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3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国对于郑国势在必得,郑国也是魏韩关系的一个绕不开的点,魏韩想要合作,韩国继续尊魏为盟主,那么就必须要保证韩国在郑国的利益。
  若不保证,凭什么要跟这样一个老大呢?
  像是赵国,因为屡屡遏制赵国进入中原,如今导致了赵国翻脸,国与国之间只要利益,什么三卿之好,那都没用。
  公叔痤明白魏击想听一个什么样的策略。
  于是问道:“君上问该如何做,我想先问君上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呢?”
  “臣以为,君上希望韩不吞郑、郑不与泗上近,韩魏合盟出兵,日后也不会吞掉郑地……不知道臣所猜想的,是不是君上想要的结果?”
  魏击笑道:“相邦深知我心。”
  公叔痤正色道:“君上如果想要这样的结果,无异于在天冷的时候,想要把太阳拉近一些;天热的时候想要把太阳推远一些。”
  “若是非要这样的结果,那纵然是圣人,也是不可以做到的。所以臣以为君上想要的结果,必须要改一下。”
  魏击也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确实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便问道:“相邦以为,应该怎么改?或者说到底怎么做,才对魏最为有利?”
  公叔痤反问道:“如果韩人取郑,君上是否可以接受?”
  魏击摇摇头。
  魏国到了他的手里,已经从四面出击沦落到重点防御的局面。
  西河有秦、中山没了、赵人翻脸,泗上崛起遏制了魏国对泗上霸权的要求,楚国开始变法……
  现在韩国如果得到了郑国,实力大增,到时候就制不住了。
  面临楚国的威胁,魏韩依旧可以结盟,但这种以共同敌人为目标的结盟,缺乏长久性。
  如果将来有一日魏国有变,韩国又强,魏击必须要考虑韩国趁机和赵国干涉魏国的可能。
  所以,让韩国独得郑国,那是魏击绝对不可能接受的。
  郑国土地肥沃,皆膏腴之地,民户又多,一旦韩人得郑,实力必然大涨。
  公叔痤又问道:“那么,让墨家控制宋地,君上是否可以接受呢?”
  魏击再次摇头。
  让墨家兵不血刃地控制宋国,更是不可能接受的事。
  这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之争,而是利益之争,以泗上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宋国一旦被墨家所得,实力一样大涨。
  虽说墨家一直在说保持宋国独立、中立,但实际上泗上的各种货物充斥宋国、宋国的人口不断流向泗上,魏国的河东盐根本是半点都卖不到宋国去,宋国是否中立只要在墨家的势力范围之内,和被墨家吞并简直毫无区别。
  公叔痤又问道:“如果这两件事,只能选其一的话,君上选择哪一个呢?”
  魏击笑道:“这不需要考虑啊,如果宋不入墨必须要韩人得郑的话,我自然是希望韩人得郑,剩余墨家得宋。”
  “可这只是一种籍使,我并不愿意韩人得郑。”
  公叔痤又问道:“斥候细作回报,泗上已经总动员,君上以为,围绕宋国开战,何时能够分出胜负?”
  魏击默然,许久道:“少说三年。我观泗上的一些堡垒的图样,三五千人驻守,两万军少说要围困半年方有可能攻下,到时候各国作战,比拼的就是后勤、辎重、人口、税收……”
  “泗上固然要被削弱,可只怕魏国也要承受不住。”
  “可是……此时若不制,墨家得了宋,将来就更难制止了。”
  “这一次宋国政变,使得墨家极为孤立,楚人必然要担忧、齐越更是警觉,都希望能够遏制泗上的扩张……这正是一个机会。”
  公叔痤叹息道:“君上,大争之世,怕的不是敌人,而是友邦。魏楚韩就算出兵,君上是否能够保证楚人全力作战?”
  魏击信不过楚国,当然摇头。
  公叔痤又问道:“诸侯同盟,击鼓而进,若胜可战,若败只怕就各有心思。今日友邦,明日大敌,这是不可不防备的。”
  “君上细想,这一次若击泗上,到底是因为墨家的道义?还是因为泗上的扩张对魏国的威胁?”
  魏击道:“两者兼而有之,但总归还是担忧泗上的扩张为先。”
  公叔痤又道:“未虑胜,先虑败,君上以为,一旦作战不利,楚人远遁,甚至于泗上专打魏军不打楚军,河东地面临泗上虎狼之师,一旦战败……秦人将会如何?赵人将会如何?楚人将会如何?韩人将会如何?”
