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贵族也知道事到如今,除了死守之外竟无别的办法。而且如今之事,你死我活,真要是武城被破,他们都要死。
  今日的行刑,本想着是示威于民,让民众不敢轻动,却不想民众虽然不敢劫持法场,但是却高呼那些人是君子。
  指望这些人自发的守城?
  真要是大军围成,只怕这些今日不敢劫持车裂行刑的民众看到城下万军聚集,便来了勇气,打开城门也未可知。
  当年武城一战,墨家破城之速骇然天下,如今只能加固城墙,以为死守。
  现在墨家并没有出兵,因为只是在履行非攻之盟,可是一旦齐人出兵,以墨家言必行的一贯形象,也必然会出兵。
  好在善于攻城的墨家现在还未出兵,费国都城那边铜炮又少,也只能围城,届时齐人一来,便能守住。
  等到大军齐至,齐魏韩三国联军未必就不是墨家的对手。
  “或可守!或可守……”
  就像是自我安慰一样,这些贵族们喃喃自语。
  虽说若是武城不守,他们可能会失去封地,但终究真要是守不住还可以逃亡齐魏,总还有后路。
  ……
  彭城。
  持续了许久的制法大会仍在进行,但今日彭城却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集会,集会的内容就是支持费国的变革、承认费国的新法新政。
  被组织起来的民众聚集在冒着浓烟的冶铁作坊群附近,不断有年轻人登上高台,高声讲述着自己对于费国之变的理解,许多退役回去的年轻人希望能够重新征召从军,去对抗可能的不义之国的干涉。
  激昂的民意之后,却是墨家高层的自信,没有签发重新征召的命令,甚至连粮食管制之类的政策都没有出台。
  一切如旧。
  因为墨家这边已经得到了确切的消息。
  中山国复国之战已经开启、魏国出兵赵国正欲围困邯郸、楚国在陈地练练推进,分兵欲重取榆关……
  正是因为这些确切的消息,禽滑厘才在十余日前高调宣布,墨家认可公子峦上位执政符合于“义”。
  魏国现在是狐假虎威,假借的是文侯时代的威风,齐国依旧相信魏国可以维持一场四线战争。
  可墨家经过集体商议和分析之后,确定魏国现在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根本没有能力和齐国一同干涉。
  区区一个齐国,还不用进行总动员。
  许久没有穿上戎装的适,如今穿着一身戎装,他已经被集体决议为反击齐魏干涉的西线主帅,东线预防齐国沿东海方向和越国南迁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的负责人是公造冶。
  今日便要先行出发,前往义师已经集结的滕城。
  如今通信手段落后,必须要亲临前线。
  禽滑厘等人送行之时,禽滑厘道:“胜负之数,胜是必然。只是有大胜、有小胜。”
  “若只是击溃齐军,兵临长城,齐人罢兵,那也不过是小胜。”
  “若大胜,便要让那些年轻的旅帅、师长,以及你身边的参谋、那些许多年没打过仗只是在军校中学习过的孩子们成长起来。”
  “教会他们。以备将来。”


第一百一十九章 青出于蓝
  适也盼着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出征,将来要面对的战事太多,墨家需要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指挥上万人作战的将军,这需要实践。
  好在,时间还是站在墨家这边。
  如今天下贵族们所接受的那些军事教育,其实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三军对垒主攻一侧的大略可能没有变,但是具体的炮、骑、步的配合,这就不是那些从小学习车战的贵族们所能掌控的了。
  禽滑厘的嘱托,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
  禽滑厘已经老了,很快就要卸任巨子之位了。
  如今征战,需要亲在前线,离的稍微远一些就不能够察觉到对面的漏洞、抓住战机。
  加上火药大炮的出现,技术又落后,铁球鬼知道会飞到哪里。
  若是阵阵上前,一旦阵亡,那么对于墨家的损失实在有些难以承受。
