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美国之富甲天下-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牧还有一个意外收获,买下这片土地后,波士顿市政府授予给李牧一个“荣誉市民”的称号,这个称号无法为李牧带来经济利益,但可以给李牧带来巨大的声望。
  这恰恰是李牧最需要的。
  新工厂和新的实验室占据了李牧的大部分资金,幸好有J·P·摩根的国债支撑,李牧才不至于捉襟见肘,否则估计李牧和那些在经济危机中破产的倒霉蛋一样,要站在皇后酒店的楼顶高歌一曲“初雪初雪奈若何”了。
  李牧在圣地亚哥大刀阔斧的时候,西班牙人也没闲着,威莱·尼古拉乌败退巴亚莫之后,重整旗鼓痛定思痛,经过三个月的准备,终于再次鼓起进攻勇气,于七月初再次向圣地亚哥发动进攻。
  这一次威莱·尼古拉乌准备的更加充分,不仅在上一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中损失惨重的部队已经恢复元气,威莱·尼古拉乌还发布了战争总动员,把殖民地仆从军增加到六个师,总兵力达到近九万人,同时威莱·尼古拉乌调集了近百门火炮,力图毕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气攻下圣地亚哥。
  和气势汹汹的西班牙人相比,乔治·杜威还是不占优势,经过三个月的训练补充,乔治·杜威手中的军队将近五万人,这已经榨干了古巴合众国所有的战争潜能,不管战局如果发展,乔治·杜威都没有任何援军。
  也不对,在关塔那摩,还有一支人数在四千人左右的关塔那摩步兵团,这是乔治·杜威唯一的战略预备队。


第248章 看重
  和乔治·杜威一样,李牧也从没停止扩充军队的脚步,来到古巴之后,李牧才知道华人的足迹已经遍布整个加勒比海,不止是古巴,加勒比海周边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多米尼加等地都有华人生活。
  和正处于西班牙殖民中的古巴和多米尼加不一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这两个国家都是独立国家,华人拥有更高的自主性,李牧在关塔那摩成立了一支以华人为主的步兵团这个消息传开后,很多华人从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多米尼加等地赶往关塔那摩,他们或者加入关塔那摩步兵团,或者在关塔那摩市开垦荒地,总之在这个离家万里之外的南美,华人终于有一个不受歧视的栖身之所。
  说到歧视,这是全人类的劣根性,和某个种族无关。
  二十一世纪人们一提起歧视,总是会提起《排华法案》,实际上歧视在十九世纪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只是因为美国将“歧视”公然形成法律条文,这才被永久的钉在耻辱柱上。
  当然了,在1873年,美国还没有来得及通过《排华法案》,因为李牧的出现,至少在斯普林菲尔德乃至整个马萨诸塞州,没有人敢歧视华人。
  说到歧视,其实美国人真的没有资格歧视别人,目前的总体形势是,英国人歧视其他所有人,包括英国人在内的欧洲人又歧视其他大洲的所有人,也包括美国人在内,而包括美国人在内的美洲白人又歧视所有的非白人,至于华人和黑人以及墨西哥人、印第安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人,他们基本上都处于最底层,虽然看似他们没资格歧视别人,但其实他们之间也有种族歧视。
  总而言之,十九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歧视”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颜值”再高也没有,肤色和实力决定一切。
