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春秋-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宁微点头,这一点他自然是知道,当年楚军伐蜀,大苗王为了保护苗家七十二洞,下令苗人不得卷入那场战事,而黑岩洞因为协助楚军,受到苗家七十二洞的排斥。
  “苗家人没有卷入那场战事,相信爵爷也能够体谅我们的苦衷。”丹都骨正色道:“当年那场战事,楚军和蜀军实力其实相当,在当时没有人能判断出到底谁最终能够取胜,如果苗人卷入其中,战后必将给苗家人带来无穷的灾难,所以老苗王当时的选择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换作是我,也会如此。”
  齐宁颔首道:“我能够理解。”
  “苗家人没有追随李弘信,除了是要保全自身,也是因为在李家统治西川之时,对苗家人薄情寡恩,极尽盘剥之能事。”大苗王神情冷峻:“其实如果当年李家对苗人有恩,危难时候,苗家人未必不会出手相助。”
  齐宁知道大苗王这般说,已经是对自己十分坦诚,端起酒碗,向大苗王敬过去,两人都是一口饮尽,齐宁拿起竹筒,为大苗王和自己倒上了酒。
  “当年不仅是苗家人没有相助李家,便是那些士绅世族,也没有全力支持李家。”大苗王道:“李家在西川为了稳固自己家的统治,所有重要的位置都是由自己的亲族担任,为提防世族对李家形成威胁,也曾打压过他们,所以楚军打到西川的时候,李氏亲族和那些受了李家恩惠的人会全力抵抗,大多数士绅其实已经生了异心,恕我直言,如果当初西川士绅全力支持李家,即使楚军最后依然能取胜,但那场战事至少还要推迟数年之久。”
  齐宁皱眉道:“当年那群世族对李家已经三心二意,难道如今还会有支持李弘信之心?”
  “西川成为大楚治下之后,朝廷一开始对西川的世族确实是多加安抚,收揽众心,那时候李弘信根本没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和希望。”大苗王道:“但是此后楚国与北汉连年厮杀,特别是秦淮大战,双方之耗费难以计算,那几年朝廷从西川征收的赋税极重,西川士绅怨声载道,对朝廷已经生出了不满之心,许都人都觉得,比及当年在李家的统治下,如今楚国征收赋税有过之而无不及。”
  楚汉之争,都是为了能够一统天下,双方倾尽全力想要吞并对方,期间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的消耗当然是天文数字。
  齐宁心知西川富庶之地,楚国与汉军之争,打的就是钱粮,从西川征纳赋税当然是必不可少。
  战事固然会给西川的百姓带来负担,但朝廷当然也不会让西川的士绅轻松。
  大楚平定西川之后,对蜀王李弘信已经做了妥善的安置,至若那些士绅大族,朝廷自然也不会太过为难,但这并不代表朝廷就此放任这些豪族,朝廷利用战事对西川豪族征收重赋,固然是为了支撑前线的战事,但却也是为了削弱西川豪族的实力,乃是一箭双雕之举。
  西川豪族在重税之下,对朝廷心存不满,那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齐宁明白过来,冷笑道:“他们觉得缴纳赋税太重,所以又生出让李家东山再起的心思,但却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支持李弘信,可是一旦李弘信真的西川兴风作浪闹出势头来,他们便会追随李弘信,大力支持。”
  大苗王颔首道:“正是如此,西川士绅多有豪富之辈,只要他们倾力支持李弘信,钱粮和兵马都不会缺,短时间内就会形成气候。所以莫看现在李弘信似乎手无大权,但是只要抓准机会,他很容易就会形成势力,对朝廷形成巨大的威胁。”
  齐宁若有所思,沉吟片刻,才道:“如此看来,最希望西川陷入动荡的便是李弘信,只要西川一乱,他便有了机会。”看着大苗王道:“他暗中勾连朗察都鲁,就是希望朗察都鲁率先挑起动乱,如此他就有机会趁机为乱。”
  “朗察都鲁知道李弘信在西川的影响。”大苗王道:“朗察都鲁知道,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李弘信的支持,他将获得巨大的利益,李弘信承诺他为西川之王,他信以为真。”
  齐宁冷笑道:“朗察都鲁也未免太小瞧了李弘信,李弘信处心积虑暗中谋划,即使事成,难道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将西川之王的位置交给朗察都鲁?”
