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句九数和几何不会骗人,让这些年轻的参谋军官们战胜了之前的恐慌,这句简单的仿佛废话一样的道理,便是适十余年前潡水一战攻城之后所宣扬的“理性的胜利”。
  等到参谋官们去准备图上作业的时候,几个师的主官都围过来,这一次第一师打主攻,其余的师都是配合。
  适也没用围三缺一之类的手段,在其余三面只安排了不多的部队。
  “平阳不是卢城,卢城若破,卢城的士卒贵族可能会逃亡临淄,收拢军力,所以要围而歼之。”
  “平阳我们不需要全围,但战略上处在四面被围之中,就算贵族们逃亡,也最多逃向东牟、赢邑。士卒嘛,无心恋战,只要城破,他们并不会多加抵抗。”
  “各部安排的事,也都说了。战略战术也都定下来了,如何最快的速度破城,那就是你们的事了。”
  “散了吧,都去准备。”
  主官们各自敬礼后便各自离去,作为墨家最是精锐的第一师,他们这一次承担着破城的任务,他们所要负责的只是主攻方向,对于队友和友军充满信任,他们不需要考虑侧翼,只需要考虑怎么最快地攻下城邑。
  师长和师代表回去后,先和各个旅的旅帅们分配了任务,各个旅的旅帅再将任务在旅内会议上讨论,细分到各个连队。
  各个连队再分配到最小的作战单位,二十五人的司马。
  虽然各国都有司马长这样的军事单位,甚至都有伍长十长之类,可实际上真正打起来最小的战术单位也就是旅,再往下根本难以指挥。
  这时候打仗必须要结阵,用阵法,不是他们不知道阵法有时候笨重,而是因为只有依靠阵法才能够维持士卒不乱,能够将作战任务分配到连一级的此时已算是天下强军。
  在第一师中打主攻的,是两个人高马大的掷弹兵连,他们是军中选拔出的精锐,勇力无双,训练他们的都是原来墨家精锐的备城门士。
  备城门士后来不再组建,分为两部,一部留在军中继续训练掷弹兵,另一部分种子去了习流舟师训练在船上的剑盾兵,此时剑盾兵是战舰作战的主力,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接舷战都不可被替代。
  两个连队的掷弹兵连队是第一师中的精锐,守城的时候用于城门万一被攻破混战中的决死反击,攻城的时候作为优先登城的那部分,或是步卒交战焦灼时候用于撕开对方方阵的。
  在内部被称作掷弹兵,但在外部诸侯那里,多被称作“先登营”、“先登士”之类,这是比较符合无火药时代的称呼,也更为直接。
  两个连队内的墨者比例很高,在连长和连代表从旅会议中归来后,便开始着急连对内的墨者和司马长,部署各自的任务。
  到了连长这一级,他们只需要知道大致的大略,知道自己具体的细务即可。
  四十多个人围在一起,地上画好了一个简单的图例,连长便道:“到时候,炮兵会猛轰城墙,工兵也会集中一点挖掘城墙埋藏火药。一旦城墙被炸开,我们就需要从缺口冲进去。”
  “城内还有第二道矮墙,齐人可能会在那里组织防御,我们就是要靠投掷铁雷和近身剑术冲开,占据第二道墙,沿着塌陷的城墙爬到主城上控制高处。”
  他大致地比量了一下他们两个连队所要负责的进攻宽度,以炮击和火药轰开的城墙为基准的一个宽度,两侧的事他们不需要管,那自有别的连队负责压制。
  将各个司马的负责的方向分好,有负责主攻的,有负责登城的,留下了一部分作为后备。
  一司马长问道:“到时候后面掩护我们的是咱们旅的吧?”
