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野心家-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赢者通吃,包括整个赵国的冶铁业市场、草原交易市场、盐业等行业。
如同风铃般晃动的绞刑架,无声地宣读者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
本来只是一场简单的、常见的政变,却被墨家搞成了赵国垄断工商业的大洗牌。
合作的,更发财。
不合作的,送你去死,逼你破产。
封地表象之下,工商业者中,墨家才是无冕之王、无冠之君。
这看不见的冠冕,便是泗上积累了二十年的巨额财富和本金,能把如今天下任何一个豪商乃至王侯压垮的财富。
庶俘芈不比那些在学堂学了好几年经济学的学生,对于这件事只能看到“这个叫郭纵的大族人家勾结公子朝作乱被杀”的表象。
很快,集会的民众从四面八方涌来,庶俘芈也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骑着马在附近巡逻维持秩序。
一上午都是关于“胜利”、“解围”、“弭兵”、“非攻”之类的演说,时不时也有民众上去呼喊几声,听起来还是热情挺高的。
但是,凡事就怕对比。
等到木台上的墨者开始谈及“草原贸易专营权”的时候,整个会场都开始热烈起来,甚至于把庶俘芈吓了一跳。
给他的感觉,之前的演说就像是在烧热一锅油,就像村社到了新年一起炸丸子的那种热油,是不是冒出一些气泡的翻腾。
而现在,则就像是忽然在热油里加了一勺水,使得油花四溅,恨不能整锅油都跳跃起来。
不少民众在下面喊道:“对啊!这才是实利!我们打仗为了啥?我们把钱借给公子章为了啥?还不是为了求利?”
“我说,你们就说说,这大约能得多少利?”
“公子章不还钱可不行!”
“他要不还钱……我们为啥支持他啊?欠债还钱,这是天地至理!”
人群中不断发出这样的疑问,庶俘芈骑马逡巡中,看到人群外一个人摇了摇头道:“无德之城、无德之城。不忠、不义,只知利,如此天下,岂能持久?这天下,怕是要完啊……”
庶俘芈忍不住撇嘴笑笑,心道这就要完?那你是没去泗上看看,那些投资去楚越乃至更南之处贸易的商队的话,听说有百十多个退役的技击士去了缚娄为了钱把人家一座城都给弄下来抢走了那里贵人一大批的玉器黄金,也不知真假。反正对泗上这边说是贸易所得,又没苦主去告,弄得一大群人退役的地都卖了跟着这群人往南去发财……
他也懒得搭理这人,骑着马从外侧绕到了旁边。
台上,那墨者说道:“这个借出去的钱,怎么还?你说要是靠征税还,那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原本征十个钱的税,现在征二十个钱的税再还你们十个,这也不好吧。”
“所以我们商量了一下,有两个办法。”
“一个呢,就是用这笔钱,买一下对整个草原的贸易特许。咱们再募集一些钱,专门转运铁器烈酒丝绸璆琳、从胡人那里换牛羊马匹、碱。你们也知道,碱这几年卖的贵,墨家说是靠近高柳以北有碱湖,可以烧制璆琳,也可以投钱……”
“然后根据利息,将诸位原本投的钱按年返还……”
刚说完,不少穿着一看就是富贵一些地喊道:“好啊,这个办法好!”
“我看行!”
可还有大多数的民众喊道:“不行啊!我们手里哪有那么多的钱?他们那些大商,之前拿出去一些钱,也就是牛身上的毛。我们再投钱,那就是要剥自己的皮了。虽说有利,可我们除了原本的利,还想当本再生钱呢。”
“就是,不能听他们的。这样我们这些小户不合算!”