  “一旦野心太盛,就容易迷住眼睛。”大苗王叹道:“在朗察都鲁看来,他成为大苗王之后,便可控制苗家七十二洞,那是数十万之众,他觉得有这样的实力,未必不能成为西川之王。”指着那封信道:“其实朗察都鲁也不算太笨,这封信其实就是他与李弘信结盟的信物,如果手里没有拿住李弘信的把柄,朗察都鲁不会轻易相信李弘信。”
  齐宁也释然:“李弘信亲手写这封信交给朗察都鲁,实际上是一种保证。李弘信现在手中没有太多实权,仅凭一张嘴无法说服朗察都鲁,朗察都鲁要求他亲笔写下这封信作为他日的证物,李弘信为了利用朗察都鲁,虽然明知道这封信在朗察都鲁手中会是把柄,但却也无奈,只能写下这封信交给朗察都鲁。”
  “朗察都鲁手里有这封信,才能信任李弘信,两人才能联手在一起。”大苗王道:“也许朗察都鲁心里还在想,如果他朝事成,李弘信违信背诺,他便可以拿这封信作为证物,让李弘信信守承诺。”冷冷一笑,道:“只是他不想想,如果真的等李弘信成了气候,又岂会在乎区区一封信,无非是一张废纸而已。”
  齐宁想了一想,才道:“大苗王,这封信函你是什么时候找到?”
  大苗王道:“那次事发过后,没过多久我便得到。”
  “大苗王为何一直藏着这封信?”齐宁微皱眉:“李弘信密谋造反,你该早告诉我才是。”
  大苗王神情肃然,摇头道:“如果不是发生今晚的事情,这封信爵爷只怕永远也瞧不见。”
  “这……?”齐宁一愣,但瞬间明白了其中的缘故。
  大苗王叹道:“李弘信和朗察都鲁勾结,但计划失败,那么李弘信想要利用朗察都鲁控制苗家人的目的便会落空。我得到这封信,也想过是否禀报朝廷,但细细一想,还是将其隐瞒下来为好。老苗王不想让苗家人卷入是非之中,我同样是这个心思,但反对苗家七十二洞存有祸患之事,我都不会去做。”
  “大巫可知道这封信的存在?”
  “大巫确实知道,但大巫只让我自己来决断如何处理此事。”大苗王目光如炬:“爵爷不要怪我,你们有一句话说得好,在其位谋其事,我既然担负大苗王的职责,就只能为我苗家人的利益考虑。”脸色微冷:“我本以为不再追究下去,可是他们却不依不饶,今次竟然已经威胁到了大巫的安危,如此我也不能再装聋作哑,对此事视若罔闻了。”


第1165章 扑朔迷离
  大苗王早就得到朗察都鲁私通李弘信的信函,却隐瞒不报,齐宁自然理解他的用意。
  一旦这封信早早就交给朝廷,朝廷势必要利用这封信对付李弘信,而这封信的证人便是大苗王。
  大苗王代表着苗家七十二洞,其证言的可信度自然是极高。
  朝廷一直都知道李弘信一日不除便一日是祸患,但更知道如果轻易对李弘信下手,于楚国来说实在是弊大于利,天下未平,李弘信当年开城投降,楚国接纳了李弘信的降表,此后对李弘信的安排也算十分妥善,这一切当然不是给李弘信什么面子,无非是让天下人知道,楚国对于降敌十分宽厚,并不秋后算账。
  北国未平,楚国这样做当然是为日后的北伐做好准备。
  也正因如此,如果没有确凿如实的证据,朝廷即使对李弘信心存忌惮,却也不会轻易出手。
  而这封信出自苗寨,由苗寨提供出来的证据,当然比朝廷自己拿出来的证据要有用得多。
  即使朝廷找到证据,而且货真价实,但在天下人眼中,这些证据很可能也会存有猫腻,甚至会让人怀疑是朝廷为了除掉李弘信故意捏造出来。
  但苗寨拿出来的证据自然不会让人有此狐疑。
  但齐宁很清楚,一旦大苗王将这封信交给朝廷,就等若是卷入了这场风波,苗寨作为拿出证物的来源,想要撇开是非也是不能。
  而大苗王深知李弘信是百足之虫,虽然早已不复当年风光,但在西川依然有根基存在,如果李弘信因为苗寨拿出的这封信陷入困境,那么李弘信的势力必然会将苗寨视为仇敌,这其中就包括西川诸多的世家大族,大苗王为了保护苗家七十二洞,当然不会轻易去招惹这股势力。
  只是今日地藏派人潜入日月峰,不但要挑拨苗家七十二洞与朝廷的对立,甚至已经对大巫的安全产生了威胁,这当然是大苗王无法容忍的事情。
  齐宁之前也一直怀疑李弘信是否是地藏的人,但却没有直接的证据在手中,但现在想来,地藏和李弘信都是要利用苗家七十二洞的势力引起西川之乱,由此可见,李弘信即使不是地藏的人,但双方也必然达成了眸中盟约。
  齐宁心下冷笑,愈发觉得地藏今次这一步棋确实是一记险棋。
  一旦成功,大巫和自己任意一人死于这次计划,都会挑起西川大乱,而且难以阻止,可是计划失败,地藏却也面临着极为严重的后果。
  此后地藏固然很难挑拨起苗家七十二洞与朝廷的对立,而大苗王也被地藏这次刺杀计划所激怒,拿出了这封信函来,而这封信函的存在,目标直指李弘信,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次地藏计划失败,却是让李弘信陷入了极为严峻的危机之中。
  “大苗王,这封信在我们手中,你觉得接下来该怎么做?”齐宁并没有将信函还给大苗王的意思:“是否用这封信向李弘信问罪?”
