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野心家-第4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的情况很不如意,持续一个时辰的炮击,已然让三柳社方向的守军阵线摇摇欲坠,墨家连第一波进攻的步兵都才刚刚展开,更别说调动中军的预备队展开了。
  斜线战术也是一种变种的锤砧战术,田鞠的构想也就是依靠三柳社这边做铁砧,使得墨家久攻不下,然后迫不得已将预备队和二线部队全部展开为进攻阵型,然后他才能调动剩余的兵力去右翼,并且要保证这个铁砧在右翼获胜之前不会被砸碎。
  然而就现在来看,这个铁砧连同他以为可以反击的铁锤,都要被墨家这边砸碎了。
  右翼传来消息,说是墨家在右翼发动了猛攻,希望田鞠现在就把骑兵调过去,不然的话怕是要撑不住,而且最好还能支援至少五六千的步兵。
  他在这里可以看到右翼的情况,但却看不到小丘和硝烟遮挡之下墨家的步兵纵队正朝侧翼机动的情况。
  右翼要是连现在都快要撑不住了,那自己的整个构想就不用再提了。
  仗才刚刚开始,墨家的炮击才刚刚结束,其实此时他心里已经明白,这一仗完了。
  对面的墨家太自信了,自信到看到了右翼薄弱之后,连中军的支援都没有,就让其左翼提前发动了进攻。
  田鞠哪里上过战场,哪里能够想象到将近四五倍于己方的炮击是多么的可怖,哪里能够想象到墨家这边的士卒素质可以在兵力稍微优势的情况下就能在半个时辰之内打的右翼摇摇欲坠。
  那些支持他构想的宿将们,认为他必有奇计,能够在左翼逼得墨家全部展开黏住墨家的同时还有余力调动到右翼反动反击,哪曾想他的一切构想都是建立在墨家从一开始就不会攻右翼、然后左翼猛攻会受挫的基础上。
  就在这时,三柳社对面的墨家步兵开始行动了,这些步兵没有选择直接正面进攻,而是朝着三柳社的侧后移动。
  三柳社的侧后,是联军的骑兵所在之处,也是墨家侧翼六千轻骑的所在之处。
  田鞠以为,墨家要猛攻三柳社,必要从正面推进,兵力展开,四处猛攻,哪曾想猛烈的炮击短暂结束后,墨家大约四千人的步兵竟然朝着侧后移动,很明显这是准备配合骑兵先驱赶走联军的骑兵。
  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这完全不是他预想的,面对忽然的变故,他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按他之前的设想,墨家不会派步兵去侧后,而是会选择骑兵对骑兵才是。
  ……
  中军。
  适正在听传令兵复述左翼主将的意图,以望远镜观察了一阵后,适摇头笑道:“这仗打的……我以为对面是跟牛骨,准备了坚实锋利的斧子,哪曾想对面莫说牛骨,就是摊鼻涕。”
  至今为止,适绞尽脑汁居然都没看明白对方的意图。
  将兵力和预备队集中在三柳社,然后右翼明显撑不住了,这些兵力像是屁股上长了铅块一样一动不动。
  若是觉得右翼无关紧要,那就彻底放弃右翼收缩防线,可又没有。
  炮击的时候,联军的骑兵可以尝试一下骑兵对冲,冲赢了或许还能威胁一下炮兵阵地,可是没有,而是在炮击的时候这些骑兵在后面一动不动。
  要不是斥候密布,战场局势墨家这边了如指掌,适甚至要怀疑己方的左翼之外是不是有一支联军的奇兵了。
  这态势明显就是按照墨家左翼战场外有一支联军援军、距离不远、且能在墨家左翼展开进攻的时候忽然赶到的态势来部署了。
  他要是知道田鞠的构想,只怕是要猛拍一下脑袋暗叹一句自己想象力大为不如。
  正是因为不知道,所以绞尽脑汁想不通。
  好半天,他还是将目光投向了左翼,想到索卢参带回翻译的那些机械降神风格的希腊戏剧,适与传令兵道:“你去告诉左翼的观察兵,盯着点战场外侧。再多派点斥候去侦察下……要是什么都没有……”
  他想了半天,笑道:“联军主帅不能是秘密墨者吧?”


