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在训练之余都需要去学习,或者说开眼看天下。
  从茹毛饮血时代的“乐土”善政,到刀耕火种的乐土善政,再到如今铁器牛耕的乐土善政。
  从尧舜禹汤,再到分封建制,再到为什么要分封建制。
  从武王伐纣,再到如今天下诸侯的起源。
  从天下南北,再到大河大江。
  每个月庶轻王都从军营中,眺望着那些遥不可及万里之外的天下,也逐渐将眼界放到了沛县之外。
  这是可怕的。
  在这之前,农夫眼中的世界,只有自己家周围的三十里,再远的地方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可现在,莫说三十里,就是三千里,庶轻王依旧觉得,那也是墨家“天下”的范畴之内。
  他知道了现如今天下诸侯的姓名、家世、丑行。
  他知道了现如今天下制度的不合理,以及那些之前看似理所当然的东西根本没有那么理所当然。
  而除了这些,连队中除了训练,还要时不时组织学习稼穑、百工之类的事,让每个加入义师的人,都能够学到很多以往难以接触的东西。
  从始至终,庶轻王终于体会了那句听起来有些拗口的话。
  “打仗,是为了将来不再打仗”。
  他明白了,士卒们也逐渐明白了自己是谁,自己为何而战,将来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天下到底是什么模样。
  以及……这一次和越国的战争,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失败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每个人可能都要承受的后果。
  ……就这样,庶轻王的墨者连队代表的军营生活,带着每天获取知识的新奇,又在重复而疲惫的训练中走过了秋天,越过了冬天,来到了春天。
  几个月的时间,庶轻王也听到了不少的新鲜事。
  有悲,有喜。有近在咫尺的,也有远在天涯的。
  隔壁的墨师的炮兵在训练中炸膛了,两个墨者被炸死,还有几个人伤残。
  旁边军营里的工兵整天挖坑,学习怎么挖掘接近城墙的隧道,据说挖出来一条大蛇。
  有三四百游士游侠儿,从天下各地响应了墨家的号召,来到了沛县,作为朋友来帮墨家一个忙,其中不少人的故事听起来极为震撼,很多人剑术超群。
  墨师的骑兵们,一个连队配备了新的铁剑,换了原本的铜剑。
  新年刚过,组织的后勤民夫已经开始运送大量的粮食火药等前往滕国,同时又运输到新修建的三个堡垒中。
  再远一些的,就是魏楚两国如今在大梁一线对峙,双方都在增兵,各自征召了六七万人,谁都不敢先动,都在等待机会,准备后勤。
  齐国田氏派人来到了沛县,而且是大张旗鼓而来,似乎是做给越国看的。
  郑国内乱仍旧,驷子阳的余党在魏国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政变,反对郑国国君和太宰对楚媾和,誓要为驷子阳报仇驱逐郑公。
  这些或是遥远或是咫尺的事情,并没有影响到义师的操练,只是影响到义师中每个人的眼界,有人已经开始争论晋楚对峙胜负的结果,而这原本是王公贵族们才可以谈论的事。
  到二月份的时候,连队的火枪终于如数分发完毕,并且进行了一次考核。
  这一次考核中,庶轻王的连队得了一个“甲下”的评价,已然极高。
  这个甲下,是有标准的。
  其中包括成队列后,保持两个时辰不动。
  整队前进时,可以达到保持平齐四十步停顿整队。
  成队列前进疾行,能够做到日行三十里,并且能够完成扎营等事项。
  火枪手能够听令前进后退,完成装填,并且在周围鼓噪声中完成击发。
  能够做到三十步上靶。
  连队随便抽取一人,可以做到认识一百个常用字,同时可以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得到甲下的连队不算多,庶轻王和於菟也算是可以小小骄傲一下。
  然而他却知道,相较于墨师中最精锐的那个旅,依旧差的很远。那个以志愿利天下为目标加入的旅,墨者和老兵以及一些无家无室原本极贫之人极多,墨者的比例太高,也就造就了军中唯一一支各个连队都是甲上的旅。
  这一次考核,不只是在沛县的义师参加了,而是彭城、滕地、留邑的义师都参加了。
  考核的地点也不是在沛县军营,而是选择了在留邑附近的荒泽中,包括行军之类的考核都在过程中完成。
  这也是庶轻王第一次见到军容齐整的将近三万人的大军,这一次集结之后,所有的义师队伍全部集中到了沛郭附近驻扎。
  三月初,传来消息,越王翳召集倪、邹、费等附庸国的国君会盟,并且正式告诉墨家这一次就是要讨伐墨家,夺回滕地。
  军中的动员已经开始,旅帅们都集中起来开了个会,墨家高层又和往常一样在大战之前开了几天会。
  三月中旬的一天,庶轻王正在营中和几名士卒闲聊,马上又要割麦种豆,或是收获土豆种植玉米了,很多人有些想家,不免说起了家中的一些事。
  旅里的传令兵跑过来,叫走了庶轻王和於菟,告诉他们立刻前往营地,有事情。
  两个人放下手中的事,赶到旅帅营地的时候,心中明白过来可能是要开战了。
  进去后不久,各个连队的人都已到齐,旅帅和六指看到人来齐之后,叫人关上了门。
  在场的人看着架势,也明白了什么,忍不住问道:“可是要开战了?不是说越国那边刚刚才要会盟那些小国诸侯吗?”