  魏击道:“未必就败。未可知不胜。”
  公叔痤拜道:“君上,若胜,魏得到了什么?这一次出兵的理由必是要响应皇父一族反墨的号召,那么难道要攻占宋国的土地?那样的话,天下必然都要警觉于魏。”
  “魏国除了得到一个如今已无意义的霸权,国内却是死伤十万、粮财耗费无数,虎视眈眈的秦人必要趁机夺西河之忧。”
  “胜败之说,都要考虑结果,君上需要作出权衡。”
  “鞔之适最喜挑唆矛盾,各个击破,这不可不防。郑国事,看似他在践行墨翟的非攻助弱之策,实则却是在挑唆魏韩关系。”
  魏击皱眉道:“以相邦看,该如何?”
  公叔痤道:“不若……以绥靖之策,放任墨家吞宋。岂不闻当年楚王问鼎之事?楚人自视强盛,问鼎于天子,终于招致诸侯一致抗楚。”
  “若墨家吞宋,虽然墨家实力增长,但却使得各国都警惕,一如当年问鼎之楚。皇父一族又号召反墨,句句真言,甚得贵族之心,墨家多行不义,必受天下贵人反对。”
  “若墨家得宋,则魏楚可以和解。”
  “若墨家得宋,则韩人之雍丘、黄池皆在宋境不远,韩人也必担忧泗上威胁,触手可及之祸,韩人届时出力非是此时可比。”
  “再派遣使者,修好赵人,多谈墨家之威胁,赵侯聪慧,必有所警觉。”
  “曾经,楚人强,则魏韩亲密。如今,泗上强,赵侯也担忧高柳、云中之地,那么魏韩赵可再为盟。”
  “不若献上中山国之关隘山川图册,以结好于赵,示意放弃中山……”
  魏击大急道:“父侯费军十万,三年方得中山,虽然中山复国,却也不能够就这样放弃。予赵,那便再也不是寡人的了。”
  公叔痤反问道:“君上,难道现在中山就是君上的吗?今日之魏,难道还是文侯时候的魏吗?今日之秦楚赵韩,难道还是文侯时候的秦楚赵韩吗?”


第四十九章 战略收缩(中)
  公叔痤比魏击更知道魏国现在的处境,他作为相国,可以开府,有自己的一套人才体系,经过和他们的讨论,得出的结论就是魏国如今必须要战略收缩才能够在这乱世中存活下去。
  魏国之前铺开的摊子太大了,从南到北,到处干涉,强盛一时,但也留下了沉重的负担。
  在公叔痤看来,中山丢了、楚国夺回了陈蔡榆关,泗上崛起,这是泗上所言的秦翁失马焉知祸福。
  或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现在魏国可以放下沉重的包袱,放下沉重的霸权外壳的包袱,专注于里子而放弃那些无所谓的面子。
  中山国已经不可能夺回来了,实力不允许,秦与泗上东西夹攻之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一个用兵机会。
  将中山的关隘图册赠与赵国,正可以缓和与赵国的紧张关系,祸水东引,引诱赵国灭中山。
  只要赵国朝着中山国使劲儿,那么在南线必须要和魏国达成友好的同盟关系,否则的话不可能也不敢动用大军去攻打中山。
  赵国必须要作出选择。
  南下?
  还是东进?
  赵国君主不傻,就不可能既南下又东进,只要东进,必与魏盟。
  同样,如果中山被赵所得,那么赵国就有了和魏韩一致的扩张空间。
  燕、齐,如今都算是大国,不是一国可以彻底对抗的,这更需要盟友。
  三晋原本的同盟关系源于楚国的强大,现在楚国之外又有一个泗上,这是共同的威胁。
  如果能够达成三晋合纵,一致向西东发展,那么三晋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缓和许多。
  三晋表里山河,不一致对外,根本没有活路。
  如果继续内斗,那么得利的必然是楚、秦、泗上。
  中山国既然已经夺不回,那不如借中山消耗赵国的力量,缓解魏赵关系,重组三晋同盟。
  其实在公叔痤看来,在法理上放弃中山只是战略收缩的一部分,其余方向也需要继续战略收缩,以休养生息。
  魏击也不是愚钝之人,公叔痤的意思他听的明白,思索一番甚至明白了更为深层次的内容,问道:“相邦之意,是要借赵以制韩?”
