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5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年,他也算是养尊处优,虽然必要的锻炼没少过,却也有限,身体还是有些虚,在慢慢发胖。
兴子踩了几下,低着头看向朱栩,睁着如水双眸,担心的道:“陛下,没事吧?”
朱栩咬着牙,道:“没事,你踩吧。”
兴子小心翼翼踩了一阵,朱栩感觉差不多了,道:“轮到正面了。”
兴子俏脸顿时一红,双眸滴出水来,小心翼翼的从朱栩背上下来。
朱栩翻过身,赤裸着半身,头枕着双手,看着她道:“来吧。”
兴子俏脸通红,慢慢的迈腿跨过朱栩,在他腰上坐下,伸出双手,俯下身,开始按捏他的肩膀。
她一俯身,秀发从耳边垂落,宽敞的衣领敞开,露出里面一片白腻。
朱栩不自觉的动了动身体,脸上笑容暧昧。
兴子卷着袖子,洁白手臂在朱栩眼前,玉手揉捏着他的肩膀,抿着嘴,俏脸嫩的要滴出水来。
朱栩一动,她俏脸更红,不自觉的挪动了一下翘臀,双手有些无力。
朱栩双眼微眯,一把将她按倒,道:“刚才你踩我,现在轮到我了。”
兴子初为人妇,羞涩难抑,咬着嘴唇,闭着眼,耳朵都红了。
朱栩嘿嘿一笑,道:“刚才我是怎么喊的,你也要这么喊。”
兴子双手握着被单,娇躯发颤。
第1437章 好战言论
倭国女人的好处应该就是好调教,在床上发展性很强。
朱栩宫里那些,饱受儒家思想摧残,这么些年了还是放不开。
兴子随朱栩在床上摆弄,配合还很好。
……
第二天一大早,朱栩神清气爽,在林日瑞等人陪同下,再次在福建走访。
主要还是看一看“新政”各方面的情况,走访各个衙门,在观看民情,一直到晚上,他才回来。
这次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坐在案桌前,拿着笔,认真的写着。
这些天,他看了很多,有很多感触,要记录下来,回京后仔细琢磨,要对各种政策进行调整,反思。
大明的基层的情况相当复杂,想要打破那些坚固有无形的壁垒,除了朝廷要坚决,强硬,还需要对地方进行怀柔,化解那些灰色角落。
真正统治基层的,不是朱栩这个皇帝,也不是大明朝廷,更不是地方官府,就是这些貌似看不见摸不着的灰色地带以及里面无所不在的人。
朱栩认真的写着,灯光下的侧脸,无比的认真,专注。
兴子坐在朱栩边上,静静的看着他,眼神有崇拜之色。
这是她的男人,大明的皇帝,中国之主,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
朱栩房外不远处,曹化淳垂手而立,闭着眼,仿佛睡着了。
这个时候,一个宫女悄悄走过来,低声道:“曹公公,外面传信进来,说是有人给皇上送来两个女人,伺候皇上的。”
曹化淳睁开眼,淡淡道:“什么人送来的?”
宫女低声道:“据说是福州府的一个大户,祖上出过礼部侍郎,这次想来谢恩。”
曹化淳瞥了眼朱栩还在书写的侧影,眼神有冷色。
他很清楚,朱栩之所以带着这位贵妃娘娘,就是避免地方乱来,没想到还有人不开眼。
但这件事还真不好处理,这大户居然能送到驿站,多半巡抚衙门那边推波助澜,至少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了。
默然片刻,曹化淳道:“不管不问不听,明白吗?”
宫女怔了怔,连忙道:“是,奴婢明白。”
曹化淳看着这个宫女走了,又瞥了眼还在熬夜的朱栩,继续垂手闭目。
驿站门外不远处的一个中年人,站在轿子旁,盯着驿馆门口,两个俏生生立着,清纯娇俏的少女,神色颇为激动又期待。
自然,他注定失望了,第二天一早,巡抚衙门就会意过来,将他们统统给赶走了。
朱栩在林日瑞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福建大学下面的一个院系,这个系,叫做“未来系”,是对未来的文化,经济,科技,甚至是政体,国际关系等研究,展望,谏言的一个系。
朱栩还听了一场演讲,演讲人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学生,慷慨激昂,对大明周边以及国际关系进行了十分热烈的宣讲,引起下面阵阵骚动。
他的主要观点就是,大明是国中之国,天地中心,万民共主,其他都是小国,荒蛮愚昧,凶狠不化,朝廷不应该只专注于内政,应该有大视野,立足整个世界,传播王道,圣化,将整个世界纳入天道秩序中,维护大明无上地位!