第二百七十章 两天子之战(七)
  众人都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也有军官道:“巨子想多了。只是形势逼人,以至于对面无可奈何罢了。庙算既败、政治不足、变革不深、兵器不足、人心不安、深入泗上……其实从齐军当初选择围商丘以救临淄的时候,就已经注定要失败了。”
  “若不围商丘而救临淄,齐侯还能多活两年,只是他们自己寻死,那又能怎么办呢?”
  适摇头苦笑,指着左翼道:“关键是仗就没有这么打的!我让左翼提前试探着进攻一下,为了让他调动兵力,以便我中央突破将其分割;或者逼迫他放弃右翼收缩防线。”
  “对面倒好,按兵不动。那你按兵不动,何不当初就直接放弃右翼缩短战线固守?或者说联军以为,右翼能够撑得住?为将者,要对双方的战斗力有所了解,最起码要做到料敌从宽。”
  “这态势,我真是看不懂了。所以我真是担心,是不是有什么机械降神之类的事,在左翼是不是真有一支隐蔽的联军?趁着我军左翼进攻展开,忽然出现击溃我军左翼从而扭转战局?”
  一个年轻一点的参谋官小声嘀咕道:“我看三柳社那边的联军预备队始终没有展开,是不是……他们想找机会机动到右翼,趁着我军在其右翼展开的态势反动反击?”
  几个年长一些的军官和高级干部,包括适在内都笑了,战场的局面出乎意料地顺利,让他们的心情很好。
  适开着玩笑到:“年轻人要有想象力,可战场却不是空想的地方。这种战术,的确是以少胜多常用有效的办法,但有两个前提。”
  “其一,在对阵开始前,通过秘密行军,机动到我军不是主攻的一侧。”
  “其二,若第一点不能做到,则需要我军非主攻的一侧拥有足够的骑兵保证其将来要集结反击的反向可以支撑侧翼阵线的宽度。”
  “其三,若一二都做不到,便需要有极强的纪律性和快速行军的能力,我军主攻侧他收缩兵力,人为地减少他们阵线的宽度、增加我们阵线的宽度、为其调动做准备。”
  “现在一二他都没做到,如果是三的话,最起码要先在骑兵那里做点动作,炮击的时候就该发动骑兵的反击然后诈败后退,炮击中步兵梯次逐渐后退,诱使我军在其诱敌方向的侧翼不断展开,使得我军兵力分散、战线拉长,逐渐扭转战线的方向。”
  “可你看现在?”
  他伸出手指着清晰可见的战场态势,说道:“炮击到现在,三柳社方向的敌军仍然没有梯次后退收缩防守、整个阵线还是一开始一样的方向,他们的行军速度就算和我们一样快,也不可能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比我们更快地移动到左侧。”
  “而且,他不在三柳社方向收缩防守,战线还拉的这么长,这么薄,就算他在我的眼皮子底下将主攻部队都机动到了右翼,他靠什么撑到我军攻下三柳社在他机动成功展开反击之后?”
  年轻的参谋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听出来这语气不是批评,只是心情愉悦之下兴奋之情的迸发,参谋官心想,巨子今天的心情倒是真好。
  再一想也是,这一战若是大获全胜,韩、魏、齐、卫等同于不设防的诸侯国。临淄顷刻可下、洛邑转瞬问鼎。
  数万墨者所思所想的利天下大业,马上就要成为现实,又怎么可能不高兴。
  年轻的参谋官也看得懂战场的局势,更知道就现在的情况,齐军右翼的崩溃很可能就在半个时辰之内。
  因为墨家左翼的进攻进行的很顺利,小丘的反复争夺现在虽然还没有结果,但是已经逼得联军右翼的兵力一点都不敢乱动了。
  就算现在发觉了墨家左翼骑兵和步兵的动向,联军右翼已经是无兵可调。
  侧翼崩了,要完;小丘丢了,也要完。
  除非现在联军就派兵支援,但三柳社这边的战斗也已经打响,只要这边攻的足够狠,联军已经错过了在三柳社这边收缩防守的机会,一旦将预备队调走,三柳社这边也会崩盘。
  优势兵力、优势兵器、再加上一个代差的火枪,联军的阵线处处都是漏洞。
  结阵收缩固守,要被炮轰死;拉长战线,要被骑兵和步兵突死。看来联军是宁可被骑兵步兵突死,也不愿意被炮击轰死。
