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2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新格拉纳达政府的态度,所以我认为我们有必要确定一下。”在这方面,李牧的心黑起来同样是当仁不让,如果新格拉纳达政府不配合,那么李牧不介意让新格拉纳达政府重新变成哥伦比亚政府。
第602章 麻烦
在原本的历史上,巴拿马运河就命运多戕,弱小的哥伦比亚政府无力修建巴拿马运河,只好求助于外力,先后将巴拿马运河的修筑权卖给美国和法国。
卖给美国的时候,美国正忙于南北战争无暇他顾,于是法国人在1878年接手巴拿马运河工程。
法国人也是被苏伊士运河的成功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到美洲的现实情况,在法国人和哥伦比亚政府签订的协议中,法国人必须在自1878年起的五年内完成对巴拿马运河的勘探工作,并在随后的12年内将巴拿马运河建成。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法国人也是标准的眼高手低。
巴拿马地峡的地形复杂程度远超法国人想象,这里丛林密布,气候炎热,疾病横行,导致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死于非命,并且缺少了铁路的配合,连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都无法运入巴拿马地峡。
无奈之下,法国人只好重金收购了美国人修筑的巴拿马铁路,但是按照合同规定,在这条铁路线上工作的美国工人必须全部留任。
结果美国工人又闹起幺蛾子,他们消极怠工,故意捣乱,导致整条铁路根本无法正常运营。
洋际运河公司的管理也有问题,雷赛布在开工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勘探工作,施工开始四年多之后,法国人这才发现巴拿马地峡太平洋一侧的海面比加勒比海一侧的海面要低20厘米,这导致设计图纸上的海平式运河完全不可能实现。
到了1889年,洋际运河公司终于山穷水尽,以雷赛布为首的公司高管层在工程难以为继的前提下,大肆侵吞为修筑运河公开发行的运河股票资金,同时为了掩盖真相,洋际运河公司继续公开发行债券,动用大笔资金贿赂政府官员,法国政府居然先后有150名部长和议员接受了洋际运河公司的贿赂。
到了这种程度,就算是雷赛布有金手指也无力回天,哥伦比亚政府只好再回头求美国接手运河工程。
李牧并不清楚巴拿马运河还有这么多故事,但突然出现的洋际运河公司还是让李牧感觉到一丝寒意。
“哥伦比亚政府方面传来的消息不太好,从昨天晚上开始,我一直让人联系哥伦比亚方面,虽然哥伦比亚政府方面还没有回应,但这本身就不正常。”J·P·摩根忧心重重,一旦哥伦比亚政府把运河开凿权授予法国洋际运河公司,那么李牧他们这个运河管理委员会就成了个笑话,李牧的一番运作也就全部泡汤。
“真是荒谬,法国人是不是以为加勒比海是地中海?如果他们真的这么认为,那么他们就错了。”洛克菲勒还是态度强硬,提起法国人一脸不屑。
不得不说普法战争的失败给法国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普法战争之前,法国陆军号称“天下第一陆军”,法国人以“欧洲宪兵”自诩,在陆地上,法国人几乎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普法战争打破了法国陆军的所有神话,普鲁士虽然有着悠久传统,但实际上因为皇帝尚未完成加冕仪式,普鲁士连个统一国家都算不上,法国居然被这样的普鲁士所打败,实在是让人大跌眼睛。
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菲勒当然有理由看不起法国人,别说洛克菲勒,就连李牧也看不上,在李牧看来,法国人现在或许还有一口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过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就会彻底被德国打断脊梁骨。
“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是等待哥伦比亚政府的回复,同时我们还要督促华盛顿,向哥伦比亚施加影响。”J·P·摩根不像洛克菲勒那样无法无天,还是幻想通过官方层面解决问题。