  之所以把“实力”列出来,是因为有李牧这个特殊的存在,李牧现在就像一个BUG,身为美国人,李牧同时是大发明家、大企业家、大富豪,同时还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军火贩子,这样的一个人,实在是没办法歧视他,有诸多光环加身,没有人敢歧视李牧,连带着李牧所在华人群体的社会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李牧对待关塔那摩步兵团也确实用心,华人在关塔那摩步兵团中服役,每个月除了领取古巴合众国的薪水之外,还可以从李牧这里得到一份特殊津贴,所以关塔那摩步兵团里的官兵们实际上都是拿双薪,包括汤姆和杰瑞这些教官在内。
  武器装备上更是优先供应,在威尔带走一千名士兵前往艾尔克里斯托之前,总人数只有五千人的关塔那摩步兵团拥有两个随时可以装备一万名士兵的军火库,不仅步枪全部都是最新型的温彻斯特十三连发,还装备有重机枪和大量的手榴弹,其中重机枪都是使用铬钼合金钢作为枪管的“暴雨”式重机枪,手榴弹更是敞开供应,在艾尔克里斯托,现在只有士官才有资格装备手榴弹,而在关塔那摩,即使是最普通的列兵,手榴弹也是标配物资。
  先进的武器装备会带来强大的战斗力,但同时也会给后勤部门带来极大的后勤负担,也会给李牧这个“金主”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
  为了维持人数越来越多的关塔那摩步兵团,李牧每个月的开支都在十万美元以上,这支部队平时的训练都是使用真枪实弹,光是每天的子弹消耗就达到十万发之多,部队饮食的供应更是精益求精,华人最不缺的就是厨师嘛,关塔那摩步兵团每个连队都有专属的厨师和炊事班,士兵们的菜谱包括牛肉、牛奶,不限量的水果和海鲜,以及大量的糖果、巧克力甚至是朗姆酒,这种后勤水平别说是在古巴,就算是在美国都是首屈一指。
  为了减少部队的无谓减员,李牧还成立了专门的战地医院,战地医院由十名从美国聘请来的外科医生作为主治医生,同时还培养了人数多达百人的战地医生和护士,平均每个士兵每个月更要接受为期两天的战地紧急救护训练,随身的医疗包更是士兵们的标配物资,这样一来,纵然是进入战时,战地医院的救护力量有所不足,也能最大程度保住伤兵的生命。
  作为乔治·杜威手中唯一的一支预备队,关塔那摩步兵团进入七月份之后,已经做好了随时开进战区的准备,一旦前线有需要,关塔那摩步兵团必须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距离关塔那摩步兵团开进战区的时间还早,甚至关塔那摩步兵团会不会开入战区都要两说,相对来说,李牧不担心关塔那摩步兵团,李牧担心的是威尔。
  “有什么好担心的?我的部队是司令部直属的警卫团,估计我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捞不到。”乔治·杜威的司令部内,一身戎装的威尔表情骄傲,但暗淡无神的双眼和弯腰驼背的姿势分明写满了沮丧。
  距离上一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乔治·杜威率领近万名士兵在艾尔克里斯托修筑了坚固的防线,防线由战壕、藏兵洞、交通壕、碉堡和暗堡组成,几乎每一个碉堡和暗堡内都设置有新型的“暴雨”重机枪,碉堡的射界精心设置,可以形成完美的交叉火力,只要西班牙人敢来,他们一定会碰一头包。
  这样的防线并不止是一个,而是整整三道,乔治·杜威的司令部在第三道防线之后的一个山洞里,山洞的位置在一个山坡的反斜面上,距离第一道防线足足有五公里之遥,安全上不用担心。
  “呵呵,威尔你的部队是咱们所有部队里装备最好的,连普通士兵都装备了其他部队中军官才能装备的左轮手枪——话说里姆,你是不是太偏心了点?”乔治·杜威也不满意,虽然喝着李牧送来的朗姆酒,但看向李牧的目光还是不怀好意。
  李牧是大管家嘛,所有的军事物资都由李牧分配,关塔那摩步兵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在其他部队中还比较罕见的左轮手枪现在已经是标配,几乎人手一支,而且还是最新型的“蟒蛇”左轮手枪。
  这可不是春田兵工厂代工的,而是真正由骏马武器公司生产的产品,由李牧通过古巴合众国以官方名义采购。
  “这可不怪我,如果其他部队的射击水平都能赶得上关塔那摩步兵团,那么我就给所有人都配上蟒蛇。”李牧不接茬,自己不争气怪不得别人。
  关塔那摩步兵团士兵的射击成绩有目共睹,身为全美射击大赛的冠军选手,严虎也是华人,所以关塔那摩步兵团成立后,严虎隔三岔五就会跑一次关塔那摩,不仅悉心传授自己的设计心得,而且和汤姆一起编制了一个《射击训练手册》,这本手册现在已经被作为“贡品”送往华盛顿,严虎的名字会随着这本手册传遍所有美军部队。