庶俘芈这一次是听懂了,他在泗上的时候接触过这种贸易经营的商会,涉及到的也就是将来分利的事。
这个办法,略微一想,肯定是对富户有益,因为富户之前投的钱虽然也多,可是相对于自己的身家那终究还少,之后还可以继续追加,从而获每年的红利。
可一些小的工商业者或者农户,本身自己的积蓄就不多,先行借贷给了公子章做战争贷款,用这批战争贷款换特许经营权,他们是见识过墨家在这边开办冶铁行业的赚钱能力的,很确信可以收回原本答允的本金和利息,但是之后的利益就和他们无关了,稍微长远一点想这肯定不会同意。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爱让让皆为利往,大抵便是这个意思。
台上的墨者又道:“那还有第二个办法。”
“墨家出钱垫付这个草原专营互市权,然后大家原本借给公子章的钱和粮草、以及守城征集的粮食核算一下,算作本金。”
“之后呢,按照本金和利息每年分红的时候还给我们墨家垫付的钱。顺带着,既然说是专营,那就不得不要严查巡逻,没钱便不能养士卒,没钱养士卒就有人偷偷带着货物去草原,有人偷偷带着货物去草原,不说这个会不会给草原带去刀剑火药将来谋害咱们,便是咱们专营卖出去的东西也少了许多,卖出去的东西少了许多,那咱们赚的钱就少,是吧?”
“本来呢,我们是想在边关征税,后来一想,自己的东西自己征税,也不好。胡人那里也没什么能运进来,收的税收来收去都是自己的,原本想着靠税来养边关巡查之卒,但现在想想这也折算成一笔本金分红。”
“你们看看如何?”
在这之前,早已经趁着围城民众被组织起来的机会,集会了几十次了,其中的巨大利润谁人不知?
稍微算算,只要能够做到专营,每年百十万钱当不成问题,尤其是听说赵国也要改革骑兵,这又是一笔大进项,岂不得利?
听起来这对民众极为有利。
论及本质,也就是墨家在北方的发展和在泗上的发展不能走一样的路,泗上那边墨家掌权,有些手段在这里没法用。
而这边,则是用这个专营商会,当做赵国工商业和邯郸地区的第二政府;利用利益将邯郸地区的民众和赵国的工商业者绑在一起。
这种专营发展到后期,肯定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比如阻碍更先进的技术、商会内部以公谋私、携带私货超过公货等等,但现在还不用考虑那么远,而且技术的进步墨家也没指望自然发展和自然积累,完全就是拔苗助长式的命令研究,这对于明确指导可以不走弯路的“洞悉未来、说知未来”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模式。
到时候,赵国政府的命令在商会内部,就算个屁。敢收回专营权,参与进去的民众分分钟打爆“暴君”的狗头,夺人利益如杀人父母,就算是国君杀了父母那也得报仇啊,这是燕赵地区很简单的思维方式。
工商业者的无冕之王、无冠之君,邯郸真正的政府,这是墨家的目的。
其实真正的站对了方向的大富商,早已经和墨家私底下达成了协议。
墨家要做的,也就是拉动底层遏制中层,使得墨家在专营中占据绝对的主导权。
如今对草原贸易,那肯定是极为赚钱的。
战争频繁,皮甲需要皮,骑兵需要马,新农耕技术急需牛马,璆琳烧制需要大量的后世张家口、大同地区的草原湖碱,新兴的毛呢纺织业需要大量的毛,毕竟邯郸地区再往北不是很适合种棉花。
而赵国这边和随着墨家带来的新技术诸如铁器、璆琳、丝绸、棉布、毛呢、烈酒、茶叶这些东西,又是已经培养出了一定的市场、同时定价权又在墨家这边。
同时新的作物、邯郸地区要求的土地变革,都可以使得粮食产量提升,可以供养更多的从事工商业的非农业人口。
火药、铁剑、马镫、车阵、星状边堡的军制改革,也使得胡人完全丧失了战术的优势,还没有形成的统一的草原敌国,可以拉一派打一派,靠个万把人就能维系平衡,顺带着得到云中、九原等此时降水线下极为适应农耕的土地,归化人口。
一些靠近边境和在农耕线以内的胡人,也可以采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拉动胡人底层牧奴斗争贵人头领,这是归化最快的手段,也是封建王朝和分封战国不可以用的手段。
民众求利,这不是错。
过于求利,在这个时代,也就是一种对时代压迫矫枉过正的天然反抗。
真正“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纹绣不如倚门笑”的社会,如今墨家的头目巨子也不是没见过,甚至觉得真要现在能这样,那倒是好了。
邯郸如今之所以被人评价为“无德之城”,主要还是民众和公子章讨价还价的原因,被墨家组织起来、利用外部环境坑了赵国贵族引发内战后,这种讨价还价就可以做到。
但是,以现在“德”来看,邯郸民众的做法确实是无德的——丘甲赋那是籍税,君主有权征收,怎么能让君主还呢?公子章封地邯郸,若非公子章的封地,邯郸的民众岂不是要吃屎饿死?怎么能够让公子章出让利益呢?