这已经类似于一种赤裸裸的好战言论,尽管还披着一些外皮掩饰,还是让下面的一些师生感到不适应。
儒家的教育里,“仁”是最高无上的,哪里会有这种好战的言论。教导出来的官员,生员,自然也是以“黎民”为重,不会为开疆拓土而轻启战端。
朱栩与卢象升,林日瑞等都是都是便衣来的,朱栩倒是如常,林日瑞等人听着有些面色拘谨,小心翼翼的看着朱栩。
这位学生的演讲,多少有些幼稚,不应该是大学生有的素质。
这个学生很自然的,没有多少人赞同,很快课堂内走散一空,他也灰溜溜无奈的走了。
朱栩等人随后走出来,林日瑞走在朱栩边上,道:“让皇上见笑了,这些学生还是有些年轻。”
朱栩瞥了他一眼,有些深意的笑着道:“朕还以为,这是你故意安排的。”
林日瑞顿时一怔,猛然惊醒。眼前这位皇帝陛下,虽然对外扩张有所节制,但在朝野也是公认的“好武功”,对开疆拓土有着异常的执着。
被朱栩这么一问,林日瑞有些不知所措。
朱栩自然知道,这不是林日瑞安排的,走了几步,斟酌着道:“年轻人有热情,有想法,这是好事情。在学校里,要百花齐放,要百家争鸣,不能搞一言堂,罢黜百家这种事,在学校内可能再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对儒家来说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不容挑战的。
朱栩这些年对儒家的挑战也不止一点半点,对于这种事,尤其批评了不知道多少次。
林日瑞虽然是儒生,却也不会有多大抵触,只当朱栩是给他台阶下,尴尬的陪笑称是。
朱栩心里记下这件事,转头看向卢象升道:“明天启程去云南,在广东停留两天。”
卢象升抱拳,道:“臣领旨。”
朱栩又转向林日瑞,道:“晚上,朕会与福建大小官员一起用膳,咱们聊聊天。”
哪里有皇帝没事跟下面人聊天的,林日瑞神色微紧,道:“臣遵旨。”
在朱栩与福建官员晚宴的时候,京城的各部门一样忙的热闹。
一只信鸽不知道从哪里飞来,落入大元帅府。
负责信鸽的人将信取下,如惯例送入信房。本来平静的信房一阵紊乱,快速送入密室,翻译而出,又奔入秦良玉班房。
“副帅,陕西的急信。”一个女将带着一张纸墨未干的纸,快速进来。
秦良玉近年在京城,虽然忙碌,总比军中轻松些,身体好了不少,闻言抬头,伸手接过来,扫了眼,顿时剑眉一动,道:“又有民乱?”
女将道:“是,看样子,应该是那个张献忠,目前规模不知道,但陕西既然报信,怕是不小。”
秦良玉神色平静,若有所思一阵,道:“你通知军情处,立即查清楚,我去见元帅。”
“是!”女将应声,转身出去。
秦良玉看着这封密信,思忖一阵,起身去见孙承宗。
第1438章 烽火再起
孙承宗正在审阅这一年的军队改革计划,见秦良玉进来,放下笔,道:“出什么事情了?”
显然,孙承宗之前已经听到外面动静,秦良玉没有废话,递过密信,道:“陕西又出乱子,看样子还不小。”
孙承宗接过来,看了眼,没有在意,顿了一阵,道:“前一阵子,军情处密报,说从江南,有钱粮大规模的汇聚向陕西,看似合理,但透着怪异,有几个出处还查不到。”
秦良玉听着孙承宗的话,不由微怔,道:“元帅的意思是?”