  现在三柳社那边的墨家部队已经在配合左翼了,原本左翼是佯攻,结果因为比别处提早半个时辰进攻的优势,硬生生打成了主攻,并且很可能要彻底改变战局。
  右翼和中军的军官们心中颇为不忿,都觉得优势如此之大,无论那边先攻哪边便能获得最大的战功,左翼那些部队也就是运气好提前进攻而已。
  正在朝着三柳社侧后机动的四千步兵,正是为了配合左翼的攻势而做的调整。
  最开始墨家参谋们制定的调动两翼、中央突破分割;或者逼迫联军主动收缩龟缩包围炮击的战术,看来是用不上了。
  主要是实在没想到联军这边搞出来这么一出不知所谓的战术选择,不去侧翼支援,也不直接放弃侧翼做好收缩的准备,好像是整个联军只能指挥万余人并且提前部署好各部的任务,而这种瞬息万变的战场变阵之类的手段他们根本不会。
  迂回机动到三柳社侧后的四千步兵是去配合骑兵作战的,如果联军的骑兵冲击,步兵会选择结阵,以为己方骑兵从侧翼突袭包围联军骑兵创造机会。
  如果联军骑兵不攻步兵,反倒是攻击骑兵,那么步兵可以凭借火炮和火枪给联军骑兵造成杀伤。
  如果联军将预备队的步兵调过去,那么联军就连最后变阵的可能都没有了,各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猛攻了。
  最关键的,便是一旦联军的右翼崩溃,只怕肯定会收缩在三柳社这边,而这四千步兵就是要配合骑兵截断联军的退路,一旦右翼崩溃就要将联军彻底包围,逐渐压缩包围圈,最后集中炮兵轰上两天,断水断粮。
  现在就看对面联军怎么应对了,从炮击到现在,墨家一直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联军没有任何的调动以迫使墨家改变策略以应对,而是一直都是墨家主动联军被动接受。
  ……
  战场侧面,联军右翼的右侧,被小丘遮掩而得以机动到侧面的墨家步兵和骑炮忽然出现在联军右翼的侧后时,联军右军主将慌了神。
  现在小丘上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三次冲击三次反冲击,墨家已经有站稳脚跟的趋势。
  齐军的进攻间隔逐渐延长,棱线上的墨家步兵有更多的装填时间。
  而小丘棱线上,正在挥舞着铲子铁锹的战斗工兵更是给了联军右军主将极大的压力。
  若不能够立刻再组织两次反击,一旦墨家将铜炮拉上去,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哪曾想墨家根本不是准备非要抢占小丘,而是准备以骑兵和步兵配合,在侧面直接将他的主力击溃。
  他现在无兵可用。
  一共一万多的兵力,靠近中军的方向部署了两千,那里没有小丘的掩护,之前的炮击之下损失惨重,好在中军可以支援,互为犄角总算顶住了墨家那边的攻势。
  八百骑兵被三千骑兵毫无悬念地击溃驱赶,短时间内无法组织起来。
  三千步兵以密集阵型防守侧翼,剩余的四五千人则集中在小丘后面,躲开了一开始的炮击,不断地投入到小丘的争夺战之中。
  这边战斗一开始,他就派人请求田鞠支援两个旅,不然自己就要撑不住了。或者是把骑兵调过来,驱赶走墨家的三千骑兵,不然他侧翼的三千兵就是死的,既不能进攻也不敢机动。
  可是打到现在,田鞠那边一兵一卒都没动,只说尚未到时候,让他再坚持一阵。
  反观墨家这边,本来兵力就占优势,靠近中军方向的两千齐军只有不到一个旅的墨家步兵与之对抗,而且因为炮击的缘故,大占上风。
  小丘这边,墨家以波次进攻的方式,每次投入四个连,源源不断地进攻反击,迫使齐军不得不用更多的部队反复争夺。
  最关键的就是侧翼的骑兵,齐将觉得,若是自己有骑兵的优势,在侧翼的三千步卒就可以调动起来。
  现在倒好,墨家的骑兵和两个旅的步兵已经要发动进攻了,自己小丘这边还在争夺。
  还在争夺其实就算是对联军有利,因为联军不敢要小丘的正面,在正面布阵会被墨家的铜炮打的很惨,正是因为害怕这一点才在背后布阵。
  可一旦墨家没有全力争夺小丘,而是选择侧翼突袭,那他就要无计可施。