  大苗王端起酒碗道:“这封信已经交给了爵爷,该做的我也做了,至于如何利用这封信,就是爵爷自己的事情。当然,爵爷可以说是这是我们从朗察都鲁的屋里搜找出来,如果有人问起,我也不会不承认。”顿了一顿,才道:“只是我担心李弘信不会承认!”
  “哦?”
  大苗王仰首饮了一大口,放下酒碗道:“朗察都鲁暗中与李弘信勾结,唯一的证据便是这封信,除此之外,我也拿不出其他的证据来。爵爷拿了这封信去找李弘信,李弘信也大可以说是无中生有,他只要说这封信是伪造出来,我们也拿不出其他证据证明这就是李弘信所写。”凝视着齐宁道:“而且李弘信看到这封信,也定然会否认。”
  齐宁笑道:“他承不承认并不重要,有这封信在我手中,他就算不想承认也不行。”
  大苗王见齐宁说得十分自信,有些疑惑,却没有多问,只是拿起竹筒倒酒。
  “大苗王,虽然有些冒昧,不过……我还有点事情想向你打听。”齐宁想了一想,才道:“若是大苗王觉得太过冒昧,可以不回答。”
  大苗王抬手道:“爵爷请讲!”
  齐宁微压低声音道:“大苗王,据我所知,当年大巫另有人选,只是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所以……!”
  他还没说完,大苗王脸色便已经变了,目光直盯着齐宁眼睛,问道:“爵爷,你从何得知?”
  “大巫提及过。”齐宁见大苗王的反应,知道这个话题十分敏感:“只是没有说的太详细。”
  大苗王道:“事关大巫,既然大巫没有多说,我也不便多言,还请爵爷包涵。”
  齐宁本来也不存于什么希望,见大苗王如此反应,心知想要从大苗王口中得到消息实在困难,拱手道:“是我冒昧了。”
  大苗王脸色颇有些凝重,沉默了片刻,才叹了口气,道:“大巫能将此事告诉你,对爵爷算是十分的坦诚。其实当年大巫确实另有人选,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一切都准备就绪,可是……!”摇头苦笑道:“偏偏出了意外,事出突然,当时让大家都措手不及,不过……!”他欲言又止,终是没有继续说下去,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大苗王,恕我直言,那件事情不知与黑莲教是否有关?”齐宁问道。
  大苗王一怔,诧异道:“爵爷如何知道?”但话一出口,便知道自己失言,这句话就等若承认当年那件意外之事确实与黑莲教有干系,想要收回已经来不及。
  齐宁眼角微跳,道:“原来果真与黑莲教有干系。”
  齐宁提及黑莲教,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他也是深思熟虑才有此一问。
  齐宁见过苗家大巫的真容,苗家大巫自然是美貌出众,气质脱俗,只是齐宁第一眼见到大巫的时候,立时便想到了唐诺。
  唐诺的样貌与大巫竟是十分的相似,只不过大巫气质出尘脱俗,而唐诺冷修清雅,但脸型轮廓甚至是五官却十分酷似,那时候齐宁就觉得大为奇怪,依稀感觉唐诺与苗家大巫必定有某种关系。
  只是齐宁却也能够看出来,大巫虽然年纪不小,但眉锁腿直,明显还是个处子之身,唐诺自然不可能是大巫所生,当时齐宁只是奇怪,心想这天下间有人相貌酷似倒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毕竟自己能够成为锦衣世子,便是与那锦衣世子相貌酷似,这才以假乱真。
  但今日听得大巫尚有一个姐姐,心思便活络起来,想到当初的事情,暗想难不成唐诺竟然与那位如烟有关系?
