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独断大明-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顾秉谦也被允许来了,此刻沉着脸,面无表情。今天最着急的就是他了,虽然心里认为皇帝不会让他走,但如果群臣一直弹劾,他不走也得走!
  因此他看向左手边的叶向高,韩爌两人,目光阴沉,也只有这两人可以威胁到他。
  孙承宗一如往常,立着不动,一看就知道不想介入党争。
  杨涟脸上不见怨愤,现在一副跃跃欲试,踌躇满志模样。
  叶向高胖胖的脸上看不出表情,但那种姿势却好似志在必得。
  韩爌脸色瘦黄,眼神凌厉,同样有着一种舍我其谁之势。
  而其他人,大部分也都非常激动,一脸热切的看着朱由检,等待着他念完。
  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一旦有四人入阁,就有位置释放出来。
  朱由检一念完,就站了回去。
  “启奏皇上,臣据本弹劾顾秉谦。”河南道御史第一个站出来,大声道:“贪污纳贿,结党营私,并有泄露天启四年科举目纲,望皇上治其罪!”
  朱栩嘴角微动,暗笑道“这就开始了。”
  吏科给事中也站出来,义愤填膺的道:“皇上,顾秉谦与魏广徽狼狈为奸,收受盐商贿赂,以至于盐价沸腾,民不聊生,臣恳请皇上命有司查处。”
  都察院御史出列,道:“皇上,臣有各地盐商行贿的名单,请皇上明鉴。”
  曹化淳拿过奏本递上来,朱栩面无表情的翻看一眼,目光冷峻的看向顾秉谦。
  这老东西捐上来的可比这上面的少多了。
  顾秉谦慌忙出列,跪地道:“启奏皇上,老臣家产已尽数捐出,望请皇上明察。”
  顾秉谦一跪地,后面的党羽也开始发力。
  有御史上前,厉色道:“皇上,东林党为祸天下,此番为了攻讦首辅,给叶向高等人腾位置,如此卑鄙无耻,着实可恨!”
  广东道御史上前,大声弹劾道:“皇上,叶向高平庸无能,毫无建树。魏忠贤擅权,自畏而走。韩爌不堪大任,历首辅不过短短数月而走,如今新皇登基,百废待兴,又去而复返,实乃权欲熏心,不可用,不足倚!”
  “皇上,赵南星培植私人,蝇营狗苟,掩面离京,而今可返吗?”
  “左光斗等人贪污纳贿,汪文言如今还在狱中,莫非一切都不作数了?”
  “杨涟虽为帝师,履左都御史不过数月,亦可入阁?这天下如何看皇上?”
  顾秉谦发力,弹劾之声大起。
  东林党自然也不是吃素的。
  刑部侍郎站出来,朗声道:“顾秉谦罪证齐全,理当发有司审问,岂可有证而不问?”
  都察院御史出列,同样的大声道:“众所周知,顾秉谦与魏广徽狼狈为奸,而今魏广徽认罪伏法,焉有不审顾秉谦之理?”
  “臣议交三法司会审,明示天下!”
  “混账之言!”顾秉谦的党羽自然极力反驳,有御史上前道:“顾阁老乃当朝首辅,岂可随意审问?更何况,就凭一本所谓的名单就要下狱,王法何在?皇上何在?”
  十三道御史的广东道御史站出来,呛声道:“今日廷议推举阁臣,东林党却一心攻击顾阁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请皇上明鉴!”
  “还请皇上明鉴,东林党结党营私,已将所有内阁辅臣之位视为囊中之物,请皇上严查!”
  朱栩坐在上面,表情的淡淡的看着双方吵来吵去。
  自古以来,朝臣结党都是大忌,偏偏在这明末几十年,结党之风盛行,若是没有党羽,根本难以成势,谁也阻止不了。
  朱由检看着东林党越来越盛的气势,加上顾秉谦跪在那,顾党越来越弱,俨然就力不可支。
  他心知昨天倪文焕与王绍徽两人的话属实,不由得脸色有些冷。他以前也认为这些大人们是志同道合而一起为朝廷效力,现在看来,却是结党营私,蝇营狗苟,居然连内阁辅臣这样的位置都敢私下妄定!
  这眼里可还有王法?至皇上于何地?
  孙承宗早就习以为常,站在那一动不动。这帮人还将上面的皇帝当做天启帝亦或者是晚年的万历帝,殊不知,这位的心思,远不是他们可以揣度的。
  杨涟信心十足,面对微笑。
  等他们争吵的差不多了,朱栩端着茶杯轻啜了一口,道:“争来争去都是这五位,剩下的五人为何无人议论?信王!”