孙承宗放下这封密信,道:“这件事是内阁‘新政’引起的,警备总部那边应该有能力处置。”
警备总部前身是兵部下辖的各地总督府,孙传庭改制,将它改为隶属内阁的警备总部,分为四级,总部,地方三级,每个省警备兵力至少一万。
陕西的地方比较特殊,现在还是农庄制,警备略有不同,但应对一些盗匪当是很容易。
秦良玉会意,陕西移民出来最多,现在剩下的人口,可能不足三百万,地广人稀,又被集中起来,若要出大乱子,根本没有条件,算不上民变,最多是一些土匪流寇,凭借当地警备厅的兵力,轻松可以弹压。
秦良玉沉思片刻,道:“这封信,是否要转递到内阁?”
孙承宗道:“转一下吧,再告诉熊廷弼,让他注意一下。”
熊廷弼接替秦良玉,作了西方战区大都督已经一年多。
秦良玉道:“好,我去见一下首辅。”
孙承宗微微点头,有些疲惫的拍了拍肩膀,看了眼外面,摇了摇头,继续低头审阅。
秦良玉走了一圈内阁,孙传庭看着秦良玉递过来的密信,面沉如水,眼神里闪烁着怒光。
待秦良玉走后,召集内阁众人过来。
傅昌宗,周应秋,赵晗,沈珣都在,一个个脸色一样不好看。
周应秋冷笑一声,道:“还是有些人不死心,看来这次流放的还不够!”
沈珣连忙阻止,道:“江南这一次已经有些伤元气,再继续下去,于国不利。”
江南被轮番清洗,尤其是这一次,大规模的流放,着实有些伤害。再继续,就要影响国本了。
孙传庭自然没有打算将江南真的血洗一遍,那后果太严重,目光转向傅昌宗。
傅昌宗神色冷峻,道:“孙阁老那边既然转过来,那就说明,还没有到达民变,需要军队镇压的程度,命陕西警备厅调动,扫灭匪寇就是。”
孙传庭也是这个意思,点头道:“就按傅阁老的意思办。对了,关于农庄制,你们觉得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农庄制是李邦华在朱栩授意下建立的,主要是为应灾,暗地里的目的就是防止大规模的民变,现在陕西人口稀薄,灾情可控,按理说,可以进行划分土地等工作了。
周应秋想了想,道:“这件事是李邦华做的,太子册封大典后,李邦华将调回京,任户部侍郎,到时候,还得让他去收尾。”
赵晗顿了顿,道:“现在放开,是否有些早了?‘新政’今天已经引出民变,如果放松,怕是乱子更大。”
孙传庭面无表情,片刻道:“嗯,这件事先放着,等李邦华进京,我再与他谈一谈。”
众人没有意见,陕西的事情算是处理完,傅昌宗便道:“皇家商贸集团那边动作很快,已经在全国各地买下田亩超过两千万亩,已经上报户部,请求拨款,他们无法继续垫资了。”
孙传庭听到银子就皱眉,工部那边提前拨出去近千万,用来继续工部停滞了几年的工程,并且还规划了数个大工程。
其他的,更是花钱如流水,国库眨眼间就干了。
但皇家商贸集团那边垫资,是出于对内阁的信任,更多的怕是乾清宫的面子,不说皇家商贸集团是否真的没银子,顾及背后的朱栩,孙传庭也不能继续要求垫资。
孙传庭抬头看着傅昌宗,道:“户部还有多少银子?”
傅昌宗道:“赤字八百万,这还是削减各部门,各地预算后的结果,下半年官员的俸禄,现在还没着落。”
孙传庭神色不动,心里有一丝不耐。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从皇家银行那边拿钱,因为是“借贷”,是有利息,要还的。
对于恨不得将一分钱掰开两半的孙传庭来说,利息是一笔大数字。
“我来想办法,让皇家商贸集团那边不要停,做好计划,银子很快到位。”孙传庭道。
傅昌宗猜测孙传庭可能要从皇家银行借钱,也没有多言。
沈珣道:“礼部那边的编撰的《景正改革纲要》、《儒言正说》、《景正改革二十八注》等已经成文,我打算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后,公开刊印。”
孙传庭这次展颜,道:“恩,草本先拿过来,我们先看看,议会那边再审议一下,确保没有漏子。”
“好。”沈珣道。
不等他们再说,孙传庭果断的道:“离年中还有时间,诸位找个时间,再去地方走一走,盯着他们,催一催进度,压力不能全在内阁。”
众人接二连三的点头,这一年内阁对“新政”推动力度前所未有,地方上也终于不再做缩头乌龟,这民间自然是沸反盈野,几乎是全民反对,压力不是一点半点。
但陕西的事情,远没有他们预计的那么简单,没过两天,陕西的紧急信鸽再次飞入帅府。
震动了孙承宗,秦良玉等人,不得不出大元帅府,来到内阁。
孙传庭目露厉芒的盯着这封密报,冷声道:“也就是说,陕西警备厅出动了两百人不但没有剿灭匪寇,还全军覆没?”