  再者,经历了潡水一战俘获越王、直接瓦解了越国在泗上霸权的一战,其实墨家上下都希望适能不亲自指挥就不要亲自指挥,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模糊的信任,这种信任带来的信心很容易因为一场大战的失败而破灭。
  适对于这一次反击齐国干涉倒是信心十足,如今的墨家义师早已经不是当年潡水之时,若是连齐国都不能击败,那也不用想着将来天下。
  什么围魏救赵、无中生有、十面埋伏之类的计谋,大部分都是战略,都是在战役开始之前完成的,真正战役开始的时候这些计谋基本用不上。
  如今在大略上,墨家已经完成了对可能干涉的孤立,魏国陷入四战、楚国还需合作,也就只剩下齐国能够出兵了。
  泗上是个诱饵,一个肥美的足以让君侯难以忘怀的诱饵,而这个诱饵现在齐国已经吞下。
  现在吐出来还来得及,可现在吐出来对于墨家而言毫无损失:越国即将南迁,费国已然政变,这时候若是无人干涉,墨家可以迅速填补权力的真空和整治混乱的局面。
  适心里倒是盼着能够在集中了兵力之后,不战而屈人之兵,让齐国知难而退,那样最好。
  否则齐国被削弱的太厉害,魏赵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微妙的转化:魏楚争霸,赵国出工不出力,可要是齐国衰弱魏赵合力谋齐,那也未必不可能。真要那样,反倒不妙,到时候免不得又得去帮助齐国,可又怕被楚国背后偷袭。
  如今以各国国君的贪婪,指望他们知难而退怕是不太可能了。
  墨家这边并不知道魏国给齐国画的合力出击的饼,使得齐侯坚定了决心。
  但是和齐国一些使者的接触,发现齐国这边是寸步不让,咬定了那些大夫们投齐的事,不愿退让。
  禽滑厘劝告适的话,也正是出于齐国的这种态度导致的战争的必然。
  适明白禽滑厘的意思,冲着众人笑了笑,算是宽慰也算是让众人安心,说道:“既是要打,那自然是要总结经验的。说到必胜,世上也无必胜之战,但准备都做的充足,剩余的就是看临阵对战了。”
  再多的话,也不必说。
  适知道墨家这边已经选拔出了足够的年轻人填充越国南撤之后的权力真空,同时也选拔了足够的人准备前往费国。
  既要组成一个比之前的非攻同盟更为深刻的同盟,那么军事权必须要掌握在墨家手中,基层的官吏也要握在手中。
  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除非墨家出面,否则费国也实在找不出足够的合格的基层官员。
  费国上面的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其实无所谓。教育、军事、考核选拔这几个权力在手,费国终究还是墨家的。
  如今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最终看的,就是这一场改变战国格局的大战。
  若是一切按照墨家谋划的那样,这一战之后,齐国可能要衰落很久、魏国也要从中原霸主的地位跌落,楚国内部军权和分封贵族之间的矛盾也会锐利到极点。
  ……
  滕。
  墨家的五个师、三千六百多名骑兵、七十多门铜炮已经在此集结。
  适抵达之后先行检阅了一番军队,士气正高,这一次检阅也是大张旗鼓,希望齐国能够知难而退。
  在此集结的军队将近四万五千人,这都是战斗部队,后勤辎重另属于其余部门,这些年在滕地集结的粮草等也足够军队的消耗。
  滕地是徐州的北大门,在黄河改道、微山湖形成之前,这里是战略要地,可攻可守。
  当年越国败走之后,滕侯虽在,可是已然无权,这里完全都已经在墨家的掌控之下。
  初春的风微微有些寒冷,街头却热闹非凡,大量聚集的军人,让一些商人尾随而来,又知道墨家义师与民向来秋毫无犯,而且士卒又有钱拿,因而纷沓而来以求利益。
  带着袖章的纠察队在街上巡逻,以防扰民之类的事情发生。
  帐篷之内,适和各个师的师长、墨者代表们正在听斥候的回报。
  不断有拿着颜料标记的年轻人将一些代表着各自军事单位的木块标记好,摆放到正确的位置。
  沙盘之事,此时早已有之。
  而墨家因为当年墨子和公输班关于救宋攻宋的论战中用腰带为城、木块玉石为兵一事,更是重视这种推演。
  适看了看地图,问道:“费国那边,什么情况?”