  “我可没你那么财大气粗,你的关塔那摩步兵团士兵隔天就能进行一次实弹射击训练,子弹消耗根本不加以限制,你能给我提供这样的供应水平吗?”乔治·杜威有话说,看不顺眼李牧已经很久了。
  好的枪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这一点李牧有切身体会,所以在部队训练上,李牧从来都是敞开供应,不管消耗多少子弹,李牧保证随时随地补足。
  当然了,这样的补给水平也仅限关塔那摩步兵团,其他部队是想也别想,如果所有的部队都这么泼水般的消耗,先不说李牧供不供得起子弹,武器的消耗就让李牧受不了。
  一颗子弹才多少钱啊,和枪支比起来不值一提,枪管可都是有使用寿命的,到了一定程度就要返厂,或者是直接报废,按照关塔那摩步兵团的消耗情况看,如果保持关塔那摩步兵团那样的训练强度,平均每四十天就要报废一根枪管,要是所有人都这么“造”,那李牧非要疯不可。
  “等打赢了这一仗,收复了巴亚莫,我就保证向所有部队提供这样的训练水平。”李牧言辞恳切,这真不是忽悠乔治·杜威。
  威莱·尼古拉乌现在凑起来这支部队,也差不多耗尽了西班牙人占领区的所有战争潜力,只要乔治·杜威击败威莱·尼古拉乌,收复巴亚莫只是捎带手的事,甚至从巴亚莫到哈瓦那都将是一马平川,西班牙人将无力组织起任何有效的反抗力量。
  到那个时候,也就代表着战争即将结束,还要这么多军队干嘛?
  “呵呵,那就这么说定了——”乔治·杜威好像是没有看破李牧的心思,乐呵呵的满口应承。
  看透不说透,这就是乔治·杜威聪明的地方,这一次来古巴,乔治·杜威的收获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不仅通过战争聚敛了大量财富,而且通过和西班牙人的战争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相对来说,后一点才是乔治·杜威所看重的。


第249章 开战了
  作为一名军人,乔治·杜威和威尔一样,他的理想只有在军队中才能得以实现。
  威尔为什么对军队魂牵梦萦,因为威尔喜欢军队里这种兵戈铁马的生活,威尔喜欢军人的直来直去不需要和人勾心斗角,威尔只有在军队中才能找到归属感,这一点无论是在斯普林菲尔德警察局还是在市政府中都无法实现。
  乔治·杜威也和威尔一样,只有军队才是乔治·杜威最大的舞台。
  当然了,如果细分的话还是有所不同,美国没有常备陆军,而乔治·杜威是海军,威尔才是正经的陆军,所以威尔宁愿不在斯普林菲尔德当市长,也要跑到古巴来追求自己的理想。
  “其实这次战斗之后,我们或许可以试着说服华盛顿设置一支常备陆军。”李牧想的有点远,如果李牧推动华盛顿设置常备陆军,那么或许李牧还能弄个“美国陆军之父”之类的名誉称号——
  至不济,李牧也会成为美国陆军的恩人,将来所有的美国陆军都要感激李牧,正是因为李牧的努力,美国才有陆军这一常备兵种。
  “这个注意好里姆,我支持你。”威尔马上精神焕发,看向李牧的目光里充满热切。
  “你要是这么做的话,先不说能不能成功,海军可是要恨你的。”乔治·杜威不赞成。
  这又牵涉到兵种之间的军费之争,假设每年国会给军方拨付一百万美元的军费,那么如果李牧推动华盛顿设置常备陆军,那么这势必要分弹奏一部分海军的军费,所以——
  乔治·杜威归根到底还是属于海军。
  “乔治,话不能这么说,如果美国有了陆军,那么军方的声音会更大,会得到更多的军费,三百万的一半可比一百万的全部要多得多。”李牧不担心海军的责难,就算是国会不增加军费,起码李牧也能获得陆军的支持。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海军虽然不至于痛恨李牧,但海军也不会感激李牧,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即使是痛恨,那也比无视要好点。
  “随便你吧,如果你愿意的话。”乔治·杜威不再劝说,未来的事祸福难料,先把眼前的事做好才是正经。
  “明天还会有一批‘暴雨’式重机枪送过来,这是战前的最后一次补给,下一次要到七月中旬,到时候会有用于测试的迫击炮送过来。”李牧给乔治·杜威打气,从武器上说,古巴合众国的装备水平现在已经超过西班牙人。
