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野心家-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汗!
那赵人又道:“墨家在高柳守御北境,以防胡人南下。因为胡人不义,他们也不懂得什么才是农耕铁器火药之下的义。之前阙与君走私铁器刀剑给胡人,就是墨家出面抓获的。我看墨家这一次怎么也会支持公子章。就阙与君那样的,已经定下了是不义之人,用墨家的话那叫害天下之人……你们也都知道在墨家之义中,害天下是怎么样的评价吧?”
一鲁国商人笑道:“不下于儒家之义中不忠、不孝、不悌这样的评价啊。”
那赵人拍手道:“着啊!墨家岂能愿意让阙与君这样的人物上去?公子朝能怎么办?阙与君为他上位出力,总不能上位之后就为了结好墨家杀了阙与君吧?那岂不是让支持他的贵族寒心?”
“反正以我观赵国之事,只要墨家支持,魏国这一次必败。再加上你们魏人说的乐羊之事,我看只要有钱,中山复国并非难事。”
这些商人讨论了一阵,一名洛邑的商人笑道:“没钱怎么复国?前年周天子都穷的要借债了,现在还没还完呢。”
说到这,这商人忍不住骂了一句道:“我当时也是瞎了眼,贪图周天子的那点利息,这边阳禺发现金矿的时候我正在陶丘,手中却无现钱。我甚至用年息十三的高利去借,不曾想等我借到的时候股都分完了!”
他骂周天子的话,顿时引来了一些洛邑商人的共鸣,也正是没钱什么都做不成。
只要欠钱,莫说诸侯,就是周天子都要逼得他债台高筑去躲债。
天子尚且如此,那几名准备买魏国必败的魏国商人更是觉得自己没做错什么:论起来,周天子尚在,诸侯算个什么玩意。
这些商人又笑骂了一阵,便纷纷去看坐在前面的几名众望所归的大商人。
一个这几年忽然间声名鹊起的年轻商人说道:“咱们今天能聚在这,有些事就不必说了。”
“魏国若胜,咱们都得赔的血本无归。那大家都聚在这里了,显然是都觉得可能会败。试想,明知道肯定赔钱的生意买卖,谁人去做?”
一群商人都笑,心想着年轻人的脑子就是好使,既然都聚在这里了,也就不用说什么胜败的事。
那年轻商人又道:“这几日我们几个就商量了一下。算计了一下。若想支持中山复国需要多少个数目。算了算,其实也不多。”
他伸出手指,说出来一个若是小国诸侯或是贵族封君听到后可能会咂舌惊呆的数目,下面一群商人却不以为意,纷纷道:“这个咱们可是得限购啊,众人得利的事,咱们得商量出个章程。”
这个让贵族可能会觉得震惊的数目,在这些商人看来若不限购,只怕自己竟要轮不上。
那年轻商人笑道:“这钱买什么?”
“火药、铁剑、长矛、马镫……这些东西墨家的冶铁作坊都卖,这是一笔大订单,我们也去问了,货源充足,绝对可以买到。”
“就是……火枪嘛。墨家卖的少,又得牵扯到一些律令,还得证明是为了买来防身或是买来去蛮荒百越之地做生意防卫用。一下子买不到那么多不说,买了中山人也未必会用。这玩意……中山那边,可不是随便就能凑出几千参加过义师服役的人。”
其余商人点头道:“是。这边买枪有用,那边的话,还不如长矛和铁剑。火药的话,中山那边应该有士人也会用。”
正说着,之前说话的那魏国商人冒出来道:“要我说,枪也能买。中山人不会用,咱们不会雇佣一些会用的人?只要有钱,莫说枪,就是炮,也能找出几个会用的吧?退役的炮手也有一些……炮价嘛,咱们买个七八门还是买的出的。”
他这番话也算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以往从未有过这样的模式,众人哪里会想到?
可是如今在杨越等地的武装殖民垦荒、或是深入百越等地做贸易的人,身边哪一个没有个十几人的持枪的护卫?
