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膨胀的如此之快,肯定会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林向海并没有将华裔部队和土著部队进行混编,只是悄无声息的将所有中低层军官全部都换成华裔,然后部队就开始整编,还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训练,即使是明知道大多数土著都是炮灰,也要让这些炮灰更加有价值一些。
  这样一来,对马尼拉的进攻肯定是停止了,林向海和小费尔南德·冈萨雷斯不得不命令部队暂时后撤,脱离和马尼拉仆从军的接触。
  这倒又给了西班牙人机会,利用这短暂的休战机会,西班牙驻吕宋总督将棉兰、莱特等地的仆从军全部调到马尼拉加强防御,又将吕宋的西班牙人组织起来组建志愿军,准备和义军放手一搏。
  这些调动都是在义军眼皮子底下进行的,吉米虽然知道但却无可奈何,没办法,西班牙人有军舰,义军却只有舢板,在陆地上,义军能凭借优势武器将西班牙人打得满地找牙,一旦到了海上,双方的力量差距马上就掉了个个,琉球那边想往吕宋输送物资都只能采取偷渡这种方式。
  西班牙人也知道琉球那边在偷渡,靠近马拉贡的海面上,每天都有小船借着夜色往返,马尼拉总督府想尽一切办法打击,甚至派了军舰常驻马拉贡附近海域,试图将马拉贡彻底封锁,只要看到船只,西班牙人的军舰就会开炮。
  十月二十五号傍晚,西班牙殖民地舰队“挑战”号驱逐舰在马拉贡附近海域发现一艘不明国籍船只,“挑战”号随即要求对方停船接受检查,在对方船只逃逸时,“挑战”号指挥官下令开炮,半个小时后,在马拉贡以北50公里海域,“挑战”号救起了大约十五名美国人,这时“挑战”号才知道,他们击沉的是美籍商船“自由人”号。
  消息传回美国,舆论顿时大哗。
  从半年多之前开始,以《时代周刊》为首的媒体就开始鼓吹发动对外战争,在这个商人需要利润,政客需要政绩,军人需要军功,普通人也想碰碰运气的年代,战争就是所有人的共识,美国确实是已经从经济危机中挣扎出来,但经济恢复的还不够快,如果要尽快恢复到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战争就是最好的方式。
  绝对不能忽视媒体的力量,这年头的大多数美国人还没有接受过教育,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搞不清楚新闻机构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所以媒体的力量非常强大,当《时代周刊》头版头条报道“自由人”号商船被西班牙军舰击沉的消息后,“报复”马上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乔治·杜威将军的舰队已经向马尼拉出发,现在没准已经封锁了马尼拉港,说不定马上就会有战争的消息传来,我们的机会来了,各位,发动你们手上所有的力量吧,我们需要国会尽快批准向西班牙人宣战,他们想要的理由已经有了。”李牧心满意足,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国会向西班牙人宣战,远东公司就可以在吕宋完成收割。
  这是在克林顿城堡举行的远东公司股东会议上,历经数月,一群“战争贩子”再次聚首,现在“战争贩子”已经不是专属于李牧的称呼,洛克菲勒、亨利·杜邦,甚至一直以来名声都不错的J·P·摩根,他们都被冠以“战争贩子”这个称呼。
  “乔治·杜威将军的舰队有足够的把握吗?”J·P·摩根还有疑问,战争对于J·P·摩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百分之百的把握,就西班牙人的那几条破船,根本无法和乔治·杜威将军的舰队抗衡。”李牧对乔治·杜威的舰队有足够的信心。
  之前李牧获得的情报表明,西班牙在吕宋的殖民地舰队一共由七艘军舰组成,其中吨位最大的旗舰也不过1100吨,这些军舰全部都是全木的风帆战舰,连个钢壳都没有,其中服役最久的军舰已经超过30年,据说西班牙人从来不敢把那艘爷爷级的军舰开出港口,因为怕被海浪给打散了。
  乔治·杜威的舰队全部都是螺旋桨推进的新式军舰,这些军舰大多使用钢铁加固关键部位,舰上火炮最大口径是250毫米,西班牙殖民地舰队那边最大才125毫米,而且舰炮数量还有较大差距,无论怎么看,乔治·杜威都没有失败的理由。
  “西班牙人简直是疯了,他们居然向咱们的商船开火,感谢上帝,这真是送上门的理由。”亨利·杜邦才不管西班牙人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也不管商船上的水手有没有获救,亨利·杜邦只关心结果。