秦良玉面色凝重,道:“从这封信来看,这群盗匪没有向以前一样进攻府县,而是在偏远的村落流转,攻击农庄,继而聚集更多的人。警备厅不熟悉农村地形,被埋伏,全军覆没也不奇怪……”
孙传庭看着信上,匪徒口号“重分田亩,不做官奴”八个字,神色冷漠。
这八个字,是专门针对农庄来的,对于这些失去田亩,依托庄园生存的百姓来说,极具诱惑力,加上对实物,衣服等分配的不满,出入行动的限制,这些百姓很可能会被擅动,成为乱民,在陕西成星星之火,再次燎原。
孙传庭盯着一阵,抬头看向孙承宗,秦良玉道:“已经裹挟数千人了?”
第1439章 招安
孙传庭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善,秦良玉平静点头,道:“怕是可能会蔓延到四川,山西等地。”
要是这场祸乱蔓延开,内阁的麻烦就大了。
孙传庭倚靠在椅子上,目光一阵闪烁,旋即沉声道:“帅府先不用动,只是出现了几千人的盗匪,算不上民变,还用不着大动干戈,我会命警备部协调处理。”
孙传庭这几句话,就是将这件事定性为“盗匪成乱”,而不是“民乱”。“民乱”是最严重的叛乱事件,需要军队镇压。“盗匪”就是属于“刑事犯罪”,分量骤低,只要内阁出手就行了。
秦良玉心里担心事态扩大,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倒是能明白孙传庭面对的压力,如果闹成民乱,朝野的反对声会再次起伏,对“新政”凭添阻力。
“也好。”孙承宗沉吟片刻,道。
孙承宗既然这样说,秦良玉自然没有意见。
朱栩不在京城,孙传庭几乎一手遮天,即便是孙承宗,没有足够的理由也不会公开出言反对。
孙承宗,秦良玉又讨论一阵,便出了内阁,返回帅府。
路上,秦良玉道:“元帅,我对陕西的事情,有些担忧。”
孙承宗漫步走着,道:“这些人没有如往常一样进攻富饶的州府,反而在偏远农村疾速流转,膨胀,显然不是一般人,有些想法。那个张献忠是当年军院的弃生,应该学了不少,有这点见识不足为奇。还有一些人给他们支援,多半是冲着‘新政’去的,首辅这么处置,倒也没什么错。”
秦良玉神色忧虑,道:“这么处置确实没错,但陕西警备厅力量分散,等调集,准备好,只怕张献忠已经不知道发展到什么模样,到了哪里,如果真的让张献忠成势,其他各处怕是会群涌而起,酿出大乱子来……皇上,用不了多久就会到四川……”
孙承宗听着秦良玉的话,神色渐起凝重,脚步快了几分,道:“这样,你以私人的名义,写封信给熊廷弼,让他密切注意陕川两省的乱事,必要时刻,要他当机立断,出兵铲除张献忠!”
秦良玉这才点头,道:“好在我们改革的还算及时,军队控制得当,威胁被降到了最低。只要军队稳固,其他的,都算小事。”
孙承宗却摇了摇头,道:“首辅那边一口气换掉了数百知府,这些人能不能控制局面还难说,那些县官与地方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不好,可能会点火,烧成一片……”
朝廷的大员都知晓朝廷的改革有些急功近利,不顾及民情,手段太强。主流的想法依旧是“缓,稳,柔”的改良主义,只要最顶层的那些人,要的才是彻底的改革。
这种改革心态,并不是这些高官内心自主产生的,而是乾清宫多年的培养,最坚定的意志来自于皇帝。
秦良玉知晓孙承宗的意思,微微点头,道:“那各地也要准备一下,严阵以待,决不能有燎原之势!”
