
  这话听着仿佛伊达政宗不是倭国之人,是无关的第三方一样。
  伊达政宗从容自若,道:“虽说如此,但幕府依旧不可小觑,在陆中,陆前等藩部署大军近十万,阻挡天兵南下,还需谨慎。”
  巴达礼脸上笑容收敛,道:“藩主,可有什么办法?”
  伊达政宗道:“我想知道,天朝对于新幕府,是怎么安排的?”
  巴达礼看着伊达政宗,顿了片刻,道:“按照朝廷的规划,是一将军,六大臣。如果藩主能有大功,我可以保证,藩主可以位列前三,藩国陆中,陆前,陆奥三国尽归藩主!”
  伊达政宗是从丰臣秀吉时代过来的人,最善于审时度势,见风使舵,听着巴达礼的话,没有立即说话。
  他很清楚,眼前的巴达礼不是表面这般,他的话,也不是最终的决定。
  但明军突然攻破关门要死,让他措手不及,并且本国岛已经有不少大名主动投诚,他要是晚了,可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伊达政宗心里思索一番,道:“不知将军是何人?”
  巴达礼神色不动,忽然道:“不管将军是谁,我都能给藩主撮合一门亲事。”
  伊达政宗看着巴达礼,又看了眼他身后,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道:“这是我联络的二十一个大名,他们均愿意协助天兵,消灭幕府,还政于天皇。”
  巴达礼看着伊达政宗,似乎听出了他话里的味道,道:“此战结束,天朝在倭国最多驻军五万,其他的,悉数撤回,绝不多留一兵一卒,并且不会派文官进入倭国。”
  伊达政宗双眼微闪,道:“只留五万?”
  巴达礼道:“是,这是我朝大皇帝陛下的金口玉言,绝不会假。”
  伊达政宗轻轻点头,又从怀里掏出一张地图,道:“这是幕府七万大军的布置图,里面有很多人都对幕府不满,或有大用。”
  巴达礼听出了伊达政宗话里隐藏的意味,神色大振,道:“如果能大破这七万人,我向藩主许诺,将军下第一人,非藩主莫属,并且,藩主所牧守的藩国,无需赋税!”
  伊达政宗苍老的脸上皱纹更多,起身道:“在下十分仰慕天朝大皇帝陛下,不知何时有幸能够拜见一二。”
  巴达礼看着桌前的名单,地图,双眼灼灼,道:“消灭幕府,信任将军会带着六大臣前往京师,我相信陛下也会很高兴见到藩主。”
  伊达政宗抬起手,道:“多谢阁下。”
  巴达礼笑容满面,起身下来,拉着伊达政宗要喝酒,不醉不归。
  实则上,他们之前该谈的都谈好了,这次不过双方头头见面敲定,最后的一个形式。
  伊达政宗自然不能留下,幕府对他的见势非常严格,他不能消失太长时间。
  伊达政宗走了,巴达礼送他悄悄出营。
  等伊达政宗消失在清晨的雾色中,一个军情处的校尉站在他身后,道:“大汗,可以写信了。”
  巴达礼摸着大胡子,一脸红光,悠然神往的道:“你说,我的三万大军,能灭了这个幕府的七万大军吗?”
  校尉一笑,道:“大汗,你很快就会收到杨大都督的命令,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稳住,不能让幕府察觉。”
  巴达礼自然懂得,点点头,道:“好,走,回去写信。”
  伊达政宗带着二十多个大名的联名信,除了陆奥藩,还有其他藩国的,大大小小,若是利用得当,绝对会是一大助力。那封布置图最为关键,洞悉了幕府的布置,应对就简单多了。
  巴达礼的信飞速的传出,奇怪八折的转向对马岛,传递向杨嗣昌。
  倭国这边的巨变还没有传递到明朝的内陆,朝廷现在也是多事之秋,孙传庭的改革得罪了不知道多少人,他不是朱栩,没有那么多手段,也没有足够的威信,大明的朝野越来越有找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的感觉,弹劾孙传庭的奏本是一道接着一道,并且越来越多。
  这些奏本,朝廷高层,或者说京城的相当罕见,倒是六品到三品的奇多,而且在野的更多,渐渐起了一种声势,似乎要将孙传庭推倒,不然不罢休之态。
  面对朝野的如潮攻势,孙传庭的应对很简单,那就算不管不问,只盯着他的改革。面对顽固的反对势力,尤其是懒政,不作为,胡作为,他不断的将这些人免职,送进大牢,为此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
  前一阵子更是将户部尚书张秉文的侄子,兖州府知府给免职,大理寺判处是:永久剥夺入仕权利,有期徒刑三年。
  这个真的是惊动了整个朝野,张秉文更是扛不住压力,主动要辞职,还是周应秋出面安抚,勉强留住。
  但内里的风起云涌,始终未停。
  内阁,小亭子里。
  孙传庭与傅昌宗对坐,二人喝了口茶,都是一脸疲惫后的感叹。
  孙传庭道:“不做不知道,我现在是明白了,毕阁老当初怎么会那般的束手束脚,坚持以稳为要了。”
  这大半年来,内阁是充足感受到了压力,若非有坚定的意志,怕也是早就妥协退让了。
  傅昌宗看着孙传庭的神色,耳边隐约的斑白,笑着道:“我倒是觉得,哪怕是张太岳复生,也不会比你做得更好。”
  孙传庭摇头,道:“张太岳知道和光同尘,我却做不到,我的下场,注定比他凄惨。”
  张居正最后的下场,就是被万历抄家灭族,棺材都挖开鞭尸,荣宠与结局,也可以算是千古一人了。
  傅昌宗不动声色的笑了笑,忽然道:“你对杨嗣昌怎么看?要动他?”