李牧和洛克菲勒却不这么看,J·P·摩根的话音刚落,李牧和洛克菲勒就交换了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会议无疾而终,没有达成任何共识。
晚上,李牧和洛克菲勒共进晚餐。
“皮柏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太让人失望了,我们不能被动等待,应该主动出击,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所以怎么能把美洲人的运河交给法国人去修筑,这简直太荒谬了……”洛克菲勒余怒未消,喋喋不休的发着牢骚。
“皮柏有它自己的理由,这是他的性格使然……”李牧能理解J·P·摩根,不过并不代表李牧能接受:“我赞成主动出击,但我们要找到方向,法国人成立的这个洋际运河公司……并不是官方机构吧……”
李牧的方式比较直接,既然洋际运河公司跳出来抢生意,那么直接针对洋际运河公司就行,这对哥伦比亚政府同样是个威慑。
“他们当然不是,但是怕只怕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洛克菲勒了解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所以说的有点含糊。
这年头“公司”的定义有点模糊,基本上所有的公司,在普通人看来差不多都是半官方机构,官方对这一点也并不否认。
比如洋际运河公司,虽然名义上这是一家股份制公司,由费尔南德·雷赛部担任主席,但要说这背后没有法国政府的支持,恐怕谁都不会相信。
李牧他们的这个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也是一样,其实用巴拉马运河公司来形容更加合适,虽然美国政府不占有公司股份,但是巴拿马运河公司的成立,是以美国国会通过运河项目为前提,所以之前巴拿马运河公司的股票才会受人追捧。
“他们不是要巴拿马运河吗?那就给他们好了,我们去尼加拉瓜。”李牧以退为进,想玩一手釜底抽薪。
其实巴拿马运河并不是唯一选项,当初开凿运河时的备选地点一共有四处,巴拿马地峡只是其中一处,除此之外还有尼加拉瓜地峡,特万特特佩克地峡等三处可供选择。
巴拿马地峡之所以入选,最大的优势在于距离最短,只有61公里,而尼瓜拉加地峡最大的优势则是有尼瓜拉加湖和圣胡安河可供利用。
更妙的是,为了排挤英国人,彻底控制巴拿马运河,美国政府在1849年和尼加拉瓜政府签订了《斯夸尔条约》,获得了尼加拉瓜运河的修筑权。
当然了,尼加拉瓜运河现在同样没有动工。
“你要放弃巴拿马运河,你是疯了吗?”洛克菲勒很明显不赞成李牧的提议。
“当然不会放弃,我们要的只是让别人相信我们会放弃就够了。”李牧肯定不会放弃巴拿马运河,也不会去修什么尼加拉瓜运河,只要其他人相信就行了。
这一招不可谓不狠,巴拿马运河之所以潜力巨大,就在于巴拿马运河的不可替代性,如果除了巴拿马运河之外,还有其他第二条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加勒比海,那么巴拿马运河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洋际运河公司的算盘也会被完全打乱。
“我明白了,这不失为是个好办法……”洛克菲勒也是聪明人,马上就明白了李牧的打算。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向巴拿马政府施压,法国人既然成立了洋际运河公司,那么一定和哥伦比亚政府有了某种默契,说不得我们要让哥伦比亚政府明白,美洲的事,美国说的才算数。”李牧双管齐下,不给法国人任何机会。
“那么我们分工好了,你负责煽风点火,我负责实际执行。”洛克菲勒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不抢李牧的工作。
说到煽风点火,这个世界上估计不会有人比李牧更擅长,但你这么堂而皇之的直接说出来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李牧被洛克菲勒气得翻白眼,明明挺好一件事儿,到了洛克菲勒嘴里就变了味,充满了阴谋味道。