  一名传令官急忙回道:“费国那边的民众义师,且战且胜,贵族不敢出战,纷纷逃往武城。如今费国民众距离武城也就几十里,但是听从了我们的意见,驻足不前,只是在准备粮秣。”
  “齐国的梁父大夫,正帅兵前往武城。魏国那边,成阳大夫也帅兵一万,等待韩人。齐国临淄已经征召了大军,人数在五万到八万左右吧,具体不清楚。”
  “平阴大夫也帅军集结,看样子是要沿济水朝着大野泽方向移动,应该是想和韩魏联军会和。”
  适拿着木棍点了点下面地图上的菏水道:“昔年,吴王夫差既杀申胥,不稔于岁,乃起师北征。阙为深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以会晋公午于黄池。”
  “这条吴国争霸中原的运河,勾连菏泽、泗水。看起来,齐国的平阴大夫是准备和韩魏联军利用菏水运输,从而保证后勤。”
  “我算了一下,如今兵制已改,齐国沿途所需的粮秣,如果走一路的话,最多也就能集中七万人,这是极限,而且还得是在齐国境内。”
  “现在齐国临淄的大军正在南下,看样子他们是要沿着梁父、最的方向到武城。”
  “武城方向,齐国人觉得应该能够坚守一段时间。虽然咱们攻城守城的名声传于天下,可这些年咱们将一些守城的技巧公布于天下,不少齐人多读这样的书籍,说不定也有人觉得自己能够守住。”
  说到最后,他自己都笑了,一旁的六指摇着头笑道:“你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说不准有人想要借此搏名。你想想看,这要是能在咱们的进攻下守住武城半年,这岂不是必闻名天下?”
  “当年胜绰守廪丘,不就是一战成名?如今好功名富贵者极多,这样的人不少。”
  适点点头,从现在这个态势上看,也只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现在齐国和墨家已经算是公开了战争状态,齐国表示那是齐国的内政,墨家不要插手。墨家却支持费国的新君,认为那是符合民众之利的。
  费国的“贤人”们出于大义或者私利,到了这一步都不能停手了。
  为了大义,那自然是要解救武城之民,使他们获利。
  为了私利,能够过费国之贤人,为何要去做小小的费国国都的贤人呢?
  如今墨家的翅膀硬了,从当年守城非攻的不干涉别国内政,到现在不干涉各国内政的说法已经很少提了,而是站在天志、大义的角度去评价各国的对错。
  不说不干涉内政,只说支持费国新君,那就是等同于告诉费国国都的那些人:你们放手去干,出了事我罩你。
  这种情况下,齐国和墨家都不退让,等同于默认了对方一定会出兵。
  既已确定,那么齐国依旧让梁父大夫派兵支援武城,看来就是断定武城可以守半年、或者至少三个月以上。
  大军后勤因素不可能同时行动,齐国这一次定然是分为三线。
  莒城一线,那应该是策应,威胁墨家的东海方向,让墨家不得不分兵去守卫。
  韩魏联军,与平阴大夫,合兵之后利用菏水的运输,可以直接抵达泗水。
  武城若是能够坚守三个月,那么临淄的齐军主力就可以集结到武城附近。
  若是武城那边焦灼,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又能沿着泗水推进,威胁墨家的腹地,逼着墨家不得不撤兵防守,到时候就会形成合围之势。
  这些都是猜测和推论,并不是已知的情报,适觉得这个推论应该是正确的。
  就像是六指所说的,想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多矣。
  那胜绰可以在廪丘一战成名,最终投秦位如卿相,未必就没有研读过墨家那些公开的守城的技术性文章的齐人想要借此成名,说动了齐侯,让齐侯信心满满。


第一百二十章 求险于求稳
  低效黑火药时代,守城术的进步速度,是远胜于攻城术的,所以才出现了棱堡出现后一座城堡动辄可以守御一年之久的情况。
  现在墨家为了能够吸引天下人学习“天志”,并且确信自己掌握的是真理,而守城的真理只是真理天志的一部分,那么学的人多了,自然便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九数、几何之中。
  这种情况下,肯定有一些聪慧之人领悟了守城术的精髓,兵力展开、折现对直线、火炮的部署等等。