  唐诺与小妖女阿瑙是亲姐妹,二人与黑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以齐宁暗想那如烟前辈是否也与黑莲教有关系?他不敢确定,只是怀疑,但是随口一试探,大苗王猝不及防,脱口而出,齐宁顿时心下微惊,暗想看来如烟果真与黑莲教有关系,如此说来,唐诺和阿瑙与如烟定然也有某种联系。
  他没有任何证据,自然不能肯定如烟一定会是唐诺的母亲,但心中却已经有了这样的怀疑。
  按照大巫的说法,这苗家大巫的位置本来是由如烟继承,但如烟却出了些事情,所以才会另择人选,现在可以确定,如烟所出的事情,当然与黑莲教有关系。
  大巫继承人,为何与黑莲教有牵扯?
  黑莲教虽然以苗家人为主,是苗家人创建的江湖宗派,但苗家七十二洞对于黑莲教的存在却并不以为意,甚至并不将黑莲教当做自己人。
  按理来说,黑莲教主是五大宗师之一,苗家人中出了一位大宗师,苗人该以为傲,但苗家人对这位大宗师和黑莲教却是十分疏离,也许是因为大巫的存在,天无二日人无二主,以大巫为信仰的苗家人并不去接受一位大宗师,而且对黑莲教心存排斥。
  既是如此,如果唐诺真的是如烟的后人,为何唐诺和阿瑙却身在黑莲教,与黑莲教的关系那般亲密?难不成如烟当初就是因为与黑莲教走得太近,所以才会被苗家人除名,剥夺了大巫的继承权?
  齐宁心中纳闷,这时候外面忽然传来鸡鸣之声,大苗王起身道:“爵爷,昨晚发生那等事情,我责任重大,天亮之后,我要亲自前去面见大巫,向她请罪,所以不能多陪你。你一路辛苦,可以在寨子里歇一歇,养足了精神等我回来之后,咱们再继续喝。”
  齐宁知道大苗王不愿意以如烟为话题继续谈下去,也起身来,道:“大苗王,这次擅自闯进苗家禁地,我再次向你道歉。皇上差遣我来西川,手头上还有许多事情未办,在这里也不能久留,等抽出时间,再来陪大苗王痛饮。”拱手道:“这次咱们就此别过,来日再叙!”
  大苗王想了一下,点头道:“既然如此,也不耽搁爵爷的公干,我要去见大巫,不能亲自送爵爷出山,还请爵爷包涵。”出了门,叫道:“拉祜!”
  楼下立刻有人应声,大苗王吩咐道:“你带几个人,护送爵爷出山,务必要保证爵爷的安全。”
  拉祜答应一声,齐宁已经出来,向大苗王丹都骨再次拱手,抬眼遥望,黎明初现,整座溪山沐浴在清晨的光芒之中,山峦起伏,瑰丽壮观,惊心动魄的一夜,随着晨曦光芒的来临而变成了过去。


第1166章 挥师北上
  拉祜带了几个人,领着齐宁等人走出了山,临走之前,齐宁则是让大苗王安排人将两名遇难护卫的遗体送往刺史府,这两名护卫战死在西川,齐宁自然是要将他们的遗体送回家乡厚葬。
  齐峰和另外两名护卫受的伤并不危及性命,只是其中一人腿上受伤,不好骑马,齐宁让拉祜在苍溪找了马车,让护卫乘坐马车前往成都。
  苍溪苗寨距离成都颇有一段距离,蜀道难,马车走起来也要三四天的时间,齐宁自然不会将时间耽搁在路上,安排另外一名护卫随同照顾,自己则是和齐峰骑马先行返回成都。
  向百影落在地藏手中,齐宁自然希望能早日将其从地藏手中解救出来,但地藏委实狡猾,至今为止地藏到底是何人齐宁都不能确定,置若他的藏身之处,那更是天大谜题。
  只不过齐宁却也知道,地藏在日月峰的计划失败,却也因此而保证地藏不会对向百影下手,有向百影在手中,自然另有价值,而向百影的价值无非是在丐帮。
  日月峰的失利,让地藏花在苗家七十二洞身上的心血付诸东流,有大巫和大苗王坐镇,地藏再想挑拨起苗家七十二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齐宁断定地藏接下来很有可能会将目标再次放到丐帮身上,他倒不必费尽心思去找地藏,心知自己只要盯住丐帮,地藏的踪迹迟早还会显露出来。
