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独断大明-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栩对着边上的曹化淳,道:“带五皇兄去左边的房间,准备好纸笔。”
“是。”曹化淳答应一声,对着朱由检示意道:“信王殿下,请。”
朱由检再一礼,道:“臣告退。”
朱栩目送朱由检出去,又转向顾秉谦,嘴角一翘,笑眯眯的。这位老大人七十多岁了,还让他的四十多的孙子认作了差不多大小的魏忠贤的儿子,奇葩也算是旷古绝今。
顾秉谦还在想着如何联络朝臣,一定要“说服”皇上,限制信王的权力,最好就是个象征,不给实权,这样才能保证国祚平稳,皇室稳定。
可见朱栩这么看着他,先是一怔,旋即躬身道:“皇上,臣以为,信王殿下应当迁居十王府……”
朱栩摆手打断他,从软塌上走下,踱了几步,又微笑看着他道:“你是内阁首辅大臣,内阁一切诏命还是需要辅臣签发。五皇兄,只是待朕现行审阅,不用担心。”
顾秉谦却不敢稍有放松,道:“皇上,那信王,到底安排何等官职?”
“没有官衔。”
朱栩早就想好了,道:“信王辅政,可督查一切政务,内阁也不例外。”
顾秉谦是个老官僚,很是会意的抓住了“督查”这两个字,微带欣喜,心领神会般道:“老臣明白,今后内阁一应奏本都会请信王殿下加注票拟,然后送往司礼监。”
朱栩满意的笑了笑,道:“去吧,朝廷大臣们的推举是内阁的责任,与信王一起商议,然后拿来朕看。”
“臣遵旨。”
顾秉谦知道了新皇没有让信王执掌一切的意思,也便放心的退出去。同时心里打定主意,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与信王争权,决不能让信王坐大,以至于威胁国本。
顾秉谦走后,朱栩站在原地,顿了顿又道:“小曹,今后送到司礼监的折子,不用在批红,全部分门别类,涉及政务,吏治的,送到左边的房间,涉及军务,兵部的折子送到右边。”
曹化淳脸色微变,惠王殿下,不,皇上这是要剥夺司礼监的批红之权吗?
不过他也只是心里稍稍震惊,并没有多大质疑,躬身道:“奴婢遵旨。”
安排完这些,朱栩长吐一口气,道:“离朝贺还有多久?”
刘时敏上前一步,道:“回皇上,还有半个时辰。”
“走,去坤宁宫。”
朱栩抬脚就向外面走去,经过大半个晚上,张皇后应该缓过来了。
朱栩现在身份不同,而且又在特殊关键时刻。他一离开文昭阁,不论是护卫还是排场都很惊人,竟然有超过百人跟随左右前后,一副如临大敌模样。
不过到了坤宁宫,朱栩还是强硬的将人都留在门外,带着曹文诏刘时敏曹变蛟三人走了进去。
此刻院子里已经有了很多人,礼部领衔,各个衙门参与,准备治丧。
众人纷纷行礼,朱栩一摆手,走进了房间内。
张皇后面容憔悴,抱着小永宁,站在窗口,看着院子里忙碌的人群,其中,朱由校的尸体,就被架在最中央。
看着朱栩走过来,她脸上僵硬一笑,道:“你……见过皇上。”
朱栩连忙扶住要行礼的张皇后,心里沉重了半晌,只能结舌的道:“皇嫂,节哀顺变。”
张皇后勉强的笑了笑,道:“嗯,今天是你初登,不要失礼,去准备吧,不用管我。”
朱栩看着张皇后笑容僵硬的脸,又看了眼她怀里熟睡的小永宁,轻声道:“皇嫂,吃点东西睡一会儿吧,不然小永宁醒了你就要更费神了。”
张皇后看着怀里,粉嫩嫩的小永宁,嘟着嘴睡的正香,脸上这才露出一点笑容。
朱栩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她,陪她站了好一会儿,在刘时敏的再三催促下,才离开坤宁宫。