  这些人也学过各国军制的区别,知道越国想要动员大军很费时间。
  会盟小诸侯,也是为了彰显越国的军力,维持在泗水流域的霸权,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那几个小诸侯出兵,准备粮草补给。
  六指笑眯眯地问道:“怎么,早打晚打,都要打,有什么惊奇的?”
  这话的意思,就是默认了要开战的事。
  庶轻王道:“倒不是怕。马上就要麦收夏种,如今开战,又要许多人力跟随……这辛苦了半年的庄稼,若是不收,太过可惜。”
  他这么一说,许多人也纷纷称是。
  六指道:“你们想的没错,巨子和悟害们也考虑了这个情况。马上就要四月,若是越人完成了会盟,很可能即刻出兵,这对咱们的影响很大。”
  “所以,上面商量之后,决定……先发制人。”
  “咱们已经派人前往倪、费等国,知会他们的国君,越王乃好战之君,滕国复国不论是从旧规矩还是利万民的角度,都是义事。”
  “所以,他们要是参与会盟,就是‘不义’。”
  说到这,六指笑了笑道:“只不过越国势大,这些小国不敢违背。所以,既然他们不义,我们就要在他们会盟的过程中讨伐他们。”
  “一则,可以让这些小国的民众知道墨家的义。二则也可以让他们知晓越国虽强但是天下义师也非弱旅。”
  “三嘛……”
  六指起身道:“三就是考虑到现在要忙着夏收夏种,所以这一仗最好推迟到七月甚至更晚。所以就需要咱们主动出击,先发制人,打乱这场会盟,也打乱越国的出兵。”
  “不是决战,而是要以精锐之师快速出击。在越国会盟的过程中,以六个旅的步卒,轻装急行,攻破几座城邑,打乱越人的准备。为咱们的主力争取时间,也为夏收夏种争取时间,尽可能把决战拖延到七月八月的样子。”
  “已经决定了,咱们旅就在抽调的六个旅当中。适为此次东征主帅,要在滕国以东作战,在会盟期间给越王翳添些事,引诱越人‘忙于救火’,攻敌所必救。”
  “欲取霸权,这些会盟小国的危险,越王就不得不考虑。”
  再多的谋略和规划,就不需要讲的太细,庶轻王听出了一些问题,问道:“六个旅……轻装,那这一次没有骑兵和炮兵跟随?”