  黄立极是去年升的礼部尚书,詹事府少詹事,翰林出生,以现在的资历来说,对于其他几人都弱了一些,明显就是陪跑。
  钱龙锡也是詹事府少詹事,前任礼部右侍郎,去年转任南京礼部尚书,明显资历也不够,陪跑。
  其他三人就更差一些,连陪跑都算不上。
  朱由检上前一步,道:“皇上,内阁辅臣事关重大,臣议枚卜。”
  朱栩眉头一挑,这个枚卜,简单来说就是抽签了。这也算是惯例,每当朝臣们争议不下,就用这种办法。皇帝从十个中抽四个或者五个,然后剩下依次替补。
  杨涟慌忙站出来,大声道:“臣反对!”
  杨涟话音未落,倪文焕就站出来,道:“不知杨大人反对什么?”
  杨涟神色沉肃,抬手向朱栩道:“皇上,内阁辅臣事关社稷,万不能大意,臣伏请皇上以众臣之议,圣断裁决!”
  杨涟刚说完,王绍徽就出列,道:“下官还是不知杨大人反对什么,朝堂之上不曾禁言,皇上也听得朝臣之议,有何可反对的?”


第214章 议裁撤锦衣卫
  随着信王一党的参与,朝堂的争论更加激烈起来。
  从攻击顾秉谦,转向了如何甄选辅臣。
  朱栩坐在上面,表情平静,一直静心的听着,丝毫不着急。
  没多久,整个朝堂几乎都被卷入进去,甚至是孙承宗,傅昌宗等人也没有能逃过,加入进去分辩了几句。
  朱栩眉头皱了皱,这有点失控啊。
  乓!
  朱栩猛的一拍惊堂木,大殿里的所有人都是一惊,纷纷抬头看向朱栩,然后迅速归位。
  朱栩目光冷淡的扫过一圈,沉声道:“都是朝堂众臣,毫无气度,还不如菜市场!今后凡是弹劾五品以上的大臣,先将奏本证据递给刑部查实再奏!顾秉谦身为首辅,岂能随意构陷攻击!”
  满堂大臣都是神色微变,皇帝这话明显是要保顾秉谦了。
  可是顾秉谦不下台,叶向高,韩爌该如何安置?
  傅昌宗最是明白朱栩心意的,朱栩话音落下,稍一琢磨就出列道:“臣知罪!”
  傅昌宗这么一“认罪”,陆续有大臣也站出来躬身领罪。
  接着包括顾秉谦,孙承宗,杨涟,甚至是一直不说话的叶向高,韩爌也只得“知罪”。
  等一干人请完罪,朱栩又看向朱由检道:“信王,你认为此事该如何?”
  朱由检上前一步,稍稍思忖便道:“皇上,臣认为当缓议,不若暂且搁置,先议下面的事情。”
  “臣反……”
  朱栩一摆手,打断要开口的杨涟,道:“议下一条。”
  叶向高与韩爌对视一眼,眉头皱起,这与他预估的不太一样。
  杨涟以及众多东林党人虽然不甘心,但根据以往经验,没有十天半月根本不会有结果,便也偃旗息鼓。
  唯独信王稍稍松了口气,他如今在内阁内的地位不断攀升,尤其是顾秉谦被朱栩要求闭门思过,内阁近乎就是他一个人。虽然傅昌宗与周应秋进宫辅佐,但绝大部分还是他在拿主意。
  要是叶向高,韩爌这两人进入内阁,以两人的资历威望,只怕他根本压不住。
  孙承宗却早就预想到了这样的结果,无动于衷的站在那。
  “皇上,臣有本奏!”山东道御史走出来,拿着板沉声道:“朝廷税银自弘治之后日渐减少,而今十不存一,臣请清查全国税赋!”
  他的话音一落,大殿里顿时嗡翁响了起来。
  大明的税赋,绝大部分来自田税,也就是百姓头上,其他的基本形同虚设。这种情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当年张居正极力变法,做出了一些成效。
  但他一死,他的一切改革都被推翻,原本就在流失的各种税银,更加快速的消失殆尽。
  在成化年间,大明税银大约在三千万到五千万两之间,万历初也有一千八百万左右,再经历了朝鲜三大征之后,也还有五百万两左右,但到了天启初,却只有二百五十万两上下。
  这些流失的税银,不止是天灾人祸,有皇室宗亲的肆意强取豪夺,官僚体系的膨胀,吏治的腐败,还有就是军政体质的近乎瘫痪!