而且,国人逼君,达成通约,这不但无德,而且无君无父。墨家倒是无所谓,无君无父的评价背了四十多年了,早在适加入墨家之前,就和儒家对喷为无父和禽兽了,也不差这点,倒是邯郸的民众却有些无辜地被引诱和蛊惑,背上了这骂名。
第二百六十四章 无德之城(下)
邯郸民众对于墨家的感情,总体上其实是处在一种很微妙的状态。
邯郸作为墨家在黄河以北活动的衷心和黄河以北最早的大型竖炉冶铁基地,十多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
但是邯郸城作为赵氏最早的几座城邑,虽然在简子、襄子的时代站错过队,可随着这些年赵国魏国之间的关系紧张和西门豹在邺地对赵国施加的压力,以及最重要的数百年的习惯和意识,其实仍旧有许多民众处在有点不好意思的阶段。
这不好意思其实很挺好理解。
公子章是个好人呐,那人家公子章对咱们挺好的,咱们借给他钱居然还要利息、居然还要趁火打劫要求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这终归让许多人心里面觉得挺不好的。
从懵懂的不愿意做贵贱有别的贱人,到觉得贵贱有别的制度本身就不合理,这是一个漫长的觉醒过程。
而公子章将邯郸作为自己将来都城来经营、墨家还没有翻脸暴露野心的实,都使得这种懵懂的不愿意做贱人的懵懂得到了遏制。
用现在的道德标准来看,那些觉得借钱给公子章还要利息和权利的人心中的不好意思,可以算得上邯郸并非完全是一座无德之城的例证。
虽然外部的评价,他们已经无德了。
但实际上,距离真正的无德,还差得远。
真正无德的民众,会理所当然地将这一次借给公子章的钱要回来顺带一个方足布都不少地把利息拿到手,会理所当然地把这次赵国内乱的机会当做一场追求自己利益的盛宴。
只可惜,多数人距离理所的心态当然还有些距离,这就让邯郸那里活动的墨者,觉得颇为无奈和失败,感慨一番长路漫漫其修远兮。
倒是那些更加富有一些的商人们,率先无德。
白日的集会散去后,邯郸城的一些大商人聚集在了一起,商讨今后和未来。
他们对于草原专营的事,和墨家是有分歧的,心中难免会有些不满。
“我是看出来了,墨家这是认准了,要把专营的那些本金分的很散,除了墨家那边占大头外,这是宁可把钱借给一些民众也要让民众参与进来。”
“其实,差的那些钱,咱们这些人足以拿出来,可他们却不准。”
穿着丝绸的商人嘟哝着心中的不满,也不怕他们中间藏着和墨家走得近的人,反正这种嘟囔早就明着说出过。
嘟囔归嘟囔,可因为利益,和墨家之间的联系又实在斩不断。
没有墨家的军力支持,他们不敢确定自己能赚到钱。
没有墨家这边的力量,他们也不确定自己经营的那些财富会不会变为府库之产。
嘟囔只是表达一下心中的不满,却不是翻脸的预兆。
旁边一人等着众人嘟囔完后,摇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也看出来了,墨家缺钱吗?不缺。”
“那这都明摆着肯定赚钱得利的事,墨家分给众人,是为什么?咱们得把这个想清楚了,要不然以后可是要出事的。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咱们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
这倒是个不难的问题,墨家财力充沛这一点这些商人都不否认,且不说泗上那边已经算是一个大诸侯国了可以支援,便是在邯郸高柳等地的工商业经营,挤垮了从晋阳那边来的诸如郭氏等和贵族们关系密切的大族,便足见在金钱上墨家可是不缺。
刚才那个嘟囔的人哼哼道:“那还用说?墨家有钱,但墨家的人多在泗上。赵国的事,他们不缺钱,缺的是人。”
“民为神主嘛。这人越多,在赵地的一些产业才会让不管哪一个赵侯都不敢轻动。”
“就像打仗一样,不能全靠士,还得靠徒卒不是?咱们就是徒卒。”
这个比喻是从墨家那里传出的墨者为驷马先锋为利天下当先这些话化用出来的。
不是很契合,但却很容易让旁边的人听明白。
提问那人拍手道:“这就是了,多简单的道理,那还有什么可嘟囔的?”
