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唐魂-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年很熟悉。

仔细的看了看,张毅很快就回忆起了当初在春芳楼里见过的那位走路一高一低的帅哥。

“承干,你说说,你才十六岁,怎么就生出了自己开府的想法?”长孙一脸心痛的看着眼前跪着的少年,语气中带着一股深深的悲凉之意。

“母后,儿臣不过是想帮父皇多做一些事情罢了!”李承干还想狡辩,声色具泪的道:“如今虽然天下承平,不过却是表相。北有突厥、西有吐蕃,两虎对我中原之地可谓是虎视眈眈,就去年卢国公在陇右道一年中就不知道于羌人厮杀了多少次,儿臣想要开府不过是想广积良策而已!”

对于李承干的话长孙信不信张毅不知道,反正他一个字都不信。不仅如此,在他想来李承干的背后应该是另有高人指点才是,刚才的这番话别说一个十六七岁连长安都没出过的少年人,就算后世那些不出门就知道天下事的电脑宅男恐怕都说不出来。

一定不能陷到今后夺嫡之争里去。这绝对是张毅此刻最直接的想法!

想一想这位爷的下场,以及现在就出现的苗头,他就觉得李承干这货绝对是一个已经上好了发条的定时炸弹,一但爆炸,不仅他自己粉身碎骨,就连其他人都会被他拖着一起完蛋。

听见了人声,母子间的商谈就继续不下去了,向长孙告辞之后李承干就带着两名内侍匆匆的从另一边出了园子。

“娘娘,泾阳县子到了!”内侍赶忙上前禀报。

长孙倒是没在意,吩咐了一句:“让他进来吧!”之后,就等着张毅的到来。不过她的脸色依旧很差,刚生完的怒气还没有完全平息下去,整个人无疑显得有些女强人的味道。

张毅小心翼翼的朝前边走着,生怕一不小心就得罪了长孙,万一到时候给自己点儿小鞋穿呐可旧事无妄之灾了。

走到长孙近前,张毅就立刻拱手参拜:“小臣张毅,见过娘娘!”

“猴里猴气的,刚才听了不少吧?”长孙雍容华贵的摆了摆衣袖,示意张毅免礼,然后脸上皮笑肉不笑的道:“没看出来啊,你这只小猴子居然喜欢偷听,给本宫说说刚刚你到底听到了什么?”

这就是乱打一耙了,张毅心说刚才可是你自己说话那么大声来着,现在居然又怪人偷听了。不过这话他可不敢说,于是谄媚道:“娘娘,您这是那儿话?小臣刚进园子内侍就向您通报了!”

第八十四章 不进宫的理由

脑袋小,扣不住偷听这么大一顶帽子,张毅觉得自己还是解释一下为好,当然内侍从外边走到里面这个过程就被他忽略了过去。

“那是本宫错怪你了?”长孙看了看张毅,继续问道:“你再给本宫解释一下,你抗旨不尊的事儿吧!年前本宫和陛下就说过,让你开春之后就进宫陪太子读书,可是开春都这么久了……呵呵!你作何解释?”

早就知道长孙会问这一出,不过幸好早有准备,张毅赶忙解释道:“娘娘,您可是折煞小臣了!娘娘和陛下的恩典小臣铭记于心,且不说能陪伴太子这一条就已经是作为一个臣子无上的荣誉,更何况还有李纲先生等饱学大儒教习,这样的好事儿小臣怎么可能不上心?”

说到这儿,张毅赶忙作出一副悲苦状,道:“娘娘,您知道,小臣自从上次见过您和陛下之后便发誓用功读书,所以就从长安搬到了泾阳的庄子上居住。

在此期间,小臣对农之一字可谓是感悟良多啊!春耕秋种,忙于四季却无果脯之粮,可谓是凄苦之极!幸好陛下隆恩浩荡,勤政爱民,自从推出田亩之策更是让百姓有了可种之地,衣食总算有了着落。

就在前几天,小臣在地里查看封地的时候发现,庄户们对牛的使用似乎有些问题,所以弄了个法子并且就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居然在同样的条件下牛犁地的效率足足提高了好几倍,为了确定法子的准确性这段时间小臣只要呆在家里捣鼓这件事情,未能准时进宫聆听娘娘的教诲,还请娘娘处罚!”