  “嗯,其余连队的火枪手会集中一点掩护咱们,矛手需要咱们控制了缺口之后再上去,他们就在后面的壕沟里列阵。”
  连长解释完,又道:“旅帅的意思是一旦破城,矛手们上去的时候,缺口就和咱们无关了。城墙也和咱们无关,咱们稳固了缺口、等矛手跟进、火枪手上了城墙后,就要猛冲。”
  在地上的简单图势上画了个位置道:“就一条主街,城内并无土垒,咱们进去后就记得一点:往里面冲,以司马为阵往里面冲,冲到集市、宫殿,遇到小股的敌人不管,留他们到身后,自有后面的人负责。我们就是要冲到最里面,逼得贵族们逃走,不能再组织起来即可。”
  这种战法他们倒是轻车熟路,一支军队是有灵魂传承的,早年间的那些墨子从天下收容服役的备城门之士,他们不但要在城门处准备反击,更重要的是一旦攻城一方退走,他们就要趁乱冲入敌营斩杀敌将、折断旗帜,造成更大的混乱。
  他们也不需要考虑工兵怎么挖、炮兵怎么打,只需要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安排清楚就好。
  这是墨家特殊的军制决定的,层层负责、层层分配。
  连长说完,摩挲了一下自己的铁剑,剑柄上歪歪扭扭地刻着一行字。
  “墨者为利天下人,死不旋踵、不谋己利。”


第二百一十八章 谈笑破城(中)
  字刻的很难看,一看就是自己刻上去的,这个当年的隶农子弟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也让这口制式的铁剑成为了一种风尚,连队中许多人的剑柄上都刻着类似的字。
  在场的诸多墨者明白,有些话不需要多说,真打起来的时候,墨者要冲锋在前,这已经是无需再多重复的事。
  也没有太过的慷慨陈词,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一座简单的城邑,不是固若金汤状如刺猬的彭城沛邑,也不是巍峨数丈的临淄那样的诸侯都城,这样的城攻的多了,也无需在这种城下感慨。
  待任务分配完毕,军中也送来了足够的铁雷,虽然此时完全可以做简单的拉发的铁雷,但制作起来还是有些麻烦,所以配装的都是一些火绳点火的。
  因为装药量大,所以外面都困有麻绳,这样便于提着麻绳发力,可以投掷的更远一些。
  这种攻城用的火药雷比较大,一般需要一伍之人配合,三个负责携带点火递送,两个负责投掷。
  大土豆大小的铁雷送来了四五车,足够压制缺口,几个士卒看着从麦草中取出的铁雷,嘀咕道:“要是火炮能把这样的铁雷喷出去就好了。如今就是个石球或是铁球,只能砸人。”
  一旁的伍长笑骂道:“想什么呢?那炮要用火药推,烧起来岂不是就在炮膛里炸了?你没听炮兵的那些人整天自嘲,说什么咱们步卒多是死在敌人手下,他们炮兵多是死在自己炮下,本来炸膛就容易死人,你这是生怕炮兵的人不死啊……”
  士卒们便笑,毫无大战前的紧张气氛,另一个士卒便问道:“伍长,你去连长那开会,就没说破城之后是不是改善下伙食?咱们吃了好几日的炒麦粉了,每个月的伙食费在梁父也花不出去,买肉都没处买,这破了城总得想想办法,让旅里组织人弄点鱼吃也行啊……”
  这也算不上发牢骚,伍长正要开个玩笑,猛然看到一队人簇拥着适走过来,他急忙喊了一声敬礼,在那里闲聊的士卒纷纷起身,待还礼之后,适摆摆手道:“你们继续,刚才在说什么呀?”
  那士卒有些不好意思,却没有太多畏惧,说道:“再说想吃鱼。”
  适笑道:“那可难说了。破了平阳,还要去赢邑,怕是没什么时间修整。在梁父你们也看到了,有钱也难买到什么东西,平阳城被齐军占据了这么久,补给困难,怕是也没什么。”
  那士卒点点头,却也没有太多失望,只是小声问道:“咱们到了齐境之后,发现齐地并不是很富庶。富商贵人虽多,可是市面上吃的用的却少。咱们不是说,劳作创造财富,难道是齐人懒惰吗?”
  不远处的连代表脸色微变,适却不以为意,看着这个年轻的士卒笑道:“放到二十年前,泗上可远比齐地还要穷困,难道是泗上的人懒惰吗?劳作创造财富的道理,你是懂的吧?”