“且说,没有墨家这边动手,这冶铁行当便是郭氏一族的,我们便是眼热也没办法。”
“若真的草原有利可图,那赵侯定要选一些和贵胄大人们相近的人,也轮不到咱们。”
“而且咱们的产业如何能是自己的?今日丘甲赋、明日籍税、后日又要出钱援战,大后日又缺兵甲……哪里能行?”
“除非墨家这边站在咱们后面,若无他们,这草原上的利咱们也分不到。现在你觉得将来得利的要少,却不要忘了没有他们,咱们可是得不到利……”
“况且……你我商人,也都知道,农人怨、工匠恨、贵人防,得利太多,贵人用农、工、小商之力掠夺我等,却怎么办?”
“现如今卷入进去的人多,咱们就少了许多怨恨,多了许多朋友。只有利,才能让人做最好的朋友,加入的人越多,岂不是越好?”
在场众人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之前嘟囔那人道:“这道理倒是可以懂。只是道理是道理,可现在看,草原专营获利,每年得息一倍,我能投十万钱,却只能让我投五万钱,难免如同肉在嘴边却只吃了一半……”
商人中的一员起身道:“吃一半也是吃。”
“现在看呐,肯定得利。以后啊,得利也不是什么秘辛,怕是会有人看的眼热啊。”
“王公贵族的话,哪里能够听信呢?”
这话算得上是一句真心实意,国君总会变换名目想办法从庶农工商阶层中弄到钱。
工商业者,尤其是这些依靠种种手段富起来的商人,很希望一支可以依靠的力量来保护他们所得的一切。
财富的本源都可以追溯到土地,而第一批拥有大量土地的人,肯定是用了许多的手段,包括且不限于暴力,也就是第一批贵族。
坐在这里的商人论起来,其实多多少少都有贵族的血统,只是他们的财富来源已经不限于封地上的劳役地租,这就使得血统这东西带来的身份并不怎么重要了。
说到将来,不少人就在想,如果有一天赵侯想要夺走他们的财富、夺走他们不断获得财富的诸如专营权之类,自己应该怎么办?
提到这个话题,有些东西就不得不面对,只是这个问题不太好说的太明白。
谁能代表他们的利益?谁能在赵国有力量、有暴力的力量并且站在他们那一边呢?
不言而喻。
但却不好直接明说。
有人小声地道:“墨家肯定不是为了钱,他们是有别样心思的。你看,真要是为了钱,草原上最能获利的,就是火枪、火药、刀剑,可是这都是墨家那边严禁售卖的。”
“咱们不卖,肯定有别人偷着卖,获利百倍啊!虽说抓到要被处死,可获利百倍,总会有人不顾性命的。”
“当初墨家来赵国,他们若是只为了牟利,大可以不去高柳,而是将刀剑铁器火药都卖给胡人。他们既不卖,他们总说利天下,你们说到底怎么才算是利天下啊?”
话里有话,自有人接到:“自然是庶农工商为天下人的天下得利,就叫利天下呗。”
“咱们不懂墨家的那些义,但有一点,既说利天下,得让咱们也得利,那才叫利天下,是吧?咱们也算是天下人啊。”
商人中难免也有一些颇有市井游侠儿风气的人物,听着这些遮遮掩掩的话,笑道:“咱们不一直就是这样吗?公子朝和公子章,和咱们可都没什么关系。咱们缘何支持公子章?还不是为了利?”
“当初公子朝叛乱之初,公子章没钱,他有没有钱关我屁事?要不是墨家和他谈,问咱们借钱以便之后咱们得利,我何必要将钱投到他身上?”
“你们可知道现在转运一批牛马到泗上、再从泗上换回璆琳又是什么价?若没有比那个更高的利,就是墨家说破了嘴,我们也不可能借钱给公子章。再说,若非墨家作保,王公贵族就不还钱,你我又能如何?”