长孙顿时被张毅给气乐了,嘴里口口声声请求处罚,可是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之所为没来因为我在家里为国分忧,而且有了成果,这无疑就让长孙一肚子火气发泄不出来。

不过长孙是什么人?对于此类局面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脸上惊讶过后脸上就变得琢磨不定起来,似笑非笑的盯着张毅道:“这么说来本宫是错怪你了?既然你为国立此大功要不要本宫代你向陛下讨点儿什么封赏啊?啧啧啧!以前还真没看出来,你居然有这么大的能耐!给本宫说说,是想当官啊,还是想要封地,朝廷可不能亏待了你!”

这种反转只见变脸的本事张毅绝对学不来,明明说着是奖励,不过话里的责备之意却一点儿也不少,至于赏赐还是别想了,煳弄都煳弄不过去神马都是浮云。

伟大的李二陛下总是来的相当及时,两口子之间的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这边刚刚说到了奖励他就偷偷的出现在了两人身前。

“皇后你还不知道吧!”身着常服的李二似乎非常高兴,走过来一巴掌就狠狠的拍在张毅肩膀上,笑道:“这小子还真不错,居然想到在牛鼻子上穿根绳子,如此一来只要一人在前方牵牛,牛就会非常顺从的跟着朝前面走。前几天泾阳县令已经把请功的奏折递到了司农寺,朕也看过,此法的确说的上异想天开,而且还做成了。

不过小子,你确定是为了天下百姓才想出这个法子,而不是为了你张家庄的那几个户庄户?”

说话间就看见李二手里居然还拿着一个橙子,在张毅面前晃了晃然后递给了长孙,道:“皇后要不要尝尝,这可是他们张家庄出的祥瑞呢,据说要两贯钱一个!”

张毅顿时就苦了脸,他没想到李二的手居然长到了这个程度,前不久才卖出去的橙居然会出现在他的手里,最要命的是他居然能准确的说出橙的来源,如果背后没有人盯着自己,张毅打死都不信。

“哦?那妾身倒要尝尝,看看两贯钱一只的橙子到底是个什么味道!”长孙满脸笑容的示意内侍去剖橙,不过眼珠子却停留在了张毅的脸上,狠狠的白了他一眼才转向了李二道:“陛下,您说说这橙难不成是仙家种的不成,居然这么贵?”

“哈哈哈!”李二这就来了兴趣,哈哈一笑,朝长孙解释道:“说来这橙和普通的橙还真不一样!”

说着,他就指了指正在剥皮的橙的外皮道:“皇后你看,这橙的皮上可是有一个福字,另外朕哪里还有几只,联合起来就分别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八个字,朕觉得‘福如东海’咱们可以留着尝尝鲜,至于‘寿比南山’已经送到了父皇那边,想必他老人家应该喜欢才是!”

顺着李二的指点,长孙就看到了橙皮上那个丑陋的‘福’字来,她先是眉头一皱,然后就没好气的问道:“说说吧,你是怎么让橙皮上长出字来的?要是就一只橙上面长字本宫还觉得可能是巧合,但是能够凑出八个吉字的橙恐怕没有什么手段你自己也不信吧!”

对于长孙的要求张毅就觉得很没意思,都已经是皇后了还想从臣子的手里讨要秘法,这样的做法就算是勋贵之间都是不屑为之的,毕竟讨要人家的本事是一个大忌讳,他还准备明年扩大产出规模,指望着赚点儿钱养家呢!

不过即使心里不情愿,脸上还是必须得露出笑容,张毅赶紧道:“都是庄户门为了创收弄出来的小法子,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说是不值一提恐怕是怕本宫拿了你的法子拿去赚钱吧?好端端的学问不学,整个人都掉进钱眼里去了,本宫看就应该让李纲先生好好管教管教你这个性子!”

听到张毅敷衍的话,长孙立刻就表明了立场,并且对张毅的品德进行了批评。

既然人家都对法子不屑一顾了,如果不说出来就很不好意思,张毅只好道:“其实法子也没那么玄乎,正如小臣说的那样,就是个小把戏而已!”说着张毅就走到内侍旁边,将剥下的橙皮拿在手里道:“陛下、娘娘,你们看,这上面其实就是小臣拿毛笔搅上漆之后写上的大字,等漆风干了之后就会在上面形成字体一样的一层隔绝层,因为有了这道隔绝层阳光照射不到,时间一久上面的字就变得明显了!”