  那士卒毫不犹豫地点点头,适笑道:“那就是了。既然劳作创造财富的道理没错、九州之民也不懒惰,为什么天下会有那么多穷困之人?那就只能证明一件事,是如今的天下错了,这才是我们墨者存在的缘故。不是因为有了墨家,所以天下错了;而是因为天下错了,才有想要利天下、医天下的墨家。”
  适就借着这个话题,和连队里的士卒讲了许多道理。
  说者无心,或许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听者却有意。
  许多跟随的高级军官暗道:“适帅这些话,说的可比从前重的多、也直接的多。看来我们和天下诸侯的一战,总不可免,这一战之后,只怕便无几天安稳日子了。”
  那些宣义部的人,更是明白最近宣传风向的转变,墨家内部已经准备了舆论,似乎想要清理和批判那些“非攻立国”的人和想法。
  宣义部作为适这一派的嫡系出身,更为能从这些宣传口径的略微变化,感知到风向的变动,因为宣义部是一个最不能乱讲话的部门:讲什么,必须要有部首那边的大致方向把握,不能够逾越。
  禽子重病、适即将继任巨子、二十年前的老墨者们逐渐老去,这些人大概明白,恐怕墨家今后要做的事便和从前要有许多的改变。
  从天下错了、再到越发激烈的天下错了所以我们要做什么的启发、以及之前所做的许多为什么没有让天下安定等等的话语,明白这种宣传口径意味着什么的墨者都明白,对齐一战后,墨家终于可以喊出一些之前不能喊、至少不能明说的口号了。
  诛不义令的签发已成定局,适也曾算是无意中讲过一句:就算周天子乘车来了也没用,审判有罪就得死……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许多人已经咂摸出了味道,心中窃喜,抑或兴奋。
  ……
  围城大军的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该讲道理的讲道理,该绘图的绘图,该计算的计算,反倒是从定下来攻击方式和攻击点之后,师一级的高级军官们都轻松了下来。
  三百步外的炮兵阵地上炮声不断响起,没有压制,轻松自如。
  步卒在前面列阵保护,两个旅的士卒背着木柴、土块,趁着炮兵的压制填平了壕沟。
  工兵们挖掘者之字行的壕沟不断朝着城墙延伸,他们只需要执行参谋们计算好的宽度和深度,因为只要合格,若是出现了深度或是角度不对导致伤亡的情况,自有参谋部的人负责,而工兵的主官也需要重新演算因为到时候追责的时候他们有义务提出修改和反对。
  各种专门用于挖掘的工具、几十年前墨家就积累出来的“备穴”之法、这几年开矿和挖掘运河沟渠磨砺出来的技术,使得墨家挖掘壕沟的速度远胜于前,自然也就远胜于此时天下诸侯的军卒挖掘的速度。
  两日的时间,六道弯弯曲曲的壕沟已经完成,一些关键处是工兵挖掘的,而剩余的都是工兵挖出来大框之后交给各个旅来负责,日夜不停。
  城上的守军大约没见过一整支军队像是土拨鼠一样到处挖洞的,就算是以前有穴攻之法,那也是挖隧道,却没有像这样直接挖出如同蜘蛛网一样的壕沟的。
  城中的贵族也组织了两次反扑,但壕沟中可以互相支援,后面囤积了大量的士卒,反扑顷刻就被消灭。
  城上的弓手和火枪手顶着城下火炮的压制,放了几轮,可是经过计算后的角度使得壕沟的深度和城墙距离高度形成的夹角,让大部分的羽箭都落了空。
  城下集中的火炮又猛轰城头,使得城上的弓弩手和火枪手根本难以在城墙站立。
  这形成了一种可怕而又可笑的局面: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以往攻城也是一样的道理,何处为实、何处为虚、四面虚张、一策主攻之类,那都是善谋之人引以为傲的兵法。
  可现在,哪怕是城中最普通的士卒,都知道墨家的主攻方向,甚至都知道墨家要怎么攻,这是可笑的。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墨家在那像土拨鼠一样到处挖坑,明明白白地告诉守军自己要从哪里进攻,守军却无可奈何,这是可怕的。
  当真是那些负责担土的本地庶民,也看出来了,因为实在太过明显了。