虽然是初登,但礼程也复杂无比,他要在外廷三殿都走一遍,以示宣告天下,然后才能在皇极殿接收群臣朝贺,差不多就等于将登基的仪程先演练一遍。
朱栩先到了建极殿,换上赶工出来的龙袍。
朱栩站在那,任由宫女内侍在他身上捣鼓。一件龙袍极其繁琐,从开始到结束,一炷香时间都未必够。
朱由检与顾秉谦并排在他身前不远处,朱栩手里正看着他们二人和写的折子。
上面都是内阁辅臣增补,六部九卿要员的增添的举荐。朱由检与顾秉谦看上去并没有徇私,许多位置都有好几个人选,等待朱栩圈定。
朱栩一个个看着人选,心里暗想“只怕是这两位还没有摸清我的脾气,所以都显得公道一些,日后只怕没有今天这样的待遇了。”
内阁,拟增添名录:叶向高,韩爌,朱国祚,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
六选三。
吏部,推介的是周应秋,户部是李启元,礼部是李思诚,兵部是冯嘉会,刑部是徐兆奎,工部尚书房壮丽,都察院都御史,杨涟,大理寺卿推介的是赵晗。
这些是利益交换的差不多,趋于一致了。
朱栩心里啧啧有趣,内阁首辅前三位都是要复启的,然后六部尚书几乎全都要换,其他九卿,六部侍郎之类还要在登基那一天再行公布,以示新朝新气象。
这不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是大明朝堂自然演变的结果,没有谁能够在一个位置上待太久,除非就是皇帝太过坚持。
万历皇帝还好些,对朝堂控制极严,但到了天启,崇祯两朝,几乎都是走马观灯般,从未停过。
朱栩看着这份名录,稍稍思忖便道:“内阁增补先空着,派人前往询问叶老等人的意思,吏部尚书定下周应秋,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暂缺,其他的廷议。对了,通政使司还缺一个参议,诏袁可立之子,袁枢补缺。”
朱由检与顾秉谦都知道,户部尚书新皇是想给他舅舅,傅昌宗,只是傅昌宗如今的外戚身份太过明显,只怕廷议难过。兵部,两人听到“袁可立”的名字,心里也若有所思。
两人都暗自猜测,新皇帝只怕是要以这些官位师恩某些人,在这种时候也无法争辩,只得登基以后再做打算。毕竟,这些只是他们私下拟定,终究还是上廷议,会推。以示公允。
第189章 信王是好用的挡箭牌
很快,沉闷的钟声响起,朱栩在一群人簇拥下,开始了作为新皇的……第一次亮相。
文武百官迤逦而来,绵延不绝,在顾秉谦等人的安排下,站立在太和门之前,数百人持笏板直身而立,一眼望去,蔚为壮观。
并不是正式的登基,因此也只是一跪一拜,恭贺新皇。
朱栩装模作样的说了几句,然后继续剩下的仪程,足足用了两个时辰才算结束。
朱栩全程都如木偶一般,在刘时敏的叮嘱与提示中,挨个换地方,麻木枯燥乏味。
“哎,总算结束了。”
文昭阁内,朱栩脱掉龙袍,换上常服,坐在软塌上,捶着腿与对面坐着沏茶的傅昌宗深叹了口气道。
傅昌宗微微一笑,道:“这么一来,名位已定,今后就不会再有什么风波了。”
朱栩点头,历朝历代改朝换代都不平静,好在朱由校是活着明旨而下,加上张皇后并不是对权力热衷的人,最重要的是,外臣也没有其他人选,这样,朱栩的继位还算平稳安静。
“小曹,准备吃的,朕与舅舅就在这里吃了。”
朱栩揉着腿站起来,对着一边的曹化淳道。
新皇登基,先帝的一切都要重新更换,张皇后也要搬离坤宁宫,内廷不方便,因此,他现在也只能将文昭阁当做临时的御书房。
“是。”曹化淳无声退出去。现在刘时敏留在司礼监,忙的一塌糊涂,跟在朱栩身边的,也只有曹化淳。
傅昌宗也有很多事情要与朱栩商议,便也留了下来。
宫里朱栩一边吃饭,一边说着事情。
千头万绪,总归要理出个头绪才行。
杨府。
“杨涟接旨!”