  杨嗣昌在对马岛两个多月“无作为”,朝廷上下多有杂音,已经是人尽皆知。
  孙传庭摇头,道:“这件事自有皇上定夺,我无非就是用来转移一下他们的视线,秋粮收上来,准备一部分给帅府,对马岛可能还要战。”
  傅昌宗点头,道:“好。对了,夏天差不多过去了,秋高气爽,要不要请皇上回来?”
  孙传庭想了想,道:“你以内阁的名义写信给皇上。”
  回不回京由朱栩说了算,但他们这些臣子面上该做的要做到位。
  傅昌宗“嗯”了声,没有再多说。本来就是出来透气的,不能再多说了。


第1389章 幕府使者的艰难处境
  大明朝廷内外风波激荡,如云如雾,外人根本看不清楚。
  德川明秀,酒井忠胜等来京师已经一个多月了,除了见一些无关紧要的人,明朝高官他们一个没有见到,更别说朱栩了。
  德川明秀已经收到幕府的性,对于幕府要拿天皇和亲,简直是目瞪口呆,惊愕无比。
  酒井忠胜比他好接受一些,迅速联络明朝外事局,得到的反馈就是一个字:等。
  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至今也没个回复,再去,也是好茶招待,消息没有。
  这会儿德川明秀与酒井忠胜对坐,两人一脸愁人,六神无主。
  明人根本不搭理他们,幕府那边又要用天皇和亲,可见危险,但他们连明朝高官都见不到,根本递不了消息,让他们怎么办?
  酒井忠胜看着德川明秀,目光一闪,道:“殿,你是见过明朝皇帝的是吧?”
  德川明秀仿佛知道他要说什么,面色紧难的道:“好些年前的事情了,我现在根本见不到他,也没有办法见到。”
  酒井忠胜凑近一点,低声道:“明朝皇帝在景德镇,殿若是赶过去,明朝皇帝就是不见也得见吧?”
  德川明秀双眼一睁,有些呐呐的道:“……可是,明朝根本不允许我们离开啊,外面都有侍卫看守。”
  酒井忠胜跪坐着,一本正经道:“这个我来想办法。殿,事态紧急,我们不能再等了!”
  德川明秀脸色扁了扁,见如此,只得道:“好,我试试。”
  酒井忠胜看着德川明秀,道:“我会想办法让殿混出去,然后给你找一个向导,会带你去景德镇,下面,就看殿你的了!”
  德川明秀神色也郑重起来,躬身道:“好,多谢酒井君!”
  ……
  时间往前几个时辰,这个时候,在景德镇的朱栩也不知道多尔衮已经攻破了关门要塞,带着一群孩子,正站在一片田头。
  除了朱慈烨,慈煊,慈熠,淑娴,还有他的第四子,嫡子朱慈煓,外加从京城跑来的小永宁。
  朱栩穿着薄汗衫,手里拿着锄头,笑着道:“怎么样,小家伙们?”
  这些水稻都是他们亲自种的,几个小家伙没少出力。
  小慈煊看着,满脸喜色,道:“父皇,过一阵子就可以割了吧?”
  朱栩道:“嗯,再等等,尝尝你们自己种的水稻。”
  小慈烨,慈熠,淑娴等都很兴奋,还是第一次尝试,很有成就感。
  倒是小永宁,一副闷闷不乐模样,之前叫苦叫累,被朱栩敲了脑袋,这会儿不敢插话。
  休息了一阵,朱栩道:“今天除草任务圆满完成,收拾工具,回去洗澡,吃饭。”
  几个小家伙连忙拿起各自的小工具,扛在肩膀,准备回去,虽然兴奋,但也累,更想回去。
  朱栩看着几个小家伙,心里也分外满足。
  曹化淳悄步走上来,低声道:“皇上,曹大都督在哈萨克汗国附近遇到了俄罗斯人,但没有交战,双方远远对视,相护错开了。”
  朱栩双眼眯了眯,脚步不停,道:“漠西蒙古那边,有没有什么异常?”