  六指点头道:“是的,没有。只有工兵跟随。不做野战的准备,只是破城,以打乱越国会盟的规划,延缓他们出兵进入沛县滕地的时间。”
  “只要我们走得快,攻城攻的快,越人的大军就只能跟在后面抓我们。不用担心。破城,就墨师的工兵而言,只怕三五日就能攻破那些小城邑。得让各国知道我们有数日破城的能力,让他们断绝拒城死守的想法,就能调动他们跟在我们屁股后面。”


第三六六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七)
  六指又道:“这件事,要和士卒们说清楚。就说此次出征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家的收获及时,各个村社都会组织人手互相帮着收获的。”
  “要让士卒们知道,这一战的目的是什么。这就是各个连队代表、士卒委员们接下来要做的事。”
  庶轻王闻言,有些担忧地说道:“这样会不会走漏了消息?若是被越人知晓,恐怕不能够达成目的啊。我听说,在咱们沛邑,很多各国的细作间谍……”
  六指笑着摇摇头,想到了之前他们这一级的人开会的内容,适主持的,就是探讨这件事的可能性。
  想了半天,竟然丝毫没有意外的可能。倪、费都是小国,城墙不高,民心不聚,以在滕地的经验来看,工兵挖掘配合火药,很容易攻破现在的城墙。
  至于越人在屁股后面追赶,更不需担心,越人大军出动,根本追不上轻壮的义师步卒。
  不以大军出动,若只有数千人,那就是送菜,不需要骑兵炮兵和剑盾兵的配合,也一样可以吃下数千人的追击队伍。
  选择杀鸡儆猴的第一座城邑,正是倪国的都城,用适的话说,早晨吃饱饭走的快些晚上就能到。
  因为滕城在后世称之为枣庄市滕城区,倪国的都城在枣庄市山亭区,脚步快一些的人,当真是可以一夜抵达的。
  越国想要夺回滕国,倪国就是桥头堡,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倪国攻破,搅合了会盟后,费等小国必然心惊,定会想办法找借口不参与会盟,或者拖延时间。
  越国又必须得到费国的支持,才能支撑大军反攻滕国。
  而如果倪城可以数日攻下,并且一击远遁,那么从沛县过泗水,数日内墨家的义师就能抵达兰陵。
  若是兰陵被围,越国必会回师。一旦兰陵攻破,距离越国的都城琅琊就不远了。
  越国内部很乱,数代弑父上位,攻城能力强悍的墨家义师只要显示了手段让越王翳确信墨家攻城之术不下守城之术,那么墨家义师一到兰陵,他就必须要回师。
  这算是经典的围魏救赵,只不过墨家商量后决定不在必经之路伏击,而是尽可能把战场设在滕地。
  一则决战的时候在内线,后勤支援充足,新修的滕城和城外的三座卫城堡垒,可以拖住越人,发挥墨家守城的优势。
  二则在外线作战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大问题。固然可能来一次经典的回师半途的设伏,但也可能出现意外,这意外是墨家现在无法承受的,因此也只能选择在内线决战。
  适率领的这六个旅,主要就是拖延时间,展示攻城水平,散播政治宣传,恐吓越王逼迫他回师折腾,从而为沛县的夏粮收获争取一个极佳的外部环境。
  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快速跳回内线,与留守在滕国的公造冶手中的主力会和,疲惫越人之后约战越国,一战解决泗水流域的归属权。
  越国纵然不善于车战,但是平原会战依旧不敢缺乏战车,这就导致越国的主力行动必然迟缓,根本追不上轻装的义师。
  而义师有火药和掘坑接近攻城术,又可以保证轻装的义师可以破城对越王造成心理威慑。
  再者墨家有骑手斥候,可以比越人更广泛的掌握战场局势,早在当年滕叔羽被禽滑厘射伤之后,墨家就准备东边的事,一直在勘察绘制地图和路线,在追逐和反追逐上拥有绝对的优势。
  六指等旅一级的军官也都认可适的想法,而且仔细规划之后也确实很难找到出现意外的可能,这就是六指等人信心满满的原因。
  庶轻王的意思,是担心沛地的越人探子会把消息传递给越王,但是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
  这不是阴谋,而是就是告诉越国自己要这么干,不但要告诉,还要生怕越国人得到的消息不及时不能够被调动。