在那边垦荒的,更是有一些在田里做五年劳力,换一片地、一把铁犁和一支火枪的习惯。
那魏国商人见众人都在沉思,或有点头的,信心更盛,扬言道:“泗上之外,陶丘本地,做士兵的也有不少。卖命赚钱,有钱投机,这样的人也不是没有。都是服役过三四年的老兵,还有些在商队做了几年的,那打起仗来,寻常卒伍哪里挡得住?”
“找一些做过司马长的,找几个大约会开炮的。弄上个几百人,七八门炮,咱们扶他在中山做个将军,也未尝不可。如今读过兵书的多了,打不过义师,还打不过公子挚吗?”
魏国商人说罢,迎来了一阵阵喝彩声,有人喊道:“你这办法真是绝了!好办法!”
“是啊,可行。”
“再说,要是中山王复国之后不守契约,咱们的人就给他拉下来,换一个。”
“还是泗上好啊,什么东西都讲法令。别处还要担心诸侯违约。诸侯就得有法限制才行……”
一群人嘀嘀咕咕的时候,前面几个大商人的后面,站出来一个手里拿着账簿的。
有人喊了一声静一静后,那拿着账目的人就低头算了算,显然这是个泗上学堂里走出来的人物,只是没有进入墨家,而是做了商人管账目亦或是家族本身就是商人。
几个式子列了一下,那人道:“这样算的话,我给你们说说咱们大约需要多少钱。”
“从泗上的纺织作坊,购买一万军装。”
“从宋国那边,可以买两千套皮甲。”
“五千斤火药,用来炸城墙。”
“铁剑五千,长矛一万。”
“马镫五千。”
“乱七八糟的如千里镜、帐篷之类的,这个另算。”
“真要组织技击之士的话,就按半个旅来算。火枪得千支、炮五门,火药另算、铅另算。加上军装、皮靴、衣甲、几个月的薪俸。”
“走的话,沿济水入海,从大河运到昌成,船只水手这都好说,货船足以。”
“粮食的话,从卫国买就好。从卫国沿河运到中山,卫国今年丰收,粮价正低。”
将每一项数目所需要的金钱数量说出,又迅速加在一起,最后道:“数目就这些,这今后经营,咱们就按泗上那些公司的模式如何?按股分红,各项产业贸易专营,不得谋私,凡谋私者股份归属举报者和发现者……”
规矩很多,不止这些,但泗上已经颇有几家运转起来的贸易公司,已有经验可寻。
只是说了个大概,聚在一起的商人便都点头,这点钱摊在每个人的头上也不多,正是必然谋利的事,都在想着怎么把手里的现钱弄得足够。
第八十八章 风林火山之后
这些商人所讨论的一切,在贵族眼中都是骇人听闻的。
商人的力量很强大,尤其是当旧的土地制度解体在即、商品经济开始发展、火药铁器等步入历史舞台之后,这种力量会被时代放大。
天下诸国除却那些大国,今日聚集在这里的商人想要颠覆一个小国简直是易如反掌。
而他们一旦开始尝到其中的滋味和利润,便会乐此不疲。
只是现在,他们讨论的再多,最终还是绕不开墨家。
要成立这种股份制度的合作公司,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武力和制度保证其中的一切规矩和制度的合理性。
就算他们在陶丘商量,最终成立这个投机公司的时候,还是要去泗上进行注册。
不在泗上注册,许多人不敢投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抵不过规矩制度和法令对人的约束。
除了墨家管辖的泗上,天下别处都不允许或者说没有这种事的先例。
泗上可以,而且有制度可循、有规矩可依,还有专门的交易所。
虽然每一次交易都要收取一定的税费,可是这些税费比起所有权的确定和票据内包含的巨大利益,人们宁可去缴纳这在他们看来比较低廉的税费。
而且他们所讨论的这些事,也确实绕不开墨家。
军火、武器、军装、马镫这些,只有墨家在彭城一带的庞大作坊群可以提供。
加上很多人手中现金不足,很多的票据都需要在金行进行兑换交易,他们已经与墨家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虽然这种联系是无形的,可却比什么血缘之类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件足以颠覆一国、谋取超额利润的大事,引来的是陶丘等地无数商人的关注,已经算是这些年来商人眼中最大的一件事。