  或许亨利·杜邦还不够了解李牧,洛克菲勒听完亨利·杜邦的话之后,下意识的就看了眼李牧。
  “这是西班牙人自己犯傻,和我没关系。”李牧无奈摊手,虽然洛克菲勒的表情明显是不信,但这个锅李牧也不愿意背。
  不用纠结西班牙人为什么向美籍商船开火,关键是西班牙人就这么干了,或许是“挑战”号船长昏了头,或许是“自由人”号确实在向马拉贡提供物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华盛顿终于得到了合适的借口。
  现在这个结果还不错,至少不用炸沉自己的军舰,还要殉葬266名水兵,这么想起来,何止是不错哦,简直是非常好。
  “没人说和你有关系,那么我们就分头行动吧,是时候完成收割了。”洛克菲勒翻了个大大的白眼,真相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结果有利于美利坚。
  一群资本家一起出手,效率还是高的很,国会虽然在其他事上拖拖拉拉,从来不存在“效率”这个词,但在这件事上,国会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十一月底,国会参众两院联合决议,向西班牙政府提出要求,要求西班牙政府就吕宋殖民地军舰炮击美籍商船一事作出解释,同时要求西班牙人开放马尼拉港,美国太平洋舰队要进驻马尼拉,对此事进行调查。
  很明显,这是个西班牙政府绝对无法接受的要求。
  海斯总统甚至没等西班牙政府回复,十一月二十五号,海斯签署了战争决议,并将决议转交西班牙政府。
  考虑到乔治·杜威率领的太平洋舰队在十一月一号就封锁了马尼拉港,海斯将战争时间提前到十一月一号。
  战争时间还能提前?
  是的,一点问题也没有,实际上从“挑战”号舰长下令开炮的那一刻开始,战争就已经爆发了。
  “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击败西班牙人,我已经拟定好了名单,等战争一结束,就开始在吕宋勘探石油,亚洲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我们要抓住机会。”洛克菲勒有理想,不想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商人不是好商人,开发亚洲市场也是洛克菲勒加入远东公司的原因。
  “吕宋那边有没有石油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荷属东印度肯定有。”李牧的野心大,既然西班牙人已经成为砧板上的肉,那又有必要寻找新的目标。
  在李牧的印象里,吕宋确实是没有什么出名的油田,反而荷属东印度已经发现了石油,和倒霉透顶的西班牙相比,荷兰人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俩祖上都曾经风光过,一个是“海上马车夫”,一个曾经拥有“无敌舰队”,现在却都成了昨日黄花,只要华盛顿愿意,荷兰人也逃不掉。
  “荷属东印度不行,咱们现在的敌人是西班牙,不是荷兰,我想在几十年之内,荷兰人都不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所以如果我们想得到石油,我们最好采用温和点的方式。”洛克菲勒非常清醒,向西班牙人宣战,是美国的一次尝试,要通过这件事试探下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态度,荷兰和西班牙毕竟不同,西班牙现在是墙倒众人推,荷兰则和英国保持着亲密关系,打西班牙可以,英国人可以隔岸观火,但要是打荷兰人,英国人的态度还不确定。
  要是换个人,洛克菲勒才没有解释的耐心,李牧不同,李牧同样也是美孚石油的股东,洛克菲勒要给李牧应有的尊重。
  所谓“温和的方式”,大概是花钱买。
  李牧并不喜欢这种方式。


第734章 忧心
  李牧还是搞错了,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开采于1885年,要到1890年,荷兰国王威廉三世才会成立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开采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石油,这家石油公司也就是壳牌的前身,要到二十世纪初,荷兰皇家石油公司才会与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公司合并成立荷兰皇家壳牌公司。