第八十五章 活学活用

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能很快明白。

李二脸上就在此露出了笑容,朝长孙笑道:“皇后,你瞧瞧,能想出这样的法子把一个普通的橙卖到两贯钱本朝上下绝无仅有了吧?”

“陛下还夸奖他,就他这个爱钱的性子那儿像什么勋贵,简直就像那些个要钱不要脸的商贾!”长孙笑骂了张毅一句,立刻就将话题转移到了李二身上,笑盈盈道:“不过妾身到是觉得陛下说的在牛鼻子上穿孔的法子不错,朝廷应该大力推广才是,如果天下间的农人都用上这个法子,我大唐的百姓定然能少些辛劳!”

长孙的话总是能说到重点上去,李二对此非常满意,笑道:“皇后的话在理,朕等会就颁下诏书,让司农寺那边联合各地州府推行!”

可是,接下来的话就让张毅有些抓狂了。

只见长孙继续道:“陛下,臣妾还觉得既然要推广不如就以陛下的名义推广为佳,一来各州各府不至于敷衍,二来也算是为这小子挡挡风头,这么小的人被推在风里浪尖的指不准就被人给捧杀了!”

她说的那叫一个为张毅着想,仿佛将功劳转接到李二名下还是为他好似的。

长孙的提议非常好,至少张毅现在就觉得自己绝对找不到一点儿可以反驳的话来,当然,即使心里早就把两人骂了一千遍对于人家已经决定的事情他也没有任何办法。于是只好感激的对李二道:“如此就多谢陛下了!”只盼着待会李二的赏赐能够丰厚一些,比如再化几百亩地啥的,也好弥补这一次的亏欠。

“这……不太好吧?”李二有些迟疑。

“有什么不好?陛下难道忘了那前朝的隋炀帝?当初隋炀帝可也不是聪慧过人么?还不是因为群臣的吹捧才走上了邪路,陛下为他挡下这些东西那是保护他,这小子感激你还来不及呢!”

李二终于不情不愿的点了点头,算是应允了此事。

长孙这才优雅的拿起一瓣内侍剥好的橙瓣,用手撕开皮小口的品尝了一口,笑道:“陛下难不成到妾身这儿来就是为了给妾身送橙来的?”

……

夫妻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很快就又找到了共同话题,至于张毅又被摆在了一边。

刚刚还说不会亏待了有功之臣,现在似乎两位都已经忘记了?坐在马车上张毅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道是两人没有继续追着张毅进宫陪太子学习的事总算他让有了一点收获。不过却也没有说不用去,只能拖一天算一天,但愿能拖到李承干造反的那一天。

只是手里面却多了一枚腰牌,说是以后进宫的凭证,而且不拿还不行,到底也算是一种证明身份的象征,揣进怀里,必要的时候还能拿出来显摆一下。

天色还早,所以用不着住在兴化坊的宅子里,马车就朝着张家庄继续前行,这一次的长安之行让张毅终于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了那两位站在大唐食物链最顶端夫妇的嘴脸,他决定以后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坚决一步都不再踏入长安。

当夕阳的余辉落在泾阳河上面画出一副副彩色的画面,马车就已经到达了子爵府门前。

让张毅诧异的是里面并没有老太太依门仰望的身影,更没有张香焦急的等待,只有老钟尽职尽责的吩咐府里的仆役做着各种活计。

“少爷,您回来了?”看到张毅走了过来,老钟就赶忙笑着打着招唿,道:“孙神仙来咱们府上了,正在给老夫人看病呢!”

得了,来了一个骗吃骗喝的家伙连自己的孙子都不要了。

张毅看了看后宅的大门,心里对孙思邈的名气就有些羡慕,一般而言大宅门的后宅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去的,而孙思邈却不在此列,天知道这老头子这些年来到底饱餐了多少深闺少女和熟妇,想着想着就决定以后还是不要让张香接触这位比较好,还是个黄花大闺女避避嫌绝对应该。

进了前院,老太太就和孙思邈跟了出来,一见到张毅没事儿心里也算安了心,道:“孙儿,快过来!孙神仙可是专程到家里来看你的,都等你好半天了!”