冯祝手持圣旨,颇为矜持的出现杨府大院之内。他已经得到曹公公的暗示,将出任一监的掌事太监。
杨府众人大喜,谁都知道杨涟是新皇的老师,虽然只有那么一阵子,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他们家老爷在新朝将要高升是必然的。
杨涟脸上那副别人欠钱不还的有怨表情少了很多,倒颇有些新踌躇满志之相,他已经猜到冯祝的来意,领着一府的人跪地,大声道:“臣,杨涟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杨涟,尽忠为国,竭至诚诚……诏命,戳左都御史,望既往已昔,即诚克谨。钦此。”
杨涟脸上眼神里喜色一闪,沉声道:“谢皇上隆恩。”
冯祝笑着的将圣旨递给杨涟,道:“杨大人,皇上希望大人尽快稳定都察院,在登基之前,切不可生乱。”
杨涟自然明白冯祝的意思,站起来道:“还请公公呈转皇上,臣定不负所望,稳定都察院,不生事端。”
冯祝笑容越多,道:“那杂家先恭喜杨大人,只怕入阁拜相之日已经不远了。”
以杨涟的声望,加上与朱栩的关系,实际上若不是他资历还不够,完全是可以直接入阁的。但根据以往惯例,只要杨涟熬个一年就会调任吏部或者户部这样的大部任尚书,之后便可以轻松入阁。以他的身份入阁,必然就是排名前三,那么,首辅也自是指日可待。
杨涟也心知肚明,心里有些澎湃,僵硬的笑容抱拳道:“谢公公。”
冯祝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便离开杨府,去了顺天府,对已经升任顺天府尹的赵晗一通褒奖,然后转道去了周应秋府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周应秋,恪尽职守,体察朕心……戳吏部尚书,望尽职尽心,不负朕望。钦此。”
周应秋脸色平平静静,跪而拜道:“臣,周应秋领旨。”
冯祝这次待的很短,说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周府一片沸腾,尤其是周夫人,跟着周应秋进了书房,喜不自胜道:“老爷,吏部尚书!用不了多久,你就可以入阁了!”
周应秋将圣旨供在香案之后,坐在书桌前,脸上也有这淡淡的笑容,道:“这次是不用想了。”
周夫人欣喜异常,道:“我知道,肯定是叶大学士等人重启,不过,相信过不了多久,老爷,你一定可以顺理成章入成为辅臣,甚至是首辅的。”
周应秋笑容平淡,这些他早有预料。
他现在更想的,是新皇到底要做些什么。这位皇帝可不是先帝,没有那么好糊弄,而且,他行事向来不安常理,有着强烈的目的性,不能达到他的预期,别说入阁,只怕现在的位置都保不住。
周应秋将朱栩一切信息在脑海里过滤,尤其是几大商会,默默的推算着。
“银子?银子……”
周应秋喃喃自语,双目有亮光闪过。
“老爷,有客来访。”突然之间,门外管家轻敲了下门,低声说道。
本来一脸兴奋的周夫人顿时眉头一皱,走过去,打开门,冷着脸道:“什么事,没看到我跟老爷在说话吗?”
那管家慌忙道:“夫人恕罪,是王大人与倪大人。”
周夫人一怔,回忆了一下,道:“是那两个叛徒,王绍徽与倪文焕?”“叛徒”自然是周夫人自己的理解。
周应秋听着也走了过来,沉吟一声,道:“让他们等着,我从后门出去。”
周夫人又一愣,道:“老爷,你这个时候要去哪里?”
周应秋道:“进宫谢恩。”
此刻,朱栩与傅昌宗也差不多吃完了,傅昌宗擦了擦嘴,道:“绕过廷议直接任命大臣,一次两次还可以,若是多了,只怕会引起朝臣反弹。”
朱栩擦完嘴,就没有一点样子的躺在软塌上,剃着牙道:“反弹什么,有内阁呈奏,有我的诏书,完全合乎法度,再说了,这个不是信王拟定的吗?要反弹,他们也得去找信王。”
傅昌宗听着朱栩近乎耍无赖的话不由怔了怔,然后道:“所以,你说的挡箭牌,就是指这个?”
朱栩笑容很诡异,道:“挡箭牌是可以重复利用的,现在的箭矢还太小。”
傅昌宗深知他这位外甥的手段,心里不自觉的同情了信王一阵,然后便又转回正题,道:“那,你是打算先整顿吏治,还是税务?”