  七八道壕沟不断往外抛着土,一点点接近城墙,却连半个人影都看不到。
  或者有时候看到人影的时候,城下集中的几十门铜炮就对准城头一阵猛轰,轰的能看到的打不到、能打到的不敢看。
  主攻的方向,也就大约一百五十步左右的宽度,这是明摆着的事,然而怎么守,却成了个大问题。
  放弃城墙?以现在军心不稳的组织能力,如墨家守城术中所言的在城中依靠土垒房屋节节抵抗,那是不可能的。
  一旦被攻破城墙,城内制高点一丢,城中的士卒立刻就乱,很难再组织起来。
  不放弃城墙,墨家的坑都要挖到城墙下了,把那仅有的四门铜炮弄到这边,顷刻间就被压制。
  派人出去袭扰,坑中处处是人。
  结阵出城,火炮猛轰。
  不结阵派遣勇士,刚跳进壕沟,就被四面围住,戈矛齐出。
  好容易用几十名死士打退了一波墨家的守卫,前后的纵道里就集结好了军阵压过来,就算不跑,几十个人也不能够把这个土坑填埋。
  开城门派大军反扑?那还不如直接开城投降更为爽快。
  不开城门反扑,靠绳子往下坠,火炮压制了城头,下面的火枪手齐射,一个个都死在城墙上被挂着,惨不忍睹。
  要跑?义师的骑兵就在城外逡巡,跑的人少了,打不过。跑的多了,开开城门又结阵、断后,墨家那边的步卒主力也足以收拢野战。
  兵车出城冲击?必须要走正门,正门一开,一旦不成,那可真是门户大开邀请墨家入城了。
  明知道墨家要干什么、甚至知道墨家要在哪一点干什么,但却无可奈何。
  三日的清晨,蜿蜒的壕沟已经到了城墙之下,那些三百步外的火炮也推进到了二百步左右的距离,几十门火炮对着城头猛轰,城下的工兵有条不紊地从出击口中走出,拿着各种工具来到城下刨土。
  几门重炮对准了几处城墙上的点猛轰,二百步的距离命中率极高,城上的士卒透过不过的瞭望口已经看到了城下的墨家工兵再往这边运火药了。
  轰击了一上午,终于停歇的时候,几个城头的贵族看了眼城下,一股不详的安静之下,城下冒出了一股股的白色硝烟,飘来了浸润了硝石的麻绳燃烧的特有苦味。


第二百一十九章 谈笑破城(下)
  壕沟内,先登营的两个连队静静等待着城墙下的爆炸声,他们的双手捂着耳朵,或是嘴巴微微张开,就像是平日训练时候那样,防止被震的听不到或是耳朵流血。
  壕沟的前面有一个坡度的出击口,正可以展开一个连队的正面,因为炮兵的压制可以完全不在意对面封锁出击口。
  震天的巨响撼动大地的同时,号手吹响了冲锋的角号,后面掩护的步卒迅速从壕沟中爬出列阵,整队的火枪手、弩手对准了塌陷的城墙的两侧进行压制。
  矛手们持矛列队等待,在后续的几道突击口处准备冲锋的号令,侧翼掩护用于减轻正面压力的一个旅也准备了长长的木梯。
  先登营的两个连队率先冲出,后面的铜炮这时候已经开始调转炮口,轰击两侧,几十步宽的缺口处就留给了先登营的两个连队。
  连长头戴赤帻,红色的头巾缠在额头上,略长的尾部飘动,格外显眼,带人率先冲了出去。
  倒塌的城墙上已经没有活人,但是城墙的后面还有一道矮墙,矮墙之后齐军还聚集了不少的人准备反冲击,矮墙的缺口处参差不齐,很难列阵,矛手在这里难以发挥,也只能依靠这两个连队的士卒冲开。
  矮小方便的木梯搭在了已经坍塌的城墙缺口处,一个司马的二十五人率先朝着城墙缺口处投掷了一些铁雷,随即搭起矮木梯爬到了缺口。
  两个司马的士卒从已经断裂出现了斜面的城墙向两侧攀爬冲击,控制制高点以控制缺口处的齐军反击。
  正墙后面的矮墙处,在上面的齐军也被刚才的爆炸伤的不轻,矮墙后面的成阵的齐军这时候也被贵族们催促准备反击。
  城中的贵族们也知道墨家的攻城战术,更知道一旦这个缺口被打开,那么城邑就算是被夺走了。
  他们将身边的死士、私属等精锐都集中在了这里,预备反扑。
  正是一鼓作气,所以反扑的第一波极为重要,如果第一波不能将墨家打退后面也就没有了机会,因为第一波反击的就是自己这边的精锐武士和花钱雇佣的技击士。
  齐国的技击士是打一仗给多少钱,算是专业的雇佣兵,没有武士的身份,但却从市井中锻炼出来,有着足够的近身格杀的能力。
  齐国这边的武士也带着皮弁,正统的士带着他们冠礼时候的鹿皮制作的皮帽。
