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衣春秋-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在宫里?”隆泰一怔。
皇甫政朗声道:“皇上或许有所不知,我大楚立国之后,皇城内的各殿只是换修过一次,太宗皇帝和先皇帝俱都是勤朴节俭的圣君,并不耗费库银在这宫殿的翻修之上。我大楚与北汉在秦淮开战之后,钱粮军饷耗费巨大,国库空虚,而恰在此时,宫内有一处宫殿塌陷,皇上并无对外声张,是老国公知道此事之后,让臣翻修文德殿。”
隆泰若有所思,微颔首道:“朕记得,三年前工部翻修文德殿,耗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问道:“此事与义安赋税银有关联?”
“宫中要翻修的宫殿不在少数,文德殿是先皇帝平日理政休息之所,国公见到殿内有多处成旧,所以才让臣想办法。”皇甫政道:“虽说有多处宫殿需要翻修,但耗资甚巨,前线将士又在与北汉厮杀,先帝为了保证前线后勤供给,一开始拒绝入宫重修宫殿,所以也并不让从户部拨银子。”
隆泰微微点头,皇甫政才继续道:“老国公不想让先帝受委屈,多方筹措,欠下了一大笔银两,这才让文德殿顺利重修。可是翻修文德殿欠下来的银两,又不能由户部负担,老国公日夜愁烦,忠义候为了替老国公解忧,这才在义安圈地占田,只是想将那笔欠银偿还。”声音竟是哽咽:“老国公知晓此事之后,还将忠义候痛骂一顿,而且禀明了先帝,先帝对此事一清二楚,只让偿还欠银之后,将那些田地归还于民。”
群臣这才恍然大悟,心想难怪冯若海祭出这杀手锏,镇国公却并不慌乱,原来此事竟然涉及到先皇帝。
“老国公欠下一大笔银子,只是为了替宫中重修文德殿,但此事毕竟不好声张,所以老国公也让我等不必对外张扬。”皇甫政说到这里,趴伏在地,“臣有详细的账册在手中,可以现在派人去取来,呈于皇上过目。”
隆泰看向司马岚,问道:“老国公,事情是否如此?”
镇国公叹道:“皇上,此事当时是老臣固执己见,力主重修,与他人并无干系。先帝勤俭爱民,臣却不忍看到先帝居于危殿之中。”竟是颤巍巍跪下,道:“老臣有罪,纵容司马常慎圈地占田,罪该万死,求皇上降罪。”
齐宁心中暗叹,心想这司马岚果真是了得,冯若海费尽心机,到最后却是被镇国公轻而易举解决。
试想此事既然涉及到先皇帝,谁还敢说司马岚的不是?
难道筹措银子为宫中修殿,反倒要降罪下狱?事情说的很是清楚,先皇帝对义安圈地占田之事也是一清二楚,却并无治罪,作为后继之君,隆泰当然不可能再为此事降罪于司马家。
淮南王眼角抽动,此刻却迅速上前躬身道:“皇上,老国公公忠体国,亦是为了宫中殿宇才会如此,臣请皇上下旨无罪。”
此时一帮大臣齐齐躬身道:“求皇上恕老国公无罪!”
隆泰知道不可能再以此事降罪司马家,否则岂不是说先皇帝昏聩无能?见得诸臣求情,顺水推舟道:“镇国公,圈地占地,有违国法,但念你对先帝一片忠心,功过相抵,不赏也不罚。不过赋税银的账目以及重修文德殿的账目,转交到户部,此外一旦欠银偿还,所占之地,便按先帝所言,还之于民。”
镇国公感激道:“老臣谢皇上不罪之恩你,老臣定当派人尽快还地于民。”
“平身吧。”隆泰抬手道:“此事到此为止,谁也不要再提。”
冯若海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正要回到臣列,却听一个声音道:“冯大人且慢!”一人走出来,高声道:“启奏皇上,臣御史台侍御史胡庚有本参奏,臣要参劾冯若海,此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更是不顾人伦,厚颜无耻,乃本朝第一大奸佞,求皇上明察!”