  曹化淳道:“大都督的信上说,一切安稳,漠西蒙古内部错综复杂,并没有入侵我大明的迹象。”
  朱栩一边走,一边思索,片刻道:“嗯,时间差不多了,让老曹回来吧,让从甘肃镇进,代朕慰问一下边关将士。”
  “遵旨。”曹化淳道。
  朱栩没有再说,看了眼几个孩子,带着他们回行辕。
  自始至终,朱栩都没有提及讨倭之战,仿佛已经忘记了。
  曹化淳也没有提,跟在朱栩身侧,走回行辕。
  几个小家伙被张筠张罗着去洗澡,换衣服,朱栩则来到他特制的池子,冬天泡澡用的,现在他也更喜欢泡温水澡,而不是冷水。
  在池子里,朱栩躺在凹槽,闭着眼,梳理着疲惫。她身侧,布木布泰穿着薄衫,半身跪坐在水里,正在给朱栩按着肩膀。
  好一阵子,朱栩道:“神龙府的船厂,你准备继续扩大?”
  布木布泰身上已经湿了,薄衫包裹着玲珑娇躯,一双修长美腿在水里若隐若现,她揉捏着朱栩的肩膀,轻声道:“不止国内,域外订购船只的订单已经排了两年,尽管一些船厂可以分担,但还是远远不足,臣妾打算将现在的船厂扩大一倍。”
  现在大明已经渐渐掀起出海热,需要船只的数量与日俱增,而国外的订单,偏向于武装船,要求更高一些,外加还有火器的单配出售,自然是相当利润客观。
  布木布泰知晓朱栩需要银子,她能帮朱栩的,也只有赚银子,因此分外的用心。
  朱栩一只手摸索着她的大腿,没有睁开眼,道:“扩大一倍是不够的,五倍吧,预留十倍的土地。”
  布木布泰手一顿,侧过脸看着朱栩,微带诧异的道:“要十倍吗?”
  朱栩嘴角微翘,道:“以后你就知道了。”
  大明还在天灾笼罩的水深火热中,海贸的发展极其受限,与海外的联系还刚刚起步,再等个三五年,那才是盛况空前,不可想象,别说十倍了,只怕大明沿海要出现无数船厂了。
  布木布泰不知道朱栩所想,轻轻“嗯”了声,起身要给朱栩按另一边。
  这个时候,朱栩睁开眼,恰对着布木布泰薄衫紧贴的饱满双峰,双手一揽,将她扑倒在水里。
  布木布泰娇呼一声,随着朱栩沉入池子里。
  鸳鸯戏水,浪涛翻滚。
  在朱栩快活的时候,收到日野回复的德川家光站在屋子里,手里拿着血剑,地上是三具尸体,男女都有。
  内藤正胜,松下等站在门口,大气不敢喘。
  德川家光真的愤怒了,需要用杀人来发泄心中的怒火。
  德川家光满脸狰狞,转头看了眼外面,脸角狠狠抽搐,深深吸了口气,一把扔掉血剑。
  他一扔掉,内藤正胜立即示意,几个侍卫抬走尸体,几个宫女擦拭血迹。
  好一阵子内藤正胜,松下等人才进去,跪坐在两边。
  德川家光依旧满脸杀气,道:“你们也知道了,明军要我去请罪,他们才肯罢兵!”
  内藤正胜道:“无非都是借口,公方无需动怒,换做其他人,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停军的道理,我们要做的,还是拖延时间。”


第1390章 明正天皇的野望
  德川家光听着,怒气少了一些,道:“嗯,你说,还有什么办法?”
  内藤正胜看着德川家光,没有犹豫,果决的道:“天皇已经在岸边,随时都可以登船,不管明军前线将领如何,都要造成和亲已成之像,传遍各藩国!”
  德川家光眉头皱了皱,旋即没有说话。
  原本只是一个糊弄之策,现在要成真了。只要各藩国知道已经和亲,即便不信也会迟疑,给幕府留下足够时间去转圜。
  松下这个时候开口,道:“公方,现在各藩国,哪怕是亲藩都有些紊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心思浮动。至于那些外样大名,他们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服从幕府征召,要求公方解释欺辱天皇之事,更有甚者,他们已经骑兵,要‘倒幕’了。”
  “哼,这些还不是明人散播的谣言造成的!”松下边上一个阴鹜的高个子老者,冷哼一声说道。他顶替的是藤田的位置,要步入上五位大臣之列了,姓高冈。
  不去追究高冈话里的怒气,这件事确实说明幕府到了一种山雨飘摇的地步。
  不止明军大军逼近,一直受制于幕府,敢怒不敢言的藩国大名,这个时候终于忍不住跳出来,公开挑战幕府了。
  这些公开跳出来的其实还好,幕府总能看清楚,最怕就是那些一直藏着的,会在关键时刻跳出来,给幕府一刀的人!
  德川家光对于内藤正胜的话不置可否,目光幽冷,脸色狰狞之意犹在。
  内藤正胜明白德川家光的意思,继续说道:“第二步,公方以朝廷的名义下令,要求各大名率兵赶来江户,准备抵御明朝,凡是抗命不尊,削藩灭国,处以极刑!”
  德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