  乔治·杜威的军队现在装备了近200挺重机枪,这个数字虽然仍然有所不足,但相对于西班牙人来说已经是天壤之别,西班牙人除了火炮之外,在进行阵地战时全面落于下风。
  现在的火炮性能也不完善,一般来说每分钟能射击一两次就算不错,西班牙国内因为政变现在没有足够的炮兵军官,这进一步削弱了西班牙炮兵部队的实力。
  和只需要训练几个月就能成型的步兵相比,炮兵是个高技术兵种,需要接受更长时间的训练,需要具备更高的文化水平,十九世纪的炮兵部队有着“科学家部队”的美誉,几乎每一个精通炮术的军官都是一位数学家。
  “这是我今天唯一的一个好消息。”乔治·杜威的脸色好看了点,向李牧举起手中的杯子致意。
  “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李牧欠身致意,并没有多少得意。
  七月十号,威莱·尼古拉乌率领部队抵达艾尔克里斯托,第二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爆发。
  有了第一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的经验,威莱·尼古拉乌不敢托大,在发动进攻前先进行了长达两天的火力准备,将乔治·杜威精心设置的第一道防线上所有能看到的防御设施几乎完全摧毁之后,威莱·尼古拉乌这才命令士兵发起攻击。
  令威莱·尼古拉乌没想到的是,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乔治·杜威已经在艾尔克里斯托设置了完备的防御工事体系,和之前的阵地相比,现在的防线近似于是一条立体防线,西班牙人的炮火虽然猛烈,但收效不大,乔治·杜威的士兵都躲在藏兵洞内,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甚至在西班牙人停止火力打击之后,乔治·杜威的士兵有足够的时间修复防御工事。
  西班牙人是仰攻嘛,他们面对的可不仅仅是陡峭的山势,还有埋设在他们前进途中的雷区,以及地上随处可见的铁丝网,这些对于进攻的步兵来说,才是最大的麻烦。
  投入地面部队的两个小时内,西班牙人付出了近三千人的代价,但还没有真正完成第一次攻击,他们甚至没有能力逼迫守军使用手榴弹,随处可见的铁丝网、神出鬼没的地雷、咆哮肆虐的重机枪、以及声势单薄但精准致命的冷枪,共同成为西班牙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
  威莱·尼古拉乌并不是什么不世出的绝世天才,面对坚固的防御阵地,威莱·尼古拉乌唯一的对策是拿人命去填,西班牙人甚至都不熟悉步炮协同,这让西班牙人的攻击力大打折扣,看上去雷声大雨点小。
  “这种时候就要使用散兵线战术,我们的守军现在没有火炮,而正常的防御阵地是必须要有火炮的,如果在进攻坚固阵地时使用散兵线战术,那么在敌人的火力急袭下,散兵线会最大程度的避免伤亡,因为士兵们的站位分散,一发七十五毫米的炮弹下来,最多打掉我们半个班,而现在西班牙人的这种战术,一发炮弹下去最少可以干掉他们半个连队——”远离主战场的观察位上,汤姆在向威尔详细解释“散兵线”战术。
  从拿破仑时期开始,火炮就被誉为战争之神,西班牙人可以默认李牧支持古巴合众国,可以容忍美国以个人名义向古巴出售轻武器,但西班牙人绝不会任由美国人卖给古巴合众国火炮,这将会导致西班牙和美国之间的战争。
  所以战争进行到现在,虽然已经鏖战数年,但古巴合众国还是没有火炮。
  至于迫击炮,这倒不在西班牙人的禁运之列,西班牙人根本就不知道迫击炮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也就禁无可禁。
  “唔,看来散兵线确实是有点道理。”拿着望远镜的威尔不得不承认,在进攻中散兵线确实是比细红线好上那么一点点。
  “别看里姆没有从过军,这家伙就是个天才,他的散兵线只是第一步,听说以后还会引入什么‘三三制’,这可惜到时候估计我们已经返回美利坚,没机会了解这种战术。”汤姆语出惊人,言语中有说不出的遗憾。
  其实在李牧看来,“散兵线”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未来解放军某彪创造的“三三制”才是真正的“终结者”。