他也不管自己的话会不会被不该听的人听到,高声道:“我还是那句话,谁让咱们得利,咱们就听谁的。谁能不动咱们的利,谁就是咱们认的赵侯!”
这才是一番真正“无德”的话,说的理直气壮,竟无半点犹豫。
只不过做“无德”之事在先,如今也不过就是将这些话说出来,一众人虽然不愿意惹火烧身,可却也都没有反驳。
那人直抒胸中之意,顿觉痛快,又道:“若是将来赵侯竟不认,或是要收回专营权……哼哼,那需怨不得我们。这件事,咱们还真就得靠墨家,得让这个商会水泼不进,贵胄大人的水,休想泼进来半点。”
众人均想,自该如此,若是有朝一日赵侯竟要抢他们的生意,那自然是要反抗的。
原本肯定不敢,因为反抗绝无活路。
现在则不同了,有了墨家,一旦反抗便可能会有一丝活路,因为墨家有人有枪。
沉默中,有人忍不住感叹道:“可惜墨家不缺钱,若是他们缺钱就好了。等到天下大利之时,咱们也只能是锦上添花,做不到雪中送炭啊。”
又有人道:“不管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那都是别人成事。没办法,谁让墨家说咱们这些工商业者,如今还孱弱呢。你说,这世上这天下,真有咱们这样的商人自己成事的吗?”
许多人摇头,他们想象不到商人怎么可能有力量自己做成事。既做不成事,那就只能成为配角,永远无法主导天下的“义”,因为他们如今真的太孱弱了,他们自己都知道,只能送炭送花。
第二百六十五章 赴义,赴自己的义(上)
“不管是送炭还是添花,都是给别人。可给谁,咱们可得认准了。你看,郭氏一族就没认准,结果现在怎么样?”
这个会影响到战国后期局势、靠商人素封最终成为贵族进入朝堂的家族,现在已经没了,不是人都死了,而是已经再也没有影响力了。
商人中有个老者叹息一声道:“郭氏的下场,早已注定。他选错了,不是因为投靠了公子朝,而是从墨家来邯郸冶铁与他合力他爹不同意的那一刻,就算是选错了。早死晚死或者死不死,他们都完了。”
“郭纵这孩子,只是想最后搏一搏,一旦公子朝获胜他的家族才能翻身。可你们想想,他又为什么要这么搏?原本不管是烈侯还是武公,郭氏需要搏吗?他们只需要等到新侯继位献上礼物就是,是墨家把他逼到必须要搏的地步了。”
他伸出右手,拇指掐住了小拇指道:“墨家的资本,有的是。拿出指头点的,就能把咱们全压死,在商言商,若不谋个贵胄身份,只是从商,不要招惹墨家。”
鲜明的经验就摆在眼前,这些人如何能不信?
赵国还算是好的,毕竟离泗上更远一些。
那些离泗上更近一点的地方,本地的一些手工业和本地的大商人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他们已经别无选择:要么去当“买办”或去把钱投到泗上,要么就只能破产乃至一无所有负债累累。
经此一战,赵国的本土冶铁业已经彻底被墨家毁掉,只剩下墨家控制的冶铁业,因为对公子章的谈判中还涉及到冶铁专营的事,甚至已经划分好了各个区域的专营权,分利给一些支持墨家的商人。
打压和倾销、内外勾结之下,赵国刚刚萌芽起来的冶铁行业再无翻身之地,郭氏一族的覆灭也意味着赵国内部冶铁行业这个关系到民生和军事的命门行业被墨家“勾结”赵国本地的商人给掐死了。
也正是之前对那些不合作的工商业者的打压,使得邯郸的商人看到了一个现实:要么和墨家合作,要么等着覆灭。
但他们未必都是被逼的。
“就算不管送炭还是添花都是别人的事,就算墨家本身也没那么多钱可以压死咱们,除了这一切,咱们该要支持墨家,还是要支持墨家。”
“墨家说,义、利也。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利,也就有不同的义。”
“你们说,墨家的义好不好?”
众人不说话,那人笑道:“你们不说,我说。墨家的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