  三晋同盟除非是一大两小的情况,若不然就只能是二制一,魏韩因为楚国的缘故一直合作,排挤赵国。
  现在公叔痤的意思是转变魏国的外交思路。
  公叔痤笑道:“君上聪慧,正有此意。魏赵若盟,韩人必从。赵得中山,则齐燕皆为三晋兵锋可及之处。”
  “况且,泗上骄狂,多行不义,日后必为大患,今日若能重结三晋之好,正可以压制东方各国,威逼秦人不敢东进。”
  “表里山河之地,非三晋合力向外,不能够制霸天下。”
  有些话,公叔痤不想说的太清楚明白。
  四年前的菏泽会盟,宣告着魏国文侯时代的四面出击战略的破产、宣告了魏国霸权的旁落,也宣告了魏国如果不尽快转变外交思路,大难将至。
  干涉楚国继承权战争失败,代理人王子定被杀。
  干涉赵国继承权战争失败,公子朝自杀。
  干涉泗上费地国人暴动失败,背上了战时背盟的名声。
  削弱秦国政策失败,秦国利用第一次中原大战的混乱开启了变革。
  四面出击,四面失败,魏国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如果这几战全都赢了,战国时代的霸主那就是非魏不可,然而却败了,作为国相的公叔痤只能为文侯时代的延续政策背锅、寻找出路。
  之前的战略,靠的是势,以势压韩赵,结成的三晋同盟,其后果也便是一旦魏国失势,那么各国的反噬就极为严重。
  魏击思索之后,又问道:“那么,对于郑国,又该怎么样呢?”
  公叔痤反问道:“君上以为,韩人吞郑之心,可以被劝阻吗?”
  魏击摇头,心说这自然是不可能被劝阻的,而且韩国还有名正言顺的借口。
  当年韩侯军中杀了郑伯,之后郑国又围韩都恰好赶上了韩侯病死,双方有血仇,韩国对郑开战也算是有理由的。
  当然理由只不过是借用前人的尸骨,实际上还是为了韩国现在的利益。
  公叔痤见魏击认可自己对于韩郑局势的判断,挥手轻轻向下一砍,说道:“既然韩人吞郑不可避免,那么……君上何不和韩人一同瓜分郑国?”
  瓜分一词,早已有之,所分之瓜非是胡瓜西瓜,而是本土的瓜。战国策中便有言,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敝而瓜分之。
  郑国的存在,若在春秋之世,确实可以作为韩魏之间的缓冲,因为那时候政治制度的缘故,就算吞并了郑国其实国君也得不到太多的利益,最多就是多了一些封建主的效忠。
  但公叔痤认为经过当年李悝和文侯的变法,魏国新的政治体系已经可以直辖更多的土地。
  王权直辖更多的土地,意味着魏国力量的更加强盛,这个在春秋时候可以独立而且对于魏国而言独立缓冲剩余被吞并的郑国,如今被吞并对魏国更为有利。
  公叔痤明白魏击的性子,也明白魏击根本没有跟上这个时代。
  从当年田子方告诫魏击的那番话就能看出来,魏击的头脑还存活在春秋时代,尤其是之后逼走吴起、逼死乐羊、任命田文为相、重用贵族而轻士人这些举动,都让公叔痤感到不安。
  吞并郑国,这是新时代大争之世、以及变法之后集权体系之下,对魏国最为有利的做法。
  与其让韩国自己吞掉,不如和韩国一起分掉,这样既可以达成短暂的魏韩同盟,又可以扩张力量,也可以长期来看压制韩国的发展。
  同时,郑国的西部边境和南部边境紧挨着楚国,可以将韩国更多的绑定在抗楚、防泗上的战车上。
  魏国又不是没有吃过郑国的地,郑国这二十年丢掉的土地,一半都在魏国手里,韩国得了另一半。
  本身文侯时候的政策,就是养卫、郑为缓冲和附庸,谋划泗上霸权,放弃了先西后东的战略。
  但现在的局势,已经和文侯时候大为不同。
  魏击皱眉道:“相邦之前还说,韩人若强,将来必为大患,不服魏尊。这……这与韩国分郑,只怕是……养虎为患?”
  公叔痤郑重道:“养虎为患,其患在多年后。”
  “君上且想,如果我们与韩人一同分郑,赵人如何想?”