冯若海脸色大变,扭过头去,见到那侍御史神情肃然,也正瞧向自己,两人四目相接,胡庚唇角带着冷笑,冯若海却感觉浑身上下彻骨寒冷。
齐宁差点憋不住要笑出来。
今日朝会,当真是精彩纷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冯若海费尽心机参劾司马家,未能得逞,转过脸来,却瞬间又被人所参劾。
这胡庚手举奏折,执殿太监接了过去,呈给隆泰。
齐宁看在眼里,陡然间却意识到,这件事情恐怕极不简单,这侍御史胡庚既然是备有奏折,那么就是说明早就有了准备,冯若海今日参劾司马常慎,而胡庚却做好准备参劾冯若海,这明显不是偶然。
他忍不住微扭头去看司马岚,只见这老家伙微躬着身子站在臣列首位,神情淡定,八风不动,人虽老矣,但是脚步扎实,就似乎一块石头扎根在那里,一瞬之间,齐宁便即明白,这老家伙只怕在朝会之前,就已经知晓冯若海要发难,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等到圈地占田的事情一解决,立马将刀对着冯若海砍下去。
第0539章 反杀
隆泰接过折子,一开始神情还算镇定,但渐渐变得冷峻起来,朝臣们看小皇帝的脸色,就知道那奏折之中所书必定是非同小可。
隆泰猛地将那道折子远远地丢过来,正好落在了冯若海的面前。
小皇帝毕竟也是练过一些拳脚功夫,手头上的气力还是有的,声音冰冷,道:“冯若海,你自己好好看一看,奏折之上,历数你多款大罪,你自己给朕好好瞧一瞧,若是属实,你……!”他冷笑一声,道:“你自己进刑部大狱吧。”
冯若海拿起奏折,只看了两眼,双手已经发颤,猛地伏倒在地,颤声道:“皇上,臣……臣冤枉,这都是不实之言,是有人要污蔑陷害臣。”
“冯大人,奏折上的罪款,我都有真凭实据。”胡庚冷笑道:“你老家永丰县有多少倾耕地,要缴纳多少税赋,你心知肚明,可是你徇私舞弊,故意瞒报耕地数目,隐瞒数百请倾耕地数目,这每年收缴的赋税,你与地方上的官员五五分账。这只是其中一处而已,经过调查,你在各地瞒报的耕地数目,至少也在八千倾以上,每年你从中获得的贪污银两高达十几万两之巨。”说到这里,这胡庚也是从袖里取出账册,呈上道:“皇上,这上面详细写明了实际耕地面积和上缴赋税的耕地面积,目前所差,相差八千顷之多,此外尚有不少还在调查之中,各地加起来,应该不下万余倾,牵涉其中的地方官员,有近百人之巨。”
胡庚这一番话说来,朝臣们都是耸然变色。
吏部侍郎陈兰庭不失时机冷笑道:“冯若海,你在朝会上攻讦司马家圈地占田,却原来你才是真正瞒报耕地之人。司马家圈地一千多倾,只是为了给宫里修文德殿,你瞒报万余倾耕地的赋税,那些银子难道也是为了给宫里修宫殿?”
冯若海此刻已经是脸色苍白,便是户部尚书窦馗,此刻也是冷汗直冒。
“皇上,除此之外,早在三年前,冯若海的一名亲眷在永丰纠集一伙流氓地痞,在一户人家的新婚之日,半夜闯入其中,不但玷污了刚过门的新娘,而且将新浪活活打死。”胡庚声音铿锵:“发生如此大案,地方上却迅速平息此事,而且那几人根本没有受到任何惩处,经过调查,臣找到了当年冯若海亲书给当地官员的密信,令当地官员颠倒是非黑白,平息此案。”说完,从袖中取出一份已经发黄的信函,“请皇上过目!”
朝臣们这时候已经是确定,冯若海今日参劾司马家固然是精心准备,而侍御史胡庚参劾冯若海,那更是准备的充分无比,竟然连几年前的密信也能找出来,当真是匪夷所思,可谓是手脚通天了。
隆泰看过信函,脸色更是变的冷厉起来,却并不说话。
胡庚却并没有就此结束,继续道:“冯若海有一位族叔,五年前也来到京城,带着妻子冯刘氏投靠到冯若海的府中。冯若海对这位族叔倒也十分照顾,让他在冯府当了总管,可是三年前,冯若海这位族叔却突然暴毙,传出来的消息,是此人饮酒过度突然死亡。”冷笑一声:“事后冯若海并无将他这位族叔立刻安葬,而是将其尸首火化,送回到老家再安葬。”
冯若海身体发颤,抬手用衣袖擦去额头冷汗,道:“族叔……族叔曾经说过,若是……若是他有朝一日离世,便要……便要将他送回老家安葬,永丰老家距离京城路途遥远,当时又是……又是夏天,为了防止遗体腐烂,就只能……只能先火化尸首,再行运回。”
“哦?”胡庚笑道:“冯大人对这位族叔倒是不错。对了,冯大人,你那位族叔过世之后,他的遗孀冯刘氏却不知如今身在何处?”