他们计划中募集的资金和票据数量,也足以震撼一个拥有数百里封地的封君。
可这一切在前往陶丘的市贾豚眼中,其实并不算是一件大事。
这些年市贾豚一直掌管着墨家的部分财政,从当年适为墨家用麦粉之类的事物谋取到第一笔资金之后,水涨船高,墨家的财政愈发负责膨胀。
这些商人们谋划的事,是墨家默许的。
在市贾豚看来,适为中山国准备的这件“大礼”,对泗上墨家而言等同于一笔巨额的收入。
军火武器服装帐篷,这些东西除了在泗上购买,别无他处。
市贾豚觉得,适是个雁过拔毛的人。
即便中山国复国在墨家的大战略之中,为了牵制魏国的力量防止魏国干涉泗上。
适还是利用这件大为有利泗上的事,从商人手中吸收了大量的金钱。
市贾豚估计,这些钱的半数之上,都要用在购买作坊里的各种货物,这等同于商人把钱投入到手工业当中,只是这种投入不是商人主动的,而是适定下了一个圈套,转了墨家一手后投入进去的。
复国贷款,这种事墨家已经干了不止一次了。
从楚到越、从越到郑、从郑到鲁、再从鲁到中山,每一次复国贷款背后,都能带来泗上手工业的大发展。
技术垄断之下的火药作坊、分工合作下的武器作坊、已经出现大规模雇佣劳动和水力机械的棉纺业作坊,天下诸侯的每一次战争都会带来巨量的订单,刺激着泗上的发展,也让泗上的社会财富总和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
市贾豚估算了一下,这几年泗上墨家的收入中,土地税的分量正在减小,各种以前不起眼的行业竟然已经隐隐可以和土地税分庭抗礼。
采金、煤铁、军火、修路、船运、建筑、玻璃奢侈品、百越扬越的贸易公司、茶马铁贸易、票据交易印花税、南海土地经营拍卖……这些林林总总的收入,使得泗上之地可以对拥有土地的农夫实行“仁政”,乱七八糟的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什一税,已然远低于别国的税费。
商人工商业出钱、农夫出人、墨家的垄断作坊调节市场的三足鼎立的形式,确定了泗上的稳固。
就算出现难以支撑的情况,金行还可以发行利天下债券,支付利息以度过最艰难的时刻,市贾豚估计若真到了那一步,可以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募集出足以武装十几个师的钱。
至于现在,还远远不到那一步。若不是泗上的教育支出连年增加,恐怕泗上这些年的收入足以组织起一场争雄天下的远征,只不过即便是管钱财的,市贾豚依旧支出适提出的把大量的钱投入到教育之中的提议。
这种隐性的实力增长,这些年已经有所体现,泗上之地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一些行业职业的素质日趋提高,士兵的素质更是随着泗上年青一代的加入愈发惊人。
泗上的实力越强,市贾豚的腰板越硬、眼界越高。
因而陶丘这一件让商人轰动、让贵族骇然、让各国国君开始警惕商人的大事,在市贾豚眼中,不过是:商人们合力,支持泗上手工业的发展,为泗上手工业提供了大量订单。
他来陶丘,催动这件事的完成只是额外任务,真正的任务远非如此。
半个月前的墨家高层的扩大会议上,一致通过了适做的“做好可控范围之内的战争准备”的提议。
这一次墨家要彻底整合泗上的力量,从当年吴起攻破大梁城、郑国三分二分归魏韩开始,泗上就已经成为了中原的火药桶。
齐、楚、魏、韩,四国对于泗上其实都虎视眈眈,只不过适纵横捭阖以外交手段解决了楚国,使得泗上的局面至少在十年之内只需要担心齐、魏、韩三个方向。
半个月前的会议做的是“可控范围的战争”的提议,那么也就不需要泗上进行全面动员,只需要利用现有组织的义师进行一场战争即可。
打仗的话,墨家上下并不害怕,做最坏的打算就是各国联军攻入泗上,但是进入泗上如同进入泥潭,密密麻麻的新型堡垒、加固之后的城墙,都会让各国联军寸步难行。
但泗上经不起长期的战乱,因而这一次要做好各国一旦干涉,立刻出兵在泗上之外解决战争的打算。