  不过适倒是不担心。
  从当年墨家开始组建专业的工兵开始,实际上攻城术的进步已经和守城术拉平。
  墨家本身炮兵又多,之前建造的许多城邑,那是出于敌人没有火炮的情况下考虑的,城墙和为了防备大炮所必须的厚重土垒都没有设计。
  想要想清楚为什么没有,那已经得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的地步。
  就算这样的人有,利用火炮的优势,以工兵挖坑的方式接近,基本上就现在天下的城邑,没有一座半个月攻不下来的。
  在场的众人,一个个也都是傲气满满,觉得自己是正统的靠守城术起家的墨家,会守城必然会攻城,居然天下还有人觉得能够在墨家的攻城术下支撑半年之久,当真是笑话。
  笑过之后,适点了点魏国的成阳方向,说道:“这一次的关键,就在成阳。我们不能够让韩魏和齐平阴大夫会和,先行击破一部。”
  他说完,下面的人纷纷拿出纸笔准备记下来,适摆摆手道:“这个就不用记了。记在脑子里就行。我说一下咱们大致的军略,你们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齐国既然决议出兵,梁父大夫帅军先到武城。我们已经建议费国的民众义师暂时等待,征集粮草,作出强攻武城的态势。我们等的,就是齐国确定进入到鲁国。一旦齐国入鲁,我们就可以出兵。”
  “武城尚未攻破,仍在修筑,梁父大夫既守,我们就趁势沿着菏水直攻成阳。”
  “如果我们朝着成阳进军,齐人会觉得我们在费国方向空虚,可能会选择进攻,公造冶那边随时可以进入费国。”
  “这场对齐之战的关键,不是在齐国,而是在魏国成阳。一旦成阳被破,魏国很可能和我们媾和,退出干涉。”
  “成阳方向能够获胜,齐国的两个拳头就算是被我们折断了一只。齐国这时候如果聪明点,可以选择退出。”
  “若是不够聪明,我们从成阳作出直击平阴的态势,沿着当年三晋伐齐的老路前行。”
  “齐国临淄主力的选择也就只能是两种,退回防守。要么,就是全力猛攻泗上,想看看是我们先攻破长城,还是他们先攻破沛邑……”
  他说完后,六指点头道:“没什么问题。”
  “前日的通报我看了。现在魏国已经和中山、赵、楚三国开战,想把齐国拉下水来对付我们,以防止我们和楚国结盟在大梁方向用兵。只要成阳获胜,魏国应该会立刻退出干涉。”
  “主要就是……武城方向,我们进攻成阳需要损失多少兵力?”
  通报是军内高级军官才能看到的战略分析,为了能够让每个人知道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战略,如今他们是师长统领七八千人,将来可能都要负责一个方向的大战略,有些东西已经需要教授他们。
  六指的意思就是重要的行军时间差问题。
  如果齐国进军的速度太快,临淄的主力在墨家攻破成阳之前抵达武城,那么墨家的局面就会很不利。
  最好的局面,就是墨家在攻下成阳之后,齐国临淄的主力快要到达武城、不能够直接转而和被击溃的成阳、平阴方向的联军会和,从而达到分而攻之的局面。
  他走向地图,指了指成阳方向道:“齐人如果想要分头并进,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肯定要在成阳等待一段时间。我们认为关键是在成阳,但是在齐人看来,关键是在武城。”
  “临淄的大军抵达武城附近的时候,才是成阳那里的大军开始行动的时候。一面攻武城,一面沿菏水、泗水而下。”
  “如果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会和,集中在成阳,纵然咱们攻城有术,但是可能损失也会极大。”
  “如果我们先攻成阳,破了魏韩联军,平阴大夫可能会缩回去。”
  “既说魏国不可能有再多的力量干涉泗上,那么我们的敌人还是齐国。如果我们先于平阴大夫抵达成阳,攻破魏韩联军,魏国退出干涉……齐国知难而退还好。”
  “如果他们不知难而退呢?城阳一战,让齐人选择将大军集结,平阴方向的齐军并无损失,在齐国内线作战,和临淄大军会和一路……若是他们不攻,我们还得随时防着他们,不能放开手脚去接管越国南撤之后的东海……”
  几个师长纷纷点头,适问道:“你的意思呢?”