对于孙思邈的名声老太太也非常倾佩,否则的话一句孙道长就完事儿,张毅也是第一次从她的嘴里听出了尊敬的味道,当下赶忙拱手拜见。

别看孙思邈其貌不扬,就他那颗为百姓谋福的心就值得张毅一拜,更何况人家现在怎么说也算是庄子里的药材指导,作为一个能为自家带来利益的人张毅觉得即便是自己恭维一些也绝对不会过分。

“让孙道长挂念真是让晚辈惭愧,不知道长前来所谓何事?”张毅躬身施礼之后就一脸诚恳道。

“没什么大事!”孙思邈摆了摆手,他对这些礼节并不是很看重,不过从张毅有板有眼的的尊敬中心里自然是非常舒坦,笑道:“前几日在长安的时候就听说了好几位大户也准备种植药材,并且皇家似乎也开始着手成药的事情,想必是你从中推广吧?”

看的出来,孙思邈对张毅的做法非常满意,对于他来说如果有勋贵或者皇家介入到此事中来,惠及百姓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像张毅说的那样,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动更多的人都投入到这件事情中来,这件事情才能做大,让天底下每一个大唐百姓都能感受到实际的好处。

作为一个极富活学活用精神的人,张毅觉得作为一个臣子,灵活的学习一下伟大的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的处事方式就很好。既然孙思邈觉得是自己推广起了作用,那就承认好了,反正他们两口子获益匪浅自己帮着他们承担一些功劳也算不得什么。

于是张毅谦虚道:“道长严重了!晚辈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没有一丝成果就让您如此赞许,真是让晚辈于心有愧啊!”

第八十六章 虫卵

于是张毅谦虚道:“道长严重了!晚辈不过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没有一丝成果就让您如此赞许,真是让晚辈于心有愧啊!”

“于心有愧这句话以后就不要说了!”孙思邈打断张毅道:“嘴上说的冠冕堂皇的人多了去了,但是以身立行的人却不多见。况且这个法子本就是个好法子,无论别人怎么想的,至少有一点可以保证,那就是今后哪怕是贫民百姓也可以及时用药。

咱们初步是做风寒的成药,只要有效,我们以后还可以做其他的药,如此一来天下间便再无病痛之忧!”

看着眼前佝偻的老人,依旧是破衣烂衫,甚至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神仙中人的模样。但是张毅却第一次有了一种面见圣人的感觉,在他看来孙思邈现在就已经是神仙或者圣人,因为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为了族群的利益变成了只有他人的最纯粹的人。

这种人其实每个朝代都有,比如当朝的魏征,比如变法的王安石,又或者是后世为了提高钢铁产量以厂为家的所谓,这些人几乎都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将人民的利益无限化,宁愿自己吃苦受罪。

所以他们是值得尊敬的,至少张毅现在就是这样的想法。

当然,说到了药材,尽管天色逐渐变黑,张毅觉得还是和这位被神化的老神仙一起去地里看看为好,正所谓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孙思邈是药材方面的大行家让他看看田地里的药苗绝对能让张家庄的药材产业少走很多弯路。

让老钟去通知庄子里几位老人,两人就缓步朝地里走去。

春日的泾阳在暮色中非常美丽,夕阳火红的光芒让整片天地都变得更加的灵动起来,一路走来,绿色的嫩芽充满着无限的生机。

孙思邈非常喜欢一路走走停停不时的打量一下地里的药苗,或者查看一下地里的泥土,从紫苏地走到川芎地,然后又走到柴胡地,每走一处他就周而复始的查看每一个细节。

“孙道长,您觉得怎么样?”张毅问道。

对于种植药材他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经验,如果不是后世有着大量种植药材的先例他也不敢尝试。不过虽然明知道可为,他还是有些担心。毕竟这样大批量种植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难题,比如气候或者虫害。

气候还好说,毕竟关中就非常适合草药的生长,并且风寒的常用药材也并不是诸如人参或者雪莲之类必须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的药物。就从这一点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担心的道理。

不过说到虫害就让人有些担忧了。

因为没有人批量种植过,所以就没有经验,甚至连药书上也不可能有这方面的记录,更不要谈防治的问题了。也就是说,如果这片药地,一但出现了虫害,那么带来的后果绝对无疑是相当严重的,在没有任何化学杀虫剂的唐代直接能造成的后果就是减产甚至是绝收。

显然,这样的后果张毅并不希望成为现实,所以他现在就非常希望从孙思邈那里听到一些这方面防治的办法,哪怕是没有方法最起码也要做到一个心里有数的程度。

“还不错!”看完柴胡的药苗,孙思邈点了点头,对张毅道:“像粮食一样种植草药贫道也是第一次看见,不过正如你所说,既然粮食我们都可以这样种植那么药材也可行。刚才我看了看这几快地,效果非常好,比起在山里的野生的药材或许是因为灌溉或者有人照料的原因,每一颗都大的多,如果不出意外他的药力应该更大!”