半个月前的会议之后,义师已经开始秘密调动,第六、第七两个师调动到了缯、郯方向,一旦费国的局面不可控制,一旦接到费国决议加入更加深入的同盟的决定,立刻出兵解决掉费国的贵族反抗。
剩余的主力,则开始在沛、滕等地集结。
大军集结,市贾豚并非是军事委员会的成员,可这些集结作战的事却和他有着扯不断的联系。
义师数量的增加、作战方式的改变,都让以前那种“因粮于敌”的战略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孙子、军争》曾有一段总结作战的经典的“风林山火”四字名言。
正是: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然而,在“风林火山”紧接着的下一句,就是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军队行动,按照孙子所言,需要依靠掠夺百姓、分兵行动来进行,否则的话后勤就足以成为一场灾难。
所以一般情况下各国作战出兵的时机,都是选择马上收获的时候,这样就能做到“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秆一石,当吾二十石”,一方面可以削弱敌国的战争潜力,一方面又能解决自身的后勤问题。
从功利的角度看,这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但墨家不能用。
因为墨家说的是“天下人”的概念,只有楚国是楚国人、赵国是赵国人的情况下,才能掠夺“敌国”的百姓。
可墨家认为自己没有固定的国,而是隶属于天下,那么这么做等同于掠夺自己的百姓,这从自己道义的逻辑上就说不过去。
如果你把别人当敌国,别人也会把你当敌国,这是一样的道理。
况且,义师后勤充足、待遇尚可,又灌输了“利天下”的概念作为军队思想的核心。
敢有军事主官弄出来“掠乡分众”的政策,可能当天就要进军事法庭被审判炮决,这是底线。
要心怀天下,要眼光万里,就不能为了一时的小利去做什么掠乡分众这样的事,哪怕为此输掉了一场战役,也不能坏了规矩。
规矩,才是墨子生前认为墨家足以发展壮大利于天下的两条最重要的根基之一。
因此,墨家要为战争做准备,就必须提前组织一下后勤,这才是市贾豚来到陶丘的最重要原因。
现如今没有比墨家更有“钱”的组织、个人亦或是诸侯,所以掌管墨家财政的市贾豚心中,解决此事的办法就是“只要有钱,在宋等地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的开始、宋国圈地种棉粮的深入,市贾豚的想法在别处可能不怎么对,但在这里是没错的。
以宋地而论,包括鲁国的一部分,卫国靠南的一部分,只要有钱,粮食根本不是问题。
但问题在于一旦开战,粮食可能会不好购买、价格上涨、而且难以集中。
因而,市贾豚要在开战之前,沿着胡陵、方与、亢父、楚丘、陶、安阳、煮枣等一代,开始准备大量的粮食。
第八十九章 做贼心虚
选择宋国、卫国方向的城邑囤积、准备补给站等,也是墨家高层对于这一次可控战争方向的判断。
如果各国闭着眼睛只当费国、泗上整合其余各国的事不发生,最多也就是花了钱买了许多粮食,赔点钱做好准备赚到和平发展,墨家众人会乐开花。
可若是各国干涉,齐国是最有可能赤膊上阵的一个,魏韩就算不能倾尽全力也可能会出动一部分兵力,那么地方进军路线的选择,就是个战略问题。
判断错了,墨家可能会措手不及。
这个判断,是以禽滑厘、适为首的墨家高层的集体判断。
建阳、巨陵、琅琊方向,一则越国尚未南下,越齐之间的矛盾深重,墨家在琅琊附近和琅琊都城还驻扎了一些军队,这些都足以让齐国不敢选择从那个方向进军。
一旦从那个方向进军,就算获胜,齐国得到的也不是他们最想要的中原沃土。
从这几点上判断,齐国若是出兵干涉,不会选择东海方向进军,莒城的齐军最多会进行守卫和防备。