  只是丐帮经过了襄阳古隆中一事,对意图谋夺丐帮之权的外敌也是心存忌惮,而且丐帮有南北之分,更有四方二十八分舵,平心而论,其凝聚力绝无苗家七十二洞那般强,即使地藏抬出向百影,想要让丐帮二十八分舵悉数听命,那却也是极为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自己眼下还身兼着丐帮代帮主之职,丐帮真要有什么大动作,少不得有人会密报自己,到时候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但朝廷的大计却是不能耽搁。
  楚军北上,目标并非直指洛阳,对北汉采取的是缓而图之的策略。
  金刀候澹台煌在过世之前,已经将当今态势奏明了小皇帝,北汉虽然处在内乱之中,但楚国却也并非处在鼎盛时期,而且小皇帝除掉了镇国公司马岚,虽然没有给楚国带来太大的动荡,但不可否认却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楚国的势力,此种情势下,楚国想要一口吞下北汉实在是太过困难,是以澹台煌临终遗策便是要逐步削弱汉国的实力,并不急于一口吞下汉国,而是先趁北国内乱之时吞食周边疆域,拿下东齐甚至是西北,在地理上对汉国形成围困之势。
  如果这项军事策略顺利达成,那么即使此番无法吞下汉国,但对汉国的优势却已经形成,自此之后南北对峙的僵持局面便会迅速改变,楚国将对汉国拥有着军事上的绝对主动权。
  齐宁估摸着楚军应该已经开始北上,只要楚国出兵,屯守在潼关的北堂风必然会急不可待地直扑向洛阳,如此一来,西北空虚,正是自己迅速偷袭的大好良机,这样的机会稍纵即逝,绝不能有任何的耽搁,揪出地藏固然重要,但是拿下西北夺取咸阳却更关乎到楚国的国策。
  一路上快马飞驰,不过两日,便抵达成都,进城之后,齐宁径自到了刺史府,韦书同急忙来见,见过礼后,韦书同道:“姚思远派人送来急报,爵爷抓到了几名凶手,交给黑岩洞惩处,这真是大快人心,爵爷出手,非同凡响。”
  齐宁道:“抓住的只是一些小喽啰,真正的凶手尚未落网。”
  “哦?”韦书同皱眉道:“爵爷,接下来该怎么办?是否查到幕后真凶到底是谁?”
  齐宁道:“这幕后真凶到底是谁,眼下还不能确知,只是知道此人自称地藏,在西川谋划多年,一直想要谋反。”
  韦书同汗颜道:“这是下官失职,此人在西川谋划多年,下官……下官竟然连此人的名号都不曾听过。”额头不禁又冒出一丝冷汗来。
  齐宁笑道:“韦大人不必太过自责,其实这伙人行事极为低调,也是在最近才显山漏水,韦大人之前并不知道,也并不为怪。”
  “多谢爵爷包涵。”韦书同道:“下官立刻吩咐人打听这地藏的消息,一旦……!”还没说完,齐宁已经抬手道:“韦大人,地藏的底细,我也差不多摸清楚了,他们藏身之地,我也已经确定,这伙人的势力其实不弱,据我所知,已经纠集了数千号人……!”
  韦书同骇然失色:“数千之众?”心想在这西川地面上竟然有数千人准备聚集谋反,自己却一无所知,这要是被人参奏,那可真是够自己吃一壶的。
  “韦大人,此事目前朝中还无人知道。”齐宁似乎看穿了韦书同的担心:“所以你也不用担心有人拿此事参劾于你,只不过如果这件事情不能尽快解决,终归是大麻烦。”
  韦书同立刻道:“爵爷要下官做什么,尽管吩咐。”
  “如果在朝廷知道之前,我们迅速将这股乱匪剿灭,到时候韦大人非但不会有失察之罪,反而会是剿匪有功。”齐宁含笑道:“这是送给韦大人建功的机会,咱们万不可错过。”
  “是是是!”韦书同连声道,忽然想到什么,忙道:“爵爷,昨晚得到急报,秦淮军团于数日之前已经正式北伐,岳环山岳大将军率领秦淮军团,趁夜强渡淮水,目下战况如何,尚不清楚,但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