  当然在此之前,荷属东印度群岛的爪哇人已经开始使用石油,只不过爪哇人并没有意识到石油的价值,直到1880年,东苏门答腊烟草公司的一位荷兰裔种植园经理才偶然发现荷属东印度群岛有石油存在。
  搞错了很正常,李牧上辈子也不是专业搞石油的,能了解荷属东印度群岛有石油就已经算是博闻强记了,洛克菲勒对远东的情况当然就更陌生。
  “你所谓的‘温和方式’是什么?用钱买?荷兰人不一定愿意。”李牧要确定洛克菲勒的底线,跟李牧在一起混了这么久,洛克菲勒应该不会这么好说话的。
  “这要先确定当地的情况再说,如果能用钱买到当然最好,如果不能,那就再想其他办法。”洛克菲勒和李牧不一样,对荷兰人并没有什么成见。
  洛克菲勒也不是什么好人,即使退一万步说,洛克菲勒也是合格的商人,而合格的商人最擅长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用钱买显然不符合这一原则。
  当然这也要看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的石油储量,当石油储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洛克菲勒会不惜一切代价。
  一个很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目前世界上只有标准石油一家成规模的石油企业,标准石油生产的煤油现在卖遍全世界,远东当然也是洛克菲勒的市场,就像李牧所预计的那样,如果荷属东印度群岛上真的有石油,而且储量很大,大到足够再创立一家标准石油,那么洛克菲勒肯定不会放手不管,哪怕是发动战争,洛克菲勒也不会眼睁睁看着竞争对手出现。
  “那你最好从现在开始就做好准备。”李牧尽心尽力敲边鼓,相信洛克菲勒不会忽视李牧的建议。
  哪怕忽视也无所谓,反正受影响的是标准石油,和李牧并没有太大关系,最多也就是影响到李牧的一部分收入而已,而对于现在的李牧来说,钱多钱少并不重要,甚至去掉美孚石油的收益,对李牧也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也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对于洛克菲勒来说明显不同,石油就是洛克菲勒的全部,李牧相信荷属东印度迟早会引起洛克菲勒的重视。
  临近年底,纽约最大的新闻却不是美国向西班牙宣战,而是格洛莉娅终于不负众望的给李牧生了个儿子。
  很不可思议吧,国家层面的战争,居然还没有一名富豪的家庭生活更引人关注,其实仔细想想很正常,毕竟对于普通人来说,战争实在是太遥远了,而“城市老板”的家庭生活却可能影响到普通人的生计。
  是的,虽然李牧一直不认为自己是纽约的“城市老板”,但大多数纽约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在纽约,“城市老板”不是州长阿瑟,也不是市长爱德华·杰弗里,同样不是洛克菲勒、J·P·摩根,而是李牧这个不折不扣的黄种人。
  没办法,对于纽约来说,李牧实在是太重要了,根据纽约市政府统计,到1877年九月份,纽约市总人口已经超过140万人,在这140万人中,有大约三万人是直接为骏马集团工作,因此辐射到的总人口大约在15万人左右。
  这个统计数字稍有瑕疵,毕竟骏马建筑公司和骏马汽车公司还有很多华裔单身汉,这部分人数超过了4000人。
  即使不计算这4000人,骏马集团辐射到的总人口也超过了十万人,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140万人的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所以,纽约的“城市老板”只能是李牧,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估计都不足以服众。
  李牧确实也当得起“城市老板”这个称号,除了骏马集团的数万员工之外,别忘记春田安保公司也是属于李牧的,那些行走在大街小巷里的黑衣人,足够确保李牧的意志能够贯彻到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这一点上说,李牧的能量比阿瑟和爱德华·杰弗里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大。
  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儿子都有着特殊意义,特别是第一个儿子,更是意义非凡,这通常意味着一个家族的繁荣能得以延续,家族后继有人,对于李牧这样的家庭来说也是一样,有继承人和没有继承人完全就是两码事。