  魏击道:“赵人必以为魏韩血盟,关系更近。”
  公叔痤又问道:“三晋山河环绕,土地交错,若魏韩血盟,赵人必觉得自己被排挤,也不得不担忧魏韩北上侵赵,他们必然谋求与我们和解。”
  “这时候,我们献上中山的关隘图册,以此作为诚意。赵人先以为我们和韩人结好,已然慌张,而且泗上咄咄逼人赵人只怕也已担忧,这时候我们再复三晋之盟,可能性便大了许多。”
  “三晋同盟,因为有楚国和泗上的关系,魏韩更容易成为盟友。而三晋同盟真正的关键,就是赵国。”
  “我们分掉郑国,既可以增加国力,又可以让赵人以为魏韩同盟更进一步,使得他们也谋求与我们和解,正是一箭双雕之策。”
  “反过来,如果我们和韩国,因为郑国而出现了矛盾,赵国便可能转而与韩结盟,威胁魏国。”
  “现在魏韩结盟,赵国不敢南下,又担忧我们北上,便可以放下当年支持公子朝之怨,与我们主动修好。”
  魏击似乎明白过来,这是要用分郑这个举动,让赵国误以为魏韩之间达成了更为深刻的盟约关系,从而使得赵国紧张于魏韩的敌对排挤。
  赵国的出路,不是在中原,只能向东或者向北。
  而不管向东还是向北,魏韩都是赵国将来战略发展的背心,这边的外交关系搞不好,就不可能全力完成赵国的战略。
  向南发展……只有卫国可以动手,但卫国是魏国的禁脔,打卫等同于宣战于魏。在魏韩瓜分郑国的背景下,赵国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以魏韩分郑的做法,促使赵国放弃南下战略,全力东进谋取中山,这样就可以使得三晋合纵,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敌人,使得这个盟约更为稳固。
  宋国的事,原本对魏国很重要,尤其是在文侯时代四面出击的战略之下,那是魏国谋求楚国优势和泗上霸权的必争之地。
  但随着魏国国力衰弱,宋国的意义已经不是核心利益,相反休养生息加速变革以及在外交上联合三晋,才是重中之重。
  魏击本身对于在宋国开战就有忧虑。
  尤其是泗上作出了总动员之后,这种忧虑更大。
  以泗上现在表现出来的决心,以及泗上报纸舆论的方向,可以确定一旦在宋国开战,那就要不死不休了。
  就算到时候各国出兵,魏楚韩三国必为主力,韩国另有二心,这一场仗维持均衡,魏国至少要出战兵、辎重、民夫十万,旷日持久,魏国只怕是支撑不起。
  相反,公叔痤的战略是借此机会,趁着各诸侯的目光都盯着泗上和宋国的时候,和韩国合力闪击郑国,损失最小,得利最多。
  霸权的时代结束了,大争之世之下,泗上已经被整合,天下诸侯除了各个大国只剩下了卫、郑,这时候霸权的那一套师出有名之类的让人臣服的策略已经没用了。
  因为就算你做了霸主该做的事,谁来承认你这个霸主呢?
  葵丘会盟,十四五个伯爵以上的诸侯齐聚。
  现在,就算再有霸主,把那些小国加在一起,能不能凑得够五个都两说。
  公叔痤的意思,便是要转变思想,从春秋走向战国,不要满脑子还想着当霸主了。
  霸者、伯也,诸侯之长也。诸侯都没有几个了,还霸什么霸呢?做仁义之秀,可是没有观众看了啊。


第五十章 战略收缩(下)
  公叔痤的建议听起来更为有利,可公叔痤也明白想要魏击转变思路,实在是有些难。
  正如公叔痤所想的那样,魏击骨子里骄傲,十五岁出征,在遭遇鲁阳牛阑赶上韩侯赵侯同时薨而无奈撤军之前,未尝一败。
  他继承的是当时如日中天、赵国臣服、韩国恭谨、楚国丢了大梁、王子定分裂、齐国田氏代齐内乱涌动之下,天底下最像是霸主的魏国。
  从小受到父亲的厚爱,作为宗子,没人可以争夺继承人的位置,没有经历过残酷的贵族内部斗争,也没有经历他们父辈祖父辈在晋国为卿时候的残酷内斗。
  魏击这样的人,生错了年代,他应该是春秋时候的公子、国君、真正的贵族,却偏偏继承的是一个从春秋走向战国以及更加混乱的翻天覆地的时代浪潮之下的魏国。
  当年田子方就警告过魏击,贵族的时代结束了,不把握那些低贱的士人的力量,魏国就要在这大争之世衰败,可魏击这的听进去了吗?