  墨家左翼一次性投入这么多兵力展开,几乎把预备队都用了,联军一旦反击成功,墨家左翼就会全线崩溃。
  可他拿什么来反击?田鞠说,一旦他这边的墨家兵力展开,就是反击的最佳机会,可现在兵呢?一个援兵都没有,自己守都守不住了。
  弃了小丘是死,侧翼被破也是死。
  左右为难之下,他终于决定,以大局为重。
  自己手里的这点机动兵力预备队,让侧翼撑住,剩余的全部反击小丘。只要控制了小丘,墨家的炮兵就没法拉上来,自己这边即便要承受大量的伤亡,可是墨家也暂时无法直接趁势威胁中军。
  至少,自己还能为田鞠的右翼斜线反击战术争取半个时辰的时间,或者为联军收缩防线部署中军侧翼防守争取半个时辰的时间。
  也就半个时辰。在光秃秃的小丘上,最多半个时辰,密集的阵型就会被墨家的铜炮彻底把士气打没,但至少中军应该会有机会收缩。
  不然的话侧翼一旦崩溃,墨家把炮拉上小丘轰击中军、骑兵步兵跟着乱军溃军直冲中军,全线就要崩了。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两天子之战(八)
  联军右翼方向的变动,并不可能实时地将消息传到双方指挥中枢这边。
  适在中军预备的大量二线和预备队,或者说就是单纯同战线宽度下的兵力优势,让他处在一种绝对的主动之中。
  联军不管是放任右翼崩溃不管也好、还是此时匆忙调拨兵力支援右翼也罢,在绝对的兵力劣势之下,处处都是漏洞。
  墨家左翼进攻展开的太过彻底,如果要是敌军反击成功,的确会很危险,但奈何联军凑不出足够的骑兵,紧靠联军右翼的那些步兵是不可能发动全线反击的。
  适还在等待,等待战局发生变化。
  联军右翼小丘侧翼。
  密集集结的两个旅的步兵已经展开为密集纵队,快速跟上的旅属小炮和骑炮就在联军阵前三四百步的地方展开,骑兵在侧后方集结等待。
  墨家左翼主将倒是并不着急,他知道自己手里的预备队已经不多,但也知道适手里还有大量的预备队尚未展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况且今天天气状况很好,升高的热气球可以纵观战场的局势,敌军调动的话中军肯定会作出反应。
  毕竟本身左翼先攻的目的就是双可能的,不管是分兵还是不管,中军的优势都可以将对方的应对看做破绽。
  以兵法而论,其实墨家左翼主将的做法是不合乎旧兵法的,两军展开,需要先试探对方的虚实,确定无误之后才能够将兵力全部展开,因为全部的进攻阵型面临对方可能的反击时,很容易引起崩溃而至无兵组织防御。
  但于此时具体情况来看,左翼违背兵法地将兵力几乎全部展开的办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些轻便的小炮最怕的就是敌军的骑兵,尤其是侧面突袭过来的骑兵,然而现在联军右翼的骑兵早已经被驱赶出了战场,这些炮手便抖擞精神。
  快速调整之后,铁弹不住地落入到联军的阵中。
  短暂的准备之后,密集阵型的两个墨家的步兵旅便展开了第一波次的进攻。
  可以分散作战的精锐的先登营掷弹兵五三成群地靠近联军步兵军阵,用分散的阵型消耗对方的火枪,引起对方的恐慌和混乱。
  列阵进攻的步兵就在后面跟着,这些骚扰的先登营掷弹兵作为散兵,给了联军步兵极大的压力。
  已经装填好准备好的联军火绳枪手紧张地看着三五成群分散靠近的墨家的先登营掷弹兵,不知道是不是该开枪。
  联军的军官也在犹豫。
  如果现在开枪,还击那些在前面三五成群的先登营的精锐,跟在后面的步兵方阵靠近之后己方的火枪可能就还在装填;可若是不射击反击,这些精锐的先登营步兵定会依靠自身的手段对军阵造成杀伤。
  齐国军制改革之后,有利有弊。
  若是以往,这种情况,贵族大可以派遣自己的精锐从奴、从士,不靠阵型从阵中出击,以散兵对散兵,压制对面的先登营。
  可现在低阶贵族身边并没有可以私自调动的从奴与隶子弟,虽然整个齐国的战斗力因为军制改革之后增强了,可却因为缺乏更多的兵种配合,打打魏韩还行,打墨家这边更为先进的战术体系,便有些力不从心。
  墨家这边的两个旅,并不是一线展开的。