“你可别闹的太过分了,要知道咱们将来还需要巴拿马人的配合。”李牧想起洛克菲勒的斑斑劣迹,忍不住出言叮嘱。
确实是不放心啊,这是个对自己人都能举起屠刀的家伙,如果撒到巴拿马,只会更加肆无忌惮。
“放心好了,我会留下足够的工人……”洛克菲勒笑得很绅士,但却让人不寒而栗。
转天的舆论马上就变了风向,前一天《时代周刊》还在为巴拿马运河公司摇旗呐喊,第二天的头版头条就成了“国会即将启动尼加拉瓜运河计划”。
相对来说,《城市早报》的态度更加激烈,头版头条是“法国人成立洋际运河公司,这究竟打了谁的脸”。
打了谁的现在还真不好说,表面上看起来打的是美国的,实际上哥伦比亚政府也有份儿,而这事现在还没尘埃落定,说不定到最后打的是法国人的。
《时代周刊》在舆论行业的地位无可替代,仅仅是一天之内,尼加拉瓜地峡成为所有纽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巴拿马运河马上成为昨日黄花。
做一家世界性报纸,《时代周刊》有欧洲分部,随着欧洲分部的介入,尼加拉瓜运河这把火终于烧到欧洲,第一个点燃的就是洋际运河公司。
和李牧一样,费尔南德·雷赛部每天都会看《时代周刊》。
和李牧不同的是,李牧看报纸是自己看,费尔南德·雷赛部则是让人读给他听。
当听到美国政府有意启动尼加拉瓜运河的消息之后,费尔南德·雷赛部先是笑出声,继而又眉头紧皱。
费尔南德·雷赛部之所以会发笑,是因为费尔南德·雷赛部根本不相信美国政府会启动尼加拉瓜运河工程。
而费尔南德·雷赛部之所以笑不出来,则是因为费尔南德·雷赛部也惊讶的发现,他信不信似乎都没用,只要其他人相信就够了,这足以对刚刚成立的洋际运河公司造成致命性打击。
和巴拿马运河公司一样,洋际运河公司同样也是个空壳子,但是和李牧他们不同,李牧他们这群富翁要是紧紧手,就算是不卖股票,巴拿马运河有可能开凿出来,而费尔南德·雷赛部空享有开凿苏伊士运河的荣誉,个人的经济能力并不能和李牧他们这群富翁相比,所以如果失去了社会信任,洋际运河公司就一文不值。
明白了个中要害,费尔南德·雷赛部顿时食不知味,急匆匆放下手中的餐具,来到洋际运河公司召开股东会议。
“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美国人绝对不会启动尼加拉瓜运河,所谓的尼加拉瓜运河只是个纸面计划,甚至从来都不曾存在过。”公司股东之一,法国航运业巨头理查德·尼克迈亚对费尔南德·雷赛部通报的消息表示不屑一顾。
“这只是东方人的阴谋,他很擅长这一手,最擅长在报纸上散布假消息,我们应该揭穿《时代周刊》,再把《时代周刊》赶出法国。”制造业巨头赛西·瓦格纳对《时代周刊》成见极深,这是要和《时代周刊》全面开战的节奏。
《时代周刊》进入法国的这两年,一直在对骏马集团进行大肆宣传,这对同样处于制造业的赛西·瓦格纳影响很大,所以赛西·瓦格纳对《时代周刊》恨之入骨,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恐怕我们不能这么做,之前《时代周刊》帮过爱丽舍宫的大忙,现在要对付《时代周刊》,恐怕爱丽舍宫不会同意。”费尔南德·雷赛部政治敏感度很高,否则也无法和哥伦比亚政府搭上线。
前段时间法国政府销售国债的时候,李牧可是帮了法国政府的大忙,所以费尔南德·雷赛部现在不得不承认,李牧现在就像是穿着重甲的中世纪骑士一样无懈可击。
热兵器时代,重甲骑兵已经被赶出历史舞台,但在冷兵器时代,重甲骑兵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存在,法国在这方面确实是个中翘楚。
“就算是无法把他们赶出法国,但要给他们找点麻烦也是轻而易举。”赛西·瓦格纳是巴黎的地头蛇,想给《时代周刊》找点麻烦,确实是很容易。
不过现在可不是给《时代周刊》找麻烦的时候,洋际运河公司自己的麻烦已经够大了。
第603章 大使
美国国会即将启动尼加拉瓜运河计划的消息传播开之后,来自欧洲的金主们彻底凌乱了,他们不知道洋际运河公司是否已经拿下哥伦比亚政府的授权,同时也不知道美国国会是否真的启动尼加拉瓜运河计划。
除此之外,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传言说哥伦比亚政府已经和美国政府重新签订合约,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权重新授予美国政府,也有传言说洋际运河公司的代表近日即将启程前往哥伦比亚,对巴拿马地峡进行实际勘探,最离谱的一个传言是英国人再次介入,美国人和法国人都已经没了机会。