“那除此之外道长还有没有其他的发现?”张毅还是不死心,他并不想听好话,反之,如果能听到坏消息他觉得比好消息更好。

“除此之外倒是没有其他的发现,不过……”孙思邈缓缓的站起身,从手里掏出两个米粒状的物体道:“你先看看这个!”

接过之后张毅就仔细打量起来,手里的东西呈椭圆的圆柱形,不大,而且非常的圆润,在他看来应该是一种昆虫的卵。

张毅有些不确定,然后拿出一枚放在指甲盖上轻轻一摁,顿时虫卵就化成了一团小小的液体。

“这是卵?”张毅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不错!”孙思邈说着又在此弯下腰,在地里的泥土间搜寻起来,不大一会儿功夫手里居然又出现好几枚这样的虫卵,顿时就有些站立不稳,道:“起初老道也没在意,可是看了这么多地方之后才警觉起来!”

说话间孙思邈的脸色就变得铁青起来,看着一脸茫然的张毅解释道:“这便是蝗虫卵。其实以前地里也有这东西,不过经过冬天的霜雪,绝大多数的蝗虫卵几乎都被冻死了,即便是有一些存活下来害处也不大。不过去年冬天并不是很冷,所以……”

“所以今年只有很少一部分虫卵被冻死,而绝大多数的虫卵就存活了下来!”张毅冷冷的补充道:“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蝗虫就会随着日头越来越暖和逐渐孵化,然后长上翅膀祸害药材?”

孙思邈无力的闭上了眼睛,叹了口气之后点了点头,悲苦道:“看样子是了,这一次恐怕又是一场大灾啊!一但这些蝗虫长成翅膀,别说这些药材,就算是整个关中恐怕都难逃此劫!到时候天知道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

唐贞观五年六月,天下大旱,蝗虫起,赤地千里,易子而食者甚!这句话就是张毅此刻印象中史书对于这次蝗灾的描述,结合孙思邈如今提供的佐证,他甚至不用想就可以确定历史上的蝗灾将如约而至的到来。

第八十七章 雷霆雨露都是君恩

当老钟带着刘老汉几人赶到的时候就看见一老一少就像抽了魂似的呆立在田梗子上。

“少爷,孙神仙,你们这是?”老钟觉得气氛有些不对劲。

几名庄户也不知所谓的看着两人。

沉默良久,孙思邈才艰难的指了指地上的好几枚蝗虫卵,道:“你们自己看吧!”

众人这才看见,就在孙思邈跟前几粒米一样的东西,作为农人,他们第一时间就认出了这东西,刘老汉更是惊唿出声:“蝗虫!”

所有人的脸色都变得发白,他们都清楚在地里发现这东西倒是意味着什么,一个个都仿佛在这一瞬间丧失了全身力气一般瘫坐在了地上。

“孙神仙,地……地里发现的?”刘老汉说话都开始颤抖起来,指着虫卵朝孙思邈问道。

“地里到处都是,一捧沙里就能捡出好几个,哎!”孙思邈道:“光是这块地里就不知道有多少,等到天日暖和一些,到时候整个关中就会出现密密麻麻的蝗虫啊!大业十三年就发生过,老道可谓是记忆犹新啊,到处都是蝗虫铺天盖地,整个关中看不到一丝青色,这些虫子见到东西就吃,粮食、青草、树叶,吃到了最后连树皮都不放过。

就这么成群结队的飞啊,蝗群过境之后就只剩下满地的黄沙……”

说话间,孙思邈就开始老泪纵横,他似乎回忆起了记忆深处的那一幕不堪的往事,一时间难以自拔,深深的恐惧让这位得道的圣人几乎泣不成声。

然而张毅想的却是如果蝗灾泛滥,自己这上千亩的地那岂不是白忙活了吗?不仅如此,就张家庄这几千口人不仅交不上租子不说,到时候估计还得上子爵府混吃混喝,这么多人来吃土豪,就算自己家开的是铸币厂它也经不住这样消耗啊!

不行!坚决不行!

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