  不能够转变思想,就不能让魏国立于这大争之世。
  公叔痤希望魏击能够放下真正贵族的骄傲,学会忍耐、学会承受暂时的失败以为将来的胜利。
  骄傲,已经成为魏击的一个弱点。
  全面的战略收缩,对于公叔痤而言,这是站在国相的角度上去考虑魏国的将来。
  站在魏击的角度,却并不是这么一回事。
  他继位的时候,魏国什么样?
  他现在战略收缩,天下人如何评价?
  人人都会比较,人人都会说,文侯时候,魏国为霸,赵韩臣服,楚人大败,天下再无敌手。
  短短不到二十年,魏国竟然连中山的法理都放弃、连宋国这个魏国霸权的象征地都不去干涉,魏击要承受多少压力?
  公叔痤看着魏击。
  魏击沉思了许久,叹了口气道:“难道宋国事,就不管了吗?”
  公叔痤道:“会盟,诘墨,不出兵。嘴上抗议,手上不动,会盟楚韩,趁机吞郑。”
  “我们要作出我们即将干涉宋国的举动,使得楚人的精力都放在宋国上,使得泗上的精力也放在宋国上。”
  “我们却和韩人签订密约,瓜分郑国土地,趁着会盟的机会闪击郑国。”
  “在楚、泗上来不及反应之前,吞并郑国,造成既定的事实。”
  公叔痤策略的逻辑,总结起来,其实很有意思。
  那就是我们反对墨家对宋国的干预,于是我们魏国和韩国一起瓜分了郑国。
  公叔痤所选择的这个时机,也算是极为有利,因为郑国不只是涉及到魏韩,还涉及到楚国。
  楚国北方重要的边关榆关,距离郑国华阳不足三五十里,算是榆关的侧翼,这也是楚国不允许魏韩独霸郑国的原因。
  榆关是楚国面向中原地区的重要出路,尤其是在宋国继续中立的前提下,没有榆关就不可能再夺回大梁,夺不回大梁楚国就无法在中原立足。
  现如今宋国政变,魏楚韩三方肯定要有所反应,泗上这一次吸引足了天下诸侯的目光。
  五年前齐墨战争一结束,泗上便已经成为一支诸侯们不可小觑的力量,随着泗上激进舆论的传播,更成为诸侯们不得不警惕的地方。
  公叔痤的意思,便是利用魏楚韩外交讨论宋国事的时候,迅速和韩国一起闪击郑国,分掉郑国国土,使得楚国就算想要干涉也无能为力。
  郑国的事必须要解决,解决不好,魏韩关系就会很别扭。而且泗上开始渗透郑国,这也让魏国极为不安。
  魏击觉得这件事未免有些……不义,站在一个真正贵族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的话,其实很不好。郑国无罪,而且年年进贡,去攻打这倒只还是不算太不义,毕竟贰于泗上嘛。
  但趁着会盟的时机闪击郑国,这未免就有些过于不义了。
  但公叔痤句句都是体国之言,魏击又何尝不明白此时魏国的虚弱。
  他考虑之后,便道:“如此,一旦韩人来,便需要和韩人密谈。以相邦的意思,那便还要大声疾呼反对泗上对于宋国的干预?”
  公叔痤道:“不如此,一则不能收拢贵族之心,二则也不容易让楚人泗上无心干涉郑国事。”
  “以三万军,配合韩人三万,半个月内,即可亡郑,耗费钱粮极少。”
  “郑亡,则二分其土,得民数十万。”
  “南则可至颍水,从侧后包围楚国汾陉,切断榆关、直插安陵、邓、上蔡等地。”
  “二则因为泗上的威胁更大,楚国也不能够与我们开战,以免泗上坐享渔翁之利。”
  “三则楚人既要防备我们,又要防备泗上,必要在榆关、上蔡等地驻扎大军,这可以疲敝楚人国力。”
  “四则可以使得赵国忧心,认为魏韩结盟,主动与我们接触,我们便可掌握外交之主动。”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郑国的土地一旦得到,郑国的贵族就可以丢掉,那些土地一部分可以王权直辖,另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公叔痤的封地。
  公叔痤知道深浅,知道西河的武卒制度是魏国的根基,所以他纵然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