  大军追不上,分兵打不过,小城守不住,这就是双方的区别,也就导致越国就算知道,也无可奈何……倪国攻破只需要数日,倪国的攻破是在告诉越王墨家一旦可以攻破兰陵,那么琅琊就危在旦夕。不管真假,越王翳都必须回师,因为他不敢赌,因为墨家的义师真的可以轻松破城,而不是只是吓唬人。
  具体怎么打,自然不会传递到每个士卒都清楚,但是整体战略和目的,却可以安稳军心,提振士气,这是无所谓的事。
  六指解释过后,庶轻王终于明白过来,放下心。
  最后,六指道:“三日后就要集结,先前往滕国。在那里进行补给,你们回去后把这消息传达下去。一定要记住,告诉士卒们,是为了家里收粮,必须把这个说清楚。”
  又布置了一下其余的事务,便散了会,庶轻王和於菟回到连队,也立刻宣布了这一系列事。
  果然,士卒顿时安心,军心大盛,因为沛县墨家的基层控制力很强大,可以做到说的“互相帮助完成收割以交相得利”这件急需要组织力的事。
  因为知道可以做到,所以这些话就不是空话,就是可以被信任的。
  三日后,六个旅外加工兵和一部分双马斥候整队完毕,誓师后开赴滕城。
  在滕城休息了七日后,终于得来了消息,倪国的国君带人前往越地边境会盟,已经出发四日。
  消息传来,在滕国的义师立刻分发了武器弹药和干粮,整理齐备,准备奔袭倪城。
  庶轻王领取了一百枚铅弹,可以打六十次的火药,十斤干饼,这是每个士兵都必须携带的。
  除了这些之外,连队还分下来了盐、腌猪油、咸鱼干等咸菜,需要连队分批携带。
  庶轻王有些不解,每个连队要携带二百斤盐,还要携带一些铁制农具和一部分乱七八糟的小玩意。
  均分到每个人的身上,其实也不多,也就没人多背两斤的东西。
  司马长和连长以及他这个连代表,又必须发挥带头作用,比士卒们多携带一些。
  旅内的矛手也会帮助火枪手携带部分火药,这一次彻底放弃后勤,现在他只知道要攻倪城,并不知道下一步去哪,但却知道肯定不会是打完倪城就退回。
  那里无险可守,也不是改造之后的滕城堡垒,攻下来若是死守毫无意义。而携带这么多的火药和咸菜盐,很显然是准备打下倪城后继续向东,搞的动静大一点,这样才能震撼越王。
  分发完毕后,近万人集结整队,天明出发。
  这一路上,庶轻侯极为震撼,他没来过滕国,更没有亲眼见到改造之后的滕城防御。
  整个滕城如今就像是一只伸开了刺的刺猬,依托旧城墙改造后的行墙突出,上面已经布置了几门铜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出了滕城不过二十里的必经之路上,又是一座新建的堡垒,比滕城要小得多,但是形制却和滕城差不多,参差不齐,扼守着从倪国方向进入滕国的要路。
  这样的堡垒一共三座,都卡在要道上,越国大军想要进入滕国,就必须要攻克这些堡垒之后才有机会,否则后路会被掐断……越国必须考虑到守城术名声在外的墨家有足够的能力坚守滕城许久,那就必须考虑到后勤运输的问题,也就必须要拔掉这些堡垒才能大胆地展开兵力。
  而滕城,距离沛县最近的近滕乡,不过几十里。可距离越国的琅琊,却有数百里。
  庶轻王心想,这一次就算坚守,越国也可能知难而退,只不过既然说要一战获取二十年和平,那么看来这一次是不会打成商丘或是牛阑邑那样的防御战了。
  他一想,这样也好,不然就算能守住,可是在自己这边打仍旧会影响到各家的生活。
  真要是能够调动越人来回折腾,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决战,以后或许真的就不用和越国打仗啦。
  他这样想着,便在夜里扎营的时候,和士族们说了说自己的想法。
  百十号人围着火堆,听他在那里聊天,然后就聊到了家里的事。
  一个新服役的年轻人看着火堆道:“马上就要收土豆了,收完土豆还要种上墨玉米。去年收完,我拿着锄头在两亩收完的地里刨出来百十斤,那可都是能卖给酒坊的。再说养猪也好啊。”
  “今年我走了,家里面肯定忙不过来,就算村社其余共耕一伍的能帮忙,那些藏在地里的可没时间去刨出来了……”
  庶轻王也想到自己家里的事,若是在家,上个月正是趁着夏收之前捞纸的时候,现在却错过去了,也不知道村社里组织的怎么样,是不是做完了这些事。
  想到这,他便与众人道:“正因为这样,所以才要打这一仗啊。这一仗打完了,听说希望泗水各国盟誓非攻,到时候认同咱们墨家道理的人就更多了,也就不用每次都动员这么多人了。”