  前面是分散的先登营精锐,用以引诱对方开火,或者接近后以铁雷对齐军的密集长矛手造成极大的杀伤。
  后面则是以一个旅展开为横队,每个连四排列阵前进,十个连依次排开。
  第二个旅则在中央方向组成旅一级的纵队,两个连为一组,五个连形成波次。
  这种进攻阵型,并不是很适用于所有的战场,但却很适用于没有炮兵、骑兵被驱赶的此时。
  若是联军有炮,中央方向的密集纵队只怕还没有走到联军阵前就会损失惨重。
  若是联军还有骑兵,两翼这么薄弱的阵线,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火力,但恐怕只需要五百骑兵就可能从侧翼突破。
  然而联军右翼此时什么都没有。
  齐军阵中,火绳枪手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三五成群的先登营精锐就在他们前面七八十步左右的距离活动,可是军官却还没有下达射击的命令。
  阵中不断落下轻便的铁弹,虽然没有那些军团配属重炮的威力只能一次砸死三两个人,可是士气依旧很低落。
  尤其是墨家的炮手没有对着松散的火绳枪手轰击,而是不断地轰击密集列阵的长矛手,每一次轰击铁弹都会将密集的长矛手阵型打出一个空隙。
  中央方向,最靠近齐军的五名先登营掷弹兵距离齐军只有六十步的距离,他们身后一百二十步左右就是墨家左翼的中央纵队,正在不断接近,但尚未交火。
  这五名先登营的士兵艺高人胆大,丝毫不怕六十步外齐军的火绳枪手,因为他们的位置处在齐军的长矛手整前。
  之前为了防备墨家的骑兵突击,齐军将几个连队的长矛手整合在一起列阵,火绳枪手在矛手的两翼展开。
  六十步的距离,若是没有长久的训练,并不是那么容易击中的,尤其是面对人数很少的先登营散兵,稍微活动就会导致射击失败。
  而且齐军一旦射击,装填时间接近一分钟的火绳枪很可能就会导致墨家主力横队纵队接近的时候他们正在装填,那将是致命的。
  齐军军官明白,依靠这点成散兵的先登营精锐不足以将他们的防线冲开,所以只能忍耐不准火枪手射击。
  先登营的士兵则在靠近的六十步左右的时候,举起了火枪,用多年训练出的枪法和精锐的快速装填,不断地袭扰着齐军的前沿。
  这些先登营掷弹兵出胎于墨家的备城门士,和水师那些跳帮肉搏战的水手算是师出同门。
  在陆战上,他们既是登城先登之部、也是列阵对射时候以铁雷投掷开对方阵线的杀手。
  原本火绳枪刚准备的时候,这些人在列阵对阵的时候,用的并不是装填速度很慢的火绳枪,而是用重弓、大弩、短剑和铁雷。
  原本他们需要携硬弓,靠近敌军战阵后,以重箭在二三十步的距离怒射,或者投掷爆炸的铁雷,从而撕开敌军的前线,然后趁势冲入到敌阵之中以短剑搏杀,为后续主力阵型攻击打开缺口做准备。
  现在他们则装备了燧石枪、铁雷和短剑,以燧石枪在六七十步的距离,依靠个人的技术骚扰。
  几次随意射击之后,一名先登营的士兵将自己的火枪交给同袍装填,自己从身上取出两枚以铜丝和璆琳粉摩擦生火的铁雷,拉发之后快速向前猛跑几步,在接近到距离对方大约四五十步的时候,快速将铁雷掷出。
  已经经受了一段时间炮击的齐军矛手眼看着空中的黑点越来越大,终于落入了阵中。
  轰……
  装满了火药和碎铁屑的“万人敌”在阵中炸开,如此密集的阵型,瞬间便有四个人被炸伤,一个人被炸死。
  可也是幸于阵型过于密集,倒是被这五个人挡住了爆炸力,剩余的人除了被吓的半死外,倒是没有受伤。
  两个连队的先登营的精锐就用这种办法,不断地在阵前进行着骚扰。
  几次投掷之后,不知道是哪个连队的火绳枪手终于忍不住,选择了开枪还击。
  这一声枪响,立刻引发了连锁反应,噼噼啪啪的枪声不断响起,几名过于接近的先登营掷弹兵被击中,可对于如此松散的阵型,火绳枪射击的效果并不好。
  阵中的齐军贵族军官大声喝骂。
  “谁开的枪?谁不得命令就开枪?快装填!快!”
  硝烟中,即便知道是谁先开的枪,这时候也已经无法追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