  当然了,在发扬光大“三三制”的同时,李牧还想玩玩步炮协同、装甲协同、左右梯形什么的,但那都是将来的事,现在说起来实在是有点早。
  “散兵线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在面对密集火炮的时候,部队仍然会遭受极大损失。”威尔不了解什么“三三制”,单就现在看到大的情况来说,还是不容乐观。
  “这还不是因为咱们没有火炮,如果咱们有火炮的话,就可以对敌人的炮兵进行反制,你看你看,咱们现在就能看到西班牙人的炮兵阵地,根本没有任何遮掩,这就是明摆着欺负咱们没有火炮。”汤姆的语气中恨恨不平。
  就在说话间,终于有西班牙士兵突破了铁丝网和地雷的围追堵截,开始向战壕发动进攻。
  原本稀疏的冷枪顿时密集起来,古巴合众国的普通部队纵然是训练强度比不上关塔那摩步兵团,但也比西班牙殖民军队的训练强度高得多,射击精确度上还是有保证的,再加上突然加入的两挺重机枪,西班牙人的攻势就像是拍在防波提上的海浪,终究还是无功而返。
  “看来咱们一时半会捞不到出战机会。”威尔牙痒痒的很不爽。
  “如果可以的话,我宁愿永远没有机会。”汤姆可不想冲锋陷阵,李牧日前表示想在关塔那摩步兵团中建立一个训导营,汤姆很想继续这种拿双薪的工作。
  第一天的进攻,西班牙人没有任何进展,如果忽略那些被破坏的铁丝网的话,乔治·杜威的士兵甚至没有使用手榴弹,就把西班牙人赶回原地。
  当晚,乔治·杜威给李牧发电报,要求关塔那摩步兵团运动到西班牙人侧后方,随时准备出击。
  从第一天的攻击力度上,乔治·杜威明显感觉到西班牙人底气不足,这样的军队哪怕人数多一点,也真的是不足为虑,乔治·杜威有信心一战而定。
  李牧倒是不怎么看好,不管怎么说,威莱·尼古拉乌都有九万名士兵,是古巴合众国方面的近两倍,面对这样的敌人,还是应该多一些谨慎。


第250章 开挂了啊
  去过一次前线之后,李牧才知道战争距离自己有多近。
  艾尔克里斯托距离圣地亚哥的直线距离不超过十五公里,乔治·杜威的司令部距离圣地亚哥军营更是只有七公里之遥。
  如果西班牙人的火炮口径再大点,那么李牧在圣地亚哥军营里甚至能听到艾尔克里斯托的火炮轰鸣声。
  就在艾尔克里斯托陷入激战的时候,圣地亚哥的建设并没有停止,李牧唯一做的和战争有关的事,是抽调了三千名工人组成了一个运输队,这些人将负责向前线运送物资、转移伤员,也负责在战争间歇帮助军队整修工事。
  至于乔治·杜威的电报,李牧看都没看,直接扔进了废纸篓。
  开玩笑,现在威莱·尼古拉乌手下的九万人只折损了几千人,主力部队甚至还没有露面,现在说反攻也只能是拿人命去填,而且还是关塔那摩步兵团的人命,李牧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
  哪怕是威尔从前线返回圣地亚哥,要求去关塔那摩率领部队进入战区,李牧也是坚决不同意。
  “想反攻可以,最少要等威莱·尼古拉乌的兵力消耗掉三分之一以后,否则我绝对不同意。”李牧严词拒绝,并且为出兵设下红线。
  “消耗三分之一绝对不可能,真要到了那种程度,不用咱们进攻,西班牙人会自动崩溃。”威尔感觉也要崩溃,李牧固执起来也是油盐不进。
  关于部队减员多少才会崩溃,这个问题的答案弹性很大。
  睢水之战,项羽三万人打刘邦三十万,九个大方阵才被冲垮了一个,刘邦的三十万人就完全崩溃,后面基本上都是自相踩踏。
  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不管是解放军还是国民党,都有坚持到最后一刻,全军上下全部壮烈牺牲的例子。
  这么看起来,军队会不会战斗到最后一刻,和军队的战斗力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和信仰有关。
  那么西班牙人的信仰在哪里?
  维护殖民地的完整?
  拜托,他们本土都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那么是维护自身的荣耀?
  呵呵,无敌舰队之后的西班牙军队还有荣耀可言么——
  那么当排除了信仰之后,结合西班牙人在第一次艾尔克里斯托战役中的表现,西班牙人大概伤亡个一两成,就会陷入崩溃,这一点威尔倒是没说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