  对于骏马集团中的华裔来说,稍微有点遗憾的是,李牧的第一个儿子是格洛莉娅生的,因为不是初雪所生,从“血统”上来说似乎并不纯粹,不过这并不妨碍李牧的心情,对于李牧来说,儿子很好,但如果是女儿那李牧也同样很高兴,毕竟李牧和格洛莉娅、初雪都还很年轻,将来还有机会。
  李牧的开心并不是关起门来自己高兴,喜悦这种情绪如果进行适当的分享,那么能够得到更令人满足的回馈,进入十一月,都市丽人和男人装已经连续进行了半个月的折扣活动,虽然专卖店的工作人员不解释,但谁都知道,这是李牧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
  与此同时,骏马集团在纽约市内开设了十处慈善救济点,只要有需要,人们就可以从救济点领取免费食物,这个规定并不仅仅是面对还没有安顿下来的新移民和流浪汉们,对于普通纽约市民来说同样有效,救济点不仅提供面包,还有热腾腾的牛奶,这为骏马集团带来了足够的好感度,即使是那些不喜欢骏马集团的人,这一次也不得不承认,骏马集团做得足够好,几乎让人无可挑剔。
  人总是这样,有钱是一回事,愿意施舍又是另外一回事,美国可没有“君子不食嗟来之食”这一说,纽约的消费很高,想在纽约生活下去并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新移民和流浪汉们来说,一顿简单的晚餐,说不定就给了他们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在这一点上,西方人一直都是很务实的。
  其实东方人也务实,大灾之年,易子而食也不罕见,这时候再说什么“嗟来之食”就没意义了,快饿死的人根本站不起来的。
  儿女双全,这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堪称人生圆满,现在的李牧肯定追求更高一些,即便如此,李牧也欣喜若狂,即使前段时间说服国会向西班牙宣战,李牧也没有离开纽约。
  回到总督岛,让李牧没想到的是,威尔居然在家,要知道三天前威尔刚刚离开总督岛前往第一师驻地,没想到这才短短三天,威尔就又跑了回来。
  “喔,小威尔,看看谁回来了,没错,就是你那个天天不务正业的老爹——”威尔怀里抱的就是李牧的长公子,这老头坚持要让自己的外孙也叫“威尔”,虽然李牧和格洛莉娅都反对,但反对无效。
  隔辈亲的确是真的,李牧的女儿小棉袄天天都是严母在带,小威尔现在终于轮到老威尔,哪怕是对二世,老威尔都没有这么上心。
  “你这三个月在军营里待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十天,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带兵的,威廉(威廉·谢尔曼)允许你这么做?”李牧头疼得很,一大半都是因为“小威尔”这个名字,至于工作,好吧,反正威尔也吐槽李牧的工作,有来无往非礼也。
  “待在军营里干嘛?我打报告请求去远东,结果仗都被你那个远东公司里该死的雇佣兵给打完了,我们这些正规军反而派不上用场,威廉巴不得我不去烦他。”威尔没好气儿,换成是李牧,李牧也没好气儿。
  军人就应该待在战场上,但对于威尔来说,战争现在已经越来越远,几个月之前,威尔还天天研究吕宋地图,幻想着率军登陆吕宋大杀四方,成就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现在威尔连军营都不愿意去,看到李牧更是冷嘲热讽。
  “爸爸,别在孩子面前说脏话。”格洛莉娅不允许任何人在小威尔面前说脏话,哪怕是老威尔也不行。
  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千万不要忽视潜移默化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想教育出来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个道理人人都知道,但却很少有人会能做到。
  “他这么小,根本什么都听不到。”威尔哈哈大笑,格洛莉娅和桑迪都是威尔带大的,威尔当然很有经验,至少比刚做母亲的格洛莉娅更有经验。
  “不,他能听到。”格洛莉娅不跟威尔废话,温柔而又坚决的把儿子从威尔怀里抱走。
  眼巴巴的看着格洛莉娅的身影消失在楼梯拐角,威尔转而面对李牧一脸凶狠:“看看你干的好事,你是不是感觉你很厉害,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已经得罪了所有军方将领,这些年来你费尽心思和军方保持的良好关系,已经在这两个月中消耗殆尽,以后你们骏马武器公司还想拿到战争部的订单吗?做梦去吧!”