其实最没机会的就是英国人,自从美国独立之后,英国在美洲的影响力每况愈下,眼看加拿大都即将沦为美国的附庸,对于南美,英国人更是鞭长莫及,早在30年前,英国人在南美就已经失去了影响力。
小道消息满天飞的一个好处是给巴拿马运河公司赢得了更多时间,只要欧洲的金主们还处于观望状态,那巴拿马运河公司就有机可乘。
3月5号,拉瑟福德·海斯在总统宫宣誓就职。
拉瑟福德·海斯是第一位在总统宫宣誓就职的美国总统,按照预定日程,拉瑟福德·海斯本应在3月3号宣誓就职,但考虑到3月5号是星期天,所以拉瑟福德·海斯在3月3号这一天进行了一次私下宣誓,然后到3月5号也就是星期一才进行公开宣誓。
可惜的是,尤利西斯·格兰特在总统宫一直住到3月4号才离开,这也导致海斯在已经宣誓的情况下却无法即时入主总统宫,这成了尤利西斯·格兰特政治生涯的又一污点。
李牧全程参与了拉瑟福德·海斯的两次宣誓,尤利西斯·格兰特离开总统宫的前夜,李牧进行了一次长谈。
按照之前的约定,尤利西斯·格兰特离任之后将前往骏马集团担任高级顾问,所以这一次李牧前往华盛顿,既是为了参加海斯的就职典礼,又是为了迎接尤利西斯·格兰特的到来。
尤利西斯·格兰特和李牧见面,话题当然脱不开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巴拿马运河。
“实在抱歉,我和汉密尔顿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没能拿到哥伦比亚的授权……”尤利西斯·格兰特提及此事时颇为无奈,这也算是人走茶凉,哥伦比亚政府就算是要谈,也是和海斯谈。
平心而论,尤利西斯·格兰特确实很希望在任内推进巴拿马运河,这将成为尤利西斯·格兰特任内为数不多的亮点,不至于让后人提起尤利西斯·格兰特来,唯一的印象就是那个失败的总统。
“没有关系,你能推动国会通过巴拿马运河项目,已经做了你所有能做的,接下来就看运河管理委员会的吧……”李牧说到这里,突然从西装口袋内取出一封邀请函:“说到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我这里有一份邀请函,上面有我们所有委员的署名,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想邀请您作为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的主席。”
毫无疑问,这个主席又是在为巴拿马运河公司造势,法国人搞了个洋际运河公司,让费尔南德·雷赛部去当主席,李牧他们干脆来个狠的,邀请一位刚刚卸任的前总统来当主席,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展示美国人在巴拿马运河项目上的信心。
“额,实在是……真让我有点受宠若惊……”尤利西斯·格兰特没想到李牧还能送来这么一份大礼,这是无论如何都要把尤利西斯·格兰特和巴拿马运河联系在一起。
别看尤利西斯·格兰特将来的名声十分糟糕,实际上在这个年代,如果不是因为民主党的中伤,还真没几个人在意尤利西斯·格兰特这个总统是否合格,毕竟现在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全世界所有政府排排站列在一起,恐怕也找不到一个合格清廉的。
“这是你应得的,美国人民……甚至是所有美洲人都应该永远记住,正是您推动了巴拿马运河项目的启动,巴拿马运河必将造福所有美洲人民,您的功劳不该被遗忘。”李牧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确实不是作伪。
别管尤利西斯·格兰特的口碑有多坏,别管作为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有多么的不合格,但是尤利西斯·格兰特对李牧确实很不错,这一点是必须要承认的。
如果没有尤利西斯·格兰特,那么骏马武器公司不会获得战争部的第一个订单,如果没有尤利西斯·格兰特,那么就不会有李牧的古巴之行,更不会有接下来的夏威夷之行,李牧在参议院不会拥有现在这么大的影响力,如果没有尤利西斯·格兰特,那么骏马武器公司同样不可能接连吞并春田、柯尔特、温彻斯特等军火公司,从而独霸美国军火市场……
这么算起来,别说是区区一个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主席,就算是李牧直接给尤利西斯·格兰特分点骏马集团的股份都应该。