  “再说,要是不出去打,就在家门口打,那既要看着越王收获咱们地里的粮食,又要出动各个村社的人运粮支援,那反而更不好。”
  “今年虽然过得紧巴点,可是比起之前可要好多了。十年前,我可从没有天天都有粟米吃的日子啊,春夏都要吃荇菜葵菜采薇菜蕨以充饥……”
  有些是他真挚的情绪,有些则是听六指讲的道理,很多道理浅显易懂,正合人心,显然正是出自宣义部部首的手笔,这一点庶轻王很确信。
  他用很家常的道理,讲出来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又把自己学习到的墨家乐土之说畅想了一番,听的众人连连点头,眼神中满是希望。
  就在这时,庶轻王看到旁边几个人正朝这边走来,夜里宿营非得许可或是巡营不得乱窜,这是军规,显然这几个人非是寻常士卒。
  他仔细一看,正是适和六指以及旅帅,正朝这边走来,庶轻王急忙起身,就听适说道:“讲得很好嘛,继续说啊,我也来听听……”
  庶轻王咧嘴一笑,心说你还用听啊?这些道理还不是你讲给我们的?可听到适说他讲的很好,他心里也极高兴,也知道墨家内部的道义是人人平等,也就没顾忌那么多,继续讲了起来。


第三六七章 庶卒君子金鼓交(八)
  庶轻王边讲着自己想到的那些道理,边回忆起好几年前初见适的情形,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当年那个年轻人现在也续起了胡须,身形也必以前健硕的多。
  唯一不同的,就是多年前的那身短褐,换成了现在的军队制服。
  都是棉布的,靛蓝染色,短褐外形,下身是条裤子,头上戴着一个军服的帽子。
  腰间悬着一柄新出的铁剑,旁边挂着一支铜制的手铳。
  庶轻王讲完之后,适夸赞了几句,便说道:“后日就要靠近倪城了,那些规矩我就不需要多说了。”
  “记住一点,要利自己,便要利天下,否则天下王公贵族不认咱们的规矩,那么咱们始终是少数。所以,这天下百姓都是我们自己人,将来都是要和我们都站在一起的。”
  “若论起来,若如今咱们的规矩天下皆认,你们说是不是也就打不起来了?就算和什么人打起来,要出动三五万的军队,九州万里,只怕一个沛县也只需要征调数百人。你们说对不对?”
  众人都点头称是,庶轻王便领了个头,唱了一下一些非《诗经》赋比兴类型的军歌。
  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百姓都能够听明白。
  他开口先唱了一句,连队的人也跟着唱起来……这是义师的一首军歌,唱的时候,庶轻王偶尔抬眼,发现适的脸上挂着一种古怪的笑容。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百姓不要耍骄傲,天下庶民是一家,兼爱要从尊重起。”
  “第二借用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个钱,家业辛苦庶民知,己所不欲勿施人。”
  “第三爱护百姓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春种秋收汗滴土,若踏了我的我也要骂娘……”
  八项注意唱完之后,庶轻王笑着想到了这些规矩都很容易听懂,也很容易遵守,唯独就是不许调戏妇人也不准接受妇人调戏的那条,稍微有些让很多村社的人难以接受。
  野合这种事此时极为寻常,看的顺眼,那就来一发,那孔仲尼不也是这么出生的吗?
  只不过道理也讲的清楚,脱下军服之后,愿意怎么做怎么做,可是穿上军服就必须要守这样的规矩,而且管的极为严苛。
  这些军歌背后,是义师在此时天下近乎“苛令”的军规,许多条目都不得违反,士兵委员会们也有监督军规的职责,自上而下但凡违反,一律严惩……哪怕是旅帅这样的老墨者,资格足够,可也怕督检部的高孙子啊,那可是个狠人。
  又讲了一些军规的事后,适便要离开,临走的时候与庶轻王道:“军规的事,一定要讲清楚。道理你也懂,都是庶民,怎么才能让天下人成为支持我们规矩和道理的朋友?就要从这些事上做起。”
  “倪城是很多人第一次攻破的城邑,你这个连代表,还有士兵委员会一定要做好,千万不要出问题。”
  “往小了说,这要受惩处或者砍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