  这确实是个隐患,战争是军人建功立业的途径,远东公司的行为,等于是挖了军方将领的墙角,现在肯定不仅仅是某一个人对李牧有意见,李牧这次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如果真像威尔说的那么严重,那么数年努力终将毁于一旦。
  “切,没有远东公司你们陆军就能得到机会了?做梦去吧!”李牧原封不动的把威尔的话还给威尔,这场战争本来就没有陆军什么事,战争部新组建的两个师严格说起来是海军陆战队,和陆军是两码事,而且这两个师是防备战争扩大化,原本就不是要投放远东。
  “那海军呢?海军就没人恨你?”威尔知道李牧说的没错,但该发的火还是要发,要不然老丈人的威严体现在哪里?
  “海军为什么要恨我?太平洋舰队顺利组建了,海军想要的已经得到了,难道你认为乔治会恨我?那你会失望的。”李牧同样不担心海军,无论如何,海军都已经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最多是对李牧有点意见,但还上升不到“恨”的程度。
  李牧在海军中的关系是阿尔弗雷德·马汉,是乔治·杜威,这两个人并不会受到远东公司影响,至于海军中的其他普通将领,他们并不值得李牧重视,决定订单的人并不是他们,他们最多有建议权,绝对没有决定权。
  “哈,我知道你能说,但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接下来估计你的骏马武器公司要倒霉了,如果你老老实实的做一名商人,那么骏马武器公司会稳步发展,问题是你没有。”威尔不争辩,这种明显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东西,现在争论不出结果。
  威尔也是有骏马武器公司股份的,当初要不是威尔的通力配合,李牧也没那么容易弄到土地和批文,所以威尔有理由对李牧的经营行为提出质疑。
  要说李牧最大的隐患,跨界经营无疑是重中之重,虽然李牧有充足的理由,但现在骏马武器公司和远东公司表现出来的能量已经引起了某些人的忌惮,这种模式的破坏性已经足够颠覆一个国家,美国国内有人正视骏马武器公司是应该的。
  “如果我老老实实做一名商人,那现在说不定咱们还在斯普林菲尔德,说不定你只能老老实实去当一名森林巡警,而骏马武器公司所不定早就被人霸占了,这有什么好得意的?”李牧才不信威尔的话,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更何况李牧根本就没有退路,那么就只能砥砺前行。
  “唉,如果你仅仅是不错,那么我一点也不担心,如果你做的很好,那么我会很高兴,问题是你现在已经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你让我怎么能放心。”威尔无奈,李牧现在的状况的确让人忧心。


第735章 长大
  在十九世纪,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美国才会给予李牧宽松的环境,不在乎李牧的肤色,不在乎华裔的大量涌入,不在乎李牧控制对国家至关重要的军工行业,如果换成是英国、法国或者其他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李牧作为一个黄种人都无法取得现在的成就。
  李牧也确实对得起这份信任,这也是美国文化的特殊之处,和汉文化一样,美国文化同样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否则美国一个移民国家,绝对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李牧甚至就是这一时期美国精神的代表。
  威尔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作为一个华裔,哪怕李牧在美国已经取得如此之大的成就,李牧仍然要小心翼翼,不敢行差踏错,否则一个不小心,大好的局面就会万劫不复,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牧在走出斯普林菲尔德之后,就开始可以向洛克菲勒、J·P·摩根他们靠拢,相对来说,资本还是比较纯粹的,只要李牧能带来利益,资本并不关注李牧的肤色。
  成立远东公司,是李牧将洛克菲勒、J·P·摩根、亨利·杜邦、安德鲁·卡内基等等这一帮资本家捆上自己战车的最好机会,为此李牧宁愿放弃吕宋这个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和这群人在一起,李牧并不在意会不会得罪一部分军方将领,洛克菲勒他们会有效的帮助李牧分散火力,在李牧的理解中,不管是现在的美国,还是将来的美国,资本始终掌控着这个国家最大的权力,军人,只是资本的工具而已。
  当然了,关于这一点,李牧是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