“族叔过世,并无留下子嗣,婶娘孤身一人,我自然是要供养她。”冯若海勉强镇定下来,道:“胡御史,这难道也有错?”
“孝养长辈,当然不会有错。”胡庚冷笑一声,道:“可是玷污婶娘,乱伦行奸,这是不是大罪?”
四下里顿时一片哄然。
所说朝中党争激烈,但是这般直白直指其罪,特别是如此罪责,还是颇为少见,这显然是要致冯若海于死地了。
冯若海身体剧震,失声道:“胡说,你……你胡说,你竟敢污蔑本官……!”转向隆泰:“皇上,此人满嘴胡言,造谣中伤,臣……臣求皇上为臣做主。”
齐宁此时却已经知道,胡庚有备而来,这几条罪责既然在朝会上指出来,自然是有着充足的证据,其实仅第一条瞒报耕田的罪责,这冯若海就已经是吃不了兜着走,加上第二道罪责,冯若海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这第三条罪拿不拿出来已经不重要。
但胡庚却还是将冯若海行奸冯刘氏的事情当朝说出来,这不但是要将冯若海彻底扳倒,而且还要让冯若海身败名裂,根本无法做人,丝毫不留余地。
胡庚朗声道:“皇上,臣有证人,可以证明当年冯若海那位族叔并非饮酒而亡,而是被毒死。”清了清嗓子,才道:“当年那位族叔带着冯刘氏投靠冯若海,冯荣海对他们照顾有加,并非是冯若海念及旧情,恰恰是因为冯若海图谋不轨。冯刘氏虽然是冯若海的婶娘,但年岁比冯若海还要小少十来岁,到今年也才三十六岁,相貌不差,冯刘氏进到冯府,立时就被冯若海看中,这才收留他们夫妻,实际上冯刘氏进入冯府不到三个月,就被冯若海强行奸污……!”
冯若海脸色苍白,全身发颤,额头冷汗直冒,口中道:“胡说,胡说,你在污蔑本官……胡说……!”可是声音发颤,全无底气,只看他这副模样,众人便知道胡庚所言十有八九属实了。
齐宁却是微皱眉头,心想那位族叔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过世,如果当真是冯若海所害,这件事情自然也是做得隐秘至极,又如何能被外人发现?冯若海目下的反应,倒也在齐宁的意料之中。
这冯若海本是能言善辩,可是谋害族叔奸污婶娘这是他最大的隐秘,本以为神鬼不知,却万没有料到这胡庚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亮了出来,他虽然竭力装作镇定,但却已经是魂飞魄散,脑中一片空白,想要辩驳,可一时间脑中混乱,不知如何去应对。
“冯若海霸占冯刘氏,却也只能趁他那位族叔不备的时候动作。”胡庚道:“此人平日里一副道貌岸然之态,自然也担心被那位族叔发现破绽,甚至担心被那族叔发现这件丑事。冯刘氏惧怕冯若海的权势,虽被强暴,却也不该泄漏风声,只能忍受冯若海时不时地强暴,但是这冯若海心狠手辣,想着完全将冯刘氏霸占在手中,是以令人下毒暗害了那位族叔,又担心尸首被人看出破绽,所以急急火化,自此之后,那冯刘氏就完全被冯若海所霸占,一直到今时今日……!”