齐国想要争霸中原,就必须得到泗上、得到鲁国的部分土地、得到大野泽附近的沃土。
占据了后世的鲁西南地区,西可以进军河南威胁魏韩、南可以入军淮北得到如今富甲天下的泗上。
鲁国的态度,墨家认为可能会很暧昧,尤其是费国原本是鲁国的附庸国,费国的事必然会在鲁国引起轰动,导致贵族的紧张、儒家的不满,从而导致鲁国可能会放任齐国借道。
甚至可能割让部分土地,祸水南引,让齐国和墨家相接,以便于鲁国在双方矛盾下生存。
在贵族眼中,平民暴动这是大逆不道的,为了对抗这种大逆不道,完全可以割让部分土地城邑。
魏国这边,虽说墨家已经为魏国准备了许多的掣肘,但是适觉得魏国的力量依旧强大。
原本历史上的中原大战爆发之时,魏国四线作战,虽然最终耗尽了国力、外交环境全面恶化,可至少证明魏国有四面作战的能力。
现在魏国的触角伸的太远,楚国反击陈蔡威胁魏国大梁。墨家在宋国的力量日益增加,宋国坚定不移地执行中立非攻的政策可是墨家在咄咄逼人,都可能让魏国感到紧张。
韩国作为魏国的跟班,楚国削弱的时候,魏韩之间围绕瓜分郑国的事会有许多矛盾。
可楚国开始反击陈蔡,魏韩之间的关系会立刻缓解。
墨家高层估算了一下各国可能出兵的数量和后勤压力,得出的结论就是如果要发生决战,魏韩齐出兵的方向便是沿着济水、菏水推进。
水运可以减缓许多的后勤压力。
至于出兵的数量,墨家高层的判断也是觉得胜券在握。
若是出兵太多,少说也得一年半载的准备时间。
而且进军的过程,肯定不能集结在一起行动,否则的话,那就是一场后勤灾难。
正如当年三晋伐齐,进军路线是韩、赵、魏三国分开,一直到齐国长城平阴之后,才开始合兵,最终签订了让齐国拆除长城的盟约后迅速撤军。
以现在墨家的实力,不进行总动员只以现在的服役义师的数量来算,各国联军少于十五万,根本不可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而各国联军要是出动十五万,后勤压力会逼着各国分兵合进。
若是少于十五万,韩国出兵一万、魏国出兵八千的样子,那倒是没什么可说的,估计也就是走个过场。
哪怕是对于战略方向的判断出现了失误,齐国从莒城南下出兵,那也不怕。
从莒城南下出兵,齐国等于放弃了盟友的合力。
哪怕是魏韩仍旧出兵,墨家也可以腾出手,让齐国沿着越国、墨家、鲁国三国交界、经营了十年的筑城地带一点点地往前爬,在宋、卫方向先把魏韩联军解决,足以腾出手再去反击齐国。
从十余年前适开始利用楚国王子定之乱布局、故意在大梁坑了楚国主力之时起,墨家在泗上之地的后顾之忧,就已经靠外交解决了。
弄出了魏国这样一个看上去极为强大的“天下霸主”,将王子定之乱发挥到极致,楚国现在只会和墨家继续合作。
当然,这种合作可能很快就要结束,甚至反目成仇:一旦魏国被墨家的五路围攻十面埋伏之计弄得筋疲力尽、魏赵翻脸、楚国平定了陈蔡王子定的伪楚,墨家和楚国的蜜月期也就算是结束了。
但现在,墨家最多只需要两线作战,足以各个击破。
原本墨家的几次作战,都是标准的防守反击。
利用墨守成规的优势,引诱敌人攻城,削弱力量从而组织力量反击。
只是,时代变了。
当年弱势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选择防守反击。
现在势力正盛,自然要选择主动进攻,在泗上之外解决掉各国干涉。
战略定下,后勤问题也就成为这一次作战准备的重中之重。
和上一次潡水一战不同,那一次属于内线作战的防守反击,后勤压力极小。
这一次后勤若是出了问题,行军速度跟不上,一旦最坏的情况——魏韩齐合力——出现,不能在合军之前击破一翼,这场战争的主动权就要易手。
市贾豚明白自己的任务到底有多重要,想要击破可能的分兵合进,任敌人几路来,我只一路打,尽可能先行歼灭一部阻止会和,就需要义师的行军速度要快过各国联军。
粮食、补给站,这些东西的建立,市贾豚准备利用一下这次关于投机中山国的股份公司之事。
商人逐利,犹如鲨鱼见血。
在陶丘的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