朱栩躺在那,头枕着双手,意味深长道:“想做事得有钱,先从税务开始吧。不过先得挑起事情来,让这帮大人们忙起来,这样咱们的事情才能顺利一点。”
第190章 信王欲关商会
两人正说着,曹化淳转身站在门口,躬着身说道:“皇上,周应秋求见。”
朱栩笑了起来,坐起来看着傅昌宗道:“一起听听。”
傅昌宗也知道,朱栩是要通过周应秋控制这个百官之首的吏部,闻言笑着,站起来,走到屏风后面藏好。
周应秋穿戴整齐,恭恭敬敬的站在朱栩身前,躬身而拜道:“臣,周应秋拜见皇上。”
朱栩摆了摆手,道:“平身,来人,赐座。”
一个内侍搬过一个凳子放在周应秋身后,悄然又退回去。
周应秋谢了声恩,便小半屁股坐上去,躬着身,一副认真聆听圣训模样。
朱栩晃动着肩膀,缓解一下疲惫,拿过边上的茶,喝之前问道:“说说看,履任吏部有什么打算?”
周应秋又站起来,抬着手道:“回皇上,臣听说吏部如今买官卖官,贪污受贿盛行,臣到任之后,先会严厉整肃吏治,旦有发现,统统按律严办。”
朱栩神色微动,细细琢磨周应秋的话。周应秋这个人,在历史上是阉党“十狗”之首,为人隐忍,也极其有能力。他这个时候来,说这个话,显然是有隐晦投名状的。
很快,朱栩就听出味来,现在卖官最厉害的,就是东林党,用的是“驱邪用正”的旗号,买家大部分来自江南官商集团。还有就是晋商,他们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真要是列出名单,挨个按律抄家,只怕不比上次朝廷抢劫京城商贩来的少。
朱栩满意的微微点头,手指敲着桌面,简单明了的道:“不着急,慢慢来。朕要你做的是三件事:第一,今后任何升迁的人,不得是朋党。第二,严控官绅子弟为官,多提寒门。第三,吏部内部要自上而下的清查,挖骨疗毒。这些都要隐而不漏,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周应秋听着朱栩的话,心领神会,道:“臣明白。”
周应秋说完,抬头看着朱栩端起茶杯又悠闲的喝茶,垂下眼帘道:“皇上,臣认为,外臣可能会试探您。”
朱栩手里的茶杯一顿,抬眼道:“试探?”
周应秋微微躬身,道:“是,臣推断应该是您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一旦他们能够在朝会上压制住您,那么日后的朝堂就……”
“嗯,朕明白了。”
朱栩颌首,周应秋的话意思很明了。实际上就是新君与外臣的磨合,第一次最为重要,结果将是一种模式,会一直延续下去。一旦让外臣在朝堂上取得上风,有了足够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会越来越强,如同天启皇帝一样,最后事事都得廷议,否则政令难行,出不了紫禁城!
周应秋见朱栩点头,又道:“臣认为,我大明现在有三大要务:税银,吏治,以及整顿边务。”
朱栩微笑着点头,这周应秋尽管品行差了点,但能力还是有的。
周应秋这次来除了谢恩,还有就是显示能力的意思,见朱栩点头,又一连说了好几条,涉及道京察,科道,矿监,盐税等等。
这两天朱栩累的不行,但听着周应秋的话,还是有很多启迪。傅昌宗在官场毕竟时间短,远不如周应秋老辣,深谙其中三味,每一句话都直中要害。
待周应秋告一段落,朱栩沉吟一声,道:“从明天起,你可以来文昭阁左边偏房,与朕的舅舅一起坐班。”
周应秋一怔,户部尚书已经递折子辞官,实际上明显就是给傅昌宗让位置,傅昌宗因为是皇亲国戚无法再进一步,但户部俨然已经是由傅昌宗在打理了。
他转瞬间就明白了,与傅昌宗一起在皇上身边坐班,他这是真正成为皇上的心腹了。慌忙抬手,脸上带着喜色拜道:“臣拜谢皇上隆恩。”
朱栩微微一笑,端着茶杯啜了口茶。
周应秋见朱栩神色困倦,刚要告退,心里一动,又道:“皇上,倪文焕与王绍徽此刻正在臣的府邸。”
朱栩眉头一动,旋即一笑道:“朕知道了,打发他们走吧,朕自有安排。”
“是,臣告退。”
周应秋看了朱栩一眼,退了几步转身向外面走去。
傅昌宗从屏风后走出来,向朱栩道:“这位周大人,也是有野心的人。”
朱栩站起来,在地上走了几步,松了松腿脚,道:“我现在需要的不是忠臣或者奸臣,而是能做事的人。”
傅昌宗看了眼朱栩,若有所思,心里很快同意。东林党唱高调,实事做的反而很少,反倒是阉党,因为有企图心,做事更用心更卖力,尽管其中也包含了私心。
想到阉党,傅昌宗又看了眼朱栩。心里暗动:魏忠贤现在还关在天牢,栩儿一直都留着他,是有什么目的?