“既然我当了巴拿马运河管理委员会的主席,那么就要尽到主席应有的责任,我认为我们接下来应该重点攻关马丁内斯·席尔瓦,这将会使我们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尤利西斯·格兰特进入状态很快,马上就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其实解决问题很简单,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就可以,只可惜尤利西斯·格兰特直到卸任才明白这一点。
做生意和打仗差不多,同样都是找到对手的弱点重点进攻,只要想明白了这一点,尤利西斯·格兰特不说能在商场如鱼得水,至少不会像在总统任上时那么糟糕。
说到打仗,十个李牧绑一块儿也不一定比得上一个尤利西斯·格兰特。
“马丁内斯·席尔瓦……”李牧知道这是哥伦比亚驻美大使,但并不认为马丁内斯·席尔瓦在巴拉马运河这件事上有多少话语权。
驻外大使这个职位怎么说呢,看上去表面很风光,实际上就是个传声筒,生活状态和钻进风箱里的老鼠差不多。
如果是美国人和哥伦比亚人发生了点纠纷,那么哥伦比亚驻美大使还能起到点调节作用,如果是美国人在纠纷里吃了亏,那说不得马丁内斯·席尔瓦还会被美国总统召见一番,然后被骂个狗血淋头,而如果纠纷得不到妥善处理,美国人要实施某种报复,那难免马丁内斯·席尔瓦会被贴上个办事不力的标签……
大使,干的就是这种活。
“你们放出要启动尼加拉瓜运河的消息之后,汉密尔顿和马丁内斯有过多次接触,马丁内斯表现的非常焦虑不安,其实如果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可以和马丁内斯·席尔瓦签订一个租让协议的补充条款,虽然哥伦比亚国会不一定会通过这个条款,但这能让我们占据充分主动。”尤利西斯·格兰特这段时间的工作也没少做,眼看即将出成果,总统任期却到了,所以可以想象,尤利西斯·格兰特内心是多么的沮丧,怪不得海斯都宣誓了,尤利西斯·格兰特还赖在总统宫内不肯搬走。
尤利西斯·格兰特所说的租让权,指的就是美国政府当初和新格拉纳达政府签订的《美国、新格拉纳达和平、友好、航海及通商条约》。
在这份条约中,美国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巴拿马运河开凿权,当时的期限是20年。
现在20年过去了,美国并没有如承诺般启动巴拿马运河计划,所以当初的合约按说已经作废,现在美国政府如果能和马丁内斯·席尔瓦签订一个补充条约,如果哥伦比亚政府能够确认,那么美国人就可以继续获得开凿权,从而将法国人排除在外。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和上一次得20年期限不同,这一次尤利西斯·格兰特想要的期限是100年。
身为哥伦比亚驻美国大使,马丁内斯席尔瓦虽然可以和美国政府签订这样的合约,但是合约必须经过哥伦比亚国会确认才能产生效力。
即使哥伦比亚国会不确认也没关系,到那时,美国政府就已经全面占据主动,从而有的是办法让哥伦比亚国会就范。
至于到时候马丁内斯·席尔瓦的命运,这并不在尤利西斯·格兰特的考虑范围内。
李牧同样也不在乎马丁内斯·席尔瓦的死活,听完尤利西斯·格兰特的话,李牧马上就打起精神:“可以,不知道我们的大使先生喜欢什么?”
说实话,如果是穿越之前的李牧,问出这样的话,可能会感到羞愧。
但对于现在的李牧来说,这完全就是下意识反应。
这就是时代特色,洋际运河公司能收买150位部长和议员,巴拿马运河公司能量也不差,全力发动只会效率更高。
“不需要太高的价码,有个5万美元左右,应该就足够让马丁内斯·席尔瓦满意了。”尤利西斯·格兰特更不羞愧,这种事在尤利西斯·格兰特看来也是司空见惯。
“那就五万美元!”李牧一言而决,这种程度的资金使用,李牧根本不需要和其他委员商量。
“宾果!等着瞧吧。”尤利西斯·格兰特信心满满,这会儿终于体会到随心所欲的自由。
当总统其实真是个苦差事,尤利西斯·格兰特在总统任上时肯定也知道可以用钱收买马丁内斯·席尔瓦,但是当时的尤利西斯·格兰特却不可能实施,这牵涉到一个国家荣誉的问题,别管实际上的美国政府是否清廉,门脸上的羊头还是一定要挂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