  简儿来说,就是不交税的人越来越多,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多,交税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贫苦。
  满朝的大臣们就是既得利益者,一旦有了功名就不在是“贱民”,成为“士人”一族,最简单的好处,就是无需纳税,而且不是他一个人。全家,甚至一个宗族的地都可以挂在他的名下,然后,免一切税赋!
  对于清查税赋这种事,大明历朝历代,有影响的只有两次,一个是太祖皇帝朱元璋干过,另一个就是张居正。
  可是,张居正的下场很凄惨。
  大臣们嗡翁议论不止,不是担心会牵扯到他们。而是在议论,如何清查,谁人来做主。
  在周应秋一个眼神示意下,一个御史站出来,沉声道:“皇上,臣认为,税银不能只从百姓中来,臣家有田亩五百,愿与百姓同列!”
  “臣反对!”
  这个御史话音落下,顿时一个给事中脸色突变,上前大声道:“皇上,此举有悖祖法,臣议万不可行!”
  陕西道御史也跟着出列,急声道:“皇上,士族乃我大明根基,切不可轻动!”
  此议一出,满朝大臣们都无法淡定了,鱼贯而出,不停的向朱栩谏言。
  “皇上,士族与皇族同干休,望皇上切勿鲁莽行事!”
  “此举必然会酿出大祸,动摇国本,甚至是天下大乱!”
  “皇上,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臣反对!”
  转眼间,近乎满朝文武都出列,前所未有的坚声发对。
  朱栩眼神微冷,从他们的神色中可以看出,他们是确确实实的从心底反对。他们还是当朝大臣,若是放到地方,甚至是消息传出,只怕真会是一场波及整个大明的轩然大波!
  这不过是一个试探。
  朱栩深吸一口气,压住心底的怒火,笑着摆了摆手道:“此举皆是自愿而行,朝廷不会强迫。今天议的是查税,不要偏题。”
  众臣听着朱栩的话,心里还是不放心,都沉着脸退下。
  顾秉谦看着朱栩的神色,心里却隐约觉得未必是这样。但他更深知,如果真要强行摊派,只怕今后皇帝的旨意拟好后未必能出的了宫!
  更别说,天高地远的那些土皇帝。
  孙承宗见朱栩这么快就收回话头,情知朱栩是理智的,便稍稍安心。
  倒是信王并没有这怎么在意,出列道:“臣认为,当清查所有赋税,由户部与刑部两部并查。”
  “准!”
  朱栩虽然是冲着茶税去的,但是各种暴利的包括药材之类的都清查一番,却也再好不过。
  这些大臣们自然不明白朱栩的意图,也不清楚锦衣卫已经开始悄悄的在摸底。
  朱栩扫了眼下面,淡淡的开口道:“下一个。”
  给事中陈良训应声站出来,向着朱栩道:“皇上,臣请裁撤锦衣卫!”
  朱栩眼睛一眯,瞥了眼朱由检,翻看眼前的奏本,这是今天的廷议条陈,他还没看。
  果然,第三条就是议裁撤锦衣卫。
  朱栩神色平静,漠然道:“是什么理由?”
  陈良训傲立如松,语气慷慨的道:“皇上,锦衣卫自设立以来多行不法,尤其是魏忠贤擅权,对朝臣多有迫害。臣观古今未来,明君不为,是以臣请裁撤!”


第215章 停锦衣卫俸银
  “臣也赞同。”巡盐御史出列,道:“皇上,镇抚司狱实乃鬼刹修罗之所,阴暗晦涩之地,臣请裁撤!”
  刑部侍郎跟着站出来,上奏道:“皇上,锦衣卫历来靡费甚重,尤以魏忠贤擅权,动辄数十万,臣附议裁撤!”
  一连七八个都附议,最后王绍徽与倪文焕也都站了出来。
  “皇上,而今国库空虚,臣请裁撤诸多无用衙门,以缓解用度,节省税银以他用。”
  甚至是杨涟都站了出来。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却暗想,语气都还算委婉,只怕朱由检的这个心思很早就有了。
  而杨涟等人也深恨锦衣卫,一拍即合。裁撤了锦衣卫,东厂也形同虚设,一口气就废掉了大明的两大情报机构。
  顾秉谦一直注视着朱栩,很快他就想到了骆养性,心里一动,上前奏道:“皇上,臣反对,锦衣卫已经历存两百年,屡有功绩,不应稍有恶劣就裁撤。”
  “臣附议。”顾秉谦的党羽立马站出来,大声道:“皇上,锦衣卫乃是太祖太宗钦定,祖法不可弃!”