下面的日子,朱栩在等待登基日期到来,却也丝毫没办法闲着,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来决定,点头。
他不闲着,宫外更不闲着。
这个时候,是各地官员陆续进京述职的时候,更有之前被阉党逼退罢黜的东林党人,此刻纷纷进京,聚集在杨涟的府上,其中就有左光斗,顾大章等人,一副即将复启,重整朝纲的昂扬之态。
而阉党更是惶恐不安,不论是新皇,还是信王亦或者帝师的杨涟,都不太可能放过阉党,所以,他们也活动的越加频繁。
随着时间渐渐推移,京官很快就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三股势力,信王为首的“保皇党”,杨涟为首的东林党,还有就是顾秉谦,魏广徽为首的顾党,或者说阉党!
至于不结党的中立官员或者傅昌宗、周应秋等都或明或暗的表态不参与党争,隐晦的成为第四股势力。
二月的最后一天,朱由检坐着马车,在城东一个院子慢慢的逛着。
王承恩跟在他身侧,笑着道:“王爷,这个院子如何?不论大小还是位置,奴婢都觉得非常合适。”
朱由检逛了一圈,也满意的道:“不错,对了,这个院子多少银子?”
王承恩道:“王爷,整整八千两。”
朱由检脚步一顿,转头皱眉看向他道:“哪来的银子?”
短短半个月,朱由检已经深刻感受到大明的日益艰难,每一分银子都恨不得分成十瓣花,更何况,他宫里的情况他自己清楚。
王承恩笑的很从容,道:“王爷,难道你忘了与皇上合伙做的那个商会了?”
朱由检是传统的读书人,厌恶铜臭,厌恶商人,之前也不过是为了躲避朱由校的猜疑,现在听着王承恩的话,眉头紧拧,心里生出极其怪异的感觉。
王承恩最是了解他的这位主子,看着他的脸色,陪着一起沉默。
许久之后,朱由检道:“你觉得,我要是上书,敦请皇上关闭那些商会,你觉得如何?”
第191章 信王的遭遇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的侧脸,确信他是认真的,默然一阵,道:“王爷,奴婢劝你打消这个念头。”
朱由检看着王承恩,迟疑良久,有些不甘愿的点点头,又看了眼这个院子,道:“就这个吧,明日登基大典之后就搬。”
“是。”王承恩这才松了一口气,想到那日还是惠王的皇上与平王说的那些话,做事情的手笔,再看着朱由检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不怎么安定。
朱由检定下院子,便从院子出来,看了看朱雀大街两边,脸上带着谨慎的微笑道:“走,咱们学学皇上,今天也去逛街街。”
王承恩脸上带着一点笑容,跟在朱由检身后。
明天就是新皇的登基大典,也只有现在才能忙里偷闲,轻松一下。
朱由检与王承恩一前一后慢慢的走着,身后不远不近的跟着几个便衣侍卫。
“哼,阉党不除,国事难已!”
忽然间,朱由检头顶传来一声冷喝,还伴随着摔盘子的声音。
朱由检抬头看去,只见两个中年人对坐,都面红耳赤,愤恨难当的模样。
王承恩上前一步,低声道:“是倪文焕与王绍徽,两人之前都是都察院御史,据说因为忤逆魏忠贤,一个被降级,一个被明升暗降的调去了南京。”
朱由检微皱的眉头松开,轻轻点头,道:“走,上去听听。”
王承恩没有说话,跟在朱由检身后。
他不同于被朱栩要去的曹化淳,本来是朱由校派去监视信王的,只是后来关系转换,两人相互信任,感情非常。王承恩十分了解朱由检,知道朱由检心底也非常厌恶阉党,不尝没有消灭阉党的心思。
倪文焕好似已经喝了不少,脸色通红,又是一杯灌入口中,冷声道:“阉党祸国殃民,朝堂上下无不受其所害,理当彻底剪除!”
王绍徽也面红耳赤,怒道:“不错,而今正人受挫,奸臣当道,你我更应奋发,联络同道,消灭阉党,驱邪用正!”
朱由检走上来,将两人的话一字不漏的收入耳朵里。却没有上前,在另一边坐下,慢慢的一边吃酒一边听着两人的牢骚,眼神里若有所动。
“李大人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