  在爆炸声响起之前,这些头戴皮弁的士们摸出自己的红色头巾,双手捧起扎在额头上,抽出了自己的短剑。
  墨家这边的先登营的头上的装束和他们极为相似,额头上也都有红色的头巾,也带着束发的皮弁,唯一不同的就是墨家这边的士卒们的脖子和手臂上,也带着红色的领巾和缠臂,便于在战场上辨认彼此。
  坍塌城墙的烟尘还未散去,先登营的第一个连队已经冲到了缺口处,爬上了缺口两侧的城墙。
  正墙后面矮墙处的齐军武士也随着鼓声,开始了反击。
  义师这边的投弹手在凹凸不平的城墙上以二十五人的小阵列队,每伍的两个投弹手在面前,后面三个人递送过来点燃的铁雷,在缺口处和两侧城墙上展开的一个连队看着悍不畏死冲击过来的齐军武士,投出了两轮铁雷。
  轰轰的爆炸声后,后面的那个连队也跟了上来,第一连的连长趁着爆炸后的硝烟和被炸散了阵型的齐军,抽出那口刻着简单而激昂的利天下文字的铁剑,喊道:“冲过去!狭路相逢勇者胜……”
  列队的人等下手中的铁雷留给后面的连队,跟着这句在墨家已经流传了十余年的口号,趁着被炸开的齐军武士集群松散的时机,以铁剑作为武器发动了冲击。
  他们明白自己的任务,打开缺口,冲散齐军的第一波反击,为后续的矛手和火枪手攀爬城墙争取时间,这是基础。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冲开敌人后切入城中彻底打散齐军的集结,那是锦上添花。
  对面是集中在一起的专职武士,这边则是在军中苦练了数年脱颖而出的先登营,各自都持短剑,几乎没有盾,一场最为残酷的搏杀就在城墙的缺口下展开。
  第一连发动的冲击,看上去稍微有些散乱,远不如矛手结阵那样结实整齐,但却依旧还是五人一组的小阵队形。
  连长身边的四个人站的稍微有些近,连长的正面是个齐国的武士,缠斗中他的余光扫了一下身边的伙伴。
  左侧两个伙伴正面的齐人武士显然是个老手,故意卖了一个破绽引诱义师这边的剑手先攻,但脚下丝毫不乱,对于距离的把握也是上上,显然是无数次搏杀中练出来的生死技巧。
  连长左侧的那名义师剑手已然中计,以为发现了机会向前迈了一步刺出一剑,然而对面那齐人武士却趁着他全力击出无法收回重心防守的瞬间,右腿向前一跨前腿如弓,后腿如弦,持剑的手臂伸出整个身体崩成一条直线,正中那名义师剑手的腹部,也不管义师剑手是否死掉,抽剑的同时身体如同波浪一样挺起向后一退,朝着最左侧的那名义师剑手刺去。
  这一步迈的极为娴熟,在重心找准之后,可攻可守,距离的把握是剑术高低的重要特征。
  一连的连长余光扫过,心中不安,自己刺死了对面的一个齐人武士,却因为距离的原因只能选择先支援右边的伙伴,急躁地喊道:“桑子,别急攻!”
  叫桑子的义师剑手看到了刚才那个漂亮的刺杀,心中也有些惊慌,他服役才两年,苦练的也就是那几种最简单的刺技,这时候对面刺来,按照平日训练的教导肯定是要想后撤半步,但桑子心慌之下,竟然选择了劈砍来压对面的剑。
  连长暗叫一声不好,却分身乏术,自己正面的这齐人也是个好手。
  桑子的剑劈砍下来,势大力沉,但那齐人武士却没有收剑,也没有向后退,反而迎着嗓子的劈砍不避反进,以靠近剑柄的位置格住的同时,脚步向前一尺。
  手臂发力,若是以剑尖去格,极为耗力,以靠近剑柄的位置去格便省力的多,这都是用命搏杀出来的技巧。
  桑子在军中练了两年,墨家讲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可终究在实战上比起对面那搏杀了无数次的武士差了许多。
  格住的同时,桑子顿觉剑上一股巨力传来,那齐人武士在奋力向上格的瞬间又欺身进了一步,粗大的左手直接伸向了桑子持剑的手腕,猛然一抓的同时,腰胯一扭,肩膀一沉一顶,以肩膀为轴将桑子持剑的手臂咯在了肩膀上,猛力一拉,剧痛之下桑子的手根本无法持剑,随后就觉得自己的脚下被那人绊了一下。
  齐人武士格下了桑子的剑,脚下已经插到了桑子按照军中技法前后开立的双脚之间,腰部猛一用力身体一撞,桑子站立不稳倒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