孙承宗走入大殿,道:“召集各司局的人,开会。”
“是。”秦良玉应声。
帅府很快召开了一个半秘密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地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民变。
孙传庭这边也没闲着,警备总部,兵部等官员被他叫到内阁。
最后的决定,就是警备部部长陈新甲亲自前往陕西,协调周围四省警备力量,对各省的盗匪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扫灭。
同时,“维安”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文的中,严令维持地方安稳,不得出现大乱子。
陈新甲奔赴陕西,调令在之前已经下达,陕西省府两级警备力量,警备兵力有三千人,在西安府紧急待命。
陕西巡抚郑酬庸现在忙的焦头烂额,日夜无眠。
陕西的情况一直在堪堪稳定,这些年全靠不断移民,朝廷赈济,以及农庄制的勉强自给自足,这要是再有民乱,怕是内阁第一个问责的就是陕西巡抚衙门。
一干参政参议同样神色凝重,一个个建言。
“大人,现在首要的,是确保其他地方不被键入,必须控制那些大农庄,不能让他们成为乱民……”
“还有就是要紧急通知各地的里长乡民,要他们组织好,不被匪寇裹挟……”
“警备厅那边由陈部长接手,我们管不了,但是各地知府,知县,还得严令,确保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更不能与匪寇狼狈为奸!”
……
郑酬庸听着,好一阵子,道:“嗯,这些立刻发文!我亲自去一下姚总兵,必要的时候,军队要介入。”
众人心里一惊,他们听出来了,巡抚大人似乎不太看好警备厅。
郑酬庸是孙传庭任命的新巡抚,上任不足一年,作为公认的“改革派”,他压力很大,迅速又道:“那个张献忠有没有人熟悉,找个人,去游说一番,他要是肯接受诏安,本官答应他,既往不咎!”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一个参政应道。
郑酬庸这才点点头,心头还是不安,又道:“其他人,巡视西安府附近的大庄,给他们打打气,要他们坚持住,灾情很快就会过去。”
众人点头,迅速分头行事。
陕西这场“匪乱”,与以往不同,以往是灾情,官员腐败所致。这一次,本质是反对“新政”,反对孙传庭而起。
这些孙传庭提拔的人,自然不竭余力,不会让孙传庭陷入不利境地。
陕西反应很快,没有乱子的地方被安抚住,紧张情绪没有蔓延。
陈新甲抵达陕西,整肃一番,便率三千人,向着凤翔府方向赶去。
那里是四川,贵州的三省交界,山地多,地形复杂,又离官府远,是历来匪寇聚集,多乱之地。
罗家寨。
张献忠大马金刀的坐在一个木房内,看着下面的六个大汉,这是他的六大将。
张献忠如今腰肥体胖,一脸的凶厉,看着下面的,声音粗犷的道:“朝廷的诏安文书你们看到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郑酬庸的诏安书已经发过来,内容很详细,只要张献忠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还高官厚禄,重重赏赐。
“大王,我们不能投降,投降就是死!”
“大王,我们就与官军一战,我们近万人,还打不过三千人吗?”
第1440章 眺望漠西
张献忠话音落下,有两个人异口同声,斩钉截铁的反对。
但其他人却没有说话,张献忠也没有开口。
作为一个经历过短暂正统教育,知晓朝廷强大,京城富饶的人,张献忠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在穷山恶水与朝廷周旋一辈子。
他不说话,下面的人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继续。
一个大汉,名叫孙可望,他揣摩着张献忠的心思,忽然道:“大王,陈新甲三千精兵已经不远,还携带火器,我们不是对手。其他各处也在逼近,要将我们剿灭在这里。现在,我们要么远遁贵州,要么进入四川。但贵州很穷,数十里无一户人家,养不活我们万人大军。四川关隘多,山路难行,不能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陈新甲没有合围之前,疾速行军北上,只要到了长城附近,那里地域广大,远离西安府,官军很少,我们能纵横驰骋,无惧官军追剿……”
他话音一落,顿时有人嗤笑,道:“怎么北上,前面有好几个官军的驻地,即便跑出去了,长城附近的榆林关还有骑兵,咱们这不是送死吗?”
“不能北上,我们去贵州,到贵州,就去云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