  “皇上,臣也赞同,锦衣卫不可轻动。”
  “锦衣卫的劣迹皆在用人,臣认为君明臣贤即可,不当裁撤。”
  很快,朝堂上又争吵起来。东林党外加信王一方,与顾秉谦一党激烈争辩,不可开交。
  顾秉谦难得找到拍马屁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哪怕知道势单力孤,依然像个烈士,颇有些无所畏惧的模样。
  朱栩暗自好笑,对着顾秉谦不动声色的点头,然后看向朱由检道:“信王,你怎么看?”
  朝臣们丝毫不意外,这几乎是新皇的固定模式,每次决定前,都会问信王这么一句。
  朱由检面色不变,上前道:“回皇上,臣赞同裁撤。”
  朱栩轻轻颌首,目光扫过群臣,淡淡道:“户部,从明年开始,锦衣卫的俸银停发。”
  “吾皇圣明。”
  支持裁撤的大臣们纷纷大喜,甚至是朱由检也主动上前。
  朱栩看着这帮人激动,心里却暗自道“朕说裁撤了吗?”
  “下一条。”朱栩面无表情的道。
  陕西道御史走出来,沉声道:“皇上,陕西大旱,陕西总督上奏请抚银七十万两。”
  朱栩看向顾秉谦,道:“内阁怎么说?”
  顾秉谦上前一步,抬手道:“启奏皇上,国库税银已经都有去处,难有抚银发放。”
  朱栩目光转向傅昌宗,道:“户部。”
  傅昌宗出列,道:“回皇上,户部库银早已经用竭,之前的银响还没有凑出。臣,请发内帑。”
  曹化淳眉头一皱,上前道:“内帑已全部发出,尽数由内阁接手,转入户部。”
  朝堂上顿时交头接耳,嗡嗡响了起来。
  “内帑已经用完了……”
  “是啊,前面五百万两,后面三百万两,宫里应该也没有银子了……”
  “那怎么办,陕西近年来大旱,蝗灾连连,没有镇抚,只怕会出事……”
  “不止是陕西,西南四省,尤其是四川,朝廷没有银子,民变怕是会越演越烈。”
  朱栩等着大臣们议论了一阵,又看向朱由检道:“信王,你怎么看?”
  朱由检也紧拧眉头,他在内阁不少日子了,他清楚户部国库的情况,今年朝廷用银本就多,但税银就那么一点,现在连内帑都用完了。
  他沉着脸站出来,思忖着道:“回皇上,臣认为,可以请城中富户纳捐。”
  朱栩眉头一挑,表情有些古怪。
  历史上这一招也屡见不鲜,最后李自成都打到北京城了,朝廷在京城纳捐,最后居然只有二十多万两,其中大部分还左手换右手的消失不见了。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朱栩看着他们议论,也知道议论不出好的结果,想了想便道:“此事交由户部明发京城,务必要公开,不能强迫,一切凭自愿,且决不能有任何贪污纳贿之举。”
  “臣遵旨!”
  傅昌宗出列,躬身说道。
  “下一条。”
  明末的朝堂极其没有效率,哪怕朱栩进行诸多干预,但也没有提升多少。
  后面还是各地平叛,赈灾,弹劾等等,还有就是各种论理,堂堂皇皇的大道理,让人无法反驳,偏偏毫无实际用处或者根本无法执行。
  朱栩在最上面枯坐了近两个时辰,但这帮大臣们毫无疲倦之色,依旧侃侃而谈。
  礼部尚书已经上书辞官,加上工部尚书空缺,现在朝堂上争论的就是这个。
  内阁辅臣太过复杂,但这两部尚书相对单纯。
  工部,事关造船,事关水军以及海军,礼部涉及就更多了,尤其是科举。
  朱栩心里自有打算,任由他们争吵,一直不开口。
  皇帝不开口,大臣们再吵也决定不了,在最后朝臣们争持不下,朱栩一句“再议”宣布了退朝。
  朱栩离开金銮殿,一边走一边道:“小曹,你觉得,礼部,工部尚书谁比较合适?”
  曹化淳也是个心思通透的人,躬着身道:“皇上,奴婢不知。”
  朱栩笑了笑,心里琢磨一阵,却也没有好人选。
  刚刚走到文昭阁,刘时敏就过来道:“皇上,骆大人,朱大人来了。”
  朱栩点头,迈步走进去。
  “臣骆养性(朱宗汉)叩见皇上!”