此时不少朝臣都用一种鄙夷的目光瞧着冯若海。
“胡庚,空口无凭,你可有证据?”窦馗终是沉声问道:“冯若海堂堂户部侍郎,若是没有真凭实据,也容不得你在此恶意中伤。”
窦馗也是硬着头皮没有办法。
他很清楚,今日本想对司马家狠砍一刀,谁知道这一切俱都在对方的算计之中,对方不但轻而易举化解危局,更是反杀出手,眼下这冯若海已经是保不住,他身为户部尚书,冯若海一旦出事,他自然也要受到牵连。
他知道冯若海此刻就是一摊烂泥,沾上就会搞脏自己,也想站在一旁充傻装愣,但这冯若海毕竟是户部侍郎,是他部下官员,对自己那点破事也是知道一些,若是一句话不吭,这冯若海自然会觉得自己是见死不救,说不定还要咬上自己一口,这时候装作为他说两句话,也是让冯若海觉得自己还算义气。
胡庚道:“窦大人放心,下官既然参劾,自然是准备了证据。冯若海瞒报耕地,此事窦大人如果稍加留心,只怕早就该查出来,不过窦大人日理万机,户部诸事繁杂,这冯若海欺上瞒下,窦大人未能察觉,也只是失察之罪而已。下官已经将核查出来的耕地账目呈给了皇上,只要派人随便一查,立刻就能查出来。至若冯若海徇私枉法,那封密信便是物证,此外当年受他指使的官员也已经良心发现,就在京城,随时可以过来作证。”
“那你说冯侍郎谋害族叔霸占婶娘,可有真凭实据?”窦馗冷声道。
胡庚笑道:“自然是有的,而且还有多位人证。一位是冯府的大总管,那位族叔死后,此人就顶替了那位族叔,成了冯侍郎府上的总管,而此人当年正是受了冯侍郎的吩咐,亲自毒杀那位族叔的证人。此外还有一位证人……!”瞥了冯若海一眼,道:“这位证人,便是那位冯刘氏,她对冯若海霸占她的前因后果俱都交代清楚。”
齐宁微眯起眼睛,心想看来这变化的功夫实在是不小,竟然连冯府大总管和冯刘氏都能出来作证,这冯若海自然是必死无疑。
那位大总管能成为冯府的总管,当年又奉命毒杀族叔,自然是冯若海的亲信,而冯刘氏虽是被强暴霸占,但对一个女人来说,这当然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能够站出来将此事公布于众,却是需要极大的勇气。
胡庚这边能够让这两人作证,自然是神通广大。
窦馗冷笑道:“这两人吃里扒外,有没有是受了人的钱财,串通污蔑冯侍郎?此等贱奴,不可全信。”
“窦大人说的是。”胡庚道:“不过冯刘氏对冯若海的身体十分清楚,能够说明冯若海身体几处隐秘,如果不是肌肤相接,外人又如何知道冯若海身上的隐秘?如果诸位不相信,是否可以让冯刘氏现在上朝来,当众说明冯若海身上的隐秘,满朝文武做个见证,瞧瞧是真是假。”
第0540章 挺身而出
胡庚要让冯刘氏上朝作证,却见一人出列道:“启禀皇上,冯刘氏一介民妇,不可登上朝堂,此案既然有证人,可将相关认证据都交给刑部,由刑部审讯作出判决,不宜在朝堂之上审讯此案。”
这人年逾古稀,年近七十,须发皆白,身体也已经佝偻弯曲。
隆泰颔首道:“袁老尚书所言极是,此案交由刑部审讯,事涉相关人等,一个都不可放过,从严惩处。”沉声道:“来人,将冯若海带下去,暂交刑部关押。”
齐宁知道这老者应该就是袁荣的祖父,礼部的老尚书。
殿前武士进入朝堂内,将冯若海拖了下去,朝堂之上顿时一片肃静。
冯若海官位自然是保不住了,说不定连性命也难保,胡庚这一刀犀利狠辣,毫不留情,可说是见血封喉。
淮南王和镇国公依旧是神情淡定,司马常慎等一干人却是微显得色,而窦馗脸色微显苍白,眼角抽搐。
今日这一番争斗,镇国公这边后发先至,可说是完胜。
一阵沉寂之后,隆泰才道:“诸位爱卿还有何事启奏?”
满朝文武都是寂然无声。
隆泰扫了一圈,目光终是落在那位袁老尚书的身上,袁老尚书目光与隆泰接触,似乎是犹豫了一下,但终究还是出列拱手道:“老臣有事启奏!”
此时满朝文武都是紧绷着心弦,只以为接下来只怕还有风波,此时见到袁老尚书出列,心下都是微微放松了一些。
满朝皆知,这袁老尚书谨小慎微,与淮南王固然没有太过亲近,也与镇国公并无多少来往,独善其身,极少数敌,而且这位老尚书满腹经纶,饱读诗书,门下弟子也是不计其数,在文人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
他掌理礼部,但礼部诸事却大都交给手下的人去办,平时不与人结怨,也无人去和他为难。
一直以来,这位老尚书在朝堂之上,多数时候就是个摆设,站在臣列之中,往往从头到尾都不发一言。
今日却是破天荒地主动站出来,而且还是在一场激斗之后,群臣一时搞不清楚这老尚书意欲何为。
隆泰却露出一丝笑容,问道:“老尚书有何事启奏?”
“启禀皇上,老臣掌理礼部,在其位谋其事。”袁老尚书慢悠悠道:“皇上继承大统,黎民安乐,只是……只是老臣恳求皇上早日大婚,选立皇后,以安后宫。龙凤呈祥,方为国之吉兆,还望皇上明鉴!”