  六指手指指了指在成阳东北、平阴以南的几个城邑道:“如果可以确定魏韩联军在成阳并无太强的力量,我们可以做出佯攻成阳的态势,抓住机会……野战击溃平阴大夫,再转身去打成阳。”
  众人深吸一口气,都觉得这个想法有些过于大胆。
  如果胜利,自然是妙计。
  但如果有什么意外,就会很不利。
  从平阴到成阳,也就是后世出阿胶的平阴到菏泽,都没出省界,也就二百多里路。
  这地界还是齐国的土地,如果一旦有什么意外,或者说形成了焦灼,魏韩联军和齐国其余城邑的援军支援,也就七八天之内就能赶到。
  野战倒是不怕,就怕这两支军队会和之后,向后跑。这在齐国的内线,他们逃走的速度肯定快,墨家义师到时候又是外线作战,行动后勤等因素下,有可能追之不及。
  追之不及,溃兵收拢,实际上对于齐国并没有太大损失。
  而如果选择等到齐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会和于成阳,那就是瓮中捉鳖。
  当然,联军会和之后,墨家要保证武城方向的安全,必须要快速击破成阳,到时候强攻之下,损失也必然极大。
  但是从墨家的攻城手段上来看,攻下来不成问题。
  适皱眉考虑了一下,六指又道:“如果魏国干涉的决心不那么强,其实我们如果能够在平阴和成阳之间击溃平阴大夫,那么魏国其实就可以选择媾和了。”
  “就算不选择媾和,魏韩联军加在一起,也就两万多人,大梁方向的主力都在陈地和楚国对垒,成阳方向的魏韩联军也做不了什么,最多也就是观望。我们输了咬我们一口,我们赢了便会老老实实。”
  “这样,我们如果能够在济水歼灭平阴大夫,那么主动权就完全握在我们手中了。”
  “到时候平阴主力被歼,长城因为当年三晋伐齐被拆,齐国无险可守。”
  “到时候,我们想攻以逼齐国退兵也行;想要借武城、费等地引诱临淄主力和我们换家,让他们觉得我们主力在外从而长驱直入进入沛地从而围歼他们也行。”
  适盯着地图看了一阵,点头道:“嗯。如果平阴大夫和魏韩联军会师成阳,那么纵然我们攻下了成阳,因为是攻城战,可能也要修整半个月之久。齐国各个城邑会有更多时间准备。”
  “但如果在济水歼灭平阴方向的齐军,那么平阴方向的城邑齐人无兵可用。我们可以迅速越过长城,直逼临淄。也可以选择从平阴南下,攻破梁父、泰山一线,从而切断齐军临淄主力的退路。逼着他们和我们决战,一举削弱齐国。”
  “关键就是……”
  适的目光盯向了地图上济水一线,如今大野泽还在,南济水和北济水在此合流,加上夫差修建的菏水运河,如果能够在济水获胜,的确可以直接威胁到齐国的腹地。
  长城防线因为当年公孙会之乱被三晋强制拆除,齐国平阴一失,临淄也就岌岌可危。
  到时候战略的主动权的确就握在自己手中了。
  得到平阴,齐国不管敢不敢赌换家,那都无所谓了。
  敢换家,义师回撤,征召退役义师,足以守住墨家的腹地,到时候切断齐军退路,齐国一下子损失了大部分的兵力……
  就凭着齐国现在的政局,田氏一族如今内部和当年赵籍临死之前的局面差不多。一旦弄出来这么大一场失败,齐国必然内乱。
  齐国一乱,东海方向越国南撤之后的局面,墨家想怎么控制就怎么控制。
  不得不说,六指的策略过于大胆,这等于是要求平阴那边出兵之后,墨家要在七八天之内与齐军决战,从而杜绝齐国其余城邑大夫援军的可能。
  但是,获胜之后的好处也极多,各方各面都可谓是优势极大。魏韩联军也就是个打酱油的,和齐国会和会增加墨家的压力,但若不会和,就凭他们那点人,只要墨家主力不全军覆没,他们就算不媾和也只能摇旗呐喊。
  这必须要情报部门的全力配合,确定平阴方向出兵、齐国临淄的大军已过泰山汶水的时机。
  也就是说,要做到让齐国以为自己取得了主动权,在各个方向都已经展开,无法重新部署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