  朱栩一进来,两人就单膝跪地。
  两人都是衣甲鲜明,此刻脸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凝重之色。
  朱栩笑了笑,摆手道:“无需担心,朕没有说要裁撤锦衣卫。今后锦衣卫的一应诏狱、兵甲都转给东厂,俸银从内帑出。锦衣卫要重新秘选驻址。奉密诏,执王命令箭行事,指挥使挂左都督衔。”
  骆养性与朱宗汉本来都心神忐忑,真的害怕锦衣卫被裁撤,那样他们就一无所有了。
  “臣领旨。”
  骆养性与朱宗汉两人都是暗自大喜,不但没有裁撤,他们的官位与权力都提升与扩大了。
  朱栩坐在软塌上,喝了口茶,看着两人道:“骆养性,你负责山海关以内,朱宗汉,你负责关外,包括蒙古,朝鲜,倭国……”
  锦衣卫要成为彻底的情报机构,就必须隐藏起来。朱栩慢慢的说着,向两人勾勒着情报机构的框架。
  朱宗汉之前听过朱栩说了不少,此刻却听到了更多,更为细致,心里默默警惕。
  他的身份非常敏感,想要获得皇帝的完全信任,他还需做更多。


第216章 商业模式
  文昭阁内。
  朱栩披着单衣,慢慢的翻着各地奏本。
  他手里的是两广总督的奏本,弹劾的是秦良玉,指责她滥用兵权,致使两广之地匪患不绝,民不聊生。
  朱栩眉头皱了皱,依照他的了解。
  明末天灾最为严重的当属陕西,其次是四川,山西,山东,河南,他命秦良玉总理西南四省军务,就是想在严重天灾来临之前平定西南,然后有充足的银响粮食镇抚,应该能够稳住西南四省。
  只要西南四省不乱,他就有足够的精力面对陕西的流民,以及后金即将上台的黄太吉。
  朱栩看着折子,思忖良久,道:“传旨,命两广总督回京,再命平王为钦差,待朕巡抚西南四省。”
  “遵旨。”
  刘时敏在远处躬身,转身出门。
  朱栩又看了一阵,忽然抬头看向曹化淳道:“大哥,现在在忙什么?”
  “回皇上。”
  曹化淳走过来,道:“傅公子最近比较忙,都是关于夏盐,春茶。”
  朱栩颌首,心里暗自松了口气。夏盐,春茶即将上市,他干枯的财政就可以缓解一大部分了。
  此刻,惠通商行内。
  魏良卿春光满面,他身边的是福建布政司的参议,五品官,名叫王连,他一脸堆笑,热情的给魏良卿斟酒。
  酒过半酣,王连面红耳赤的看着魏良卿,道:“魏掌柜,你这商行,听说,有皇家的分子?”
  魏良卿现在真的是风光无比,比跟着魏忠贤的时候更盛。现在很多人都在传,这惠通商行是皇上的,相当于皇家商会。他作为掌柜,谁不得给几分面子!
  就在前不久,一位侯爷缺银子,想来借贷,都好言好语的求了他半晌。
  魏良卿喝了不少,却没有完全喝醉,喷着酒气道:“王大人,我知道,你肯定是想见我们大公子?是为了春茶来的吧……”
  王连毫无被看破的尴尬,凑近一点道:“魏掌柜,我可听说了,朝廷要发许可文书,今后没有文书一律不准买卖茶叶。这文书是要户部核发,想必,傅大公子能轻易拿到吧?”
  魏良卿打了酒嗝,一脸涨红的看着王连,笑容诡秘的道:“那是当然,实话告诉你,朝廷实际上只准备给几家大商会发许可,只要是这几家商会的人才能售茶,其他的嘛,呵呵……”
  王连听着,神色不变道:“魏掌柜,具体是哪几家,可有定下来?”
  魏良卿努力的睁眼看着他,醉笑道:“目前就定下了一家,那是惠晋商行,那个商行有大公子的分,你说,能不给?”
  王连伸着头,小声的道:“就是……那个山右人建立的,大掌柜是范进雄?”
  “没错!”魏良卿看着王连,笑容越多道:“说了这么多,王大人是不是该表示一下?”
  王连一怔,旋即从怀里掏出几张银票递过去,越发热切的道:“还请魏掌柜多多指点。”
  魏良卿拿过来眯着眼一看,足足一万两,他揣入怀里,笑呵呵的道:“好说,其实办法也简单,跟大公子合作,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