群臣这才明白,原来这位老尚书是为了要向皇帝上谏大婚。
隆泰已经登基,君临天下,而且年岁也确实已经到了大婚的时候,这时候向皇上谏言大婚,倒也算是礼部的分内之事,遍观满朝文武,还真是这位袁老尚书最适合提出此事。
先前一场你死我活的争斗让群臣紧绷着神经,此时听得袁老尚书谏言皇帝大婚,这倒是喜庆事情,群臣顿时也松了口气。
齐宁早知道今日朝会,隆泰必然要提及大婚,只是没有想到竟然是袁老尚书提出来。
他瞬间就明白,这小皇帝早就做好了准备,袁老尚书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今日朝会上提出来,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小皇帝在幕后安排,小皇帝事先定是让人四下里密令袁老尚书今日提出大婚之事,如此就可在朝会之上作出安排,众目睽睽之下,就算有人不满,也不好当反对。
他不由瞥了镇国公一眼,只见镇国公依旧淡定自若,但身体的姿势却明显是略有改变。
隆泰微一沉吟,才问道:“父皇驾崩之前,并无安排入宫人选,袁老尚书,朕……朕对此并不知如何去办理?”
镇国公此时终于道:“皇上,先帝虽然崩逝,但太后却可为皇上选择立后人选,皇上可以向太后请训。”
“哦?”隆泰面不改色:“镇国公,你是说谁人做皇后,由太后做主?”
镇国公立刻道:“臣并不是这样说。皇上不知如何选择立后人选,老臣才让皇上可以请太后相助。皇家无私事,皇上的婚事,那也是国事,老臣愿意预几位老臣一同前往参见太后,请太后明训。”
隆泰笑道:“国公所言极是,皇帝无私事,朕的婚事,也是关乎国事。”顿了一顿,才道:“所以朕以为,朕可以用自己的婚事,为我大楚立一大功。”
群臣都是茫然,镇国公也是一怔,道:“还请皇上明训!”
“我大楚与北汉争锋多年,双方互有死伤,也都是耗尽了国力,却是僵持不下。”隆泰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样道:“北汉不平,战火不熄,天下百姓也是用不得安定,朕每每想起,心中甚是不安。”扫了一圈,才道:“诸位爱卿,朕的婚事既然是国事,今日袁老尚书既然提到这里,大家也都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无罪,且看看朕的婚事能否为国谋利?”
其实群臣之中,不少人都隐隐得闻,这司马家一直想将司马大小姐嫁入宫中,母仪天下,今日朝上的情形,所有人都是看的一清二楚,冯若海亮出刀芒,却被反杀,下场自然是凄惨无比,这时候如果轻易说话,当真提出皇后人选,只怕要触怒司马家,那是要惹祸上身的事情。
有人也想顺水推舟,干脆举荐司马大小姐,但这帮大臣毕竟不是吃素的,如果皇帝当真要让司马大小姐入宫,也就根本无需在朝堂上商议此事,皇帝既然当众垂询,其背后深意,本就是不想让司马大小姐入宫,这时候要是举荐司马大小姐,却是与小皇帝唱反调,触怒了小皇帝。
隆泰虽然继承大位不久,还没有坐稳屁股下的椅子,朝中的大权也在司马家手中,可是皇帝毕竟是皇帝,如今小皇帝已经登朝理政,如果触怒了皇帝,等到皇帝羽翼丰满,到时候秋后算账,那也是大祸临头。
既然左右问难,群臣干脆都是低着头,默不作声。
淮南王身体微动,似乎想要说什么,但终究还是没有说出话来,而澹台煌自始至终不发一言,靠坐在椅子上,此刻竟似乎真的已经睡着。
一阵沉寂之中,忽听得一个声音道:“启禀皇上,臣斗胆谏言!”众人循声看去,却见到锦衣候齐宁从臣列之中走了出来。
齐宁知道这时候自己已经不能不动。
满朝文武默不作声,他就已经猜知这群人的心思,无非是忌惮于司马家而已,那袁老尚书虽然向皇帝谏言要大婚,但问到人选,便又开始装傻充愣,一言不发,淮南王此刻却也是按兵不动,齐宁心里很清楚,这时候自己不出来,只怕没有人会应和皇帝之言。
小皇帝早先就已经将计划告知于自己,虽然没有明言,但小皇帝恐怕就是打算让自己在这种时候挺身而出。
他背后靠的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